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人類命運共同體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七章《爲國際社會找到有效經濟治理思路》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五個導向”,分別是“開放導向”“發展導向”“包容導向”“創新導向”和“規則導向”,“五個導向”是我國以實踐範本爲國際社會提供的有效經濟治理思路,滲透着世界經濟共同體意識,體現了風雨同擔的力量和合作共贏的精神。

全球治理體系顯然是當今時代的大課題。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這裏的“大”,“大”在變革難度,“大”在風險挑戰,也“大”在發展機遇,也正因爲這樣的兼容性,全球經濟治理思路的形成關乎全人類的前途命運。在這樣的背景下,亞太經合組織應運而生,成爲全球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在發展視角共享、發展經驗共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共享中“同舟共濟”,促進世界經濟快速增長。中國,以立己達人的開闊胸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既爲自身發展固根本、謀長遠,也爲世界各國共同繁榮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五個導向”的提出緊抓時代發展大勢,爲世界經濟找準了發展方位。面對共同的前行目標,要始終奮楫在“同一條船”上,聚划槳之力、合弄潮之勢、蓄破浪之能,衝破“一排浪”就有一層“新突破”,戰勝“一場風雨”就有一層“新境界”,在攜手同心中推動世界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以“五個導向”架好“團結線”,凝聚團結奮鬥的豐沛力量,涵養攜手發展的胸懷智慧。經濟全球化的大潮風雲變幻,要想飛渡亂雲、潮打不翻,就要緊密地凝聚在一起,以奮楫駕船的齊力同心與砥礪奮進,在同心同力同向中共同解決經濟發展難題。從發展大局來看,“團結線”就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線”,是邁步高速增長的凝聚力,是迎向壯闊輝煌的推動力。要有“千子環抱,並能同一”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共擔歷史使命中激發責任感,在共享時代榮光中加深手足情,相互尊重、相互依靠,聚合爲密不可分的“共同體”,凝聚“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精神力量,形成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的發展局面。世界各國共繪全球合作“同心圓”,畫出的“發展軌跡”順應的是經濟規律和歷史潮流,通向的是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

以“五個導向”行穩“幸福路”,踐行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堅定強基惠民的決心毅力。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是增進人民福祉。人民至上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是全球各國的執政理念與歷史擔當。在強基惠民的建設中,要有站在屋脊的“大視角”,也要有立足平地的“全視角”,既要着眼經濟建設,也要着力生態保護,既要有宏偉藍圖的偉大構想,也要有精描深繪的細膩工筆。經濟發展是擺在全世界各國面前的重要課題,“人民至上”則是永恆主題,是不斷髮展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爲人民謀福祉的方向不能變,決心和毅力也不能丟。要以對人民的深情大愛標註行進方向,昂首鼓足精氣神,在奮發圖強中踏浪乘風遠航;俯身捧出爲民心,在埋頭苦幹中收穫累累碩果,讓爲民謀幸福的初心成爲衝破浪潮的“飛舟”。

以“五個導向”拉大“開放門”,融入歷史機遇的開放浪潮,激發昂首闊步的豪邁氣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放開手腳謀發展,把“開放之門”越拉越大,迎來經濟發展的蓬勃生機。從高鐵動車的全線運行到各地立體交通網的形成,從文化優勢的充分彰顯到邊境貿易的往來互通,從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到重大項目的施工建設……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於政策環境的千波浪和歷史機遇的萬頃潮。自“一帶一路”戰略佈局提出七年來,中國敞開的胸懷不僅爲自身帶來了發展和創新,也爲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增添亮色與動力,注入信心與活力。開放帶來奔騰而至的精彩,發展領航百舸爭流的未來。在各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今天,當緊扣時代發展脈搏,在開放中擴大共同利益,繼續昂首闊步於開放發展浪潮中,一路乘風破浪、奔涌向前,積聚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獲得更爲廣闊的機遇空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全球治理要走實團結之步、走穩民生之路、走出開放之勢,以紮實的腳步、長遠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做文章”,以“五個導向”爲基本遵循,善謀長遠之策、行穩固本之舉,凝心聚力譜寫世界經濟發展新篇章。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 篇二

通過此次專題研討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一名知識分子,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的重要性,在講臺上我們傳授的是知識,但更多的是我們的人格,是我們的價值觀,能夠引導學生走向一個正確的人生方向。三尺講臺,連接着萬千學子的成長,更關係着家國命運,教師在傳播知識。立德樹人的同時,也是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後置在學生們的心中。把學習到的有關內容結合到平日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當中,武裝頭腦,認真工作,爲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發展,民族團結做出自己的貢獻。

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羣衆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良好發展即是如此,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識自覺、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這離不開共同體意識的有效支撐。因此,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乎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氣質與命運走向,有助於明確政治方向、匯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歸宿、鞏固國家善治、捍衛民族尊嚴。

有助於明確政治定位,指明行動方向。“沒有方向的船,什麼風都是逆風”。作爲_出的重要論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對新時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的具體開展提供政治定位、點亮行動的明燈。在深化改革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行動指南,更有助於確立民族共識、鞏固集體認同、鑄牢整體意識,激發廣大黨員和人民羣衆的建設性與能動性。

有助於匯聚集體智慧,凝聚發展力量。諺語有云,“衆人拾柴火焰高”。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行動指南並努力維護共同體的行動舉措,實際上是一個智慧聚集與力量凝聚的過程。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每一個別的人常常是無善足述;但當他們合而爲一個集體時,卻往往可能超過少數賢能”。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正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發揮中,我們黨和國家才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飛躍。因此,新時代仍需努力鑄牢這種意識,以充分凝聚人心、彙集有效資源、整合進步力量。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體會 篇三

堅持和衷共濟,爲維護世界和平的新局面貢獻力量。和平與發展是世界永恆的主題,中國始終秉持互尊互信、平等相待、開放包容,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基本準則。中國是一個講究道德禮儀的國家,歷來崇尚“以和爲貴”“以和邦國”,幾千年來,和平早已流進中華民族的血脈,深入中華兒女的骨髓。_在國內國際多個重要場合強調,中國將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自身如何發展,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_在_告中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年來,我國採取親誠惠容的外交關係,不斷拓展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以實際行動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當前,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中國一如既往站在大國立場,團結一切力量,努力維護世界和平,在全世界樹立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偉大形象。

堅持互利共贏,爲打造開放合作的新格局注入活力。隨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等複雜多變深入發展,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2013年9月7日上午,_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並將平等互利、開放合作的對外開放政策一以貫之,在國際上構建了全方位的開放新格局,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共建“一帶一路”符合世界各國的根本利益,爲世界和平發展注入了活力,彰顯了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景。_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倡議:要深化核能、航空航天、農業食品、醫療衛生、汽車製造等傳統領域合作,加快推動綠色製造、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金融服務、城市可持續發展等新興領域合作。中國強烈希望與世界各國緊密聯繫,加強溝通合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

堅持命運與共,爲共同營造良好的新環境解決難題。當前,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戰爭,而是極端的氣候,以及突如其來的疾病和自然災害。近些年來,世界各國爲了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經濟快速發展,打破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冰川融化、自然災害頻發、疾病接踵而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極大的破壞。2019年7月27日,_在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辭上向全世界呼籲,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中國在不斷推動發展的同時,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要青山綠水不要金山銀山”的理念,採取深入開展藍天保衛戰、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屏障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爲地球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解決了很多難題。中國積極爲有一個清潔、安全、和平的生態環境,提供中國智慧。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全世界每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呵護我們的地球,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地球。我們希望:全世界人民心手相連,守望相助,用勤勞、智慧的雙手不斷建設我們的美麗家園,讓子子孫孫都能永遠幸福地生活下去。

‘生命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是什麼意思 篇四

一個靈魂從精神上來說容納不了二人,但需要一種互補。常說的生命中的另一半亦是你的生命共同體。從生理上來講:連體人就屬於生命共同體。

從精神上來講:當兩個人的心靈進行赤裸的交流時,便應該是生命共同體。

但是,一般,這樣的心靈溝通一般都是有曖昧關係。

我想的話。

當然,這只是我的想象,至於現實中有沒有這種人,我就不知道了。

“命運共同體'就是無論興衰榮辱,都休慼與共,將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人羣所構成的組織或團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習近平總書記《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七專題“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一文中提到,“海洋對於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作爲一名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我們應將“藍色信念”深植於心,培養“海洋文化”,從“知海懂海”出發,爲建設海洋強國而努力。

厚植“藍色信念”,鑄好海洋這塊“藍色國防盾”。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海洋事業關係民族生存發展狀態,關係國家興衰安危”。歷史上的中國一段時間內曾囿於“大陸文化”,修長城,守邊塞,以及“隔海內遷”“閉關鎖國”等政策,無不顯示着歷代封建帝王以及朝廷對於“海洋文化”的消極認識。正是這種盛長的“大陸文化”以及消極的“海洋文化”最終引爆了來自海上的“危險”,“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無一不在用堅船利炮告訴國人,“海洋上的軍事落後就是國防上的落後”。六百年前,鄭和也曾說過,“國家欲富強,不能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海”。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下以及數代“海洋人”的艱苦奮鬥下,海防力量不斷增強,現已在三百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上建成一條鋼鐵長城。因此,作爲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從“心中有海”出發,深刻理解海洋對於國家國防、經濟的重大影響,從自身出發,增強“藍色信念”,厚植“海洋文化”,鑄好海洋這塊“藍色國防盾”。

厚植“藍色信念”,讀懂海洋這張“藍色藏寶圖”。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面積十分遼闊,一定要向海洋進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國土,又稱“藍色國土”,我國的藍色國土總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擁有長達18000千米綿長曲折的海岸線。物產豐富,資源儲量很大。但是由於經濟、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的海洋開發利用程度不高,既有開發不足和巨大潛力,又有過度利用和資源衰退問題。因此,必須讀懂海洋這張“藍色藏寶圖”。在開發海洋的同時也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要下定決心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堅持開發和保護雙管齊下,積極治理海洋污染,維護海洋生態的再生產能力,科學合理地用好海洋資源。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的發展道路,擴大海洋開發領域,加大海洋建設力度。通過讀懂、讀通海洋“藏寶圖”,讓三百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發揮其最大價值。

厚植“藍色信念”,用好海洋這塊“藍色聚寶盆”。我國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21世紀,人類進入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時期,在新時代、新的挑戰下,我們在築好海洋這塊“藍色國防盾”的同時,也要充分開發好、利用好這塊“藍色聚寶盆”。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堅持“保護優先、紅線管控、節約集約、綠色發展”的原則下,在建設海洋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因此,我們要加快建設海防力量的同時,繼續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提高海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爲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加強各國在海上的經濟貿易、國防軍事、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合作,通過合作,使海洋產業更上一層樓。通過多措並舉,合理用好海洋這塊“藍色聚寶盆”,使其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提供全方面的支持。

人類命運共同體心得與感悟 篇六

“自由事業終未竟,風雨飄搖兩百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_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以全球爲關注視域,謀求人類前途命運共同繁榮和發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和力量。

樹立平等、開放和參與的全球觀念,提升開放包容、互學互鑑認同基礎,對鞏固各國的生產經濟文化發展成果具有深遠意義。經濟全球化把全世界範圍內聯結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已經不再侷限某個國家某個民族,而是整個世界。在開放包容、互學互鑑認同基礎上,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的人文基礎,尊重差異,以謀求人與事物內在的和諧統一。馬克思、恩格斯說:“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爲世界歷史。”一切生產趨一體化全球化,誰拒絕了它,誰將會被它淘汰。

樹立多元、公平和合理的全球觀念,建立一個統一的類型學和共同的法規,是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好目標的願景藍圖。要逐漸對世界的內在結構進行細緻而具體的研究,從舊單一的生產方式交替到新多元的生產方式,建立公平合理的“兩制”新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題爲《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中國願同廣大成員國、國際組織和機構一道,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只有正確把握謀求人類當下的幸福存在和人類社會文明的未來走向,與時代同行,推進國家關係的發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等“全球治理方案”,才能早日實現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福祉的“大同世界”理想。

樹立互鑑、共治和可持續的全球觀念,繼承和發展“真正共同體”“自由人聯合體”,是各國投入人類文明與進步事業的呼聲。“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的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世界各國也將會給中國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各國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慼與共,前途命運已經緊緊聯繫在一起,擰成“一股繩”,成爲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如中國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同“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推動國家間的聯動發展和全球經濟更加平衡。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作爲新時代青年,要樹立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全球視野、全球觀念,充分認識“世界越來越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慼相關的命運共同體”關係,堅定不移支持“中國方案”,在思想上、理論上、行動上與當代同進步、共發展。以“天地萬物本吾一體”的意識自覺,厚植人類情懷和家國情懷,將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的“無我”狀態之中,用新思想新思維提升新作爲新擔當,讓國家政權更加牢固。

命運共同體所指的“五個世界”是什麼 篇七

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背景和歷程時代背景:世界格局深刻變化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

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

當今國際社會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西方國家在國際格局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削弱,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爲近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

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全球治理體系的進一步變革,期待新的全球治理思想來引領、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

提出歷程:彰顯新中國和平外交的核心價值▶ 2013年3月,習近平在當選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出訪時就提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來越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2015年在以“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爲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在演講中主張“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爲有利的地區秩序,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 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習近平再次強調,“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習近平爲“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提出的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 2017年2月10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正式寫入聯合國決議,表明這一理念已經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兩個構建”重要論斷的提出,彰顯了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和新中國和平外交的核心價值。

▶ 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標誌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確立爲全黨、全國人民的集體意志和奮鬥目標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義核心要義: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我們要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等5個方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二)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三)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五)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一)“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建設根植於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把沿線各國人民緊密聯繫在一起,致力於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讓各國人民更好共享發展成果,這既是對絲路精神的傳承,也是中國倡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目標。

另外,“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了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對接,深化了務實合作,促進了協調聯動發展,使各國民衆在合作中得到了實惠,彼此距離進一步拉近,各方愈發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開闢了合作共贏的新天地。

(二)金磚合作機制金磚合作機制是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國共同建立的人類歷史上首個以“非西方大國”爲主體的合作機制。

2017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金磚國家外長會晤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指出:“金磚合作是一個創新,超越了政治和軍事結盟的老套路,建立了結伴不結盟的新關係;超越了以意識形態劃線的老思維,走出了相互尊重、共同進步的新道路;超越了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老觀念,實踐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新理念。

”這三個“超越”是對金磚精神的深刻詮釋,也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和發展。

(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6年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提出,亞投行要“成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

兩年來,亞投行穩紮穩打、步步爲營,取得超出預期的成績。

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面對基礎設施領域廣闊合作前景,亞投行必將乘風破浪,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大活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價值(一)促進全球人權治理改革當今時代,一些地區貧困、戰亂、衝突和社會動盪等問題不僅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而且給國際社會人權保障領域帶來嚴峻的考驗。

同時,以人權之名干涉他國內政、人權的政治化傾向以及人權的雙重標準仍然十分突出。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爲全球人權治理改革與創新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在人權實現條件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和平與安全是人權保障的基本前提;在人權核心內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