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線” 建設專題學習交流發言提綱

一、深刻銘記“三線”建設歷史

“三線” 建設專題學習交流發言提綱

在上個世紀60年代,我們新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的過程中與前蘇聯交惡,又趕上美國妄圖在東南沿海展開攻勢。在如此緊張險惡的國際環境下,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直接進行戰略部署,在當時的中西部地區13個省、自治區掀起了這場以戰備爲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即:“三線”建設。“備戰備荒爲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這是“三線”建設中的響亮口號,鼓勵了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從四面八方奔赴艱苦卓絕的“三線”建設戰場。在這場硬仗中,國家政府投入了2050餘億元巨資,安排籌劃建設的工程項目達1100個。中國人民踊躍參加建設活動,在高峯時期投入的人力有400多萬人。這場貫穿了“三五”、“四五”、“五五”三個五年計劃的“三線”建設,成爲了中國經濟史上一次規模極大的工業遷移史實,爲我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發展進程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由於“三線”地區社會經濟普遍較爲落後,導致建設起來的企業單位、工廠設施、基礎建築在之後很長一段時期內經營發展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國難與缺陷。也許,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有着強大凝聚力且不屈不撓的民族。面對困難,當時的國人“逢山開路,通水搭橋”,建設的步伐一時一刻都不曾耽擱。從1964 到 1980年,“三線”建設工程共創辦了1000 多個工礦企業、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有力支援、鞏固了中西部工業建設和國防基礎。六盤水作爲“三線”建設西南地區的主戰場,重要的煤炭基地、鋼鐵基地,凝聚了五湖四海10萬大軍進駐六盤水,轟轟烈烈的進行“三線”建設,由此,催生了“江南煤都”,孕育了“十里鋼城”。據史料記載,“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六盤水建立了煤炭、鋼鐵等企業27個,總投資達29億元,20多個省的企業帶着先進技術和設備成建制轉入,奠定了六盤水工業基石。

二、傳承弘揚“三線”建設精神

2018年10月,中宣部明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是民族精神、國家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線精神”體現了奮發圖強的鬥爭精神、胸懷大局的擔當精神、精誠合作的團結精神、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包含着爲黨、爲國家、爲社會主義建設勇於付出乃至犧牲的家國情懷和堅定執着的理想信念。

(一)傳承弘揚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

“紮根三線,爲國效力”。東部沿海地區的高端科技人才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根據“三線”建設工作部署安排,遷往以雲貴川爲主的西南地區。這些技術人員自願放棄城市舒適優涯的生活,來到不可預知未來的“三線”重點建設地區。他們不惜犧牲本應享受的幸福日子,不對建設地區的待遇產生消極情緒,而是任勞任怨,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斷奮進的鬥志,在西南地區樂於付出、甘於奉獻。他們含辛茹苦、默默付出,以工廠爲家、以建設爲事業,也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只知道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爲國家作貢獻。

(二)傳承弘揚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全國一盤棋,建設大三線”。這句口號不僅在宏觀上體現出來向“四面八方”的支援,而且在微觀上呈現出建設人員統一協作的精神。“三線”建設時期正值新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們國家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一聲令下,全國各行各業各領域積極響應、鼎力支持。在黨和國家號召下,形成了“要人給人,要物給物”的舉國之力。無論是來自其它地區的建設者,還是當地的人民羣衆,大家都通通集中在一起,在黨和政府的統籌下羣策羣力,施展新中國建設時期集體主義的偉力。

(三) 傳承弘揚艱苦奮鬥的實幹主義精神

“大雨小幹,小雨大幹,無雨拼命幹”。這是“三線”建設者在雲貴川“天無三日晴”的自然條件下爭分奪秒、苦幹實幹的真實寫照。在當時的西南地區,建設條件極爲艱苦。建設者始終堅定建成“三線”工業基地的理想信念,充分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在惡劣的環境與落後的條件下秉承“先生產後生活,先廠房後民用”的生產生活原則,堅持將個人物質生活置之度外,向黨把建設基地和工業生產作爲首要任務,高喊着“天作衣被地作牀”的口號,風餐露宿、肩扛人挨,勤儉節約,艱辛工作,用汗水與血水的融合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建設奇蹟。

三、奮力開創“四化”新徵程

(一)強化政治引領,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三線”建設的決策、組織發動和推進,無一不是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的,黨是“三線”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黨的組織在三線建設中發揮了政治領導、思想引領、羣衆組織、社會號召等巨大作用,共產黨員發揮出了先鋒模範作用,涌現出許許多多英雄人物和先進集體。黨的領導是“三線精神”的靈魂,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的政治保證。“全國支援三線,共同建設三線”使人民、黨員幹部切實認識到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真實看到社會主義制度的極大優越性。我們每位同志都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信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領導,用奉獻、協作、創業、創新讓我們的國家一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今天,在推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在推進“四新”促“四化”的征途上,必須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全面領導。

(二)強化創新意識,發揚艱苦奮鬥的奉獻精神

“三線精神”是我們人民羣衆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理想印證。“三線”建設是自力更生的開拓創新,這種創新既體現在科學科技上的不斷突破,如突破“地質禁區”建成成昆鐵路、用普通高爐將“呆礦”變“寶藏”等,也體現在體制機制上的敢爲人先。正是依靠創新,克服了超出當時我國經濟能力和技術能力的許許多多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唯如此,方能闖過前進道路上無數的的激流險灘。新時期深化改革的步伐越來越快,我們國家國家各項事業在取得全面發展的同時,面臨着越來越複雜的世界發展形勢和國情變化情況,我們進行改革工作的路上,還有很多難啃的硬骨頭。我們要積極發揚“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偉大自我犧牲精神,要堅守“個人服從於集體、部門服從於單位,地區服從於國家”的偉大自我服從精神。讓我們的無私奉獻精神成爲人民羣衆共同走好新時代新長征路的動力支撐,成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精神引領。

(三)強化團結協作,勇擔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

“三線”建設是在黨的領導下,各行各業行動一致進行的大協作,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種協作是對社會主義國家認識的統一,是全國人民的大團結,是三線人“不想爹,不想媽,不出鐵不回家”“革命戰士是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的大局意識,是中央部委與地方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有力配合,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結果。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當年,在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緊要關頭,數百萬“三線人”挺身而出,懷揣着一顆赤誠之心,舍小家顧大家,舍小我成大義,幹成了頂天立地的事業,爲年輕的共和國挺起了脊樑,用忠誠甚至生命踐行了使命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和問題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們要努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始終發揚偉大團結精神,促使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密團結在一起,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廣大黨員幹部要敢於擔當、善於擔當,牢固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擔起“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責任,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勇於作爲,善作善成,不斷展現新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