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與感悟【多篇】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與感悟【多篇】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與感悟 篇一

“自由事業終未竟,風雨飄搖兩百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_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以全球爲關注視域,謀求人類前途命運共同繁榮和發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和力量。

樹立平等、開放和參與的全球觀念,提升開放包容、互學互鑑認同基礎,對鞏固各國的生產經濟文化發展成果具有深遠意義。經濟全球化把全世界範圍內聯結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已經不再侷限某個國家某個民族,而是整個世界。在開放包容、互學互鑑認同基礎上,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的人文基礎,尊重差異,以謀求人與事物內在的和諧統一。馬克思、恩格斯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爲世界歷史。”一切生產趨一體化全球化,誰拒絕了它,誰將會被它淘汰。

樹立多元、公平和合理的全球觀念,建立一個統一的類型學和共同的法規,是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好目標的願景藍圖。要逐漸對世界的內在結構進行細緻而具體的研究,從舊單一的生產方式交替到新多元的生產方式,建立公平合理的“兩制”新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題爲《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中國願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只有正確把握謀求人類當下的幸福存在和人類社會文明的未來走向,與時代同行,推進國家關係的發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等“全球治理方案”,才能早日實現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福祉的“大同世界”理想。

樹立互鑑、共治和可持續的全球觀念,繼承和發展“真正共同體”“自由人聯合體”,是各國投入人類文明與進步事業的呼聲。“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的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世界各國也將會給中國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各國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慼與共,前途命運已經緊緊聯繫在一起,擰成“一股繩”,成爲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如中國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同“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推動國家間的聯動發展和全球經濟更加平衡。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作爲新時代青年,要樹立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全球視野、全球觀念,充分認識“世界越來越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慼相關的命運共同體”關係,堅定不移支持“中國方案”,在思想上、理論上、行動上與當代同進步、共發展。以“天地萬物本吾一體”的意識自覺,厚植人類情懷和家國情懷,將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的“無我”狀態之中,用新思想新思維提升新作爲新擔當,讓國家政權更加牢固。

人類命運共同體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七章《爲國際社會找到有效經濟治理思路》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個導向”,分別是“開放導向”“發展導向”“包容導向”“創新導向”和“規則導向”,“五個導向”是我國以實踐範本爲國際社會提供的有效經濟治理思路,滲透着世界經濟共同體意識,體現了風雨同擔的力量和合作共贏的精神。

全球治理體系顯然是當今時代的大課題。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這裏的“大”,“大”在變革難度,“大”在風險挑戰,也“大”在發展機遇,也正因爲這樣的兼容性,全球經濟治理思路的形成關乎全人類的前途命運。在這樣的背景下,亞太經合組織應運而生,成爲全球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在發展視角共享、發展經驗共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共享中“同舟共濟”,促進世界經濟快速增長。中國,以立己達人的開闊胸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既爲自身發展固根本、謀長遠,也爲世界各國共同繁榮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五個導向”的提出緊抓時代發展大勢,爲世界經濟找準了發展方位。面對共同的前行目標,要始終奮楫在“同一條船”上,聚划槳之力、合弄潮之勢、蓄破浪之能,衝破“一排浪”就有一層“新突破”,戰勝“一場風雨”就有一層“新境界”,在攜手同心中推動世界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以“五個導向”架好“團結線”,凝聚團結奮鬥的豐沛力量,涵養攜手發展的胸懷智慧。經濟全球化的大潮風雲變幻,要想飛渡亂雲、潮打不翻,就要緊密地凝聚在一起,以奮楫駕船的齊力同心與砥礪奮進,在同心同力同向中共同解決經濟發展難題。從發展大局來看,“團結線”就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線”,是邁步高速增長的凝聚力,是迎向壯闊輝煌的推動力。要有“千子環抱,並能同一”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共擔歷史使命中激發責任感,在共享時代榮光中加深手足情,相互尊重、相互依靠,聚合爲密不可分的“共同體”,凝聚“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精神力量,形成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的發展局面。世界各國共繪全球合作“同心圓”,畫出的“發展軌跡”順應的是經濟規律和歷史潮流,通向的是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

以“五個導向”行穩“幸福路”,踐行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堅定強基惠民的決心毅力。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是增進人民福祉。人民至上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是全球各國的執政理念與歷史擔當。在強基惠民的建設中,要有站在屋脊的“大視角”,也要有立足平地的“全視角”,既要着眼經濟建設,也要着力生態保護,既要有宏偉藍圖的偉大構想,也要有精描深繪的細膩工筆。經濟發展是擺在全世界各國面前的重要課題,“人民至上”則是永恆主題,是不斷髮展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爲人民謀福祉的方向不能變,決心和毅力也不能丟。要以對人民的深情大愛標註行進方向,昂首鼓足精氣神,在奮發圖強中踏浪乘風遠航;俯身捧出爲民心,在埋頭苦幹中收穫累累碩果,讓爲民謀幸福的初心成爲衝破浪潮的“飛舟”。

以“五個導向”拉大“開放門”,融入歷史機遇的開放浪潮,激發昂首闊步的豪邁氣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放開手腳謀發展,把“開放之門”越拉越大,迎來經濟發展的蓬勃生機。從高鐵動車的全線運行到各地立體交通網的形成,從文化優勢的充分彰顯到邊境貿易的往來互通,從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到重大項目的施工建設……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於政策環境的千波浪和歷史機遇的萬頃潮。自“一帶一路”戰略佈局提出七年來,中國敞開的胸懷不僅爲自身帶來了發展和創新,也爲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增添亮色與動力,注入信<>心與活力。開放帶來奔騰而至的精彩,發展領航百舸爭流的未來。在各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今天,當緊扣時代發展脈搏,在開放中擴大共同利益,繼續昂首闊步於開放發展浪潮中,一路乘風破浪、奔涌向前,積聚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獲得更爲廣闊的機遇空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全球治理要走實團結之步、走穩民生之路、走出開放之勢,以紮實的腳步、長遠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做文章”,以“五個導向”爲基本遵循,善謀長遠之策、行穩固本之舉,凝心聚力譜寫世界經濟發展新篇章。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與感悟 篇三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論貢獻,是中國共產黨爲世界發展和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極其豐富、深刻,其核心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表述爲合作共贏:“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

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當今世界科技進步、生產力發展,助推了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往來,使得全球化成爲不可逆轉的潮流。並且國與國之間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共同體。日益嚴重的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警示世人,地球生態危機問題越來越嚴重,地球已達其能承受人類過度消費和浪費的極限,生態一旦崩潰任何國家都不能倖免。總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理念,是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國際版,是國內發展理念在國際戰略中的反映,這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無論對中國的和平發展,還是世界的繁榮進步,都具有重大的時代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命運共同體是協同共享利益的生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是態度,是一種共同利益認同並理解的一種態度;命運共同體是現實,是一種共生共存的現實;命運共同體是意識,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命運共同體是機制,是一種共同治理的一種機制。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超越種族、文化、國家與意識形態的界限,爲思考人類未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爲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給出了一個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

當前國際形勢基本特點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何如、是否願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

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反映了當代國際關係現實,又將人類共同價值和中華優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揚光大;既反映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心聲,又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積極擔當,日益產生廣泛而強烈的國際共鳴。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什麼意思 篇四

人類命運共同體即命運共同體,指: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由2012年秋天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就任總書記後首次會見外國人士就表示,國際社會日益成爲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命運共同體”是近年來中國政府反覆強調的關於人類社會的新理念。

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

當前國際形勢基本特點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

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

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何如、是否願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

與此同時,一種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爲目的的全球價值觀已開始形成,並逐步獲得國際共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與感悟 篇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全球政治、安全、經濟、文化和生態等領域蘊含深刻洞鑑,贏得越來越多政府、政黨和國際組織的共鳴與支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內嵌了三重“賦力效應”,啓發、影響和推動了當代大國形象認知、國際關係理論嬗變和全球持續發展進程,這也是其深入人心的內在依據。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具有三重“賦力效應”

“賦力”(empower)一詞意指賦予客體力量或使之更爲強壯自信,這裏的客體既可指人,也可指抽象的物。相應地,“賦力效應”在這裏是指強大的思想力量對事物發展過程的有益啓發、正面影響和積極推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賦力大國形象認知。一個“大國”是在全球範圍施加影響力的主權國家。二戰後興起的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從兩個維度考察大國的影響力或者實力:輸入與輸出。從輸出側看,大國的實力就是指其戰爭能力。從輸入側來看,結構現實主義代表人物肯尼思·華爾茲(Kenneth N. Waltz)列舉了五種實力來源:人口與領土規模、資源稟賦、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政治穩定與政治能力。

這種傳統的大國認知在冷戰時期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大國對立造成了許多國家非此即彼的選擇困境。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全球化向縱深發展,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但同時一部分羣體的利益在全球化過程中受損,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思潮在特定地區出現擡頭的趨勢。面對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21世紀的各國相互依存程度不斷加深,但在環境、健康、知識傳播與創新、安全、多邊制度與全球善治等領域,由於缺乏市場激勵以及存在“搭便車”現象,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全球公共品提供嚴重不足,阻礙了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對於大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期待不斷增強。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積極響應國際社會對於大國責任的預期,明確大國有義務和激勵提供更加充足的全球公共品,協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塑造了國際社會對於大國形象的新認知。近年來,中國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舉辦一系列主場峯會外交活動,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金融治理、國際維和、疾病防治等國際議事與實踐,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得到進一步鞏固。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爲一個雨傘術語(umbrella term),爲國際關係理論嬗變提供了一個研究範疇,在此範疇中,各種學派努力尋求理論假設和推理邏輯的最大公約數。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賦力全球持續發展進程。人類命運共同體根植於全球發展,爲全球發展合作廓清了認知迷霧,奠定了理論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中方堅定支持聯合國所設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並在貿易開放、氣候治理、精準扶貧、國際援助等方面創新引領,取得巨大成就。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爲全球發展合作實踐注入了理論活水,中國自身構建過程中最典型的實踐是“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着力打造綠色、健康、智力與和平的絲綢之路,理念與實踐成就被寫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相關決議。根據商務部統計,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達7.4萬億元人民幣,基礎設施項目、自貿區談判、對外援助等穩步推進,與沿線國家金融合作、人文交流越來越緊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上中國與沿線國家在經貿等領域簽署近280項合作文件,成爲推動全球發展合作的機制化平臺。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中國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通過“一帶一路”等國際發展計劃與治理制度創新,中國經驗爲北南合作、南南合作提供一種務實方略。當代發展中國家面對“逆全球化”思潮和“中等收入陷阱”風險,在積極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過程中,需要打破線性發展的思維定式,正確處理經濟效率與分配公平、生態保護等的非線性關係,這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意。

人類命運共同體學習心得體會 篇六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七專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主旨演講《弘揚“上海精神”,構建命運共同體》。19年前,《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中明確將“上海精神”確立爲成員國之間相互關係的準則。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爲基本內容的“上海精神”,積澱了“中國大門越開越大”的豐富智慧,滋養着“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和合之道,充分展現出貫穿古今、對接東西的開放姿態。

構建“開放合作+和平安全”的“聚能環”,創新支撐爲綜合應用提質增速。

中國對外開放始終堅持發展作爲第一要務,“共贏”合作觀和“可持續”安全觀一脈相承、相輔相成,實際關乎着政治經濟發展的創新根基,關乎着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協同引擎。要堅持以創新爲引領,始終秉承開放合作、和平發展之道,培育壯大多樣化融合新業態,擴大綜合應用範圍,帶動扶貧、環保、旅遊、農業、就業等業務體系緊密合作、共同發展。要充分發揮自貿區試點、領軍企業、科研院校等主體創新聯動優勢,站穩開放創新改革“主陣地”,搶抓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窗口期”,實現速度和效率的“雙提升”。解決全球性難題,化解風險挑戰,已成爲經濟化浪潮中行穩致遠、勇立潮頭的“規定動作”,以及着眼長遠、把握大勢中危中有機、危中求機、轉危爲機的“必備技能”。要築牢國防安全、經濟安全、信息安全和其他安全的統一基礎,堅持包容普惠、創新引領開放經濟和數字經濟,勇於開“頂風船”、善於借“東風”,在公平導向中同舟共濟、釋放動能、守正創新,爲決策部署、調度指揮、綜合應用等贏得時間、贏得主動。

打好“多元互動+人文交流”的“優勢牌”,文明共存爲綜合服務添色增彩。

紮實推進科教文衛體等各領域交流互動,築牢文明共存“精神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繼續辦好青年交流營等品牌項目”的倡議是符合實際需求、迴應民生關切、經得起各方共同檢驗的。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必須要以服務人民爲根本導向,爲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協同共享持續提供先行舉措和示範引領。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帶給我們規避風險、化解矛盾的思想指引,在鞏固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增強務實合作,既能“強筋骨”,又能“鑄靈魂”。要促進多樣文明戰略精準對接,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資源傾斜、人才注入等方面發揮多元合力,釋放在預警監測、應急處理、跟蹤問效中的強大潛能,科學把握髮展規律,留足長遠發展空間。要在技術支持、人員支持、智力支持下共同維護多樣文明,在共建平臺、共存資源、共享價值中統籌大布局、產業大發展、項目大建設、信息大整合,形成上下互動、齊頭並進的良好風貌。

共繪“包容互鑑+發展繁榮”的“同心圓”,法治保障爲綜合治理賦能增效。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把握住“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唯有“謀求共同發展”才能開創未來、贏得未來。強化執法能力建設,爲經貿合作提供法律支持,都是在爲共同拓展國際合作的“夥伴網絡”提供法治保障。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運用科學、法治、歷史思維研判國際國內發展大局,在戰略對接、國際對話、品牌項目、孵化基地等建設中拓展合作示範“朋友圈”,互通有無、互學互鑑,促進共同繁榮。要矢志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着力解決地區熱點難點問題,維護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全力抓好穩投資、促消費,加強消費提振、升級法治保障,推動實現“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體系。要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在統籌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糧食生產、生態能源、網絡安全等領域持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讓法治成果更多惠及民衆、惠及社會,爲貫通“最後一公里”持續提升決策水平和管控運維本領,在包容中互動、在繁榮中求新。

看“地球村”的世界,在“增速、增彩、增效”上匯聚成“網”、構建一“體”。弘揚“上海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歷久彌新、催人奮進,爲綜合應用、綜合服務、綜合治理提供根本遵循,科學指引着我們攜手並進,共同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光明大道。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與感悟 篇七

實現各國共同安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義。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慼相關,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爲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看到,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網絡犯罪、跨國有組織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難解,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人類面臨着許多共同挑戰。安全問題是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如果解決不好,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就難以順利推進。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促進和平與發展,首先要維護安全穩定;沒有安全穩定,就談不上和平與發展。”對此,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何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點主張”切中要害,賦予這一時代命題更爲豐富和深刻的內涵。“單者易折,衆則難摧。”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商量。一要堅持合作共建,實現持久安全。安全問題是雙向的、聯動的,各國應該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樹立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二要堅持改革創新,實現共同治理。各國政府和政府間組織要承擔安全治理的主體責任,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三要堅持法治精神,實現公平正義。國與國之間開展執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兩國各自的法律規定,又要確保國際法平等統一適用,不能搞雙重標準,更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四要堅持互利共贏,實現平衡普惠。各方應該堅定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在謀求自身安全時兼顧他國安全,努力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安全之路。

習近平主席強調:“實現本國發展是對世界的貢獻,實現本國安全穩定也是對世界的貢獻。”近年來,在不斷推進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進程中,中國政府不斷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嚴厲打擊、嚴密防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中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越來越多的人認爲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是中國爲世界安全穩定作出的貢獻。中國在辦好自己事情的同時,還始終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遵守國際規則,履行國際義務,積極參與並倡導國際執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中國堅決支持國際反恐怖鬥爭,深度開展打擊網絡犯罪國際合作,提出責任共擔、社會共治的國際禁毒合作方案,聯合各國開展國際追逃追贓、打擊電信詐騙等執法行動,全面參與國際和區域合作框架內的執法安全合作,堅定支持和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