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其技術與學科融合心得體會多篇

其技術與學科融合心得體會多篇

其技術與學科融合心得體會篇1

通過培訓,學習了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使我更加深刻體會到信息教學時代已經到來了!如今,利用計算機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達到資源共享。所有多媒體教學已成時尚。運用多媒體,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也使課堂教學目的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省時、更省力、更有效。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此談談我通過培訓後利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心得體會。

一、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段向學生展示學習內容,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了深厚的興趣,在教學中,老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自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在普通的教室裏上語文課,老師要用粉筆板書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分段分層次分析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利用多媒體,預先製作好課件,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增加教學的密度;還可以即時反饋,體現反饋的廣度。

總之,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好課堂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又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

那說最後!如何讓多媒體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呢?

1、作爲教師,身處這個物質文明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再結合現代化的思想在教學中去勇於創新,探索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2、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長處,靈活地運用多媒體,讓它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恰到好處的作用。

其技術與學科融合心得體會篇2

2018國小數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專題網絡教研活動觀後感

江源國小 陳金貴

9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廣東省“同一堂課,走進越秀”2018國小數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專題網絡教研活動》,受益匪淺,精彩的報告更是迎來臺下學員一陣陣掌聲,陳老師和樑老師將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理念與課堂教學案例相結合,爲我們上了一堂實實在在的課,使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僅是把信息技術作爲輔助教或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以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爲特徵的教與學方式,從而使傳統的以教師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在整合時決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際整合中運用“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再結合各門相應學科的特點建構出多種多樣、實用有效、易於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這次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樑老師給我們上的《圓的面積》這一課。《圓的面積》運用信息技術很好地將數學學科與歷史學科深度整合,爲課堂教學創設了特殊的意境,使原本抽象的過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變靜爲動,變抽象爲形象生動,豐富了課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並不是簡單地應用課件進行演示的輔助教學,而應該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的“融合”。信息技術不再只是演示媒體或工具,而應該作爲一種基本素養無處不在。在課堂上不一定要有華美的課件展示,教師也不要過多地板書、講授和滿堂灌,而是把教師的“講”讓學生的積極參與活動所代替,使學生由“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更多的變爲觀察、實驗和主動地思考,以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的目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化抽象爲具體學有所悟,而這恰恰是他們自主探究的結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希望通過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理念”教學理念的理解與摸索,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一堂實踐課。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運用網絡等教學手段,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呈現給學生一個交互化、信息化的課堂。

其技術與學科融合心得體會篇3

2019年我有幸到梧州市參加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培訓。培訓地點在梧州市貽景大酒店。信息技術正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隨着計算機的普及,特別是國際互聯網的普遍應用,信息技術已經滲透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它的威力越來越不可限量。信息技術走進課堂,走進我們的學科教育,與學科教育融合,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創設情境,激活興趣

國小語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節,這些故事情節可以利用計算機的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的功能,將情境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變得分外活潑,讓學生主動、輕鬆的接受語文知識。

例如,兒童詩《雨點》,在教學時,我利用電腦,將不同水體中的狀態展現出來,然後通過動畫演示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和大海,並配上輕鬆愉快的音樂,孩子的興趣被調動起來,隨着雨點律動起來。

二、化靜爲動,突破難點

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把教學的重難點一一展示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呈現思維過程,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縮短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讓學生能更好、更準的把握知識的重難點,並加以突破。例如,《再見了,北京》這篇課文,講述了奧運會閉幕式的情景,孩子們那時剛出生,根本沒經歷過那種激動人心的時刻,也就無法體會當時運動員的心情,也想象不到當時熱鬧的場景。那麼藉助網絡還原閉幕式的盛況,利用投影展現在學生面前,那恢弘盛大的場面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與語言描寫文字產生共鳴。

三、多樣選擇,及時反饋

在課堂上,學生對於所學知識是否掌握,可以通過練習加以反饋。傳統的反饋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的積極性並不高。而信息技術手段形式多樣,色彩豐富,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反饋形式。例如課文的朗讀和背誦,可以出示課文的動畫情景,讓學生進行配音。也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錄製音頻文件,提交給老師等等。

信息技術對於我們的課堂教學來說是一種手段,它與學科教學有機的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手段,使得教學從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的“人灌”,變爲電腦加網絡的“電灌”,這是不可取的。作爲教師,要掌握好信息技術,讓它更好地爲課堂教學服務。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去這樣的培訓。

其技術與學科融合心得體會篇4

隨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學的深入,國家對信息設備的資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了,信息技術如何融入課堂,這對全體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使得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出現了捉襟見肘的現象,或者說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出現了難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談幾點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更新教學理念。

1、利用網上學習交互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傳統教學過程以教師爲中心:從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步驟,都是教師事前安排好的,學生大多處於被動地參與。而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優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創設以學生爲中心、教師爲主導的交互式學習環境。留給學生自主權、選擇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實踐活動。讓課堂富有吸引力,實現人機交互,師生、生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刺激多種感官,激發學習興趣。利用可愛的動物卡通、動聽的音樂強烈的刺激學生的視聽器官,引出的問題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觸發了孩子在整堂課中都積極動手、動腦,以探究他們的好奇心。最後鞏固練習環節教師大膽創新,將其設置成動畫。通過師生互動,幫學生找出他的錯誤。整堂可看、可聽、可說、可操作,腦、眼、耳、口、手並用,學生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讓一節抽象的課堂“活”起來。

二、固守傳統之憂與現代信息技術濫用之患

1、傳統思維定勢的形成,限制教育的進步與發展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多以教師講授爲主,課堂上,學生只記結果而不研究結果如何得來;只聽不思、唯書至上、爲師獨尊等。這些傳統的習慣極大地影響者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成爲批判、探究精神發展的瓶頸。

傳統課程的弊病主要表現在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學生的素養、創新能力,具體表徵爲:

(1)、課程內容陳舊,過於強調學科體系,脫離社會實際。

(2)、課程實施基本以課堂、教師、書本爲中心,難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課程管理統得過死,難以適應不同地區和不同學生的多樣化要求。

2.現代信息技術過度濫用,束縛教師課堂設計能力。

計算機作爲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教師和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欠熟練,同時,缺乏專家和相關理論指導,缺乏合適的網絡課件或工具平臺,會使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本身難以系統化,顯得零敲碎打。若教師自制課件,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反而耽誤自身的教學任務,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爲了“趕上”教學改革步伐,有的教師上課,不論什麼類型什麼內容的課,也不管合適不合適,一堂課從頭到尾,不寫一個粉筆字,全用電化設備打出來,似乎這纔有新意,才符合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師一節課的主要任務只有不斷點擊鼠標,挖空心思的讓學生圍繞事先設計好的課件運行流程轉。更有甚者,一些公開課、觀摩課,幾乎演變成了各種電教實力、電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學的靈魂——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養卻蕩然無存。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優化整合——素質教育和時代發展的必然。

1.教學設計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優化整合。

精美的畫面與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學生們的審美感。運用了多媒體展示,激發了學習興趣。然而,仔細揣摩,不難發現有的教師僅把電腦作爲一個展示圖形的工具,學生還是沒有擺脫“跟隨着老師學習”的傳統模式。有的教師則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網絡的廣闊性和互動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大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動腦發表自己的主見。一比較,便凸現出某些教師的教學設計,真正充分運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和網絡優勢,以有效輔助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會學”上,逐步要求學生能利用信息技術自主解決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求學生課前通過各種渠道分小組統計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來水和電的使用情況。上課時,生與生、組與組之間交流統計結果,並對結果進行討論。得出垃圾袋濫用帶來的“白色污染”,浪費木材、能源、破壞生態環境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學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現信息、分析原因、解釋所用的查詢策略,並根據不同成員提供的信息,自主運用不同的統計圖(表),對自己認知結構進行重新建構。這種組內生生互動、組際互動、師生互動等網絡多向互動方式,極大地擴展了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的自主性。在這種寬鬆的網絡學習氣氛中,學生暢所欲言,每個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課堂學習資源的創造者。有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求異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四、加強學習,用適應現代教育的信息技術武裝教師的頭腦

在現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念,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爲起點。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信息素質不斷提高,推廣信息技術,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因此,學校應該逐漸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養,學校可利用備課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和班班通教室加強對老師的信息技術的培訓。從最基本的計算機認識開始,到會使用幻燈片製作簡單的課件,通過網絡搜索素材,保持更新,加強學習與溝通及動手實踐,應用到教學中去,從而加強對計算機的使用效率。

其技術與學科融合心得體會篇5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學習心得

隨着信息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中國的教育改革也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要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認知世界的途徑,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要求教師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有進一步的研究,要應用信技術與課程進行有機的整合。

(一)理論基礎融合是指運用系統科學的基本原理,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不同但有關聯的事物,通過動態組合的方式融爲一個整體的理論與實踐。

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等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實質是要學生學會進行數字化學習。

數字化學習是指學習者在數字化的學習環境中利用數字化信息資源,以數字化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它包括三個進本要素:即: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學習方式。

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的變革:

1.信息技術引發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文本)中的文字、靜止圖像以及教師語言變革爲超文本和網絡環境中的聲、像、圖、文綜合的動態的資料集成,可以隨時選擇。

必要條件:具備適當的硬件和軟件。

優勢:利用數字化平臺和數字化資源,教師、學生之間開展協商討論、合作學習,並通過對資源的利用、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創造知識、展示知識的方式進行學習。

2.信息技術引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與是否採用信息技術無必然的因果關係,而取決於使用信息技術是否得當。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科教學有利於自主探究,分層教學、個別化學習、合作習。

必要條件: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不能變“人灌”改“機灌”

優勢:數字化學習改變了時空觀念,對學習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已經變得無圍牆界限,人類將從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學習轉變。在數字化環境下,學校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性、合作性和創造性。要使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作業協同化,要把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作爲學習的培養目標。

3.信息技術引發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學習方式變革必然引起教師角色的轉變,從“講解者”變爲“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

4.信息技術引發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應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改善以往的知識運送單向模式,而變爲多項即從“教師主動、學生被動”變爲“師生和諧、平等”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實現一位教師可與多個學生交叉互動,遠距離交流,即時反饋與矯正。

總之,通過這次自學感受頗深,自身的理論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對現代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對自己今後的教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其技術與學科融合心得體會篇6

通過暑假的繼續教育培訓,我對教學的多媒體有了新的更深的認識。通過學習,我認識了視覺媒體有哪些?視覺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怎樣使用ocr軟件獲取文本素材、如何使用光影魔術手處理圖片、如何應用qq截圖、探尋powerpoint設計規律、如何利用微信進行語音會話、如何利用智能手機錄製微課件、如何在數字化環境中實施教學、認識了常用的教學資源及其作用、查找資料的常用教學資源網有哪些、媒體和資源在教學中如何融合使用等等。學習的內容種類多,豐富多彩。我學習後感慨良多:

1、感到教學媒體發展的迅速。

我以前用錄音機教學,接着又用投影儀,現在用電教平臺。在現在的學習中我見識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qq截圖等許多新的東西,從教學媒體的使用,我感到教學媒體的發展非常之迅速,不斷有新的教學媒體涌現出來。

2、開闊了自己的視野。

剛開始學,我以爲和以前一樣應付學習,但我又詳細地看了看這些視頻,覺得裏面的內容挺好,比如,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qq截圖、如何利用微信進行語音會話、如何利用智能手機錄製微課件等等,對我們教學的作用非常之大。大大開闊了我的眼界。

3、所學的知識很實用。

這次學習的內容很實用。比如,怎樣使用ocr軟件獲取文本素材、如何使用光影魔術手處理圖片、如何應用截圖、探尋powerpoint設計規律、如何利用微信進行語音會話等這些都是很新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實用。

4、做到學以致用。

我決定繼續學習這些教學媒體,做到熟練操作,將學習的內容應用在教學上,加大教學知識的容量,讓學生汲取更多的知識。總之,我覺得這次的學習上級編排較好,我們在輕鬆中學,在有趣中學,學習的收穫頗豐。

第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加快教學速度,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習鞏固。在普通的教室裏上課,老師要用粉筆板書教學內容、習題、解題過程等,這樣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利用多媒體,預先製作好課件,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增加教學的密度;還可以即時反饋,體現反饋的廣度。

第四、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深刻體會到它的優勢,從而促使我去認真學習計算機操作,學習製作課件,在網上收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目的是爲了提高教學成績。

總之,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好課堂時間,在相同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又促進我們老師學習,提高教學能力。當然我清醒地認識到它也有弊端,應該如何發揮它的用處,揚長弊短,這也是我所要思考的。

其技術與學科融合心得體會篇7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僅是把信息技術作爲輔助教或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以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爲特徵的教與學方式,從而使傳統的以教師爲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在整合時決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際整合中運用“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再結合各門相應學科的特點建構出多種多樣、實用有效、易於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這次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盧老師和張老師演示的兩個教學案例,運用信息技術很好地將英語學科與信息技術深度整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並不是簡單地應用課件進行演示的輔助教學,而應該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的“融合”。信息技術不再只是演示媒體或工具,而應該作爲一種基本素養無處不在。在課堂上不一定要有華美的課件展示,教師也不要過多地板書、講授和滿堂灌,而是把教師的“講”讓學生的積極參與活動所代替,使學生由“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更多的變爲觀察、實驗和主動地思考,以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的目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化抽象爲具體學有所悟,而這恰恰是他們自主探究的結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希望通過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理念”教學理念的理解與摸索,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一堂實踐課。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運用網絡等教學手段,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呈現給學生一個交互化、信息化的課堂。

其技術與學科融合心得體會篇8

一、學校概況

王文明中學是一所公辦農村初級中學,地處瓊海市西南邊的革命老區鎮——陽江鎮。學校創辦於1957年,原名陽江中學,1992年爲了紀念瓊崖蘇維埃革命政權第一任書記王文明烈士,經教育行政門批准更名爲王文明中學。學校佔地面積39960平方米,綠化面積26076,建築面積8890平方米。其中綜合性教學大樓一幢,教師住宅樓四幢,學生宿舍樓三幢,學生食堂一座,水泥燈光籃球場3個,閱覽室、圖書室、舞蹈室、美術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生物實驗室、地理實驗室和學生食堂各1間,各種教學和實驗器材齊全。學校現有教學班13個,在校生人數爲516人(平均班額43人);現有專職教師50人,學歷達標率100%,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7人,初級職稱24人。學校嚴格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科課程。

二、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項目基本情況

我校是20xx年度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多媒體遠程項目學校。上級部門共爲我校配備了12套交互式多媒體設備。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多方協調,落實經費、完善設施,確保了此項工程順利實施。設備安裝前,我校就投入資金4萬多元購置了12套多媒體設備配套講臺、給教學樓一樓教室全部安裝了防盜設施,充分做好了項目設備安裝的前期準備工作。20xx年12月,我校的項目設備全部安裝調試完成,經技術人員調試驗收,設備正常運轉,性能良好。今年5月,爲了使學校的線路更加安全規範,更符合安裝薄改項目設備的要求。我校又投入資金20萬多元,對學校的電線、網線全部進行了改造安裝,將原來陳舊的、不規範的線路全部更新重裝,換成了新線

路。經學校組織了三期應用培訓,目前各科教師基本能應用設備開展教學。爲積極推動學校信息化教學的普及,充分利用優質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把“班班通”設備合理有效的服務於課堂。

三、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項目的管理與應用工作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司其職,保證工程正常運行。 爲保障工程順利、正常實施和應用,學校成立了以校長、教導主任、有關部門領導、科組長、班主任、信息技術教師爲主要成員的“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管理與應用”領導機構,具體分爲組織領導、師資培訓、教學應用和管理維護等四個工作小組,對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項目工作進行統一安排、統一管理,並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二)認真做好項目規劃,明確目標思路

學校堅持“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教育發展思路,明確提出要將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項目工作納入學校工作之中,明確提出要把運行遠程教育資源、促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作爲我校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工作來抓;明確提出將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情況納入教師綜合考覈。

同時要努力實現兩個目標:一是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一支觀念新、技術過硬的師資隊伍;二是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管理完善,運行正常

1、管理制度健全完善

爲確保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項目在我校的正常、有序、有效運行,學校制定了《王文明中學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項目活動方案》,以明確職責,落實責任,突出效果。

爲實現科學化、規範化管理,更好、更有效地運用好遠教資源,學校制定了《班級教室電教設備管理制度》、《教師使用設備管理制

度》等,規範教室電教設備的管理與使用。爲保證項目工作健康、有序進行,及時總結提高,每學期要求各科組都做到開學有計劃、期末有總結。

2、認真做好設備維護工作,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爲保證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行,設施設備實行管理員負責制,要求管理員全權負責管理、專項使用;強化管理員職責,加強了設施設備使用培訓與督導;堅持定期進行設施設備維護、定期檢修,及時解決設備運行過程中 出現的故障,同時與當地電腦公司簽訂電腦日常維護承包合同,要求對方安排技術人員及時幫助解決在使用過程中 出現的軟硬件問題,在設備出現嚴重故障不能自行修復時及時向電教站報告,尋求技術支持,因此目前學校的的設備運轉比較正常,設備完好率達98%以上。

(四)裝備應用情況及效果

1、加強項目宣傳,促進觀念轉變。

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得力於觀念的更新與轉變。過去,我們學校的老師到城裏的兄弟學校去聽課觀摩,總爲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感到驚歎和羨慕,但真正到了“鳥槍換大炮”的時候,早已習慣了 “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學方式的老師們,面對這些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卻感到有點束手無策了,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充分利用週會、教研組活動、宣傳窗等形式,大力營造有利於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使用的良好氛圍,定期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反覆進行宣傳和動員,林彬校長在多次會議上反覆強調“這些設備我們寧願用壞,也絕不能放壞”。使每一位教師充分認識到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加強師資培訓,更好、更充分地利用遠教資源

學校重視項目中的師資培訓工作:一是積極組織學校管理員及其他教師,參加市教育局主辦或市級以上教育部門組織的培訓、觀摩、研討活動,要求參培教師各取所需、學以致用。在項目啓動後,學校

選派許喬喬、吳小靜、李志亮等老師參加了省、市級應用培訓,並獲得相關結業證書,起到骨幹教師作用,爲我校校本培訓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加強校內培訓,全員參加。目前學校90%的教師能正確使用多媒體設施設備有效輔助教育教學,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設備的使用頻率增大,效果日益明顯;三是加強了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下載、組合及應用的培訓。

3、制定政策,激勵教師積極使用

學校按規定要求,配備了三名兼職裝備技術管理人員,學校不僅減少其兼課數量,並在其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考慮,以激勵其從事現代教育技術服務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校對一線教師使用遠程教育資源情況作爲教師工作實績予以考覈,定期檢查、及時檢查、及時通報、推廣典型、鞭策後進,對在應用農遠資源方面表現突出教師給予物質、精神獎勵,促使教師積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輔助。

4、積極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相關的教研活動。

爲了強化資源的應用研究,學校組織各科組有針對性地通過下載有關資料學習或組織收看網上優質課堂教學,積極開展學科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的專題研究,每位教師一學期至少要撰寫一篇相關的論文在校內進行交流。教務處每學期統一組織和安排教師上公開課、研究課不少於20節;每隔一年舉辦一屆中青年課堂教學擂臺賽,要求不管是公開課還是比賽課,都必須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

爲形成和加快學校資源庫的建設,教學應用小組積極組織教師開展了資源的“二次”整合工作,要求各位教師將自己自制或收集整理的教學資源,統一存放到本科組的備課電腦中,統一編制目錄,建立科組教學資源庫,爲教師更好地利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目前爲止,在應用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方面,資源使用學科覆蓋率達100%,任課教師參與度達到90%以上,用的好的教師達到60%以上,能對其他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的骨幹教師達到10%以上,多媒體設備資源用於教學達到總課時的70%以上。

四、一些工作體會

(一)領導關心和幫助是我們進步的關鍵。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我校的電教設備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步在我校推開,離不開上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特別是省電教館和市電教站的領導和專家們,在設備配發到位後,多次到我校給予我們指導和幫助,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二)要多鼓勵教師使用多媒體。多媒體輔助教學進班級是件新鮮事,教師既興奮也會有些擔心。興奮的是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用都要到多媒體報告廳,在班裏就可以使用,方便了很多。擔心的是一是如長期使用會讓學生的對多媒體的新鮮感減少,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二是擔心使用過程中 出現設備損壞要負責任;三是因使用多媒體要花更多的時間做課前準備。針對這些問題,學校的一些激勵就顯得很重要。我們通過在大會上多次動員,制定一些激勵措施掃清了教師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思想障礙。

(三)教師培訓是發揮設備作用的關鍵。多媒體設備作用的發揮必須通過課堂,而課堂的駕馭者是教師。教師使用多媒體的能力直接決定多媒體設備能發揮出的功效。針對不同水平的教師進行階段性、有針對性的培訓,能幫助教師快速掌握相關技能,有效清除教師在使用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和技術障礙,有效提高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率。

(四)學校監督是有效提高設備使用率的保證。在剛開始使用多媒體教學時,還是會有一些教師有畏難情緒,學校的督促和鼓勵是教師克服畏難情緒最有效的方法。

五、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駕馭電教設置的能力還有待加強。教室裏直接配備多媒體是從上個學期未纔開始的,雖然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培訓,但老師們熟練駕馭這套設備,並充分發揮設備作用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與學習,特別是對於老教師來說,掌握這一先進設備還有一個心理適應和技術學習的過程,因此要讓教師人人都能熟練操作還有一段路要走。

(二)多媒體應用與教程過程有機整合的經驗較少。多媒體輔助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學習更輕鬆。而怎樣把多媒體輔助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系統的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最佳,還有待於進一步進行研究和探討。

六、下一步改進計劃

(一)繼續加強教師培訓。一方面選送骨幹教師到先進學校學習,另一方面繼續加強教師的校本培訓,全面提升教師使用多媒體系統能力。

(二)組織各學科開展多媒體輔助與學科整合的課題研究。不斷加強和改進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法,積累應用經驗。

總之,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幫助和指導下,我校將繼續把電化教育做爲學校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服務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