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中學迎接省、市、縣人大代表集中視察彙報材料

中學迎接省、市、縣人大代表集中視察彙報材料

中學迎接省、市、縣人大代表集中視察彙報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代表:

大家好!

歡迎各位領導蒞臨我校視察指導工作。這次視察是對我校工作的一次大推動。藉此機會,我代表全校師生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湄潭中學創建於1933年,位於縣城中心,佔地110畝(含三隊一所),學校現有3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2000人,本學期實現學生全員寄宿制。教職工140人,高級職稱**人,中級職稱**人,學歷達標率100%。近年來,學校遵循 “ 求是創新”校訓,堅持“大用大效,小用亦彰”的辦學理念,以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尊重學生的差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爲辦學宗旨,不斷強化學校內部管理,着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圍繞“創精品國中”這個中心目標,工作中突出了一個“嚴”字,狠抓了一個“實”字,育人環境不斷優化,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贏得了一定的辦學聲譽和社會效益。目前,我校有多名教師在國家級、省、市級論文評選和市縣級優質課、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獎,或被評爲省、市、縣級骨幹教師、教學名師。 學校先後被評爲“貴州省綠色學校”、“安全文明示範校”、“招生先進單位”、“目標考覈先進學校”、“會考特別貢獻獎”、“學科滲透法治教育示範校”、“全國校園足球特色示範學校”“遵義市中學生足球聯賽冠軍”等榮譽稱號。

一、明確辦學方向,端正辦學思想,嚴格規範辦學行爲。學校始終以《義務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爲辦學依據,依法辦學,嚴格按國家課程計劃和省制定的課程計劃實施教育教學活動,開齊開足規定課程。在教育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而教,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學校嚴格按規定選用教材、教輔用書等,嚴格控制作業量,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營造出了輕鬆愉快的育人氛圍。嚴格按規定收費,嚴格執行“三重一大”要求,完善學校教代會 制度,民主治校。

二、加強班子建設,深化內部管理,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學校始終堅持校長負總責、校班子成員各司其職的領導責任機制。對每個班子成員的分工進行了明確和細化,從而使成員分工更加具體,職、權、責更加明確。週五早上校務會集體研究學校人、財、物等事務,明確各處室近期職責;教職工大會時間組織教職工學習領會教育前沿的精神;每週以教研組爲單位開展定時、定點、定任務的集體教研活動。學校管理日趨規範化,科學化。我校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力求盤活人力資源,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校辦學效益再上新臺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並嚴格貫徹執行。教務處根據《湄潭中學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加大教學常規管理力度,每週不定時對教研組、、任課教師進行常規工作業務檢查,並及時總結反饋;德育處按《湄潭中學班級管理方案》考覈班級管理工作,對學生的紀律、衛生、就餐、住宿等各項內容嚴格進行檢查,天天通報,月月總結。此外,學校大力落實檔案管理、校產管理、財務管理、學籍信息化管理等各項校務管理,資料齊全,保存完好,使用規範。

三、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學設施,不斷優化校園環境。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學校現有教學樓三棟、學生宿舍樓三棟、學生食堂一個。學校現有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圖書室、閱覽室、心理諮詢室、、體育器材室等。學校全部安裝了“班班通”設備、建立了校園網,新建了一流的錄播教室,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創造了較好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環境。近兩年,學校對學校的會議室、教師辦公室進行了佈置裝修,完成了學校道德講堂及校史陳列室建設,改造了學校水電網絡,加強了學校外顯文化建設。我校學生本學期全部住進新宿舍,新食堂已經投入使用。總之,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全力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學設施,校園環境進一步優化,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四、提升教育水平,強化師德建設,築牢師資隊伍根基

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爲此我校重視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重視對教師的業務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堅持以校本培訓爲主,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學校領導聽課、評課,指導培訓教師,幫助老師確立個人發展方向,激勵廣大教師努力工作。樹立良好風氣,形成了教師樂於學習、潛心研究的良好氛圍。近幾年學校就先後選派管理幹部、教師參加省市縣業務學習和培訓,通過培訓開闊了教師的視野,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學校爲了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規劃,通過“青藍工程”、“結對子”、校際交流、推門聽課,校本教研等途徑搭建了教師發展平臺,引導全體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在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中,學校每年進行一次教師基本功大賽,優秀教案、作業評選等活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名師骨幹引領,國中數學、英語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均爲我校教師擔任,現有省市縣骨幹教師21人,市縣教學名師4人。加大課題研究 ,現已完成一個省級課題《學校預防溺水策略 》、兩個市級課題《國中素質作文》、《十謝共產黨 》。

五、堅持安全第一,增強安全意識,全力打造平安校園。

安全工作,涉及千家萬戶,責任重大。學校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從不放鬆對師生的安全教育,遇事必講,逢會必談。校長同各處室、班主任、任課教師層層簽訂《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制定安全工作責任追究制度,落實一崗雙責,明確各類人員的安全責任,特別突出安全責任的獎懲措施,做到制度明確、責任明晰、獎懲分明,形成了人人有責任、人人有擔子的安全管理體系。加強隱患排查並及時整改,保證了學校安全管理無一真空、無一漏洞。學校還組織開展安全常識講座及防溺水、防火、防暴、防震自救演練活動等,提升自我保護意識,收到了良好效果。

六、重視德育工作,狠抓養成教育,着力彰顯德育特色

學校始終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尤其是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力求塑造人格健全、心理健康、行爲完善的合格人才。各種德育活動,做到了有計劃、有措施、有檢查、有總結,積極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聯繫,形成校、家、社會共建的德育工作機制。每天課餘時間的社團活動貼近學生實際,成效明顯。我校以學習貫徹國家教育部最新頒佈的《中國小生守則》和《中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爲藍本,綜合學校和學生實際,制定了《湄潭中學學生一日常規》,並認真開展各種形式主題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等。優美教室、大課間評比,全方位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校定期舉行法制教育講座、召開家長會,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共同教育,進一步增強學生法制觀念,提高學生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家校聯繫,2015年秋季我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並舉行了工作會議,向家長代表通報學校工作,聽取家長的意見。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全校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培訓,並實行家長開放日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提高了家長的管理水平。學校積極開展助學幫困活動,每學期在全校的班級進行摸底調查工作,建立留守學童、特困生檔案,確定幫扶對象。通過家訪深入瞭解貧困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生的精神狀態,有針對性的物質幫扶的同時,注意精神鼓舞,幫助其樹立自尊和自信。彰顯德育特色,打造品牌名校,德育教育已成爲我校辦學特色。

七、開展文體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充分體現活動育人。

學校按照要求開足音體美課程,認真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國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開展好“祖國好、家鄉美”系列活動,積極參加省市縣的藝術展演活動,做好課間操,積極開展課外體育鍛煉和陽光體育活動,每年舉辦秋季田徑運動會和藝術節、廣播體操比賽;每學年組織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學校以“遵義市田徑後備人才培養基地”、“遵義市足球特色學校”爲載體,校園活動豐富多彩,學校先後組建了校園足球隊、田徑田徑訓練隊、籃球隊、乒羽球隊、音樂舞蹈社、書法繪畫興趣小組、科技興趣小組等二十多個社團。通過體藝教育,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爲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音、體、美教學成爲學校校園文化和對外交流的重要載體。

八、存在的問題和下步打算

(一)學生活動場地狹小、體育場地及體育設施還有待改善;圖書室、閱覽室過分簡陋;按45個教學班2500名學生規劃,明年秋季宿舍差300個牀位,食堂差1000個座位,2018年缺口更大。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改造“三所一隊”仍是近期工作的重點。

(二)部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不強。今後,我們堅持科研興校思想,進一步強化學校教科研處職能和教師教科研意識,深入研究學校發展和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問題,完善教科研製度和獎勵措施。

(三)因2014年城區學校佈局調整,高中剝離,導致教師年齡老化,學科結構不合理,學校編制減少,高級職稱評聘矛盾突出,至今已有9位取得高級教師任職資格的教師未聘。因此急需擴大辦學規模,增加編制,補充青年教師,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

(四)學校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校園文化品牌尚未完全形成。作爲近百年的歷史名校,具有豐富的文化元素、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建設刻不容緩,近期將把完成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方案,爭取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列爲工作重點。

(五)學校規章制度不完善,教職工墨守陳規者多,教學創新能力不強。不斷完善學校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先進的辦學模式,激發教師內生動力將是學校當務之急和長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總之,學校將繼續緊扣“創建湄潭一流、遵義領先、全省知名的精品國中”的辦學目標,以規範管理、提升質量、狠抓隊伍、深化特色、打造品牌爲着力點,形成了一心一意抓質量,全力以赴促特色的良好育人氛圍。未來的征途不管面臨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都將盡心盡力、積極而爲,懷揣着不辱使命的決心,堅定快速發展的步伐,確保教育教學工作在全縣的示範引領地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