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多篇

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多篇

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篇1

寒假裏我認真地閱讀了彭興順的《教育就是喚醒》這本書,讀後讓我感觸頗深。正如書中開篇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是的,教育就是“喚醒”,一詞用的十分貼切,教育就是喚醒人們心靈最美好的東西,喚醒人們自主創新意識,喚醒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深切感悟,也喚醒我們對教育的思索,對今後工作的思索。

教師要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爲學生做好榜樣,用美德佔據孩子的心靈。教師的師德要在愛中體現。教師對學生的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教師要具有無私的愛,必須高度重視個人修養,端正教學思想,更新知識結構,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成爲學生心中的楷模。每個孩子都是母親的`寶貝,在過去許多年的國小教育工作中,我對自己的學生也如同對自己的女兒那樣,這使我深深體會到,情繫學生,像母親一般熱忱地愛每個孩子,孩子纔會親近你,這樣你纔會感到人生有意義,學生身體健康,快樂,學習進步,你就感覺到工作的快樂。

教師要寬容的對待每一位孩子,當然也要嚴寬適度。對學生的承諾要兌現,講誠信,懂得感恩。總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纔會爲人師表,爲學生樹立楷模,才能談及教育。

作爲國小教師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這關係到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所以我們更要注意孩子的習慣養成。一個人成長過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只有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續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師一定做好學生的在校習慣養成教育,並且與家長共同,使之積極配合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

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問,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更要教會他們思考,教會擁有知識的方法;不僅要有一顆慈母之心,將自己所有的愛都奉獻給我們的學生,還要用自己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不僅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還要平等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僅要不斷鼓勵每一位學生,給予他們自信,還要不斷髮現學生進步的軌跡,肯定他們努力的結果……讓我們給孩子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訓斥;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賞,少一些打擊,那麼你的寬容、關愛、欣賞就會澆灌出一片生機和蔥綠,讓每一塊金子都閃閃發光。

做老師的目的不是爲了讓人記住,更不是爲了讓學生感謝,但讓學生終身難忘的好老師,就是對從事這份職業的最高獎賞。教師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在燈下面對潔白的四壁,靜靜地守候寂寞,撲去心靈的塵土去守望教育,構築教育的理想;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在黑夜裏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長,揮去眼前擋住我們前進的細沙,追求教育的真諦。

讀完這本書細細反思,正如書中自序所說,我感覺到教育就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壓力,更是一份動力。對每一位孩子不敢說放棄,也不能說放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激勵喚醒,讓每一花蕾努力綻放……

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篇2

?教育即喚醒》是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靈江國小語文教師楊聰老師的教育手記。一位比我還小三歲的老師教育上卻比我有思想的多。他覺得教育的樂趣來自對孩子的興趣,教育的真正任務和目的,不是評判,而是喚醒,更是善的傳遞、愛的共鳴。

“問題學生”一直都是廣大學校、家長所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是我們這些奮鬥在教育一線的教師採用的教育態度,採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羣體的身心發展都有着不容小覷的影響。

著名的基層教學老師楊聰,摒棄了面對“問題學生”採取忽視、監管、批評等教育手段,而是在自身教育實踐過程中,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關注,尊重孩子幼小的心靈,重塑他們的自尊與自信,因材施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習和學校不再成爲孩子的負擔。

他用以樸實無華的文筆,記錄了教師與孩子之間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事與情況,一個個小故事《蒲公英的約定》《我的“雕蟲小技”》《我讓學生哭了》《小敏的課外書》……一個個最直接、最真實的教學案例,叩擊心靈,引發思考。讓我深受感動。在爲我們這些身處基礎教育前線的教師們道出更爲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時,也爲“問題學生”指明瞭新的方向,讓孩子迴歸最本真的情懷,解放孩子思想。

世界上有兩種愛是最無私的:一是母愛,一是師愛,但師愛不同於母愛。師愛是一種情感與心靈的融化,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樑。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儘可能深入的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對於問題生的思想工作應做實做細,溝通要有藝術,那種以批評爲主,教育爲輔,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會嚴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對於問題學生更是如此,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要把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裏去,用充滿感情的言辭去點燃學生的感情之火,與學生的交流不僅僅是語言上的,更是心與心的碰撞,用真摯的情感燃起學生的希望。

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篇3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鼓舞與喚醒。”教育的功能就是喚醒人們心靈當中最美好的東西,使人性發出燦爛的光輝,喚醒人們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使蘊藏在人們腦中的巨大潛能得以開發,喚醒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深切感悟,使人們在創造生活中享受幸福人生。

通過讀完本書我深有體會,深深地感悟到:喚醒孩子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爲老師,我們要具備教師的職業道德,“業不精,人師之大忌;德不正,爲人師之大害。”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們必須始終敬畏道德規範,自覺踐行師德規範,提升自我心理素養。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要做一個“愛教”、“會教”的好老師。

自古以來,作爲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爲老師也一樣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成才成功。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孩子們的差異參差不齊,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通過對本次的學習,讓我明白了教育不僅僅需要愛,還需要愛的智慧,愛的科學和愛的藝術,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暫時沒有教好的孩子!因此,用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童心、責任心和信心。教育孩子的過程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要學會觀察,善於傾聽,及時做好家訪,其次,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爲,最後要親近孩子,“親其師,信其道”,說明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再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對於學生要做到關懷、寬容、關注和賞識。

“良好的習慣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這是烏申斯基所說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所以說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對於孩子的教育過程,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過程,導致孩子不良習慣養成的原因有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所以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作爲家長、老師以及社會,都應該給孩子做好示範,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並且在引導的道路上要講究科學,循序漸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樹立自信心,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力股,老師應該用發現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每一位孩子,善待孩子的優勢智能,並去開發他的潛能,給孩子提供成功的動力,這不僅僅只是老師的任務,也需要家長的共同配合,引導孩子樹立人生的目標,增強自信心理,激勵孩子對自己的目標付出實際行動,並一步一步爲之奮鬥,最終走向成功。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用美德去佔據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裝滿寬容上路,始終守住誠信,還要教會孩子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孩子的心是一塊奇怪的土地,需要老師、父母與社會去共同灌溉,讓孩子的心靈沾滿了美德。

因此,喚醒孩子是一項艱鉅的工程,需要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共同努力。

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篇4

在我校讀書月活動中,學校給每位教師購買了一本書——《教育就是喚醒》,從書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書。我利用課餘時間拜讀了這本書,說心裏話,確實學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遇到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看了這本書後,有些問題也就不算問題了。彭興順教授這本書共有八講,主要是從教師和家庭兩個環節闡述教育。其中我印象較深的是第二講和第五講的內容。

現在我就第二講《發現教師職業之美》和第五講《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習慣》的內容談談我的感想。第二講開篇就問:我們做什麼樣的教師纔是好教師?好教師的重要條件是什麼?答案有愛心、能力、專業素質、責任感、親和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情意等等。大家都說的不錯,教師除了具有這些條件外,彭教授認爲就是"愛教、會教"四個字。我也挺贊同教授的說法,作爲一名教師,首先應是愛學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書中把教師分爲幾種類型:第一種,生存型教師——無奈的苦涯,看書中所舉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實我在教學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較消極或被動教學,把教師的工作看成無可奈何的選擇,我是不是要重新認識我的思想問題呢?改變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這份工作看作是一種享受呢?第二種,享受型教師——吃苦也是享受。有時想老師應該懷着滿腔的熱情投入工作,並在教師這一平凡的職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教師快樂地與學生交往,欣賞地享受着自己教學中的成就。學生成長,教師快樂。我現在的教學中,基本能達到這種類型的教師,和學生們在一起很快樂。愛孩子、愛學校、愛事業——而當教師。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詩》中說:"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樂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種生活的詩意;你能從平凡中品味出偉大,從失敗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讀懂每一個孩子的臉龐,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心房;你會驚奇地發現:幸福從此熙熙攘攘。"看完名人所說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第三種,發展型教師——創造的快樂。作爲這一類型的教師,我們確實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師的工作中,我們都應把教師看成是教育活動的反思者,教師要從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進步。如果教學沒有反思,讓自己的認識停留於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觀念。教師在教學中,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思想、新理論,更新自己的觀念,自覺調整決策與行爲,在提高認識水平的同時也爭取實踐的成功。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在《漫談邊教學邊研究》一文中說:"他在教學中始終處於發現和創造的激情中,始終處於體驗與享受教育教學的幸福與快樂中,職業道德更爲堅定,專業精神也不斷豐盈。"我們在工作中就缺少創造性及研究性教學的精神。

書中第五講《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習慣》,不管作爲家長,還是教師,在我的生活及教師生涯中,我認爲孩子的行爲習慣養成是很關鍵的,尤其是國小的前三年和中學七年級是培養孩子的行爲習慣關鍵幾年。蘇聯作家烏申斯基所說:"良好的習慣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第五講主要從三個方面談到良好習慣的培養,好習慣成就好人生、不良習慣成因分析和如何培養良好習慣。良好習慣有利於事業發展,有利於家庭幸福。不利成長的家庭環境是學生不良習慣的發源地,許多不良習慣表現在孩子身上,根源卻往往是在家長身上。一是家長缺少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意識,認爲樹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機遇的最有利時機。二是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孩子們所做的事情都讓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幫助孩子,實際上卻在阻礙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三是有的家長雖然想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另外,存在缺陷的學校教育也是學生不良習慣的生長區,在家庭中的不良習慣帶到學校,學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習慣一直延續下去,後果在不斷蔓延難以收拾,並且老師的習慣也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學生。最後,不盡如人意的社會影響是學生不良習慣的助推器。

本講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在書中教給了我們很多,例如,以身作則,良好示範(舉了很多這方面的例子);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強調四個字:開始,堅持。在教育中行爲習慣的要抓住兩個轉化,即從認識向行爲的轉化,從行爲向習慣的轉化。學生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習慣的養成:

1.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均衡營養;

2.作息習慣:早睡早起,形成規律;

3.自理習慣:力所能及,自強自立;

4.學習習慣:積極主動,步步爲營。

習慣的養成要講求科學,循序漸進。教育要從家庭開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門學問(好好學習,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頭事。

我看完的這本書後,從書中學到了很多,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種學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些問題是我們家長所犯的通病。看完書,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需要改正,掌握正確的方法,教育我的學生和孩子。

教育就是喚醒讀書心得篇5

彭興順教授所著《教育就是喚醒》一書,讀來頗有感悟。

其中有一個章節講到"終身學習,教師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談到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而要避免不學無術,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誠哉斯言!

目今能夠靜下心來讀書者寡矣!浮躁的社會,物慾的大比拼。果有潛心讀書鑽研者,卻大多會被視爲另類,不爲他人所容。嘗記訪學英倫之時,借住一當地人家,進門首入眼簾的便是一座依牆而立的書架,上面擺滿了厚薄不一,林林總總的各類書籍。而房主人——一位已過古稀之年的英國老兵,仍每天堅持閱讀,認真做批註,在我歸國之前,還贈我一本有關中世紀曆史的典籍作爲紀念。我每天出門上課坐公交,發現車上乘客都是"低頭一族",但是大家不是在玩手機看視頻,而多是在讀書看報紙。教育專家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由此觀之,此言不虛也。

我們生活中一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知識的淘汰更新速度一日千里。如果不能堅持每天進行廣泛深入的閱讀,不斷攝取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知識養分,何談教書育人?恐怕自己先要被大浪淘沙了。

願大家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爲中華教育的千秋偉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