靈感範文站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多篇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多篇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一

已經連續好多年帶畢業班了。每年到孩子們畢業上考場前,我都會送給他們一些禮物,或是文具袋,或是圓珠筆,或是一包溼巾…… 每每在大考的前幾天讓班長髮放給同學們,祝福他們考試順利,成績優異。但我總隱隱的感覺,學生們並不太領情,因爲我發現,不但主動向我表示感謝的同學很少,而且很不珍惜,放學後,有的孩子甚至把我送他們的禮物當作垃圾順手扔在了地上。

按照道理,老師送禮物給同學,這是老師對同學的關心、呵護,是一片愛心。同學應該很珍惜老師這份情義,可結果爲什麼事與願違呢?我陷入了沉思。

我又想起發生在身邊的許多情節:老師辛苦批閱的作文,同學一把抓過來塞進書箱;老師犧牲業餘時間要給學生補課,同學卻氣哼哼的摔門而去;老師帶病上課,同學卻捂着嘴巴遠遠的躲開怕被傳染;老師主動提前半個小時到學校,爲同學講解高難度的數學題,同學卻畫一張遺像貼在黑板上,希望老師不要來……

於是我開始反思並尋求辦法:可能是我送禮物的方式錯了。不應該這麼隨便的讓班長像發作業本一樣,分發給孩子們,應該講究一個方式方法。

於是,今年,我要變換一種方式來做這項工作。

挑選、準備禮物。我觀察了好久,也瞭解了很久。發現很多同學手腕上喜歡戴一種絲帶編織的類似手鍊的飾物,或紅或藍,很是漂亮。於是我決定就送孩子們這種手鍊,我要送中國紅,象徵吉祥,祝願同學們順利通過會考。

於是,我買下四十根大紅色絲織手鍊。

我又去文具店買了四十張精美的賀卡,根據同學不同的特點,用心在每張賀卡上寫下我的祝福。

精擇時間,送上祝福。會考前的最後一節課,我們一直很重視。總是設計一些活動,爲同學們的中學生活畫上圓滿的句點。

我決定在最後一節課最後一個環節,爲同學送手鍊,獻賀卡,說祝語。

最後一節課終於到了。第一個環節是播放了我精心製作的幻燈片,內容很豐富,從七年級入學軍訓立志,香山踏秋,到八年級的鳥巢情結,健康騎行,再到九年級郊外拓展,百日誓師,梳理和展示的是同學們三年來走過的精彩歷程,一張張生動的照片配上優美的旋律和感人肺腑的解說詞,彰顯着這個班集體巨大的活力和美麗的風采,很多同學激動異常。

第二個環節,班長組織同學們互寫同學錄,互贈祝辭。

最後一項是班主任老師爲每個同學送上禮物。

班長打開音響的按鈕,《隱形的翅膀》那優美的旋律便瀰漫在整個教室。我一個一個請同學們到講臺上來,一個一個的和他們擁抱,親自爲他們戴上紅色的手鍊,真誠的送上賀卡,並獻上一句我最誠摯的祝福。同學們都特別感動,整個教室的氣氛非常和諧、溫暖。好多女生眼含熱淚緊緊的抱着我,不願分開。……

後來我注意到,沒有一個同學丟到手鍊和賀卡。大考那兩天,所有的同學的手腕上都戴着我送他們的大紅手鍊,遠遠地看到我,還高高的舉起手,示意給我看。有的同學直到領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還戴在手腕上。有一個平時很調皮很大大咧咧的學生家長偷偷告訴我說:我家孩子特別珍惜您送的手鍊,睡覺的時候掛在牀頭,洗澡的時候都不捨得摘下來,總不厭其煩的和我們講您送她手鍊時擁抱她的情形。

這一次的愛心付出,我成功了。

我深道,這最後一節課在四十個孩子的心中,將永遠被定格成美麗的風景。這就是愛的藝術,這就是愛的藝術的魅力。

這件事情給我深刻的警示:教師需要以愛育愛,讓愛在教育活動中得到傳遞和光大。但很多教師出於愛的教育行爲並不爲學生理解和接受,其結果輕一點是教師的努力看不到效果,學生根本不接納;重一點是師生間產生矛盾和衝突。對艱辛的付出沒有好的結果,很多老師感到委屈,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愛,正是由於缺乏尊重、理解的基礎,學生產生了牴觸和逆反心理,纔不接納。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中,他才能和施愛的人形成共識,才能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付出的愛不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能震撼人的情感,就不是有意義的愛。真正有意義的愛是師生間心靈的溝通、交融。教師作爲溝通的主導,不僅應當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爲,更要有愛的藝術,即藝術的表達愛的形式。而這種藝術來自教師的智慧,學識和修養。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二

新一期的國培終於開始了,作爲新晉教師,我非常高興參加這次全省組織的網絡“國培”計劃。通過觀看裴純禮老師的視頻講座,我從中得到許多體會與有效教學實踐經驗,受益匪淺,對提高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育教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一、教師要確立“有效教學”這一先進理念

教學效益問題是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和無法迴避的。作爲在一線教學的教師,我深有體會:學生學習負擔重,教師輕鬆不起來,是現今教育的普遍現象,作爲教師,我們首先要建立“有效教學”這一先進理念,認真學習人家的現代先進的教學理論,掌握有效教學的行動策略和方法,並努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身體力行,並認真貫徹教育局的“三維互動、五步導學”的教學法。

二、教師必須掌握並在實踐中嫺熟地運用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只有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統一,才相得益彰,教師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和良好心理品質才能勝任某學科的教學。但如何把教材內容很好教給學生,啓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能力和發展他們的智力,就必須有嫺熟的教學藝術。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善於隨機應變,挖掘課本中的情趣因素和藝術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教學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三、教師教學技能的掌握

教師掌握教學技能是爲達到教學目標服務,教學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構建

〈1〉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認真進行反思,通過反思教學過程才能使教學操作經驗上升爲個人的內在素養。

〈2〉教師要主動構建經驗的意義,教師發揮主體能動性去提升經驗,提高技能應用的自覺性,其對教學技能的獨到理解與創造

性的應用凝聚着教師的理性的思考和對規律的尊重。

四、教師要爲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師的言行往往對學生影響很大,尤其是正處在模仿能力極強的國小,教師的言行將對學生的言行舉止都有着着重要的影響。“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授業”、“解惑”,還要“傳道”,而且是放在第一位的,可見教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多大。教師的身教重於言教,如果教師把自己不良道德的一面顯露在學生面前,不但致使自己的“苦口婆心”變的十分蒼白,而且會在學生心靈深處打下烙印。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三

在嵩溪園安置小區參加了登封市嵩山木雕藝術研究所舉辦的“嵩山木雕初級培訓班”的學習,經過培訓學習,使我受益匪淺,自身素質和木雕理論知識及實踐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現就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簡述如下:

一、結識了一位好老師

參加此次培訓最大的收穫就是結識了王振北老師,王老師是嵩山木雕代表性傳承人,登封市嵩山木雕藝術研究所法人,登封市政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鄭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登封市民間工藝家協會副主席,嵩山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他慈眉善目,紅光滿面,說話輕聲細語,平易近人,課堂上講解細緻,由淺入深,針對每個學員刻字情況指出不同的錯誤,因人施教,並親自操刀示範,使我和其它學員們進步很快。

課餘時間給我講做人的道理,要平衡好舍與得、名與利、精神與物質的關係,在微信上發佈勵志和修身養性的美文,雖然只有五十開外,卻像一位智者,在人間滄桑風雨中,只有經歷坎坷的人,才能深謀《本站·》其理,能耐得住寂寞,堅守精神高地,不被橫流的物慾裹挾,不爲利慾所迷惑,處於低谷不頹廢,遇到困難不退縮,得到讚許不驕矜,取得成績不炫耀。同時也是一位好兄長,短短兩個月時間,我們便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和兄弟義,此乃我三生有幸啊!

二、瞭解了一種好文化

嵩山木雕始於先秦,於明清時最爲興盛。嵩山木雕是一種靜中有動的舞蹈,是一曲無聲的交響樂章,更是一副平面而又立體的圖畫,是中華民族文化核心嵩山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經歷千年風雨,代代傳承,以“技納南北之精華,內涵匠師之靈氣”而聞名於世,彪炳史冊。2004年9月河南省公佈的首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項目時,嵩山木雕榜上有名;2006年嵩山木雕藝術研究所在嵩山腳下破繭而生;2008年嵩山木雕又被鄭州市人民政府列入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王老師的作品《道合景明》被農業部收藏,多件作品獲得省市嘉獎,被多家電視臺和媒體報道宣傳。嵩山木雕是王老師三十年默默付出的結晶,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藝術。

三、掌握了一種好技法

經過初級培訓,使我初步掌握了嵩山木雕六種基本雕刻技法和雕刻工具的運用,雖然刻的'字不是很完美,但我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多多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並且還要參加中級培訓、高級培訓,全面學習木雕藝術。跟定王老師,把學習嵩山木雕作爲自己後半生最爲重要的愛好,爲嵩山木雕藝術的發揚光大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藝術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四

偶爾翻看老電影《小城故事》,整個電影故事比較簡單,什麼電影藝術手法,演員表演相比現代電影都遜色很多。但是看完整部電影還是在心底默默的有一種感動,感動之一是那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真摯愛情。感動之二是男主角對於木雕文化的不懈的追求。

木雕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像片中老木雕師傅說的做木雕必須用心,這是一種細緻活,必須耐得住寂寞,不爲繁世事所擾。想想當下,在這麼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想做一個清心寡慾的木雕者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

起初,故事的開始總是那麼的簡單,我對木雕藝術知之甚少,更談不上什麼喜愛。機緣巧合,不甚幸之結識鬆園,也許命裏本有此緣。首先是對鬆園此名略有感動,因爲應市場經濟的潮流,好多做木雕這一行的都開始趨炎附勢,取個時尚、喜慶的名字,而鬆園卻能堅守本分,堅持自己。鬆之傲骨精神也,園乃聚氣之地。鬆,表傲迎風雪,頂天立地之精神;園,聚天地靈氣,日月精華之意念。這也是鬆園人做木雕的精神。

先從材質說起,材乃雕刻之基礎,選好材才能雕好作品。回到小城故事,老師傅還說了一句話,有些朽木,雕到最後發現內芯都是壞的,這樣肯定出不了好作品。鬆園堅守這一觀念,所有我們看到的松原作品,都是選取的上等好木材。跟鬆園師傅學了幾招鑑別好木材的手段,概括四個字“望聞問切”。望,觀其色澤、紋理;聞,叩之聽其聲;問,問其產地;切,感受其質。有人說這四個字是中醫老先生看病時用的手法,實際上對待一個傢俱我們也要向對待一個人一樣,用心就能感受一切。

再說說雕刻的工藝,在我不瞭解雕刻藝術之前,看到一些紋飾,不會太在意,因爲自身因素我無法欣賞其所謂的藝術魅力。在我專研一些中國古典文化之後,慢慢開始理解那些紋飾,但這也僅僅只是理解,因爲藝術不是我們看到什麼就是什麼,藝術是要我們去感受的,感同身受,才能融入。所以,我開始學會融入性的思考,我在想象着這些紋飾的意境,最終感覺自己慢慢的開始融入這些具有生命力的木雕藝術之中。

最後說說木雕藝術的生命力。因爲人都具有很強的情感因素存在,他們渴望交流、溝通,而從生命學角度,木雕是不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如果單純的把木雕是木頭雕刻成的物品,其只具有物質的價值,而沒有藝術價值。所以我們想要木雕只有作爲藝術品,才能富有生命力,才能給人帶來美得藝術享受,才能達到與人在精神、靈魂上的溝通。

一榫一世界,一卯一天堂,生命力是過每一個細節展現出來的。當我們置身於一個木雕藝術的世界裏,我們看見的不僅僅是一件件普通的傢俱,而是一個個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品。每一件藝術品都浸透着工藝師傅的心血,我們彷彿可見雕刻師的那一雙粗糙的大手在木材上舞動,揮灑自如,遊刃有餘。

世界很大,我們一生中可去的地方很多,可閱覽的風景無數;世界很小,只要用心體會,每一處細節都可以看出整個世界。對於木雕的藝術的欣賞,我們有時需要融入禪的思想,佛家講究入世與出世,於塵世間理會佛理之真諦。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