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州政府工作報告多篇

州政府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

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

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

×年××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連同《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州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五”回顧和××年工作情況

“十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州上下認真組織實施全州“十五”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綱要》,搶抓機遇,務實進取,有效克服了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州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十五”期間,全州着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煙、茶、畜、果、藥、菜爲主的六大特色產業基本形成,以捲菸、水電、富硒綠色食品、藥化、建材爲主的五大工業逐步壯大,以重點景區建設爲主的旅遊產業初步形成。到××年,全州生產總值達到億元,比“九五”期末增長,年均增長。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十五”期間,全州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億元(含“兩路”),是“九五”時期的倍,鐵路、高速公路、機場擴建三大項目開工建設,一大批交通、通訊、能源、電網、水利、生態、市政建設項目相繼實施,全州的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較“九五”期末增長,按可比口徑增長,年均增長。改革開放取得新進步。全州戶國有集體企業完成產權制度改革,州域經濟初步實現民營化;農村稅費改革實現了農業稅和除菸葉以外的特產稅全免;州縣市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財政各項改革、投資體制改革、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等都取得較好成效。全州實際利用外資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萬美元,分別爲“九五”時期的倍和倍,累計引進過百萬以上投資項目多個,到位資金億元。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高;“以縣爲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全面落實,農村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民族文化大州建設穩步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有新的發展;醫療衛生網絡進一步健全,基本實現了村村有衛生室;廣播電視實現了州、縣(市)、鄉(鎮)光纖聯網。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全州基本建立起了覆蓋企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體系和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城鎮新增就業萬人;合力扶貧攻堅,實施“整村推進”,解決了萬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鞏固提高了萬低收入貧困人口的溫飽,解決了萬農村人口飲水難問題,全州基本消除了農村特困戶的茅草房;全州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較“九五”期末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我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的五年,是全州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的五年,是各行各業實現新發展的五年,是發展後勁明顯增強的五年。

剛剛過去的××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經過全州上下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州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州同比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長,第二產業增長,第三產業增長)。

農村經濟方面。認真落實“一免三補”等惠農政策,積極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科技興農。全年糧食總產量達萬噸;新發展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萬畝;全州已有個特色農產品獲得無公害、綠色及有機農產品標誌。

工業經濟方面。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進工業經濟發展。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億元,增長;實現工業增加值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後,同比增長;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實施工業技改項目個,完成技改投資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不含“兩路”,同比增長;全州重點項目(不含“兩路”)實際完成投資億元;機場改擴建順利完成,鐵路、高速公路、水布埡電站建設進入投資高峯期,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

旅遊等第三產業方面。全年接待遊客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萬人次,實現綜合旅遊收入億元,分別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同比增長;全州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產值或營業額億元,實繳稅金億元,分別增長和。

財政金融方面。全地域財政收入完成億元,同比增長,八縣市均實現了財政收入過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比年初增長和,基本實現了存貸“雙增”的目標。

改革開放方面。進一步深化了農村各項改革,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得到鞏固,做好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順利完成了土地二輪延包和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全州的事業單位實行了聘用制;加大了財政改革力度,在州直和縣市全面推行了部門預算,建立和完善了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州直統一津補貼;加大了政府採購力度,全年實現政府採購額億元,節約率達;積極推進了投資體制改革,對非政府投資的項目一律實行覈准制或備案制。全州實施招商引資項目個,實際到位資金億元。外貿出口完成萬美元,同比增長。

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科技“三項 經費”得到落實,科技研發、應用、推廣工作不斷加強。教育投入繼續增加,農村教育基礎設施條件繼續改善。人口、資源、環境三項基本國策得到落實。民族文化大州建設逐步推進,文化體育事業有新的發展。醫療救治體系、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穩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蓬勃開展。不斷深化了國防教育、“雙擁”創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民族工作取得了新進展。統計、移民、外事、僑務、對臺、宗教、史志、檔案、新聞出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繼續得到重視和發展。

城鄉居民生活改善方面。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加強,社會保險擴面萬人,完成年計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以內;各項社會保險費徵收總額億元,增長。“整村推進”式扶貧取得明顯成效,絕對貧困人口減少萬人,解決了萬返貧人口的溫飽問題。切實加強了“兩個低保”和社會救助工作,妥善安排了災區羣衆生活,全年發放各類救助金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分別增長和;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比年初增加元。

十件實事方面。新建沼氣池萬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試點工程,解決了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消除中國小級危房萬平方米;解決了所中國小飲水難和所中國小如廁難問題;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實現校校通;新建村衛生室所,維修整頓村衛生室所;實施電話村村通工程,農村電話混合覆蓋率達到%;新增城鎮就業人員萬人,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萬人;啓動了縣市廉租房建設,推動了經濟適用住房和老年公寓建設;清和園後續工程西廣場已竣工,鳳凰山隧道、鳳凰大橋已開工建設。

社會穩定方面。全面推行“治安中心戶”建設,基本建立起羣防羣治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加強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監測和防控,強化了防控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煤礦、非煤礦山、化學危險品、煙花爆竹及民爆物品、交通安全等專項治理,安全生產形勢趨於穩定。重視人民羣衆來信來訪,努力解決人民羣衆的合理訴求。

政府自身建設方面。認真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整改。着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做到依法行政,堅持出臺規範性文件時先過“法律關”。凡是事關全州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事情,力求做到民衆參與、專家諮詢,科學決策。堅持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政府工作,認真辦理議案、建議和提案,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羣衆監督。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注重從源頭上減少和控制腐敗。廣泛開展了機關效能建設,建立了政務公開制、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

各位代表,“十五”期間,全州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年既定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全州人民在州委領導下團結奮鬥的結果,是人大、政協的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民團體積極參與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公務員和各領域、各行業的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民團體,向駐我州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向武警官兵、政法幹警以及關心、支持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十五”歷程,總結××年的工作,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農業和農村基礎條件差,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大;工業經濟整體素質不高和競爭力不強;各項改革推進難度大,民間投資增長較慢,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教育、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人民羣衆反應強烈的“上學難”、“看病難”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城鎮化的進程緩慢,農村貧困面仍然較大,城市低收入羣體生活仍然比較困難,就業渠道不寬,社會保障面較窄,扶貧開發的任務還很艱鉅;自我發展的能力較弱,財政對公共事業、社會保障支撐的壓力大;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效能建設有待加強,社會管理的任務繁重,人民羣衆反應強烈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將在今後的工作中,通過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逐步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與措施

“十一五”時期是我州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州“打基礎,調結構,抓質量,提速度”的關鍵階段,全州上下務必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

(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和目標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爲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爲動力,以優化發展環境爲抓手,以加快“一主三化”進程、構建“和諧恩施”爲目標,重點抓好特色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經過“十一五”的努力,初步建成“五大產業基地”,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州生產總值年均增長%(其中第

一、

二、三產業分別增長%、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不含“兩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全地域財政收入年均增長,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外貿出口、利用外資年均分別增長以上;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和%;平均每年減少農村極端貧困人口2萬人;解決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城鎮化率提高—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以內,總人口控制在萬人以內;新建成沼氣池萬口,農村適宜地區基本普及沼氣;森林覆蓋率提高—個百分點;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每年提高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以上;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達,高中階段入學率力爭達到,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總髮病率控制在萬以內,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達到以上,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萬以下和‰以下。

【第2篇】涼山州政府工作報告

20**年第一季度,正值元旦春節期間,且氣候從冬季漸轉春季,氣溫變化較大,給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一定壓力。公司遵照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文件精神,大力加強安全檢查,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民爆物品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在公司全體職工的努力下,確保了一季度無任何安全事故發生。現將第一季度安全市場工作總結如下:

一、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

1、2月份,正值春節期間,公司對春節安全生產工作和值班守護工作進行了安排。制定了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和值班守護工作方案,並下達公司各部門和各二級庫執行。公司成立了春節期間安全生產督查領導小組,由總經理王敏先擔任組長,部門負責人以上領導爲成員,各部門按照自身工作職責,開展了笫一季度安全生產工作的檢查。對公司總庫和二級庫庫區安全設備、消防設施、值班措施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全面和詳細檢查。回收網點安全檢查,主要針對火災安全隱患。對各網點滅火器是否配備齊全、滅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內、物資是否分類堆放、衛生是否清潔等問題進行了詳細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及時處理,徹底消除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發生的因素。

公司值班人員在值班期間,不定時對總庫、各二級庫進行了電話檢查,確認各庫是否隨時有人值班,並將上級檢查和自身對各庫進行的檢查記錄在案,由於公司對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工作高度重視,認真部署,確保了節日期間無任何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公司安全生產工作基礎。春節過後,安全生產和後勤部根據公司工作要求,針對公司機構調整情況和安全生產情況工作實際,安全生產工作層層落實、人人負責的原則,公司分管安全的領導與各部門負責人簽訂了安全生產工作目標管理責任狀,並要求各部門負責人與各崗位從業人員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將責任狀分部門歸檔保存。

三、安全檢查情況

安全檢查是安全生產最重要的手段。今年以來,公司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都陸續對自身工作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檢查,並取得了良好效果。2月16日,公司主要領導就總庫進行檢查時發現雷管庫內門鬆動,總庫人員當日即整改完畢。3月份,按照公司領導有關安全生產工作要求,安全生產和後勤部聯合民爆綜合部對公司各二級庫、臨時庫、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進行了安全檢查。

各二級庫情況較好,未發現安全隱患。3月7日、3月17日在大壩臨時庫列行檢查中,發現存在庫房通風口未安裝鐵絲網、庫區攝像頭無防雨設施、未建立巡查記錄和安全設備檢查記錄等問題。檢查人員當即對該庫下達了整改通知。該庫隨後上交書面整改報告,在整改期限內整改完畢。

1 月26日,安全生產和後勤部對綜合市場、酒店、停車場、洗車場盔行了檢查。檢查中發現綜合市場在消防通道放有液化氣罐、液化爐、柴油桶。當即對其下達了整改通知,要求立即將液化氣罐、液化爐、柴油桶搬走,並對綜合市場負責人罰款200元。3月份,安全生產和後勤部與民爆綜合部在對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進行的聯合檢查中,發現滅火器過期或數量不夠的情況較突出,其中有3個網點缺滅火器1個,1個網點有1個滅火器失效,1個網點缺2個滅火器。

眷查人員對這5個網點都下達了整改通知,要求限期補充滅火器。中樞網點衛生情況不盡如人意,茅臺網點衛生比較好。檢查中還發現,由於各網點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的文化程度和重視不夠等原因,絕大多數網點沒有開展收購物資臺帳登記。

四、避雷設施檢測

3月以來,各二級庫均彙報避雷設施檢測已經開展。其中,長崗、茅壩兩個二級庫的避雷設施檢測報告已經交到安全生產和後勤部,其餘二級庫避雷設施檢測報告還未交來。安全生產和後勤部在檢查時已通知各二級庫,須按時將避雷設施檢測報告送到公司存檔。

五、一季度安全生產工作不足和二季度安全生產工作安排

20**年一季度,公司安全生產工作在全體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無任何安全事故的目標,取得了20**年開門紅,爲全年的安全生產工作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一季度的安全生產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這些不足表現在:

1、安全檢查力度不夠。安全生產和後勤部由於身兼辦公室、安全生產兩塊任務,人手比較緊張,陷於事務性工作。導致一季度的安全檢查中,只對各二級庫的檢查能保證每月一次,而對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檢查次數相對較少。

2、少數崗位人員責任心不強。2月份,總庫雷管庫內門發現鬆動。這項隱患本來應該是總庫工作人員首先發現、首先報告、首先處理。但卻是在公司領導對總庫的檢查中才發現。說明相關崗位人員馬虎大意,責任心不強。

3、臨時庫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一季度的安全檢查檢查中,大壩臨時庫出現問題較多。雖然都及時進行了整改,但相對於其他二級庫,臨時庫的人員無論是工作素質還是責任心,都有待加強。

4、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的問題。由於網點的從業人員文化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物資收購臺帳登記絕大多數網點沒有開展。同時,中樞各網點衛生較差,對公司“整髒治亂”工作形成了一定壓力。

針對以上問題,二季度的安全生產工作安排,應從以下方面進行:

1、落實各部門、各崗位主體責任。按照上級有關部門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以“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爲主題,組織開展好“安全生產月”活動。在去年的基礎上,做好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演練。

第一季度安全生產工作總結第一季度安全生產工作總結2、加強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加強公司安全監管、安全資金投入力度。在一季度安全檢查基礎上,根據年初制定的安全生產工作方案,開展領導檢查、部門檢查、崗位自我檢查。各部門通力配合,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大安全投入和技術保障投入,提高公司安全生產水平和事故防範能力。

3、嚴肅責任追究制度,。按照“依法依規、獎懲分明“的原則,對多次出現安全隱患的崗位人員,要嚴格處理,懲前毖後。對查出的問題,要進行回查,落實整改;責任部門必須對整改的問題,做出詳細的書面報告。

4、,加大警示問責力度。按照安全生產責任狀的要求,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對多次出現安全隱患的部門,分管領導要進行約談,加強督察,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

5、加強重點部位監管。公司總庫、各二級庫、臨時庫和網點安全責任重大,安全生產和後勤部、倉儲部、民爆綜合部要加強對這些部位的監管,深入排查安全隱患,針對可能存在的消防、爆炸、盜搶等隱患,要根據預案,做好防範,確保不出現問題。

6、結合“安全生產月”活動,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積極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強化職工安全技術職業培訓,提高職工安全生產技能。

7、二季度氣溫將有大幅度回升,對安全生產工作有一定壓力。公司各民爆倉儲部門、二級庫、臨時庫要定時開門通風,檢查滅火器材和消防水池,能確保正常使用。尤其對各網點的檢查要重視火災隱患,滅火器過期或數量不夠的,要及時補足,確保公司各部門各環節無安全事故發生。

季度安全工作總結

【第3篇】鄂州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xx”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及20xx年工作回顧

“xx”時期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市上下以黨的精神爲指引,在視察湖北、視察鄂州重要指示精神鼓舞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把握“三維綱要”,以作貢獻、打頭陣的精神狀態,全面推進“一改兩化”,實現了“xx”圓滿收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這五年,是有效應對複雜局勢,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的五年。我們始終堅持抓好發展第一要務,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持續衝擊,克難攻堅,砥礪前行,以新作爲應對新常態,推動了經濟跨越發展。預計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30億元,比“xx”末(下同)年均增長1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82.8億元,年均增長13%。財政總收入66.2億元,年均增長16.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7.2億元,年均增長2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3.69億元,年均增長2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1億元,年均增長13.8%。外貿出口2.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28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11.8%和12.9%。人均生產總值跨越1萬美元,標誌着鄂州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財政總收入、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翻一番,爲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這五年,是積極調結構轉方式,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的五年。我們始終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爲中心,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發展。工業整體實力邁上新臺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25家,實現主營收入1300億元,是20xx年的兩倍。累計實施技術改造項目533個,是“xx”的2.1倍。企業素質提升。顧地科技在深交所上市,大通物流等23家企業在“新三板”、“四板”掛牌。高能耗、高排放產業比重由20xx年的51%下降到30%,高端製造業快速成長,新興產業比重提高1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幅連年居全省前列。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快速成長,已經成爲新的經濟支柱。唯品會、亞馬遜、蘇寧雲商、家樂福、普洛斯、易商、意大利維龍等國內外電商巨頭落戶葛店開發區,形成大智慧、大物流、大倉儲、大市場支撐大電商的產業格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20xx年底各項貸款餘額337億元,是20xx年末的2.3倍。市農村信用社順利改制成鄂州農村商業銀行。

——這五年,是咬定發展不放鬆,重大項目引進建設成果豐碩的五年。我們始終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爲提升存量、優化增量、加快發展的關鍵。一批事關鄂州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性、支撐性項目落戶,特別是建市以來最具全局意義的國際航空物流樞紐項目落戶鄂州,是我市“xx”收官時期的重大喜事。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80億元,是“xx”時期的3.4倍。總投資74億元的鄂州電廠三期工程全面動工,投資過十億的南都電源、特種汽車、虹潤新能源、長煜模具等重大工業項目開工建設。完成交通運輸建設投資313億元,是“xx”的10倍。漢鄂高速、鄂黃高速、大廣南鄂州段、鄂州大道及南互通、城際鐵路、新火車站相繼建成並開通運行;葛山大道改造、吳楚大道西段即將建成通車,三江港鐵路貨運樞紐以及綜合碼頭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的協同推進,奠定了鄂州未來跨越發展的堅實基礎。

——這五年,是全面推進沿江濱湖新區開放開發,區域經濟競相發展的五年。我們不斷拓展和優化發展空間,創造性地實施“五個一”開發模式,賦予新區市級行政管理權限,大力推動八大新區開放開發。葛店開發區升級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產城融合發展步伐加快,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鄂州開發區、梧桐湖新區、花湖開發區、紅蓮湖新區基礎設施實現集中連片開發;三江港區成爲武漢新港南岸核心港區,公鐵水多式聯運設施建設全面拉開;鄂城新區高起點規劃,建設進展順利。梁子湖區被列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梧桐湖新區被列入全省綠色示範區。20xx年八大新區固定資產投資佔全市的63.8%,招商引資額佔全市的75%,形成了多極支撐、多點發力、競相發展的開放開發格局。

——這五年,是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城鄉一體化水平全面提升的五年。我們始終按照“全域鄂州、統籌發展”的思路,推動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一體的交通、供電、供水、廣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網絡建成,農村衛生、教育、文化等事業全面提升。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農民收入實現“十二連快”。建成生態農業基地392個,基本實現一村一基地,一大批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態農業品牌興起。梁子湖區成爲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臺灣生態農業園、國家有機農產品檢驗中心落戶。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全面提升。土地流轉率居全省前列。家庭農場、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80%以上農戶進入合作服務體系。20xx年農產品加工值達到260億元,是20xx年的4.3倍。“互聯網+農業”蓬勃發展,特色農產品實現網上銷售,鄂州蓮子在天津渤交所上市,開啓鄂州農產品電子交易新模式。

——這五年,是着力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五年。五年來,我們始終以全域規劃爲先導,堅持建設管理並重,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累計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5億元,中心城區建成面積達60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64.08%,居全省第二。實施城建攻堅計劃,三國吳都風光帶二期三期、火車站廣場、西山公園、橘園公園、博物館等一批工程建成,西山風景區、蓮花山風景區實現提檔升級並向市民免費開放,鳳凰大橋、主城區綜合客運樞紐、雨污分流、洋瀾湖溼地公園、市民中心等工程順利啓動實施,葛華水廠投入使用。深入推進“五城同創”,實施城管提能工程,城市形象明顯改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順利通過全國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複檢、全國綠化模範城市覈查考評,通過全國旅遊標準化城市和省級環保模範城中期評估。在中國社科院全國宜居城市最新排行榜中,鄂州名列第45位,居全省第二。

——這五年,是高舉改革大旗,發展活力強勁迸發的五年。我們積極承擔100多項全國、全省改革試點任務,探索出一批在全省可複製、全國可借鑑的改革經驗和鮮活樣本。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了全省市州審批項目流程最優、時限最短、收費最低。率先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圍繞打造“一刻鐘”服務圈,推進公共服務下沉,120項公共服務事項實現社區辦理。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實施先照後證、註冊資本認繳制、“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市場主體總量達6.6萬戶,五年實現倍增。推動國有資產管理運營制度改革,完成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理歸集,實行規範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創新投融資體制,積極推動ppp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新模式,設立3億元產業引導基金、7.5億元股權投資基金。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擴大農村“五權”抵押融資,發放貸款3.1億元。全國“多規合一”試點、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等各項改革試點都取得新成效。

——這五年,是建設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我們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發展全過程,積極創建生態市。科學確立主體功能分區,將經濟功能主要佈局在沿江濱湖新區,梁子湖500平方公里區域全面退出一般工業,在全省率先取消生態區域和農業鄉鎮招商引資、工業增加值考覈。我市被列入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加強工業污染源防治,實施105個重點減排工程,火電脫硫脫硝、鋼鐵煙氣脫硫、水泥窯脫硝全部完成。全面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實施“三邊”植樹、環梁子湖生態林帶、洋瀾湖綜合治理等工程。塗鎮湖、曹家湖實現破堤還湖。實施清潔鄉村工程,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垃圾全收集全處理全覆蓋,並全面啓動全市城鄉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建成污水處理設施221座。建設美麗鄉村,完成123個村環境連片整治。4個鄉鎮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57個村獲“省級生態村”、“全省綠色示範鄉村”稱號。

——這五年,是增進人民福祉,人民羣衆獲得感不斷提升的五年。我們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羣衆共享發展成果,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提高到75%。累計投入資金35億元,連續5年辦好“十件實事”。實施精準扶貧,完成整村脫貧階段性任務。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險制度基本建立,五項基本社會保險新增擴面14萬人。

率先在全省對五類特殊困難羣衆實行兜底保障。率先啓動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城區低保標準提高到每月46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月280元。連續5年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加強村、社區幹部工作報酬保障。建設保障性住房3.5萬套,啓動鄂州職業大學校中村、朱家堖、鄂城水泥廠等棚戶區改造。率先在全省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改革,教育信息化、學校標準化等工作步入全國、全省前列。醫療衛生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完成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和265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市中心醫院新門診大樓投入使用。貫徹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出生人口性別比穩步下降。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藝術事業快速發展,全民健身和羣衆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我市被命名爲“中國三國文化之鄉”。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連續6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連續20xx年未發生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全面開展平安鄂州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治安和刑事案件發案率持續下降。建立和完善“1+7”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消除了一批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和“一村(社區)一律師”制度。“六五”普法圓滿完成。民族宗教和諧。國防動員工作不斷加強,“雙擁”活動取得新成效,海軍“鄂州艦”下水。其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xx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正確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積極主動作爲,統籌推進“穩、促、調、惠、防”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預計全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4%,外貿出口增長1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1.6%。儘管少數經濟指標未達到預期目標值,但仍處於較快增長區間,符合經濟新常態運行發展規律。

與此同時,我們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鞏固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市委實施細則,不斷改進工作作風,下大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認真開展“四項專項整治”和“三個專項治理”,落實“三短一簡一儉”,“三公”經費比上年下降28%。

各位代表,“xx”時期,我們在複雜嚴峻形勢下取得的這些成績,得益於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奮力拼搏,得益於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駐市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所有參與、支持、關心鄂州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歷程令人難忘,五年的成就來之不易。我們深深體會到,推動鄂州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動搖,牢牢把握髮展第一要務,一切從實際出發,把“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總要求與鄂州實際相結合,厚植髮展新優勢,把握髮展主動權;必須堅持用先進理念引領發展不動搖,堅持科學發展一步到位,牢牢把握“三維綱要”,更加註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註重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必須堅持打基礎、管長遠不動搖,應急與謀遠相結合,積極謀劃推動重大改革發展舉措,堅持不懈調結構轉方式,系統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消費的基礎作用、出口的促進作用,推動一產業提質、二產業升級、三產業倍增;必須堅持奮發有爲、求真務實不動搖,始終保持嚴實作風,自加壓力,主動作爲,營造強勁發展氣場;必須堅持推進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服務型政府和廉潔政府建設不動搖,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推進各項工作,主動接受市人大、市政協監督,爲人民辦事、對人民負責、向人民報告、讓人民滿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經濟發展總量偏小、層次偏低,財政增收壓力大,創新能力不強,開放水平不高,長期積累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集中,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不迴避、不懈怠,一定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三五”時期,將是鄂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有可爲的黃金機遇期。我們要搶抓國家加快推進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等歷史機遇,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奮力開創“十三五”發展新局面。根據《中共鄂州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鄂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大會一併審議。

“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牢牢把握“三維綱要”和“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以質爲帥、量質兼取”工作方針,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標準小康社會和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爲主題,以建設國際航空都市區爲主戰場,以轉方式、調結構爲主線,實施創新驅動、協調帶動、綠色引領、開放先導、共享保障戰略,不斷創造鄂州速度、鄂州質量、鄂州效率、鄂州標準,在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征程中作貢獻、打頭陣。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是: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到20xx年力爭達到1200億元,人均gdp突破1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2%;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城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市民科學文化素養和健康文明素質普遍增強;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創建取得突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面完成省定節能減排目標;城市治理現代化進一步加快,城市宜居性增強,法治鄂州建設深入推進,各項改革任務如期完成。

今後五年,我們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領發展,奮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一)堅持創新發展,建設活力城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讓創新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增強科技創新力,把創新擺在鄂州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高創新服務水平。加快引進創新步伐,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形成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發展新動力,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出口的促進作用,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發展新格局,實施“互聯網+鄂州”計劃,推動沿江城市連綿帶建設。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先進製造業,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全面深化改革示範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深化財稅管理體制改革。

(二)堅持協調發展,建設品質城市。實施協調帶動戰略,進一步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同性、整體性。提高城市發展質量,提升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提高美麗鄉村建設質量,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集中連片規劃建設美麗鄉村。提高精神文明建設質量,加強法治鄂州建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打響鄂州文化品牌,突破性發展文化產業,豐富城鄉文體生活,建設文化強市。提高軍民融合發展水平。

(三)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城市。實施綠色引領戰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優質生態產品生產基地,打造湖北水生態安全屏障。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全域開展生態文明創建,重點打造梁子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加快綠色發展進程,推行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完善綠色發展機制,建立綠色財稅機制,構建綠色金融體制,建立綠色考覈機制。

(四)堅持開放發展,建設國際城市。充分發揮國際航空物流樞紐項目對城市功能、產業升級、要素集聚的引領功能,加快推進航空都市區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立足長江、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航空物流樞紐中心。構建航空、水運、鐵路、公路有機銜接的多式聯運體系,加快“一心兩翼”現代化大港口建設,打造武漢新港南岸核心港區,建設區域陸路交通樞紐。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學習借鑑上海自貿區經驗,推行自貿區體制機制,打造對外開放平臺,加快優進優出步伐,深度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羣。實施開放先導戰略,建設長江中游重要節點城市,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五)堅持共享發展,建設幸福城市。實施共享保障戰略,切實保障改善民生,讓人民羣衆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實施創業就業工程,實行更加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完善創業就業服務體系,持續增加居民收入。實行教育現代化工程,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構建現代教育體系。實施全民社保工程,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實施健康鄂州工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實施脫貧攻堅工程,落實精準扶貧政策,完善扶貧工作機制,確保20xx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銷號、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三、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首戰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面對發展新常態,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新的一年宏觀形勢依然嚴峻,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必須以競進的精神狀態,克難攻堅,搶抓機遇,積極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以上,外貿出口增長10%,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城鎮新增就業1.8萬人,完成省定節能減排目標。

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着力調結構轉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依靠創新驅動,強化先進製造業的主導作用、新興產業的引領作用、現代服務業的支撐作用,着力穩增長調結構,強力推進產業升級。一是再造工業發展新優勢。堅持改造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並重,加強傳統企業技術改造,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啓動實施“百家企業技改行動計劃”,全面提升技術裝備、經營管理、品種質量水平,培育一批高端拳頭產品,提升全要素生產效率,促進傳統工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把新興產業培育作爲經濟工作的主戰場,集中力量支持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形成集羣優勢。發揮產業基金對新興產業培育、高新項目引進的撬動作用,支持北斗導航、物聯網、機器人、高端智能裝備、新能源等項目快速成長。加快電廠三期、南都電源、特種汽車、虹潤新能源等重大項目進展,儘快形成百億產業規模。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確保億元骨幹企業增加15家,規上企業新增50家。實施“推動企業上市計劃”,吸引產業基金以“股權+債權”的方式,支持企業上市、掛牌,擴大直接融資。二是推進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把現代服務業作爲擴大經濟總量的引爆點,着眼於千億產業目標,高起點謀劃重大推進政策、發展規劃和承載平臺。加快推進葛店中部電子商務基地建設,爭取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推動電子商務在各領域的推廣應用,實現電商產業集聚和園區聯動發展,力爭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50億元。支持南山臨港新城一期、東方甩掛聯盟、三江港公鐵物流等項目建設。提高對外貿易水平,力爭出口實績企業達到60家。投入5000萬元注入文化產業基金,培育發展文化產業。推進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創建,打造一批山水鄉愁和歷史文化旅遊精品。三是增強創新驅動和創業發展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開展產學研合作,出臺以獎代補政策,支持引進、自建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力爭全年高新企業增加10家以上。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支持國家省級質量檢測中心建設。構建一批全要素、開放式的衆創空間,支持葛店科技加速器、鄂州開發區創業咖啡等平臺健康發展,運用“孵化器+風險投資”、“加速器+股權投資”、“衆創、衆包、衆扶、衆籌空間+天使基金”模式,扶持一批創新型小微企業成長,加快形成新的產業業態和增長點。四是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改革任務,謀劃實施“供給側改革鄂州行動計劃”。繼續實行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幫助企業加強產業鏈對接,搭建銀企對接橋樑,提高財政間歇資金使用效率和針對性。新增600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和補充保證保險貸款基金等,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開展“降低企業成本行動”,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擴大直供電交易試點,幫助企業降成本、增效益。最大限度減少投資前置審批事項,促進投資便利化。依靠市場力量,推動冶金、建材、礦山等企業兼併重組,淘汰一批污染嚴重、浪費資源、安全保障難度大、喪失自我更新發展能力的落後企業。

(二)深入推進改革攻堅,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全面推進各項改革,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一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市場化要求、促進轉型發展的投融資、財稅、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機制。綜合運用ppp模式,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融資。繼續推進營改增試點,將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營改增範圍。按照公共財政要求,優化支出結構,加強對生態建設、社會保障、精準扶貧、基層治理的支出保障。建立完善以管資本爲主的國有資產監管新體制,推進區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歸集,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啓動文體旅遊和自然資源資產歸集、授權經營工作。二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完善“四張清單一張網”,推進行政審批事項全流程、並聯式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全覆蓋,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體系。進一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以及電子營業執照試點。開展綜合監管行政執法改革試點。認真做好行政審批事項的承接落實和取消下放工作,提升新區承接市級職權的能力水平,提高新區行政運轉效能和服務效率。三是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村基層交易平臺建設,實現信息對接。開展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權、收益權試點。推進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試點,推動金融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在“三權分置”的基礎上,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和供銷社綜合改革。四是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完善社會治理責任體系。加強矛盾糾紛調處平臺建設,健全完善“1+n”多元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推動城鄉社區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加強社區軟硬設施建設,支持基層社會組織發展,增強社區和基層社會組織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加快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多規合一”試點和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等各項改革工作。

(三)加快推進新區建設,開創開放發展新局面。搶抓國家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羣戰略機遇,把航空都市區和新區建設作爲主陣地、主戰場。一是全力推進航空都市區建設。省委、省政府要求20xx年在鄂州實現大飛機起降,任務光榮而又艱鉅。按照要件申報、機場覈准、工程建設、竣工驗收等時間節點,倒排工作量,明確任務清單,落實責任主體,實行掛圖作戰,並行推進各項工作。高起點編制完成航空都市區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設立200億元航空產業發展基金,啓動拆遷安置、道路交通等配套設施建設,開展臨空產業的引進和導入。推進臨空金融商務區建設,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和多層次資本市場主體入駐,打造長江中游“金融港”和“基金小鎮”。二是完善新區基礎設施。以人本理念指導八大新區建設發展,把新區建成獨立成篇的現代化宜居宜業新城。加強新區教育、醫療、文化娛樂、超市、集貿市場等消費設施建設,讓新區引得進人、留得住人。啓動建設葛店新高中、梧桐湖醫院、葛華客運站。繼續高強度進行基礎建設投入,打通制約項目落地“最後一公里”,提升產業承載力。搶抓國家放鬆銀根,實行低利率、長週期的政策性融資機遇,擴大建設性融資規模。三是加快新區產業發展。堅定不移走產城融合路子,狠抓新區產業成長。葛店開發區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高端製造、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產業;鄂州開發區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智能製造、新型建材等產業;鄂城新區和花湖開發區重點發展臨空經濟;三江港和紅蓮湖新區重點發展港口物流、休閒旅遊等產業;梧桐湖新區和梁子湖生態文明示範區重點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立足新區產業定位,加強招商引資,推動項目向新區集中,引進一批投資過10億元的大項目落戶,打造沿江產業集聚區。

(四)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爲重中之重,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一是提升生態農業發展水平。堅持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不動搖,促進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快推進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特色化、農業機械化、營銷品牌化,實現農業提質增效。推進臺灣生態農業園、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等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龍頭企業。圍繞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做大做強新型農業主體。加大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實施品牌興農戰略,優化“三品一標”農產品認定認證。二是全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推進城鄉道路交通網絡建設維護,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農村公路的養管護工作。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花馬湖灌區節水配套改造、新港河道整治、民信閘除險加固、樊口電排二站等工程。

大力實施農村電網改造,提高產業化基地、農村新社區臺區供電能力。完善農村安全飲水體系,完成雨台山水廠擴建,建成太和水廠,新建城東水廠和城南自來水加壓站,提高城鄉供水能力和質量。三是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建設,推進“寬帶鄂州”建設,完成光纖進村入戶工程,爲“互聯網+”融入農業農村發展創造條件。整合全市涉農信息資源,搭建集生態農業信息傳播、優質農產品展示和網絡營銷於一體的電商平臺,支持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入駐平臺。積極與國內知名電商合作,推動農業從傳統營銷業態轉變爲“線上線下相結合、前臺後臺一體化”的電子商務模式,全域推進電商進農村,培育一批“淘寶村”、“淘寶戶”。四是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按照生產、生活、生態相和諧理念,不改變傳統村落形態,美化傳統民居環境,加強鄉村綠化,因地制宜、一村一特色。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不搞違背農村生產生活特點和農民意願的大拆大建。以村村秀美、戶戶整潔爲目標,整體規劃、整村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面貌。

(五)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營造優美宜居環境。堅持“五個統籌”,完善城市功能設施,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建設生態宜居文明城市。一是加強城市功能建設。強力推進城建“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開工建設鄂鹹高速、重載車專用通道,完成三江港區綜合碼頭一期、五丈港港區綜合碼頭、吳楚大道東段主體工程。啓動南互通至鐵山、東溝至鐵山一級公路建設,三江大道與吳楚大道實現對接。加快推進鳳凰大橋、市民中心、東洋瀾湖溼地公園、吳都中央生態廊道二期等工程建設,啓動文化中心、體育中心、天龍山公園、江灘公園四期、植物園、動物園等重點工程。統籌城市地下和地上設施建設,推進“海綿城市”和綜合地下城市管廊建設,完成主城區雨污分流,全部封堵入洋瀾湖排污口。推進老舊城區、城際鐵路沿線棚戶區破舊危房拆遷改造,完成1.5萬套棚戶區和危房改造任務。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元化城市建設投融資體系,力爭全年全市基礎設施投資突破200億元,主城區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二是深入開展城管能力提升工程。繼續以“五城同創”爲載體,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整治範圍向城中村、城郊村、老城區、背街小巷和農村延伸,向各區、開發區、中心鎮覆蓋。實行重點專項治理與日常精細管理相結合,開展渣土拋撒、工地揚塵、油煙噪聲、亂搭亂建、出店經營、交通違法等專項整治,形成條塊結合的長效管控機制。認真解決好物業管理糾紛、集貿市場髒亂差等一系列問題,加大停車場、微循環等城市交通疏導場所建設。完善全域公共交通體系,推動城市公交向新區和鄉鎮延伸,優化班次線路,逐步實現全市通勤一體化。重點加強大冶至武漢鄂州路段治超工作。推進“智慧城管”建設,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建立智能化城市管理平臺,提升管理水平。三是推進農村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雙落地,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先期重點推進長期在城市居住、有相對固定工作的農民工有序市民化,實現安居樂業。把房地產去庫存與城市化工作結合起來,把貨幣化安置和拆遷還建結合起來,對被徵地拆遷農民,按城市化一步到位的要求,統籌解決其戶籍、住房、社保、醫保、養老、子女就學等問題。深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制度改革,促進有條件有意願的農民工及家屬在城鎮有序落戶,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

(六)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爲轉變發展方式的突破口和着力點,完善綠色發展機制,加快綠色發展進程。一是推進全域生態建設。以創建生態市爲契機,全域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依託梁子湖綜合防洪一期工程等重大項目,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集中連片實施山水田林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推進湖泊生態治理,對湖泊流域實行用途管制。完成花馬湖水系生態保護規劃,啓動青天湖、五四湖、葛店南部區域湖泊生態恢復工程。開展生態鄉鎮創建,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生態鄉(鎮)村。對全市百年以上古樹名木實行編號保護。全面推進“綠滿鄂州”建設。二是加強生態環境整治。統籌城鄉生態環境整治工作,建立政府、企業、公衆共治體系。實行污染源控制和污染物治理兩手抓,加強工農業生產污染源監管,實施一批節能減排工程,嚴控農村面源污染。加快實施城鄉一體的污水收集處理體系建設,推進紅蓮湖污水處理廠和葛店三王污水處理廠建設,鄂鋼生產生活污水全部進入城市污水管網。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秸稈焚燒管控工作,推廣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淘汰所有“黃標車”,城區禁止使用燃煤鍋爐,推行“煤改氣”。三是探索綠色發展促進機制。推動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探索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信貸融資模式,積極開展資源和環境責任審計試點。劃定生態紅線、基本農田紅線和城市邊界線,城區實行“退二進三”。啓動生態補償機制,從今年開始,每年市財政轉移支付補助梁子湖區1500萬元,補助15個農業鄉鎮各50萬元。抓好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行能效、建設用地強度“雙控”措施,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再利用。開展梧桐湖新區綠色建築示範區建設。大力倡導全民節能環保意識,形成綠色低碳社會風尚。

(七)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建設幸福城市,我們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增進人民羣衆福祉。一是擴大城鄉就業。實施創業引領計劃,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等羣體就業。優化小額擔保貸款發放辦法,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就業指導服務,開展多種形式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二是加強民生保障。完善特困羣體兜底保障制度,適當提高農村養老保險、老年補貼標準。統一城鄉醫保險種“三個目錄”,提高醫保報銷比例。抓好農村福利院提檔升級工作,新增城鎮社區養老、農村老年人互助養老機構22處,大力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啓動民政服務中心、殘疾人康復託養中心建設。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三是發展社會事業。推進教育信息化試點改革,建設市中等職業教育中心,新建城東九年一貫制學校,啓動市二中遷建工程,建設一批普惠性幼兒園,加快推進華中師範大學鄂州校區建設,籌資8000萬元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辦人民滿意教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基層醫療隊伍建設,完善衛生計生服務設施,提高醫療衛生保障水平,啓動兒童醫院建設,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廣泛開展全民閱讀、全民健身、羣衆性文化活動,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吳王城遺址等歷史文物保護。四是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認真落實國家、省和市精準扶貧各項政策,安排財政扶貧資金1.1億元,按“六個精準”要求,鎖定對象,精準施策。支持有一定能力的貧困家庭發展特色生產和轉移就業。貧困人口醫保報銷比例提高10%,並提供醫療救助,特困殘障羣體一律實行兜底保障,確保年底45%的貧困村出列、45%以上貧困人口脫貧。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五是增強社會安全感和滿意度。完善城鄉網格管理。創新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深入開展平安創建工作。抓好特殊人羣收治、管護。加強社區矯正工作。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提高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水平。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暢通羣衆訴求反映渠道,着力化解社會矛盾。強化應急管理,提高防災減災、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深入推進法治鄂州建設。繼續推進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等工作,進一步鞏固軍政軍民關係。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打造人民滿意政府。面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人民羣衆的新期盼,我們必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牢記工作職責,不負人民重託。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強化法治意識,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啓動“七五”普法,依法制定行政規章,依法依規推動改革發展。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全面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完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創新行政複議辦案機制。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嚴格執行市人大會決定,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意見,自覺接受各方面的監督。提升行政效能。集中精力謀大事、抓發展。加強政風建設,崇尚實幹,力戒空談,雷厲風行開展工作。加強效能監察和問責,對各項工作實行項目化、目標化、責任化管理,嚴格績效考評,切實解決不作爲、慢作爲等問題,提高工作執行力和效率。鞏固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實現服務羣衆、解決問題的常態化,從今年開始,我們改變過去集中力量辦“十件實事”的做法,把爲人民辦實事寓於日常工作之中,讓人民羣衆時刻都能感受到政府服務的改善和效能的提升。強化責任擔當。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謀事創業上,把功夫下在狠抓落實上。要以作貢獻、打頭陣的精神狀態,緊盯重點和難點,想對策、下功夫、求突破。加強新知識學習,加強新政策研究,不斷總結、創新、提高,用新思維、新辦法適應新常態,確保各項工作實現新的突破。堅持“力度統一論”,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堅持道德高線,守住法紀底線。健全政府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項目招投標、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的監管,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控“三公”經費。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推行重大決策和規範性文件廉潔性評估,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營造乾淨幹事、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催人奮進的“十三五”新徵程已經開啓,新的一年,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爲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標準小康社會、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而努力奮鬥!

鄂州政府

【第4篇】荊州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荊州經濟增量提質、社會全面進步之年。面對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深入實施壯腰工程,紮實做好各方面工作,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快於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480.5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爲23.4:44.6:32;固定資產投資1571.1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1.4億元、增長13.3%;出口總額13億美元、增長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8.2億元、增長22.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28元、增長9.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25元、增長11.9%;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圓滿完成。

(一)堅定不移壯產業,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

工業經濟質效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1%,增幅連續24個月居全省第一方陣,實現利潤118.1億元、增長14.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淨增110家、達到1110家;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新增4家、達到29家,納稅億元以上工業企業新增1家、達到6家。華訊方舟、偉特電子、高田汽配、中聯重科、中紡油脂、天銀循環、白雲邊擴能、長江醫藥、祥錦汽配、華中玻鋁、長利玻璃等項目進展順利,裝備製造、醫藥化工、電子信息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260億元和135億元。監利-江陵家紡產業新納入省重點扶持成長型產業集羣。

農業發展活力增強。全市農業增加值增長5.2%,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1。糧食新增產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量居全省市州之首,淡水產品、油菜籽產量繼續排名全國市州之首。監利縣、公安縣、洪湖市榮獲“全國產糧大縣”稱號;監利水稻工廠化育秧模式領先全國。全市爭取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理項目資金8億元,建設規模53萬畝,居全省第一位。

第三產業持續增長。商貿物流業繁榮活躍,限額以上商貿企業新增357家、達到1027家。電子商務、網絡消費等新型業態發展迅猛,快遞業務量、電商交易額分別增長92%和58%,兩湖綠谷電商銷售突破140億元;萬達廣場、綠地之窗、義烏小商品城等城市綜合體建成營業,催生了荊州商業新格局。全市港口年吞吐量2850萬噸、增長8.9%。文化旅遊業穩步發展,荊州古城環城旅遊景區規劃編制完成,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納入省徑戰略實施,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關公文化園、九老仙都等景點景區建設加快,全市旅遊總收入137.7億元、增長23%。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連續7年被評爲省“a級信用市州”;新增貸款173.2億元,增量居全省第三位;多層次資本市場卡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菲利華在深圳創業板上市,能特科技資產以定向增發方式整體上市,金科環保在“新三板”掛牌,打破近20xx年來沒有企業上市的局面。

(二)持之以恆抓項目,發展基礎盔一步穩固。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蒙華鐵路可研報告、荊州機場選址和華電江陵電廠項目得到國家批覆,沿江鐵路、荊沙鐵路擴能改造、江漢平原貨運鐵路前期工作順利推進,石首長江公路大橋、沙公高速開工在即,荊州長江公鐵兩用橋、荊江航道整治進展較快,引江濟漢工程通水通航。江北、洪監等6條高速公路同步施工,江南高速建成通車,結束了鬆滋、石首無高速公路的歷史;荊鬆一級公路建設加快,荊州區旅遊公路、318國道荊州段改擴建項目啓動建設,完成交通投資132.5億元,超過“xx”時期交通投資總和。荊江大堤綜合整治、荊南四河堤防加固等水利工程投資21.7億元,電力建設投資5.3億元,均爲近年來新高。第四代移動通信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信號覆蓋面走在全省前列。

園區建設力度較大。全市開發區、產業園區新拓展面積4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6億元,入園企業新增232家。荊州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億元、增長50%,上海大道、曙光大道建成通車,“三縱七橫”路網格局更加完善;華中農高區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基地,14個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同步推進,太湖大道、農高大道建成通車;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穩步推進,楚都大道、鳳凰大道開工建設。洪湖市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建新灘工業園,荊州區九陽機械電子工業園、沙市區鑼場工業園、江陵縣沿江產業園、鬆滋市臨港工業園、公安縣青吉工業園、石首市金平工業園、監利縣城東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入駐步伐加快。

招商引資突破千億。全年實際到位資金1040億元、增長40.5%。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家,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增長12.7%。全市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55個,其中工業項目237個,榮成紙業、昌泰紙業、中航糧油、琅日纖維、騰國迅硅能電池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荊州,通宇通訊、荊龍汽配、順昌科技、寶龍紡織等21個項目當年簽約落戶並建成投產。

(三)借力省運建城市,城鄉面貌進一步改觀。

省運會承辦精彩圓滿。我們舉全市之力,精心承辦湖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賽事活動特色鮮明、安全節儉、隆重熱烈,被省組委會授予“省運會承辦突出貢獻獎”、“體育道德風尚獎”。荊州市體育中心順利建成,奧體中心、古城健身中心等場館改造升級;3.8萬人參演大型健身操“荊州動起來”,創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奪得金牌282枚,創歷史最好成績。省運會激發的“自強不息、奮力拼搏、團結協作、不斷超越”的競進精神,成爲全面建設荊州的寶貴財富和強大動力。

中心城區品位提升。荊北、沙北、商務等片區建設提速,大城市格局全面拉開。市政投入19.5億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57公里,楚源大道、明珠大道、天谷大道、鳳凰路等主次幹道建成通車;臨江仙公園、明月公園、荊襄河溼地公園和西乾渠帶狀公園綠地建成開放,新建城市公園綠地近100公頃。城管精細化綜合考評全面推開,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開展“三禁兩治”環保行動,中心城區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工作經驗全省推廣;實施生態引水工程,護城河、荊沙河等水環境得到改善。

小城鎮建設管理加強。鬆滋市、公安縣成功創建省徑文明城市,洪湖市成爲全省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小城鎮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荊州區彌市鎮等13個鄉鎮成功創建國家重點鎮,監利縣新溝鎮獲評全省農村信息化建設示範鎮;沙市區岑河鎮、石首市新廠鎮、江陵縣三湖農場等11個“四化同步”發展試點鎮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力度加大,改造農村危舊房5056戶,新建通鄉通村公路976公里,新增農村安全飲水人口57.8萬人。

(四)積極穩妥促改革,內生活力進一步增強。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簡政放權力度,市級行政權力減少38.2%,行政審批事項減少20.1%,市級議事協調機構由483個精簡到140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中介機構清理規範基本完成,公積金管理體制、縣級城管綜合執法改革落實到位。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啓動,江陵縣整縣推進工作考覈位於全省前列。財稅改革加快推進,中心城區財稅徵管體制繼續完善。全市農信社改革圓滿完成。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展順利。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市場主體新增6.3萬戶、增長26.8%,總量達到29.6萬戶。

自主創新能力提高。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9家、達到89家,產值460億元、增長16%。21項科技成果獲省以上科技獎,登記技術合同交易額9.8億元。中油科昊等5家企業獲批省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索瑞電氣等8家企業成爲省知識產權示範企業試點。新設院士專家工作站7家,組建了水產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7件,新增註冊商標1307件、增量居全省第二。

(五)千方百計惠民生,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基本民生得到保障。政府民生性支出218.6億元,佔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9%。十件實事全面完成。全市新增就業人員8.9萬人,扶持創業6288人,帶動就業2.4萬人。保障性住房開工35963套,基本建成19038套。落實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政策,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每月1566元。新建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5個、農村互助照料活動中心290個。中心城區低保標準由每月390元提高到43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年1900元提高到2500元。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和重大疫病防控不斷加強,在冊晚血病人得到免費救治。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洪湖市通過教育部評估驗收,沙市區、公安縣通過省徑驗收;成功組建荊州職業教育集團。文化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在全省率先建成農村智能廣播網;“石首跳三鼓”納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洪湖溼地獲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荊州古城溼地公園、公安崇湖溼地公園納入國家級溼地公園建設。開展“綠滿荊州”行動,植樹造林37.6萬畝。計劃生育政策較好落實,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3.5%。文明創建活動深入人心。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得到保護。我市榮獲“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稱號。國防動員、國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得到加強。外事僑務、臺灣事務、民族宗教、防震減災、對口支援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機關事務管理、物價、扶貧、慈善、農墾、移民、供銷、菸草、鹽務、氣象、檔案、社科、史志、保密和無線電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平安法治建設強力推進,綜治信訪維穩成效明顯,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網格化管理實現城鄉全覆蓋,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基本建立,中心城區搶劫、搶奪、扒竊案件大幅下降,公衆安全感、治安滿意度和執法滿意度明顯提升。鬆滋市被評爲全國“六五”普法先進縣市。積極受理羣衆來信來訪,累計化解各類信訪積案432件。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6.9%、7.8%、19.6%和7.7%。

(六)嚴肅認真反四風,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作風建設成效顯著。深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四風”查問題、抓整改,清理“吃空餉”4417人,調減超標辦公用房4.7萬平方米,“三公”經費比上年減少26.5%;公款吃喝、請客送禮、公車私用等現象有效遏制,羣衆反映突出的“中梗阻”、政務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明顯好轉,一批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和違紀違法案件得到查處。

依法行政全面推進。嚴格遵守和執行各項法律法規,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迴應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及時辦結省徑建議提案17件、市人大代表建議96件、市政協提案337件。政務督查、政務公開、應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公衆訴求得到及時處理。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審計監督和審後整改,行政行爲更加透明規範。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是壯腰工程“三年見成效”之年。三年來,全市上下圍繞發展抓工業、圍繞工業抓招商、圍繞招商抓環境、圍繞環境抓問責,全力推進“五路壯腰”,實現了“三個翻番”,收穫了“四個千億”,取得了“六個提升”。即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三年翻一番;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農產品加工業產值、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相繼突破千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次逐年提升,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可以說,壯腰工程階段性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爲“五年大跨越”、“十年大振興”奠定了重要寶貴的基礎,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競進新目標的信心和決心。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克難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羣衆,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駐荊部隊、武警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荊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工作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趨緩,經濟較快發展的壓力增大;經濟總量不大,二、三產業發展不夠,工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現代服務業尤其是文化旅遊業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地方財力仍較薄弱,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不高,社會保障、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羣衆不滿意的問題依然較多;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思想觀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風等方面與人民羣衆期待還有一定差距。對此,我們一定更加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荊州政府

【第5篇】定州政府工作報告

200x年第三季度即將告一段落,第四季度即將來臨,現將第三季度的安全生產工作做如下總結:

1、第三季度接到管理中心《關於加強電視衛生安全的緊急通知》後,我嘉誠公司首先成立了電視衛生安全檢查小組,明確了任務,並對工作區和設備、庫房進行了責任區、責任人的劃分,使安全責任和衛生區的責任落實到位到人,強化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

2、健全、完善有關電視衛生安全工作制度,在基礎上制定了《食品衛生安全預防措施》,《食品衛生中毒預案》,建立了食品衛生安全檢查制度,完善了食品採購,入庫檢查制度,做到層層把關,責任到人。

3、爲使食品衛生工作能夠更加明晰,明確,保證各項崗位職責與操作規程更加規範,因而製作了各類制度牌15塊並張貼上牆;改造,新增食品存放加工等部位的設備設施,把陳舊的洗碗池更換上了不鏽鋼池,還增加了兩個涼菜間,還安裝上了電視和紫外線消毒燈,還把後廚不規範的線路和開關重新進行了改造。

4、各公寓、平房、辦公樓除了每週兩次的班組安全學習外,這個季度,各部門每週又增加了關於“服務禮儀,職業道德”的電教課,並製作了300張溫馨提示“節約用電,小心地滑”;對新來的員工進行了安全知識培訓,除每週日檢查外我公司針對各部門進行了一次安全衛生大檢查,每月一次針對員工進行安全常識和如何正確使用消防器材進行抽考。

5、鍋爐班、維修班、綜合班,第三季度除了每週二次的班組安全學習以外,我們特意在八月份組織每週一次的電視電教課,內容包括“禮貌禮節”“職業道德”;鍋爐班八月份對東院鍋爐房陳舊的管道和設施進行了除鏽補漆工作;維修班每週二次對箱變和配電室進行安全檢查和打掃衛生,發現隱患及時處理,並製作了“安全管理流程圖”1塊,“燃氣泄漏應急處理流程圖”2塊,“火警應急處理流程圖”2塊,“消防應急處理流程圖”1塊。

6、我公司每月1號對整個聯合基地274個滅火器,76個消防栓進行檢查,並填寫卡片。8月份我公司進行一次消防疏散演練和“xxx”消防疏散演練簽名活動,參加人數:117人次;還對全體員工進行了一次關於“安全知識”,“服務禮儀、職業道德、職業技能”的考試,參加人數103人,還進行一次“安全知識”的電教課,參加人數:118人次。

小結:從第三季度的“安全生產”工作來看,我公司在今後的工作中仍然把“安全生產”做爲主題,逐步推行“以人爲本,預防爲主”“預防爲主,防消結合”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從事後被動變爲事前主動,從專人管理轉變爲全員管理,今後除了繼續開展消防演練和疏散演練、設備安全大檢查、現場隱患大排查等系列活動外,重點推行,安全知識競賽和演講,安全座談會等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從而營造人人重視安全,人人維護安全,時時處處安全的和諧氛圍。

第三季度銷售工作總結

【第6篇】某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

某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

××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連同《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州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五”回顧和工作情況

“十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我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的五年,是全州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的五年,是各行各業實現新發展的五年,是發展後勁明顯增強的五年。

剛剛過去的是“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經過全州上下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州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州gdp同比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2,第二產業增長12.3,第三產業增長9.4)。

農村經濟方面。認真落實“一免三補”等惠農政策,積極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科技興農。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53.58萬噸;新發展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33.5萬畝;全州已有97個特色農產品獲得無公害、綠色及有機農產品標誌。 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07億元(不含“兩路”),同比增長11.5;全州重點項目(不含“兩路”)實際完成投資34.55億元;機場改擴建順利完成,鐵路、高速公路、水布埡電站建設進入投資高峯期,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 財政金融方面。全地域財政收入完成21.55億元,同比增長30.5,八縣市均實現了財政收入過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34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5.2;全州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比年初增長19.1和20.8,基本實現了存貸“雙增”20的目標。 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科技“三項經費”得到落實,科技研發、應用、推廣工作不斷加強。教育投入繼續增加,農村教育基礎設施條件繼續改善。人口、資源、環境三項基本國策得到落實。民族文化大州建設逐步推進,文化體育事業有新的發展。醫療救治體系、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穩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蓬勃開展。不斷深化了國防教育、“雙擁”創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民族工作取得了新進展。統計、移民、外事、僑務、對臺、宗教、史志、檔案、新聞出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繼續得到重視和發展。 十件實事方面。新建沼氣池8.17萬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試點工程,解決了3.1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消除中國小d級危房16.74萬平方米;解決了234所中國小飲水難和591所中國小如廁難問題;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實現校校通;新建村衛生室247所,維修整頓村衛生室1481所;實施電話村村通工程,農村電話混合覆蓋率達到98%;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36萬人,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15萬人;啓動了縣市廉租房建設,推動了經濟適用住房和老年公寓建設;清和園後續工程西廣場已竣工,鳳凰山隧道、鳳凰大橋已開工建設。

社會穩定方面。全面推行“治安中心戶”建設,基本建立起羣防羣治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加強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監測和防控,強化了防控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煤礦、非煤礦山、化學危險品、煙花爆竹及民爆物品、交通安全等專項治理,安全生產形勢趨於穩定。重視人民羣衆來信來訪,努力解決人民羣衆的合理訴求。

政府自身建設方面。認真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整改。着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做到依法行政,堅持出臺規範性文件時先過“法律關”。凡是事關全州發展大局,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事情,力求做到民衆參與、專家諮詢,科學決策。堅持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政府工作,認真辦理議案、建議和提案,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羣衆監督。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注重從源頭上減少和控制腐敗。廣泛開展了機關效能建設,建立了政務公開制、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

各位代表,“十五”期間,全州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既定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全州人民在州委領導下團結奮鬥的結果,是人大、政協的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民團體積極參與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公務員和各領域、各行業的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民團體,向駐我州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向武警官兵、政法幹警以及關心、支持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十五”歷程,總結的工作,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農業和農村基礎條件差,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大;工業經濟整體素質不高和競爭力不強;各項改革推進難度大,民間投資增長較慢,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教育、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人民羣衆反應強烈的“上學難”、“看病難”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城鎮化的進程緩慢,農村貧困面仍然較大,城市低收入羣體生活仍然比較困難,就業渠道不寬,社會保障面較窄,扶貧開發的任務還很艱鉅;自我發展的能力較弱,財政對公共事業、社會保障支撐的壓力大;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效能建設有待加強,社會管理的任務繁重,人民羣衆反應強烈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將在今後的工作中,通過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逐步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與措施

“十一五”時期是我州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州“打基礎,調結構,抓質量,提速度”的關鍵階段,全州上下務必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

(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和目標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爲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爲動力,以優化發展環境爲抓手,以加快“一主三化”進程、構建“和諧恩施”爲目標,重點抓好特色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經過“十一五”的努力,初步建成“五大產業基地”,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