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企業發展十年總結回顧

目錄

企業發展十年總結回顧
第一篇:企業發展十年總結回顧第二篇:課改十年回顧總結第三篇: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第四篇:中國物流業發展十年成就回顧第五篇:《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十年回顧與發展》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企業發展十年總結回顧

十年艱辛,十年騰飛,用我們的業績來向公司十週年獻禮。我們四廠在郭廠長領導下,聚集人氣,理順人心,加快整改步伐,加大管理力度,着力打造核心競爭力。爲實現企業高速發展增加員工收入這一共同目標而落實新舉措,創造新輝煌公司積極採取各項措施,緊緊抓住市場的有利時機,面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我們冠星集團訂單照樣充足,我們四廠更是加緊生產,用滿負荷增產來消化各種增加的成本,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我們四廠廠長郭廠長持之以恆地把抓質量當作頭等大事,全身心地撲在質量上,建立了以廠長和各級正職親自抓的“一傳到位”質量保證體系的做法爲例,論證了“千錘百煉始成鋼”的哲理。

長期以來,無論外部環境是怎樣的變化,我們四廠卻始終把抓質量作爲企業的第一要務,“咬住質量不放鬆”,方方面面都視質量爲企業的“生命”,從而更好的確保我們冠星在市場競爭中以不變應了萬變。我們四廠始終超產有剛開始的超產幾百公斤到幾噸,在超產的同時更是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當前,我們四廠上下又在凝心聚力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合理調整產品生產計劃,加強生產調度指揮,嚴控工藝指標,降低生產消耗,開足馬力,實施增產增收、挖潛增效。因爲牽涉到每道工序、每個工種、每臺設備,乃至每個人。面對任務重、困難多、工作量大,我們的各級組織更是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力量,投入到保質超產來;千方百計挖掘潛力,節能降耗,增產增效,使每臺設備儘可能的發揮出最大的效率。我們的各級管理者在全力以赴抓好這項工作的同時,又深入細緻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化解矛盾,穩定職工的情緒;注重保護好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各方面關心職工,爲他們解除後顧之憂,使他們有旺盛的精力,一心一意忙超產。我們四廠的員工,勇挑重擔,樂於奉獻,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出網了衆多的合理化建議,毫不動搖地將質量意識融入於保質超產的每個細節,多出精品,少出疵點。否則,沒有質量作保證的超產,是無效的勞動,更是對人力、物力及能源的浪費。

經過“千錘百煉”的四廠員工的不泄努力,我們四廠9月份又創公司超產記錄----保質超產40噸。取得成績的四廠人沒有驕傲,依然是默默的工作在生產一線,爲我們冠星的發展他們不言辛苦。在郭廠長的領導下我們四廠定會將保質超產持續下去,用一流的工作業績績爲公司十週年獻禮。祝願我們的冠星永遠的騰飛!!!!

第二篇:課改十年回顧總結

課改十年回顧總結

我國的課改步伐已經邁過十個年頭,這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實踐中邊摸索、邊總結,邊前進。在此期間,我與全校教師勇立課改潮頭,積極探索大膽革新,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得有失。爲使全校的課改工作不斷深入、有效邁進,現對十年來的課改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措施

1、成立了“課程改革領導組”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各科教師爲組員的“課程改革領導組,遵循課改精神,本學校實際與學生實際,又成立了“校本教研開發指導組” 學校課改領導組還抽調精幹人員,深入課堂進行調研,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校本教材開發計劃》、《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等,對全校課改進行整體規劃、具體安排,對課程實驗班任課教師提出具體要求,確保了課改實施和課程改革評估工作的紮實推進,克服了課改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2、大力宣傳課改

課程改革涉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課程改革沒有全校教職工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爲了使課程改革深入人心,我們利用教研、每週一上午的晨會、板報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向教師和學生宣傳課程改革的意義、特點,讓全校師生對課改工作由瞭解到接受、到支持。

3、狠抓課改培訓。

培訓是搞好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都要通過培訓讓教師接受、領悟,從而變成自覺的行動。我校青年教師佔70%以上,抓好培訓顯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1)、狠抓專業培訓。課程改革剛開始,學校就組織部分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課程改革培訓,這些教師參加培訓回來以後又對本校課改班的任課教師進行再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緊抓機會學習。近年來,凡是市、縣、中心校組織的各種培訓,我們都儘可能組織教師參加,使實驗教師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儘快適應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

(3)、懇請專家指導。學校經常邀請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行業的專家,來對全校課程改革實驗班教師進行培訓、指導,收到了良好效果。

(4)、注重校本教研。爲了搞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學校成立了“校本教材開發指導組”,並根據學校、地方實際開發校本教材,我們努力通過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4、注重課改指導。

在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學校課改領導組成員經常深入課堂、走入教師和學生中去,與教師進行交流研討。學校每月都要組織課改實驗班的任課教師進行座談,總結前期的課程改革教學中的得失,對以後的教學提出指導意見。中心校每學期都要舉行一次“教研活動座談會”,並邀請課改方面的專家、學者來校對指導,提出指導意見。

5、提高教學水平。

學校經常組織各種類型的教學比賽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促進和培養。通過教學比賽活動涌現了一批教學業務好手。教師之間互相促進、互相交流,大膽嘗試、

共同提高。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教學水平。

6、夯實技能訓練。

我校歷來十分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我校經常組織全校師生開展各項技能競賽,通過技能大賽既檢驗了前一階段的教學成果,同時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工作成效

1、新的教育理念已經走進了師生內心。課程改革是一場關於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深刻革命,對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洗禮。十年來,廣大教師對課程改革經歷了一個從困惑、到接受、到自覺的過程。課改之初,大家對課程改革不以爲然,在實踐中採取應付甚至牴觸的態度。經過反覆培訓、深入實踐,課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廣大教師能夠自覺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進行教育教學,初步改善了以往的傳統觀念和傳統方法。受惠於課程改革的廣大學生,改變了對學校的看法、對教師的看法、對書本的看法、對學習的態度。

2、學生的自主發展得到實現。由於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創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實施課程改革的學生與以往同年級學生相比,與高年級學生相比,一是對學習的興趣濃了,實驗年級的學生厭學情緒明顯減少。二是學生學習自主性增強了,很多學生勤于思考、樂於探究,課堂發言積極。三是動手實驗能力明顯提高,改革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學生課堂氣氛活躍,積極參與師生互動,一改過去只是死讀書、讀死書的被動局面。四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明顯提高。自主發展、主動學習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大多數學生表現出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問題學生明顯減少。

3、教師的專業成長邁開了步伐。課程改革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爲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條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一是通過課程改革的實施,廣大教師豐富了理論知識。多元智能理論,構建主義理論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對現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二是教育觀念發生了較大轉變。很多老師已不再把知識傳授作爲教學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課程觀、新的教學觀、新的學生觀、新的發展觀來看待學生。三是教學方法發生了較大變化。多數教師不同程度實現了角色的轉換,改變了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方法。由較單一的知識傳授開始轉爲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課堂教學開始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培養。四是教師的教研意識增強了。過去很多教師備課依靠現成的“教案”,現在不少教師都能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適應改革教學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校改革實施中得到了應用。

三、問題與反思

課改實施幾年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所面臨的困難依然不少。

1、是改革實施效果離目標還有差距。表現之一是對課程改革認識不夠,觀念轉變不徹底,鞏固不牢,有畏難情緒,教師的心理準備與知識更新仍存缺憾,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動地進行;少數教師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問題,難以改變多年形成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表現之二教育資源的嚴重不足,束縛了學校的手腳,限制了師生的發展空間。表現之三是新的評價體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師既有的教學價值觀難以揚棄。

2、是教師隊伍整體結構不盡合理,我校年青教師佔全校教師的70%以上,教學

經驗不足,難以勝任改革教學。這是制約我校課程改革的最大一個瓶頸。這些問題的存在,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四、今後方向

爲了進一步提高課程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我們經過思考,確定了今後方向: 1、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改革的師資隊伍。要加大培訓力度。以課改培訓、教科研活動爲載體,強化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引導教師積極投身於課改,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同時,還要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改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2、提高課程改革的內涵質量。一是加強調查研究,總結實驗經驗,吸收外地好的做法,進一步推進我校課程改革。二是強化督查和指導。根據學校制定的“課程改革跟蹤調研方案”,集中時間對全校課改情況進行全面督查指導。三是加大開發校本課程的力度。 3、積極改善辦學條件。進一步加大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改善農村國小辦學條件。添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加強新課程改革硬件建設。努力開發新課程資源,對新課程所必需的圖書、資料等優先予以保證。

通過課程改革的實踐與受益,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推進改革並不難,只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爲指導,求真務實,紮實工作。隨着課改實踐的逐漸深入,隨着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改善,課改必將成爲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將成爲提升教師素質的載體,必將成爲學生自我完善的空間,必將成爲我校教育教學騰飛的平臺。

回眸課改“十年”,續寫教育明天

寧遠鎮國小中心校孫麗

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喧鬧走向冷靜之時,寧遠鎮國小中心校也走過了課改的第十個年頭。在盤點收穫的今天,我們欣喜地感受到十年課改路上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盎然春意,分享了金秋世界的累累碩果。

一 創建辦學模式,成立領導小組

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創立了“發展教育辦學模式”,建立了科學嚴格的《寧遠鎮國小中心校教學管理若干意見》、《教學質量評估細則》、《教師發展性評價細則》、《寧遠鎮國小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成立了以倪擁校長爲首的課改領導小組,爲課改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保障。

二 回眸課改歷程,靚點彰顯教育發展

課改伊始,我們首先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開展新課程知識培訓和學科專業培訓,爲教師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2014年暑期,我們組織教師到外市參觀學習,回來後,積極籌備我校承辦的市級新課程教學觀摩現場會,此次大會我們邀請了北師大課程中心編寫組於桂清、李一鳴教授到我校做新課程學科知識輔導講座,指導課堂教學。會上我校實驗年級的4位教師上了觀摩課,課後與專家和聽課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在鞍山市的新課程改革中起到了示範作用。

“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圍繞這一理念,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一) 積極組織教師學習專業化的基礎理論;

學習“兒童心理學”,研究學生的心理髮展過程。學習“腦科學”學會運用大腦的心理機能,學習“生理知識”,瞭解學生生長髮育狀態。學習“多元智

能理論”,注重學生潛能的挖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我校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的發展需求,增設了古箏表演、電子琴表演、大課間陽光體育運動、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語文課本劇表演、英語沙龍、讀書知識競賽等一些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爲了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使教師在工作中不斷的積累經驗,要求教師以一個研究者的目光,觀察和捕捉髮生在自己身邊的值得反思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學故事,及時地記錄在課改日記上。通過撰寫課改日記,教學反思、教育隨筆、教學論文等使教師有意識地留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設法解決;教師們能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變爲自覺的教學行爲,大大地改善了教學方法,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二)改革備課形式,實施二次備課;開展集體備課和 “年組教研日”活動;

以教研組爲單位,間週一次集體備課。每週三12:50—3:10班主任集備, 8:00—9:30科任集備。備課時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統一教學目的、統一重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語數學科在集備時首先由組長組織回顧本階段教學中存在的的問題,大家互相質疑問難,然後再由中心發言人按要求對下單元內容進行主備,最後大家進行二次備課,理清本節、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備課時做到把講什麼知識,練哪些技能,達到什麼程度,怎樣訓練,當堂檢測等內容寫清楚,真正做到“質量在案上”。

全鎮英語教師就如何認識外語教學,如何進行課堂教學開展一次討論活動。每位教師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並當場寫出自己對外語教學的認識和建議,制定出外語教研工作計劃。大家一致認爲自身學識與能力對孩子的影響很重要,因此我們把對教師的培訓工作放在了首位。如每月一次的教師集備活動、每月一次的“試題設計評比”活動、每學期一節精品課的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每月一次的口語訓練等。當這些培訓工作如期運行後對教師的成長有了很大的推動。

(三)創新教研活動,“請進來”、“走出去”的特殊教研方式從此與我們結緣。 我校先後幾十餘次聘請北師大教材編寫組成員、中央教科所華國棟研究員、國家特級教師、省市教育專家來校講學,並外出與省內外兄弟學校教師進行教學研討。其中北京市特級教師田麗莉,陳彥君應我校邀請,多次來校爲教師們做輔導講座、上差異教學示範課、與教師進行互動研討、帶徒弟等等……使教師不僅在理論上得到新的提升,更在教法應用方面得到啓示。

(四)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突出“講知識、練技能,發展學生綜合素質。

新課改下的課堂是自主的課堂,是合作的課堂,教師以學生爲主體,關注全體,根據學

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在實施“五項措施”,落實“十項工程”活動中,涌現出“送教下鄉”典型課、推門上課優質課、總結推廣公開課、實驗研究彙報課等精品課例。爲了滿足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需要,我校建立促進師生成長的新的評價體系,實行了《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表》,我們學校先後制定了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即《讓學生在評價中快樂成長》 《寧遠鎮國小中心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用創新理念探索評價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爲課堂教學做好服務。

(五) 系列課展活動與課改同行

以“深化素質教育、實踐課改理念、落實課程標準、發展綜合素質”爲主題的大型系列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是我校課改期間的最長戰線系列活動,它伴隨課改的誕生與成長。10年來,全校百餘人分11次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每一次的課堂展示都體現一個專題。通過開展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思想,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課堂教學中的注意、理解、記憶這三步曲,推進新課改的不斷深入。

三 成績與收穫

(一 )完成校本課程開發,凸顯素質教育

2014年11月,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管理研究”開題會在我校召開,從此校本課程的開發在我校拉開了帷幕,多年來我們完成了系列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在開齊開足文體課程的同時,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廣泛建立藝術教育活動隊,學校現已成立了合唱隊、舞蹈隊、大鼓隊、古箏隊、科技隊、美術隊、信息隊、體育隊、書法隊、英語沙龍等等,全校一千多名同學可以自願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隊”,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活動隊裏盡情歌唱,縱情舞蹈,開心繪畫,自由飛翔在藝術的舞臺上??

(二)靚點回顧

1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爲課改增色添彩

在2014年全國落實學生在校活動一小時現場開幕式上,學校百人舞蹈隊紮實基本功贏得與會領導和來賓的一致好評,軍樂隊獲省三隊大賽一等獎,書畫隊多次參加中日國小生書畫大賽等國際國家級書畫比賽,載譽而歸。現在,一些活動已成爲學校的傳統活動,如春季

動會,四月讀書節;,6月藝術節,秋季趣味動會,10月歌唱,英語文化節,元旦長跑,冬季三項賽,新年師生素質展示會等,師生參與率達到百分之百。鞍山電視臺《求學》欄目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

多年來,全鎮多次開展大型藝術教育活動,充分展示了我鎮中國小師生的精神風貌。2014年10月校慶60年展示表彰會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讚譽。

2 科研與課改

“十一五”期間,我校的發展教育模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學校承擔了國家“十一五”重點課題《國小差異教學策略研究》等5項實驗研究,2014年9月,該課題正式在我校立項開題,運作與實施的4年,與課改競相比美,相得益

彰,效果顯著。2014年10月該課題的結題會將在我校召開。結題在即,我們將理論與實踐融合一起,編著《實施差異教學 ,促進差異發展》一書,不久即將問世與大家共同分享我們的收穫。

3 收穫

課改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爲“鞍山市名校”、“省科研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國家羣體先進單位”、“國家傳統項目百強學校”、在第七屆《世紀之星》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藝術教育成果展中獲“藝術教育先進單位”、“藝術教育特色單位”稱號。涌現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特級教師1人、市首席教師4人;省級骨幹教師13人,市級骨幹教師35人,鞍山市模範教師3人;課改先進個人5人等,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上公開發表的文章共有百餘篇;獲國家、省、市級優質課200餘節;全體教師分別獲國家、省級科研成果證書,150餘人次在各項比賽中獲獎。學生有60%餘人在全國數學大賽、全國作文大賽、全國國小生英語競賽、全國書畫大賽中獲獎,學生的合唱隊、舞蹈隊、銅管樂隊參加省級大賽榮獲一等獎。

四 展望

總之,我校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的努力,爲我校課改工作的新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篇: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

文章標題: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

讓千山洞開競時代風流----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十年發展回眸

十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間。然而,對於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系統唯一以隧道施工爲主的十四局集團隧道專業工程公司來說,卻是一部充滿機遇與挑戰、拼搏與奉獻的創業史。其間,充滿了艱難與曲折

,充滿了希望與輝煌。

岐嶺建團隊 市場求發展

這是一支英雄的隊伍,這是一傢俱有傳奇色彩的現代企業。

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的前身隸屬於鐵道兵第四師。當年他們發揚鐵道兵逢山鑿洞遇水架橋的大無畏精神,先後參與了二十二條鐵路幹線的建設,修建隧道93座,總長75公里,爲新中國的鐵道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橫貫南北的京九鐵路舉世囑目。當年的鐵道兵,在號稱“天字第一號”難點工程岐嶺隧道又擺開新的戰場。隨着岐嶺隧道施工接近勝利的尾聲,一個年輕的專業化隧道施工企業——鐵道部第十四工程局隧道公司誕生了。

經過十年的發展,當年的隧道公司從一個只有幾臺設備和幾十名職工的工程項目部,發展成爲如今擁有職工768人,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154人;擁有固定資產近億元,600臺(套)先進的現代化隧道施工設備;能夠同時承建20條長大隧道的現代化、專業化施工的大型企業。

如今隧道分公司的施工隊伍遍及全國16個省市,施工範圍涉及鐵路、公路、市政、核電、地鐵、水電等領域。

十年來,隧道分公司已建成隧道40餘條,總長80餘公里,相當於每天修建隧道22米,完成橋樑及其他工程20餘項。

無論在計劃經濟時代還是在市場經濟時代,隧道分公司始終堅持靠質量求生存,靠市場求發展的戰略,使名牌工程遍佈於祖國的千山萬水之間。十年來,在已竣工的工程中,質量合格率100,優良率95以上。其中,3項工程獲國家建築業最高質量獎——魯班獎,15項獲省部級優質工程,5項獲國家“青年文明號”。1998年底,公司順利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2014年底順利通過了“三標一體”認證。2014年被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評爲“全國優秀施工企業”,一舉成爲中鐵十四局集團的優良資產和優勢產業。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十年來,隧道分公司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雙豐收。隧道分公司先後涌現出了局以上先進、模範人物90多名,先進集體30多個,公司及領導班子多次被上級表彰爲“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和“四好領導班子”,並連續五年被山東省直機關文明委表彰爲“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14年被評爲山東省“省級文明單位”。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回首十年的光榮歷史,隧道分公司現任總經理李茂松、黨委書記徐進瑋說:隧道分公司今天的成績,是中鐵十四局集團領導關懷支持的結果,是隧道分公司歷屆領導班子勵精圖治的結果,亦是隧道分公司全體員工拼搏奉獻的結果。

金隧遍神州獎牌亮閃閃

中國運動員長期刻苦訓練,終於在雅典奧運會上的凝聚成金光閃閃的32塊金牌,舉國歡騰,世界矚目。同理,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十年臥薪嚐膽,發奮圖強,終於將一項項金牌優質工程奉獻給祖國人民。金牌工程伴隨着隧道分公司十年發展的腳步,隧道分公司的十年心血最終凝結成一塊塊金牌。

隧道分公司是三項中國建築最高獎——魯班金像獎的得主,這在中鐵十四局集團十幾個處級單位中是獨此一家,在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系統也極爲罕見。

岐嶺隧道是隧道分公司榮獲的第一項魯班獎,也是隧道分公司發展的奠基之作。岐嶺隧道位於江西省南康縣與信豐縣交界處,全長2536米,爲雙線鐵路隧道。該隧道地質複雜,進口段爲罕見的特軟弱圍巖,施工難度極大,被稱爲京九鐵路“天字第一號”工程。建設者們依靠科學,勇攻難關,提前46天貫通了岐嶺隧道。在獲得魯班獎之後,該項工程又榮獲首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鐵道部優質工程一等獎、中鐵建總公司優質工程獎。

深圳梧桐山隧道二期工程是隧道分公司榮獲的第二塊魯班獎,此項工程爲“九·七”香港迴歸的配套工程,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在隧道分公司十年發展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梧桐山下行隧道是深(圳)香(港)公路咽喉工程,全長2439米,寬10.16米,設計爲雙線隧道。該工程是十四局進軍特區建築市場的第一項工程,1995年11月開工,1997年6月建成通車。該工程先後被深圳團市委授予“青年文明號”,被鐵道部評爲“優質工程一等獎”,被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評爲“優質樣板工程”。

朔黃鐵路的東風隧道和馬圈特大

[1][2][3][4][5]下一頁

《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來源於本站,歡迎閱讀隧道公司回

顧十年發展演講。

文章標題: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

是隧道分公司獲得的第三塊魯班獎,在隧道分公司技術進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曾在東風隧道召開隧道光面爆破現場會,推廣隧道公司的施工經驗。

在隧道分公司職工的心目中,幾乎與獲得國家大獎位置同等重要的還有南京鼓樓隧

道工程,因爲它承載了隧道人心中太多的回憶與榮耀,是隧道分公司十年曆史中隧道人泰山壓頂不彎腰的真實寫照。

南京鼓樓隧道爲南北雙向四車道,單線長750米,雙連拱跨度23.18米,最淺埋僅26釐米,屬典型的超淺埋、大跨度城市隧道工程。該工程是全國第三屆城運會配套工程,也被列爲南京市1995年市政一號工程,儘管工程難度大、工期緊,但鼓樓隧道的建設者經過300多個晝夜奮戰,於1995年10月按期通車。該工程被江蘇省團委、南京市政府、鐵道團委、鐵道建築總公司聯合授予“青年文明號”。

爲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贏得信譽的還有京珠高速公司靠椅山隧道工程、株六複線新倮納隧道工程、濟南繞城高速公路濟南隧道工程、渝懷鐵路武隆隧道工程、南京新莊立交橋工程、南京地鐵工程、北京地鐵五號線工程等等,不勝枚舉。

改革添活力管理強內功

正如鄧小平所說:“改革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十年發展壯大的歷史,也是十年不斷深化改革的歷史,十年不斷完善企業管理的歷史。

隧道分公司成立之初,他們將鐵道兵的優良傳統作風與科學創新精神有機結合,確立了建設“三高四優五化”的機制靈活、精幹高效、反應快捷、充滿活力的現代建築施工企業的發展規劃。所謂“三高四優五化”就是在同行業競爭中取得“社會效益高、企業信譽高、經濟效益高”;在建築市場競爭中形成技術優勢、設備優勢、人才優勢、管理優勢;在企業管理中做到經營決策科學化,機關工作制度化,項目管理規範化,施工現場多元化,企業行爲長期化。堅持“一業爲主,多元發展,外爭市場,內練強兵”的經營戰略,在經營佈局上堅持“區域經營,滾動發展”的原則;在經營思想上堅持科技興業、質量興業、名牌興業,走質量效益型的道路;在經營方針上,堅持以主業爲依託,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內引外聯,擴大市場佔有率;在管理體制上,以項目經濟責任制和資產經營責任制爲主要形式,以班組覈算爲基礎,挖掘潛能,建立責權利明確統一的長效機制,使企業走上了全面發展的良性軌道。

2014年5月17日,以北京地鐵四號線、十號線黃莊車站2號豎井工區爲標的,隧道分公司首次內部勞務承包招標工作圓滿結束。

中鐵十四局集團領導認爲,隧道分公司的“工序內部招標”和“以項目經理、書記、總工爲核心的項目班子競聘上崗”的做法,是一次具有實質意義的改革創新和突破。這些做法嚴格遵循了市場經濟規律,較好地解決了職工上崗再就業問題,避免了工程外包中的效益流失,能夠更好地發揮項目班子的整體功能和團隊力量,真正做到黨政共同負責。這項改革後來又在宜萬鐵路工地第二次推廣試行,取得良好效果。

其實,這只是隧道分公司十年改革的一個小小縮影。

隧道分公司成立之初,沿用的是工程處、工程項目部、工程隊三級管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日益加劇的行業競爭,改革舊的管理體制、建立完善科學的管理體制,是企業發展的必然。在廣泛調研、認真學習的基礎上,隧道分公司大膽探索改革制度。他們打破傳統的項目管理模式,實行指揮部和工程隊聯合辦公。指隊聯合辦公首先簡化了管理層次,做到組織機構扁平化。撤銷隊一級管理機構,壓縮一級管理層,將工程隊業務人員歸口到指揮部各職能部門統一管理,實行“指揮部——班組”扁平組織機構。其次,職能結構得到優化。將指揮部、隊兩級管理費用壓減爲一級管理費用,實行一支筆審批制度,大大節約了管理成本;以班組爲成本中心,推行班組責任成本覈算;管理重心下移,項目部管理層直接面向基層,爲施工生產服務,爲現場服務,現場管理職能得到加強。

隧道分公司將這一管理制度在一個項目進行了試點,結果,項目部的非生產性人員減少了20;管理費用開支下降了16;施工現場的管理和控制得到加強,現場的技術力量得到充實,項目部取得了多項科技成果;基層建設得到加強,基層業務人員的素質通過學習得到提高,施工班組的成本意識增強,管理和核算能力逐步提高;工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經濟效益顯著提高;通過班組覈算,增加了工人的個人收入。試點工作取得了成功,隧道分公司隨之在所屬各項目進行了普及。

後來,此項改革與集團公司的“兩個直管”、“五大市場”成功對接,隧道分公司真正實現了企業直管項目部,項目部直管施工作業層。形成了企業內部人才交流、勞動力調配、資金調度、機械設備租賃、物資材料採購“五大市場”。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來源於本站,歡迎閱讀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

文章標題: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

1998年,隧道分公司在施工一線全面推行隊級覈算工作,以工程隊爲內部覈算單位,按照內部責任預算進行承包,一次包死,自負盈虧,工程隊只承擔預算內的管理風險、管理責任,不承擔經營風險,此項改革使工程項目部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時也使分配製度趨於合理,工人實現多勞多得。之後,他們又變自上而下的成本覈算爲自下而上的定額管理,使責任成本目標更加合理。

內部施工定額管理,爲隧道分公司在市場競爭中提供了底線參考,避免了在過度競爭中使企業虧本投標和虧本經營。有了內部施工定額,各項目部在制定責任目標時有效地避免了盲目現象,運用“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原理,制定切實合理的責任覈算目標。既實現了項目部施工成本最小化,又激勵職工通過努力增加了個人收入。達到了壯大企業造福職工的雙重目的。

項目部是企業效益的源泉,項目經理素質的高低將決定項目部的經營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整體的效益。2014年,隧道分公司一改過去的“項目經理行政任命制”,制定推行項目經理競爭上崗制度。辦法中具體規定了參與競爭項目經理人員的基本條件,投標書中應明確標明工程項目的工期、成本、質量、安全、文明施工、隊伍建設、效益等指標,經過制定方案、發佈公告、公開報名、資格審查、召開標前會、評標、公開演講、答辯、民主測評、綜合計算分數、組織考察等11道程序,最後確定應聘的項目經理。競爭上崗制度爲項目經理崗位(轉載需註明來源)選拔出了優秀人才,通過簽訂“工程經營承包合同”確保了項目的利益。

此項改革隨着項目法的逐步實施,在隧道分公司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2014年,隧道分公司又出臺了《工程項目機構與覈算組織管理辦法》,該辦法突出了“項目經理班子競聘”、“項目管理目標責任制”、“勞務承包招標”、“設備租賃招標”、“項目全面預算管理”等新思路。

分配製度的改革是企業興衰的基礎條件之一,也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重要手段。隧道分公司十年來堅持進行分配製度改革,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生產積極性,使企業人氣旺盛,充滿生機活力。

初期,他們取消“大鍋飯”,在收入分配上拉開檔次,調動了職工奮發向上的積極性。幹多幹少一個樣,責任大小一個樣的弊端,逐步得到革除。後來,隨着企業的發展,他們在全集團公司內部率先打破傳統的分配方式,實行崗薪制,以崗定薪,按責計酬,按勞分配,實現了責、權、勞、利的科學統一,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企業管理成本。

爲了建立對項目經理班子更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2014年又出臺了項目經理班子薪金制度。項目薪金由基本薪酬、科技薪酬、效益薪酬、安全薪酬、質量薪酬和政治薪酬六部分組成。基本薪酬由合同工期和工程規模係數決定;科技薪酬由技術難度工程比率和技術難度係數共同制約;效益薪酬爲項目經理班子承包合同中競標報價利潤的10;質量薪酬爲基本薪酬的30,另外獲得質量榮譽的,公司按照級別給予一定獎勵;安全薪酬爲基本薪酬的30,獲得安全榮譽的,公司給予一定獎勵;政治薪酬爲基本薪酬的20;項目薪金待工程結束後全部兌現。項目薪金制度將項目的綜合效益與項目經理班子的個人所得緊密聯繫在一起,實現了多勞多得、責任與收益的統一,大大調動了項目經理班子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項目管理又邁上了一個臺階。

目前,隧道分公司正按照集團公司的統一部署,向規範的股份制企業紮實推進,力爭早日實現企業上市的目標。

科技興企業人才挑大樑

回顧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十年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主線。這就是,在經營思想上堅持科技興企,在企業競爭中堅持以人爲本,實施人才戰略。

作爲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系統唯一的以隧道施工爲主的專業工程公司,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在十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在特軟弱圍巖、超淺埋、大跨度、富含水及岩溶、瓦斯、暗河、斷層、軟流塑等複雜地質條件下進行隧道施工的經驗,在超前支護、光面爆破、監控量測、防排水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施工方法。

在朔黃鐵路東風隧道施工中,隧道分公司針對施工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科技攻關。經過集思廣益和反覆試驗,取得重大科技收穫。他們採用雙線鐵路隧道大型機械中洞超前、預留光面層分佈開挖技術,使得超挖量控制在7釐米以內(規範要求控制在15釐米以內),創出較好的光爆效果。

東風隧道的光面爆破技術被專家們譽爲“國內領先、行業一流”,“代表着90年代光面爆破新水平”;隧道軟弱圍巖施工,被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總經理王振侯稱作“國內隧道新奧法施工的典範”、“標誌着總公司系統隧道軟弱圍巖施工技術上了一個大臺階”。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專門在東風隧道召開現場交流會,總結推廣了他們的經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來源於本站,歡迎閱讀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

文章標題: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

株六鐵路複線上的重點工程新倮納隧道,因地處險要地段,地質狀況及其複雜而成爲科技攻關的焦點,備受各級領導和專家們的關注。項目部科技攻關組人員通過分別應用地質前兆參數定量和先進的tsp-202超前預報系統進行預測和探測,先後發出了一系列關於新倮納隧道長、短期超前預報通知書,對下一步前方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質所處的位置、水文及工程地質特徵、巖體結構、圍巖類別進行明確的超前預報,並對施工中應採取的防範措施提出具體建議,從而避免和減少了施工的失誤以及由此而帶來的重大經濟損失,保證了快速安全施工。實踐表明,該超前預報的精度達到90以上。攻關組發出的第一號《新倮納隧道長期預報通知書》中預報:“f5-1斷層破碎帶厚度約5米,影響隧道長度約10米,即da174 562∽572爲ⅱ類圍巖,少量淋水,建議加強其預支護,有效地防止了塌方。”隧道分公司職工在施工中採納了攻關組的建議,加強了預支護,有效地防止了塌方。

南京地鐵南北線一期工程爲南京市的重點工程。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承建的ta10標段場地狹小、地質複雜、技術要求高。尤其在軟流塑施工中,由於該地層具有高壓縮性、高靈敏度、強度低等特點,易產生蠕動現象,開挖後圍巖自穩能力差、含水量大、易引起坍塌、涌泥現象,並極易引起地表沉降。

隧道分公司技術人員根據區間隧道的埋深、斷面、地質條件、施工方法和地面房屋現狀等,確定了樓房地基地表的參考沉降標準;確定了大管棚輔以小導管注漿及掌子面超前深孔注漿爲軟流塑狀淤泥質地層隧道的超前預支護方案;選擇了高強、早凝、超細水泥作爲主要注漿材料,高壓劈裂分段後退式注漿方式,達到了良好的地層加固與止水效果,爲軟流塑狀淤泥質地層掌子面前方深孔注漿加固創造了新的注漿方式和工藝。

2014年11月16日,在山東濟南召開的“軟流塑狀淤泥質地層建築物下地鐵隧道綜合施工技術”成果鑑定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宋振琪等專家對該項成果進行了鑑定,一致認爲:該項技術首次成功地在軟流塑狀淤泥質地層條件下實現了安全、快速、經濟的施工目標,確保了南京地鐵珠~鼓區間地表沉降值基本控制在20毫米左右,保證了施工安全、地表建築物及地下管線的安全,各種經營場所正常營業,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軟流塑狀淤泥質地層穿越地面既有建築樓房的隧道綜合施工技術,在地下鐵道、市政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推廣價值,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的技術優勢是以較強的人才優勢爲基礎的,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公司現有職工768人,中專以上學歷的約佔54.7,其中本科學歷的194人,高中級技術人員154人,今年新進碩士生本科生35人。

應當說,隧道分公司從誕生之初就具有一定的人才優勢,當時,全公司90多名幹部中,大中專以上學歷的佔80以上,工人有三分之一以上具備1~2項專業特長和技能。

十年來,隧道分公司黨政領導將“育人工程”與創建優質工程統一起來,在用人機制上大膽進行改革,不拘一格選人才。公司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先後將幾十名大中專畢業生培養成隧道施工方面的專門人才,其中一大批專門人才陸續走上了行政和技術領導崗位,使隧道分公司的投標與現場施工管理都達到了相當高的專業水平,也使隧道分公司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基礎。

隧道分公司在人才培養上,還特別注重培養高技能型操作人才,使分公司的高級技工人才達到了相當高的比例。與全國普遍存在的高級技工荒現象相反,隧道分公司的高級技工有效挑起了建設施工的大梁。

隧道分公司的大中專畢業生曾一度超出基層管理定員,造成相對的人才閒置。而另一方面,由於公司專業性強,機械化程度高,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特殊工種,因現有工人素質較低而無法滿足崗位需求。爲解決這一矛盾,隧道分公司大膽打破幹部與工人的界限,在管理上分幹部、工人,在工作崗位上不分幹部、工人。現在進口設備的操縱、維修及隧道內的風、水、電、管等技術含量較高、而過去被認爲是工人崗位的工種,絕大多數是由近幾年來分配來的學員擔任。過去爲培訓一個進口設備的操縱工,需要送出去培訓,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還不能完全掌握機械的性能,現在上崗的大學生能直接看懂外文說明書,很快就能熟悉機械的性能,並且操縱自如。這些高素質、高技能型職工充實到一線,爲工程創優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目前,隧道分公司已經形成了人才結構合理、素質過硬、使用得當、具有較強發展後勁的一支專業化人才隊伍。

思想工作細企業文化新

經過十年的不懈探索,隧道分公司黨委已形成了一套制度健全、手段創新、形式多樣、獨具特色的黨建和思想政治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來源於本站,歡迎閱讀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

文章標題: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

作新機制。

隧道分公司黨委注重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線作用,既繼承了鐵道兵時期的優良傳統,同時又緊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企業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爲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組織保證。

近年來,隧道分公司黨委爲切實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又對原有制度進行了健全和完善,對實施手段進行了創新。公司黨委下發了《項目治理結構三個層面議事規則及工作制度》、《隧道分公司議事會議制度》等,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同時進一步健全了組織,以人力資源市場管理中心的黨員爲主要對象成立了黨支部,負責處理中心事務,開展黨員教育活動。對息工待崗的黨員,公司黨委專門派出有關人員前往駐地指導成立臨時黨小組,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共產黨員在政治上永遠不下崗。

隧道分公司黨委堅持與時俱進,創新政治工作載體,先後與各項目部簽訂了政治目標責任書,實現了基層政治工作目標有形化管理。把基層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分解爲八個方面,制定量化的考覈標準,明確了考評計分辦法,化無形爲有形,增強了可操作性。

2014年,隧道分公司黨委鄭重轉發《集團公司黨委關於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決定》,爲分公司各級領導班子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真正成爲帶領廣大員工努力建設強優企業的“龍頭”指明瞭方向。

建設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是凝聚企業力量,展現企業風貌,提升企業形象,推動企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內容。十年來,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已經形成了“誠信、合作、創新、卓越”的企業精神,樹立起了“經營求精、管理求嚴、用人求賢、交往求儉、爲政求廉、領導求真”的企業風氣,展現了公司作爲現代企業的良好形象。

隧道分公司始終堅持以人爲本,把關心人、愛護人、體貼人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計抓好職工之家和“三線”(文化線、衛生線、生活線)建設,爲職工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環境,激發了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促進了施工生產和隊伍的全面建設。2014年7月13日,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主席黃四川,專程到該公司承建的北京地鐵十號線、五號線檢查工作,爲項目部頒發了“建家建線模範單位”獎牌。

穿越時空隧道,奔向美好未來。已滿十週歲的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分公司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幼年走向成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這支英雄的隊伍將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奔向勝利的明天!

上一頁[1][2][3][4][5]

《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來源於本站,歡迎閱讀隧道公司回顧十年發展演講。

第四篇:中國物流業發展十年成就回顧

中國物流業發展十年成就回顧

□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中國物流學會會長何黎明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臺階的10年,也是我國物流業確立產業地位快速發展的10年。10年來,物流業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物流發展道路。

一、物流業產業地位不斷提升

物流業產業地位得以確立。10年前,人們對於物流業的產業地位還有不同看法。2014年,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出臺《關於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2014年,《“十一五”規劃綱要》單列一節,強調“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2014年,國務院發佈我國第一個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並列入“十大產業規劃”。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各地區、各部門貫徹國務院文件精神,物流業產業地位不斷提升,政策環境逐步改善。

物流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在經濟持續增長和政策不斷落實的推動下,10年來我國物流業保持了較快增長,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2014~2014年,我國物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2014年達3.2萬億元,比2014年翻了兩番。物流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爲15.7%,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與此同時,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穩中有降,從2014年的18.9%降爲2014年的17.8%,相當於當年新增社會經濟效益4000多億元。每萬元社會物流總額花費的社會物流總費用由2014年的974元,下降到2014年的531元,物流業對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貢獻越來越大。

二、物流企業羣體快速成長

市場集中度顯著提高。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2014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排名”顯示,按照主營業務收入排名的50強物流企業,超過100億元的有12家,超過50億元的有21家。50強入圍“門檻”由2014年的2億元提高到2014年的15.4億元。排名前10位的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所有調查企業的比重由2014年的7.6%提高到2014年的

8.5%。

物流企業核心羣體初步形成。從2014年起,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依據《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國家標準,開展a級物流企業評估認證工作。到2014年8月,經評估認定的a級物流企業已達1766家。其中,5a級物流企業達到110家。物流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合資合作、戰略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快速擴張。

專業服務能力得到增強。一是運輸、倉儲、貨代等傳統物流企業轉型發展。二是圍繞企業需要的專業化物流融合發展。如汽車、家電、電子、醫藥、菸草等行業,基本上形成了專業物流配套能力。三是各類物流企業創新發展。供應商管理庫存、供應鏈金融、卡車航班、越庫配送等新的物流模式得到推廣運用。四是供應鏈管理開始起步。物流企業介入代理採購和分銷業務,流通企業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務,一體化物流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下轉a2版)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中國物流學會會長何黎明

(上接a1版)

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

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2014~2014年,我國物流基礎設施投資累計超過15萬億元,年均增長24.4%。2014年下半年以來,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國家加大對鐵路、公路、水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速度明顯加快。2014年,物流基礎設施投資達到

2.6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6.7%。

綜合運輸體系初具規模。到2014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410.64萬公里,比2014年增長1.3倍;其中高速公路8.5萬公里,比2014年翻了兩番多。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增加到9.3萬公里,比2014年增長29.6%。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46萬公里,比2014年新增3000公里。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3.2萬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762個,比2014年增長1.5倍。民用航空機場180個,比2014年新增39個。

物流節點設施穩步增長。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第三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報告》覈實,截至目前,我國各類物流園區共有754家,比2014年、2014年的調查分別增長264%和58.7%。調查顯示,運營的物流園區佔46%,在建的佔32%,規劃的佔22%。與2014年相比,規劃和在建園區佔比有所下降,而運營園區佔比大幅上升。運營物流園區中,涌現了一批重點物流園區,在提高物流集約化程度、轉變物流運作模式、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物流信息化和技術應用取得實效

企業信息化加快發展。大部分物流企業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大型企業信息化率達到90%以上。倉儲管理、運輸管理、財務管理系統得到普遍應用,企業資源計劃(erp)和供應鏈管理(scm)系統逐步推廣。企業藉助信息化實現業務流程優化與再造,加快搭建新的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鋼鐵、汽車、醫藥、菸草、石化、零售等行業物流信息化走在前列,上下游信息共享和信息對接,逐步向供應鏈管理轉型發展。

公共信息平臺發揮作用。一是行政性物流信息平臺穩步推進。從2014年開始實施的中國電子口岸建設,整合海關、交通、稅務、工商、質檢等多項電子政務服務,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二是行業性物流信息平臺全面發展。以鋼鐵、公路貨運、醫藥行業爲代表,打造線上物流服務平臺,融合多種信息技術,推動“有形市場”向“無形市場”延伸。三是區域性物流信息平臺積極建設。許多省市紛紛搭建服務區域市場的物流信息平臺,取得了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

先進適用技術得到推廣。倉儲保管、運輸配送、裝卸搬運、分揀包裝、自動揀選等專用物流裝備廣泛應用;條碼技術、智能標籤技術、配載配送和路徑優化技術等得到推廣;冷藏、配送等專用車輛需求旺盛,叉車、托盤、貨架、自動揀選、自動化裝備等專用設備加快更新換代;物聯網、雲計算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

五、物流業對外開放邁出新的步伐

外商外資全面進入。2014年12月11日以後,我國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物流服務領域全面開放。國際知名跨國物流企業全面進入中國市場,加緊網絡佈局和服務提升,在行業中佔據了重要位置。跨國物流企業的進入,帶來了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中國物流業發展。中國物流市場已經成爲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支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區域物流加強合作。東盟-中國自貿區啓動,東北亞加強物流合作,以及上海合作組織經濟聯繫日益密切,推動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區域物流合作。2014年內地與香港和澳門分別簽署《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2014年臺灣與大陸實現“大三通”,2014年大陸與臺灣《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開始實施,兩岸四地物流合作進入實施階段。

物流企業開始“走出去”。2014年,我國交通、郵政和倉儲業對外投資超過12億美元,2014~2014年年均增長近40%。國內物流企業跟隨製造和商貿企業及工程承包“走出去”。如,中外運長航海外業務有新的拓展,順豐速運逐步在周邊國家和地區布點。中遠物流在覈燃料和廢料物流、工程物流和會展物流等領域,已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六、物流行業基礎性工作體系基本形成

統計工作不斷創新。2014年起,由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聯合制定的社會物流統計覈算試行制度轉爲正式制度,全面監測物流業發展情況,並定期向國內外發布。特別是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標準化工作有序推進。2014年9月,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物流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相繼成立。10年來,國家標準委等有關部門已發佈了兩個《物流標準專項規劃》,一批重點物流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已經完成。

教育培訓工作齊頭並進。目前全國已有417所本科院校、824所高等職業學校和2014多所中等專業學校開設了物流類專業,在校學生突破100萬人。物流師職業資格培訓與認證工作自2014年11月開展以來,已有30多萬人參加了認證培訓,16萬多人取得高級物流師、物流師和助理物流師資格證書。

我們也要看到,十六大以來,我國物流業雖然取得重大進展,但仍然處於初級階段,還不能夠完全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物流業整體競爭力不強,發展方式比較粗放,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存在,企業生存和發展環境有待改善,相關政策需要進一步落實。因此,我們要處理好發展與轉變的關係,以發展促轉變,以轉變謀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助推其他產業轉型升級,爲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堅實的物流保障,以物流業發展的新業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第五篇:《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十年回顧與發展》

主持人:今天上午有四位專題發言,第一位發言的是施紅平先生,題目是《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十年回顧與發展》。大家歡迎。

施紅平:根據這次年會的議題安排,允許我先對城市規劃信息化工作做一個回顧性的總結,題目是《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十年回顧與發展》。以計算機通信爲代表的信息技術在二十世紀下半頁悄然興起,逐漸引發了方興未艾的產業革命,並以歷次產業革命未有的速度、廣度、深度深入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迅速的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乃至思想文化對社會經濟發展和政府運作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極大的推動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作爲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的代表,信息化已經成爲現代社會中發展最活躍、影響最廣泛的科技因素之一,信息化技術進入我國城市規劃領域的近二十年間,爲城市規劃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支撐,逐步成爲城市規劃編制和管理過程中不可或卻的輔助手段,極大的提高了城市規劃水平和效率,並在人類社會城市規劃進程中爲城市規劃的龍頭和作用體現提供了強大的科技平臺。

一、十年發展歷程的回顧。之所以選擇十年作爲我們回溯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建設的時間單位,很大程度是爲了便於回顧分析和總結評價,而以95年成立了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城市規劃管理委員會辦公自動化專業組爲起點,這正是我們蓬勃發展的機遇期,在召開的第一次專業組會議確立了我國城市規劃全行業第一個信息化技術研究和交流的學術性組織,標誌着信息化技術作爲城市規劃領域新技術應用方向,在當時已經成爲許多城市規劃人類的共識,並立志於推動城市規劃信息化技術向廣度和深度做出不懈努力。在城市規劃信息化建設可以用日新月異來說,過去的十年既艱難又成果豐碩。

引進。其實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已經開始了探索的征途,但是當時信息化的水平,但是國內信息化技術更多是對國外成熟產品和技術的引進,更多是侷限在規劃設計和城市測繪領域的計算機技術的引進和零用,而信息技術的高技能、高效率的特徵,開始引起了一些領導者的關注,開始探索城市規劃工作引進信息技術的可能性,比如說一些城市規劃部門設立了專門的信息管理機構,利用社會的技術力量推進城市規劃和地理信息的採集應用,而一些城市則不惜工本引進成套工本和專業人才,希望構建城市規劃信息技術制高點,更好的應用,比如說87年作爲全國首例廣州市城市規劃局引進了美國大型地圖數據庫軟件以及計算機系統,成立了專門的機構自動化中心,這些引進的技術和產品將中國城市規劃行業更直觀的瞭解到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凝聚了自身的發展目標,然而由於基礎數據的匱乏,成本的高昂,程序開發的滯後和管理人員自身技能的不足,使這些技術和產品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遠遠落後於人們的期待,那時人們常常有人談論這種投入是否值得。

第二個關鍵詞是計算機輔助設計。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計算機技術特別是一些輔助設計軟件,專業測繪軟件的應用,促使一些城市的城市規劃部門堅持推進管理信息技術的研究,也陸續開發一些城市規劃管理的輔助軟件和辦公自動化系統,這一階段的特定是計算機技術在城市規劃領域中開始推廣並逐漸得到認可,對城市規劃行業信息化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但由於應用領域和項目之間缺乏聯繫,系統之間尚難共享,由於城市規劃體系的變動性、管理程序的不確定性,以及政府部門長期存在的封閉和隔閡現象,使城市規劃信息化需求和推進目標常常不明確,使不少項目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第三個關鍵詞是進步。在經歷了城市規劃信息技術的應用探索階段之後,各個城市不約而同將目標鎖定在數據建庫上,沒有大規模的城市空間信息和管理系統的支撐,再好的系統也是空中閣樓,信息技術在城市規劃領域中利用效能與數據成正比,因此技術路線和方法各不相同,但各個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城市地理和規劃數據管理的採集和收集工作,並相繼在遙感和城市地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着城市規劃信息化不斷深入,也被賦予了不斷的使命,在這十年中誕生了不少行業標準和技術成果,建立了城市規劃和管理全過程的城市空間信息數據庫,不僅成爲城市規劃和應用的堅實基礎。同時城市信息數據的採集和共享,也伴隨了城市政府管理的深層進步。各級政府的深層改革,傳統行政意識的革命,都是當初我們引進與推廣信息技術所沒有料到的。

第四個關鍵詞行政效率。在推動信息化技術,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的過程中,行政審批機制的改革和效率提高的需求應該佔據重要的地位。九十年代開始,一方面隨着反腐倡廉政務公開工作的推進,行政審批的透明度越來越高,規範行政審批行爲,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和嚴格的依法行政,成爲各級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的一個問題。另一個方面隨着機構改革的推進,機構和工作人員進一步精簡,意味着每一個工作人員要承擔更多的工作任務。在這兩個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辦公自動化作爲一種有效的行政審批輔助手段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也在上一個世紀末的幾年中,在政府規劃屆掀起了一個網絡和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熱潮,這一撥的熱潮雖然還有一些問題,但是在規劃管理部門推進信息化的同時得到了高度認同。在這一階段,相關的行業組織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爲各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溝通的平臺,並在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了指導意見,對後發城市進行幫助,比如說規劃協會辦公自動化組的各成員單位,對我國城市規劃信息化的應用和普及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五個關鍵詞圖文一體化。城市規劃信息和規劃數據的疊加和海量性和應用更新的可變性,是我們的特點,也是其他行業難以想象的技術攻關的難點,這一度成爲一個熱門的詞彙,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顧過去的歷史可能會覺得圖文一體化在管理規劃應用系統中自然而然的事,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如何將不同的數據源產生的圖形和文本信息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並且通過一種良好的用途界面提供給業務人員,曾

經是業內人士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通過堅定不移的推廣和磨合,城市規劃管理業務人員通過十年的鍛鍊,開始逐漸的熟練掌握了辦公自動化信息系統的操作,並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提出的更多的改進建議和更高的應用要求,以實現圖文一體化爲主要訴求的發展,對已有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升級和改造,成爲這一階段城市規劃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主題,而這一主題的發展將永遠持續下去,我們欣喜的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城市,越來越多的應用圖文一體化的信息技術去推動城市化工作和政府管理工作

第六個關鍵詞整合。中國的城市規劃信息化工作是通過一步步摸索成長起來的,壓力推動、需求驅動,由簡入繁,都是大多數城市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此當大家呼喚數字世紀到來的時候,我們的行業從業人員除了要面對千年蟲問題之外,更多還要考慮如何將原來功能各異甚至完全不同結構的系統,在不同的服務層面上進行整合,使只能夠完整覆蓋規劃管理的全過程,並且不斷的改善功能模塊增加新的工作功能模塊,增加信息交互共享,成爲完整的城市規劃辦公信息系統,這其中包括數據的整合、系統的整合以及硬件網絡的整合等等工作。在這一階段,通過總結以往應用的經驗,結合最新的計算機技術,一些新的創新在城市規劃信息化領域中涌現出來,比如說地下管線綜合應用系統、電子報批技術等等,使城市規劃信息化應用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更深層次的介入到城市規劃各個環節。城市規劃行業內的信息系統的整合現在還大有文章可做,我們在確保城市規劃領域內的信息共享和安全的同時,還應該在政府領域乃至全社會領域內的信息整合工作、信息共享工作中努力發揮作用。

第七個關鍵詞平臺標準輔助決策。邁入二十一世紀,隨着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和軟件的不斷完善,城市規劃信息化工作重點已經從不斷滿足業務人員對輔助辦公的需求向更深層次轉變,一方面是對支撐整個規劃信息系統的數據基礎進行完善,包括實現各個相關數據的集中管理,重點要解決一種數據的格式交換管理,數據標準的建設,乃至建設面向全社會的開放式空間技術信息平臺,使數據在更廣闊的平臺中實現更新和共享,另外一方面在擁有海量城市規劃數據庫和先進的分析手段之後,各城市在城市規劃信息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力圖通過數據挖掘和充分整合,爲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支撐和輔助決策的建議。

第八個關鍵詞網絡。城市規劃信息化飛速發展的十年,也是網絡在我國發展並逐漸成熟的十年,經過多年的發展,大量的城市規劃信息每天通過網絡在各個終端之間傳遞。信息化拉近了城市政府與市民的距離,也使城市規劃大量的數據可以爲社會和民衆服務。

回顧過去的十年曆程,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離不開科研人員的辛勤耕耘,有經驗也有教訓,道路雖然曲折前途已光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工作從無到有並逐漸的發展

壯大,取得了今天的累累碩果。我國城市規劃屆對信息技術的引進和利用,能夠在短短十餘年取得顯著的效果,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協會新技術應用委員會和協會辦公自動化專業組,對領導和科研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特別是對當年率領我們在城市規劃信息化道路上默默耕耘的老領導、老專家、老同志致以深切的問候。

二、城市規劃信息化發展的展望

黨的十六大確定了我國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我國將以發展爲主題,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爲根本出發點,堅持科學發展觀,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快速協調的發展,憧憬未來,城市規劃部門承擔着光榮和艱鉅的歷史使命,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的解放思想,堅持開拓進取,在認真總結過去的成績和經驗的基礎上,不驕不躁,努力奮鬥,再用十年時間進一步普及和提高城市規劃信息化水平,爭取達到世界水平。

1.堅持技術創新。信息化技術的核心意義在於不斷的創新,引領社會生活新的發展方向,因此城市規劃信息化應用工作將來的發展,關鍵在於堅持技術創新。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城市規劃信息化應用已經從最初的簡單模擬與輔助辦公,變成城市規劃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在辦公模式和辦公理念上引導城市規劃水平的不斷提升,實現網絡辦公、移動辦公,建立科學的城市規劃決策模型,提供量化的決策依據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需要新技術,而技術創新貴在堅持。

2.建設數據中心。數據是城市規劃信息化應用的核心和基礎,城市規劃信息庫建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業內人士的公認,隨着科技的發展,信息的採集處理,存儲的能力越來越強,在以往信息基礎積累的基礎上,建設支撐數字城市的核心數據庫成爲可能,在今後的工作中,在信息量不斷膨脹的同時,要做好數據的管理利用和安全保護,提高數據的現實性,保持數據的動態更新,在個性城市數據庫中要不但的克服各部門潛意識的行業保護與封閉的傾向,認識上的更新和進步更顯重要。

3.邁向定量分析。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在城市規劃管理過程中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城市規劃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城市規劃信息化的發展爲我們提供了不斷提高可獲取數據的科學性,從定性分析邁向定量分析,並由此建立新的城市發展評價體系,這將是城市規劃信息化發展的一個主攻方向,有着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對數字規劃的研究,完善城市規劃量化和可視化的分析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科學水平和決策能力,提高預測的科學性,減少判斷的隨意性。

4.推動公衆參與。城市規劃需要公衆參與,公衆參與是伴隨陽光政府而行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從現在的應用來看,在城市規劃的公衆參與、社會知情與技術服務等方面,城市規劃與信息化技術大有可爲。隨着公衆參與和民主決策程度的提高,將推動我國城市規劃工作的管理體制、工作方法和服務機制的進一步變革,在這一進程中信息化技術將繼續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志們,十年彈指一揮間的成就已經成爲歷史,讓我們規劃學會和規劃協會各成員單位一起努力,爲城市規劃信息化事業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團結奮進。謝謝大家。

本網向您推薦更多相關文章:

企業未來十年發展規劃

十年德育工作回顧

回顧十六大以來十年曆程

十年房產工作回顧

徵管改革十年曆程回顧

標籤:回顧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