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話端午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話端午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話端午心得體會篇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在開始今天的講話前,先讓我爲大家讀一讀這首歌謠: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兒歌裏說到的節日就是即將來到的端午節。

今年的6月16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糉,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

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兩千多年前,三閭大夫屈原情繫百姓,心憂天下,懷石投江殉國。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每到這天便把用五色絲線包裹的糉子投到水中,表達悼念之情。屈原的愛國精神,影響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傳統文化史中華民族的根和源,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延續基因。作爲新時期的少年兒童,作爲光榮的少先隊員,我們要傳承中華文明,並將它發揚光大。

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將責任包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我們國家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讓我們肩負責任,勇於承擔。

同學們,在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裏,讓我們把糉葉輕輕展開,包住所有的感恩與祝福,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話端午心得體會篇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是:包糉子、賽龍舟、在門前掛五毒,這天剛好是端午節,於是我就在家和奶奶一起學習怎麼包糉子。

奶奶說,包糉子的步驟挺多,首先,奶奶和我去了超市,買了一袋糯米,然後還買了一些糉葉和棕櫚葉,再把糯米泡在灰水裏,等泡好了,就把泡好的糯米裝進一個大盆子裏,就可以開始包糉子了,先準備兩片糉葉,把它們對齊,兩隻手分別拿着糉葉的兩邊,往中間旋轉一折,就可以裝糯米了,用一根勺子把糯米一勺一勺地放入糉葉裏,覺得裝滿後,就把上面尖尖的糉葉往下一折,折成一個正常的糉子模樣,再把棕櫚葉捆上,綁一個小結,一個小糉子就包好了,胖乎乎的,很可愛。

不過,奶奶說要把包好的小糉子放在鍋中煮了三個小時,再拿出來才能吃,於是我們就把糉子放在鍋裏煮了一下。

過了三個小時後,一個香噴噴的小糉子就可以吃啦!我剝開棕櫚葉,剝開糉葉,就拿着一根筷子在糉子下面一插,拿出一個碗,在上面放了白糖,我就用糉子去蘸上那些白糖,我口水都要流出來啦!我輕輕地咬了一口,真是太好吃了!

後來,我們把多餘的糉子分給了我們的親戚,他們品嚐了一下後說也很好吃呢!

我喜歡香甜可口的糉子,也喜歡端午節,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話端午心得體會篇3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爲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爲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糉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爲當時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爲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爲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糉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糉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衆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衆說紛紜,卻也爲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爲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爲新時代我們引以爲豪、爲傲的民族瑰寶。

話端午心得體會篇4

清晨的陽光普照着大地,一縷陽光照進我的牀頭。我剛睜開眼,一個人影“飛”到我的身邊,可把我嚇了一大跳,如果不是我“良好”的心理素質,肯定會嚇出心臟病。我定睛一看,哦,原來是老媽呀!還沒反應過來,我的手腕上就多了一個五彩繩。我恍然大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

我懶洋洋地起了牀,媽媽說晚上要吃糉子,現在要去採購包糉子的材料。我聽完立馬打起了精神,正愁沒事幹呢!我馬上自告奮勇要一起去。我們來到商場,商場裏的東西琳琅滿目,我們來到賣糉子材料的分欄,“哇,糉子材料真多呀!”我和媽媽開始挑選材料。我隨手拿了一把糉葉放入購物車,媽媽看了看又拿出來放了回去,說:“這個糉葉太窄了,包不了糉子。”我又拿了一個大的糉葉放進去,媽媽又搖搖頭說:“這個也不行,太大了,包出來的糉子都入不了味道。”“不就包個糉子嗎?幹嘛那麼多窮講究!”我嘟囔着,又把糉葉放了回去。媽媽聽了,從糉葉中挑出來一些葉子,意味深長地說道:“你看這些葉子不寬也不窄,剛剛好,而且光滑整齊,包出來的糉子,色、香、味俱全,媽媽想告訴你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馬馬虎虎,不然就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嘿!原來糉子選材裏面也有不少學問呢,我不敢再怠慢了,開始細心地挑選起別的材料來。

經過一番仔細地挑選,我們終於選好了合適的材料。回到家後媽媽把江米、糉葉、蜜棗等泡在幾個容器裏。我焦急地等待着……

幾個小時後,媽媽叫我:“包糉子了,快來幫忙!”“來了,來了!”我興奮極了,連蹦帶跳地跑進廚房。要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學包糉子。我照着媽媽的樣子,將糉葉捲成一個三角形的卷兒,把江米和去了仁的蜜棗放入糉葉內,像模像樣地捲進來,用一根繩捆得緊緊的,生怕有一點疏忽,可是毛手毛腳的我做出來的糉子奇形怪狀,就像戰敗的殘兵——缺胳膊少腿,完全沒有糉子的模樣。過了半天,我終於做出來一個自認爲不錯的糉子,舉起來正要顯擺一下,捆糉子的繩子突然鬆了,江米粒像逃兵一樣“飛奔而去”。

辛苦了老半天,糉子終於做好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心裏美滋滋的。端午節這一天雖然很累,但卻過得很充實!

話端午心得體會篇5

賽龍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行一次。端午節去了民族文化村,看了龍舟賽。

每艘龍舟上都有很多跑者,也有很多龍舟。龍舟停在起跑線上,選手們坐在龍舟上休息。

過了一會兒,只有一個人吹口哨,所有的龍舟迅速向前移動。每艘龍舟上,都有一名隊員在前面打鼓,爲後面的隊員加油,其他隊員在後面舉起槳,拼命地划着龍舟前進。

我看到每條龍舟都有自己的顏色。龍舟就像一條龍,有一個龍頭和一個龍尾。真的很漂亮!一艘龍舟是深紅色的,上面刻着精美的圖案。龍舟是天藍色的,上面有許多美麗的圖案。每一隻美麗的白天鵝都刻在龍舟上,閃閃發光。有一艘棕色的龍舟。這條龍舟真的不一樣。其他所有的龍舟都有圖案來裝扮自己,但是這條龍舟根本沒有圖案,只是一條普通的龍舟。這艘龍舟是木頭做的。還有一種是橘黃色的龍舟。這條龍舟用小圓點裝飾,非常精緻漂亮!

一開始緋紅龍船很遠。第二位是橙色的龍舟。但是後來棕色的龍船,不知怎麼的,似乎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伴隨着它。棕色龍舟上的隊員用力划着龍舟,獲得了第一名。雖然他們的龍舟已經獲得了第一名,但他們仍然不驕傲,很快就劃好了龍舟。沒有別的龍舟能趕上褐色的龍舟。

最後,棕色的龍舟衝向終點線。第二艘是天藍色的龍舟,第三艘是深紅色的龍舟,第四艘是橙色的龍舟。

這就是精彩的龍舟賽!我非常喜歡我們傳統文化中的賽龍舟!

話端午心得體會篇6

吃,固然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如農曆春節裏的餃子,中秋佳節的月餅……這裏面,不乏中國從農耕社會演變過來的飲食記憶,還有季節和自然中的特殊定格。不過,如果在端午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中,我們的參與熱情僅僅是吃,的滿足感只是來自於味蕾和胃,甚至連端午常識都只是來自於商家店招信息時,也就失去了端午節的“初心”。

端午節已經成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汨羅江邊,詩人末路悲憫放歌,忠心一片慷慨赴死,只因愛這個國家愛的深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端午的詩被屈原寫滿,其蘊含的以愛國爲主題的豐富內涵是我國巨大的精神財富,既有政治性、社會性,也有文化性,既縱貫古今,又跨越山河。

端午節的節俗更是“千姿百態”,傳遞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飲雄黃酒、佩香袋、懸艾草、插菖蒲、掛鐘馗像等民俗活動,都與驅邪祛病、養生保健有關。進入盛夏各種疾病多發時段,利用雄黃、艾草、菖蒲等礦植物的藥性來解毒、殺菌、去風寒,以達到健身和淨化環境的目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更有龍舟競渡、蓄蘭沐浴、驅逐五毒等傳統節目,反應了古人對生者生存健康狀況的高度關注,體現了關愛生命、以人爲本的人文關懷。節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生活意境如果只是被食物取代,被各種商業促銷打斷,不僅讓人意興闌珊,恐怕還會讓我們大失所望吧。

端午節既代表過去,也代表未來,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徵。讓民族節日傳承下去,讓民族文化代代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端午節應被賦予的含義。

話端午心得體會篇7

端午節,記憶裏是飄香的糉子和熱鬧的龍舟賽。

五月,溫暖的風吹來清新的糉葉香。伴隨着端午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開始包糉子了。新採來的糉葉,用熱水泡一個晚上後晾乾。在裏面裹上洗好的糯米,或是加上紅棗,或是加上臘肉,然後下鍋蒸。

糉子出鍋了。一家人圍坐桌前,小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衝上去拿第一個糉子,也總被燙得呲牙咧嘴逗得大家鬨堂大笑。大家剝着糉子,那香味一時間散了滿屋,伴着歡聲笑語一起飄進人的心裏。

吃完糉子,我們就該去看龍舟賽了。

來到梅林祝家村,只見河面被太陽炙烤着,好像下一刻就會燃起大火似的。河上幾艘船在爭先恐後地向終點衝去,河兩邊已是人山人海,都在爲各自的船隊高聲吶喊助威。各色的龍舟上,鼓手打着激昂的鼓點,船上的每一個人都配合着鼓點賣力地划着槳。

一艘船上儘管載滿了不同的人,可他們卻都能步調一致,以同樣的節奏在同一時間朝同一方向划槳。他們將各自的力量匯聚成一股巨大的引力,牽引着着船隻不斷向前。或許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大力士,但他們懂得團結,所以他們擁有無窮盡的力量,帶領他們向前……

端午節伴隨着糉香和龍舟歡快地來了,又載着歡聲與笑語緩緩地走了。這中間是歡樂,是團結,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