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領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多篇

2022領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多篇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出發,多次強調“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寫入黨章,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爲全黨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對學院黨委而言,如何將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完整納入“三全育人”體系建設之中,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首先,要充分認識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習近平同志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觀點,是新時代開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進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要通過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和黨支部集中學習、舉辦全體教職工專題培訓、講授專題黨課、組織主題活動等形式,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總目標,以“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爲主題,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爲根本途徑,重點學習黨的民族創新理論,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黨的民族政策、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等,使全院師生充分認識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

其次,要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起來。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我們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履行政治責任、擔當歷史使命的具體表現。所謂“立德樹人”,就是要以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爲核心,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提升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着力培養具有“天下觀的愛國者、有理想的奮鬥者、有本領的實幹者、有擔當的開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獻者相統一基本特質”的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推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中,我們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領會“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的重大意義,把愛國作爲立德樹人的基調和人才成長的底色,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爲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做,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增進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認知、認同和歸屬。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多元”與“一體”的辯證關係,強化國家認同,促進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學生牢固樹立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員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進一步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從而推動中華民族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大團結大進步。

最後,要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三全育人”改革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當前,學院正在積極推進學校黨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後,要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圍繞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着力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夯實“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全面構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培養“四有”好老師,建設一支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要引導廣大教師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斷提升政治素養,大力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更好地承擔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職責,發揮促進民族團結的引路人作用。

要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應,將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於專業課教學之中,在學院現有的“課程思政”示範課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顯、特色更加鮮明的示範課程。廣大教師應充分挖掘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五個認同”等知識點,將有關民族政策、民族關係的現實案例和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元素引入教學過程,有機融入課程教學活動和教育實踐中,使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驗與認同。

要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大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徵文、競賽、展覽等方式,加大宣傳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中國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打造以官網、官微等爲主幹的多元化網絡育人集羣,在潤物無聲的文化“滴灌”中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繼續打造特色品牌校園文化活動,使活動能夠突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一步深化文化認同、匯聚民族力量。

作爲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層黨組織,我們要肩負好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使命擔當,守正創新地做好意識形態、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建設等工作,全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強化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組織保障,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羣衆、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能力,讓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爲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戰鬥堡壘,讓每一名黨員都成爲維護民族團結穩定、促進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幟。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2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至關重要。在日前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爲着眼點和着力點,強調要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重要保證。“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爲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藏穩藏興藏的一條成功經驗,是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一個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放到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上,把實現社會局勢的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作爲硬任務,對各方面工作統籌謀劃、綜合發力,牢牢掌握反分裂鬥爭主動權,推動西藏民族團結基礎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日益深入人心。實踐充分證明,西藏工作只有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能維護西藏和諧穩定、實現西藏繁榮進步。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西藏是我國的一個重要邊疆民族地區。西藏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特殊重要性,主要體現爲西藏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對國家統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義。要着眼全局,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堅決開展反分裂鬥爭,堅決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挑戰,不斷夯實西藏長治久安的根基。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反對分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和義務。要加強對羣衆的教育引導,廣泛發動羣衆參與反分裂鬥爭,形成維護穩定的銅牆鐵壁。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加強民族團結,基礎在於搞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係史教育,引導各族羣衆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要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羣衆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引導各族羣衆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牢牢把握西藏工作的着眼點和着力點,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做好各項工作,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雪域高原,我們就一定能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萬衆一心、同舟共濟,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風險挑戰,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成美好現實。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3

如同個體成員會不斷追問自我生命的存在價值與意義一般,一個國家和民族也需要時時省思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目標定位與理想追求。顯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上述雙重省思的產物,呈現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關聯。

一方面,一個人就像一滴水一樣,可以映射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縮影。也就是說,小我之個體的觀念意識與行動取向,會深刻地影響大我之整體的形象、面貌與走向。另一方面,這滴水又會跟隨大江大河匯入大海,流向遠方。換言之,大我之整體的生存狀況與未來願景的構思,又會直接關乎小我之個體的生命質量與期待。因此,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和意義,就可以從整體和個體的雙重視角加以審視。

與此同時,“鑄牢”本身也具有雙重性:既可以當動詞用,意味着成員彼此間互動交往趨於緊密的過程;又可以當名詞用,表示成員彼此間形成一種和合凝聚的狀態。所以,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和意義的把握,還需要關照過程與狀態的內在關聯。

第一,鑄牢意識是成員間關係交往互動的過程性存在。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諸種聯繫纔會生髮、意義纔會生成、價值纔會呈現。也就是說,當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籬和邊界,去接近自然、去觸摸世界、去傾聽他者的心靈召喚、去爲他人作一份貢獻時,你的感知體驗、行動意向、存在價值纔會慢慢變得飽滿。在努力去構織關係網絡的過程中,一個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種相對穩定可靠的歸屬狀態。

第二,意識鑄牢表現爲成員間關係凝聚與鞏固的可靠狀態。這種狀態能夠克服成員彼此之間的距離感,消解不確定性、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增強親切友善團結等體驗,並形成明朗樂觀美好的願景與期待。就像那句流行的話語,“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會感受到,你的身後有你的同胞和朋友,有興盛起來的國家和民族。當然,意識鑄牢並不在於消解個體的獨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羣體性的盲從,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斷、知識經驗和價值信仰,並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4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原創性論斷,爲我們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瞭根本方向。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在中華民族發展史、我國民族工作史上無疑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在中央的部署下,各級各方面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取得了重要進展。甘肅省委也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正在研究制定構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體系的指導意見。但從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目前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基本要求、實踐路徑、具體抓手等認識還不夠、研究還不深、工作還不細,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推進慢、實踐抓手少等問題。因此,我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從中央和國家層面謀劃實施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心共鑄”工程。

第一,構建國家話語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論斷,這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但目前理論界、學術界的研究總結還跟不上,存在解讀闡釋不繫統、不到位、不權威的問題,還沒有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以及教育培訓體系等。爲此,建議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研究作出系統部署,構建成熟完善的理論研究體系,把黨的民族理論最新成果通過權威的國家話語體系傳播開來,講清楚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則性、實踐性等重大問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理論指導。同時,也爲世界範圍內的民族事務治理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第二,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要有法律法規作保障。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應當及時修訂完善,把新時代民族理論的新發展、民族關係的新變化、民族工作的新要求寫進去、體現好。黨內法規方面,建議以黨章爲根本遵循,專門制定出臺關於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黨內法規,使之成爲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全體共產黨員的行爲準則。國家法律方面,建議遵循憲法,對現行涉民族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完善、立改廢釋,將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嵌入到國家法律體系之中,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爲國家意志,使之成爲全體中國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爲規範。

第三,形成組織動員體系。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既需要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雙輪驅動”,更需要黨內黨外、各行各業和各族人民的“同心共鑄”。因此,必須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嵌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做到全面動員、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全力推進,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5

在我的心底裏,隱藏着一個夢,那是一個美好的中國夢,那個夢聚集着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希望!承載着十三億顆中國心!我願:五十六個民族永遠團結在一起,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裏,如兄弟姐妹永不分離!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是一個巨大的團體。只要全民族團結一心,衆志成城,只要我們56個民族緊緊相依,就沒有什麼艱難險阻不能克服,就沒有什麼夢想不能實現。歷史一再表明,民族團結和睦,國家就繁榮發達;民族內亂分裂,國家就衰敗落後。洪澇災害衝不垮萬衆一心的中華兒女,地震垮塌壓不垮萬衆一心的中華兒女,狂風怒號也吹不倒萬衆一心的中華兒女。

“今天,我們都是汶川人!”六年前,這句話成爲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心聲。在玉樹大地震後,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華兒女再次奏響心手相連、衆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們都是玉樹人!”鄰近的西藏,抽調拉薩、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時間分頭向玉樹挺進。昌都消防官兵成爲最早進入災區一線的外地救援隊伍。18日上午,記者在玉樹抗震救災指揮中心,工作總結範文見到了志願者趙成才和29位戰友,組成“老兵聯盟”,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玉樹。哪裏有任務,他們就出現在哪裏,記者這幾天已在好幾個不同的場合見到過這些忙碌的“老兵”。趙成才告訴記者,“老兵聯盟”是個典型的多民族組織:成員有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這兒,我們都屬於中華民族,我們都是一家人。”

民族團結一家親,這個夢想已經不遙遠了,它觸手可及。我們要共同努力,讓五十六個兄弟姐妹的笑聲灑滿每一個人的心中,灑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灑滿華夏大地!讓民族之花,開滿新疆,開滿祖國媽媽的心田!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6

從整體的角度來看,沒有什麼比找到路的方向和歸屬,更能給大家帶來希望和幸福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良好發展即是如此,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識自覺、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這離不開共同體意識的有效支撐。因此,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乎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氣質與命運走向,有助於明確政治方向、匯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歸宿、鞏固國家善治、捍衛民族尊嚴。

有助於明確政治定位,指明行動方向。“沒有方向的船,什麼風都是逆風”。作爲黨和國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論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對新時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的具體開展提供政治定位、點亮行動的明燈。在深化改革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行動指南,更有助於確立民族共識、鞏固集體認同、鑄牢整體意識,激發廣大黨員和人民羣衆的建設性與能動性。

有助於匯聚集體智慧,凝聚發展力量。諺語有云,“衆人拾柴火焰高”。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行動指南並努力維護共同體的行動舉措,實際上是一個智慧聚集與力量凝聚的過程。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每一個別的人常常是無善足述;但當他們合而爲一個集體時,卻往往可能超過少數賢能”。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正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發揮中,我們黨和國家才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飛躍。因此,新時代仍需努力鑄牢這種意識,以充分凝聚人心、彙集有效資源、整合進步力量。

有助於共築精神家園,提供精神歸宿。現代社會在帶來豐饒物質的同時,也裹挾了浮躁、焦慮與不安,而後者的凸顯即是共同體意識缺失所帶來的精神空虛的表現。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際上是紮根中華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創新性地構築安寧真誠的精神家園,形成一個共同認同、棲息的精神意義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養並慰藉共通性的內在心靈,形成精神上的共有歸宿。

有助於維繫良好秩序,鞏固國家善治。有情有義,方能行穩致遠,一個國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義,同鑄共同體意識,才能開展有效的互動與合作,形成充滿活力的制度體系與治理格局。共同體意識的存在與鑄牢,是善治形成並鞏固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其蘊含的權威理念、規範意義,是成員形成正當性、有序性觀念和行爲的重要依託和體現。與此同時,共同體意識還蘊含着一種對未來的積極期待,從而對秩序的未來延續與創新提供良好的保障。這些都將有助於促進成員主體的多元合作與共治,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福祉。

有助於促進民族振興,捍衛集體尊嚴。集體尊嚴是一種不可冒犯的獨立自主狀態,但更是一個贏得尊重的擔當貢獻過程,這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大家共建共有的價值感。這種尊嚴狀態既建立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堅實基礎之上,又依賴於每一個國人的付出、擔當與貢獻。尤其是對於我們這個在近代蒙受外來侵略、內部衰敗苦難的民族而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因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鑄牢與否,直接關聯於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興衰和尊嚴。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7

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不僅有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還擁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

我國南方氣候溫和,少數民族的服飾多種多樣。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和褲子。婦女穿的飄逸輕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綢料筒裙,景頗族的毛織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壯族婦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層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繡花衣裙等。

由於我國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同,經濟、生活方式也不同,他們的住房結構各具特點。在溼潤多雨的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一般居住在幹欄式樓房裏。這種樓房分上下兩層,所用材料以竹木爲主。樓房上層用於圈養家禽、牲畜,放置農具或雜物。有些少數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別緻的小竹樓。一棟棟造型獨特的小竹樓,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樹織成綠色帷幕中,與大自然融爲一體,美麗極了!

不同少數民族,對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喜歡把米裝入竹筒放在火上燒烤,使米飯帶着竹子的清香味。壯族、布依族羣衆喜歡吃五色糯米飯和糯米餈粑。朝鮮族羣衆習慣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蘿蔔、洋蔥,有的還加入葡萄乾、木瓜等,炒燜成噴香可口的什錦飯,由於燜好的飯用洗淨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飯”。

在春暖花開或秋收季節,壯族羣衆喜歡開展拋繡球的活動。拋繡球是壯族男女相互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青年們在草坪或空地上豎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頂端釘一塊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圓孔。男女各爲一隊,以拋出的繡球穿過木板上的圓孔爲勝。也有在場中間搭歌棚,繡球拋不過棚或拋出界,或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繡球,就要被罰唱歌,非常有趣。

少數民族也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潑水節、那達慕大會、開齋節、洛薩節等。其中潑水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四月中旬舉行,時間爲三到五天。節日期間,人們身着盛裝,互相潑水祝福,還舉行划龍舟等活動。晚上燈火通明,人們點花燈,放煙花,縱情歡呼歌舞,洋溢着喜慶的氣氛。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人啊。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8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這首歌中所唱,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泱泱大國,民族團結是一條重要的發展大計。

新疆更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區,在這裏民族團結顯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後,三個離不開成了這裏的發展之大計。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

是啊,只有各民族團結一心,祖國纔會有今天的輝煌!只有民族團結了,經濟才能更迅速的發展;只有民族團結了,纔不會發生昨天的悲劇;只有民族團結了,人民纔會安居樂業。我們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會主義的偉大復興。

縱觀千百年來的民族發展史,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6個兄弟民族,生活在這片遼闊而富饒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儘管各民族之間,在歷史上曾經存在着矛盾與不和,發生過沖突和戰爭,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一直是歷史的主流。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融合成爲團結的整體,並經歷幾千年的.變故與動盪而永不分離,正是因爲我們的祖輩們如此團結,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親入藏,土爾跋扈族在渥多錫帶領還鄉……這些事例雖然來自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廣爲流傳。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這樣的事例:

人們不會忘記,爲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維吾爾族學生毛蘭·吾買爾,23歲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顆腎,無償捐贈給了素不相識的維吾爾族“弟弟”。

人們不會忘記,在天山深處偏僻的庫車縣欄杆村,維吾爾族老人卡德爾,用40年時間寫下了1000多篇日記,記載瞭解放軍與當地村民之間擁軍愛民的故事。這位老人說,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寫日記的任務交給兒子,這日記不會停,一定會一代代寫下去。

人們不會忘記,被譽爲維吾爾“音樂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國成立前已瀕於滅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將其列爲重點搶救的藝術品種,組織力量收集、整理和保護;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項目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手握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維護民族團結是刻不容緩的,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去的,讓我們每個人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匯成江河,不傳謠,不信謠,不參與違法犯罪活動,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不做,共同築起一道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銅牆鐵壁。

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後,比花崗岩還堅硬。我們要團結,不要分裂,讓我們民漢一家親,永遠這樣相親相愛吧,如果我們分裂了,別的國家就有機可乘,必將會讓我們走向滅亡,如果我們心連心,手握手,築起銅牆鐵壁,那麼,就算有再強大的敵人,我們也不會害怕!我們中華民族必將象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9

一部名爲《山海情》的主旋律扶貧劇廣受好評,圈粉無數。故事發生地——寧夏西海固和閩寧鎮翻天覆地變遷的歷程,是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於上世紀90年代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開展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閩寧模式”並結下豐碩成果的縮影,也是各族幹部羣衆不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典範。

回望過去,發生在西海固的傳奇不止於此。這方土地,同樣也見證了黨的民族工作的非凡歷史。

1935年至1936年,紅軍長征途中三過寧夏西海固回族聚居村莊——單家集,毛主席爲當地宗教人士講解黨的民族政策和抗日主張,留下了著名的革命佳話“單家集夜話”。紅軍駐紮時,還向當地百姓傳授了馬鈴薯粉條製作技術。從此,這種粉條就被稱爲“紅軍粉”。如今,“紅軍粉”已成爲單家集各族羣衆致富的支柱產業。

從“單家集夜話”到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從幹沙灘到金沙灘,從貧窮閉塞到全面小康,從長征精神到脫貧攻堅精神……在百年曆史長河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篳路藍縷、艱苦奮鬥、開創輝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到空前增強。

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用好這些紅色資源,組織廣大黨員、幹部重點學習黨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特別是要在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維護各民族大團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大問題上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

對於廣大黨員幹部來說,紮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就要從百年黨史中感悟思想偉力,從百年奮鬥中汲取前行力量,堅持不懈用黨對民族工作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回顧歷史,我們黨始終高舉民族大團結旗幟,創造積累了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寶貴經驗。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黨的民族工作史是黨史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早在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強調“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把少數民族解放納入中華民族解放的全局之中,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共同締造新中國,開創了中華民族大團結大發展的歷史新紀元。從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鄧恩銘(水族)到韋拔羣(壯族)、黃振士(黎族)、藍飛鶴(畲族)等革命英雄;從“半條被子”“彝海結盟”“犛牛革命”“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到“八千湘女進新疆”“三千孤兒入內蒙”“齊心協力建包鋼”;從中央訪問團到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從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到鄉村振興……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凝聚起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的磅礴偉力,爲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繁榮發展不懈努力,繪就了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畫卷。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將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爲推動民族工作創新發展的鮮明主線。在驚濤駭浪中挺立潮頭,在櫛風沐雨中書寫華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提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等新理念,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把“中華民族”概念寫入憲法,成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推動我國民族工作進入了新時代。比如,明確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爲我們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出臺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極大地幫助民族地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和經濟大循環,步入發展質量更高、羣衆得實惠更多的歷史時期;明確強調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爲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做,推動出臺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保障民族團結、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等政策文件,重視解決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形成、鞏固和發展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面向未來,我們要堅決履行好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使命,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一百年驚濤拍岸,新時代激流勇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把“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了戰略性部署。在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我們要履行好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使命,深刻認識和了解民族工作在黨的百年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真學習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實際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在大統戰工作的格局下,進一步找準民族工作部門的職責定位,突出工作主線,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工作體系,做到職能職責向主線優化、工作舉措向主線發力、人員力量向主線加強。要堅定不移地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分析和處理民族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抓教育、抓交融、抓發展、抓法治、抓穩定,着力推動“十四五”時期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0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曆史的文明大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而團結,正是中國必不可少的。

五千年來,也有許多著名的民族團結的事。比如,昭君出塞、孔繁森的故事等。

孔繁森出生於1944年7月,是山東聊城人。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並寫下了“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1993年春天,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書記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全地區106個鄉村他跑了98個,行程達8萬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上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地足跡。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就這樣,一個優秀的幹部永遠離開了我們。

在我們學校,也有些回族同學。如果我有幾個少數民族朋友的.話,範文寫作我會教他們說漢語,還會尊重他們的習慣。比如,回族人信伊斯蘭教,不吃豬肉;蒙古族人厭惡黑色,認爲黑色是不祥的顏色……

對於一個小團體,團結可以成功,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團結是和平的象徵,團結就是力量!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1

對多民族國家來說 ,民族團結是一個關係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 。我們黨自成立起 ,就將實現各民族之間的真正平等和團結 ,作爲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方針 。

新中國成立後 ,黨中央多次強調“國家的統一 ,人民的團結 ,國內各民族的團結 ,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 ,要求無論在什麼情況下 ,都要堅定不移地維護民族團結 。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

20_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 ,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 。”這一重要論述 ,站在黨的歷史使命的高度 ,深刻闡明瞭做好民族團結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指明瞭新時代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戰略任務 ,意義重大而深遠 。

縱觀歷史 ,團結穩定是福 ,分裂動亂是禍

在中國歷史上 ,凡是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時期 ,無一不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時期 。西漢文景之治、唐代貞觀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反之 ,歷史上發生過數不清的戰亂和紛爭 ,使國家和人民都飽受動盪之苦 。

新中國成立後 ,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消除了民族歧視和壓迫的總根源 ,從根本上奠定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基礎 。70多年來 ,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 ,防範和化解國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 ,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提供了堅強保證 。

當前 ,我國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

放眼世界 ,民族宗教問題歷來是影響世界格局演變的重要因素

當前 ,一些國家因爲民族矛盾、種族仇恨、宗教紛爭、領土爭端 ,導致戰亂頻仍、民不聊生 ,甚至國家解體、民族分裂、經濟衰退、滿目瘡痍 。民族宗教問題成爲影響世界格局演變的重要因素 。

近代以來 ,面對西方列強船堅炮利和挑撥離間 ,中華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 。當時的西方人普遍認爲 ,中國肯定會像奧匈帝國等多民族國家一樣 ,分裂爲無數個單一民族國家 。但是 ,他們的預言失敗了 。中華民族不僅沒有分裂 ,反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空前地團結起來 ,“把我們的血肉 ,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打敗了侵略者 ,贏得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浴血奮戰、浴火重生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 ,各民族在反對共同敵人的鬥爭中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

新中國成立以來 ,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對我滲透、破壞、顛覆的圖謀從未停止、愈演愈烈 。20_年美國參衆兩院出臺直接涉華法案、決議共37項 ,大多是這類議題 。他們以“人權”之名行“霸權”之實 ,執意炮製涉港、涉臺、涉藏、涉疆等法案 ,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遏制中國發展的圖謀昭然若揭 。國內外敵對勢力越是要破壞民族團結 ,我們就越是要推動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不斷築牢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的人心防線 。

面向未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是56個民族共同的夢 ,歸根到底要靠56個民族共同團結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 。我國近14億人口中 ,少數民族有1億多 ,都是我們黨緊緊依靠的對象;960多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面積中 ,155個民族自治地方佔64% ,都是我們黨領導下的地方 。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 ,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在黨的領導下 ,都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從“彝海結盟”“犛牛革命”“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 ,到“三千孤兒入內蒙”“最好牧場爲航天”“一家三代爲國戍邊” ,再到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 ,例子不勝枚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 ,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 。

當前 ,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上升 ,必將迎來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這些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把各族羣衆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 ,不斷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2

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政治基礎,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國分裂、民族衝突是各族人民之禍,加強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黃土變成金”。

團結是力量,團結是財富,團結是生產力,團結是國家發展進步的基礎。“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數萬同胞遇難、數百萬人痛失家園,災區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蒙受巨大損失。地震天不塌,大災有大愛。

地震發生後,全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傳播着血濃於水的中華民族骨肉親情、民族大義、文化大同、無疆大愛,全國各族人民充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國主義精神,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成果,是黨富民強國大政方針的`生動寫照,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風雨同舟的強大力量。

高舉維護國家統一、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的旗幟,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愛民族團結,像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民族團結,自覺扞衛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衛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堅決粉碎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分裂破壞圖謀。

沒有民族的和睦相處,就沒有社會的安定團結;沒有社會的安定團結,就沒有國家的繁榮發展;沒有國家的繁榮發展,就沒有各民族的興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連心,團結一致,才能衆志成城,抵抗自然災害,應對金融危機,在風雲突變的國際局勢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3

從學前班到現在,有一對親密無間,形影不離的好夥伴——閆曉丹和姑麗皮亞。她們雖然民族不同,但是她們兩個比親姐妹還要親。她們兩個現在居住到了同一個小區,更加促進了她們的友誼。

閆曉丹是一個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陽光漢族女孩,她渾身洋溢着熱情和活力,很愛微笑,一笑就露出兩個小酒窩,很可愛。她還是個富有有愛心的孩子,愛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和美麗的大自然,更深深的愛着偉大的祖國,時刻銘記自己是一位少先隊員,她相信停帶的思想是死水,單調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縱,無夢的人生墮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裏,她總是努力的學習,勤奮的工作,積極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來詮釋她的大學夢。

姑麗皮亞是一個自信和執着的維吾爾族小姑娘。一個聰明可愛,思維敏捷,工作積極,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學習鑽研,學習成績優秀誠實上進,愛好廣泛的優秀學生。她爲了心中的夢想,堅忍不拔,奮力拼搏,從不退縮。哭過、笑過、迷茫過,可她不曾屈服過。她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她熱愛身邊的一切。她是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少先隊員。

她們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上都互幫互助,互相關心。在課間十分鐘,她們總是在一起探討學習的樂趣,在雙休日她們一起動手製作一些工藝品,並一起去書店閱覽對學習有益的書籍,由於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使她們在學習上總比別人略勝一籌。姑麗皮亞有不懂的問題時,閆曉丹總會給他耐心的解釋,知道她理解、學會爲止,使姑麗皮亞的學習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姑麗皮亞常常在閆曉丹蔘加文藝比賽時給予她最大的幫助,在她每次的比賽上姑麗皮亞會主動編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練,使閆曉丹在每次比賽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在生活中,她們總以姐妹相稱。當她們隻身來到店裏時,店裏的叔叔阿姨總會問:“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們總會平淡的回答:“她沒有陪我一起來。”由於每次都這樣回答,至使那些店裏的叔叔阿姨都以爲她們真的是一對親姐妹。

在閆曉丹煩惱時,姑麗皮亞總會爲她排憂解難,逗她開心。當姑麗皮亞猶豫不決時,閆曉丹總會爲她作出明確的判斷。自從學校開展了“手拉手”活動以後,她們就更加團結友愛了,不僅如此她們還帶動了全班同學,讓全班同學深深地團結的重要,讓他們明白了團結是建設祖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團結才能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只有全國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而這些道理是閆曉丹和姑麗皮亞讓同學們懂得的。

現實生活中,一些不足爲奇的事,一些不足掛齒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產。所以,人類是生活在團結合作的生活中,人類無疑是幸福的,但人類的團結有虛僞的團結。

不僅人類學會團結,就連小小的螞蟻,在發現食物後,都會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們小小的體形,居然能把超過自己的許多倍的東西搬運。體現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縱觀古今中外,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集體團結的力量。智勇雙全的張良,若不是投靠了劉邦,單靠單槍匹馬的行刺,能實現宏圖大志嗎?離開了笛卡爾的啓示和普里斯特等人的共同研究的科技成果,牛頓能提出“牛頓第一定律”嗎?

單靠一朵美麗的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個人只有融入團結的集體才能實現宏偉目標。

因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精誠團結,才能自立於世界,才能謀求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這些作爲新世紀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應該學會團結,這樣才能立足社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作爲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團結,瞭解團結的重要性。讓團結伴隨我們。今天的中國需要團結明天的中國更需合作,讓我們共同建設美好的祖國。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4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纔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從個體的角度來說,沒有什麼比脫離共同體更具殺傷力的事情,離羣索居或遭到拋棄的恐懼孤單和坐立不安,足以讓一個人在精神意識上出現障礙和紊亂。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認知、生存與價值呈現,只有在具備共同體意識的海面上才能生髮並盪開。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涉個體的生命體驗與價值,有助於形塑一個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價值的個體。

有助於培育公共精神,形成個體理性品質。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空間中共營美好生活的過程。依託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指引與規範,成員們在努力營造共善生活中發覺並形成一系列理性的公共精神,包括公正、平等、參與、法治、互助、寬容、合作、信任、廉潔、分享、責任等。這些公共精神的形成,既得益於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也會以公共利益的增量方式促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效果,最終還會落腳到公民個體成員身上,以健全理性品質和健康人格爲基本的風範體現。

有助於生髮同胞情感,給予個體心靈歸屬。任何成員都不願意生活在一個冷漠疏遠的社會中,而理性又無法完全提供情感上的需求。唯有在情感充沛的基礎上,成員相互間纔會有親和力,才更願意接近彼此,相信彼此爲情同手足的同胞。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不僅會形成理性的公共精神,還會生髮友愛、關心、同情等同胞情感,這些情感在給予個體精神慰藉和心靈歸屬的同時,也提供了長遠樂觀的前景預期與歸宿。

有助於提供道德規範,提升個體生活體驗。共同體意識可以提供成員彼此間相處的良善秩序,也爲個體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規範。無論是理性的公共精神,還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爲大家所接納和偏愛。就如白居易所言,“以心度心,以身觀身”,共同體意識可以促成共鳴性的良知和善意動機,進而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形成相對穩定的道德規範體系。這些道德規範對醜惡能夠形成一定的約束與規制,消解歧視、偏見等不愉快的生活體驗,進而提升個體生活的品質。

有助於形成自信心理,促進個體積極行動。作爲一個成員,當其所處的共同體在燦爛悠久的文明基礎上能夠團結凝聚、能夠富強獨立時,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會油然而生。當然,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自信並不等同於盲目自負,而在於尋求積極的自強行動,努力學習並進步。正是源於各族同胞的進步努力和能動維護意願,才形成了多元之和與一體之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併爲個體提供自信行動的根基。

有助於自我全面發展,實現個體人生價值。個體的人生價值雖由自己能動創造,但最終還是由共同體提供機會、由對他者和社會的貢獻來獲得評判。也就是說,自我人生的價值意義構建,是由整個共同體作爲參考系並由共同體意識加以支撐。寬泛地說,參與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是成員間相互接觸聯繫、創造機會與價值意義的過程,也就是促進自我全面發展的過程。同時,個體獲得的各種知識經驗、秉持的各種共善性的價值信念、創造的各種價值貢獻,都需要在共同體中才能完成和體現。

綜上所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是一個過程,又是一種狀態;既與整體的規範尊嚴相關,又與個體的德性修養相連;既關乎整體的命運走向,也涉及個體的生命價值。有耕耘纔有收穫,有付出纔有結果。唯有參與鑄牢過程、鞏固鑄牢效果,才能產生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促成小我和大我的自覺自立、自愛自尊、自主自律和自強自信,最終實現個人夢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5

從整體的角度來看 ,沒有什麼比找到路的方向和歸屬 ,更能給大家帶來希望和幸福了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良好發展即是如此 ,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識自覺、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 ,這離不開共同體意識的有效支撐 。因此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乎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氣質與命運走向 ,有助於明確政治方向、匯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歸宿、鞏固國家善治、捍衛民族尊嚴 。

有助於明確政治定位 ,指明行動方向 。“沒有方向的船 ,什麼風都是逆風” 。作爲黨和國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論斷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就是要對新時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的具體開展提供政治定位、點亮行動的明燈 。在深化改革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行動指南 ,更有助於確立民族共識、鞏固集體認同、鑄牢整體意識 ,激發廣大黨員和人民羣衆的建設性與能動性 。

有助於匯聚集體智慧 ,凝聚發展力量 。諺語有云 ,“衆人拾柴火焰高” 。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行動指南並努力維護共同體的行動舉措 ,實際上是一個智慧聚集與力量凝聚的過程 。如亞里士多德所言 ,“每一個別的人常常是無善足述;但當他們合而爲一個集體時 ,卻往往可能超過少數賢能” 。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 ,正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發揮中 ,我們黨和國家才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飛躍 。因此 ,新時代仍需努力鑄牢這種意識 ,以充分凝聚人心、彙集有效資源、整合進步力量 。

有助於共築精神家園 ,提供精神歸宿 。現代社會在帶來豐饒物質的同時 ,也裹挾了浮躁、焦慮與不安 ,而後者的凸顯即是共同體意識缺失所帶來的精神空虛的表現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實際上是紮根中華文明的沃土 ,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 ,創新性地構築安寧真誠的精神家園 ,形成一個共同認同、棲息的精神意義世界 。唯有如此 ,才能滋養並慰藉共通性的內在心靈 ,形成精神上的共有歸宿 。

有助於維繫良好秩序 ,鞏固國家善治 。有情有義 ,方能行穩致遠 ,一個國家和民族也是如此 。大家有情有義 ,同鑄共同體意識 ,才能開展有效的互動與合作 ,形成充滿活力的制度體系與治理格局 。共同體意識的存在與鑄牢 ,是善治形成並鞏固的重要條件 ,特別是其蘊含的權威理念、規範意義 ,是成員形成正當性、有序性觀念和行爲的重要依託和體現 。與此同時 ,共同體意識還蘊含着一種對未來的積極期待 ,從而對秩序的未來延續與創新提供良好的保障 。這些都將有助於促進成員主體的多元合作與共治 ,增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福祉 。

有助於促進民族振興 ,捍衛集體尊嚴 。集體尊嚴是一種不可冒犯的獨立自主狀態 ,但更是一個贏得尊重的擔當貢獻過程 ,這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是大家共建共有的價值感 。這種尊嚴狀態既建立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堅實基礎之上 ,又依賴於每一個國人的付出、擔當與貢獻 。尤其是對於我們這個在近代蒙受外來侵略、內部衰敗苦難的民族而言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因此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鑄牢與否 ,直接關聯於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興衰和尊嚴 。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6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民 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共同困結裔鬥、共同繁榮發展。”歷史證明,中華民族共同體怠識 對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具有ffl要意義。當前,全面切:徹黨的民 族政策,切實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使各民族更加自覺堅定地在 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積 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蕋礎。維 護國家統一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原則。在漫長的 歷史進程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中華文化、捍衛祖國統一、推 動歷史進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 字基本統一、觀念基本相同的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在形成 和發展的歷程中不斷融合,由多元到一體、由鬆散到緊密,最終形 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大格局。一個多民族國 家如果缺乏統一的身份意識,沒有強烈的國家認同,就會四分五 裂、一盤散沙。千百年來,維護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始終是 中華民族高於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託和道德情感,始終是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主流。當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項 重要任務,就是引導各族羣衆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深刻認識 國家統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鑄牢共同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根基。

第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 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 意識。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 之魂。文化上的交流交融,融洽的民族情感的形成,是培育中華 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也是中華民族具有強大凝聚力、向 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深 化文化認同、匯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 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闢重差異、包容多樣中實現各民族文 化交融共生、和諧發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 大梢神紐帶。只有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找準民族團結 工作與各族羣衆的心理契合點、情感共鳴點、利益結合點,才能在 全社會形成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氣圍,才能使56個民族始終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才能使我國各民族永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第三,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必然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 偉大夢想、共同願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深 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調中國夢的本質是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需要中華民族的每 一位成員都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也必將進一步激發中華兒 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進一步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 識。我們黨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在全面 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不僅要如期實現,而且在地域上、人羣上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這是黨中央的堅定決心,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讓少數民族羣衆與全國人民一道邁人全面小康,對於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進對新時代我們党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這“四個偉大”的認同,需要進一步增進各族羣衆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需要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7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繫在一起,要滿足學生成長髮展需求和期待,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新時代,對於民族高校而言,要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讓互聯網成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就必須提高各族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即使用、解讀、評價各種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

努力提高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

在“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全媒體時代中,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傳媒對現實環境的再現絕不是“鏡子式”的再現,而是一種經過選擇、加工後的再現。傳媒反映怎樣的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媒介體制、傳播者的意識形態以及經濟因素等。正因爲信息環境不是現實世界,而人們的行爲卻是直接面對現實環境,所以需要受衆具備辯證分析能力,具備對媒介信息進行準確、全面、客觀、公正判斷的能力。具備了媒介素養的受衆,才擁有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爲個人生活、工作服務的能力。

高校青年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各種社會思潮在全媒體時代被傳播放大,在青年中形成了不可小覷的影響力。因此,在高校青年學生中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民族高校青年學生民族成分多,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媒介素養教育,不僅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還有助於促進民族團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當前,民族高校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狀況表現出以下特點:在媒介認知和媒介批判方面,對媒介類型、介質特點有一定感性認識,但對媒介歷史瞭解不夠;對媒介的商業屬性有較清醒的認識,但對受衆在傳播中的能動地位認識不足;能意識到媒介對自己知識結構、觀點思維方面的影響,卻相對忽視媒介對價值觀等其他深層次的影響,對媒介的表徵和建構能力也缺乏足夠的判斷和警惕。在媒介接觸動機和行爲方面,表現出較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特點,選擇瞭解信息、消遣娛樂是媒介接觸的主要動機;手機媒體已成爲大學生媒介接觸的主要載體,傳統媒體的接觸量比例很低。

自21世紀開始,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復旦大學、雲南大學等高校已經致力於媒介素養課題的實踐和研究。但我國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媒介素養教育機制。尤其在民校高校或者民族地區的高校,還需要建立和發展媒介素養教育機制,提高各族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

民族高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着力點

在民族高校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使用媒體資源,通過這種教育,使學生面對紛繁複雜的媒體報道或自媒體資訊時,能夠具有鑑別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深刻理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從專業課程設置入手,發揮組織傳播的先天優勢。民族高校可面向全校開設媒介素養通識選修課。尤其是開設有新聞傳播專業的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設專業必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媒介素養教育藉助高校課堂,憑藉高等教育制度化、持續性優勢,可使媒介素養教育理念和內容得到相對長期和穩定的貫徹。對於大學生尤其是非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來說,通過教師專業的、系統的講解,有助於他們瞭解新聞傳播的基礎知識,主動去閱讀相關書籍,有利於對大衆傳媒產生理性認識,對於怎樣接觸媒介、應該接觸哪些媒介、吸收相關媒介的哪些知識也會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有了這樣的基礎,對於大衆媒介中的報道內容和報道方式,該怎樣有選擇地接觸、有判斷地接受,自然而然就可以找到正確的路徑。

輻射課堂教育成效,發揮人際傳播的獨特影響。接受了媒介素養教育的大學生能夠在人際傳播中恰當傳遞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通過互相交流討論,大學生比較容易對熱點問題形成共識,形成媒介素養教育成果在校內的輻射。在畢業以後,大學生會把自己掌握的媒介素養知識傳播給同事或者是親朋好友,推動媒介素養教育向社會延伸、在朋輩間傳播。若干年後,他們爲人父母,在對下一代的教育中,媒介素養知識必然會融入其家庭教育體系中,形成代際縱向傳承。

凸顯示範引領,建構科學的理解框架。在融媒體環境下,高校主流校園媒體已從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轉向微信、抖音、B站、微博。這些新媒體也是民族高校學生最常接觸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的平臺,因此要在學生在校期間,讓他們接觸到更多優秀的校園新媒體資源,包括兩方面:一是人的資源。在校園從事新媒體工作的教職工和在校學生,由於長期與媒體接觸,在實踐層面獲取了一定的媒介知識,他們成爲校園中具有較高媒介素養的人羣,在大衆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過濾的作用,由他們將信息擴散給受衆,形成信息傳遞的兩級傳播。因此,要善於發揮這部分人羣在理解和接受傳播內容方面起到的示範引領作用。二是內容的資源。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對校園生活、身邊師生和校友關注度極高,民族高校校園新媒體可以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的多種宣傳報道形式,圍繞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策劃相關宣傳教育內容,如開通專題網站、製作專題節目、推送系列報道、製作播放短視頻、開展與受衆互動等,建構青年學生理解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內容的新聞框架,從而在實踐中自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8

習近平總書記“以史爲鑑、開創未來,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的重要論述,爲我們做好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自覺肩負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責任,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成效。

要強化責任擔當,不斷完善創建工作體制機制。要進一步落實好中央和黑龍江省委要求,推動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切實擔負起創建主體責任,把創建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覈內容。要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堅持由各級黨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宣傳、統戰、民族工作部門共同負責,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推動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要突出主線方向,不斷豐富創建工作的內涵。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鮮明主線。只有緊扣主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才能體現時代性、彰顯羣衆性、富有創造性,纔有蓬勃生機與活力。要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指導思想、主要任務、評價標準,貫穿到創建工作各領域各環節。自覺肩負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責任,做積極宣傳者、有力推動者和堅定捍衛者。準確把握傳承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係,不斷推動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切實夯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思想基礎。

要堅持精準創建,推動創建工作平臺化、項目化、工程化、品牌化。黨政機關要做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表率,在盡職履責中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企業要廣泛吸納各民族員工就業,團結各族員工緻力於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履行好社會責任;社區要着力構建嵌入式的社區環境,讓各族居民安居樂業;鄉鎮要順應城鎮化發展,將民族團結進步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中;學校要加強各族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連隊和駐地所在地方要弘揚軍愛民、民擁軍的優良傳統,全面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等。

要夯實基層基礎,促進創建工作向縱深拓展。要規範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命名活動,推動創建工作下沉到社區、鄉村、學校、企業、連隊等基層單位,引導和激勵示範區、示範單位爭當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試驗田和標兵,創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着眼提高宣傳教育實效,進行“滴灌式”宣傳教育,紮實推進“互聯網+民族團結”,推動創建工作重在平時、融入日常。注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民族團結,用好各族羣衆身邊的歷史故事、現實經歷,不斷增強各民族的情感聯繫、文化共性、心靈共鳴。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宣講活動,持續宣傳全國及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事蹟,宣傳好黨的民族政策,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

2022領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着眼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深刻分析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科學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作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原創性論斷,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院校的立校之基、育人之魂。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乎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維護祖國統一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必然要求,是造福各族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民族院校承擔着爲黨的民族工作服務、培養各民族優秀人才、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等重大使命和責任,必須緊扣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加快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等,切實找準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着力點、發力點,將民族院校建設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強陣地。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用我們黨百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產生的歷史性影響感召青年學子、教育青年學子,讓他們深刻認識到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現在美好生活。要教育引導各族青年學子始終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自覺從內心深處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始終牢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自覺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始終牢固樹立正確的民族觀,自覺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的生命線;始終牢固樹立正確的文化觀,自覺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共有精神家園;始終牢固樹立正確的宗教觀,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民族院校青年學子既是各民族的優秀人才,更是中華民族的棟樑和未來,希望青年學子們要像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的那樣,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自覺把大學生實現個人夢與實現中國夢結合起來,把個人之志與報國之行統一起來,在傳承黨的百年光輝史基因、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爭做新時代韌不可破的“紅紐帶”,把各族人民牢牢地鏈接在一起、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爭做新時代固本強基的“鋼筋釘”,鑲實薄弱點、嵌牢鬆動處,讓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根基更加厚實和穩固,在全社會形成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濃厚氛圍;爭做新時代遍地開花的“金種子”,把民族團結的優秀基因播撒到祖國山川、各族人民心中,讓民族團結之花遍地綻放、常開長盛。尤其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共擔風雨、共迎挑戰、共創輝煌,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