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幫老師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幫老師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幫老師心得體會篇1

一、學習雖然緊張,但值得

這次的骨幹教師培訓是經歷了申報與評審,再在教育局網站公示的一個過程,這個機會是來之不易的,所以我們都顯得特別珍惜。大家知道,學校的科技教師是沒有專職崗位的,都是各個學科的兼職教師。尤其是有些擔任統考科目的教師,因爲有考試排名壓力的存在,都只能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參加這次培訓活動。有時培訓會時間倉促些、任務較緊些,但發現很多教師還是能按時按要求參加活動,這個精神是值得表揚的。每次培訓聚會的時間都很短,但大家在一齊,就感覺是一家人,尤其是導師,讓人倍感親切。培訓活動的內容還是有一定的深度,跟大家在一齊,感覺還是學到點東西,所以認爲這次學習機會還是很值得的。

二、培訓雖短,但路還很遠

這一次的科技培訓,只是我們科技教育歷程中的一個短片,如果放大來看,它卻可以影響我們今後的人生態度。通過接觸瞭解導師,從導師紮實的專業知識、導師積極的人生態度,等等,讓我們看到了即使今後的路如何艱難,我們也一定要走下去。雖然,現在的教育還是偏向應試教育。但是,我們還是相信,國家是非常重視科技教育的,今後的科技教育在學校的比重會越來越大,科技教師必定會吃香。路在前方,但靠我們選擇。有這麼個說法,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不在於你走得多快,而在於你能走得多遠。所以,科技教師一定要能堅持,要有持之以恆的心態,面對未來。

三、學到就要用到,不要等

青少年的教育有個時效性,階段性,不同階段的學習對學習效果有很大的不同,亦會對人生起到很大的作用。錯過了對未知的科技最感興趣的這個階段,將會是人生的一大損失。因此,作爲科技教師外出培訓,從外面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回來後一定要即時應用在我們學生身上,培養學生的科技知識與能力,讓科技體現它應有的力量。例如,我前面積極報名參加學習了3d打印知識,創意機器人比賽知識,在今年的xx市中國小智能服務機器人(垃圾分類專題)競賽中就派上用場,培養了一批對科技感興趣的學生,也讓學生經歷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次比賽,我覺得收穫很大。

很感謝這次骨幹教師培訓機會,讓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同行,能互相學習交流。也讓我們有機會向前輩導師們學習,藉此提高自己的科技教育水平。

幫老師心得體會篇2

在xx附中實習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讓我對於語文老師又有了新的理解,我想說一說如何做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

“語文是什麼?”、“語文怎麼學?”……對於這樣的問題,可以說是見仁見智。

語文是什麼?我覺得語文首先是一種能力。現在社會上對教育批評很多,對語文教學批評尤其多,我覺得對一些問題展開討論是好事,但是討論當中需要真知灼見。我認爲,語文是一種能力,是通過表達能力、交流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等體現出來的生存能力;是通過概念表達、是非判斷、邏輯推理等思維能力體現出來的發展能力。語文也是一種素養,是一種通過詩、詞、歌賦、小說、散文等語言形式的創作、欣賞和傳承體現出來的藝術素養、文化素養。人類正是通過這樣的素養,使得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世代相傳。

其次,語文才是一門知識,一門關於語言和文字、文章的知識課程。因此,把語文作爲一門單純的知識課程,圍繞着百十個所謂核心知識點講來講去,考來考去,那是捨本逐末。

怎樣纔是一名好的語文老師?

如果能把各種理論流派和考試分數放在一邊,我認爲,能夠讓學生熱愛語文的老師,就是一個好語文老師。勤勞爲益友,熱愛是良師。要學生學好語文,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學生熱愛語文。當然,讓學生懂得語文的重要性,自覺學習誠然好,但也難;讓學生通過嘗試,對語文產生濃厚興趣,喜歡語文,並進而養成日積月累、樂此不疲的學習習慣,則更爲重要,是更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這大概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道理吧!

如何上好語文課?

語文既然是一種能力,就要討論一下什麼是能力。所謂能力就是指完成某項任務,解決某個問題,實現某項目標的一種能量,一種本領。這種能量或本領,是實踐主體(指學習者)在實踐過程中從對課題的重複接觸、多次嘗試和反覆聯繫之中獲得的。語文既然是一種能力,那麼語文課就應當按照能力培養的模式去運作,即語文能力要在學習者聽、說、讀、寫的實踐過程中獲得,要在學習者聽、說、讀、寫的實踐過程中提高。聽、說、讀、寫互爲依存,互爲助力,是一個整體。所以,要強調多聽,多說,多讀,多寫。爲什麼要強調“多”?因爲能力也好,記憶也好,是依靠多次重複才能夠獲得的,所以把要求學生背誦一首詩詞、背誦一篇課文說成是讀死書,這是錯誤的。多次重複可以使生疏演變爲熟練,多次重複可以從熟練中產生技巧,具有了熟能生巧的活力,然後創新能力、其他的修養也就在其中了。我想這就是德國哲學家、教育家狄慈根所說的“重複是學習之母”這樣一個道理。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靠批評、訓責不是好辦法,靠考試施壓不是好辦法,靠詳細分析、講解也不是好辦法。有沒有好辦法呢?我覺得有,這就是一個字:讀!兩個字:熟讀!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之下,選可讀之文章,選精美之文章,這不但是一個好的途徑,而且是學語文的好辦法、大辦法,最根本的辦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些已經被千百年歷史證明是真理性認識的慧語哲言,一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怎麼就被拋到腦後去了呢!

怎麼讀?我贊成出我之口,發而爲聲,入人之耳,激越有神的朗讀;主張要放開喉嚨讀,要口、耳、心、腦全面投入,全神貫注地讀;尤其欣賞讀得出神入化,搖頭晃腦,陶醉於自我朗讀之中的境界。

在國中階段,尤其要重視讀,讀是更爲基本的技能,多讀、多誦,體驗就在其中;多讀、多誦,感悟就在其中。因誦成好,因誦成悟,因悟入巧,因巧入神,語文素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昇華的。所以,誦讀是語文能力獲得的重要基礎。把誦讀說成是死記硬背,加以貶低,我覺得是非常荒謬的。針對當前科目講得多讀得少、實效低的狀況,我贊成提“返璞歸真”這個口號。

把熟讀和背誦說成 “讀死書”,是極其錯誤的。

這裏必須說明,有些人把語文教學中的熟讀和背誦說成是“讀死書”,這是極其錯誤的。如非誤解,就屬偏見。要知道,有時候偏見是比無知更可怕的。“書到精絕潛心讀,文窮情理放聲吟”,這是語文教學應追求的一種境界,現在的問題是有這種追求的人太少了。誦讀經典,吟詠美文,傳承文明,提高語文素養,豐富精神世界,也可以融思考於其中,蓄能力於其中,寓創造於其中。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爲呢?這不正是學習主體主動的、生動活潑的語言習得的實踐活動嗎?

我以爲,語文課應當重視背誦。國家頒佈的中國小語文教學大綱對名家名篇一貫要求背誦,只是這項十分重要的原則在許多地方、許多學校、許多教師那裏被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據統計,中國小語文教材中要求學生背誦的有192篇課文、106個段落,總計近300篇(段)。這一數字在語文課內是否還是少了些,可以討論。如果課內課外加起來算,相對於12年的時間來說,顯然是少了。

如果每年能背30到40首詩詞,20至30篇美文,整個中國小階段有六七百篇詩書(或者更多)裝在肚子裏,那就會如伯洛所言,在今後的生活裏,“決不會缺乏真實的朋友、有益的顧問和愉快的伴侶”了。做學問、寫文章,就可以體會到朱夫子“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境界了。誦讀工作做好了、做實了,學生因誦讀而抑揚頓挫,因誦讀而慷慨入神,因誦讀而興趣盎然,因誦讀而一往情深,熱愛母語之情油然而生,中華文化之根悠然深遠,這不正是國民素質提升的重要展現嗎?

幫老師心得體會篇3

本月29日我園舉辦的“期末親子聯歡會”在家長們認可的稱讚聲和幸福的笑容裏圓滿的落下了帷幕。從活動前的認真準備,到活動中的穩步進行,最後反思活動的過程,真的是感想頗多。

活動前我們已經在細心的準備着孩子們的活動了,保證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我們用愛心和耐心傳遞着對他們的關愛和鼓勵,聯歡活動是老師們把孩子們的信心和能力展現給家長們的時機,我們努力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自信地站在衆人面前。讓家長感覺到把孩子放到這裏是放心的!此次活動緊緊圍繞服務於家長,受益於孩子爲宗旨,以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爲習慣和品德教育爲目標,把這學期幼兒所學的知識以“親子聯歡會”的形式呈現出來。其樂融融、親情盡現,自然而和諧。

在本次演出過程中,老師根據孩子們的不同特點編排節目,充分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站在屬於自己的舞臺上盡情發揮,享受快樂。本次聯歡會分兩部分舉行:幼兒節目展示和親子同樂活動,家長和孩子也都積極準備了親子小節目,感謝家長們的積極參與。

當看到了孩子在這半年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孩子們參與積極性大大提高,表現更加活躍,信心更爲充足,作爲老師我們倍感欣慰!這一次的表演是你們獻給老師及爸爸媽媽的新年禮物。我們期待孩子們在新的一年裏取得更大的進步!

幫老師心得體會篇4

誰都明白,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觸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領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換。文章不是無情物,所謂“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語文脫離了感情,語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語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蘊。這樣的語文,根本不可能植根於學生的心靈世界,根本不可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淨的底色。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堅固支撐。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語文教師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語文教師的靈性,宏闊的課程視野支撐起語文教師的活性,遠大的職業境界支撐起語文教師的詩性。

當語文的人文價值被工具價值壓倒的時候,學生可能在機械操練中掌握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是卻失掉了學習語文的全部興趣、全部活力、全部靈性。得到東西我們看到了失去的東西我們並未覺察。得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失去的卻是冰山的根基。

飄搖的語文教學呼喚中庸的語文哲學。執其兩端而用其中,應是語文哲學的在智慧、大圓融、大境界。語文哲學的諸多範疇,如:工具與人文、學文與做人、繼承與發展、基礎與創新、感悟與理解、感性與理性、自主與引導、理解與發現、吸收與表達、文面與文裏、誦讀體驗與默讀精思、潛心會文與廣泛涉獵、尊重文本與拓展資源、課內得法與課外得益等,都應歸宗於中庸這一元智慧。

語文是科學的那是學生的思維之劍;語文是審美的,那是學生的精神家園。語文是一面多棱鏡,折射着功利、科學、審美的繽紛色彩;語文是一個萬花筒,演繹着實用、真理、情性的大千氣象。說到底,語文是人的,僅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人與語文的關係,語文才會噴射出繽紛的色彩、激盪起大千的氣象。

幫老師心得體會篇5

這次在幼兒園培訓了五天,讓我對教育的價值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的目標“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做人和學習生活”。致力於每一個幼兒的發展,爲兒童的發展學習奠定基礎。”認識到幼兒教師是生活在“鏡子”裏的,時時刻刻都有孩子在注視並模仿着我們,我們是每個孩子的榜樣,應該做一個有理有節的人。而且在新的教育時期,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但需要有幼兒教育方面的專長,更需要有自己的特長。同時作爲幼兒園集體中的一份子,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職業規律,具體團隊意識,維護幼兒園集體的榮譽。

我們明確了在教育中,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應該根據各年齡段兒童在教育中存在的不同側重點,實施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對幼兒園生成主題教學有了新的認識,知道主題的展開有:任務驅動式、團體討論式和作品分析式三種形式。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善於觀察兒童的生活與學習,從孩子的生活中、興趣中去發現孩子,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我們不但要學會“教”,更應學會“學”,學會反思、學會研究、學會做人。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社會屬性,教育的價值在於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統一,這就是新的教育觀。創新教師教育觀的基本內涵包括:轉變以教師爲中心、以傳授知識爲主要目的的傳統教育觀,形成以培養學生能力爲主要教學目標的新教育觀;改變嚴守紀律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營造主動探索、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鼓勵創新性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要敢於打破常規,激發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慾望;尊重學生個性,善於發現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潛能;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以寬容、保護、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注重實踐,打破封閉式教學。傳統教育中之所以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教師思想上重知識輕實踐造成的。一個大學物理教師不會修簡單的收音機就是一例。要把教學活動延伸到相關聯的現實生活中去,改變封閉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親身感受具體而豐富的客觀世界,從而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要實施創新教育理念,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種業務素質:

(1)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這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

(2)有較高的管理藝術。管理包括兩方面,一是班級的整體管理,二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

(3)有豐富的情感。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熱情洋溢的讚賞以及在與學生接觸時的儀態、表情和舉止所表現出的積極情感能隨時地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教”,變苦學爲樂學,單純的知識傳授變成了雙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樂、學者亦樂。

能否成爲一個好教師,首先在於有無敬業精神,是否喈嘆這項職業。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代辦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獻身教育無怨無悔,關鍵在於有一種精神。從一個人心理角度看這是一種自我超越的境界。我們每個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心理層次,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弘揚好的風氣,鼓勵教師爲神聖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會使每個人通過自我的修養,約束本我的不正當慾念,達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師敬業精神的培養,素質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樓閣,只有培養出良好的教師敬業精神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因此,欲興事,先興人,鑄造愛崗敬業的高尚形象,並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條件,使每個教師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有了這個基礎,教師的教育觀、質量關、人生觀等就比較容易調整到位,跟上時代的步伐,他們纔會自覺地站到素質教育的前列,成爲合格教師。

幼兒園教育工作應該堅持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互相滲透,有機結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幼兒教育要面向全體幼兒,熱愛幼兒,堅持積極教師的職業是相通的,熱愛事業,熱愛孩子是第一位的。幼兒不同於國小,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差,是一生品德行爲形成的最佳時期,好模仿,是非觀念在萌芽時期等特點要求我們幼兒教師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溫柔,可愛,要因可愛而美麗動人。我們既要做到母親般的關愛,又要做到高於母親的教育,從思想上、品質上給予滲透影響,教育他們使他們是非概念清晰,引導他們能關愛別人,帶動他們積極樂觀開朗,實事求是使他們誠實,幼兒教師要有“敬業、樂業、專業、創業”的精神,要公正地愛每一個孩子,我們帶給他們的應該是最美好,最公正,最無私的愛。

鼓勵,啓發誘導。合理地綜合組織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並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通過這次培訓我知道了要轉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們基層幼兒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在活動中,教育思想直接促進或制約着我們教學方法的選定和設計,同時決定着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往往我們考慮到的只是“我該如何教”,而忽視了“幼兒如何去學”的問題。其實作爲幼兒教師,引導作用是要充分發揮的,但引導的目的主要是爲了幼兒,通過這種引導,讓幼兒學會自己去學習,去探索。

有人說過:開展好一次活動,不僅是知識信息的傳播過程,更是一個心靈交匯的心理場。如果教師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是平平淡淡,沒有激情,那麼幼兒的情緒也不會特別高漲。因此我覺得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情感,教師自我的情感體現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到了活動的成功與否。

五天的幼兒教師培訓結束了,但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回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牛頓曾經說過:“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爲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這些成功的經驗爲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縮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

幫老師心得體會篇6

近日,學校利用政治學習的時間,組織全體教師觀看了關於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系列教學片《師德啓思錄》中的第七集《廉潔從教,以身作則》。我看了以後,感慨頗多,心情很不平靜,特別是胡安梅、包全傑等農村教師身上表現出的高尚道德風範,更使我感動不已。

湖北山區的胡安梅老師,她在父親病逝後,繼承父親的遺願,義無返顧地當上了民辦教師。她一家住在四面透風的土房中,沒有條件改善生活。她雖然家境貧寒,但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極少的工資捐獻出來,爲學生交學費、買書本。長期以來,她有無數機會走出大山,到大城市裏去掙錢,但是她捨不得孩子們,她不想讓山裏娃世世代代都是文盲!孩子輟學,她就跑遍大山的每一道山樑,每一個角落,苦口婆心地勸說家長讓孩子們上課,用一片赤誠之心換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辛勤地澆灌着下一代。

當全國各地的達三萬多元的捐款寄來後,胡安梅沒有隻想到自己脫貧,而是毅然把這筆錢全部捐獻給鄉教育站,設立“胡安梅教育基金”,以獎勵那些紮根山村教育的老師們。

全國優秀師德標兵、遼寧丹東鳳城東方紅國小校長包全傑,從教幾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堅持不懈地改善辦學條件,把一所普通國小建設成享譽八方的示範學校;他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地培養出了一支思想好、業務精、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包全傑同志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敬仰,而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羣衆的高度讚譽。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像胡安梅,包全傑等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着師德的絢爛光輝。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國小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爲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江澤民同志指出:“老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爲人師表。”教師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層內涵,也是一個民族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行爲,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民族精神的動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一項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這一工程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教育實踐證明,師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獻身教育,重在實踐師德。怎樣看待學生,怎樣教育學生,怎樣當好教師,這一課題是涉及教師職業道德的本質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幫老師心得體會篇7

在寒假的一段時間中,我閱讀了《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一書中的幾個部分,受益頗深,在這本書中我仔細的對其中有關教學多媒體的一節,談一下自己的閱讀感受。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隨着生字新詞的增加,學生常常會表現有陌生、枯燥和乏味的感覺,這些感覺往往會成爲學習的障礙而影響學習的效果。但是,每當採用投影、幻燈、錄像、配音樂上課時,每當各種抽拉片、五彩繽紛各種色彩的投影教具、圖片出現在學生面前時,都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抑制不住的新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都得到很高的提升,學生迫切地想看、想說、想聽、想探個究竟。教育教學界曾流行過這樣一句認知名言——“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纔會明白。”也就是說,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縛或代替學生的思想,不能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去限制地規範學生的思維活動。多媒體這種具有聲畫並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的特點所創設的教學所需的環境氣氛和教學情境,使學生感覺身臨其境,讓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進一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輕鬆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有利於學生學習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教學多媒體能使教學對象生動形象,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多媒體,多感官、多渠道參與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多媒體的使用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爲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而老師只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學習和接受能力,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板書形式,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幫老師心得體會篇8

我做了這麼多年校長,從農村到城市、從地方到京城,走過了10所學校,也就擁有了500多位不同風格、不同水平的教師同事,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心裏清楚誰是一位好教師。教師羣體中的好老師是相對的,人無完人,各有千秋,有長有短,很難有一個統一標準。

如果說非有一個好老師的標準,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其實是理想中的好老師)是這樣的:

一是心中擁有大愛。所謂“大愛”是沒有條件的真愛,愛教育(不論在城市還是農村),愛學校(不論是強校還是弱校),愛孩子(不論是好孩子還是問題孩子)。我曾經工作過的濰坊市北海雙語學校的李虹霞老師,爲了一個受到嚴重傷害的農村女孩子迴歸班級,自己掏錢資助孩子上學。真正擁有大愛的老師,不會爲了自己的什麼利益而追逐,真真切切是爲了孩子的發展。

二是深厚的學術背景。學術背景一方面是指豐富的專業知識,如教數學必須擁有數學完整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是指有相關知識,如教育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等等。一位好老師必須擁有一桶水,才能分給孩子一碗水。全國名師於永正老師,除了有這些專業和相關知識,還能唱一口字正腔圓的京戲。老師的學術背景除了經過正規院校的培養,還要有不斷更新的能力,以適應資訊不斷變化的時代,否則就會被學生問住。

三是教育教學方法與技巧。一位老師知識再淵博,不會或不善於表達和傳遞,師生之間不能有效溝通和互動,學生的學習就會受到抑制。俗語說:水壺煮餃子,肚裏有倒不出來,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經常說教育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其實是指教育教學方法與技巧。方法與技巧在師範院校裏是學不到的,那裏只是講些道理。真正學會,需要跟着老師師傅學習和模仿,再加上自己的悟性,才能學以致用。

四是良好的職業形象與氣質。好老師應該優雅,應該幽默,應該風度翩翩,應該別具一格、獨領風騷,言談舉止和容貌服飾具有教師職業特點和特色,與常人不一樣。我讀大學時,與我們同一樓的一位英語系教授,長得很醜,但是每次見到總是穿着白白的襯衣、打着鮮紅的領帶,頗有風度,讓學生仰慕。學生來到學校,除了學習課本,還要接觸不同的老師,通過接受不同老師不同風格的同化,其人生才豐滿起來。美國的國小基本上一年換一位老師,一個孩子可以接觸不同的老師;而中國國小六年不換老師,一個孩子就接觸一位老師,好或不好都要承受着。

我們對好老師的要求和標準很多,也不一樣;但我認爲一位好老師應該具備以上四個要素(這四個要素的'秩序不可顛倒),就非常理想了。但實際生活中,有的具備其中一項或幾項,其實我們很難找到理想中的好老師。

辦學的主體是老師。好老師決定了一所學校的品質和高度。但願我們產生更多的理想中的好老師,那纔是孩子們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