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孝經》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孝經》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廣至德章 篇一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君者也。《詩》雲:‘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譯文】

孔子說∶“君子教人以行孝道,並不是挨家挨戶去推行,也不是天天當面去教導。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讓天下爲父親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爲弟之道,是讓天下爲兄長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爲臣之道,是讓天下爲君主的能受到尊敬。《詩經·大雅· 酌》篇裏說∶‘和樂平易的君子,是民衆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無上的德行,其怎麼能使天下民衆順從而如此偉大呢!”

【品讀】

孔子爲曾子特別解釋說:‘執掌政治的君子,教民行孝道,並非是親自到人家家裏去教,也並非日日見面去教。這裏有一個根本的道理。例如以孝教民,使天下之爲人子的,都知盡事父之道,那就等於敬天下之爲父親的人了。以悌教民,使天下之爲人弟的,都知盡事兄之道,那就等於敬天下之爲人兄的人了。以部屬的道理教人,那就等於敬天下之做長官的人了。’孔子引述詩 經大雅篇洞酌章的這兩句話說:‘一個執政的君子。他的態度,常是和平快樂,他的德行,常是平易近人,這樣他就像民衆的父母一樣。’孔子引此詩的意思,就是說:沒有崇高至上的一種大德,怎麼能順其自然。

【故事】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裏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爲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爲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孝經》讀書心得 篇二

說到“孝”,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的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都是因爲有父母的精心呵護,培養。所以我們首先應該感謝的就是父母,孝敬父母。給予他們最好的一切,對待父母,我們應尊重他們,不應該用傷人的言語對待他們,父母的教誨我們都要接受,因爲父母一定是爲我們而着想的。

當我們與父母有矛盾的時候,也要耐心的和他們討論,遇到開心的事情,也要學着去與父母分享,多和他們交流,讓爸媽和我們像兄弟姐妹一樣親密。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盡孝,用我們的愛去感動父母,去感動他們內心的每一處,讓親情在我們之間傳遞。

“孝”這個含有傳統美德的字,將會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因爲“孝”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

庶人章 篇三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譯文】

利用自然的季節,認清土地的高下優劣,行爲謹慎,節省儉約,以此來孝養父母,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論尊卑高下,孝道是無始無終,永恆存在的,有人擔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沒有的事情。

事君章 篇四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雲:‘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譯文】

孔子說∶“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爲官的時候,要想看如何竭盡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時候,要想看如何補救君王的過失。對於君王的優點,要順應發揚;對於君王的過失缺點,要匡正補救,所以君臣關係才能夠相互親敬。《詩經·小雅·隰桑》篇中說∶‘心中充溢著愛敬的情懷,無論多麼遙遠,這片真誠的愛心永久藏在心中,從不會有忘記的那一天。

【品讀】

孔子說:‘凡是有德有位的君子,他的事奉長官,有特別的優點。進前見君,他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計劃方略,全盤貢獻。必思慮以盡其忠誠之心。既見而退了下來,他就檢討他的工作,是否有未盡到責任?他的言行,是否有了過失?必殫思竭慮來彌補他的過錯。至於長官,有了美好的德行和善事,在事前就鼓勵獎助,進行時,就悅意服從。如果長官有了未善之處,在事前預爲匡正。既成事實,就設法補救。總之爲部屬的事奉長官,以能陳善閉邪,防患未然,乃爲上策。若用犯顏諫諍,盡命守死爲忠,不若防微杜漸於未然之爲有益。爲人部屬的,如能照這樣的事上,長官自然洞察忠誠,以義待下,所謂君臣同德,上下一氣,猶如元首和四肢百骸一體,君享其安樂,臣獲得尊榮,上下自能相親相愛了。孔子引詩經小雅篇隰桑章的這一段話說:‘只要爲臣的一心愛君,雖地處邊陲,還能說不遠。這就由於他的愛出自心中,愛藏於中。故無日遺忘,雖遠亦常在念。這就證明君與臣是一心之意。’

【故事】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爲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着,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準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藥,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係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藥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孝經》讀書心得 篇五

“百善孝爲先”、“首孝悌”、“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等等,都是在教育我們,我們人生中必須擁有的第一品質就是“孝”。

這兩天,老師一直在給我們講《孝經》中的第一篇章“開宗明義”,我從老師的講解中,懂得了小孩子爲什麼要“孝”。“開宗明義”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孝”,首先,“孝”是一個國家的基本行爲準則,只要一個國家的人,上下一心,全國一體的遵崇孝道,就會國泰民安。其次說的就是個人的“孝”要做到孝順父母,忠實於祖國。

爸爸在和我一起看書的時候還給我講了一個這樣的事:“孝”字,其實是“老”於上,而“子”於下所組成的字,意思就是要讓爲人子的我們,時刻的把自己老人放在心上,揹負在背上,時時刻刻不能忘記。

《孝經》是教導我們懂“孝”的意義,讓我們知道了如何“孝”的方法和督促我們盡“孝”的一本書,我們要好好的讀,認真的學習。“孝”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尊崇孝道,將“孝”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廣揚名章 篇六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譯文】

孔子說∶“君子侍奉父母親能盡孝,所以能把對父母的孝心移作對國君的忠心;奉事兄長能盡敬,所以能把這種盡敬之心移作對前輩或上司的敬順;在家裏能處理好家務,所以會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國家。因此說能夠在家裏盡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聲也就會顯揚於後世了。

【品讀】

孔子說:‘君子能孝親,必具愛敬之誠,以愛敬之誠,移作事君,必能忠於事君。他能敬兄,必具和悅態度。以和悅態度移於事長。必能順於長官。處家過日子,都能處理得有條有理,他的治事本能一定很有辦法,如移作處理公務,必能辦得頭頭是道。所以說:一個人的行爲,能成功於家庭之內,這樣由內到外,替國家辦事,不但做官的聲譽顯耀於一時,而且忠孝之名,將永遠留傳於後世。’

【故事】臥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爲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爲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孝經》讀書心得 篇七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十分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爲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樣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爲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着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飢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麪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樣能不孝。

《孝經》讀書心得 篇八

今天,我讀孝經第八章,我感觸頗多。

這章一開篇就講了非常重要的4個字“孝治天下”。這4個字可謂是整章的軸心思想。

其實,堯舜爲什麼能做到“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很大一部分就是“孝治天下”的功勞。只有孝治天下、以德服人。才能得到貴族和老百姓的支持。這是孔老夫子一生的願望。他之所以周遊列國,其實就是將這種理念傳播給他人。所以,“孝治天下”很重要的。包括唐宗、宋祖這些明君,他們都是把德教傳播給百姓,以德治國。

這一章可真是收穫多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