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數學課改心得體會多篇

高中數學課改心得體會多篇

高中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篇1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無疑應隨着學習實踐及其理論研究的發展進步而發展和變革。作爲一線教師面對新課程,每一個參與者,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建立新理念;必須重新學習,改造自我,超越自我,適應新課程。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新課改對教師提出挑戰

對於數學學科來說,新課程關注的核心是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高中數學教育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必要的雙基,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也要特別強調與實踐的聯繫。實踐不是生活,因爲高中數學學習不同於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它的抽象性更高,因此,我們要更加註意數學教學與生活聯繫的適度性,這是高中數學老師特別要注意的問題。

特別對於新教材中的新內容,要挖掘外延,把握難度,思考教學方法。立足本校特點,聯繫學生現階段水平與心理特徵,正確應用教材,把握教法,選好習題,指導學習方法的改變,做好“學生-教材”的銜接,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綜合,合理的“加”與“減”,即創造性使用新教材;建立案例研究等等。通過研究教材與課標,研究大學聯考,指導高中數學教育教學工作。

爲此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根據自己的教育理念對教材進行有針對性的加工,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進行整合,從而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相融。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數學學科的本身特點,學生的心理特點。考慮到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學習需要,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們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封閉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實施具有開放性、活動性的探究、合作參與等新型學習方式,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只限於對概念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而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教師還要改變觀念,從以教爲主的課堂教育模式,改成以學生學習爲主的教學模式。課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識與技能,還要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選擇,並且要關注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

爲了完成上述的轉變。教師還要自主學習,掌握相關基礎理論和技能。如建構主義的認知理論,多元智慧理論等,和相應的認知策略,才能深刻理解新課標,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來設計教學過程,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於每個教師來講,新教改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的嘗試,是一個新的挑戰。

二、新課改的困難在漸漸的消失

新課改要改變我們長久以來的習慣和觀念,是很不容易的。新課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夠實施案例,需要教師發揮能動性,不斷的探索與提高。新課改不一定能夠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學生的配合--他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養成不會積極動腦的習慣。

需要我們教師對學生活躍的思維方式培養。以前,我們的課堂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直到如今,課堂氣氛是否活躍仍是我們評價一堂課的重要標準。爲了打破這種局面,我們應從學生一入學開始就把活躍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作爲首要問題來探索。教師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並對教師的觀點提出疑問和異議;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以一個平等的對話者的姿態與學生共同學習和探討,課堂上民主的氣氛已逐漸形成。

還需要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新的學習方式打破了學生獨自學習的習慣,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合作精神。小組討論、社會調查、小品表演、參觀訪問……每一個活動都需要學生之間的合作。學校注重在課堂和主題活動的設計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要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完成學習任務。學校要求學生自願結成小組,設計自己的活動方案;在課堂討論中,也要求以小組爲單位陳述觀點。

三、新課改有待我們去實施推進

新課標的實施是一種行政方式推進的,培訓教育不足。新課標相應的配套體系不完善,評價制度無法統一。新課標下的如何考覈考評,以適應課程改革,還未有具體化。新課標只有“白皮書”---實施綱要,而缺少範本,導致一線教師的教學上的困惑,對於新課改的推進產生很大的阻力。這一點,還是要請專家們編寫出更多的實施案例。使一線教師有模仿研習的機會,更好更快的提高。

總的來講,新課改是爲了適應社會的要求,國家的進步,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光榮的職責。它有很好的理論基礎,但缺乏與我們社會現實相適應的具體做法與步驟,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不斷的改進。使新課改能順利的實施,培養大量德才兼備的人才。使中華民再次騰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願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高中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篇2

高中數學課程是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高中數學課程力求將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的框架設計、內容確定以及課程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它從國際意識、時代需求、國民素質、個性發展的高度出發,是對於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意義。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爲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通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

1、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爲三個方面:即“符號與變換的思想”、“集全與對應的思想” 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對中國小而言,大致 可分爲十個方面:即符號思想、映射思想、化歸思想、分解思想、轉換思想、參數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和模型思想。聖於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從低年級開始滲透,但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數學方法則與數學思想互爲表裏、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爲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 ,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

2、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繫統,可分成四個方面: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互素的臨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爲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 。

3、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爲流行,未見專門的說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爲“理論聯繫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爲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新舊教材中,都配備有所謂的應用題,有許多內容已經很陳舊,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結合實際重新編寫應用題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啓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4、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訓練的全體細緻,儘可能的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臺,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5、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 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爲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就要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早日成爲合格的、成熟的數學教師 。

高中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篇3

隨着社會經濟時代的迅速發展,普通高中新課改主動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最終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質發展上,因而,“以人爲本”是高中新課改的根本理念,通過這兩個月在工作實踐中的學習,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課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歷程的發展需要,尊重他們作爲人的人格和尊嚴,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從課程設計到課程實施都應體現選擇性和多樣性。

高中生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那麼高中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突出引導學生思考並規劃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觀,具有基本的職業意識和創新意識。比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更關注學生深層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謀求課程的基礎性、多樣化和選擇性的統一。其次,將學術性課程與學生的經驗和職業發展有機結合。第三,適應時代要求,增設新的課程。除了在傳統的學科課程中引進與課程目標相匹配的、鮮活的、有時代感的課程內容外,適時增加新的課程領域或門類。第四,倡導學生自定學習計劃。那麼每一學生在入學的時候,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點以及學校所提供的課程信息,制定個人的學習計劃。隨着學習進程的深入,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內部和外部的情景變化,不斷調整所形成的計劃,以儘可能適應自己的需要和特點。第五,實行學生選課指導制度,爲了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學習計劃。最後,實行學分制管理。總之,都強調對高中學生公民的責任感,個性發展與適應時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創造力與批判性的思維、交流、合作與團隊精神和信息素養的培養,並要求學生具有國際視野。教材的設計更注重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研究,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爲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新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與監控能力,其次貼近學生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還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評價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以及效果,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

課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難與阻力也不容忽視。高中與國中的數學銜接問題,大學聯考的問題;課程標準與教材中的問題;市場上大量充斥的濫編濫印的教輔教材問題;教師的素質水平和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以及培訓的一些問題?特別是課改後課堂上又要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知和研究獲取知識,老師不能直接告知,要重視學生探求的過程。這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雖然這對提高學生的能力大有好處,但是課改後數學實際任務加重但課時又明顯減少,要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矛盾,目前是我們很多老師都很困惑的一個問題。同時大學聯考將會如何考,傳統的重點,新增的內容,在大學聯考中將如何體現,如何協調的存在,如何既要考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又要考到學生的能力,改革要如何推行並堅持下去,始終還是要圍繞着大學聯考這個指揮棒進行。

新課程想要達到理想的狀態,我認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自身的修養:

1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堅持自學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繼續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和操作技能,學會上網學習,學會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爲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2 認真學習、研究教學大綱和新教材,領會大綱,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內容、編寫特點,要求及教學方向,有效、合理、創造性的指導新教材的教學,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積極的從新課程中尋找“自我”尋找新課程對“自我”的意義,並主動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課程中,敢於承擔責任,善於解決問題。

3 教學中,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學生觀”的轉變。做到用學生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視學生,多賞識學生,達到班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2)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着,而不是統治者、長官。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3)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學生學習過程不僅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

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無拘無束的置身於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4)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總之,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作爲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與時俱進, 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爲了課程改革的成功,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行動起來,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探索,都應付出。爲了課程改革的成功,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讓我們共同努力迎接新課程,實踐新課程,直面新課程,爲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高中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篇4

20xx年8月24-25日我們所有高一教師參加了這次的課改培訓,爲即將開始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通過這幾天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整體把握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整體把握課程目標,整體把握數學的素養和能力,整體理解課程內容(如:課程主線和知識結構)等等。作爲青年教師,要做到這幾點確實有很大的難度,但經過培訓,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穫,陳老師的講解,兩位備課組長的經驗傳授,使我心裏開朗了許多。

做到整體把握雖說難度大,但對學生來講,教師能不能做到整體把握對他們影響深遠。因爲在整體把握中體現着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素養能力,只有能做到整體把握的老師,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思路清晰,學生也才能聽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一定會努力進入狀態,做到整體把握!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啓迪作用、組織作用和薰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

學生要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爲“組織者”、“引導者”。數學知識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的“外來物”而是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引入他們喜歡的活動,如講故事、做遊戲、表演等,使他們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從而增強學生探究的慾望,培養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創新性思維

新課改後,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着學生鼻子走,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於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並非只有好學生纔有能力開展探究,

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爲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羣體的交流,完成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

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也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爲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現在我們則將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要能舉例說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使複習課上出情趣,上出深度。讓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有出色表現。

此外,要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衆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篇5

不同的教育思想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爲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 。“以綱爲綱,以本爲本”,是這種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種理念下,教師崇尚鑽研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爲教學藝術,這種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往往超越教學過程本身,脫離學生的現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新課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髮揮的機會,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於創設數學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爲 “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儘量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 這樣纔有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數學教學因爲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造的喜悅無緣,師生都無法在課堂上煥發生命的活力。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爲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形成。

一、教師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啓發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係,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係。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爲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於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促進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當然我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準確的應該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顯然這對我們教師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來源於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後教育之間的跨越!還來源於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課改。

總之,新課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都應該建立在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我們要始終樹立: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出發,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讓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使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增養去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爲他們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