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全閱讀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全閱讀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全閱讀心得體會篇1

說到親子閱讀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意義和重要性,可往往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做到的。有時小孩並不喜歡閱讀,自制力也不夠,需要我們稍微強制一下,並要聲情並茂的互動一下,提高他的積極性,從而使閱讀變得更有趣,久而久之,孩子們會漸漸地愛上閱讀的。

最近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隨着年齡長大,孩子更喜歡看電視,對閱讀的自覺性降低了,我覺得這與家長是否能堅持親子閱讀有很大關係,家長應當以身作則,在固定的時間裏持之以恆地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如果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孩子是不可能培養出閱讀習慣的。

爲了儘快的讓徐誠勵喜歡上閱讀我每天堅持陪小的在睡覺前讀書,第一本書是從他最喜歡的賽爾號開始的,大家都說這種書應該讓小的少看,一點好處都沒有,可是我覺得只要肯看肯讀就是一個好的.開始。接着慢慢的我們開始讀一些少年讀物,採用巧妙的引導方式如《海底兩萬裏》從他讀一段,我讀一段。不過方法是因人而異,現在我家小的已經喜歡上的閱讀了,每天睡前都會自覺的在牀上看書半小時,自己享受閱讀的樂趣了。

通過培養閱讀的習慣和興趣帶動識字量,從以前識字少之又少,到現在識字量多了好了。即培養了獨立閱讀能力,又擴大了知識面。

和孩子一起閱讀圖書的過程,真是一次愉快的情感體驗,家長們請加入親子閱讀的隊伍中吧!讓閱讀淨化孩子們的靈魂,滋養孩子們的心靈,陪伴着寶貝們的茁壯成長。

全閱讀心得體會篇2

家書是維繫親情的紐帶,千百年來承載着人類獨有的生生不息的血脈恩情,是至親骨肉的貼心話。“家書抵萬金”源於她書寫於“烽火連三月”的戰爭年代。而《紅色家書》,更是在緊張的革命戰爭中將自己對親人的思念付諸筆端,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發,於戰火記憶中承載着殷切的思戀與絮絮的囑託。家書雖無太多華麗的辭藻,但字裏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大愛,在品讀時,卻時時震撼衝擊着我們的心靈……

於《家書》中,我讀到了血濃於水的親情。冷少農犧牲時年僅34歲,在致其母的家書中說到“照理我應該把家庭中一切的責任負起來,努力地去完成我一個好兒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親的事業……這樣我才能稍稍盡一點忠孝,這樣纔不算忘恩負義!”同樣。楊潔寫給兒子的家書中談到的“世道,艱苦奮鬥纔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好運氣,總是落在有本錢的人身上”。讓人不禁感覺到,這就如同我們的父母日常在耳邊叨叨,你當努力勤奮、腳踏實地一樣。此刻他在我們心中也不僅僅只是一位革命英雄,更是一位殷切叨唸兒子,激發兒子能做一個有用之人的普通父親!再有,熊亨瀚在給妻子的遺書中第一句“餘將別汝與父母兄弟去矣”,單就這與親情不得不決絕的一句,就足以讓人淚流滿面。

於《家書》中,我讀到了情深悱惻的愛情。《我在最後的一剎那,是念着你的名字》,劉願庵在就義前寫給妻子的遺書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思念與情深,但是更多是對妻子的期望。又如,王一飛寫給妻子陸綴雯的信,向妻子表達了無比的關懷與愛戀,展現了革命者感情的細膩與真情。可是爲了革命事業,他毅然放棄妻子朝夕共處的生活,奔赴革命的最前線。周恩來寫給鄧穎超的信中,也不僅有離別的思念,更有工作的支持,比起花前月下的愛情,多了一份令人敬仰的成熟而深沉。這一封封的家書,讓人不禁感受到了革命夫妻之間相互幫助平等和諧的高尚境界,更讓我們領略到了革命前輩們偉大而無私的愛情觀。

於《家書》中,我讀到了肝膽相照的友情。革命者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因爲他們有太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並肩前行,他們一路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吳憲猷在給同志的信中,叮囑“要努力的學習革命工作的經驗和理論。我們工作必須要有理論,但必須要在革命工作中求得”。高君宇在寫給石評梅的信中,鼓勵他自信,讓他用自己的力量破碎一切的不滿,搶上前去迎未來的文化罷!在血緣上,他們是親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他們更是情比金堅的同志。

於《家書》中,我更讀到炙熱可感的愛國情。“生是爲中國,死是爲中國”讀到這句時,讓人不禁熱淚盈眶。劉伯堅在他生時是不斷追求中國新的出路,追尋他心中和平、幸福溫暖的中國,而犧牲時他也是無悔的、慷慨就義的,爲了他心中的信仰,爲了他心中期望的新中國!同樣是冷少農,深深明白自己爲人子爲人父爲人夫責任的同時,在自己備受親人惱恨棄絕自己時,依然堅定自己的信仰和希望,體及人民。“我是把我的孝去孝順大多數痛苦的人類,忠實地爲他們努力,同時我也是爲社會豢養出來的一個分子,我受社會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不敢對他忘恩負義。我當爲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盡心竭力”

掩卷《紅色家書》時,攥着親情的溫度,舉起愛情的火把,腳踏友情的力量,胸藏愛國的情懷,後來的我們應該覺得是幸福和幸運的,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先輩們爲之奮鬥一生並獻上寶貴生命而得來,和平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新時代。先輩們的真情大愛,年輕一代的我們應當傳承和發揚,書寫屬於我們的偉大時代!

全閱讀心得體會篇3

讀書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更爲重要。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親自閱讀是引領孩子喜歡讀書的一種途徑。

書對孩子而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我們就爲孩子挑選適合其認知程度與興趣的書籍。自從微笑進入中班以來,我發現她比以前更熱愛看書了。很多時候都是拿起書就大聲朗讀起來,讀到不認識的字時,會拿着書來問我,我告訴她讀音後,她會繼續讀下去。讀到自己認識的一些難字或有趣的情節時,會哈哈笑起來。

有時晚上臨睡時讓我講故事給他聽,她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有時也突發奇想說:“媽媽,我也給你講故事。”講完後,我就會問他這個故事主要講的什麼內容?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呢?啓發他思考問題,這樣便於他理解故事的意義,並對文字產生興趣,是他理解能力逐漸加深。在家中,我給孩子買了數百本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厚厚薄薄一大堆,培養他的閱讀興趣,幫他提高閱讀能力,拓寬他的知識面。

如今的社會很多人都要上班養家,孩子要上學,孩子和父母的相互交流機會和相處時間有限,但我覺得我們應該盡我們的所能,每天花30分鐘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讀書,切切實實地關心孩子的學習。親子共讀就是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共同經歷一件事情,共同體會故事中的喜怒哀樂,引導孩子讀好書,好讀書。親子共讀是加深孩子和父母感情的橋樑,它可以加深父母與孩子的親情,使孩子深切的體驗到父母的愛的溫暖,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我們共同讀書吧!閱讀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和孩子交流的平臺。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快樂的閱讀、和孩子一起分享閱讀的喜悅吧!

全閱讀心得體會篇4

說到課外閱讀,我從一個喜歡和小夥伴出去玩的人到一個“我撲在書上,就像一個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的人,期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一段媽媽壓着我閱讀的時光,奇怪的是那段時光過去了之後,我已經變成一個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了。

這段時光算是媽媽爲我培養興趣的時光吧?這段時光讓我明白了,興趣是可以培養的,而良好的閱讀興趣可以讓我拓展眼界,也可以讓我的時間過得更加充實,還能讓我逐漸變成一個肚子裏有墨水的人。以前我不是特別喜歡課外閱讀的時候,我更喜歡做的事情是和小夥伴去樓下玩,好像捉迷藏、躲貓貓這些遊戲可以讓我得到許多的快樂,我就喜歡做這些事情。

然而,我的媽媽是一個有遠見的人,她知道我玩那些遊戲一定會有玩膩的時候,那些遊戲也不能讓我玩一輩子,於是,她給我買了許多書,讓我寫完了作業之後,多看看書。剛開始被媽媽壓着看那些課外書的時候,我的內心是不太情願的,因爲不是我自己那麼想看書,我想的還是出去玩,後來,看到了一本真正吸引了我的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了。我徹底愛上讀書了。

自那之後,我把媽媽給我買的課外書,一本接着一本讀完了,我似乎在書裏找到了一個更加有趣的世界了,這個世界不僅有歡樂,也有悲傷,有一切現實生活中都有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卻不是你親身經歷的,它們是書裏的人物正在經歷的,而我翻開書就能看到所有的一切,一旦關上書,我又可以將這個世界給關上,而不像現實生活那樣,有着必須要去解決的問題,有着必須要去做的功課、考試等等,書裏的世界是另外的一個世界,卻讓我得到相似的經驗和情感,讓我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的確,媽媽那時候強迫着我閱讀是真正的爲了我好,因爲媽媽知道閱讀纔可以給我帶來無窮無盡的愉悅,這種愉悅是和小夥伴們玩捉迷藏或者躲貓貓這些所不能體會到的,而且課外閱讀中讀到的東西還能夠爲我課堂內寫作文帶來素材和靈感,成爲了我肚子裏的墨水,讓我在寫作文的時候,不再把筆桿咬破,提筆就能寫出自己寫出許多相關的內容來。

現在已經愛上了課外閱讀的我,甚至會怪自己爲什麼不早一點聽媽媽的話了。

全閱讀心得體會篇5

那潔白紙張,不知是第幾次撫摸,那本饒有興趣書,不知是第幾次翻開,那記憶猶新的純真,不知是第幾次回味。已經不知道這是第幾次將書本重新拿起,但不管是哪一次,總會讓我感受到《草房子》中都油麻地的孩子們那純真的心靈和純潔的感情。

金色的麥地大地毯、樸素的白牆黑瓦、富有神奇氣味艾葉、波光粼粼池塘……這就是油麻地。那裏生活着調皮搗蛋的桑桑、殘疾的禿鶴、文靜善良的紙月、不幸而勇敢的杜小康……桑桑是油麻地國小校長桑喬的兒子,國小期間,有他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國小六年生活,他在那個充滿甜、酸、苦、辣的集體中長大,他懂得了除知識外好多好多東西。禿鶴是一位殘疾男孩,他以自己的堅強和一絲不苟不僅贏得了匯演冠軍,更讓同學們信任了他。紙月的家中只有一位年老的外婆,她的文靜乖巧和優異的成績,讓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

在這個水鄉,讓我看到了善良,親切,溫馨,可愛,純潔無瑕,永恆……在這個小天地裏,他們過着快樂,輕鬆,自由的生活。有時候,我很羨慕他們,他們可以開懷的笑,盡情的哭,自由自在的玩耍。他們的心靈總是那們的純潔,感情總是那們的真摯,好像心中只有那些美好,甜蜜的事物。他們像一個個帶着光環的天使,盡情飛向廣闊、寧靜的天空。一座座樸素簡單,散發着濃郁稻草味的的草房子,香的芬芳,美得陶醉。

心中的純真不會變,永遠都在心裏保留着那一座最簡單的草房子。

全閱讀心得體會篇6

清晨一縷陽光,射進我房間的小窗。溫柔的陽光像中國結似的縱橫交錯,被我那淡淡地書香所纏繞。說來我家的藏書可有些年頭了。書中的故事也正像中國結一樣,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讓我懂得了許多的人生哲理。

歷史書可是我的“老朋友”!從四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就開始收集“四大美人”的故事。起因是我看了電視劇《昭君出塞》,剛開始覺得李彩華阿姨出演的君,生動、自然,後來邊看電視劇邊讀歷史故事,逐漸懂得了人不但要追求外在的美,內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然後讀到“西施浣紗”的故事,講的是美麗的西施在河邊浣紗時,被河裏的魚兒看見了,魚兒被西施的美麗所吸引,忘記了向前遊,便沉下河底去了。歷史上,越王勾踐被吳王打敗,爲了贏回自己的土地,越王把美麗的西施送給了吳王,後來,吳王沉迷酒色,丟失了江山。讀着讀着,我明白了,什麼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中美麗的概念,也明白了刀光劍影中血肉腥風都是因爲女人美麗惹出來的。

“貂蟬拜月”講的是貂蟬看見月亮,對她微微一笑,月亮害羞了,躲到雲朵的後面去了。三國時因爲王允想借用呂布殺董卓,在董卓和呂布之間使了“美人計”,一段耐人尋味京劇“鳳儀亭”上演了那齣好戲。

夏天的雨季,伴着濃濃的書香,啪啦啪啦的雨點敲打着我的小窗。這時好像有點困,媽媽端上清香的咖啡。書香好似一杯加糖的咖啡,讓我提神,讓我思考,讓我充實。

好了,好了,我已經拋磚引玉了,這三個悽美的故事留給世人多少的回味啊!其實四大美人中還有一個“羞花”呢,想來一定也是一代佳人吧,叫人深思的吧?

夜晚,月光再次照進我的小窗,照在我家整整一面牆壁的書架上不計其數的書籍上,這些書是爺爺家搬到上海前給我家留下的,這些書的背後有那麼多爺爺刻苦讀書的故事,伴着從書籍上散發的書香,我慢慢的走進了夢鄉,夢到了爺爺家現在居住的江南水鄉的書香門第、小橋流水、私塾學堂、朗朗書聲……

全閱讀心得體會篇7

“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這是我看錢鍾書先生《圍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話。

前段時間趁着無聊打發時間就把錢鍾書先生的《圍城》粗略的拜讀了一下。看的不是很認真,但是感受挺深的。這幾天因爲要準備讀書交流會,所以又把這本書再次看了一次,兩次真的會有不同的感受。特別是這次我感覺自己從書中得到的更多,可能不太能理解書中主人公的感受,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大概可以知道一點。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句話“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起初我還以爲這只是被利慾佔據心靈的表現,後來縱覽全文之後,才知道,這句話是出自留洋學生,一個孤高清傲的女子,蘇文紈口中說出:她是在感慨愛情與婚姻,同時也在領悟那個時代的人生意義……

小說以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爲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變遷浮沉。在感情上,方鴻漸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在和他有過關係的幾個女人面前都是如此;對於鮑小姐,他失敗於無力抵抗,對於蘇小姐,他失敗於優柔寡斷,對於唐小姐,他失敗於無所行動,對於孫小姐,他失敗於沒有判斷力。雖然說圍城存在,但大多數感情的圍城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同時,他也是承認自己的失敗的,當他拿到了克萊登大學的假學位,卻不肯以假亂真,實際上就承認自己做了賊,做人還是強勢一點好。

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爲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有着圍城,我們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無形的城太多了。只是錢鍾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說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實也是爲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

現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壓得我們透不過氣,我們出生開始就有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能做的不是隨遇而安,我們需要反抗,需要去拼搏,與命運作鬥爭,只有這樣,我們的這座圍城纔不至於是困擾我們,說不定可以變成我們的烏托邦呢!

的確,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都有“圍城”,事業,愛情,家庭,學習,生活都與這座圍城密切相關,看你自己如何取捨。人性本惡亦或是人性本善?這都交由我們自己去探究。

只有一點,我覺得我們是不能改變的,就是身處這樣一個大世界,不管人心不管世道如何險惡,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要保持一顆善良單純的心。雖然很多事實證明,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自己想,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身處亂世,心亦不變”。我們現在還沒有踏入社會,還沒有真正嚐到社會的滋味。在學校裏我們也不能迷失自己,與人交往我們不能見人就掏心掏肺,但是至少要真誠相待。我自認爲在這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不管是誰,我覺得只要我真心真義對你,時間久了你也會一樣對我。做人這樣,做事情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呢?做事情我們絕對不能心存僥倖,一定要踏踏實實老老實實去做好,去盡全力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務。

書中的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出身小富家庭,留過洋,沒什麼理想,不善交際,一介書生,也很單純,這個故事到最後給我們呈現的無疑是個悲劇,起初,以爲方鴻漸和蘇文紈會是一對,可惜現實很殘酷,方鴻漸不喜歡蘇文紈。這讓我想起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好像外人看似很般配的一對往往走不到一起。最後方鴻漸和孫柔嘉成了一對,他們都是很單純的,他們經常爲很瑣碎的小事爭吵,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兩人都不願意認輸,小氣,斤斤計較,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大家都向對方展示好的一面,浪漫,收起自己的脾氣,一旦在一起,柴米油鹽,朝夕相處,矛盾自然爆發了,圍城心理,是人性吧,這也是這部小說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原因。

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現在80後結婚有多少是能如自己所願的,很多都有來自親友雙方父母的因素,最後都不得而終。其實我不夠資格在這裏說到感情,畢竟自己少不更事,但是自己身邊這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也有一定發言權,他們很多都是被房子和金錢弄得不能走到最後。

看完圍城,我總有一種很壓抑的心情,總覺得回味悠長。以後有時間一定再讀一遍,看看是否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是否可以給我其他啓發。我也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這本書,說不定可以讓正困於心的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