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認識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深入分析大變局的內涵和發展趨勢,對於科學把握國際形勢演變規律,準確把握歷史交匯期我國外部環境基本特徵,深入分析我國面臨的機遇挑戰,全面運籌謀劃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認識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是今年中國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國人民關心,世界人民關注。在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複雜深刻變化、疫情在世界範圍內長時間揮之不去、各國復工復產復學深受影響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穩如泰山,凝心靜氣,牢控疫情,抓緊復工復產,修復產業鏈、供應鏈,推動經濟社會生活走上正軌,盡全力完成“十三五”規劃中規定的各項任務,彰顯了我們的制度優勢。習主席說,這次疫情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我們要舉一反三,進行更長遠性的思考,完善戰略佈局,做到化危爲機,實現高質量發展。我認爲,這就是五中全會的重要意義所在。

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祕書長曾峻在致辭中指出,要從時間維度、空間維度、領域維度等三個維度去思考“兩個大局”。從時間維度來說,現在正經歷的變革是過去一百年,特別是二戰以後最深刻的一次,對未來一百年的中國和世界將產生深遠影響;從空間維度看,“兩個大局”是世界和中國在特定時期和階段互動的一個表現,它不是局域的、部分的,而是全面的;從領域維度看,“兩個大局”涉及的事物、範圍是系統的,覆蓋經濟、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生態、人類健康等各個領域。當前,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十四五”時期要集中精力做我們自己的事情,把中國特色發揮出來,以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上海社會科學院原黨委書記潘世偉教授認爲,“兩個大局”是對未來30年中國發展目標的進一步聚焦,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的集中體現。在中國這樣一個體量很大的後發國家實現現代化,在人類發展史上並沒有先例。如果最終取得成功,它不僅將改變中國的命運,也將極大影響世界的走向。其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戰略全局的概括,立足於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國情,通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方式來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這將爲人類文明增添新的內容。面對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外部世界正在重新進行再思考、再認識、再選擇和再評估。習近平總書記敏銳看到外部系統的變量,提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觀點,這是比較準確和凝練的一個戰略判斷。我們要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不變”,來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學院教授陳學明從馬克思的總體理論入手,強調“兩個大局”需要準確處理好能動性、鬥爭性、總體性、組織性和特殊性問題。在大變局中把人的能動性放到什麼位置,我們需要一種哲學引導,要探索“變”當中的客觀性,同時探索中國人民的能動性。大變局當中充滿了鬥爭,如何把握矛盾,把鬥爭性放到什麼位置,是需要用哲學方法加以解決的。“兩個大局”要處理好總體與部分的關係,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來思考大局。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吳曉明從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出發,闡釋了“兩個大局”之間的本質關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最主要的自變量,從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去理解“兩個大局”,就要理解好十九大報告中的“三個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是一個關於我們中華民族的敘事。“意味着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是一個關於社會主義的敘事。“意味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髮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爲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是關於世界歷史的敘事。這三個敘事標誌着中國的歷史性發展進入了一個歷史的新座標。在這樣一個歷史方位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始具有世界歷史意義,在完成現代化任務的同時,正在開啓一種新的文明類型。

與會專家認爲,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兩個大局”的重要論述,深刻洞察世界發展趨勢,準確把握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深入揭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在關聯。“兩個大局”的本質是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問題,中國已深度嵌入世界,世界與中國不可分割。統籌“兩個大局”必須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是在世界大變局背景下展開,並對世界大變局產生深刻影響;世界大變局也會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造成深刻的影響,既帶來機遇,也帶來風險和挑戰。“兩個大局”重要論述既是重大戰略判斷,也蘊含着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法論。深刻認識並統籌把握“兩個大局”,對於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爲什麼說這是在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呢?我覺得可以指出以下幾點。

第一,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到2021年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時,我們黨和國家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劃上圓滿的句號。“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使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再躍新的大臺階。而這裏面最關鍵的,是要打好防範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其中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最具重要意義。它使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裏歷史性地得到解決。對此,要做好總結和收尾工作,一鼓作氣走完“最後一公里”。

第二,黨的十九大報告確定的戰略安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還要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我們即將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作出新的部署。

第三,面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的總體形勢,中國今後要能依然保持經濟以較快速度、較高質量持續發展,必須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即中國因素和世界因素統籌起來考慮;必須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歷程同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統籌起來考慮;必須把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同世界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統籌起來考慮;必須堅持底線思維,趨利避害,迎難而上。

第四,各方面各領域的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愈加明顯和突出。在當前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共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的基礎上,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集聚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展現出了謀劃未來的責任擔當和繼往開來的歷史擔當。

全面深刻認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關係到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國能否踏上現代化強國之路,關係到近代以來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能否順利實現偉大復興之夢,關係到揭示人類社會前進方向的科學社會主義能否在21世紀綻放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首先,“變”在何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就變在前所未有、百年罕遇,變就變在立破並舉、滌舊生新。這個大變局,概括起來說,就是當前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即世界經濟重心正在加快“自西向東”位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均衡;全球治理的話語權越來越向發展中國家傾斜,全球治理體系越來越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世界文明多樣性更加彰顯,世界各國開放包容、多元互鑑成爲主基調。

其次,“道”向何方?大變局的演進趨勢,必然反映人類文明和平發展的大潮流大趨向。這個大變局,是從事實上“一家獨大”的單極世界向協同共治的多極世界的重大轉變;是現代化發展路徑從一元走向多元的重大轉變;是從社會主義遭遇嚴重挫折向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勃勃生機的重大轉變。當然也還要清醒認識到,世界格局的演變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世界力量結構尚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美國等西方國家仍在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佔據優勢地位,資本主義制度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制度、兩種道路的鬥爭也將是漫長的、持久的。

再次,對我是“機”還是“危”?當前我國有利條件是,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時與勢在我們這一邊;不利條件或者重大挑戰是,中國作爲新興大國,必然遭到美西方等守成大國的遏制。可以預見的是,這種遏制將是長期的、高壓的,並不以我們的意志爲轉移,一旦應對不好就會延誤甚至中斷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

最後,中國怎麼辦?面對世界百年難遇的時代大變局,面對千載難逢的歷史大機遇,我們要深刻認識國際格局演變與民族復興、現代化強國目標的疊加性、同步性、長期性,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堅持不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保持戰略定力、發揚鬥爭精神,在道路、方向、立場等重大原則問題上守住守好底線紅線,牢牢把握戰略上的主動權。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證全黨團結統一、行動一致,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