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鄉鎮就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彙報

石橋鎮位於南陽市區北部,距市中心約20公里,總面積39.73平方公里,耕地2.9萬餘畝。全鎮下轄12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14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7萬餘人。是科聖張衡故里,中國月季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素有“銀石橋”之稱。石橋鎮原有省級貧困村2個,在2015、2016年,小石橋村和龍窩村先後退出貧困村行列。全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55戶523人,其中未脫貧戶69戶136人,已脫貧戶186戶387人。

鄉鎮就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彙報

按照區委、區政府和脫貧攻堅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和具體安排,我們就業扶貧工作堅持以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實現穩定就業爲核心,以建立就業脫貧信息系統、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實施崗位技能對接、鼓勵羣衆創業就業爲重點,強化措施,精準發力,全力推動就業扶貧工作有效開展。現就就業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堅持三個到位,夯實就業扶貧工作基礎

我們堅持把成立組織機構,開展調查摸底,廣泛宣傳政策作爲就業扶貧工作的基礎,做到有機構,有人員,有辦公場所,確保就業扶貧工作順利開展。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按照全區脫貧攻堅工作總體部署,及時成立了石橋鎮培訓就業扶貧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人社工作的副書記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人社所所長兼任,在全鎮擇優抽調5名年輕幹部,開展就業扶貧工作。並落實辦公地址,制定規章制度,配備專線電話,購置辦公設備。就業扶貧辦公室具體負責制定全鎮培訓就業扶貧計劃、協調解決培訓就業扶貧方面的各項問題。制定出臺了印發了關於《石橋鎮2019年就業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就業扶貧聯鎮抓點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對全鎮就業脫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和引導作用。

二是調查摸底到位。年初,組織專人對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就業及培訓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摸底,掌握了貧困勞動力就業意願、就業能力和培訓需求等情況,對我鎮10個村和2個貧困村的“一庫五冊”建立情況,“十種情況”區別研判,對全鎮貧困勞動力基本情況做到了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三是廣泛宣傳到位。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利用多種形式,集中開展各種就業扶貧政策的宣傳,印製了《轉移就業手冊》、《外出務工人員勞動及工傷知識問答》等資料,及時下發到 255戶貧困戶中,極大的提高了就業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同時,我們與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電信公司聯合建立貧困勞動力信息發佈系統,及時發佈能吸納貧困勞動力的企業的用工信息,定期發佈各類扶貧政策。同時,通過電視臺、網站等新聞媒體對就業扶貧政策進行了集中宣傳。

二、開展三類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

我們按照“缺什麼就培訓什麼”的原則,積極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充分發揮培訓就業脫貧一批的作用,大力開展各類培訓。

一是積極開展就業創業培訓。按照“重點突出、平衡推進”的原則,採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現場教學、現場實踐,開展針對性的送培訓下鄉、送崗位到戶等特色培訓活動,手把手的把實用技能送到田間地頭。在創業培訓中,由區人社局委派講師,向學員傳授創業知識和企業管理知識,明確學員的創業方向,增強創業本領。近幾年共培訓332人,其中創業培訓6期180人,培訓貧困勞動力152人,創業12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創業5人,帶動附近貧困勞動力50人就業,爲貧困勞動力創業打下良好基礎。

二是大力開展菜單式培訓。由區人社局牽頭,聯合區農牧、林業、教育、科技、旅遊、果業等部門,組成七個培訓講師團,由各部門的專家老師爲成員,深入村組,開展“菜單式”技能技術培訓,這次培訓覆蓋了全鎮12村,共培訓缺技術貧困勞動力152人。

三是長期開展各類培訓。人社、教育、果業、商務等職能部門根據自身業務,對全鎮各類貧困勞動力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截止9月底,共培訓果園管理、電子商務、養殖種植、計算機、家政等實用性強、涉及面廣的專業412人次,其中培訓貧困勞動力152人次。

三、做好三個結合,強化就業扶貧工作措施

在就業扶貧工作中,我們把勞務輸出,促進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作爲就業扶貧的有效措施,積極爲貧困勞動力提供各類就業崗位。

一是組織開展了以“送崗位、送培訓、送服務、送政策”爲主題的“疫情就業援助”活動。現場招聘活動變爲網上招聘、進村入戶走訪發放就業手冊和就業一封信,全面摸底並建立石橋鎮勞動力信息臺賬,有組織勞務輸出5400餘人,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260戶,幫助45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人。

二是與就近就地專業相結合。在就近就地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中,我們結合實際,設計開發了就業扶貧“一圖一冊一羣一平臺一系統五位一體”工作體系,並將《轉移就業拓展工程地圖》和《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手冊》發放到全鎮1.1萬戶家中,其中貧困戶255戶。通過就業信息發佈平臺,發佈用工信息9次4200條,共爲區鎮內28家企業、月季種植戶招聘貧困勞動力87人,實現了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同時,我鎮建立健全就業扶貧工作系統,能夠詳實的記錄各包抓部門及包戶幹部的幫扶過程和效果,使幫扶過程透明有效,幫扶幹部之間信息暢通,並將扶貧中遇見的困難準確提示,在此基礎上,對全鎮255戶貧困戶52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信息進行收錄,實施動態管理。特別對貧困家庭勞動力底數努力做到“五清”( 即勞動力基本情況清、培訓就業意願清、轉移就業意願清、轉移就業收入清、具體幫扶措施清),建立健全覆蓋全鎮12個行政村的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臺賬,並依據有關信息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進行跟蹤服務,定期回訪,確保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四、開發就業崗位,援助貧困勞動力託底就業

我們把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作爲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擴大公益性崗位,建立就業援助網絡體系,確保貧困勞動力託底就業。

1、在全鎮12村開發公益專崗。

按照省人社廳、省扶貧辦統一部署,根據《2017年度臥龍區精準施策“有保障”工作實施方案》(宛龍扶貧〔2017〕12號)、《臥龍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臥龍區貧困家庭勞動力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宛龍政辦【2017】90號)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結合我鎮實際,我們連續印發了《關於下達公益專崗開發利用的通知》《石橋鎮公益性崗位管理辦法》等文件,向鎮辦各部門各村委下達了公益專崗招聘任務,提供公益專崗崗位,參加招聘會的貧困勞動力218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83人,目前已簽訂合同的167人,其中貧困勞動力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70人,保險宣傳員97人。

2、規範管理。

一是公益性崗位開放堅持以下原則: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開發,分級負責;面向基層,總量控制;動態監控,突出績效;鼓勵就業,適度補助。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首先由貧困勞動力向村委會提出書面申請,經村兩委班子、村第一書記、包村幹部及駐村工作隊“四方”會議研究同意,然後在村上公示三天,最後對公示無異議的擬安置人員向鎮辦上報,鎮辦彙總後向區人社局以正式文件上報。

二是建立貧困勞動力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考勤制度、考覈制度,將考勤、考覈情況作爲支付勞動報酬的依據。鎮政府安排一名副科級幹部具體負責公益性崗位的日常組織管理和考覈。

三是各村委(用人單位)要明確1名村級幹部負責貧困勞動力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日常管理,並做好工作安排、日常出勤記錄、勞務完成情況記錄。建立健全貧困勞動力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人員個人臺賬,做到《石橋鎮開發貧困勞動力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花名冊》、《石橋鎮開發貧困勞動力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審批表》、《石橋鎮貧困勞動力從事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申請表》、《臥龍區貧困勞動力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聘用協議》、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補貼明細、個人獎懲等材料齊全、清晰。

四是各村委(用人單位)對從事貧困勞動力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人員承擔的工作任務分配合理、具體。明確每個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上崗人員的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和工作質量(達到工作標準和要求),製作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公示牌,公佈監督電話,接受羣衆監督。貧困勞動力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人員要實行統一標誌上崗,各村委(用人單位)應配備統一的服裝標誌、工作牌及必要的勞動工具、勞動保護用品。

五是貧困勞動力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勞動報酬以小時計算,每小時不低於本地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安置的貧困勞動力的崗位補貼,原則上對每人每月補貼680元左右。根據工作性質,原則上每人每月工作不少於20天,不低於40小時。在確保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對於日常考覈過程中表現良好的工作人員,並參加鎮政府組織勞動的可在補貼標準上適當上浮,最高補貼標準原則上不得超過800元。對於日常表現較差的,根據工作完成情況覈減人員補貼。

目前,全鎮符合條件的167名貧困勞動力已全部上崗,公益性崗位每人每月680元、保險宣傳員每年2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有效解決了“三無”人員的就業困難。

雖然我們在就業扶貧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與上級的要求相比,與貧困勞動力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礎上,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大就業扶貧政策宣傳力度,提高廣大羣衆的知曉率;二是建立和命名一批就業扶貧基地,鼓勵企業吸納更多的貧困勞動力,增加貧困勞動力的收入;三是加大就業資金在就業扶貧工作中的傾斜力度,讓就業資金髮揮最大的效應;四是打好“雙業”攻堅硬仗助力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