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研究報告(合集15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5篇《研究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研究報告》相關的範文。

研究報告(合集15篇)

篇1: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確定和假設

(一)提出與確定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國有着50xx年燦爛的文化傳統,素以文明和禮儀之邦著稱於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的精神脊髓。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然而,近年來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社會倫理道德滑坡的情況比較嚴重,優秀的傳統也被忽視,青少年更是深受其害,中小學生中獨生子女多,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較差,德育效果欠佳等等,使精神文明建設受到很大影響。

由此可見,利用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這一特有資源對青少年學生和家長乃至社會公民進行道德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祖國的需要,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豐富中國小德育內容,提高中國小德育實效,教育青少年學生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學會做一個現代的中國人的需要。

與其它德育工作一樣,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必須全社會齊抓共管,方能取得最佳效果。經過了解和考察,結合我自治區中國小德育工作的實際情況,經請示自治區教委領導同意,我們決定參與欒傳大研究員組織的全國“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系統實驗研究”課題的實驗研究工作,由廣西教育學會牽頭,成立“廣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課題組”,在我區部分中國小中進行實驗研究。

(二)假設

從時代要求出發,將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相融合,發揮學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探究“三結合”傳美教育的途徑、方法和模式,繼承中華美德,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和道德品質;爲培養合格的、跨世紀的現代中國人打好道德素質基礎,提高中國小德育整體水平,爲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二、實驗對象與組織

(一)實驗對象

主要對象是中國小生。同時也對中國小教師、家長和社區教育所轄單位的公民進行傳美內容的教育。

(二)實驗研究組織

本實驗研究課題實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宏觀調控、各負其責的組織管理辦法。自治區成立“廣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課題組”,課題組成立領導小組(由自治區教育學會1名副會長任組長、教育廳基教處和學會祕書處各1名負責人任副組長)並設有辦公室,在全國總課題組的指導下,負責制訂本自治區的實驗研究方案及工作規程、管理條例,提出實驗研究的總體思路、模式,培訓實驗教師和指導人員,指導實驗單位和實驗校點的實驗研究,控制實驗進程,總結、交流實驗研究經驗,表彰先進等。

自治區課題組之下,成立了5個實驗研究單位,其中有4個地級市,即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和北海市實驗研究單位;l個少數民族鄉鎮,即龍勝瑤族自治縣平等鄉實驗研究單位。5個實驗研究單位也均成立了領導小組,市教委領導任組長,教科所和學會的同志任成員。由各實驗研究單位確定實驗校點,具體負責校點的實驗研究管理和指導工作,交流本市實驗研究經驗。

各實驗研究學校也成立了領導小組,校領導任組長、政教主任具體負責,確定本校研究的子課題和實驗的重點德目內容,組織教師具體實施。

三、實驗研究的方法與內容

實驗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德目體系爲內容。具體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警語名言500句》爲主要實驗教材,輔之以適合各地實際情況的部分材料。

我自治區各實驗單位結合本單位實際,具體選擇課題進行研究,(課題略)。

具體實驗研究的方法、途徑與步驟:

主要採取以下幾種研究方法

1.調查法 根據傳美教育的內容,設制各種調查表,通過召開座談會、找學生個別談話、進行問卷調查、走訪家長和社區等多種形式按德目內容調查瞭解當時學生、家長的各種思想認識和表現,同時收集各種相關的資料,爲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進行傳美教育打下基礎,爲課題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實驗法 主要是自然實驗法。通過傳美知識的傳授和多種形式、多渠道的傳美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家長)道德認知,探索“三結合”傳美教育的模式和運行機制。

篇2:研究報告

教育實習調查研究報告

教育實習調查研究報告

一、調查概況

20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我很榮幸的有機會在鎮江市南門國小(又名:江蘇科技大學附屬國小)度過了我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涯。我這一個多月的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的教育實習,二是作爲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我積極認真地工作,虛心向辦公室裏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我還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做了一番的調查,這個調查是針對語文這門課在當今時代的教學情況的。通過調查研究,我對當下語文教學的狀況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深化教學改革,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三、調查結果

1、從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首先,從國小語文教師的自身方面談一談語文教學的狀況。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三年級的語文教師的文化水平都是大專。經過從教導處瞭解的信息,在這所國小中擁有大專文憑的老師佔多數,只有少數教師擁有本科文憑。這證明國小語文教師普遍文憑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話不算很標準。這些狀況比較讓人憂心。其次,從現今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語文教學的狀況。在教學方法方面,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基本都採用問答法、講授法,少數有經驗的老教師會採用自學輔導法、情境教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效果。在採用教學設備方面,經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原始的:老師講學生聽,他們很少使用多媒體、掃描儀等先進的手段。

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減少了師生互動的機會。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爲例,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還使得老師變得懶惰起來,大部分老師在上多媒體課時很少板書,一些老師一節課下來,根本就沒在黑板上寫一個字,學生也就不作筆記了。他們認爲國小的主要任務還是在認字識字一塊,利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寫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學生的自覺意識不高,基本是老師寫他們也寫,老師不動他們也不會動,爲了提高學習效率只能捨棄先進的設備,轉向老舊的方法了。事實也證明採用老舊的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

另外老舊的方法具有其獨到的靈活性,它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可是隨時更改課堂內容的設置,這是先進設備所不具備的。從教學態度上來講,國小的孩子都還未定型,心性不穩,不僅一個班裏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單個人的不同時段語文成績也有很大差別,國小語文老師們並不認爲可以把學生分爲幾等,他們一視同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他們對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們極力想讓孩子聽懂,所以變換着方式讓孩子感興趣,並且看這些孩子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老師也沒有采取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爲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當然,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對於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們對預習指導和字詞教學工作很重視,因爲三年級的學生剛從低年級轉上來,對沒有標讀音的課本一時還不大能適應,所以要確保他們認識字後才能開始課文教學。在作業要求方面,三年級的老師可以說是非常嚴苛的,這是爲了讓學生早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能更好的適應更高年級的要求。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國小語文的發展現狀我實習的年級是三年級,學生都在十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學生心智很不成熟。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我發現不僅男生好動,女生也不容易安靜下來,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學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級是個特殊的時間段,語文這門學科從這個年級開始,才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從這裏他們上語文課的任務不僅僅是識字,更重要的是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語言,如果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語文的知識的,這非常讓三年級的語文老師頭痛。所以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秩序就成了每個三年級語文教師的重頭戲,他們努力以富於激情的聲音、高低起伏的腔調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以遊走於課堂每個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懲罰維持着課堂的秩序。我在實習期間上課時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擾,後來我也學習使用這種方法,課堂收效還不錯。

據瞭解,在現今中學,有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語文,他們認爲語文從國小一年級到現在一直都在學,每天說的也都是母語,特別是理科生,他們的這種想法更爲嚴重,他們認爲自己又不想成爲作家,語文學的再好也沒有多大用,況且自己考試時得分也不會太低。還好,這種現象在國小裏是不常見的,我想從學生方面說,這可能是因爲國小生年齡還小,和語文的接觸還不深,語文這門課對他們來說還是一門很新鮮的學科,對語文知識還有着濃厚的興趣。當然這種現象和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也是分不開的,每一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努力讓每一個學生愛上語文,他們使盡手段、用盡方法,就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語文學習上來。

在實習期間,我曾帶領實習班級的學生去多媒體教室上過三次課。通過這幾次課,我發現國小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他們自律意識比較差,到了新鮮的地方就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導致課堂紀律難以維持,另外由於學校資源問題,多媒體教室又是科學實驗室,實驗器材設備比較多,學生好奇心太強,儘管老師千強調、萬強調,還是有個別學生會去拿、去碰。正因爲這樣,這所國小的語文老師都不願意帶着學生使用先進設備。

國小生是很單純的,正因爲這樣,當一個稱職的老師就必須學會在適當的時機誇獎他們,儘量用表揚來鞭策他們進步。當然也不能全靠表揚,在行爲習慣的調整方面,批評和懲罰也是很重要的,否則引不起他們的重視,甚至會讓他們產生老師不足懼的想法。國小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爲他們年齡小,就認爲他們不懂,其實他們都擁有雪亮的眼睛。調查中,國小生最喜歡的是貼近他們思想的老師,他們會去尋找老師跟他們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們會比較親近這個老師,反之,則比較生疏。他們最不喜歡的老師就是那種對待學生不公平的,無論是有錢人家的孩子還是貧苦人家的孩子,無論是乖學生還是調皮的學生,他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不約而同的。每個孩子都是想通過自己的途徑引起老師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會讓老師喜歡,也有可能會讓老師產生討厭的情緒,後果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可以說每個孩子的行動出發點都是好的,端看老師是如何看待它。實習中,我就見到這樣的事情。我實習的班級有一個小男生叫李嘉龍,很是調皮,老師不看到他還算比較收斂,老師的目光一轉到他身上,他便更調皮了,老師對他就比較頭疼,因爲他上課老是插嘴。綜合我的所見所聞,我認爲李嘉龍只是爲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我比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談話中爭取引導他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我認爲,當一個稱職的好老師,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尋找適合他們的引導之道。這樣纔不會讓學生牴觸老師,甚至牴觸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

國小生年紀比較小,所以知識面比較狹窄,上他們的課就不能海闊天空地、一股腦兒地將語文老師所有知道的、關於課文的東西都灌輸給他們,要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如果語文老師不管不顧這些,那就有可能使學生失去上語文課的興趣,甚至討厭起語文課來。實習期間,我教的第一篇課文就是《做一片美的葉子》,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每一片葉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這裏需要給他們拓展一下關於光合作用的含義,但是又不能講的太過深入,不然的話不僅語文課不像語文課了,而且學生也理解不了。於是,我用我自己的語言比較淺層次的講述了一下基本過程,只要求他們明白葉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學習壓力方面,我是在國小實習的,調查的對象都是國小生,教育局明文規定他們的在校學習時間不能超過六個小時,回家作業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因爲回家作業的總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所以劃給語文的時間就更少了,所以我認爲他們的負擔還是很輕的。不過我不是他們,不能爲他們立言,爲此我專門進行了瞭解。據我深入學生之中瞭解到的,大多數學生對回家作業的量還是很滿意的,也能夠及時完成,只有少部分學生因爲種種原因,遲交或不寫作業。可是他們普遍都認爲在校的課堂作業太多了,導致他們沒時間玩耍。我瞭解到硬筆習字冊是他們課後必須要完成的,大多數時候還要完成大練習冊和補充習題的訂正,有時候還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謄寫。針對這種情況,我特地去問了幾位老師,老師們告訴我其實他們並不想這樣,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是由於教育局給的回家作業時間太少,導致很多既定任務無法完成;二是學生本身回家作業存在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能利用課後時間讓他們訂正返工;三是學生的升學還是要靠他們自己的成績,放鬆作業這塊,有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後果,學生家長也不能理解,這在前幾屆有過這樣的前車之鑑。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國小生的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國小生的感知覺已經逐漸完善,他們的方位知覺、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髮展,觀察事物更加細緻有序。國小生的記憶能力也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爲主逐漸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爲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爲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從不會使用記憶策略到主動運用策略幫助自己識記。國小生的言語也有很大發展,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口頭言語,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掌握了書面言語,學會了寫字、閱讀和寫作。國小生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過渡爲以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國小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所佔的成分較多,而高年級兒童抽象思維的成分較多。

國小語文教學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找出適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在思維方面的發展,引導他們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重視學生在言語上的發展,適時給與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適時把握學生在識記能力上的發展,讓他們多記多背,爲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小生的社會性發展的一般特點:入學以後,他們的社會關係發生了重要變化,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在與老師和同學的相處中,他們逐漸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及競爭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師生關係及同伴關係對他們的學校適應有重要影響。這種關係的質量既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也影響到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國小階段也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他們的學業成敗、社會技能的掌握程度,來自教師及同伴的社會支持,對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個性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國小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在個性品質上的塑造,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注重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表現,適時給予他們指導,鼓勵他們融入集體,關心他人。

國小生的道德認識能力也逐漸發展起來,從只注意行爲的後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結果。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觀點採擇能力的發展,他們越來越能從他人角度看問題,道德情感體驗日益深刻。

所以,國小語文教學也要注重學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現,並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表達兩個能力。當然,要完成這個目標,須具備一定基礎:即字、詞、句知識基礎知識;表達技巧;文學常識等。這就構成了語文教學的三大現實目標:基礎知識、閱讀、表達。國小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閱讀和表達的基礎能力。根據以上了解到的國小語文教學現狀,我認爲,在現今條件下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必須先從制度改革抓起,國小生減負不能光看回家作業量,最重要的是要關注教育局的既定作業量。其次要提升教師團隊的學歷水平和專業素質,要培養一批關愛學生的老師。最後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制定適合他們的課程,讓他們在身心愉悅中增長知識、獲得做人的學問。

食品浪費研究報告

作爲在校國小生,我們帶着憂患意識審視我們日常的食食物消費,卻看到了一系列與“創建節約型社會”不符的浪費行爲,教室外的浪費現象尤爲突出。針對這樣令人痛心的糧食浪費行爲,我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以探求國小生食物浪費心理爲切入口,挖掘出食物浪費的原因與解決措施,希望喚起並加強人們節約糧食、杜絕食物浪費的意識。

食物浪費現狀及原因

我國的糧食機收率除小麥能達到82%以外,水稻只能達到15%,玉米甚至不到2%,加上收穫時烘乾能力不足,逢雨天致使穀物發芽黴變是常有的事,機械質量參差不齊,也造成收穫損耗。在肉類和水產品方面,僅由於屠宰綜合利用和水產捕撈船上缺少保鮮裝置的問題,就能造成肉類和水產品的損耗分別爲1。9%和2%。

我國食物在儲存過程中的損耗也相當高。目前我國糧食70%以上分散在億萬農戶家中,儲存條件低下;加上由於我國儲存機制形成的新舊糧食更替和糧食儲備管理造成的發黴變質的糧食較多。根據測算,以上原因造成糧食在儲存過程中的損失浪費比例爲5%。目前,我國果蔬儲藏保鮮量佔總產量的比例僅有25%,且保鮮技術也欠發達,致使我國水果在儲存過程中的損失比例達7。8%。大致同樣原因,使我國肉類和水產品在儲存過程中的損失比例分別達到3。8%和4%。

另外,涉及到我們每一位國人的就是餐飲消費過程中的浪費,造成這種浪費的主要原因:一是菜量大小不一致,導致人們在點菜時難以把握,從而形成浪費;二是飯菜的質量導致的浪費;三是傳統的消費習慣,飯菜不和口味,易於造成浪費。所有方面的食物損失和浪費,綜合來看,按5年平均值計算,每年大約損失浪費糧食6192萬噸;水果2195。7萬噸;蔬菜25362。9萬噸;肉類1212。1萬噸;水產品824。4萬噸。佔總產量的比例分別爲12。9%、28。6%、47。5%、17。4%和17。5。

造成浪費食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歸納有四個方面:

第一,制約浪費的有效機制沒有形成。節約食物資源既應是廣大社會成員應有的行爲,也是成熟社會現代管理的重要目標。當前世界關注的資源、環境、能源、健康四大主要社會問題,食物浪費都與之關係密切。限制浪費需要有一系列的社會約束機制和條件支撐。而我國這種機制存在缺失。一是農產品價格偏低;二是浪費懲治機制缺失;三是公款消費,食物浪費數量大。

第二,節約食物資源的社會公衆意識不強。就拿我國接待賓客、婚白喜事等方面的習慣看,食物消費多以豐盛、有餘爲目標,沒有減少浪費的意識,特別是我們在生活物質條件改善後,追求奢侈、講究排場的風氣容易流行,節約意識淡薄。

第三,消費過程中的環境條件不健全。如食物生產、加工、餐飲的各種標準缺乏,農產品加工原料標準不健全,使得加工者不能按照各種加工需要配備原料,造成浪費;居民在外就餐的菜單的標準不一樣,使得消費者難以選擇食物數量。另外食物信息不對稱也容易造成食物浪費。

第四,食物產後過程的科技水平不高。如我國大約80%的食品加工技術裝備只相當於20世紀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的達到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而僅有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收穫、運輸、儲存以及加工技術水平不高,造成食物的巨大浪費。

食物浪費的危害與節約的意義

一篇最新發布的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報告中提到,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可以達到驚人的13億噸,這不僅導致主要的經濟損失,也會嚴重危害人類賴以爲生的自然資源。

名爲“自然資源受到的影響”的研究首次從環境角度分析了全球食物浪費的影響,並特別關注了其對於氣候、水和土地使用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每年浪費的食物所用掉的水相當於俄羅斯伏爾加河的年流量,而且每年向地球大氣釋放出33億噸的溫室氣體。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估計,不止是環境影響,每年食物浪費(不包括魚和海鮮)對生產者的直接經濟後果達到了7500億美元。“農民和漁民、食品加工商和超市、當地和國家政府、個體消費者,我們所有人必須在人類食物鏈的每一個環節做出改變,以阻止食物浪費發生,並且當我們不能阻止的時候要再利用或回收浪費的食物”,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約瑟·達·席爾瓦說:“我們不能讓我們食物的三分之一就這樣被浪費或流失,在這些食物被浪費的同時,每天有8。7億人捱餓。”

解決學校食物浪費的措施:

我認爲食物浪費的解決途徑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從社會組織方面

餐廳等營業方:

1。糧食來源要優質,食物製作要規範,食物種類要多變,優質且衛生的食物才能讓人們吃得放心吃得開心,從而減少浪費。

2。定期讓就餐人員對飯堂操作人員進行評價,改進自身不足。

3。加強宣傳教育。比如:在就餐過程中,又比如:製作相關標語、警示語,張貼於餐廳,食堂的醒目位置,時時刻刻提醒就餐者節約糧食,謹防浪費。

4。。鼓勵節約,懲罰浪費。

校方:

1、加強宣傳教育。

2、學生組織可以開展相關活動。比如:可以用相機或錄像機對就餐人員的狀態進行拍照或者錄像,再給同學們看,以呼籲節約。

二、從個人來方面

1、要樹立節約意識,認清我國的糧食現狀,正確處理糧食供應不足與人口急劇增長之間的矛盾。

2、轉變消費觀,以勤儉節約爲榮,以浪費爲恥,有消費者意識。

3、在就餐中,儘量不挑食,給自己制定合理的飲食標準。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可以打包帶回家。

4、同時,要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當週圍的朋友、同學出現食物浪費現象時,應該加以制止,予以勸導。

最後,通過對於高校食物浪費的調查研究,我瞭解了我國乃至世界糧食現狀,理解了糧食節約的意義和食物浪費的危害,也爲當代國小生缺乏勤儉節約意識而感到痛心,引用一句話:“不要把浪費當成瀟灑,你揮霍的是一種修養;不要把節儉看做尷尬,你培養的是一種品德。”我們希望此次研究可以帶給跟多的人們以反思,可以呼籲跟多的人樹立起綠色的食品消費觀念。

個人課題研究報告

一、課題的界定

讀寫結合點:是指在八年級語文學習階段能利於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課文仿寫(片斷或整體)、單元主題、課後“研討與練習”、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等素材。

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八年級,一般指國中二年級,它在整個國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它既要爲國中一年級寫作具體生動的記敘文繼續打牢夯實基礎,同時又要爲國中三年級寫作簡單的議論文作好鋪墊,以適應九年級會考的需要。

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敘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說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

二、課題研究需解決的問題

要想提高八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說易也易,說難也難,難易的轉化點全掌握在我們教師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材現行編排和學生基本寫作現狀的基礎上,能夠首先尊重教材,同時又能緊扣教材本身,動點腦筋、想出辦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理心理的發展,開啓思維、拓寬途徑、挖掘適合學生作文訓練的讀寫結合點來創造性的應對教材,切實保持、保證學生閱讀能力、語文素養的提高、提升的同時,寫作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當然,最需解決的問題是在瞭解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敘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說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的基礎上,對讀寫結合點“在八年級語文學習階段能利於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課文仿寫(片斷或整體)、單元主題、課後‘研討與練習’、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等素材”的準確有效確立、及有效組織學生讀寫結合訓練從而摸索出一條可供操作的具體模式,切實可行的提高八年級學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新課程改革關於“以人爲本”的理論。只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才能最終實現“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的學生。”

2、新課程改革關於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的理論。只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並且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相聯,互爲促進,才能讓學生掌握運用語文規律,觸摸到語文學習的命脈之所在。

3、大語文教學觀的理論。只有樹立語文的內涵與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讓學生學會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鍋”,將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語文學習之路將越走越寬,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有趣。

4、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是現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趨勢。從本質上說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體不斷髮展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是伴隨着學校教育課堂教學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積累,有很多可借鑑的有生命力的東西。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現象分析:縱觀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普遍低下,“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仍是困擾他們的三大難題。細究原因不外以下幾種:

1、新教材編寫過程中將寫作、口語交際融合於綜合性學習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閱讀輕寫作的傾向,給人造成作文寫作板塊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編排意圖的影響和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教學能力等限制,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重視學生的作文,不會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課的教師比比皆是;

3、因教師本人不夠重視,造成學生平時訓練的機會減少;

4、學生雖有了一定的閱讀,但因缺乏具體指導和系統訓練,思想中缺乏讀寫結合的意識,只讀不寫,喜讀怕寫,讀寫分離現象嚴重。正如特級教師丁有寬老師所說的:“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此課題的確立與研究將把八年級學生從面臨的寫作困境中解救出來,變“沒話寫”爲“有話寫”;變“不會寫”爲“我會寫”,變“寫不好”爲“能寫好”;同時這課題的確立與研究也能促使教師本人進一步鑽研學生、語文課程標準、新課改理論、文本,對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問卷調查:在課題研究的開始、中間及最後階段,爲了瞭解八年級學生的寫作現狀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資料,我採用過口頭回答、舉手表決和書面問卷等方法,從最現實、最棘手的問題入手做有效研究。問卷調查的時間放在了20xx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對此課題開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沒想到後來竟成了本人開展個人課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問卷調查的方式採用記名或不記名皆可兩種,問卷調查對象既有全年級14個班,也包括本人所帶的兩個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從新七年級開始接起,後又變爲全年級18個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兩個班)調查的內容包括“1、你對你目前的寫作現狀滿意嗎?原因是什麼?2、你覺得作文寫作的興趣應該如何培養?3、你的作文有過被老師當作優秀作文的例子嗎?你覺得能成爲範文的關鍵是什麼?4、你覺得八年級學生的作文水平怎樣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師怎麼做?5、你的語文老師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興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對他(她)的做法滿意嗎?6、你的語文老師重視作文課嗎?你最喜歡

老師怎樣上作文課?你能描述一下嗎?”共六個方面。對於第一個問題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學生對自己的寫作相撞不滿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讀書少,平常練得少,老師沒有很好很系統的做過指導;對於第二題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爲多讀書、多觀察、多思考、多動筆能夠培養寫作興趣;對於第三題的回答,部分學生作文偶爾有被老師當作範文的例子,極少數學生作文經常被當作範文,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沒有獲得過這樣的經歷,自認爲作文寫得很一般。回答第四個問題時學生認爲多讀好作品、多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多練練筆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時希望老師多指導些寫作技巧方法、多介紹別的同學的好作文、經常開展系列專題訓練;對第五題有不少學生對語文教師不夠滿意,希望老師自己要重視學生的作文,同時對在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師學生們也給予了肯定。最後第六題學生有直接答不重視不上作文課的,也有對做得好的老師給予了肯定和表揚。

組織訪談:爲了進一步瞭解八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作現狀及寫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xx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調查問卷進行過沒幾天,本人趁熱打鐵又組織了幾個作文寫作層次不同的同學進行了訪談實錄,主要由學生們提出他們認爲困惑的問題,由我進行指導和解答,學生問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怎樣你好作文題?作文題是先擬好還是作文寫完後再擬?如何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怎樣能使自己的作文語言有文采?怎樣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爲何自己寫時會跑題?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爲何別人能寫得很好而自己卻不行?

針對學生問卷調查和訪談中暴露出的問題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積極採取有效行動,查找很多相關研究理論,如制定相應對策即“通讀課文,領會精髓(還要結合課文後的練習要求)→找準結合點,以讀悟寫→指導方法→讀寫遷移→當堂作文(或課外練筆)→及時評價→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課題研討及開展活動:帶着學生作文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本人將理論與實際行動緊密結合,始終做到研究的開始、過程、結束都有理論指引,都有行動跟上,將學、研、做三者結合,讓理論做指引,不走彎路。通過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閱讀有關專業書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爲理論支撐,且注意用教材的,去規範,去約束,去導航。,在研究過程中針對學生現狀和需求開設專題作文指導課和專題講座,如《記敘中怎樣描寫》、《記敘中怎樣抒情》、《小事怎樣寫精彩》《讓你的作文語言靚起來》《記敘文中怎樣用好課文這一例子》《作文,到底該如何審題》《讀書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擬作文題記》等,做到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動,解決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實用價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處能夠讓學生展示作文寫作能力的機會本人都不會放過,如教師節讓學生給老師寫賀詞,校運會讓每一個學生向播音組至少投稿一篇,爲北京奧運志願者擬志願者誓詞、期中期末考試來臨前讓每一位學生擬計劃、訂目標、向同班同學或鄰班發挑戰書、向街頭用字不規範部門寫建議信,參加學校級以上部門組織的所有的徵文比賽活動,重視數量取勝的同時也追求質的提高,積極向《好家長》《現代快報》《揚子晚報》《金陵晚報》等雜誌報刊投稿,總之本人所教的學生的作文機會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練筆、作文、投稿及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得以提高。

實踐檢驗:因爲所帶兩個班級的便利、所在八年級年級全組老師的團結、協作和所在教研組、學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過程中可以進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兩個班、同年級同層次班、實施課題研究的班級與非實施班級等進行比照,得出真實有效的結論是:此課題的研究是有價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兩個班從研究開始到結束都當作實驗班級來對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級非實施班作比較。一年多來,在課題的引領下,學生的作文寫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兩學期區市組織的期中期末統考和學校自行組織的月考,我所教授的兩個班級學生的作文均分和優分都是全年級的之一,學生的語文成績在學校全區也排在前列;學生參加南京市“好家長”杯作文競賽成績突出,有好幾個學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長》或《少年文藝》或《江寧文藝》等雜誌上發表,有一位學生還把她的所有練筆命名爲《華年的思維》經我幫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藝出版社20xx年5正式出版。這樣的結果令人欣喜,從中也可看出這一課題的現實性、時效性和生命力。邊教邊研,教,學,做三者合一,也增強了本人的教學研究意識,尋到了一些讀寫遷移訓練的結合點和方式,努力實踐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讀寫遷移的有效性,在研究過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則,注意知識結構的難易梯度,循序漸進,由易而難,由淺而深,順應作文教材對學習規律。如以寫簡單的說明文這一要求爲例,其知識板塊及能力訓練可作如下分解:第一爲基本說明方法的認知及運用;第二爲對說明特徵的把握;第三爲說明順序的合理安排;第四爲說明語言的平實、生動。四個板塊顯示四個知識層次,後一層次是對前一層次的突破和提高。四個板塊逐漸由低級走向高級,形成一種合理梯度;同時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則,讓學生多讀、多練,以讀帶練、以讀促練、讀寫相機結合、有效聯繫。實踐證明,具體操作中可以獲取只屬於自我的獨特感覺,可以印證別人的經驗,也可以積累自己的經驗;只有通過操作,才能讓學生把直接或間接得來的作文知識和作文信息轉變爲作文技能。當然操作應有“量”的要求。每週兩節的時間裏,操作應落在實處,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課外還要有適當配合。要能夠兼及重要的知識點和常見的題材類型。沒有數量保證,自然就沒有效果的保證。操作還要做到“具體”。每次訓練要有明確的目的,要設計得體的題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訂可行的驗收標準,等等。

五、課題研究的結果

1、調動了學生的作文積極性,讓學生樂於習作

學生怕作文,對作文不感興趣,跟我們教師對作文的重視程度和引導方法有關。按教材安排八年級學生一學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練筆,一學期充其量纔有14次習作的機會,語文的大部分時間是花在閱讀教學上的。這樣從客觀上無意識地造成了語文教學重“讀”輕“寫”的局面,學生的作文興趣自然得不到激發和培養,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研究課題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做到立足於“讀”,着眼於“寫”。爲了將“寫”的訓練目標落實好,教師必須熟讀課文,以獨特的視角挖掘課文中有利於“寫”的因素,並以學生易於接受和樂於接受的方式組織閱讀,在學生讀通、讀透,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進行“寫”的訓練的遷移。由於是有所借鑑、有所感悟和體會,此時的學生對“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筆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帶來的自信與快樂。久而久之,學生作文積極性調動的同時作文寫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既是本課題的一個目標,也是一個策略。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求教師本人我通過語言激勵、情境創設、美文品讀、活動開展、成果表彰等手段來綜合並用得以實現。

2、拓寬了學生的作文思路,讓學生善於組材

以往一說到寫作文,學生常常總會抓耳撓腮、搜腸刮肚,總覺“無話可寫”,不知如何落筆。究其原因,除了學生讀寫分離,訓練機會不多,加上學習時間緊張,生活經驗不足,生活體驗不深,可寫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爲學生的作文思路沒有打開,不懂得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如何根據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題材。本課題的研究課題注重以課文爲憑藉,以某一讀寫結合點爲契機,先對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訓練,再進行“舉一反三”的拓展訓練,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被激活後,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寬了。只要給一個作文題目,學生的頭腦就能快速運轉,再通過快速構思仔細推敲,整個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脈絡就清晰。

3、夯實了學生的文字功底,讓學生精於表達

“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研究課題更重要的在於立足教材,讀寫相機結合,充分發揮每篇課文的外顯的和隱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語段讓學生品讀、理解、揣摩、賞析,體驗和感悟祖國文字之精妙,景物之豐美,人情之偉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續寫、擴寫、改寫、補白等訓練,夯實學生的文字功底,讓學生的表達更加流暢、形象、生動,從而解決了學生“有話不懂得寫”的缺憾。

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敘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說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課題的源頭來自於學生的現狀、需求、教材的要求和個人長期的獨立思考及一線實踐的摸索,故在研究過程中本人是始終充滿熱情和對學生的期待的,在實踐過程中本人一直堅持自己當初所設的研究內容,努力提高自運用教材的能力,帶領學生找準讀寫結合點,如:課本的表達特點是什麼、學生面臨的實際怎樣、單元訓練的主題怎樣、課後“研討與練習”又是什麼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讀課本,多鑽研課本要求及學生實際,切時、適宜的將課文精彩片段當作仿寫訓練並及時評價,將書本後的練習轉化爲作文片段寫作並及時給予反饋,將課外讀物、學校生活、社會這些有形、無形的書本當作練習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創作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積累、勤于思考、善於表達、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諸如“模仿法”、“擴續法”“補白法”“評議法”“插圖法”“引申法”等方法,學生現在“想寫”、”會寫”、“有話寫”、“寫得好”的喜人景象幾乎天天出現,令人欣喜。

六、課題研究的反思

課題研究雖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進:(1)剛開始確立的個案研究法即“跟蹤一個學生從始到終的寫作能力的逐步提高過程,形成案例”的構想會因所帶年級不銜接而被迫中斷,即使這一方法仍可繼續採用,但所獲得的資料、信息等也屬間接,所以要想達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實的材料,從七年級帶到九年級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於學生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客觀差異,無論在哪一個班級總存在着相應的且數量不在少數的“學困生”。“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是一個練習範圍相對擴大的訓練,而“學困生”在以往較爲單一的閱讀或作文教學中都存在學習困難,在這相對綜合的讀寫結合訓練中其學習困難也可想而知。相反,學優生通過讀的鋪墊,寫的延伸和寫的反哺作用,其讀寫能力都有更大的進步。班級內的優差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是下一階段的重點研究工作,嘗試運用“分層教學”的策略,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給予更多的關照和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得到最程度的發展。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也給自己的視野上了一個臺階,似乎又有一個新的課題放在了自己的眼前,這就是自己的經驗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論的層面爲作文教材建設作點貢獻?幫助我們的語文教學有效扭轉作文教學“大而籠統、小而混亂”的局面?當然,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說到作文教材建設這一大的話題需要多種理論如教育理論、人才理論、寫作理論等等的綜合作用,需要反覆論證和實驗,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論學習,且將理論和個人的作文教學教學實踐結合的再緊密些,爭取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對更多的同仁產生推動和影響力,同時,經過這一輪實踐和研究,絕大多數學生作文能力、語文能力和素養得到了提高、提升,個別學生進步不大,所以,讓所有的學生一個不落隊的整體進步應該是我們課題研究者的理想目標,本人將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教研中繼續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實現。

養殖業的調查研究報告

摘 要: 龍鬚菜與牡蠣混養及蝦蟹混養是南澳盛行的養殖模式模式,爲南澳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並且進行龍鬚菜和太平洋牡蠣混養後當地就沒發生過嚴重赤潮。我們小組對此展開實地調研,採訪養殖戶並拍錄了龍鬚菜與牡蠣混養養殖工作流程,使我們真正的學到了養殖知識。這兩種模式對當地以及其他地區的養殖戶都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本文綜述了這兩種模式的養殖方法,對其對生態平衡的作用進行了探討。調研發現推廣這種模式,不管是從經濟效益上,還是海洋生態保護上,都有着它無可取代的價值。

關鍵詞 混養 效益 生態平衡

1. 調研背景介紹

汕頭南澳縣是廣東省的海島縣,位於廣東省東端、南海與臺灣海峽交界的海域上,共有35個島嶼,總面積108.57平方公里,其中主島南澳島面積106.14平方公里,海岸線76.77公里,人口7.2萬,目前仍以海洋漁業爲主要產業。該縣擁有海域4,600平方公里,海洋捕撈業發達,爲全國水產百強縣。島上養殖業也很繁盛,主要養殖蝦、蟹、鮑魚等海鮮。在調研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龍鬚菜與牡蠣混養、蝦蟹混養等模式在當地很是盛行,而且據養殖戶反映,收效甚好。因此,我們對此重點展開了討論和調研。

龍鬚菜原產於我國山東省沿和日本沖繩島。既是提取瓊膠的優質原料,又是人類的綠色保健食品珍稀的海洋蔬菜,還是養殖鮑魚等海洋動物的優良飼料;栽培龍鬚菜還以其特有功能,淨化海區環境,減赤潮的發生,因而具有較高的食用、藥用和經濟價值,產生良好的生態效。1999年至XX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廣東省海洋資源研究發展中心和南澳縣科技興海辦公室合作,開展了“江蘺屬海藻龍鬚菜移植粵東南澳海區研究”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至今已達規模化生產水平。

太平洋牡蠣原產於日本、澳大利亞,是一種營養豐富、肉質肥美的名優經濟貝類,素有“海洋牛奶精品”美稱。南澳天然條件優越,發展太平洋牡蠣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早在一九八四年,南澳就引進太平洋牡蠣進行吊養試驗,一舉獲得成功,並一直作爲常規品種推廣養殖。

據介紹,在南澳島,當地漁民嘗試對龍鬚菜和太平洋牡蠣進行“間插式”混養,既爲漁民增加創收機會,又相當於在大海中建一個巨型的污水處理廠,有效淨化海水污染[1]。汕頭1998年曾發生一次赤潮,但自1999年引進龍鬚菜之後附近海域就沒有出現過赤潮。

蝦蟹混養是近幾年海島漁民捉摸出來的一套養殖方式,適用於很多地區套用,由於成效明顯,現已經推廣,幾乎每家養殖戶都採用這種模式。現在在全國各地已經有出現龍蝦與螃蟹混養的模式,據說,這樣養殖的龍蝦產量要比單獨養殖的龍蝦產量要高出十個百分點,而且龍蝦相對的個頭比較大,健康狀況良好。而螃蟹相對而言個頭也比較大,成熟的時間也會提早一兩個星期。也有出現魚蝦混養的模式,這種模式效益很明顯,在長江中下游特別盛行。它的好處就是魚能以蝦的排泄物爲食,這不僅減少飼料,同時能保持池塘水質較好,有益於蝦的養殖,因爲蝦的生長過程中對水質的要求要遠遠高於飼料的要求。另外,還有出現魚、鴨、水稻並存的養殖方式,不過只侷限於南方水分充足的地方,魚、鴨的糞便不僅是水稻的養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形成了一個局部的生態平衡模式。

2. 調研活動概況

調研組員:華南師範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赴汕頭南澳島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

調研時間:20xx年7月15日至20xx年7月22日

調研地點:後宅鎮西山村路段、後宅鎮羊嶼村各養殖場、羊嶼村近海養殖海域

3. 調研方法介紹

我們調研組採用走訪的形式,通過實地考察,採訪養殖戶,瞭解目前南澳養殖業的發展狀況。

這次的採訪,我們調研組特別注重細節的問題,特別是在採訪過程中,注意與養殖戶的交流和互動方式。還有,就是特別注意養殖戶提到的一些特別細微的養殖經驗,這些經驗很多都是他們能獲得成功的祕訣。

採訪過程中,我們通過照相及錄像來記錄我們的調研過程,這增加了我們調研結果的可信度和說服力。特別是很感謝那位近海養殖的養殖戶,專門開船載我們出海拍攝他的牡蠣養殖方式和過程。

儘管調研過程中遇到過重重問題,比如,天氣炎熱、有的養殖地段人煙稀少、養殖戶拒絕接受採訪……但每次我們的調研組員卻都能堅持下來,而且能及時調整調研方法,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調研計劃。我們調研組組長還會定期開討論會、及時總結當天的調研結果。

4 .調研結果

4.1 龍鬚菜與牡蠣的混養模式[2]

4.1.1 龍鬚菜的栽培模式

筏式單養龍鬚菜。這是主要的栽培形式,其中大多數是在秋、冬、春三季連續栽培龍鬚菜3茬,少數是全年筏架不上岸,連續栽培4茬。

龍鬚菜與海帶筏式輪養。9月--12月栽培龍鬚菜,12月--翌年4月栽培海帶,4月--7月栽培龍鬚菜;少數是7月--9月也栽培龍鬚菜。

龍鬚菜與牡蠣筏式輪養。在夏、秋、冬三季吊養褶牡蠣,在冬、春季牡蠣收穫後栽培龍鬚菜1茬--2茬。

4.1.2 龍鬚菜的栽培技術

海區選擇。①底質:除了凹凸不平的岩礁底質外均可。②水深:冬季大幹潮線下2.0m以上水深。③風浪與水流:目前,由於養殖器材堅固,抗風浪能力強,可以到潮流較急的海區養殖,風浪較小的海區要求潮流暢通。④水質:南方海區水質一般較肥沃,只要養殖季節海區海水比重在1.018以上、沒有工業廢水嚴重污染均可。

海區佈局。要求呈“品”字形排列。

筏架設置

(1)定位打樁。由於龍鬚菜在南方生產要避開高溫季節的颱風期,因此,考慮筏向的主要因素是潮流,筏向要儘可能做到順流。筏子的位置方向確定後,要確定筏長和樁間距離。筏身長度爲50m--65m,錨纜繩的純長度爲滿潮時水深的2倍--3倍。一臺筏子的兩個樁間的水平距離爲筏身長度加上錨纜繩與水深構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邊長度的2倍。兩筏之間的距離就是相鄰樁間的樁距,不同的養殖模式則不一樣,有的2.5m--3.0m,有的4.5m--5.5m,這樣即可確定樁位。

樁基材料視海區底質不同而異。沙泥質底的海區應選用大約直徑 13cm、長2m的松木爲樁;泥沙底的海區選用大約直徑16cm、長3m以上毛竹爲樁;軟泥質底的海區應拋50kg--100kg的鐵錨。注意毛竹末端要打通竹節,長度約佔全長的1/3。除鐵錨外,各樁均要在頂端鑽孔以便系樁繩。

(2)下筏。下筏前,錨纜繩要與樁繩連接好,浮綆繩上還需每隔50cm--60cm處綁好吊繩和相應的浮子後下海,每小區臺架的兩側還需加固橫繩,浮綆繩、橫繩與錨纜繩連接好,再將鬆緊不齊的筏子整理好,使間距一致,即構成單式筏架。筏架的鬆緊度要以潮也保持鬆馳爲最適宜。

(3)每小區(約3畝)的用料。除了樁基外,還有2160絲--2800絲的聚乙烯浮綆繩、橫繩、180絲的聚乙烯吊繩和2800絲--3600絲的聚乙烯樁繩、錨纜繩以及浮子等。

取苗、夾苗、掛苗

(1)時間。在水溫下降至27℃時,約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苗繩。180絲--360絲聚乙烯繩,有3股3花、3股6花兩種形式,苗繩的捻度必須適宜,太鬆易掉苗,太緊易傷苗。分苗前幾天要把苗繩處理一下,即新苗繩用水浸泡1天,舊苗繩用200ppm漂白粉消毒、洗淨。

(3)取苗。由於龍鬚菜基部生長速度慢於頂端,因此,除了要選擇生長良好、顏色紫紅、雜藻較少的龍鬚菜外,還要儘可能不用基部藻體爲種苗。運苗期間要防止藻體乾燥和溫度超過30℃。

(4)夾苗。應採用簇夾法。夾苗量以每米苗繩用50g龍鬚菜,把剔除雜藻(滸苔等)後當種苗的龍鬚菜按5g左右爲一小簇穿過苗繩,每隔5cm--10cm左右夾一簇苗,應夾在苗中部,兩端露出5cm--6cm。夾苗時,防止陽光曝曬和藻體乾燥,以防藻體脫水和超過溫度上限。

(5)掛苗。把夾好的苗繩兩端和浮埂上的吊繩連結好。

栽培管理

(1)水層調節。栽培水層的調節,實際上是調節龍鬚菜的受光。龍鬚菜是好光性海藻,過弱的光照生長慢,但過強的光照對生長有抑制作用,甚至色素被陽光分解而褪色變黃,如不及時調整會變白脫落。

(2)調整筏架。除適當增減浮力外,應及時補上被弄斷的繩子;要經常注意檢查筏架的牢固程度,每臺筏子的鬆緊要一致,要求齊正劃一,以保證生產安全,龍鬚菜受光均勻。

(3)施肥。南方海區水質肥沃,一般不施肥;但在個別季節,局部海區營養鹽不足時應考慮掛袋施肥。

收穫曬乾

經過 2個月--3個月的生長,龍鬚菜增重高達100多倍,這時藻體較粗,顏色紫黑,當每米苗繩達到3kg時即可收穫。除非病蟲害嚴重而搶收,否則不宜過早收穫,因爲過早收穫的龍鬚菜含膠量較低。收穫應連苗繩一起上岸,不宜採取割收法而留住基部。要選擇晴天早晨進行,以確保龍鬚菜能及時曝曬而不變質。如果第一天沒曬乾,翌日一定要曬乾,以便裝袋保存。

4.1.3 太平洋牡蠣的養殖方法

太平洋牡蠣是廣鹽性、廣溫的內灣貝類,具有個體大、生長快,產量高、適應性強的特點。它的軟體部豐滿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南澳特別適合養殖太平洋牡蠣,據不完全統計,幾乎所有養殖戶都是養殖太平洋牡蠣。其養殖方法有延繩式、極架式及立柱式等。

以海區延繩式養殖爲主,其主要養殖措施有:

(1)海區選擇:根據太平洋牡蠣體型大、固着點小、抗風浪能力差的特點,應選擇風浪小、潮流暢通、無污染、有淡水注入、餌料生物豐富的海區。

(2)設臺及放養密度:順流設臺,每臺(俗稱每拖)浮梗長50-60米,臺間距5米,30-50臺連爲一區,樁梗長度視海區水深而定,一般樁梗長度是大潮幹潮時水深的2倍以上。採用廢舊泡沫塑料作浮子,浮梗上每隔0.4-0.5米間距吊一串貝苗。每根苗繩串扇貝殼10片,每片附苗10粒左右。

(3)日常管理:一是前期保苗,購買苗種後,在當地海水池塘中進行暫養,暫養的苗種殼長達1釐米左右,吊養到海區中,在暫養中要及時洗刷污泥以免悶死幼苗。二是要及時清除附着物和洗刷污泥。隨着水溫的升高,牡蠣上附着物較多,妨礙牡蠣的濾食,影響生長,在清塗洗刷時,要輕拿輕放,以防牡蠣脫落。三要防止串之間吊繩纏繞和掉串。在臺風多發季節裏,做好筏架加固防颱工作。

4.1.4龍鬚菜與牡蠣的混養模式好處[3]

南澳地區太平洋牡蠣的養殖規模很大,但由於海水鹽度較高,加上技術水平不夠,育苗方面較差,一般苗一般從育苗技術高的福建省進口。太平洋牡蠣的養殖密度如果過大,產率會下降,養殖牡蠣後其排泄物會引起海水富營養化,與龍鬚菜混養則其排泄物可被龍鬚菜吸收起到淨化作用,龍鬚菜吐出的氧供牡蠣用,同時龍鬚菜能被牡蠣供養。

在我們採訪過程中,有陸上的養殖戶提出了他們的擔憂,說近海大量養殖牡蠣會不會造成他們內陸養殖水源受污染。事實上,據我們調研所得,這是不可能的。因爲,自從牡蠣與龍鬚菜混養之後水質不但不受污染,反而陸上排除的養殖廢水也能被其淨化。因此他們的擔憂是不存在的。

4.2 蝦蟹混養技術

南澳養殖戶養殖的蝦主要以白蝦、草蝦爲主,蟹主要以大青蟹爲主。

4.2.1水草管理

蝦蟹混養池塘中種植水草可以起到遮擋陽光、降低水溫的作用,同時水草可提供大量的維生素及其它營養成份,足蝦蟹維持健康生長的重要餌料之一。而水草的大量生長還可作爲蝦蟹蛻殼時的隱蔽物,有利於減少白相殘殺,提高成活率。除此之外,水草的生長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有利於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等有害成分的含量,使池塘的養殖生態得到改良。但日前的水草品種以發芽早、生長快、營養好、但不耐高溫的伊樂藻爲主,該草在夏天高溫季節特別容易腐爛,而腐爛的水草將引起水質惡化和細菌大量繁殖,由此引發的蟹病將會造成重大的損失,因此必須採取措施加以預防。

當水草生長過於茂盛時,應及時割去表層20~30釐米處的水草,或採取打格通風等措施,以降低水草的生物量。此法可有效解決夏季水草的腐爛問題。當水草發生大面積腐爛時,可割除表層的爛草,並潑灑生物有機肥,使水草儘快恢復生長。對於水草數量較少的池塘,可補放一些漂浮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蘆和浮萍等,也可以補種一些優質水草如輪葉黑藻或伊樂藻,以改善池塘的生態條件。 4.2.2水質管理 [4]

良好的水環境是蝦蟹混養取得高產、高效的重要保證。在高溫季節中,池塘的水溫偏高,水質變化快,水質惡化時常引起蝦蟹大批死亡,因此蝦蟹混養池應多換水,並採取相應的水質改良措施。

經常注水或換水可促進水體交換,達到刺激蝦蟹蛻殼生長的目的。當水源水質較差時,注水後一定要對池塘水體進行消毒防病處理。消毒劑可選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富溴、強氯精、漂白粉、二氧化氯、聚維酮碘和雙氧離子季胺鹽絡合碘等,使用濃度均爲0.1~0.3克/立方米。池塘注水時間以10∶00至15∶00爲宜,不應在下午17∶00後加水或換水,這樣會使表層水中的氧氣因水體對流而被提前消耗掉,晚上則必定會出現缺氧浮頭現象。

水草較少的池塘常會滋生出大量藍藻,此時僅靠換水不但難以改良水質,而且會促使藍藻的暴發,可採取隔天潑灑兩次0.4克/立方米濃度的強氯精或二氧化氯來加以控制。若池中已發現有藍藻大量分解死亡時,應儘可能提前將蝦蟹起捕上市,以減少損失。若水源水質較好,則可採取徹底換水的方式加以解決。

對於底質發生惡化的池塘,可採取多次潑灑底質改良劑和生物製劑來調節,以確保蝦蟹正常生長。

4.2.3增氧

蝦蟹混養池必須配備增氧機或水泵,當天氣十分悶熱時,應在中午時分開啓增氧機,使底層耗氧的有機質得到充分的氧化,以改善晚間的溶氧狀況。若午夜後開機增氧,則必須持續開機至白天方可關機,如遇陰雨天,則必須全天連續增氧,以防止蝦蟹缺氧死亡。除此之外,在蝦蟹養蘊過程中還應配備適量的化學增氧劑,以防止意外缺氧事故的發生。

4.2.4 投餌管理 [5]

過量投餌常造成飼料在池底大量沉積,並引起底質和水域生態的惡化。而投餵動物性飼料比投喂植物性飼料更易污染水質,因此蝦蟹混養池塘的投餌應注意如下事項:①以優質的顆粒飼料爲主,搭配投喂植物性飼料;②8月底至9月初可增加動物性餌料的供應,但應注意對餌料進行消毒處理,通常可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浸泡10分鐘,以殺滅病菌;③定期潑灑生物製劑或生物有機肥改良池水生態,防止病害的發生;④在悶熱的雷雨天或蝦蟹大批蛻殼時應減少飼料的投喂量,以防止剩餘飼料污染池水和池底後引起蝦蟹發病;⑤在飼料中添加1%~2%的大蒜素或加拌1%~5%的生物製劑等無公害藥物進行防病,若已有病害發生,可用1%。氟苯尼考拌餌進行治療,但在起捕上市前1個月應停止用藥,以防藥物殘留。⑥爲減少殘餌對池塘生態的破壞,可在飼料中加拌誘食劑,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

4.2.5當地養殖戶的養殖經驗

經驗一:西南風適合養殖,溫度高能使蝦蟹長得快,25-30攝氏度最合適,但溫度高容易使海水變質,要經常換水。

經驗二:一天投料2-3次。用工具試探飼料是否適合,可以防止飼料的浪費。

工具:把飼料放到一個圓盤狀的有網眼的工具。放進水中。2-3個鐘頭後看飼料還有沒有剩下,來判斷飼料是否合適,一方面可以保證蝦蟹吃得飽,一方面可以保證飼料不浪費,防止多餘的飼料造成海水富營養化,污染海水。

經驗三:當赤潮發生導致不能換水時,只能加消毒藥,消毒藥爲“降解靈”,其主要作用爲殺菌,調節ph值,具體成分見照片。用ph試紙測ph值,下雨後偏酸性可用藥水或石灰調節ph值,中性。

經驗四:冬天不太適合養殖,要放幹水曬池底,可以消毒殺菌。春天有霧氣時易缺氧需要打氧。早上3、4點氣壓低,需打氧。

經驗五:一般以小魚配加飼料,當然小魚較好。

5. 調研總結和建議

經過了此次調研,我們發現南澳島上的養殖業已經日趨成熟。無論是從內陸養殖或是近海養殖來講,養殖戶都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養殖技術,且具有較豐富的養殖經驗。據他們反映,近幾年雖然受全球的影響水質變差,但是相對於其他地區,南澳島近海的海域上的水質還是很好的,特別能說明情況的就是近十幾年幾乎沒有爆發大面積的赤潮現象,養殖狀態趨於良好。養殖戶近幾年的養殖收益情況趨於平穩,養殖戶的養殖信心也是與日俱增的。

建議:

①政府可成立養殖基金會,用於幫助在特殊情況下,比如颱風或其它地質災害引發養殖戶的欠收問題。

②養殖戶可自行組織養殖聯合會,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供養殖戶門定期交流經驗。

6 致謝

此次調研活動受到南澳當地養殖戶的支持,非常感謝他們的積極配合,使得我們餓調研活動得以順利開展。還非常感謝當地有關部門爲我們提供當地的一些養殖資料,使得我們的調研更加的有目的和針對性。在此對所有支持和協助此次調研的單位和個人表示感謝!

7 參考工具

[1]許國. 南澳成爲廣東的太平洋牡蠣養殖基地[j]. 水產科技情報, ,(06)

[2]孟偉, 宋建忠, 曲紅霞, 王得志, 張東傑. 淺海養殖新模式——太平洋牡蠣易地育肥[j]. 中國水產, ,(02)

[3] 李靜, 高偉明, 楊會利. 海水池塘養殖對濱海生態環境的影響——以河北省爲例[j]. 海洋開發與管理, 20xx,(02)

[4]黎中寶,吳仲慶.幾種優良養殖對蝦雜合性的比較研究.海洋科學,(02)

[5]王立功,應用生態學原理綜合統治蝦病(上)[j].科學養魚,,(01)

篇3:研究報告

提高學科課程有效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實效性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就是教學的效益。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生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一、課題的提出: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傳統的機械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的教學觀。隨着課改的實施,生物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出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這說明教師們在努力的研究和實施着課改理念,但由於受到時間因素、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因素、傳統的教學觀念、對教材的不適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學習活動缺乏目的、活動效果較差、活動時間隨機性較大的現象,導致課堂教學目標完不成,教學效果和效率很低的現象,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問題就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選題背景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是落實課程改革的主要場所,是學生生命活動的主陣地。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關注點已經從重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移、聚焦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來。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因此,研究“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抓住了這個根本問題,抓住了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就有了落腳點。在研究實踐中我們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行爲表現,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品質(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較強的注意力、觀察判斷力、分析想象力、善於提出問題、能夠求異思維、有較強的學習意志、自覺反思和改進意識、主動請教別人、能夠自我調控、自我檢測等),就基本奠定了全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礎。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眼、動耳、動

口、動手、動情和動腦,使學生的多種器官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從而融洽師生關係,給學生帶來自尊自信,增加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營造課堂教學的親和力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的目的:

1.根據本校學生生源實際,設計具有科學的、創造性地課堂教學提問,營造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對理、化、生教師課堂教學提問的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構建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

3.探索提高理、化、生學科課堂實效性的策略,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4.通過本課題的廣泛而深入地研究,全面提升全體教師的整體素質,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斷提高學校辦學的品位,促進教師、學生和的共同發展。“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 (二)研究的意義:本課題的研究明顯地促進了我組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並使參研教師掌握了有效教學的理念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從而大大促進了課堂教學能力水平的提高,並由此帶動了教師科研能力和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由於此課題的研究,使我校形成了一股比較濃厚的重視並研究有效教學的學術之風

三、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1、正確把握“實效課堂”的本質

新課程改革實驗讓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課堂教學也隨之發生改變。縱觀我們的理化生學科特點(教材特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設計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反思我們的課堂,總感覺形式化的東西太多,學生的情感並沒有真正調動出來,“全身心參與教學活動”的僅是極少數學生;從學生作業的反饋看,知識掌握不過關的大有人在,學生的能力也讓人擔憂。這些問題的暴露,我們在思考:學生在課堂40分鐘裏,究竟收穫了什麼?我們教學的實效性究竟如何? 2、引導教師個人加強實踐研究,利用每一節教學課引導學生學習,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關注學生的發展變化,將教學點滴融入教學後記、教學心得中。(1)、精心備課, 高質量的備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力保證,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這堂課的知識結構是什麼,重點難點有哪些,怎麼突破,

只有瞭然於胸,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效率自然高。備不好課,磕磕絆絆,輕重失調,效率自然低。(2)、上課要有激情, 老師上課時要調節好情緒,有的老師在課堂上提不起精神,低聲慢語,學生聽不清,長期下來學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老師的講課成了催眠曲,自然課堂效率低下,成績便很難提高。相反那些上課鏗鏘有力,富有激情的老師,成績普遍好,原因就在於情緒感染人。(3)、新課導入要簡潔,開門見山,不要繞得太遠,有的老師上新課時,用大量的時間複習前面內容,甚至對前面內容展開講解,等到講新課時,時間所剩無幾,還有的老師過分地設置情境,耽誤很長時間。新課導入宜簡不宜繁,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要巧妙設計情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學過程中不管學生的體會、感受,不和學生保持語言、目光的交流,沒有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儘管你講得頭頭是道,天花亂墜,但學生跑神了,白搭!(5)、加強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組織和管理,教學過程中良好的組織和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邊打鬧、說話、看小說、玩手機,課堂效率不會高,遇到這種現象老師要及時管理;學生分組討論時,同學們討論起來剎不住車了,老師要及時叫停;學生回答問題卡殼,慢言慢語,也要及時叫停。(6)、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需要熟練應用多媒體, 單一的教學手法或手段,很容易使學生出現感官疲勞,注意力分散。這就需要我們採用多種手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大課堂容量,節省板書時間,以直觀性強、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優點,在提高課堂效率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倡大家經常使用。(7)、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親其師,信其道”,大多數學生只有喜歡這位老師,纔會愛聽他的課,注意力纔會集中,思維也活躍。如果學生從心裏厭煩你,你講的再好,他也聽不進去,課堂效率無從談起。因此老師要注意儀表形象,要塑造良好的人格,要關愛學生,真心和他們交朋友,多與他們交流,讓學生喜歡你,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

通過多渠道多層面的實踐研究,我們的課堂教學纔有顯著的變化,形式化的無效的活動少了,教學有了一定的深度、廣度,教學纔會有效果明顯好轉。 四、實施過程

(一)準備階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理化生教研組成立了以校長爲課題組負責人的課題研究小組,制定了課題成員分工與研究保障機制,確立了以課題組成員爲核心、呈輻射狀落實、配備相關參與實驗研究教師的“一人負責、團體協同”的原則。調查收集相關資料,確定了研究方向與目標,制訂了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方案,圍繞主課題,根據實驗師生的自我選擇,設計研究專題,通過多渠道、多學科的實驗,研究開展了系列教學實踐的探索活動。 2、通過實驗研究方法

開展實驗研究之前,我們在理化生組教師開展了“課題研究方法”研討會。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確定爲個案研究法、數據調查法和多元問卷法,我們詳述了各種方法的定義、實施過程及分別適用的課題研究類型。 3、相信實踐堅信必勝

我們確立了“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的正確導向。堅信科研必須和教研相結合,而它們的結合必須通過實踐來完成。因此我們要相信實踐,堅信每一個正常的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堅信實踐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最佳途徑。堅信通過實驗,通過師生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目前,課題實驗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我們儲存了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實驗教師的理論學習筆記、課堂教學個案等資料。現有存檔發表過或獲獎的實驗教師論文10餘篇。

(二)實施階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

1.根據理化生學科特點,設計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2.分析理化生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存在的問題,結合設計的有效策略,在教學中合理運用;

3.通過開展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構建有效教學評價方案;

4.分別開展理化生學科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開展課堂教學公開課、研討課、觀摩課活動,總結、交流、反思。

5.物理化學生物學科實驗教師撰寫“課堂教學中教師提高課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的階段性報告、專題性總結、論文、典型案例等;

(三)總結階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

1.反思研究過程,對物理化學生物學科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的有關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總結符合本校的理化生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並在全校進行推廣實施。 3.召開會議、總結成果 五、主要研究成果:

1.物理《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實錄,教學反思 2.物理《磁場》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

3.生物《傳染病及其預防》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 4.生物《輸血與血型》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實錄,教學反思 5.化學《國中化學信息給予題解析》教學課件,導學案 6.化學《專題四:判斷題》教學課件,導學案。並且進行了 《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問卷調查分析結果: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 190份,收回190份,有效份數186份,分別在169班、174班、172班 統計結果

分析結果: 學習興趣:1—10

通過調查,可以肯定的說:學生普遍喜歡上化學課,喜歡用學到的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但是在課堂上不太喜歡主動表現自己。從難度上說,大部分學生覺得化學不太難,就學習動力上上來說,主要還是爲了會考,也不想以後從事和化學有關的職業。 動手能力:11---16

大家都比較喜歡實驗課,也喜歡記課堂筆記,經常總結前一階段學過的化學知識及規律,但是實驗做得少,操作也就不夠準確和規範,計算時由於經常用計算器,手算時經常出錯,動手能力不強。 學習能力:16---25

總體上來說,大家的學習方法還是比較科學的,遇到問題也會向同學和老師尋求協作和幫助,同時普遍反映不喜歡做化學作業

《學生對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滿意度的調查》調查問卷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 60份,收回60份,有效份數60份,在173班調查 統計結果:

分析結果:

大家對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普遍表示滿意,對導學案的應用和分組實驗滿意度最高。調查反映出: 多媒體應用:

優點:形象生動,可以把難理解的過程用動畫或者圖片展示出來,提高上課效率和聽課效果,課堂容量大。

缺點:難集中精力,展示太快,學生往往只顧看和聽,而不注意記筆記。上完課對知識印象不深。 導學案應用:

優點:幫助預習,幫助記憶,使上課有的放矢。

缺點:用完容易丟,筆記記在上面不利於複習,增加了學生負擔。 分組實驗:

優點: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加強記憶,加強動手能力。 缺點:實驗時有點亂,容易趁機說話。 學生展示:

優點:能展示學生的想法,有利於教師的糾正和幫助,培養學生自信心。 缺點: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不容易講清楚,課堂紀律難保證,有時有點浪費時間。 研究成效:

使學生由“被動學習” 變爲“愛學” “會學”,使學生處於積極狀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獲得了更高的分數,更好的學習技能和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素養。 六、存在問題及改進 存在問題:

1.時間緊,教師工作忙,所以每種策略在班級的應用次數有限。

2.學生在適應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比如用多媒體上課時學生往往只顧聽,忘記隨手記筆記,學生展示還不能做到熟練表達自己的意思,實驗操作不是很規範等。 改進方法:

1.提高科研水平,力爭在教學中獲得更好的效果。

2.多實踐學生慢慢就適應了,另外加強課堂管理,保證好的上課效果。

提高學科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

篇4:研究報告

生物有機肥是我國新型肥料中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之

一。有機肥的作用,除了供給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利於形成土壤團粒結構外,還能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等肥力因素,增強土壤保肥供肥能力,爲作物的高產優質創造條件。近來以其特有的促進生長、防病抗病效果得到認可,據研究生物有機肥產生明顯作用的關鍵因素是“活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菌種”,因其技術太強,一般肥料“行政監管部門”檢測技術跟不上,導致市場魚目混珠,農民分不清,爲此我根據經驗設計了一套辨別方法。

辨別方法

2.1看包裝,是否規範

2.1.1.產品登記證:具有農業部微生物肥料登記證證號(注:省級部門無登記權),正確方法:“微生物肥(登記年)臨字(編號)號”或“微生物肥(登記年)準字(編號)號”;

2.1.2.產品技術指標:有效活菌數(CFU)≥0.2億/克,登記時農業部只允許標註≥0.2個億/克、0.5個億/克(嚴格規定,在保存期的最後一天必須要達到這個數值)。一些企業爲了迎合市場,刻意標成幾十個億,這是不科學的(目前的技術很難達到)、是錯誤的。

2.1.3.產品有效期:國家規定大於6個月。隨着生物有機肥產品的保存時間延長,有效活菌數會不斷下降,把有效期標註太長都是不負責任的。

2.2是否均勻

2.2.1.產品含水量太高或太低均不利於菌種存活,判斷方法:抓一把肥料在陽光下觀察,陰潮呈團、乾燥呈灰都非正常產品。

2.2.2.適合特殊功能菌種生長的“有機肥營養”應是套餐型,由多種有機營養物質組成(如:菜粕、黃豆粉等發酵製成),在光線下能看到原料的痕跡,或者能聞到原料的特殊氣味。

3.1看效果,是否高效

試驗方法:加少量水將生物有機肥調成團狀,放在冰箱裏凍成冰塊,第二天拿出來溶化,反覆三次,肥料中的菌種將會凍死或大幅度減少;這時用它和將原產品進行比較試

驗、在相同的田塊裏觀察差異,差異明顯好肥料,差異不明顯,表明該產品有問題,建議放棄使用。

4.1實驗法

4.1.1.泡水法 取一水杯,把有機肥樣品泡在水裏,然後用手把泡在水裏的有機肥碾碎,攪一下能直觀的看出有機肥的原料;再放置一段時間,如果有機肥與水短時間內分層的話說明有機肥比重大,含土較多。

4.1.2.聞味法 仔細聞一下肥的味道看是否有氨味,糞便味,淤泥味,好的有機肥應該是一種徹底腐熟的味道。

4.1.3.手捻法 取有機肥用大拇指和食,如果有硌手的感覺,則裏面有沙粒或其他雜質。

4.1.4 .菌種測試法 取一水杯把有機肥放在裏面,撒少許水(注意不要泡水,潮溼就行),放在溫暖適宜的地方,好的有機肥會抱團長出白色菌絲,掰開有機肥顆粒會看到裏面也有白色菌絲。

4.1.5.盆栽測試法 取一盆花,抓一大把有機肥直接撒在花的根莖部,澆上水,好的有機肥會逐漸長出白色菌絲,促進植株生長,質量不合格的有機肥會薰苗,植株逐漸萎靡,直至死亡。

4.1.6.對比試驗法 選擇好有機肥後在種植作物時,留出一部分不施用該有機肥,觀察植株的表現,好的有機肥在

長勢、產量、品質上都會有明顯的效果。

4.1.7.看包裝是否規格,是否是授權生產(一般授權生產的都是沒有自己的工廠,沒有原料來源的)。

4.1.8.外文包裝的儘量不要購買,因爲有機肥都是廢物再利用,國外進口幾乎不可能。

篇5:研究報告

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選課題進行研究以培養科學思維和表達能力。專題研究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對所選專題進行研究的意義

2本專題領域理論研究的開展情況

3本專題領域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

4對本專題研究的總結,分析

篇6:研究報告

一、封面

見第6頁

二、目錄

目錄依次由專題研究報告的章、節、小節、參考文獻、附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目錄內容應簡明扼要。

“目錄”二字(三號宋體、加黑)上空一行,下空二行爲第一章等等。

章、參考文獻、附錄均採用四號宋體、加黑,節、小節等小標題及所有頁碼均採用五號宋體。

章、節、小節的排列示例如下:

第一章 這裏是第一章的名稱„„„„„„„„„„„„„„„„„ 1 §1-1 這裏是第一章第一節的名稱 „„„„„„„„„„„„„„„„„„ 1 1-1-1 這裏是第一章第一節第一小節的名稱 „„„„„„„„„„„„„ 1

三、符號說明

專題研究報告中所用符號(包括縮寫詞等)都應說明其含義、單位(或量綱)。 在該頁的開始,採用四號宋體、加黑、居中打印“符號說明”四字。每個符號說明佔1~2行,符號後面是破折號。含義與單位之間用逗號,最後是句號。每頁排1~2列,如果2列排不開,再另取一頁。

四、正文

正文是專題研究報告的核心部分,佔主要篇幅,一般由標題、文字段落、圖、

表和公式五個部分構成。實事求是,準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正文的編寫格式如下。

1.標題

每章的標題採用三號宋體、加黑、居中打印;“章”下空二行爲“節”,採用四號宋體、加黑、居中打印;“節”下空一行爲“小節”,採用小四號宋體、加黑、左起打印。換行後,採用小四號宋體打印文字段落。

2.圖

圖題採用中英文對照,中文在上,英文在下。中文字體爲五號楷體,英文字體爲五號 Times New Roman,且第一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大寫。圖題緊接圖的下一行左起打印。圖中的標註一律採用英文。被引用的圖應在圖題右上角用方括號標出參考文獻序號。

圖號按章順序編號,例如,圖3.2(英文爲Fig. 3.2)即爲第三章第二圖。如果圖中含有幾個不同部分,應將分圖號(如“圖3.2.1”表示圖3.2的第一個分圖)居中標註在分圖下一行,並在圖題下列出各部分內容(不寫英文)。

繪圖必須工整、清晰、規範。其中機械零件圖按機械製圖規格要求;示意圖應能清楚反映圖示內容;對於照片,如有必要,應在右下角給出放大標尺;試驗結果曲線圖應制成方框圖。

應將圖儘可能置於某頁的開始或結尾,並且在圖之前的文字段落中有“如圖x.x”的字樣。

3. 表

表的編排,一般是內容和測試項目由左至右橫讀,數據按內容或項目依序對齊豎排。表中只用長度相同、粗細適中的橫線(居中),禁止使用豎線。

表按章順序編號,如表5.4爲第五章第四表。編號的後面空一格,居中打印表的簡短確切的標題,且置於表的上方。在中文表標題和表之間,居中打印英文表標題,如“Table 5.4 xxxxxxxx”。中、英文標題分別採用五號楷體、Times New Roman。

表內的縮寫詞和符號等,必須與文字段落中的一致。各符號的單位應儘可能標出。表內不宜用“同上”、“同左”等類似詞,一律填入數字或文字。表內空白處代表無此項內容。

如果數據已繪成曲線圖等,可不再列表。

應將表儘可能置於某頁的開始或結尾,並且在表之前的文字段落中有“如表x.x”的字樣。

4. 數學、物理和化學式

數學、物理和化學式在正文中另起一行打印。式的序號按章順序編排,如(4.2)表示第四章的第二式,並標註在該式所在行(當有續行時,應標註於最後一行)的最右邊。

較長的式,另行居中橫排。如果式必須轉行,只能在+、-、×、÷、<、>處轉行,上下式儘可能在等號“=”處對齊。

五、參考文獻

按正文中參考文獻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在方括號內連續編號,同時,所列的參考文獻都應在正文中出現。

視具體情況,將參考文獻序號作爲上角標,或作爲文字段落的組成部分。如“某某人[1,3,7~9]對此作了研究、數學模型見文獻[1,5,9~12]”。

參考文獻中每條項目應齊全。文獻中的作者不超過三位時全部列出;超過三位時只列前三位,後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分開,在“等”字或“et al”前加逗號;中外人名一律採用姓在前、名在後的著錄法。著錄時應特別注意各國人的姓名寫法,如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葡萄牙人和巴西人的姓前有詞頭或冠詞。名可以縮寫爲首字母(大寫),但不加編寫點“.”。

參考文獻的第一頁編排是先空一行、採用三號宋體加黑居中打印“參考文獻”四字,再空一行,採用五號宋體、左起、懸掛縮進、依次打印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示例

1. 連續出版物

序號 作者. 題名. 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頁碼

2. 著作

序號 作者. 書名. 版本(第1版不標註).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頁碼

3. 專題研究報告集

序號 作者. 題名. 見(英文用In):主編. 專題研究報告集名. 出版地:出

版者,出版年. 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頁碼

4. 專題研究報告

序號 作者. 題名:[博士或碩士專題研究報告](英文用[Dissertation]). 保存地點: 保存單位,年份

5. 專利

序號 專利申請者. 題名. 專利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 出版日期

6. 技術標準

序號 起草責任者. 標準代號,標準順序號-發佈年,標準名稱.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六、附錄

附錄是作爲專題研究報告主體的補充部分,並不是必要的。

1.下列內容可以作爲附錄編於專題研究報告後:

(1) 爲了專題研究報告的完整,但編入正文又有損於編排的條理和邏輯性,這一類材料包括比正文更爲詳盡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術更深入的敘述,對了解正文內容有用的補充信息等;

(2) 由於篇幅過大或取材於複製品而不便於編入正文的材料;

(3) 某些重要的原始數據、數學推導、計算程序、框圖、結構圖、註釋、統計表、計算機打印輸出件、重複性數據圖表等。

2. 附錄中的有關格式

專題研究報告的附錄依次爲“附錄A”,“附錄B”,“附錄C”等編號。如果只有一個附錄,也寫成“附錄A”。採用三號宋體、加黑、居中打印“附錄A”。在“附錄A”下一行,採用三號宋體、加黑、居中打印附錄的題名。

在附錄題名下空一行,採用五號宋體打印附錄正文。如果有小標題或更低一級的標題,則採用五號宋體、左起、加黑打印“A.1 „„”或“A.1.1 „„”。在每一小標題的上面空一行。

附錄中的圖、表、式的編號與正文分開,即將A、B、C或„取代編號中“章”的序號。例如圖A.1、表B.2、式(C.3)分別表示附錄A中的第1個圖、附錄B中的第2個表、附錄C中的第3個式。

篇7: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報告格式

一、題目。要求明確、鮮明、簡練、醒目。一般不用副標題,字數不宜過長。

二、摘要。要求準確、精練、簡樸地概括全文內容。

三、引言(或前言、問題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因此要簡明扼要。

內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問題;2、介紹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闡明研究的假設;

5、說明研究的意義。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這是研究報告的重要部分,以實驗研究法爲例,其內容應包括: 1 、研究的對象及其取樣;2、儀器設備的應用;3、相關因素和無關因素的控制;4、操作程序與方法;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6、研究結果的統計方法。

五、研究結果及其分析。這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要求現實與材料要統一、科學性與通俗性相結合、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切忌主觀臆斷。其內容:1、用不同形式表達研究結果(如圖、表);2、描述統計的顯著性水平差異;3、分析結果。

六、討論(或小結)。這也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其內容:1、本課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2、本課題研究結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成果的價值;4、本課題目前研究的侷限性;5、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七、結論。這是研究報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簡練、措詞、慎重、嚴謹、邏輯性強。主要內容:1、研究解決了什麼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2、研究結果說明了什麼問題,是否實現了原來的假設;3、指出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八、參考文獻。

九 、附錄。如調查表、測量結果表等。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的基本要求

一、標題

可使用比正文大12號的字型與變化了的字體(黑體)來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標題下一行,一般寫上“××單位課題組”,在右上角打上一個“”,然後在首頁文末劃一橫線下面加註,也註上“”號相呼應。加註時要標明課題的級別、性質、歸屬、立題年份、負責人姓名、成員(顧問)姓名、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以及一些謝辭。也可單獨列一頁,或放置正文末尾括號中,將具體的工作與成員予以說明。

三、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內容摘要是對研究報告中所描述的背景、採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結論與提出的新見解的簡要說明,以100300字爲宜,接着“××單位課題組”空12行,其中“內容摘要”用中括號,變體字。

關鍵詞除了幫助檢索之外,還在於可提醒本研究報告的閱讀者着意理解所列詞語,以25個爲宜,緊接着“內容摘要”,其中“關鍵詞”也用中括號,變體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報告的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的提出⑴是揭示問題或困難;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義⑶是研究現狀的綜述⑷是本課題關鍵概念的界定。

2、課題研究目標 目標的確定與後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聯繫。

3、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框架

這一部分需說明自己對本課題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還要將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工具、研究步驟等方面的問題交代清楚。

4、課題已經的內容與方法 這是研究成果的主體,是課題研究內容的全面展開。

5、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結果是根據研究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後展示的客觀事實,它告訴我們最終得到什麼,這些東西是什麼。結果可用圖直觀表達,也可用文字簡要說明。

五、結論

這是整個研究過程的結晶。它是在研究結果分析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判斷、歸納而概括出更高一個層次的成果或觀點。結論指出研究結果說明了什麼,今後應怎樣辦等。

六、存在的問題與後續的研究

七、報告落筆的時間: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參考資料的基本格式

篇8:研究報告

調查時間:2008年10月29日

調查目的:尋找錯別字、詞,病句,不規範字體,用錯的0標點

廣告牌

問題的提出:希望人們能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

調查、分析與研究:

我和調查小組的成員們到公園裏大街上調查廣告牌。經過調查街上的一些商店,爲了吸引顧客,有個性和趕時尚潮流,就把廣告牌上的字亂改寫或用諧音字詞亂改成語等。

一些店面廣告牌上出現了很多這樣的.現象:把“依依不捨”寫成了“衣衣不捨”,“依戀”寫成了“衣戀”,“時尚”寫成了“時裳”,“真功夫”寫成了“蒸功夫”或“針功夫”,“娛樂圈”寫成了“魚樂圈”.......這些錯誤在街上已經是屢見不鮮!

據我們的調查和採訪得知,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現在的人們,完全爲了追趕時尚潮流,吸引更多的顧客來購物,所以纔不管什麼字體規不規範呀,用錯字沒有。還有就是店主故意寫錯,自作聰明地把偏旁去掉或用錯。

改進措施:

1.店主應該在做廣告牌的時候,想想每個字的音、形、意,再相比較,就應該會發現字與字之間的意思不同,就不會亂用了。

2.店主該考慮濫用錯別字對下一代兒童的教育和影響,對社會的影響,就不會發生這種錯誤了。

感受:

現在的人們這樣瘋狂地奔時尚,趕潮流,就連祖先留給我們的字也不要了,虧那麼多的老外還興致勃勃地學中國的“方塊字”,但中國人自己都不好好學習,可惜呀。

篇9: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_寫生活的作文1200字

一、問題的提出。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白龍古廊橋:一道充滿文化古韻的風景。他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同時也能給鄉民遮風擋雨,還是鄉村公共聚會的場所。爲更好地保持白龍橋村古樸的風格,也爲了更好地體現該村悠久的歷史文明,今年古廊橋重修了,變得煥然一新。今天,我們一干人對古廊橋展開了調查和研究:古廊橋的歷史;人們對古廊橋環境的看法;古廊橋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方便;以前沒有古廊橋的時候和現在相比又是怎麼樣的;人們對古廊橋有什麼建議……

二、獲得信息的渠道。

1、拍攝有關的採訪記錄。

2、通過互聯網、書籍、報刊等渠道。

3、記錄村民及行人的口實。

三、調查情況及資料整理。

1、廊橋自古以來是我市山區農民涉水渡河的工具,同時也是鄉民遮風擋雨,鄉村公共聚會的場所。今天,如果從審美的角度觀賞,它不僅是充滿了古人智慧的高技術含量建築物,它們還與周圍的.景色相互協調,共同構成了有如夢幻般詩意的畫面。而這樣美麗的廊橋,在麗水的青山秀水間,歷經了千百年風雨,還保留着134座,其中木拱廊橋有40座,約佔全國總數的一半。又能閒庭信步。

據瞭解,現存的白龍橋已經修建多次,橋廊、橋屋不見,而且與古橋原址有了不同。記者在現存的白龍橋上發現,橋的一頭擺放着一塊大清光緒十四年的碑石,“白龍橋碑記”烙下了歲月的痕跡,記者不能從頭到尾看清原文,只是據村民介紹,知道碑石上記載的都是當時捐錢建橋人士的名字。“古廊橋建設是白龍橋百姓多年的期盼,村民們都非常支持,所以白龍橋村涉及到的100多畝土地150多戶農戶的政策處理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已基本完成。”俞建新告訴記者。浙中中心鎮,又是婺城區政府所在地,因此,重現歷史上的“白龍橋”,恢復古代廊橋,還其真實面貌,既有歷史意義,又能爲婺城新城區增添了一道美麗的獨特風景。

2、古廊橋的存在的確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以前西邊村子的人買菜、上學、進貨得繞路走,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也很不方便。現在可是大不相同了:現在要買什麼東西,不過十分鐘,還可以找在對面的人聊聊天,在以前,誰會大老遠的去啊!

3、再說說以前,在以前,人們買菜很是麻煩,一去就要買好多,以免下次再花時間了,進貨也是,好久纔來一次。所以大家的生活很是不便,只是那麼一條河的距離,就造成如此多的難處。

4、“但這裏的河中有不少鴨子,有點難聞,況且這兒的水有點兒急,還容易滑倒,有點危險。”很多人都這樣說,他們覺得應該在橋上、河邊掛一些牌子,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也想要有人來管管這些鴨子,以免影響到了人們。而且在河道的上面,兩邊沒有護欄之類的東西,若是一不小心摔下去就不好了。

四、結論。

白龍橋的古廊橋歷史悠久,是一道充滿文化古韻的風景,應當好好保護。許多人對這座橋有很強的依賴性,這的環境也是不錯的。人們在這散步、看書、談天,很是愜意。它也給人們帶來了不小的便利,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很是充實。

篇10:研究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目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如火如荼。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改觀,課堂上教師充滿激情,師生互動、充滿探究和研究的氛圍。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改方向。

但在作業設計上,教師的觀念依然陳舊,認爲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教師投入到作業設計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對於作業設計,教師常常隨意爲之,不進行什麼設計,只拿一些現成的習題敷衍了事;即使進行設計,也直指應試的大門。設計出來的作業,大都機械重複,毫無趣味,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令學生望“業”生畏,甚至有“作業恐懼症”,苦不勘言。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厭學、厭語文。這一切無可辯駁地說明,作業問題正成爲新課改最薄弱的一個環節,是新課改的一個瓶頸。再不對語文作業進行革新,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必將事倍功半。

二、課題界定及理論價值

(1)課題界定:

趣味性:是指能夠引起人們感情共鳴,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實,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語文作業趣味性:本課題研究的“語文作業趣味性”是指在國小高年級語文作業改變傳統、枯燥的作業形式,豐富作業的內容使學生感興趣,具有濃郁的人文關懷,能引起學生愉悅的情感,願意接受或主動作業的羣體效應。 (2)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2) 理論價值

首先,就心理學而言,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積極態度,是一個人對一定事物發生注意的傾向。興趣是“在實踐中發生、發展起來的主觀意識活動,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從事某種活動和追求真理的一種精神力量。”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和內在力量,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興趣能使個體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起來,處於最佳狀態,順利接受各種信息。興趣的衰減或喪失,將使語文教學事倍功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尤其要善於捕捉課堂教學中的點滴小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心理學認爲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裏傾向。它在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興趣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內容,當一個人對學習有興趣時,就會覺得學習內容豐富多彩,心情愉快,充滿熱情。相反,如果一個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他的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會產生厭學心裏。

第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我們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考慮作業的人文性、有趣性。

本課題對於推動我校語文閱讀教學以及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具有現實性和指導性,有助於在不斷改進教學的同時,更加有效地發揮語文作業在使學生獲得母語知識,形成一定的語文素養,以及促進學生喜歡語文,喜歡閱讀,提高作業質量,激發學生樂於傾訴、善於寫作具有極強的實際意義。

三、課題研究意義:

在《表現與存在》一書中指出:“語文教育的終極意義指向言語表達與存在。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使人‘活’着——所謂的生活着,而且是使人成爲言語的人、精神人,讓人變得充實、美麗。”《關於提高農村國小高年級語文作業趣味性的實踐研究》正是給孩子提供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環境。

語文作業趣味性作業的研究,不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充分地張揚個性,實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自覺探究者和發現者。實現學生言語生命的發展,讓作業成爲學生言語生命成長的愉快經歷

四、課題研究內容與目標

研究內容:

1、改變作業形式

改變單一的、重複的、機械的抄寫作業或“拿來”的練習,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有目標的作業設計。

2、豐富作業內容

課內外結合,重視實踐,在活動中進行口語訓練,在活動中理解語言、積累語言並樂於表達。

3、嘗試多種評價

改變原有的教師評價,嘗試自我評價,同伴互評,班組長評價等等方式激勵學生享受作業樂趣。

4、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

“語文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倡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鮮活的語文信息,養成語文的綜合能力。

5、促進個性和諧發展

語文作業的趣味性注重讓學生在作業中釋放自我潛能,體驗在實踐中獲的滿足、愉悅與自信,獲得個性的和諧發展。

研究目標:

通過對語文趣味性作業設計的研究,使語文作業更加趣味化、創新化。探索出適合於學生情趣的趣味性語文作業,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合理、有效地完成了語文作業,以求達到良好的課後鞏固的效果;學生在本課題的實踐中可以提高自己對做語文作業的興趣,提高自己學習語文效率,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培養高年級學生的勤於閱讀、樂於寫作的精神。

五、課題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XX.11—08.12)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教育學》、《心理學》等,對一些相關的研究進行了解和把握,同時對核心概念作初步界定;進行課題申報,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及具體的課題研究計劃。

2、實施階段(XX.1—09.11)理論學習並進行教學實踐、資料整理、反饋改進採用行動研究法進行更細緻、更深入的操作,並根據實施情況,及時調整策略。

3、總結階段(XX.12—XX.1)案例蒐集、研究資料、課題總結、撰寫論文在佔有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總結提煉研究成果,撰寫研究論文,爲第二輪課題的繼續深入研究提供理論準備。

六、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操作觀察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在實踐總結的過程中,使用歸納總結法,使研究過程更具有時效性和精確性。

七、課題研究的條件

1、本人專科畢業,35歲,國小高級教師。曾參與江蘇省中國小教學研究課題——《國小科學教育主體化、開放式行動研究》研究,該課題已經與XX年7月結題。參與了是此課題組主要成員之一,XX年6月被評爲縣“教研先進個人”。有着豐富的理論經驗和教學實踐能力,有多篇論文獲市、省、國家級獎。

篇11:研究報告

一.分析不文明現象的原因

1.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隨着物質文明的不斷充實,精神文明也有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這是社會原因。

2.文明行爲需要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要營造一個很好的文明旅遊的環境,這是環境原因。

3.遊客個人修養和素質也會影響他的行爲。這是個人原因。

二.制止和消除不文明行爲的方法與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

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大衆傳媒揭露不良陋習,弘揚文明行爲;充分運用文學、攝影、卡通、漫畫等藝術形式,特別是加大公益廣告的製作和播放力度,生動活潑地鞭撻不文明行爲,促進全體公民的文明素質提高。

2.制訂相關規範

針對旅遊活動中游客的各種陋習,可由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等單位聯合制訂“中國公民旅遊文明行爲規範”,並出臺專門文件,由國家旅遊局具體實施,規範公民旅遊文明行爲。

3.創造溫馨環境

各相關部門可共同創造溫馨美好的旅遊環境,讓遊客身在其中感受文明的氛圍,使文明旅遊成爲遊客的自覺行動和行爲規範。

4.加強監督管理

建立“不文明行爲曝光臺”,對一些影響大的具有典型代表的不文明行爲,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曝光。設立不文明旅遊舉報熱線和信箱,鼓勵個人或單位對不文明行爲進行舉報。旅行社和景區也要加強對遊客的監督管理。

5.推廣文明禮儀知識

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公民文明禮儀知識的推廣和教育。旅行社應對遊客搞好禮儀的示範和引導。媒體上多刊登、介紹國外風俗習慣的小知識。

6.以活動爲載體進行引導教育

定期開展遊客問卷調查活動、青年志願者勸導活動和文明遊客評比活動,讓當文明遊客成爲公民的自覺行爲。

7.評選文明形象大使,並公開宣傳、表彰

旅遊管理部門可每年開展評選文明旅遊形象大使、文明旅行社、文明導遊和文明遊客等活動,並進行公開的宣傳和表彰。

8.把文明旅遊的相關內容深入到中國小課堂

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把文明旅遊有關內容加入到中國小生課堂教育及課外教育教材之中。

9.景區設置警示牌或宣傳畫

旅遊景區可設置引人注目的標語牌、宣傳畫和公益廣告,使旅遊文明行爲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旅遊景點在印製的門票和導遊圖上加印提醒遊客文明行爲的提示語句,使遊客一進入景區就開始接受旅遊文明教育和提示。

10..建立獎懲制度

對旅遊中做得好的典型要進行宣傳和表彰,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出現不文明行爲的旅行社或個人要進行通報批評,對有惡劣影響的要取消旅行社的營業資格。

篇12:研究報告

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四月制編寫說明

1、“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要求:

(1)總體目標集中、明確、可考覈,要充分考慮經濟、技術等方面的可行性;

(2)研究任務和內容重點突出,課題設置合理,各課題之間關聯度高;

(3)所選的技術路線切實可行,關鍵點突出、有所創新;

(4)配套條件落實,關聯行動要明確與重大工程、基地建設及相關計劃(工作)的銜接、配套;

(5)管理措施具體,項目的管理方式及招投標等符合項目的特點;

(6)經費預算根據充分,支出合理符合有關規定,配套經費落實;

(7)相關證明文件等附件齊全。

2、報告涉及到外文縮寫要註明全稱。

3、本報告規定爲a4,內容一律用4號宋體字打印,標題用4號黑體字打印,一式七份。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提綱

一、項目摘要

二、項目的意義和必要性(含技術突破對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等),國內外現狀和技術發展趨勢,市場需求分析

三、項目的基礎條件:與項目相關的前期工作情況,現有技術基礎和工作基礎,包括前期所取得的成果或技術(工藝)情況,國內外在該技術領域的專利情況,相關領域的試驗及示範基地建設情況,研究開發隊伍和產學研結合等情況

四、項目攻關總體目標,實施年限,具體的考覈指標(含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及年度計劃安排

五、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課題設置方案及承擔單位選擇方式

六、項目的主要技術特點和創新點,關鍵技術內容,項目實施的技術、工藝路線,可能取得的專利(尤其是發明專利和取得國外專利)及知識產權分析

七、項目的關聯行動:相關的基本建設、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國際合作等落實情況,與其它相關市級科技計劃(工作)、項目的銜接和分工,項目的組織管理措施,其它必要的支撐和配套條件(如基地、示範點、技術或工程依託等)落實情況

八、項目總投資預算,資金籌措。

篇13:研究報告

通過成語故事,可以激發學習興趣,講授人生道理,活躍課堂氣氛。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關注成語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下面這些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幾篇成語中的故事研究報告素材。

成語中的故事研究報告素材1:不欺暗室

衛靈公和夫人晚上閒坐,聽見外面有轔轔的車馬聲,可是到了大門口聲音卻停了,過了一會車馬聲又了響起來。

衛靈公問夫人:“你知道是誰嗎?”夫人說:“這是蘧伯玉。”靈公問:“你怎麼知道?”

夫人說:“我聽說:過大門要下車,以表示尊敬。忠臣和孝子不會在大庭廣衆信誓旦旦,不會在黑暗中改變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衛國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對國家盡忠職守。

他不會因爲沒人看見就忘記禮節的,應該是他了。”靈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靈公回來,與夫人開玩笑說:“不是蘧伯玉。”夫人給靈公上酒道賀。靈公說:“你爲什麼要向我道賀呢?”

夫人說:“開始我以爲衛國只有蘧伯玉,現在知道還有一個和他一樣的人,那麼我們國家就有兩個賢臣了。

國家多賢臣,國家就多福分,爲什麼不道賀呢?”靈公說:“說得好!”就把真象告訴了夫人。正如詩經上所說:“我聞其聲,不見其人。”

“不欺暗室”指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

成語中的故事研究報告素材2:伐性之斧

世界上的事物是爲生命而存在的,生命不是爲這些事物存在的。

如果音樂聽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聽。美色看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看。美食吃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吃。

聖人對於聲色滋味,只求維持生命,多了就捨棄,這是真正的保有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眼明、耳聰、口敏,不爲外物所動。

富貴而追求這些的人,大多不知道這個道理,日夜以求,得到了就樂此不疲,怎麼不損害自己的生命呢?

出門坐車,回來乘轎,一味追求舒適,導致四肢痹蹶。每頓飯大魚大肉,花天酒地,總是強迫自己,叫做“爛腸之食”。

整日裏輕歌曼舞、靡靡之音,一定要盡興,叫做“伐性之斧”。這些多是富貴帶來的,所以古代有些人不願意富貴,也不是沽名釣譽,而是因爲他們看到了生命的實質。

成語中的故事研究報告素材3:中流擊楫

祖逖年輕時很有志氣。一次,他和朋友睡覺,半夜裏聽見雞叫,祖逖叫醒朋友,說:“你聽聽,這是在督促我們奮發圖強啊!”兩人就披衣起牀,拔劍起舞,苦練本事。

後來匈奴人佔領了中原,西晉滅亡了。東晉王朝偏安於江南,不思進取。爲了收復失地,祖逖克服種種困難,組建起一支部隊,北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用船槳拍打着船舷,大聲說:“如果不能收復中原,我就再也不渡過這條江!”

由於作戰英勇,祖逖的部隊幾年之間,收復了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

篇14:研究報告

近年來,在中央政法委、中央綜治辦的大力推動之下,各地黨委和政府都越來越重視大調解工作,“大調解”工作在各地很快從生根發芽到枝繁葉茂,除港澳臺地區之外在全國做到了基本全覆蓋。在當前和今後一個相當長時期內,建設和運用“大調解”工作體系化解矛盾糾紛,都將是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大調解”作爲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的治理之道,將貫穿中國建設和諧社會的整個歷史過程,併成爲社會治理的中國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整合社會資源、解決社會問題,是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的基本思路之一。在“大調解”工作體系中,黨委、政府、各行業、各部門以及社會團體、公民都能發揮不同作用,充分體現了社會多元參與的精神,多元調解主體互動、聯動,原本分散配置在各單位不同性質的社會管理資源,爲了解決矛盾糾紛的共同目的,匯聚成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化解社會矛盾的調解合力,這種高度社會動員的資源整合力度,是“大調解”獨有的優勢之一。

傳統調解制度多調解“家長裏短”、“茶米油鹽”等民間生活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的提出,極大地拓展了調解工作的空間、增強了調解工作的適應性,使得調解工作能夠以更加多元化和開放性的方式,依託於各種調解資源的支持,有針對性地建立靈活多樣的機制或程序,適應各種矛盾糾紛的類型、特點和差異性,較好地應對解決各種矛盾糾紛。

筆者所工作的賓川法院每年的民事案件收案在1000件左右,20xx年以前,案件的調解率一直在55%左右徘徊。20xx年底,院黨組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調解”機制的改革嘗試。20xx年改革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民事案件調解率達到了67.8%,較上年上升了12個百分點,20xx年1至6月,民事案件調解率更是達到了79.5%。民事案件的調解率較改革前上升了25%左右。筆者以賓川法院的“大調解”機制的構建爲基礎,談談“大調解”機制工作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大速裁”機制,爲“大調解”打下了制度基礎。

目前,各地法院面臨着人少案多、內設機構多人員配置少的矛盾。隨着訴訟費的降低,大量的訴訟案件涌入法院,收案越來越多,工作壓力不斷加大。人民法院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整合審判資源,解決民事審判部門人少案多的突出矛盾,靈活機動地完成民事審判工作任務,合併審理民事案件的部門,成立民事審判中心,由一名資深法官擔任中心主任,負責審判工作的領導和業務指導工作。在民事審判中心下設速裁法庭,倡導民事法官人人都是速裁員、調解員。對符合速裁條件的民事案件進行速裁審理,縮短辦案週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結合法院實際,可以確定以下七類案件首先進入速裁程序:

(1)當事人雙方到庭請求即時解決糾紛的案件;

(2)當事人對離婚、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無爭議的離婚案件;

(3)當事人爭議不大的離婚、贍養、撫養、扶養案件;

(4)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民間借貸及其他經濟合同糾紛案件;

(5)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金融部門借款合同糾紛案件;

(6)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房地產案件;

(7)當事人無爭議的其他各類民事、經濟訴訟案件。

民事審判中心收到立案部門移送的案件後,立即組織送達,以效率爲首要目標,充分發揮民事簡易程序之功能。當事人雙方到庭的,當即進行開庭審理。進入速裁的案件,以調解結案爲主,力求耐心、細緻,充分尊重雙方當事人利益,以期更爲有效地解決當事人紛爭,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經傳喚雙方到庭,被告須對是否放棄15日答辯期首先作出選擇。放棄答辯期的,立即進行庭前調解,調解未成,當即進入開庭審理,當庭宣判,三日內送達裁判文書,十日內必須完成審理與裁判工作。

速裁法官可以自由決定開庭時間和地點,在簡化審理程序方面比照《民訴法》中的簡易程序再進一步簡化審理,省略其中許多環節,如舉證、答辯、質證、認證等方面均可省略,庭審不受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當事人最後陳述和法庭調解的順序限制。在法庭調查後,當事人的舉證、質證與法院的認證過程也可以適當簡略,重點是將法律事實瞭解清楚。結案後儘快製作法律文書交分管領導簽發,分管領導在接到法律文書後,一般情況當即簽發。

進入速裁的案件經速裁後原則上由審理案件的法官負責執行,以儘量不引發當事人申請強制執行程序爲價值取向。一般由當事人自動履行或法院敦促其履行,當事人在調解後反悔或不履行判決,經由速裁法官依法執行仍不能執行的,才由當事人申請執行。這樣做既避免啓動執行程序需經若干環節浪費時日的弊端,又能減少進入執行程序案件,從而緩解“執行難”的壓力。

賓川法院於20xx年初建立了“大速裁”機制,通過20xx年的運行, “大速裁”機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民事審判部門共審理了各類案件908件,審結899件,進入速裁程序448件,速裁率爲51.49%,其中調解336件,調解率達67.8%,較20xx年上升了12%。20xx年1至6月,共受理民事案件486件,審結406件,調解結案322件,調解率79.5%,其中速裁286件,速裁率爲70.4%。

二、推行“大巡迴”機制,使法官沉入基層,爲“大調解”打下羣衆基礎。

雲南省高院院長許前飛在基層調研時指出:“我們要改變以往機械坐堂問案的方式,從審判庭上走出去,從法庭裏走出去;到田間地頭,到鄉村茅舍,去傾聽老百姓對我們的訴求,及時幫助他們解決糾紛,化解矛盾,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人民法官就在他們的身邊”。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提出了法官辦案要“深入基層,貼近民衆” 的八字方針,要在工作中體現司法的人民性。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人民法院應該研究制定巡迴審理的具體實施方案,對巡迴審理的案件在辦案經費上和車輛裝備方面給予傾斜。

巡迴審理主要具備以下特點:

(一)實現訴訟“兩便”是目的。巡迴審理的初衷就是爲了給交通不便當事人提供訴訟便利,法官直接到當事人住所地受理案件,就地開庭,使大部分糾紛不出家門就能得以解決,避免了當事人的“訴累”。同時巡迴法官在巡迴審理過程中注重調動基層調解組織積極性,既好又快化解糾紛,節約司法資源,體現了訴訟效益,從而實現了訴訟“兩便”。

(二)“送法上門”、“就地開庭”、“強化調解”是基本工作形式。定期(或不定期)派員前往山區、農村對案件進行巡迴審理,向羣衆宣傳有關法律知識,解答法律諮詢。巡迴審理的案件雖然標的額不大,事實也清楚,但由於涉案當事人大都是常年甚至世代生活在一起村民,關係錯綜複雜,對這類案件依法判決並不難,但簡單判決不但不會化解矛盾,反而可能進一步激化矛盾,從而出現一個糾紛的解決導致更多糾紛產生的尷尬和困境。因此在巡迴辦案中非常注重運用訴訟調解方法引導當事人協商解決各類糾紛,從而真正實現“定紛止爭”、“息訴平判”,化解羣衆矛盾。

(三)基層調解組織是辦案的主要社會協作力量。我國對民間糾紛處理一直注重和爲貴,在各鄉鎮均設立有人民調解組織,當事人發生糾紛也大都會先請人民調解員主持協商,因而人民調解組織是除當事人外對糾紛的第一知情人。因此,法官在巡迴審理充分調動人民調解員工作積極性,在長期工作協作中,基層調解組織成爲巡迴審理的主要社會輔助力量。

20xx年,賓川法院巡迴審理民事案件316件;20xx年1至6月,巡迴審理民事案件146件。巡迴審理的案件近90%能夠調解結案,近70%能夠自審自執。大巡迴機制的建立,有效提高了案件的調解率,自審自執案件的增多,也緩解了執行部門的工作壓力。

三、構建“訴訟與非訴訟銜接”機制,爲“大調解”打下了協作基礎。

人民羣衆的法制意識越來越高,對糾紛解決的途徑和要求也日趨完善。《訴訟收費辦法》施行後,大大降低了訴訟成本。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進程中產生的糾紛也越來越多,單靠人民法院已經無法承擔越來越多的糾紛化解工作,努力建立和完善訴訟與非訴訟銜接機制已經到了非行不可的地步。

訴訟調與非訴訟調解的有效銜接,能夠整合社會調解資源,對社會矛盾糾紛的調處,各調解機構各負其責、各盡其能、標本兼治、定分止爭,調解銜接機制的建立和運行在解決矛盾糾紛和處理涉訴信訪案件中能有力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調解銜接機制注重從源頭上治理各類複雜矛盾糾紛。建立訴訟調解與非訴訟調解銜接和訴訟調解內部銜接機制,應當形成“黨政領導、綜治負責,司法引導、多元銜接,合力調處、共促和諧”,化解矛盾糾紛的新格局,這是在新形勢下解決矛盾糾紛新的嘗試,可以有效整合矛盾糾紛調處資源,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調處矛盾糾紛,真正做到把糾紛化解在基層的目標。

目前社會調解方式和途徑主要有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和行業調解和訴訟調解。如何做到非訴訟調解部門之間及訴訟與非訴訟之間有效銜接,可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也有一定的規律性。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

首先是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銜接相關的制度。由政法委協調具有社會矛盾調處職能的各部門研究銜接的相關問題,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具體分管銜接問題的相關領導和責任人;制定各部門具體銜接的規範性文件,明確案件管轄、調解程序、調解原則等一系列問題。

其次是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在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中所收集的證據、查明的事實、積累的經驗、形成的調研成果都錄入信息系統,各銜接部門和矛盾糾紛調處人員可隨時查閱相關資料、信息。

第三是確定管轄原則,對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涉及的案件,由行政機關按照法律規定對矛盾糾紛進行調處,無法達成調解協議的,由行政機關建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行政機關將調處中所收集的證據、所查明的事實形成書面材料移送人民法院;對民間糾紛案件,確定基層管轄或行業管轄原則。糾紛發生後,首先由糾紛發生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行業調解組織進行立案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行業調解組織在調解案件過程中,應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對糾紛發生的原因、經過等基本事實進行全面的調查,並及時收集證據,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進行調解,把基層調解確定爲糾紛解決的前置程序,未經調解的,原則上不能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基層調解可以減輕當事人的經濟負擔有利於矛盾糾紛及是時解決,但基層調解組織在糾紛調處過程中,調解人員可以邀請其人民法院法官或其他調解組織的人員參與糾紛調處或討論相關問題,或由基層調解組織或行業調解組織牽頭經幾個負有調處職能的部門協商共同完成糾紛調處工作。

訴訟調解與非訴訟調解銜接問題,除了主要把握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則性問題外,還必須建立一箇中心、選聘兩支隊伍、設立三類站點、開展五項活動。

建立一箇中心,就是調解銜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的“社會矛盾調處中心”。 “社會矛盾調處中心”由綜治辦、法院、司法局等抽調人員組成,它是各縣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信息中心、各職能部門化解矛盾糾紛的督查中心、重大矛盾糾紛聯合調處的協調中心、各部門之間調解銜接工作的指導中心。

選聘兩支隊伍,即特邀調解員和聘任調解員隊伍。根據案件數量、案件類型、人員分佈等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和聘請特邀調解員和聘任調解員,並全面普查行政機關、人民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仲裁機構等負有調解職能的工作人員,做到調解人員的知識結構、年齡層次、文化水平、專業水平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清楚明瞭。

設立三類站點,第一類是調解銜接工作站,第二類是調解銜接示範點,第三類是調解銜接巡迴點。以上各站點均確定責任法官,定期聯繫、指導工作。

開展五項活動。包括“一指導、一確認、三調解”。“一指導”即指導調解,是法院指派法官掛鉤指導矛盾糾紛多發的基層組織;在相關部門協作下,法官親臨現場靠前指導調解一些重大、複雜矛盾糾紛,“一確認”即調解確認,是指法院對由社會調解組織及其調解員調解達成的協議,經雙方當事人申請,並經法院依法審查後,製作民事調解書確認其效力,賦予其強制執行力。 “三調解”是指訴前調解、協助調解、委託調解。

訴訟調解內部銜接主要是在法院內部從立案、審判、執行、審判監督等各個審判環節在調敬解當事人矛盾糾紛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調解的工作格局。案結事了是處理糾紛的最終目的,有些糾紛只能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全方位的調處,才能夠有效化解當事人的矛盾糾紛,真正實現案結事了的目標。

四、構建學習培訓機制,爲“大調解”打下理論基礎。

學習培訓是提高幹部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構建“大調解”工作機制,就是要加強培訓涉及調解的幹部隊伍。要通過舉辦法制培訓班,集中時間對調解隊伍分期分批進行輪訓,也可以以會代訓,或結合工作實際舉辦相關的法制講座。要進一步調動調解幹部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對培訓狀況進行考試考覈,把培訓成績作爲幹部管理的重要依據,促使調解幹部掌握法律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使他們真正成爲民主法治建設的領頭人;真正成爲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引路人;真正成爲領導發展經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帶路人;真正成爲實事求是、作風正派、廉潔奉公的老實人,以保證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

培訓不能忽視的一種重要方式是組織調解幹部到法院觀摩庭審。通過對法院審理的製假、售假、坑農、害農、挪用國家農業財政補貼、侵佔農村集體財產和非法佔用耕地、破壞村民選舉等違法犯罪案件的審理,瞭解法院刑事審判涉農犯罪案件的審理,明確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穩定的方向。通過對農村婚姻家庭、民間借貸、損害賠償、相鄰關係等民間糾紛案件和行政案件審理的觀摩,進一步瞭解民事糾紛調處方法和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保證依法辦事和調處糾紛,真正做到定紛止爭,化解矛盾。

爲切實加強學習培訓的力度,賓川法院黨組在20xx年初研究制定了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機制,成立了以院黨組書記、院長爲組長、黨組成員、副院長爲副組長、各部門中層領導爲成員的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領導組及辦公室,負責開展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該工作機制確定每個調解委員會由一名中層領導負責指導,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及人民調解的工作指導,以達到提高人民調解組織的能力和水平。

領導組成立以來,每個調解委員會組織的人民調解員業務培訓都邀請人民法院確定的指導員進行培訓,至今已經進行了8次培訓,參加培訓的人民調解員達400餘人,指導員對人民調解員進行法律知識和調解技巧等方面的培訓,使人民調解員的調解技能不斷提高。據瞭解,20xx年1至6月,各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處的民事糾紛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調處成功率也大大提高。同時,基層人民調解組織還在法院審理案件過程中配合法官進行調解,對法院審理的民事案件調解率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大調解”工作體系的構建,是建立和諧社會的一種切實有效的工作思路,我們應該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完善這一工作體系,使調解工作更加有效地體現“爲民司法,爲大局服務”的宗旨。

篇15:研究報告

一、課題實驗的背景和意義

大綱的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行)和新的中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鑑於現代語文教學的新定義,並提出,中國應該基於教學促進學生的研製和給學生提供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科學教育。

方法啓蒙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靈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對美的熱愛,培養健康的人格,培養良好的意志和品格。語文課程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珍惜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個性化學習。

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個性化閱讀寫作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挖掘語文教育的人文內涵。寫作是語言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的過程,是自我認識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是精神產品的原始創造。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利於學生良好的思維素質和道德修養。

二、學科實驗進展

1.編程

語文作爲一門傳統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徵。我們必須認識到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的個性化教學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的思想,以課堂教學實踐爲主要渠道,從教學的兩個基本要素,即教師和學生,我們注重建設教師'teaching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努力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並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樣,教師可以教授個性,學生可以學習個性,從而達到“以科研促改進,以發展促共贏,以發展求質量”的目標。

2.研究的焦點

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爲了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個性。心理學研究指出:“思維能力是人類智力的核心。培養青少年的思維能力是教學的中心任務。傳統教學是由教師灌輸的,學生是由學生灌輸的

積極接受,善於分析,教學形式單一,可見學生的思維受到嚴重製約,更不用說培養豐富多彩的個性了。在教學中應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培養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個性化教學,實現師生互利,提高教學質量,這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們確定了以下幾個方面作爲研究重點:

(1)寫作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2)個性化讀寫教學與語文教師創新意識的培養。

(3)科學的個性化寫作思維訓練體系。

(4)寫作教學與語文課堂的融合。

(5)個性化寫作過程中資源的開發。

通過重點研究,實現了以下目標:

(1)課堂教學:師生民主,氣氛輕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發展學生個性;

(2)團隊建設:積累語文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教學案例,提高參與教學改革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培養骨幹學科和學科帶頭人

標籤:報告 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