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社會工作調查報告多篇

社會工作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社會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思考的調查報告

做好社會工作,建設一支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對於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但目前,一方面對社會工作和社會人才隊伍建設的研究滯後於形勢發展,另一方面黨委政府、人民羣衆對社會服務和社會人才的需求又顯得十分迫切。筆者認爲,研究社會工作和社會人才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基本問題和思路入手,尋求破題。

一、準確把握社會工作、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定位

按照官方和學術界比較認同的定義,社會工作是以助人自助爲宗旨,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理論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羣體、組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係,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的專門職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主要分佈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殘障康復、優撫保障、社區建設、司法矯正、教育衛生(心理疏導)等領域,專門從事困難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心理疏導、行爲矯治等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工作。按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標準的界定,社會工作者是遵循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運用個案、小組、社區、行政等專業方法,以幫助機構和他人發揮自身潛能,協調社會關係,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正爲職業的專業工作者。很明顯,這裏的社會工作者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工作人才。

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這裏的社會工作人才,應當屬於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之一的專業技術人才的範疇,指的是專業化的社會工作者,這跟我們通常工作實踐中所說的社會工作者有着明顯的區別,工作實踐中所稱的社會工作者不能混同於社會工作人才。社會工作者必須走專業化、職業化的道路,才能轉化爲社會工作人才。

二、嚴格界定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外延

結合工作實踐,筆者認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外延應當涵蓋:長期從事社會工作實踐,並做出貢獻的社會工作者(包括公共服務部門、人民團體、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公益性協管崗位、各類志願者);通過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評定的專業技術人員(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高級社會工作師);專門從事社會工作管理、教學和研究,具有初級專業技術以上職稱或執業資格的人。

三、充分認識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當前社會,不和諧因素很難用傳統行政、法律或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來化解,需要大量社會工程師來協助黨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社會管理體制的重要舉措;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是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是建設和諧文化、營造誠信友愛良好社會氛圍的重要保障;是創新黨的羣衆工作方式、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的迫切要求。

四、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和問題

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大表現:

一是職業不專業,專業不職業。所謂職業不專業,是指長期從事社會工作實踐的社區工作者,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缺乏價值理念、工作手段和方法有限,往往無法兼顧服務對象的各類利益需求,只憑主觀經驗,採取簡單說服教育式,很難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服務,無法有效應對和解決新的複雜社會問題。所謂專業不職業,是指每年專業培養的大學生非常有限,全國僅1萬多人,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老年人、殘疾人、城鄉貧困人口、青少年的現實需求),由於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如民政、人民團體沒有配備社會工作專門人才和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加之民辦社團、社會服務機構不發達,大部分難以就業,改行做其他工作。

二是行政半專業,志願不專業。所謂行政半專業說的是,非專業化、職業化的社會工作者其實早已存在,長期以來社會工作由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來擔負,特別是民政、勞動保障部門、街道、羣團組織承擔了主要工作,但這種服務主要是依附在行政系統上的半專業服務,強調以行政管理爲本而非專業的以人爲本、以服務案主爲本,缺乏助人自助的核心價值理念。所謂志願不專業說的是,社會工作具有專業的價值理念、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是社會工作人才區別傳統助人者和志願者的重要方面。參與社會志願服務的羣衆越來越多,但由於很多志願者只有一腔服務熱情,缺乏專業培訓和機制激勵,難以形成持續化、常態化、專業化的社會服務;而有專長的志願者,由於社會分工的細化決定了一個人很難在多個崗位上長期兼職,提供的服務難以令人滿意,更難長遠。

三是無名無利難留人。社會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相對較低,贏得社會認可和尊重遠遠不如其他專業技術人才。

五、培養宏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對策

圍繞培養、評價、儲備、使用、激勵下功夫。在人才培養和評價上,堅持行政與專業結合、以專業爲主。要大力普及社會工作知識,加強教育培訓。專業培訓主要依託三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職業培訓主要通過設置培訓基地,採取進修、短訓等方式,對現有社會工作者採取有計劃、分層次、大規模培訓,制定政策,鼓勵其參與職業水平評價,通過職業水平考試,提高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在人才儲備上,堅持專職與兼職相結合、以專職爲主。積極探索志願者培訓和評價機制,培養互助精神,爲社會工作吸納儲備一批社會工作人才,最終促進其轉化爲專業化、職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在人才使用上,堅持部門與社區相結合、以社區爲主。社會工作人才的使用應首先傾斜基層。做到四個一批:即社區考任選舉吸納一批,政府購買公益管理服務崗位招聘一批,部門設置崗位充實一批,羣團組織招募註冊一批。在人才激勵上,有崗位、有待遇、有地位、有發展才能吸引更多的社會工作人才。

主要採取四大措施:一是輿論宣傳提升地位,普及社會工作、宣傳先進典型、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等。多元投入提供保障,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機制、以錢養事機制,扶持民辦非企業和公益社團組織。二是落實政策增加實惠,保障工作經費,社區工作者評定職稱、提高工資待遇等。四是部門主導強化羣團。在黨委領導下,建立組織部門綜合協調,人事、民政、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等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司法、衛生等有關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在工青婦殘等負有權益保障、社會救助職能的羣團組織,適當增設專門社會工作崗位,配備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更好地指導基層的社會工作。

【第2篇】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查報告

一、2022年社會工作及其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回顧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我們逐步走出了黨政主導、協會承載、項目運作、分類推進、激勵引導的路子,着力於本土督導助理培養,繼續加強社會組織孵化管理中心及其基地建設,大力培育社會組織。在關愛特殊服務、心理與行爲服務、管理類服務等領域擴大優質服務輻射範圍,進一步深入推進社會工作及其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區擁有基層社會工作人員1000餘名,其中,註冊社工478人,駐會專家14人,已有會員44家。

1、注重完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工作模式。一是建立了高規格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領導體制。按照黨委統一領導,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政府主管副區長任副組長,17個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包括區委、區政府1+5政策文件、機構扶持辦法、政府購買服務、教育培養、評估監管等制度體系。着力把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區委、區政府的重點工作,納入工作的整體部署,納入羣衆的具體領域。有區委書記和組織部長親自部署,親自調動,親自督查,確保了工作部署得到落實,各項決策有效實施。

二、2022年社會工作及其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安排

1、進一步完善機制體制,堅持從戰略的高度構建社工工作體系。一是完善高位的組織領導機制。按照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緊,民政部門具體負責,其他部門和團體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堅持把社工人才建設納入區委、區政府的重點工作,同部署、同調度、同督查,確保工作得到落實、決策有效實施。二是完善社工行業的管理監督機制。針對社會工作者分佈在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不同社區的現狀,成立相關的區社會工作者協會,規範行業標準,爲社會提供註冊、指導、監督等服務。三是完善多元的經費投入機制。社會工作辛勞而繁雜,我們應制定社工人才的薪酬指導政策,積極探索建立與崗位職責和個人服務相掛鉤的激勵機制,率先在全市大幅上調社會工作人員薪酬,大大提升社會工作人才立足本職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2、加強社工人才隊伍的建設,加大對結構合理的社工人才的培養。一重是注教育培養的專業化。按照大規模分層培訓思路,分時段制定社工培養規劃,建立更多,規模更大的社工學院和實踐基地,繼續用相關經驗編寫本土的教材。二是完善社工崗位設置。針對當前區級明確每2000名企業職工或5000名外來務工人員設立1個社工崗位的要求,進一步探索明確崗位服務內容和企業社工崗位個數設置的合理性。三是着力政府購買項目化。採用社工崗位派駐和專項服務打包兩種形式,由各單位自主申報,社工局專項管理,第三方專家組督導評估,形成項目申報、管理、跟蹤、考評爲一體的項目制管理體系。

3、完善本土社工的服務體系,堅持用創新的方法推進社工本土的發展。一是強化高校院所的專業引導。以高校爲依託,大力展開高校院所與我區社工發展的一體化建設,積極探索建立社工合作研究、人才對口培養等機制,確保將高校院所的專業性與本土需求的實踐相結合,提高本土專業的社工專業技能素質。二是強化政府社會的共同參與。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是我區社工隊伍建設的主要特徵。加強志願者隊伍建設,強化人才發展的激勵保障,建立縣級領導聯繫優秀社工、崗位津貼、項目經費傾斜、人才雙推優、從社工定向選聘行政事業人員等制度。三是強化本土服務的專業體制。根據社會工作人員集中在社區的狀況,着力抓好社區工作者社工化體制。在機構建設上,設立多個社區社會工作者;在隊伍配備上,配置助理社工師職稱以上的社區工作者、高校社工專業學生、社區志願者、有針對性的在社區展開專業服務;在志願者管理上,將全區所有類別的志願者統籌歸社會工作局管理,定期組織開展服務培訓、網上交流等。

【第3篇】2022社會工作調查報告

2022社會工作調查報告(1)

一、帶領殘疾人奔小康是歷史賦予我們殘疾人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由於我國人口衆多,地域遼闊,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因而,談論條件劃一的小康是不全面的,目前,還有相當比重的人口沒有進入小康。發展不平衡的小康是我們在奔小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階段,而殘疾人這一弱勢羣體更是首當其衝。目前,我國農村還有1000多萬貧困殘疾人,收入水平低於生活保障線的城鎮殘疾人有200多萬,殘疾人的貧困程度這麼嚴重,實現小康差距這麼大,在20年內,要解決殘疾人的溫飽,進而實現多數殘疾人的小康,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鄧樸方主席強調:我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涉及近2億多人口。殘疾人小康問題如果不解決,那麼全面小康就不能實現。沒有殘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鄧樸方主席的講話,給我們指出了帶領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的重要意義,同時也給我們殘疾人工作者一個神聖的任務,無論困難多大,都要堅定信心,帶領殘疾人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殘疾人進入小康之時,也是我們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之日。

二、影響殘疾人奔小康的困難與障礙

殘疾人由於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影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日益充滿競爭的社會裏,明顯處於不利的地位。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殘疾人的整體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也有了更多的保障,但離小康社會的目標仍有較大的差距,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難題。

1、就業難度大。長期以來殘疾人的就業一直是個難題,但這個問題不解決,殘疾人的小康願望只能是一個幻想。目前,在我市登記就業的殘疾人中,能實現就業的比率很低。很多的單位別說安排殘疾人就業了,就是依法應該繳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也想賴着不交。在近年由殘聯通過推薦實現就業的有限的殘疾人中,沒有一個能安排在機關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就業。現在接收殘疾人就業的除了福利企業以外,只有少數的私營企業。另外,由於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殘疾人比例甚低(在登記就業的殘疾人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只有2人,具有中專學歷的只有5人),遠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招工要求。再加上受年齡偏大、缺乏專業技能等的影響,就業就更爲困難。即使在就業的殘疾人中,其收入水平也普遍偏低。據我們瞭解,除了部分有穩定工作的殘疾人外,社會上月收入在600元以上的殘疾人比例很少。如:在福利企業工作的殘疾員工,月平均工資約爲300-500元,低的只有200元左右。個別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單位,每月給殘疾人的報酬只比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待遇稍高,或給殘疾人一定的生活費,把殘疾人養起來,用來逃避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2、優惠措施不夠完善。20xx年貴港市政府印發了《貴港市關於實行優惠政策發展殘疾人事業的暫行辦法》,各縣市區都相繼出臺了自己的扶助殘疾人的優惠政策措施或規定。這些暫行辦法或規定的執行爲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發揮了一定作用。但這些優惠暫行辦法或規定製定得還較爲粗放,有些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操作。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市殘疾人事業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優惠措施有些已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比如,對公共交通主管部門要給盲人在市區內免費乘坐公共汽車,其他殘疾人半票乘坐公共汽車的照顧,我們與公共汽車公司也進行了協調,公司也答應按照要求執行,但由於大部分的車輛已經承包經營,實際操作起來就有一定的困難,據我們瞭解,目前還只有少數的殘疾人能享受到乘車優惠。再比如,殘疾人從事個體經營、開辦私營企業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優先核發營業執照,優先安排場地、攤位。對殘疾人優先安排攤位根本不可能,現在實行市場經濟,許多攤位都需要進行招投標,都是與租金掛鉤的,沒有錢誰給你優先安排?如何優先安排?營業執照,只要符合規定,依法經營,誰去都給辦理,根本不需要優先辦理。

3、社會救濟系統的條件尚需規範和完善。目前民政困難救濟(五保供養)的條件不盡合理,部分幹部在認識上存在偏差,比如,部分村鎮幹部在劃定五保供養對象或進入敬老院供養的對象時,便以是否達到60歲做爲基本條件之一,把部分不足60歲的而又確實是三無的殘疾人排除在外,使他們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現階段,我們的救助對象考查,不是以人爲單位而是以戶爲單位進行考查,致使有些年輕的殘疾人喪失了勞動能力,達到了申請救濟(或低保)的條件,但由於家中的父母還能勞動,人均收入超過了最低生活保障線,被擠在救濟(或低保)大門之外。出現了不少年邁的父母既要養自己,又要養兒女,甚至養孫子的情況,在接待來訪時,這些老人們常含着眼淚對我們說:現在我們還在,還能勞動,還能養着他幾年,將來我們也不能動了,不知道會如何。在他們的淚中我們讀出的是無助和無奈。

4、殘疾類別差異對就業和生活影響較大。在五類(視力、肢體、聽力語言、智力、精神)殘疾人中,智力和精神這兩類殘疾人的就業和生活最爲困難。一般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根本不考慮這兩類殘疾人,這兩部分殘疾人,基本靠家庭供養。特別是精神殘疾人,相當部分需要靠藥物控制病情,嚴重的需長期入院治療,他們醫藥費,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項龐大的開支,長年累月,確實難以爲繼,最終令不少家庭放棄治療,任其病情發展。可謂家有精神,全家傷神,精神殘疾人是殘疾人奔小康中難以逾越的喜瑪拉雅峯。

5、社會保障難以落實。在殘疾人羣體中,除沒有工作收入的近憂外,還有將來老了養老的遠慮。不少殘疾人家長反映,現在他們還能負擔其殘疾子女的日常生活,但他們老了怎麼辦?其子女老了又怎麼辦?部分殘疾人由於沒就業、沒收入,也就不可能購買養老、醫療等保險,達到退休年齡後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據我們瞭解,只有很少一些收入較好的家庭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爲其子女購買了這類保險,做到了未雨綢繆。但這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家庭只能維持日常的生計,日後的事情只能聽天由命了。這些殘疾人怎樣安度晚年呢?這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雖然我們可以說還有民政救濟這道保障,但離小康水平存在着較大的差距。6、殘疾人受教育的程度較低,而且能接受培訓的機會不多,造成殘疾人的素質普遍較低;部分殘疾人存在依賴思想,往往不做主觀努力,等、靠、要的思想嚴重。

以上是影響殘疾人奔小康中的主要幾種因素和問題。

三、殘疾人奔小康的思路與途徑

黨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同時,也提出了要發展殘疾人事業,這在以前歷次黨代會主報告中是沒有過的,雖然只有七個字,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表明,發展殘疾人事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新一屆中央領導同志也十分重視殘疾人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在爲反映自強模範和助殘先進事蹟的《自強之歌》撰寫的序言中,深刻闡述了殘疾人事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殘疾人事業是崇高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規劃。黃菊同志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中國殘聯第四次代表大會所致的祝詞,充分肯定了殘疾人事業取得的成就,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高度,要求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帶領廣大殘疾人與全國人民共同奔赴小康。

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既爲殘疾人事業發展帶來機遇,也給殘聯的工作帶來壓力和挑戰。我們要把壓力轉化爲動力,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將殘疾人事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步推進,在工作指導思想上,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小康社會總體目標來考慮;在工作內容上,將殘疾人事業納入本級政府建設小康社會的工作中去;在工作方法上,要努力適應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探索切實可行的措施,化解各種困難,帶領殘疾人共同奔小康。

1、加大就業工作力度。要提高殘疾人的生存質量,首先要解決殘疾人的就業問題。在全社會給殘疾人就業創造寬鬆環境的同時,殘聯要加大對殘疾人就業工作的力度。一是繼續宣傳貫徹實施《貴港市依法實施社會各單位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依法對全市轄區內所屬單位的安置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督促未開展安置工作的單位履行應盡的義務。二是建議工商、衛生、消防、稅務等部門減免各種稅費,爲殘疾人經營者,特別是新創業者創造生息的機會,如:對新開業者全免一至兩年的費用。三是探討利用轄區內的市場,在每個市場中設置一些殘疾人專用攤位,供殘疾人自謀職業等。四是在菸草等專營的行業,給殘疾人蔘與經營留出一定的攤位和空間。

2、對殘疾人給予更多的政策優惠及保障。一是擴大福利企業、單位的用人範圍,除了肢體、視力、聽力語言三類殘疾人外,將輕度的智力、精神兩類殘疾人納入進來,不要厚此薄彼。使有勞動能力的輕度智力、精神殘疾人享有勞動的權利。二是現行的民政救濟條件是以戶爲計算單位,使有些殘疾人應救而不能救,建議以人爲計算單位,落實到殘疾人本人身上。三是逐步將失業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範圍,爲其購買養老及醫療保險。可採用政府出大頭,殘疾人出小頭,或全免的形式,解除殘疾人及家屬的後顧之憂,使殘疾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四是與勞動部門配合,按照有關的勞動法規,對安置單位的殘疾人工資、福利待遇進行檢查,落實好同工同酬的問題。

3、提倡先富帶後富的社會風氣。先富帶後富是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中提出的原則和口號,目的是使全國人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我們也看到,一些先富起來的老闆,在帶領人們致富及幫助弱勢羣體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如:貴港市銀泉山莊的老闆黃健全,他本人也是殘疾人,爲了幫助殘疾人,在他的企業裏就安排了4名殘疾人就業。爲此,我們呼籲和大力倡導這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在全市範圍內營造一個關心、幫助殘疾人良好的社會氛圍,鼓勵更多的單位和個人參與到幫助殘疾人的行列中,使更多的殘疾人受惠。

4、加大對精神病防治的投入。目前的精神病防治經費明顯不足,難以應付精神病人的康復要求。建議政府加大經費投入,多設置心理諮詢、疏導、宣泄的機構,加大精神病防治的力度,同時設立精神病康復中心,採取少收費及對特困實行全免費的形式,減輕患者及家屬的負擔,使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降低肇事率,以維護社會的穩定。

5、立法工作要跟上。建設小康社會有一個過程,爲保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對原有的優惠措施應加以補充和修訂,建議將有關的殘疾人優惠措施用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使之更具可操作性,依法行政,減少人爲的因素。

6、加強對殘疾人的培訓,提高殘疾人的綜合素質。通過文化扶貧、掃盲、職業培訓等手段,不斷提高殘疾人文化水平和職業技能,提高他們參與社會的能力。同時,通過引導、鼓勵殘疾人擺脫等、靠、要的思想,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獨立自主,艱苦創業,爲祖國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殘疾人奔小康,既是殘疾人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相信,通過黨和政府的重視,通過全社會的幫助,通過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一定能使殘疾人與健全人並肩攜手進入小康社會。

2022社會工作調查報告(2)

按照上級要求,縣婦聯針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和巾幗志願者者隊伍建設這兩個主題,認真組織開展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縣17個鄉鎮,10個社區,20個縣直機關婦委會,有一支巾幗志願者隊伍活躍在社區,亦稱爲家庭暴力說勸隊,主要由離退休老幹部、計生專幹、婦聯主席等人員構成。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的行政機構數21個(縣婦聯內設婦女權益維護類1個,城鄉婦女發展1個,婦女宣傳工作數1個,兒童和家庭工作數1個,再加上鄉鎮婦聯17個),總人數25人,其中女性25人。社會工作從業人員事業單位數5個(婦女權益維護類1個,事業單位婦委會1個,婦女兒童宣傳類1個,婦女兒童教育培訓類1個,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設類1個),總人數55人,其中女性佔39人。城鄉社區婦女組織數10個,社區婦聯10個,總人數10人,其中女性佔10人;家庭教育和文化類機構數10個,總人數10人,女性佔10人,其中家長學校數8個,總人數8人,女性佔8人。

二、現狀分析

從上述情況來看,目前,我縣婦女兒童權益維護類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現狀不容樂觀,除了專門或兼職從事婦女兒童工作的婦女工作者之外,所謂的民間組織在一定意義上說存在的範圍很小。專業範圍更是受到很大程度地限制,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從事社會工作專業或社會心理學等相關專業幾乎爲零。職業評價等級基本處於未獲等級的狀態。

出現上述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沒有一定的行政執法權,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其發展的深度和力度。比如遇到婦女家暴投訴案件,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通過組織給你調解一下,至於給施暴者多大的懲罰,多大的威懾,給被施暴者多大的安慰,可以說是微不足道。就是這樣的存在現實,就是讓我們從事婦女維權的工作者也感到無可奈何,何況是她們呢?二是缺乏規範的崗位設置、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良好的社會認同等,是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發展緩慢的普遍原因。三是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而不能安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其發展的內在活力。就拿村一級的婦代會主任來說,她們的工資經濟好一點的村可以拿到200-300元左右,經濟差一點村拿的更少,甚至有的還拿不到錢,至於說她們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對於她們來說已是她們最大的希望和滿足了。

三、意見和建議

1、加強源頭維權,制定出臺一些有關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的好政策,在源頭參與上提供可靠保障。

2、解決人員編制問題,使社會工作從業人員在政治上擁有一個合法的明確的身份。提供合適的條件和待遇,在物質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從而吸納和接收一批熱心婦女事業的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投入我們這支隊伍當中來。

3、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和良好的用人機制,注入新鮮活力,提高綜合實力,豐富工作內涵。

4、採取多種措施,逐漸獲得社會的認同,提高全社會的普遍認同感。這不是一個立刻就能見到實效的短期行爲,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長期的共同努力。

5、加大媒體的宣傳,增強社會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和巾幗志願者隊伍的關注力度,藉助電臺、報紙、網絡等主流媒體宣傳報道一批典型,搭建平臺,營造氛圍。

【第4篇】社會工作調查報告

社會工作調查報告範文

一般來說,社會調查報告的格式應該包含以下一些內容:調查的目的、調查的方法、調查的時間、樣本的情況、調查的內容、調查表的分析、分析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社會調查報告是針對社會生活中的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細緻地調查研究,然後把調查研究得來的'情況真實地表述出來,以反映問題,揭露矛盾,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向人們提供經驗教訓和改進辦法,爲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爲科學研究和教學部門提供研究資料和社會信息的書面報告。

調查報告的特點體現爲:

(1)真實性:

它的真實性就是要以事實爲根據,不僅報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實,就是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過程、原因和結果也必須真實。

(2)客觀性:

客觀性,指客觀地反映事實,忠於事實,不帶有調查者的主觀隨意性。不能對客觀事實隨意引申,或不切實際地渲染。

(3)針對性:

社會調查報告就是要有針對性地調查研究一些社會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回答廣大羣衆關心的問題,解決“面”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4)、實效性:

(5)、評價性:

社會調查是課堂教學的沿續和補充。教師幫助學生針對實際情況、學校所在的地區特點、不同時期的社會熱點、疑點,或聯繫教材的內容問題展開調查,通過組織學生撰寫社會調查報告,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解決疑問。這樣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挖掘學生潛力,培養思維方法,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調查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確定社會調查的內容,讓學生明確擬定社會調查計劃,制定可行的社會調查方案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實施社會調查計劃,如何從調查對象處獲取有用的資料。調查內容最好由學生自選調查課題,教師審查把握原則問題,學生以個人爲單位,也可以自願四至五名同學結合成一個小組,發現身邊的一些問題,進行社會調查,有目的地的去採訪、調查。學生還可以通過家長,深入到各行各業進行小範圍的社會調查,調查結果纔有足夠的說服力。『該文章由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調查活動結束後將個人的調查、小組的調查、班級的調查等多種形式的調查相結合。教師應輔導學生整理社會調查筆跡,撰寫社會調查報告,並且要組織學生搞好社會調查的彙報與交流,教師對調查報告要進行點評,選擇優秀調查報告或具有代表性的報告彙編成冊或成書,承認其勞動成果以之鼓勵,這有利於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