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2023調研扶貧工作報告多篇

2023調研扶貧工作報告多篇

2023調研扶貧工作報告篇1

貴州是全國最貧困的省份,黔西南又是貴州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深、貧困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地區。20__年5月15日至21日,中直黨校20__年春季班第四支部在馮源副校長、組織員朱磊老師的帶領下,赴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開展調研。調研組成員來自中央紀委、中央辦公廳、中聯部、中央統戰部、中央黨校、中直機關工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光明日報等11個單位,共14人。調研組通過座談交流、高層訪談、數據採集、對比分析、實地考察、入戶調查、體驗生活等方式方法,先後到興義市、貞豐縣、冊亨縣、望謨縣、義龍實驗區等地,重點圍繞“黨建工作助推扶貧攻堅問題研究”課題開展調研。

一、貧困人口基本情況

1. 貧困人口數量

根據20__年農村人口摸底,黔西南州擁有13.42萬貧困戶共43.23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13.75%,低於全省貧困發生率0.29個百分點。在黔西南州8個縣市區(義龍實驗區除外)中,晴隆縣的貧困人口最多(2.63萬戶7.94萬人),貧困發生率最高(25.65%)。望謨縣的貧困人口數量居第2位(1.92萬戶6.64萬人),貧困發生率居第2位(21.21%)。普安縣的貧困人口最少(1.17萬戶3.53萬人),興義市貧困發生率最低(7.36%)。

2. 基本收入情況

貴州貧困線爲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元,黔西南州擁有13.42萬貧困戶43.23萬人。根據20__年農村人口摸底,黔西南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7089元,低於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元。在黔西南州8個縣市區(義龍實驗區除外)中,興義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9083元),望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5914元),其次是冊亨縣(6079元)、晴隆縣(6277元)。

3. 基本福利情況

全州基本普及9年義務教育,基本實現村村通油路、組組通公路。大病保險參保人數爲284.55萬人,佔總人數的81.8%。20__年,人均基本醫保險補助標準提高到410元。每戶貧困戶享受3年0利率0擔保5萬元貸款。農村低保年補助標準是2593元。村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基礎養老金標準爲70元/月。80歲以上老人實行每人每月補貼50至200元不等。

二、黨建助推扶貧攻堅基本舉措

1. 黨委掛帥,統領攻堅

圍繞“扶貧攻堅”第一要務,黔西南州委突出黨委統攬全局的核心作用,州委書記及幾大家主要領導掛帥,構建“1+3+3”黨建助推扶貧的發展體系。具體是以大黨建爲統領,實施大扶貧、大山地旅遊、大數據爲戰略行動,以大統戰、大法治、大安全爲保障,調動各方、協力攻堅。州黨委牽頭,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將全州9個縣市區劃分爲5個“戰區”,州黨委政府聯合下發《戰區一號令》,上下凝心聚力,堅決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截至目前,22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中已有19萬登記同意搬遷。預計至20__年可完成2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產業扶貧和政策託底脫貧21.23萬人,較全國進度提前2年完成脫貧任務。

2. 五共四化,齊心攻堅

全州1210個村社組建了1210個“5人小組尖刀隊”:包村縣幹部任村支部第一書記、鄉鎮班子成員、村常務幹部、知識青年大學生、致富帶頭人。推行與民“共商、共識、共建、共享、共擔”的“五共”流程工作法,建立“村支平臺化、村莊公司化、村民股份化、村務社會化”的“四化”工作機制,把基層羣衆“最後一公里”的願望變成黨委政府“最七年級公里”的決策,將村民的“被動幸福”化爲與羣衆達成共識的“主動幸福”。望謨縣蔗香鎮從寨老和老上訪戶上找突破口,引導羣衆自願成立24人組成的服務隊,將發展規劃與羣衆充分溝通,讓羣衆知道收穫與風險,調動羣衆自發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監管項目,從共識到共建,充分討論半年後,僅用3個月便打造出移民風景區。村民感慨道:“來到這裏,感覺就像出了國一樣!”踏踏實實和老百姓過日子,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3. 四位一體,奮力攻堅

應用大數據手段,建設完善“智慧黨建雲”平臺,堅持“目標責任制、崗位責任制、幹部激勵機制、幹部召回制度”的“四位一體”管理模式,綜合運用“日建臺賬、每週督促、每月調度、季度約談、半年會診、年度考覈、綜合評分”機制,成立正處級新單位黔西南州民意調查中心。民調中心由鄉村能人、貧困羣衆代表、民營企業家等體制外爲主人員組成,聘請54325人蔘加民意調查隊伍。民調中心不同於統計局,而是1個跨部門大數據中心,數據分析報告直通州委書記、州長,與組織部用人機制相銜接。在組織部召回調崗的幹部名單中,部分就來自民意調查中心,減分召回幹部,加分激勵幹部。抓住幹部就抓住了關鍵。州直部門小楊,最近心情不順,單位反映他不幹事、作風懶散。民調中心報組織部後,小楊被作爲第1批幹部召回,全年績效工資1.2萬元扣掉了7成以上,即將被轉崗到下級單位。害得丟面子還丟票子。小楊後悔道:“過去紀律觀念不強,上班自由散漫,現在動真格了,不認真幹只能墊底。” 召回制度建立不到半年,全州共有近20__人被召回。優良的作風,在全州凝聚起“齊心奮進、扶貧攻堅”的強大正能量。

4. 調動各方,確保攻堅

在黨委領導下,整合集中黨建辦、小康辦、創建辦、扶貧辦、移民局及各個部門,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與脫貧攻堅包村黨支部以“一對一”方式結對攻堅機制,匯聚婦聯“娘子軍”、共青團“創業軍”、非公企業“志願者”以及離退休老幹部回鄉駐村幫扶等力量,發揮全社會共幫共扶的作用。教育部門對貧困村開展“雨露計劃”工程,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普通高中“兩助一免(補)”、中職學校“兩助三免(補)”、普通高校“兩助一免(補)”政策,計劃到20__年教育脫貧2.23萬人,到20__年教育脫貧6.7萬人。黔西南州與國家開發銀行貴州分行、農發行貴州分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共同創建“黨建引領銀政合作共謀發展”實驗區。通過推進“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建設、開展智力支邊、爭取寧波對口幫扶、建立軍民融合脫貧攻堅團等方式,20__年完成扶貧生態移民搬遷6.4萬人、水庫移民搬遷1.1萬人,實現65.95萬貧困人口脫貧,75個貧困村退出,70個鄉鎮、5個縣“減貧摘帽”。

三、扶貧攻堅熱點問題研究

20__年1至4月的民意調查熱點統計結果顯示,羣衆反映較多的問題有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易地扶貧搬遷後的就業困難、異地扶貧搬遷後生活不習慣、原宅基地房子的拆遷問題、支農惠農資金髮放不及時不到位、用水用電難、鄉鎮村幹部作風散漫等一系列熱點問題。在這些問題中,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的問題是各縣基層羣衆反映最多且每月持續排第一的熱點問題。該問題具體表現在:

1. 部分鄉鎮村將少數不符合條件的羣衆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如安龍縣篤山鎮某某戶在鎮街上有兩層平方,家裏有轎車,家庭比較富裕。貞豐縣北盤江鎮某某戶開小賣部,孩子跑大貨車,還有小轎車。

2. 部分鄉鎮村存在未將符合條件的羣衆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如普安縣江西坡鎮茶場社區某某戶自身殘疾,老伴無勞力,有兩個小孩讀書,還要贍養二老。義龍實驗區新橋鎮高普隴村某某戶,由於精神方面問題至今未嫁,與父母同住,家庭生活困難。

3. 部分鄉鎮村未召開羣衆大會。在對9個縣市區進行抽樣調查中發現,每個縣都存在部分村社未召開羣衆大會與羣衆共商。其中,望謨縣最嚴重,有6個鄉鎮34個村社存在這類問題。晴隆縣相對較少,但也有2個鄉鎮3個村社存在此類情況。

4. 部分鄉鎮村未公示精準識別對象。在對9個縣市區進行抽樣調查中發現,每個縣都有10個以上村社存在此類問題。其中,貞豐縣最嚴重,有14個鄉鎮的70個村社未公示精準識別對象名單。安龍縣相對較少,但也有5個鄉鎮16個村社未公示精準識別對象名單。

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的問題看似僅是扶貧工作中的一個小環節,但卻舉足輕重,是一切扶貧攻堅前提和基礎,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將直接影響幹羣關係和基層組織的公信力,直接弱化扶貧政策的貫徹執行,直接影響到精準扶貧的精準性,影響到20__年貧困人口脫貧任務的完成。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的問題折射出基層工作複雜的矛盾,如富人戴貧困帽與貧困戶被脫貧的矛盾,貧困科學劃線與貧困指標受限的矛盾,一些村社貧困戶指標不夠用與另一些村社貧困戶指標用不完的矛盾,從貧困戶指標倒推出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戶進入扶貧系統與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矛盾,貧困人口識別在理論上計算複雜但執行上簡單粗暴的矛盾,扶貧攻堅要求統計精準與村民外出打工導致統計困難的矛盾,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的矛盾,國家扶持資金有限與異地扶貧搬遷資金不足的矛盾,個別村社幹部把貧困戶作爲自己拉選票的砝碼與扶貧攻堅工作監管乏力的矛盾,等等。

打蛇打七寸。在這些矛盾中,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的矛盾是黨建助推扶貧攻堅問題的主要矛盾。正是因爲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而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導致“富人戴貧困帽、貧困戶被脫貧”的現象發生,導致貧困戶指標倒推出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戶進入扶貧系統,導致貧困人口識別執行上簡單粗暴的問題,導致個別村社幹部把貧困戶作爲自己拉選票的砝碼,導致基層羣衆反映駐村幹部到村扶貧,但從未見其人等等現象發生。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解決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問題,不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的矛盾,將導致“大黨建”統領停留於口號、“五共”流程工作法留於紙面、“四位一體”只是形式,個別村社成爲無人管的邊緣地帶,直接影響到黨建助推扶貧的最終成效。

四、黨建助推扶貧幾點建議

同志曾說過,政策路線確定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抓黨建就是抓幹部,特別是關鍵的幹部。沒有關鍵的人,就做不好關鍵的事。在這場精準扶貧攻堅戰中,幹部隊伍的精神面貌,決定了這場戰鬥的成敗。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如何將“大黨建統領”貫徹到村社支部,如何將“五共”流程工作法和“四位一體”管理模式落到最基層,充分發揮村社“5人小組”的尖刀作用,特別是選好用好村支書,是克服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問題,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之間矛盾的關鍵,這關係到黨建助推扶貧攻堅的工作大局。

1. 以“兩學一做”爲契機,在扶貧攻堅中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對於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最基層黨組織延伸,向最基層黨員拓展,特別是在處理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和利益時候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大意義。作爲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應結合扶貧攻堅的業務工作,把黨規黨紀放在首位,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教育引導廣大黨組織和黨員,特別是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將教育活動拓展至村社“5人小組”、村支部和村社黨員中,着力解決基層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努力使基層黨員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對黨忠誠、樹立清風正氣、勇於擔當作爲,在扶貧攻堅戰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2. 以“五大理念”爲引領,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的基本遵循。“創新、協調、開發、共享、綠色”五大發展理念,都是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爲根本目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要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折不扣地落實和完善“四位一體”管理模式和“五共”流程工作法,將村社支部書記工作納入政績考覈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幹部和5萬多名民調員扶貧攻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完善巡視督查制度、信息反饋制度、情況通報制度、重大責任追究制度,及時掌握工作進度情況,及時發現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及時找出薄弱環節,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排除攻堅扶貧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將村民的“被動幸福”化爲與羣衆共識的“主動幸福”,“包辦式”、“恩賜式”扶貧困境,匯聚人民羣衆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全體人民羣策羣力、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

3. 以“貴州精神”爲動力,在扶貧攻堅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積極宣講和推廣朱昌國等一批黔西南本土基層的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和感人故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發揮基層一把手的表率和督促作用,用共同信念凝聚共同意志,用貴州精神激發貴州力量,彰顯黔西南人民的奮發圖強精神。在貴州精神的鼓舞下,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大力弘揚率先垂範、攻堅克難、真抓實幹、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努力營造崇尚實幹、恪盡職守、勇於奉獻、敢於擔當的工作氛圍,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永不退縮的奮鬥精神,爲黨建工作助推扶貧攻堅提供內在不竭的強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

2023調研扶貧工作報告篇2

黨的以來,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中央對扶貧工作作出重大戰略調整,提出建立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爲適應扶貧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摸清貧困人口底數,瞭解致貧原因,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增強決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縣發改局和會儀鎮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村組戶,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扶貧檔案、現場交流、入戶走訪、實地調查等多種方式,開展了爲期14天的精準扶貧工作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會儀鎮位於綏江縣境東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平均氣溫18攝氏度,鎮轄國土面積100.89平方公里,轄箭頭社區和會儀、和平、黃坪、三渡4個村民委員會,29個自然村、109個村民小組,18個居民小組,全鎮有7040戶24801人,其中農業戶4985戶19633人,佔79.16%,屬典型農業鎮。有勞動力12648人。耕地面積24394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7500畝。林地面積5000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20xx公頃。20xx年,鎮內生產總值2.0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43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9%。

(二)產業分佈。會儀鎮轄區內有6家企業,可吸納勞動力400人,貢獻產值4000萬元。產業以種養業爲主,主要覆蓋4個村。有養殖大戶46戶,其中養羊18戶、養牛9 戶、生豬養殖7戶、養兔4 戶、養雞 3 戶,養鴨2 戶、梅花鹿1戶、其它2戶,有專業合作社10個。種植業以經濟林果爲主,主要種植李子、核桃,李子種植14060畝,核桃4000 畝,種植大戶55戶,有專業合作社25個,主要分佈在和平村、三渡村、黃坪村。

(三)貧困現狀。根據20xx年登記確認,全鎮有貧困行政村2個,分別是和平村和黃坪村,特困自然村29個,有貧困戶2468戶,貧困人口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數115人,低保人口數2794人,少數民族人口數91人,殘疾人人口數562人。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50.25%,這些貧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佈在貧困行政村。加快減貧脫困,確保2468貧困戶12463貧困人口在20xx年如期脫貧,到20xx年與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同步實現小康的目標,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抽樣摸底情況分析

會儀鎮有貧困戶2468戶12463人,其中建檔立卡2051戶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應抽查摸底615戶。此次抽樣摸底從發改局和會儀鎮抽調20人組成,分內業組和外業組,內業組主要負責村委和片區的大面座談交流,並撰寫調研報告;外業組主要負責入戶填表,彙總分析。通過14天的實地調查,共摸底640戶,涉及4個村29個片區2852人。通過選取交通條件較差、貧困面較大、致貧原因複雜的區域開展調查,抽樣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樣情況。

一是貧困戶屬性分類:一般貧困戶222戶,五保戶7戶,低保貧困戶411戶。二是貧困戶致貧原因分類:因病致貧370戶,佔抽樣摸底戶數的57.8%;交通條件落後致貧295戶,佔抽樣摸底戶數的46%;因殘貧困125戶;災害造成貧困120戶;上學造成貧困108戶;缺土地造成貧困120戶;缺水17戶;缺技術100戶;缺勞力貧困175戶;缺資金貧困20戶;缺可持續發展產業84戶;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貧困10戶。三是貧困戶生活條件分類:飲水困難172戶;缺糧239戶;通路不通暢289戶;居住危房205戶。

(二)存在問題。

一是對精準扶貧的五結合、五精準、三到位理解還要進一步提高,對到20xx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標認識還要進一步深化。二是由於政策原因,實施過整村推進項目的村不能列入貧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臺的關於精準扶貧的行動計劃有些是針對貧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實上,有些村雖然實施整村推進項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決貧困問題,這種政策上的劃分,使得有些貧困村和自然村在脫貧過程中,政策和項目上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三渡村,20xx年實施了省級整村推進項目,目前該村仍有貧困戶354戶貧困人口1945人,現有衛生室也屬危房,迫切需要改建。三是竹產業的發展不容樂觀,受道路交通差、運輸成本高、收購價格低等因素制約,竹產業未能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隊,羣衆種植8000餘畝竹子,但2個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實現經濟效益,羣衆種竹積極性受影響,對通過竹產業發展脫貧致富信心不足。四是掛鉤幫扶不到位,幫扶措施乏力,更多是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掛鉤對象的貧窮問題,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扶貧。五是建檔立卡的數據與此次抽查摸底的數據有出入,一方面,有貧困戶未建檔立卡,另一方面,人員或是致貧原因等欄目與實際不符。六是留守兒童現象,會儀鎮現有留守兒童842人,佔總人口的3.4%。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一大批留守兒童是未來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學業、心理、健康以及前途問題,也無法實現脫貧目標,甚至若干年後,會成爲社會發展的另一個問題。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基礎設施薄弱。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個是道路交通不便,這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會儀鎮和平村、黃坪村和三渡村3個行政村沒有通硬化公路,鎮內鄉村公路193.5公里, 27個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馬家溝和三渡村雷家2個自然村未實施過通達工程。一是由於山區環境惡劣,鄉村公路晴通雨阻現象突出,加之管護機制不健全和維護經費不足,導致會儀鎮境內已有鄉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二是由於不通公路造成邊遠山區房屋改造成本增加,農民手中有錢也不願進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於不通公路,運輸成本增加,現有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利用,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在會儀鎮四個村均存在這種情況;四是生活居住地與生產土地之間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區。另一個是水利設施陳舊,一是由於原有的溝渠年舊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約產業發展,比如,和平村羣衆想通過發展果蔬產業增收,但當地生產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飯,羣衆對發展擔憂,信心不足。二是飲用水無保障,比如,會儀村水排片區安全飲水未全覆蓋,現在實施的愛心水窖補助爲3000元/口,部分羣衆不能湊足其餘資金,項目實施難度大;再比如,黃坪村茶林片區和三渡村雷家片區部分貧困戶未通自來水。

(二)文化低觀念落後。調查結果表明,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貧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佔比例很小,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大大低於全縣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這部分勞動力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務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更有甚者,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加入產業化經營,撿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羣衆小農意識明顯,思想上依賴性重,土地閒置,自身能力有限發展不起來,但又不願意參與土地流轉,讓有能力的人發展產業,寧願閒置。

(三)子女上學致貧。有部分貧困家庭收入只能維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進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學,需要支付一大筆學費和生活費,無形中加重了經濟負擔,對於尚未脫貧的農民更是苦不堪言。據抽樣調查瞭解,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他們佔抽樣貧困戶的17%,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個大學生每年要支出15000-20xx0元。這類貧困戶隨着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脫貧困,通過採取幫扶措施也容易見到成效。

(四)因災因病因殘返貧。一是自然災害。有的家庭本來經濟狀況差,主要收入又源於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若遇旱、澇、風、雪、雹或是蟲害、疫情等自然災害,無法抵禦,導致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貧困或是返貧。二是突遇重病。貧困戶家中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勞動力死亡傷殘的,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築,甚至重新返貧。三是基本醫療服務條件差,看病貴看病難,和平村、黃坪村無衛生室,三渡村衛生室屬危房,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後不能及時治療,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療費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負擔。

(五)缺錢缺項目缺勞力缺土地。一是缺資金和缺項目,此類貧困戶經濟狀況相對較好,幫扶措施主要從提供增收項目,提供產業扶持以及提供資金、信息方面給予幫助,使其儘快擺脫貧困。二是缺乏勞動力,此類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這類家庭要給予重點關注。三是缺少土地,有部分外遷人口到本地結婚組建家庭,由於要照看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務工,自己又沒有土地,無法增收創收。在此次抽樣摸底調查中,缺土地戶數所佔比例在18.8%。

(六) 現有項目實施難度大。隨着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加之有的項目需要農民自籌部分資金,在農村實施項目過程中就出現勞力緊缺和自有資金短缺問題,導致有的項目無法實施,就算勉強實施,後期項目管護人員和資金不到位,也不能有效解決農村基礎條件。比如,三渡村20戶相對集中的農戶飲水問題,上級項目資金配套到位,當地羣衆無法自籌剩餘資金,導致有項目也實施不了。

(七)特殊羣體貧困。鎮內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就是土地養老、社會保障養老,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由於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不僅敬奉父母的生活費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同時內心還承受着對子女的思念。

四、精準扶貧計劃

圍繞到20xx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目標,認真落實精準扶貧要求,通過交通水利等基礎項目的實施以及勞動力的培訓等措施,帶動實現大面脫貧,努力做到貧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貧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貧困農戶十有一保障。初步測算,需要投入資金20808.5萬元,其中:交通需要投入資金14360萬元(行政村硬化公路1260萬元,自然村硬化路8600萬元,通戶間路4500萬元);解決安全住房上級補助資金964萬元,特殊貧困戶60平方米,安全住房資金500萬元;學校改擴建1020萬元;衛生室建設60萬元(上級補助30萬元,整合資金30萬元);解決衛生自來水需3000萬元(爭取中央資金1200萬元,省級補助 1200萬元,地方配套600萬元);高穩產農田建設需要326萬元;勞動技能培訓需要資金150萬元;文化活動建設需要資金405萬元;廣播電視通訊資金17.5萬元(上級補助資金12.5萬元,縣級配套5萬元);行政村小超市上級補助資金6萬元。

(一)解決行政村通硬化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貧困戶通硬化戶間道問題全鎮3個行政村未通硬化公路,27個自然村中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馬家溝和三渡村雷家2個自然村未實施過通達工程,貧困戶硬化戶間道情況不容樂觀。

按照貧困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貧困戶通硬化戶間道的總體要求,20xx年,全面完成3個貧困行政村1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設,共需投入資金1260萬元;完成29個自然村172公里通硬化路建設,共需投入資金8600萬元;完成特困自然村通硬化戶間道757公里,共需投入資金4500萬元。解決道路交通共需資金14360萬元。

(二)解決貧困戶有安全住房問題全鎮29 個特困自然村中,有 804戶羣衆需要解決安全住房問題。其中有779戶居住在d級危房中,有24戶居住在c級危房中。按照解決貧困戶安全住房的總體要求,到20xx年,全鎮計劃改造d級危房779戶、c級危房24戶,共需補助資金964萬元。同時,全鎮約有100戶特殊貧困戶需整合各類建房補助3至5萬元,合計500萬元,修建60平方米安全住房,建議採取災後重建幫扶模式,縣鎮村組聯合,一戶一策解決住房問題。

(三)解決行政村學校建設和貧困戶的上學問題全鎮現有學校8所,校舍面積9408平方米,在校生1484人。到20xx年,在校學生1800人,校舍面積應達到12808平方米,共需改擴建大河國小、蓮花國小、大田國小、新橋國小等4所學校建築面積 3400平方米,需投入資金1020萬元,可確保貧困戶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基本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四)解決貧困戶有病能醫治問題

黃坪村、和平村無村衛生室。三渡村衛生室屬危房。20xx-20xx年建設行政村衛生室3個。每個衛生室建設資金不少於10萬元,面積在120—160平方米。共需投入資金6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資金30萬元,整合投入資金30萬元。同時,加大農村醫療保健體系建設的推廣力度,實施中醫入戶、健康普查、能力建設等五項工程,多渠道解決羣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五)解決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衛生自來水問題全鎮4個行政村所在地有2所學校未實現集中式供水,集中居住農戶20戶以上的地方集中式供水未全覆蓋,11個自然村已通衛生自來水,18個自然村未通衛生自來水,但部分羣衆建有水窖。到20xx年農村人口飲水問題得到全部解決。新增蓄水20xx0立方米,安裝管道800千米。其中行政村新增蓄水1500立方米,安裝管道150千米;特困自然村新增蓄水18500立方米,安裝管道650千米。共需投入資金3000萬元,爭取中央資金1200萬元,省級補助 1200萬元,地方配套600萬元。

(六)解決特困自然村產業建設問題

特困自然村中,有5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有6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至5000元,有8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至4000元,有10個村人均純收入還處於3000元以下,農民普遍處於貧困狀態。

到20xx年,建成以特色畜牧業(豬、牛、羊、雞、兔等)爲特色的養殖示範村6個,建成以特色種植業(核桃、李子等)爲特色的種植示範村8個。最終保障貧困行政村,村村有特點,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飯吃。

(七)解決特困自然村高穩產農田建設問題

全鎮耕地面積24394畝,其中:中低產田地面積19515畝。按照特困自然村到20xx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戶均有1畝以上高穩產農田的要求,還需要建設高穩產農田1631畝,需投入資金326萬元。

(八)解決特困自然村農戶致富技能培訓問題

20xx年底,全鎮特困自然村29個共計5015戶197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854 人。共有農村勞動力9428人(男5186人,女4242人),其中,國小及以下文化5057人、國中以上文化4371人,掌握務工技能的2357人。外出務工3772人,佔勞動力總數的確40%;年務工總收入6500萬元,農民人均年務工收入1.7萬元。總體上看,特困自然村勞動力素質偏低、技能缺乏,務工比例不高,務工工資偏低。

到20xx年在會儀鎮 4個行政村29個特困自然村培訓培養農村勞動力3000人,投資按500元/人計算,合計150萬元,力爭特困自然村實現戶均1人掌握1門致富技能,不斷推進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保障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加,實現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九)解決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有文化場所問題。

文化活動場所包含以下幾個方面:文體活動室、文體活動廣場、農家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目前黃坪村和會儀村有文化活動場所,特困自然村有5個文化場所。到20xx年需完成行政村文化活動場所2個,特困自然村文化活動場所24個,共需投入資金405萬元。

(十)解決行政村和特困行政村通廣播電視問題

已有4515戶安裝了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村村通、戶戶通和接收設備。目前,29個特困自然村500戶未通廣播電視。到20xx年,採購、安裝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村村通、戶戶通設備500套,總投資17.5萬元。擬向上級爭取資金250元/戶,縣級財政補助100元/戶。

(十一)解決行政村有小超市問題

已通過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成小超市(農家店)的行政村有1個,其餘3個行政村沒有小超市。

按照貧困行政村四通四有中有便民實惠小超市或小賣部,能基本滿足當地羣衆日常生活所需的總體要求。到20xx年,需建設行政村小超市3個,共需補助資金6萬元。

(十二)解決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通訊的問題到20xx年,到行政村通訊覆蓋需提升改造建基站4個,到特困自然村通訊覆蓋需建基站18個,實現全鎮移動網絡全覆蓋。

五、保障措施和建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精準扶貧工作事關全局,意義重大。要抓好這項工作,必須從長遠考慮、從現實出發,上下聯動、統籌推進,強化措施、健全機制,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一)轉變思想觀念,堅定脫貧信心。我國扶貧開發始於80年代,通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由於扶貧制度設計存在一定缺陷,不少扶貧項目屬於粗放式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於是頂層設計,明確提出建立精準扶貧機制,切實解決扶貧工作存在的漫灌問題,改漫灌爲滴灌。

雲南省、昭通市相繼召開會議,安排部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因此,當前主要是轉變思想觀念,準確把握精準扶貧的內涵,在精準識別後如何精準幫扶,精準管理。一是建議縣級儘快召開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議,把廣大幹部職工思想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關於精準扶貧的決策部署上來,並通過廣大幹部職工把如期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的信心傳遞到羣衆中。二是儘快印發關於精準扶貧的工作手冊,全面掌握貧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貧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貧困農戶十有一保障的標準。

(二)規範識別機制,解決要扶誰的問題。一是在已全面完成扶貧建檔立卡任務的基礎上,駐村工作隊和鎮村幹部要通過走村入戶的舉措,再次覈實做細有關工作,特別是全面掌握貧困戶人口、耕地、致貧原因等基本情況,以便下步提出精準扶貧具體措施。二是建立完善扶貧信息網絡,對扶貧對象實施規範化和動態化管理,扶貧對象穩定脫貧後從臺賬中退出,返貧的重新納入臺賬管理。三是建立返貧防禦機制,有些貧困戶在脫貧後又會因災等返貧,因此有必要建立防禦自然災害的扶助機制,重大疾病救助機制,子女就學援助機制,通過日常的防禦和應急的防禦手段及運用文化科學知識,控制脫貧農戶返貧,以鞏固和發展扶貧成果。

(三)實施分類政策,解決怎麼扶的問題。一方面是對貧困戶分類化解,由於貧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貧困戶扶持需求也不盡相同,有的喪失了勞動能力,需要依靠社會保障維持基本生活;有的因病因災致貧,但尚有勞動能力,可提供打工就業機會或扶持農業生產。總的來說,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緊扣貧困成因、貧困程度梳理分類,然後因人而異分類施策。另一方面是對時間分步實施,從20xx年到20xx年共計5年時間,建議把貧困村的幫扶分爲三輪實施完畢,兩年爲一輪,第一輪20xx—20xx年,幫扶50%的貧困村和貧困戶,使之率先脫貧;第二輪20xx—20xx年,幫扶40%的貧困村和貧困戶,穩定先前脫貧羣衆;第三輪20xx—20xx年,幫扶剩餘10%的貧困戶以及因災因病等原因又返貧的羣衆。

一是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大面脫貧一批。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是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加大向上彙報力度,積極協調爭取項目落地,整合項目資金,幫助貧困村和特貧自然村實施一批農田水利、交通運輸、電力通訊、公共服務等事關當前和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切實改善貧困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貧困村自我發展能力。建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除了以村或以自然村爲單位實施外,還可以通過劃分資源稟賦相近,地理位置相鄰和致貧因素相似的小片區,採取跨村跨區域實施的辦法,這樣既可以整合資源,也可以解決非行政貧困村或特困自然村資金項目少的問題。

二是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對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生產和務工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通過加大產業培育扶持和就業幫助力度,因地制宜發展一些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區域特色產業,擴大轉移就業培訓和就業對接服務。比如,發展種養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子商務,推進互聯網+與特色農業的深度融合等。針對調研中竹產業發展信心不足的問題,建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解決竹的銷路問題;通過技術創新增加竹的附加值;儘快改善交通降低運輸成本。

三是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特別是低保特困戶、智障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因大病大災生活困難無法翻身的人,要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扶貧。

四是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要通過調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完善大病保險政策,增加大病報銷比例和救助力度,發揮醫療救助保障對防貧、脫貧的重要任用。建議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實現信用信息共享,解決先有錢才治病和治了病才報賬的矛盾,對信用等級高,評估其經濟償還率高的大病家庭,試點推行先看病再給錢模式,逐步緩解看病難問題。

五是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將這部分人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地方,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比如,和平村三節田,黃坪村馬馬丘在十三五期間,規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六是通過教育和科技培訓減少一批。一方面,保障貧困戶子女受教育權利,杜絕少年新文盲的產生,認真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實施好特困學生關愛基金項目,資助輟學的貧困生復學,幫助貧困家庭子女完成學業。另一方面,加大對勞動力的科技培訓,結合勞務輸出、移民培訓等項目的實施,整合縣內培訓資源,建立扶貧培訓基地,採取羣衆點菜、政府下廚方式,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貧困人口掌握1至2項實用技術和操作技能。

七是通過思想教育扶志一批。對於那些不思進取、好吃懶做,自身動力不足的貧困戶,一方面從思想教育、考覈導向等方面入手,讓掛鉤幹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貧、潛心扶貧;另一方面做好對羣衆的正面宣傳、教育、培訓和組織工作,實施扶志工程,引導貧困戶樹立崇尚致富、脫貧光榮的理念,讓貧困戶真心想脫貧、真心想致富,充分激發自身原動力。

(四)堅持規劃先行,解決扶什麼的問題。建議在《雲南省烏蒙片區綏江縣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xx—20xx年)》中,就精準扶貧工作提出工作措施,相關部門擬定行動計劃。會儀鎮根據縣級規劃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列出任務清單,排出時間表。一是目標精準。緊扣全鎮2468戶12463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總目標,立足鎮情實際,注重與脫貧摘帽、同步小康指標相銜接,實事求是制定各項扶貧目標,不提好高騖遠的指標數據。二是思路精準。在推動羣衆脫貧致富的同時,提高全鎮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質和村風文明程度,着力三化興三農,在產業鏈上創新扶貧模式。三是措施精準。針對會儀鎮的自然條件,尊重羣衆發展意願,重點在產業發展路子和措施上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同時臺賬的內容和實施舉措要具體細化到每家每戶。四是保障精準。要求根據規劃迅速分解責任,注重加大調度、督導力度,抓好任務落實。

(五)建立融資機制,解決扶貧資金的問題。一是建議全縣對涉農資金進行科學規劃和統籌使用,由縣政府協調,設立專戶,鄉鎮組織實施,縣直部門提供技術指導,整合資金集中連片打造。二是要加大財政投入,將財政專項資金和必要的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逐步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投入。三是要把扶貧開發政策與財政金融政策要機結合起來,引導信貸、保險等金融資源到貧困地區去,適度提高貸款額度,增加貼息比例,延長貼息週期,積極探索有效緩解貧困農戶資金困難的新途徑。建議縣級研究制定出臺金融扶貧的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加金融資金對扶貧開發的投放。四是強化扶貧資金陽光化管理,建立完善透明的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制度和常態化、多元化的監督檢查機制,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問題。

(六)強化宣傳動員,發揮羣衆主觀能動性。一要做好羣衆宣傳動員工作,利用好1017扶貧日,注重通過會議動員、入戶引導、參觀學習等形式宣傳政策、發動羣衆,使脫貧致富、建設美好家園成爲羣衆的自覺行動,增強自我求變、自我發展的志氣和信心。二要準確把握羣衆需求意願,切實瞭解貧困羣衆的意願與期待,從羣衆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礎設施、轉移就業、教育培訓、社會保障、種養業方面優選排列其幫扶需求。三要體現羣衆主體地位。尊重羣衆意願,順應羣衆期盼,迴應羣衆關切,將知情權、決定權、管理權交給羣衆,對產業發展、公益事業建設等扶貧項目,均由村民通過一事一議議定建設內容並自行組織實施。四要出臺脫貧摘帽激勵機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對提前脫貧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變、投入力度不減,並給予適當獎勵。

(七)加強基層組織,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農村的脫貧致富,領頭雁很重要。一是要積極探索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新模式,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爲核心的村組織配套建設,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鼓勵和選派政治堅定、民主作風好、工作能力強、熟悉農村工作、願意爲羣衆服務的優秀年輕幹部、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村工作。二是要強化鎮黨委書記、農村黨支部和致富帶頭人培養建設,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三是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新農村指導員的作用,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廣大貧困羣衆的內生動力和積極性。

(八)細化管理考覈,確保精準扶貧實效。着力健全完善管理機制,做到四到位。一是掛鉤幫扶到位。認真落實幹部直接聯繫服務羣衆制度,每一戶貧困戶明確一名責任人,建議由掛鉤單位對掛鉤村派駐扶貧工作組,主抓精準扶貧工作。同時,積極爭取東部發達城市對口支援我縣,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愛心人士參與扶貧,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以傳幫帶的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二是措施管理到位。幫扶單位要根據扶貧專項規劃以及工作方案,細化幫扶措施。同時,建立幫扶工作進展和措施落實情況反饋機制。縣級層面也要建立督促檢查機制。三是成效管理到位。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戶、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準確反映扶貧成效。四是責任管理到位。建立精準扶貧考覈管理辦法,對各級幫扶單位和結對幫扶責任幹部定期進行考覈。考覈內容包括精準扶貧責任落實情況、計劃推進情況、扶貧效果、結對幫扶幹部管理情況和羣衆滿意度。

(九)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在貧困人口中有一部分家庭面臨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甚至兩者都有的現象。不解決好這一現象,不僅對脫貧目標的實現有影響,也會給社會和諧穩定帶來影響。一是要對這一部分特殊羣體建立信息檔案,摸清底數,掌握基本情況。二是將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工作納入社會管理創新之中,由政法委綜治辦牽頭、教育局、民政局、婦聯、共青團、關工委等部門加強協作,從教育教學、扶貧助困、公共衛生、心理輔導、法制宣傳、預防犯罪、權益保護等多個領域,紮實開展工作。三是要發展志願服務,充分利用好社區志願服務隊伍,倡導和組織有愛心的志願者,到這部分家裏瞭解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四是鼓勵和引導社會愛心人士開展以經濟幫扶爲主導的關愛行動。

總之,構建精準扶貧,就是要通過建立既具體、細化,又全面、系統的工作制度,引導廣大幹部把羣衆當成與自己慼慼相關的親人,把羣衆的困難疾苦當成自己的痛,對貧困羣衆用真心、動真情、出真招,做到真幫真扶;爲羣衆的致富夢和小康夢攜手努力、合力幫助貧困羣衆加快脫貧致富、同步小康步伐,早日過上美好生活。

2023調研扶貧工作報告篇3

爲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精準扶貧的決策部署,推動雙聯行動和扶貧攻堅行動融合聯動,充分發揮雙聯行動在精準扶貧中的平臺和載體作用,不斷加快全縣扶貧攻堅進程,近期,x縣人社局安排人員入駐x鎮x村,開展了爲期一週的駐村幫扶調研工作。本着要幹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則,在該村村幹部和鄉鎮包村幹部的帶領幫助下,採取走門串戶瞭解情況、實地查看基礎設施建設、查閱相關村級資料、與村兩委班子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逐戶逐人開展調研走訪活動,瞭解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一步摸清了該村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村是x縣的貧困村,屬x縣人社局雙聯幫扶村,縣人社局50名幹部聯繫64戶貧困戶。該村位於x鎮西南部,全村轄4社102戶373人,其中,貧困戶33戶129人,低保戶12戶37人,殘疾人14戶16人,五保戶2戶2人,貧困面33%,16週歲以上60週歲以下有勞動能力有234人;中共黨員27名,高中文化程度20人,國中文化程度151人,國小以下(含國小)文化程度196人,退伍軍人3人。全村耕地面積3132.5畝,主要作物以小麥、玉米、油料(胡麻)爲主,戶均種植小麥3.6畝,平均畝產660斤,戶均種植玉米3.8畝,平均畝產1000斤,戶均種植胡麻1.3畝,平均畝產200斤。全村牛存欄171頭,其中牛存欄5頭以上的10戶。x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爲3124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1815元。

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一)x縣人社局雙聯幫扶情況。

20xx年雙聯行動開展以來,x縣人社局圍繞助農增收、爲民富民這一目標,送政策、送技術、解難題,深入推進雙聯行動紮實有序開展。及時修訂完善了《x縣人社局聯村聯戶》等6項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聯村聯戶工作長效機制。加強調查研究,對《x村小康發展規劃(20xx-20xx)》、《x縣人社局幫扶工作規劃(20xx-20xx)》和《個人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計劃(20xx-20xx)》進行了修訂完善,確定了牛果產業、勞務、技能培訓等10個方面的幫扶措施。舉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宣講和種養殖知識講座4期,培訓羣衆483人(次),發放培訓教材760多份,召開雙聯行動羣衆會4次,徵求幫扶對象意見建議12條,排查化解鄰里等糾紛9起,維護了和諧穩定。結合x村適合發展核桃種植的實際,在新莊、黃灣、楊坪3個社新建480畝核桃示範園,建成後向農民定補資金5000多元。優先推薦幫扶村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已向華煤集團、電廠等企業輸送農民輪換工23人,人均勞務收入達到8萬多元。班子成員帶頭落實幫扶責任,組織黨員幹部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先後進村入戶開展幫扶36次,爲13戶貧困戶送去慰問金、太空被、食用油、大米、麪粉等物資,總價值5000多元;捐款1000多元,幫助1名貧困學生實現了大學夢,投資1000多元修建了5口水井,向村上捐贈辦公傢俱20多件、惠普打印複印一體機一臺,有效緩解了村部辦公設施緊張的局面。堅持每月深入聯繫村開展一次幫扶,紮實開展六個一活動的同時,積極推行雙聯工作圖表式管理模式,確實把幫扶責任落到了實處。

(二)經濟發展情況。

x年,x村人均純收入3124元。經濟結構較爲單一,還是以傳統的種養業爲主,主要經濟來源爲小麥、玉米、胡麻(菜籽)等種植、家庭養殖、勞務輸出等收入。

一是種植業,以小麥、玉米作爲口糧只能解決全村的吃飯問題,x年全村小麥種植372畝,人均1畝;玉米種植388畝,人均1.04畝。

二是養殖業,全村現牛存欄171頭,養殖5頭以上的有10戶;羊飼養量68只;兔飼養量30只。

三是勞務輸出,富餘勞動力長期外出務工116人。其中,在縣外務工的54人,在家門口就近務工的62人。

(三)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x村全村義務教育適齡青少年、兒童共20人,入學率100%。其中,上幼兒園6人,上國小14人。目前在校大學生6人。

(四)社會保障發展情況。

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73人,參合率達到100%;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適齡參保對象234人,參保率100%。全村60歲以上老人51人,全部享受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五)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

村上有醫療衛生室一間,配備了基本的醫療救護藥品,有鄉村醫生1名,但鄉村醫生爲半路出家的赤腳醫生,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學習,醫務水平低,村民認可率和就醫率偏低。

(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一是村級辦公場所需要改善。現有村部爲20xx年修建的3間磚混結構平房,條件所限,沒有配備專門的文化室、閱覽室、活動室、遠程教育室等功能室。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有待提高。黃灣社至吊溝嶺社、黃灣社新農村村社道路未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彎曲狹窄,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難以出行。村民出行主要靠摩托車、三輪車等,全村有摩托車50輛,三輪車21輛,拖拉機9臺。

三是人畜飲水問題需要解決。該村未接入自來水,人畜吃井水的有47戶,長年吃山泉水的有30戶(所謂山泉水就是在山坡較低的地方挖一個坑,靠雨水和地表滲水聚集而成)。

四是通訊設施質量不高。全村電、電話、衛星電視接收設備均入戶,手機信號網絡雖然已覆蓋,但吊溝嶺、楊坪兩社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且遇雷雨大風天氣時常伴有短時間的手機、電視信號中斷現象。

(七)精神文明建設和村容村貌情況。

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識、法制觀念有待加強。羣衆文化娛樂方式單一,主要是參加集市活動。村容村貌、羣衆精神面貌、衛生面貌較差,牛、豬、雞到處跑的現象較多,遍地豬牛糞的不衛生狀況和羣衆砍樹燒火的習俗在該村比較普遍。

(八)村級組織和黨組織建設情況。

一是村兩委班子成員情況。現黨支部班子有成員5人,其中支部書記1人,村委主任1人,支部委員3人;村委會5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村委委員4人。平均年齡42歲,其中國中文化程度4人,大專文化程度1人。

二是村兩委班子開展工作情況。目前,村兩委建立了學習、工作、政務公開等制度,重大問題能集體研究。班子內部較爲團結,關係比較融洽,能夠保證村裏工作的正常開展。村幹部作風較爲務實、正派,多數羣衆對村幹部比較滿意。

三是黨員隊伍情況。全村現有黨員27人,其中有女黨員3人,黨員年齡老化。

三、制約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近幾年來,x村在x鎮黨委、政府和縣直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齊心協力,加快發展,羣衆的生產生活有了較大的變化。但由於自然條件惡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與全縣同等村社相比,該村人民羣衆生活還比較貧困,生產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

(一)羣衆思想認識還有偏差。

該村羣衆普遍文化素質偏低,思想觀念落後,勞動技能單一,少數羣衆的主體意識不夠強,對自家脫貧致富沒有好的打算、計劃,對相關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參訓積極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脫貧致富方面主要依靠鎮上和縣直幫扶單位投資及一些惠農資金的補貼。

(二)新農村建設規劃比較滯後。

由於該村受地理環境所限,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村莊整合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仍不夠完善。村社大都房屋佈局零亂,人畜混居,露天廁所、廢棄水坑(塘)仍然較普遍,傢什、柴火亂堆亂放,村莊差、亂、髒、臭現象較嚴重,村莊整治工作難度大,新農村建設規劃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基礎設施薄弱。

一是通村道路雖然已經硬化,但現在有些路面已經破損,沒有很好的養護。村社道路有些爲泥土路面,路面凹凸不平,雨天羣衆出行困難。

二是人畜飲水比較困難。該村自來水未通村,人畜飲水主要爲井水和山泉水,衛生安全難以保障。

三是羣衆缺乏文化生活基礎設施。該村沒有羣衆文化閱覽室及文化學習室,沒有羣衆文化休閒娛樂活動設備及場所。四是危房改造任務艱鉅。由於羣衆收入來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設資金非常有限。雖然這幾年實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繕解決了部分羣衆的危房,但全村還有27戶農戶居住在簡易土木結構的房子或危房中,這些房子多建於上世紀,大部分已嚴重傾斜,均屬於危房,安全隱患大。

(四) 農業產業結構單一。

一是x村長期以來都以種植小麥、玉米爲主,輔以種植胡麻、菜籽、荏等油料作物,產業結構單一,產量低,農民羣衆增收困難。該村戶均耕地面積達30畝以上,但多爲山地,羣衆每年戶均種植農作物不到10畝,其餘耕地多爲閒置撂荒地,沒有很好的利用。

二是果樹栽植業沒有很好的發展。該村果樹基本爲核桃樹,除x縣人社局今年幫扶集中栽植的480畝核桃園外,有少數羣衆早年零散栽植的核桃樹,不具規模且品種不良,經濟效益不顯著。

三是養殖業發展徘徊不前。養殖業主要以牛爲主,家禽爲輔,但大戶少、品種雜、科技含量低,主要是散養放養,現在戶均存欄數少,沒有上規模的養殖戶。有一戶養殖獺兔,但缺乏技術指導和防疫技術藥品,成活率低,經濟效益不明顯。

(五)勞動力素質不高,務工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

該村勞動力總數約爲234人。目前,爲增加收入來源,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在家門口煤礦等企業就近就業的,相對收入較高,但在外地務工的,大多數因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組織性,外出就業途徑少,門路窄,導致收入水平不高,務工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

(六)基層組織建設有待加強。

一是黨員隊伍老化嚴重。由於優秀青年外出務工比較多,黨員吸收工作難度大,現有黨員老齡化嚴重。據統計,全村黨員共27名,50歲以上老黨員有17名,30歲以下的黨員僅1名。

二是辦公條件有待改善。現有村部辦公場所已不能滿足正常工作需要,嚴重影響到村兩委的辦公、開會、學習以及農村農技培訓等活動,另外村部還存在辦公桌椅陳舊、辦公設備老化等問題。

三是村幹部需要進一步轉變作風。村兩委班子和村幹部帶頭髮展、帶頭致富的後勁明顯不足,村兩委班子對全村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缺乏中長期規劃和目標,只僅限於上級安排的正常性工作。村主任在外長期經營一個小工程隊,自家收入較好,但對村上的發展關心謀劃不夠。

四、破解制約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面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的特點和精準扶貧新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在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現對制約x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和困難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改變羣衆傳統落後思想觀念。

要採取召開村民大會、座談會、印發宣傳資料等方式,詳細講解黨的政策,詳細瞭解村民致富的願望,宣傳各地新農村建設經驗,增強視覺衝擊力,讓農民明白新農村建設要依靠我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團結互助的道理;引導農民破除等、靠、要思想,自主參與農村基層政權組織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增強農民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要通過開展養殖致富、種果致富等各種競賽活動,培養一批種養大戶、致富能手、科技標兵等發展農村經濟的典型,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的作用,激發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與活力,最終達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要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普法教育,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創建和五好家庭、衛生家庭、文明村創建及好鄰居、好婆媳評比表彰等一系列羣衆性的精神文明活動,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在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貌。

(二)立足長遠發展,科學制定發展規劃。

幫扶人員要摸清聯繫戶基本情況,分析致貧原因,指導聯繫戶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方案或計劃。幫扶單位要協調指導村兩委班子根據該村村情實際編制好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同時,針對貧困戶要制定扶貧脫貧方案。做到一戶一策、戶戶有方案,村上有整體方案,並確保按期落實。

(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改變羣衆生產生活條件。

抓住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行動這一大好發展機遇,千方百計向上爭取投入,通過整合各部門扶貧資金,重點解決好行路、飲水、上學、就醫、羣衆文化生活等與羣衆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性建設,切實改善羣衆的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

一是加快村社交通道路建設,解決阻礙扶貧進程的關鍵因素。通過積極爭取銜接交通部門,儘快對現有入村道路進行修繕,對黃灣社至吊溝嶺和黃灣社新農村道路進行水泥硬化,解決羣衆出行困難的問題。

二是加快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徹底解決人畜飲水困難。通過積極爭取銜接水務部門,力爭1-2年內對人員居住較爲集中的新莊、黃灣兩社接入自來水,先期解決部分羣衆人畜飲水問題。

三是做好危房改造和移民搬遷工作。由x鎮政府牽頭,統籌安排,對現居住在簡易土木結構房子或危房中,有條件的農戶實施危房改造,對較偏遠的吊溝嶺社山上現居住1戶農戶實施移民搬遷,集中解決住房、吃水等問題。

四是修建改善村部辦公場所。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部門支持,按照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標準,選址新修建集村辦公場所、羣衆文化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衛生室和戶外休閒娛樂場所爲一體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徹底改變該村的村容村貌。

(四) 加快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一是繼續大力發展種植業。重點應以玉米種植爲主,小麥、胡麻等爲輔,根據玉米種植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特點,採取科技種植,大力發展雙壟溝播、地膜覆蓋等技術,立足改良品種和加強種植技術培訓,促進玉米規模種植。

二是大力發展特色養殖。x村現有養殖專業戶普遍存在養殖規模小,養殖技術落後等現象。應積極爭取蓄牧部門支持和鼓勵有意向的養殖戶擴大規模改進技術,引進其他特色養殖項目,通過示範,帶動全村養殖業發展。

三是充分利用現有核桃園及閒田增收。要加強對已栽植和新栽植的510畝核桃園管理,定期邀請縣林果業部門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培訓,實行農戶自主經營管理,全面落實修剪、追肥、覆膜、病蟲害防治等標準化管理措施,力爭在3-5年後實現較大經濟效益。同時,要加強對閒置撂荒田地的農業綜合開發,鼓勵土地流轉,實行大戶承包經營,拓寬農民收入渠道。

(五)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羣衆的勞動技能和致富本領。

一是要積極引導初、高中畢業生等兩後生接受職業教育,增加勞動技能,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收入。

二是由縣人社局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轉移就業。針對該村情況,制定以x村爲主,輻射周邊村社具有規模的培訓計劃,力爭培訓全覆蓋,使培訓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開展勞動技能培訓,使得大部分農民掌握1-2門致富技能。同時,依託該村地域優勢,積極聯繫銜接附近煤礦企業,引導剩餘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三是積極落實相關政策,發展培育創業典型。針對個別羣衆思想活躍,致富積極性高,指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供政策、技術和婦女貸款及小額擔保貸款等資金支持,培育創業典型,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六)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高帶領羣衆發展致富的能力。

重點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中選拔優秀村幹部,改善村幹部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吸收有知識、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年輕入黨積極份子,爭取每年發展黨員不少於1人。認真抓好黨員培訓工作,學理論、學科技,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促進農業生產等各方面的有序發展。

2023調研扶貧工作報告篇4

xx侗族自治縣位於xx最西部,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轄7鎮16鄉297個村。境內聚居着侗、漢、苗、回等26個民族,總人口26萬,其中侗族佔80.1%。1956年成立自治縣,是全國較早成立的民族縣之一。xx地理區位偏遠、立地條件差,經濟發展滯後,全縣現有110個貧困村,有貧困人口近5萬餘人也是xx省重點貧困縣之一,扶貧開發工作任務還極爲艱鉅。在當前,xx的扶貧開發工作仍然面臨資金投入不足,基礎建設薄弱,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缺失,貧困人口數額較大、隱性貧困現象嚴重,扶貧產業規模較小、結構不優等突出問題。必須立足新階段、研究新形勢、採取新舉措,才能加快推進我縣扶貧開發進程。

新階段我縣扶貧開發工作面臨三個方面的新形勢。

一是扶貧開發的任務更重。

國家的扶貧標準將調整至1067元,扶貧開發的首要對象從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調整爲新標準以下的全部人口,並對其全面實施扶貧政策,從此不再區分絕對貧困與低收入的概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也不僅限於解決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而是儘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目前我縣家庭人均純收入不足683元的絕對貧困人口還有8300人、家庭人均純收入在683至944元之間的低收入人口還有23240人。國家上調後的貧困線標準1067元計算,我縣的貧困羣衆還更多,貧困面更大,需要扶助的貧困羣衆將多達5萬餘人。這些貧困羣衆,大多分佈在自然條件差、地形地貌複雜、自然災害頻繁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都十分困難,扶貧開發的任務更加艱鉅。

二是扶貧開的工作難度更大。

受自去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以出口拉動爲主的經濟增長勢頭嚴重受阻,外向型企業生產萎縮,我縣外出就業的農民工大量返鄉,農村新的轉移外出就業十分困難。據調查統計,我縣目前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工人數已多達57999人,佔外出務工農民總數的39%,而且返鄉人數還在持續增加。農村勞務轉移輸出困難,返鄉人數增多,將導致我縣農村人口、資源及各類社會矛>

三是扶貧開發的工作要求更高。

當前,我國扶貧工作進入開發扶貧和救助扶貧兩輪驅動階段,專項計劃扶貧、惠農政策扶貧、社會各界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互爲支撐的“大扶貧”局面正在形成。國家扶貧戰略、扶貧政策體系即將進一步調整完善。以專項扶貧政策爲導向,進一步完善“大扶貧”的格局,實行專項扶貧與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將是今後較長時期扶貧開發的基本政策取向。對此,作爲基層民族貧困縣,必須在工作中更高更嚴要求,在基礎數據收集、基本政策研究、基層舉措探索上做更多、更細、更紮實的工作,爲上級的扶貧戰略和政策決策提供科學客觀的基本依據。

立足於以上形勢,xx扶貧開發辦將從四個方面着力,全面推進新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

一、堅定一個目

即堅持以提升xx扶貧開發層次爲重要目標,積極應對新階段、新情況和新問題,從高處着眼、從重點入手。要深入抓好抓實扶貧工作調研,全面掌握新形勢、新標準下我縣的貧困狀況,充分聽取並掌握貧困羣衆的意見和呼聲,深入研究新時期新形勢下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水平,並積極爲市、省和國家制定新的扶貧開發政策措施提供依據。積極爭取國家和社會各界扶貧開發資金投入擴大我縣扶貧開發規模,擴寬對貧困羣衆的扶助範圍,全面推動我縣扶貧開發工作上水平,出成績。

二、突出兩項重點。

一是研究開發扶貧項目。針對我縣貧困農村現狀、發展需要和農民願望等實際,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重點研究開發一批能夠較快、較穩帶動羣衆致富的好項目、大項目,豐富我縣扶貧開發項目庫。二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在扶貧項目研究、開發、儲備的基礎上,積極向上級彙報,爭取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加強對外宣傳,用好項目、好前景、好效益爭取企業投資和社會幫扶資金投入,通過項目建設,促進貧困鄉村經濟發展,帶動貧困農民多增收,快增收,穩增收。

三、抓好三項工程。

一是基礎先行工程。當前重點是抓好第三輪20個“整村推進”村中19個村的公路建設、1個村的人畜飲水建設,並積極籌措資金,抓好面上其他貧困村的各項基礎建設;二是產業帶動工程。肉牛產業方面,在10個貧困村扶持羣衆發展優質能繁母牛300頭、肉牛1100頭、種草500畝。農業方面,在6個貧困村扶持羣衆開發優質稻20xx畝,整修水渠8000米。在環縣城4個貧困村扶持羣衆開發無公害蔬菜600畝,建蔬菜大棚8個。藥材和經濟作物方面,在4個貧困村扶持羣衆開發龍腦樟基地400畝、金銀花基地100畝、優質葡萄基地100畝。三是扶貧培訓工程。在選好學校、選好專業、尊重學員自主選擇的基礎上,抓好貧困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確保20xx年完成371人的目標。結合我縣的種類產業發展,開展好農村種植、養殖爲主的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在今年實現結實用技術培訓2100人,推廣農業新技術20xx畝的培訓目標。

四、完善四個機制。

一是完善工作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鄉村兩級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推進鄉鎮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小建設,通過加強領導,促進全縣各貧困村發展規劃、項目管理及建設等工作協調統一,減少矛盾糾紛對扶貧開發工作阻力。二是完善目標責任機制。在縣扶貧辦內部進一步細化工作,每項工作責任到人,確保工作有人抓,責任不重複。進一步完善對鄉村的目標管理,分解工作,責任到人。實行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工作責任。三是完善項目管理機制。進一步嚴格項目項目篩選、考察、研究、申報程序,確保項目科學合理,保證項目建設效益。進一步嚴格工程建設管理和工程驗收標準,確保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和工程效益。四是完善資金監管機制。在資金運行上,繼續實行財政專戶封閉運行。對扶貧項目工程實行招標,進一步完善招標程序和方法。在資金撥付上實行縣財政、縣扶貧辦、項目所在鄉、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共同多重把關,確保資金安排合理、運行安全和使用效益。

2023調研扶貧工作報告篇5

一、定點扶貧村基本情況。

*村地處**縣**鄉,全村共有620人。耕地670畝,在實行國家退耕還林計劃後,人均土地不到7分,人均年收入3600元,其中五保戶2戶,低保戶38人,外出打工者200多人,舉家外遷者50多戶,現村裏常住人口主要爲是6老人和兒童,青壯年少,信息閉塞,羣衆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村級組織小,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低下,耕地少,資源缺乏,生產生活方式落後,各項經濟發展緩慢。

二、調研發現的問題。

1、當前扶貧工作以單位定點扶貧村的幫扶模式,由於扶貧單位專門職能、管轄範圍等因素導致的侷限性,使得扶貧村發展規劃缺乏科學性,發展缺乏實效性,扶貧單位資金能力有限,每年撥付扶貧的幾萬元遠不能滿足扶貧村的發展需求,而且易造成資金浪費,不利於可持續發展。

2、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村內科學管理、人才、資源匱乏,導致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土地產出過低,平均每畝地產值僅有300到400元,村組織缺乏能力組織村民合力發展,大量勞動力外流,經濟發展心有餘而力不足。

3、村民發展意願不強。我國貧困村居民普遍文化素質較低,思想封閉保守,部分百姓不滿足貧困現狀,靠外出打工增收,其餘百姓仍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依靠僅有的土地和國家的扶助政策生活,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大。

4、基礎設施落後,村民生活水平低。教育、醫療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直接導致了人口外流和招商引資難,村內大多老弱病殘,孩子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三、扶貧工作的思路與對策。

1、轉變思路,改變發展模式是根本。改變一直以來的一個單位扶持一個貧困村的模式,以鄉鎮爲單位,成立黨建扶貧互助合作機構,整合各扶貧單位的資源與優勢,聯合鄉鎮政府以及所轄鄉鎮富裕村,緊密結合市委書記田喜榮同志提出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展規劃,聯繫全縣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專家充分考察論證,認真制定本鄉鎮的發展方向,走規模化經營的道路,共同發展,以此帶動貧困村發展。

2、充分利用整合資源,促進村集體經濟的高速發展。充分發揮我市農業特的優勢,特別是核桃、花椒、優質水果等特色,充分調動全鄉的人力資源,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建立鄉鎮互助合作社,爲農民提供充足的發展資金。充分研究利用各種物質條件、先進的科學技術、產業體系和經營形式,建設特色農業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增強競爭力。形成全鄉行政村都成爲一村一品的專業村,讓農民分享加工環節和流通環節的利潤,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使農民在農業功能拓展中獲得更多收益。

3、積極採用扶貧先扶智的方法,增強村民發展意願,提生農民農業技術水平。組織骨幹羣衆參觀周邊富裕村,讓他們瞭解到齊心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和生活質量,積極協調安排有強烈發展意願的人深入到富裕村去學習,汲取先富起來的經驗,進而帶動全村、全鄉的發展熱情,使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扶貧項目中來。此外,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使項目區羣衆戶均有1人掌握1—2項農村適用技術。

4、加強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產業帶動城鎮化,吸引農村人口不斷向鄉鎮轉移。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帶來的經濟增長,加強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鎮服務功能,提供良好的教育、醫療、養老等與生活密不可分的物質條件,豐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全面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使農村人口不斷向鄉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集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讓百姓享受舒適的高品質生活

5、加強村鄉鎮幹部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加強鄉鎮扶貧考覈和改革幹部考評機制,進一步發揮政績評價的引領作用。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上級政府要建立督查制度,嚴格督查領導責任制的落實情況,對責任不落實、進度緩慢、項目管理、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通報,限期整改。

扶貧工作時不我待,貧困的現狀不僅影響我廣大貧困村百姓的生活質量,更危機着貧困村的未來,大量年齡勞動力的流失爲只剩下老弱病殘的村子帶來的極大的社會隱患,守不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們只能重複上一代人的貧困。長治人民不甘落後,上黨百姓自強不息,作爲廣大百姓的服務者,必須轉變思路,理應有所作爲。讓我們以更高的熱情、更大的魄力、更實的作風,抓住長治大力實現跨越轉型發展的機遇,爲構建和諧長治,努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