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汶川地震十四週年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汶川地震十四週年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汶川地震十四週年心得體會 篇一

14年前,我們不僅面臨人生最重要的大學聯考,還相繼經歷了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等大悲大喜的國家事件。這些影響到每個中國人的大事件交織發生,讓我始終堅信,我們這羣人註定不是平淡無奇的一代。

當年,儘管沒有發達的移動互聯網,但我們還是通過各種渠道關心地震救援的各項進展,目擊災難當中的人性光輝與人情冷暖。“衆志成城”是那段時間最流行的口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真實寫照。我也在那段時間,培養和堅定了自己對公共事務的關注,進而逐漸明確了後來的專業選擇。可以說,那一年發生的若干重大事件,是時代給我們這代人提供的一份特殊“成人禮”。

有一句話說得好,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是有韌性的,面對天災人禍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豁達與樂觀,因而是打不折、戰不屈的。在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中,難免遭遇各種急難險阻,中國文化的韌性精神,將成爲我們戰勝困難和挑戰的一件“祕密武器”。

汶川地震十四週年心得體會 篇二

一雙雙顫動的手掌;一對對無助的眼神;一場場絕望的生死離別;一條條奄奄一息的生命。愛的真諦讓我們聯繫在一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剎那間無數愛心飛向四川。心靈的呼喚是我們感受到對生命的無限渴望,救援的聲音傳入山城。

心已經忘記了痛苦,淚不知被風乾了多少回。感人的場景在那個遍灑關愛的小城一次又一次上演。那份沉澱的愛,令人歎爲觀止,大愛無痕,多少英雄在默默付出。陌生的面孔,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在鏡頭前;磨破的雙手,一雙有一雙得伸向那廢墟中;疾馳的汽車,一批又一批的往返於那山城!

愛沒有國界,當中國發生災難時,外國友人紛紛伸出援手,大自然爲之震撼,老天不忍再哭泣。溫暖的力量,給與你們無限的希望,讓那絕望無助的心靈,漸漸走出陰影,既而走出災難。

面向前方,感受那光芒,光在召喚你;張開雙眼,相信自己,未來在呼喚你;向前走去,人心的溫暖,烘乾了你的淚;奔向遠方,抹去那血痕,新的生活即將開始!

汶川地震十四週年心得體會 篇三

我們永不忘卻,是因爲失去親人的傷痛定格在每個人的心底。那些曾經鮮活的面孔永遠化爲悲痛的記憶,從廢墟中頑強生存下來的生命更令江河動容。

我們永不忘卻,是因爲黨心連民心永遠紮根在每個人的心房。黨和人民同呼吸,共患難,他們穿行在災區,決策在前線,英明指揮,鼓舞鬥志,領導全黨全軍全體中華兒女譜寫了萬衆一心、衆志成城、迎難而上、不屈不撓的又一曲壯歌。

我們永不忘卻,是因爲救災現場那些可愛可敬的身影永遠震撼着每個人的心靈。那些忘我救援的人們,激勵着經歷災難的人。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10餘萬人民子弟兵,數以萬計的醫護工作者及專業救援人員、志願者,用生命挽救生命,用頑強回報頑強,用淚水撫慰淚水,用愛心書寫愛心。

我們永不忘卻,是因爲“大災有大愛”的吶喊永遠激盪在每個人的心胸。同胞有難,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有揪心的疼痛,大災面前,人人都是志願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14億中國人頃刻間匯聚起巨大愛的暖流,給受災的親人們以莫大的慰藉。

我們永不忘卻,是因爲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自強不息的品格正化爲每個人的行動。“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再大的災難也擋不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

汶川地震十四週年心得體會 篇四

在汶川抗震中,80後作爲中流砥柱,譜寫出令世界驚歎的波瀾戰歌;14年間,90後逐漸接過80後的火炬,玉樹地震、上海世博,中國製造、科技創新,他們成爲了共和國朝氣蓬勃的生力軍;14年後,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也成爲了中流砥柱,曾經被世界守護的90後甚至00後,扛起了守護世界的大旗,他們用專業與敬業,用知識與韌性,讓“前浪”們豎起了大拇指。

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見證着這14年的漫長征途,人類的歷已經數不清經歷過多少個14年,但這一輪的痛楚與復甦,必將鐫刻進共和國的敘事基因中,被一代代人銘記、傳承。一代代青年人,也會在這銘記與傳承中,成長,擔當。從80後到90後到00後,是一代代後浪的奔涌,讓我們始終有理由,相信未來,相信腳踏實地的力量。

汶川地震十四週年心得體會 篇五

災難來臨之時,處在災難之中的人奮力掙扎,置身事外的人無能爲力。災難過去之後,留給活着的人無限的思考,大部分的人在耳聞目睹了這一場人間浩劫之後,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作爲教師的我,在聽聞了汶川地震中涌現出的像袁文婷、向倩、嚴蓉、苟小超、瞿萬蓉……這樣的爲了挽救學生的生命而毅然選擇放棄自己生命的人民教師的英雄事蹟之後,由衷的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重新的認識。

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對於教師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兒童。”魯迅說:“教育植根於愛。”愛因斯坦說:“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在川工作的湘籍老師譚千秋用生命詮釋了這一格言。

當地震災難突然襲來時,譚千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了他的學生。在那千鈞一髮之際,人生閱歷豐富的他本來有機會能夠從容自保,但是他首先想到了學生。在那一瞬間,他眼前可能浮現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可能有些許遲疑和猶豫。但是,對自己學生的愛讓本來有選擇的他毫無選擇,他毅然地張開雙臂,護住自己的四個學生,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們,把死亡留給了自己。在他的身後,留下了一個家庭的悲痛和惋惜、四個家庭的團聚和幸福以及無數的感動。他無私的愛就像種子一樣開始發芽,不僅感染他在湖南衡陽的'老鄉、他大學時期的同學,也感染着無數的教師和國人。

“走在校園裏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怕學生們玩耍的時候受傷。”當你看到這些細節的時候,你就明白譚千秋的勇氣和力量來源於哪裏。譚千秋的行動並非偶然,只有對學生巨大的愛和對職業的虔誠才能讓一個人在面對死亡威脅產生如此大的勇氣。

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

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爲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

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廣安的特崗老師爲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

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是師德,什麼愛,什麼是榮耀!

當成千上萬間房屋倒下去的時候,是他們的愛撐起了整個世界!

災難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傷痛。教師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作爲政治老師的譚千秋用自己的生命給學生上了最後也是最完美的一場思想政治課,當那些被他救起的孩子長大後,他們將會比別人更加懂得什麼是勇氣,什麼是無私,什麼是責任。在這次特大地震災害中,災區的老師所做出的英雄壯舉確實令我們震撼,令我們感動。他們也見證着人民教師的偉大師魂,揭示了人民教師愛與責任的真諦。在災難面前,在生死關頭,我們的老師首先想到的是學生,他們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這是多麼崇高的英勇無畏和大愛之舉。他們用愛和責任爲學生築起了生命長城,展示了爲人師表的精神風暴和崇高的人性光輝。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了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展示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師德,譜寫了人民教師的英雄讚歌。

我們知道劉胡蘭英勇不屈的光榮就義,我們知道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英雄壯舉,我們知道邱少雲在烈火中煎熬的感人事蹟,我們也曾感嘆現實生活缺少成爲英雄的“機遇”,然而,一位位普通的人民教師,一個個果斷的行爲選擇,一幅幅凍結的感人場景,一個個震撼的英雄,讓我們懂得了向災區英雄教師學習的點點滴滴。

向英雄教師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們捨生忘死,奮不顧身的奉獻精神。在困難來臨之際,迎難而上,努力進取,無私奉獻,用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動戰勝困難;向英雄教師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們堅守崗位,忠於職守的師德。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爲師,德高爲範。”作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好本職工作,克盡職守,愛崗敬業,將自己的工作不斷推向前進,取得優異的成績;向英雄教師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們對學生的關愛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關愛學生是教師的責任,青年學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優秀傑出的接班人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事業是人類崇高的事業,每一位教師要向抗震救災的英雄教師學習,熱愛教育事業,嚴於律己,教書育人,做人民滿意的教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向英雄教師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們用生命所闡釋的師魂。學爲人師,行爲世範。教師不僅要努力學習,爲人師表,成爲學生學習的榜樣,而且要不斷進取,頑強拼搏,使自己的行爲成爲世人學習的典範。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者,所以奉獻、大愛、世範也。

我一邊流着淚水,一邊在想,究竟是什麼東西讓他們在災難來臨時,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

毫無疑問,是一種無私無畏的高貴精神在驅使着他們,是一種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人性光輝在激勵着他們,是一種對他人生命的無限敬畏、恃重、關懷與愛護在告誡他們――先人後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我忽然想起著名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詩:“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是的,這些英雄都已經死了,但我們相信,他們還活着,而且,還會永遠地活着。他們不是活着的人,而是活着的靈魂和精神;他們不是活在有形的日子裏,而是活在人們無形的心中……無數革命先烈走了,但是,他們的英雄事蹟永不衰敗,他們的革命精神永世長存,他們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永遠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這一次,也不例外。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關愛他人是無限的;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是,人性的光輝是永恆的。因此,雖然有許多人在地震中捨己爲人獻出了生命,但是,他們的精神在瞬間釋放了萬仗光芒,而且,必將永世長存!

我們每一個人都記住在地震中死亡的每一個人,並向在地震來臨時捨己爲人的英雄永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