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幼兒園遊戲活動案例(精品多篇)

幼兒園遊戲活動案例(精品多篇)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一

觀察時光:

每次午睡時光

觀察記錄:

第一次與丙小朋友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十分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針對這種狀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循着聲音尋過去,原先還丙小朋沒睡着。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之後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丙小朋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光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光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構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丙小朋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做手工等。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光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光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構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爲此,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到達了預期的目的。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二

觀察實錄:

幼兒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幼兒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了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使個別幼兒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他們直抓頭。這時在一旁觀察的澤澤興奮得叫起來:“這塊應當放在這,你看這不是嗎!”邊說澤澤邊把一塊拼圖放在了適宜的地方。小羽進區後還是選擇了大型拼圖,他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後,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要放到的適宜的地方,於是他翻到卡片後面,看看標記,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小羽看了看沒有拼擺完的拼圖,有些不捨的方回了原處。

觀察分析:

對於簡單的四拼、十拼的興趣已經淡化,比較喜歡數量較多,有困難的拼圖,但在拼圖過程中,幼兒都沒有長久的堅持完成拼圖活動,拼幾下就放棄了的種種現象證明教師在投放區域材料時對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水平了解還不透徹,目標過高,導致幼兒跳起來也沒有摘到蘋果,從而使幼兒失去了對拼圖的興趣。由此問題,我們改變了材料,投放了難度較小的拼圖並對已投放的拼圖增添標記的方法,降低了拼圖的難度,使不一樣本事的幼兒都得到了發展:中等本事的幼兒經過觀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圖過程;本事強的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完成一部分拼圖資料後,又根據拼圖標記拼擺了一半多,這說明兩種方法到達的'效果都不錯。

教育策略與效果:

1、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本事,從兩方面入手添加區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圖材料,分塊數量在20件左右,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事水平。〈2〉在大型數量的拼圖上作相應的標記符號,引導幼兒觀察,確定,並根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已有水平,在拼圖小卡上標記數量或圖形符號,使幼兒能夠採用接龍的方式進行拼圖,使本事不一樣的幼兒都能夠得到發展。

2、在區域活動時,能夠有目的的對益智區玩拼圖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幫忙其學習觀察和分析兩拼圖之間聯繫的方法,能根據事物之間的顏色,圖案等進行確定,使其學會學習。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三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自幼受寵,衣食住行家長們包辦,以至於到了新的環境不能快速適應,常常比別的小朋友“慢半拍”。或者不動腦筋,希望別人來幫他“辦事兒”。

案例描述:

上週四我們過生日,因爲6、7月份的孩子一起過,人數比較多。我們在前面放了兩個桌子。唱完生日歌,分完蛋糕我們就爲女孩子們梳辮子。吃到一半,小偉喊道“老師,我有鼻涕”,“那你出來拿餐巾紙吧”我對小偉說。可小偉沒有出來,左顧右盼的看看邊上的小朋友,又喊“我怎麼出來啊?”小偉坐在最中間,左右邊都有小朋友,覺得出不來。其實只要把小椅子往後面一拉,就有空間出來了。我又對小偉說“自己想想辦法,可以出來的”。結果小偉的辦法是鑽到桌子底下,爬出來。當時我並沒有糾正他鑽桌子的毛病,只是對他點點頭,因爲他想辦法了,只是這個辦法並不是最合理的。

又過了一會兒,小偉又喊了“老師,我吃完了”。“好的,那你出來吧,叉子放在小臉盆裏,盤子扔掉”。小偉看看手裏的盤子和叉子,又喊了“我怎麼出來啊?”哦,原來,手裏的東西成了累贅,鑽不了桌子了。其實那個時候,小偉右邊沒有小朋友了,只是小椅子沒有搬走。我又對小偉說“自己想想辦法,可以出來的”,又使了個看右邊的眼色。小偉看懂了“看右邊”的意思,把手裏的叉子小心翼翼的放在盤子上,用右手笨手笨腳的推開他的障礙物。放完東西,回過頭看看我,我笑眯眯的再次向他點點頭,並說:“小偉你真棒。”

案例分析:

小偉就像很多家庭的孩子一樣,有爸爸媽媽包辦自己的家務事。早上的衣服、鞋子、襪子等都由媽媽幫着穿。這讓他養成了對爸媽的依賴性,所以遇到什麼事總是先喊老師或阿姨,自己不動腦筋想辦法。動手能力也就相對比別的小朋友差,使得小偉到了中班,鈕釦還不怎麼會結。總是以爲阿姨或老師會幫忙,自己坐在小牀上或地板上等着。小偉其實會做事,但是因爲鍛鍊的不多,做的比別人慢,做的比別人差,媽媽看到就會指責,使得他有些害怕自己做錯,做錯後又會被批評。這又增加了一項對自己不自信的頭銜。所以發生了兩次可以出來卻還要問怎麼出來的事件。小偉媽媽也對我說過,“在家裏,明明會做的題目,問我們好幾遍還不肯下筆,這個孩子沒用的來。”

案例反思:

策略一:遇到小偉這樣的孩子,首先要和家長進行溝通,和家長形成一致。不要認爲孩子幹不好或怕麻煩、圖省事而不讓孩子做,在家堅持不當他的左右手,放手讓他做,做的錯、差沒關係,只要自己動手,就會得到鍛鍊,從鍛鍊中進步。讓孩子能獲得更多獨自動手的權利。綱要中寫到:“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渡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策略二:在幼兒園也一樣,教師要多鼓勵他,用一些肯定的鼓勵性的話語。比如“你真棒”、“恩,進步了,繼續努力哦”等,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師引導也很重要,上面我就用了一些眼神和手勢,通過引導找出切入點。

幼兒自理能力已經是家長以及老師們坐下來常提起的話題,大家都希望能解決它,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的,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相信通過家長、老師和自己的努力,小偉能克服他的依賴性和自主性。一起爲小偉加油!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四

分析:

晨間活動時,玩手絹。他從拿到手絹那刻開始,嘴裏就一直不停的說着:“我不會,我不想玩……”我走過去,想引導他折個電話,折個手錶,剛走過去,便見他折了個“長方形火車”在桌子上挪來挪去,嘴裏還小聲說着:“火車快跑。”我說:“哇,折的火車好漂亮,跑的好快啊!”他聽到了我的聲音,表情變得很慌張,立馬團起手絹,說:“我不會,我不想玩!”我說:“剛你就折的很好呀,我都不會折火車呢,你好厲害,教教沫羽她們吧?”他怯怯的說:“我不會,我不想玩!”說完趴在了桌子上。我走開了,但眼睛一直關注着他,只見他悄悄的趴在他的領域,將手絹在那個小範圍裏折來折去,嘴裏還唸唸有詞,可是我一走近他,他便趕忙收起手絹,說:“我不會。”

戶外活動時,也是這樣,玩“毛毛蟲,爬呀爬”,他說:“我不會,我不想玩。”我教他,爬着爬着給他做示範,他看也不看,離我遠遠地,很抗拒學,我沒有再理他,只是在遠方觀望着他,然後便見他偷偷的在地上爬呀爬,爬呀爬,還學毛毛蟲一樣,扭動着身體。我叫他過來一起玩,他立馬站起來說:“我不會,我不想玩!”還有一次,玩“趕小豬”,也是這樣,嘴裏一直說着:“我不會,我不會,我不想玩……”教他,他也不看,甚至還捂上了眼睛,還一直往後退,我不理他了,他便偷偷模仿着推小豬的動作,一趟又一趟的沿着牆邊走。我給他送過去一個“小豬”,他立馬停下,說:“我不會,我不想玩!”

措施:

1、放大優點,提高自信。對他日常生活中好的行爲表現多肯定和表揚,比如誇他小手能幹,會折火車,會穿珠子,還會畫出漂亮的果串等,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2、“亮”出他的長處,讓他幫我做一些事情,比如擺個杯子,發個盤子,發個勺子等,再比如“亮”出他漂亮的畫,“亮”出他插的各種造型等,當着所有孩子的面兒發自內心的誇誇他。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信任,讓他感受到他自己有這個能力,讓他感受到其他孩子的羨慕,從而變得自信。

3、家園共育。讓家長也時常對他說說他的優異之處,爲他創造“出頭露面”的機會。事先與家長商量,在家爲他準備一個小節目,或者手指遊戲,或者唱歌跳舞,或者模特步或者表情秀……讓他有備而來,然後我在班裏讓他單獨展示,這樣,多次實踐下來,幫助他克服膽怯,展現自信。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五

觀察背景:

佳興小朋友是個性格外向的男孩,活潑、聰明、能幹,最大的優點是發音清晰、口齒伶俐,語言表達本事特強,所以無論班裏有什麼事情,他就像小郵遞員。可自春節後開學不久,發現他與教師、同伴說話的時候,有口吃現象,每句話的某一個字音總是拉的很長,才能說下一個字,讓人聽起極不舒服。語言是人們交際和思維的工具,口語本事是發展幼兒智力的基礎。所以,從小培養孩子連貫的口語表達本事,讓孩子健康、歡樂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觀察實錄:

每一天來到幼兒園,見到教師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好,我奶——奶送我來的”;每當與同伴交流時,一下就能辨出他與衆不一樣的聲音:“我——的繪畫完成了,你——看漂亮嗎?”爲此,經常引來孩子的笑聲,有的孩子還常問我:“教師,佳興怎樣總是這麼說話呢?”然後模仿着佳興的樣貌,之後引來一陣笑聲,他們感到好奇,好玩。

觀察分析:

應對佳興的口吃現象,我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趕緊和家長進行了交流,佳興媽媽也十分着急。和他探討造成口吃的原因時,他媽媽回憶,前段時間講故事時,佳興不聽話,訓斥過他,還威脅過他。這樣就能口吃嗎?我陷入了沉思。並且查閱了有關口吃方面的知識,原先佳興的這種口吃現象屬於'拖音性口吃'。造成口吃的原因很多,其中精神過渡緊張、着急,導致發音器官肌肉痙攣,使發出的音律受阻,是造成口吃的主要因素。是啊,前段時間,園裏搞了'故事大王'比賽活動,佳興講了《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個故事,當他講的不太熟練時,不知爲什麼對這個故事失去了興趣,每當讓他在班裏講述時,他總是找藉口,不願講。爲此,我告訴了他媽媽,讓他媽媽給孩子做做思想工作。沒想到會這樣,幸虧此刻時間還短,口吃還未養成習慣,如果我們矯正及時,方法得當,相信必須會逐漸地、自然地得到矯正。

實施措施及效果:

找到了佳興造成口吃的原因,我便採取了“對症下藥”的保教措施:首先,以表揚、鼓勵爲主,幫忙孩子樹立自信心。佳興回答問題十分進取,

答案總是和別人不一樣,我便利用這點,多給他機會,對他的回答加以肯定,引導別的孩子發現他的優點,時間一長,其它孩子就流露出佩服他的感覺。另外,每當完成一項作品,我會讓佳興展覽及講解自我的作品,爲他創造一切表現的機會。每當和佳興交流時,我都會叮囑他不要太用力,要放低音量,慢慢說,當說一句話的第一個字時,要進行誘導,也就是緩慢地、輕輕的誘導着發出音,並逐漸變響,然後過渡到第二個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教育其他孩子,要多幫忙他,多和他交談。對佳興的口吃現象千萬不要嘲笑或模仿。

其次是家園配合,我告訴佳興媽媽,在家必須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愉快安定的環境,消除他的思想負擔,當孩子有口吃時,不要訓斥,引導孩子講話時放慢速度,隨心所欲,多給孩子安慰和鼓勵,要減少孩子口吃行爲的有意注意,多讓孩子聽故事,講故事,引導孩子樹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在我們家園密切的配合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經過這些綜合保育措施,佳興的口吃現象慢慢的消失了,此刻的他,又能像以前一樣流暢、連貫的講話了,爲此他媽媽十分的感激,我更是無比的欣慰。祝願佳興能夠健康歡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六

1、案例的背景情況簡介:

每一個班的學生中都會有幾個調皮、好動的,而且這些孩子往往總是會出現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狀況,對於他們的“不聽話”或是“故意搗亂”,成人有時就會急於去批評孩子,特別是對於那些平時就很淘氣的孩子,更是不會仔細去詢問、去觀察,而是不問青紅皁白地批評一頓。

2、事例的過程敘述:

在一次課間,我看到一個孩子鑽到了桌子底下,趴在地上。於是我將他叫上來嚴厲評了他,責問他地上這麼髒,爲什麼還要往地上趴?他聽後卻委屈地掉下了眼淚,說:“老師,地上有碎紙,我想把它撿乾淨了。”這聲音雖小,但卻一下子把我震撼了。孩子的用意是多麼美好,而我卻不問青紅皁白批評了他。於是我趕快向他說了聲對不起,還告訴他老師不知道他是在撿碎紙,是老師不好。但同時,我又告訴了他撿紙的行爲是對的,但小朋友不能趴在地上,你可以想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撿。他聽了點點頭。

3、案例的分析與反思:

(1)原因分析:孩子是活潑好動的他們經常會犯很多錯誤,會做很多傻乎乎的事情,但有時往往是出於好意,只不過是在方法上有些不妥當,可是老師們卻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只會重重地批評孩子,從而給孩子留下心靈的創傷。

(2)措施分析:通過這一案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在自己說話或做事時,要先聽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努力成爲孩子真正的朋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小孩子。作爲幼兒園教師,我們應允許孩子嘗試錯誤,讓他們能夠在錯誤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在孩子的錯誤面前,我們應採用積極的態度,既要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幫助他們改正不好的行爲,在方法上,又不能簡單粗暴、誇大事實、亂扣帽子或是恐嚇孩子等等。

我認爲,在孩子的錯誤面前,我們應採取以下措施:

觀察與尊重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在錯誤面前我們要仔細地觀察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和權利,不能以成人的觀點來對待更不能以“老師爲你好”爲由,剝奪他們的權利,我們要在觀察中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孩子做錯了事,老師應滿懷愛心的去開導他們,該幫助的就幫助,使孩子意識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這樣,孩子在改正缺點的同時,會更加信任老師。在孩子的錯誤面前,老師們要多些理解,多加寬容,多給幫助。

批評與賞識

批評也是教育過程中的一種必要手段。而在批評時,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首先要明確批評的目的,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過錯和錯在哪裏,以利於他們今後改正,而不是讓他們怕老師,以後再不敢“鬧”了。其次要注意批評的方法。要針對事實本身,而不能侮辱孩子的人格,傷害他們的自尊。在批評孩子的同時,要允許孩子解釋,讓孩子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允許孩子反駁,孩子的反駁會讓我們瞭解到他們的思想,有利於批評的針對性。世上沒有不好的孩子,因此,在孩子的錯誤面前換一種角度進行教育,要學會賞識孩子,對於孩子的一絲一毫的進步給予鼓勵。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七

觀察實錄:

植物角上擺着很多小朋友種植的植物。這天,程思博跪在小椅子上觀看,他順手拽了一根豆芽,看我沒看他,把豆芽塞進垃圾桶裏,又拽了幾根又塞進垃圾桶裏,被小朋友發現告訴了我。但他還說:“教師,不是我,我沒拽。”

吃飯時,程思博把不愛吃的菜放在蜀寧小朋友的碗裏,偏偏蜀寧就是不讓放。這樣,倆個人你拿給我,我拿給你,當我看他倆時,程思博搶先說:“蜀寧往我碗裏放菜。”而蜀寧也不甘示弱說:“是程思博先放到我碗裏的。”我說:“教師也看見了,是程思博先放到蜀寧的碗裏的。”

程思博還堅持說不是他先放的

觀察分析:

究竟什麼原因引起他不願承認自我的錯誤,甚至爲了遮掩自我的錯誤到了撒謊的地步。離園時我與他媽媽進行了交談,從他媽媽那裏瞭解到,他從小在他爸爸、媽媽身邊長大,但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每一天有年邁的奶奶帶着。他從小調皮、愛動、腦子轉的快。出去玩到處亂跑,奶奶攆不上他,怕他摔倒,就經常嚇唬他說:“你再跑讓收破爛的給你收走了。”有一天,他跑遠了,看不見奶奶了就大聲哭起來,正好來了一個騎三輪車的叔叔說要把他送回去,他以爲是收破爛的要把他帶走,嚇得使勁的大哭,晚上睡覺時在夢中還大聲得哭。從那以後他就異常的膽小,不敢自我在屋裏玩,不敢做危險地事,處處都十分細心。經常纏着大人陪他玩,在家裏又十分調皮,經常犯點小錯誤,爸爸經常批評他,爲了逃避批評,由於他的聰明,經常會找一些理由爲自我辯解,但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時間聽他辯解,有時他能逃避錯誤。

教育策略與效果:

1、爲他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當孩子犯錯誤時,不在團體面前揭露他,單獨和他談談。一方面表示對他錯誤的理解,提出遇到這樣的事情的解決辦法。另一方面引導他換位思考,讓他明白他的行爲會給別人帶來不歡樂。讓他明白出了問題應當自我承擔,不能賴在別人身上。

2、培養勇敢的精神,經常講一些有關勇敢的故事。善於觀察,當他遇到困難時,能得到及時地幫忙,鼓勵他去戰勝困難。

對他多進行膽量方面的訓練。比如: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加大大梯的訓練量,逐漸鍛鍊他的膽量。

3、給母親般的關愛。讓他覺得教師也想媽媽一樣關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減少他心中的壓力。另外和他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話願意與教師交流。相信教師。教師有時應接納、理解他的一些行爲。

經過多方面的教育,此刻程思博的膽子大了一些,有時對自我的錯誤也能勇敢的承認。相信經過家園的配合,程思博必須會成爲一個勇敢的孩子。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八

一、背景

託班是孩子第一次過集體生活的初始階段,對他們進行常規培養尤其重要。經過一學期的培養訓練,孩子們的常規已初見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二十多天孩子們回來後,我發現班上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需要孩子們移動小椅子進行活動的時候,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隻手拎着椅子,搖搖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來,坐在椅子上拖着走的……此時椅子與椅子之間、椅子與地板之間不是發出“咚、咚、咚”的敲擊聲,就是發出“吱、吱、吱”的摩擦聲。而且地板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們這樣不愛護小椅子。我有些生氣地說:“你們這樣子,椅子很容易搞壞的,請小朋友們把小椅子搬起來走路”。可是還是有小朋友無動於衷,依舊把椅子拖着走,發出很大的噪聲。

二、實錄

一天,我們正在開展談話活動:“我的好爸爸”,只聽“啪”的一聲,把老師和小朋友都嚇了一跳。原來繆仁軒小朋友連人帶椅子的摔在了地板上,當時我是又好氣又好笑,但轉念一想遇到事情光靠訓斥、說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何不抓住時機對孩子們進行一番教育呢?於是我煞有介事地說:“你們聽誰在哭啊?”小朋友立即安靜了下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東找找西找找。接下來我告訴他們:“中午小朋友睡覺的時候,張老師也聽到教室裏有哭聲,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終於找到啦!你們猜是誰在哭?哦,原來是小椅子在哭,我問小椅子你爲什麼哭啊?它含着眼淚對我說,小朋友不愛護它,一會兒拖着它走,把它得腿拖得疼疼的,一會兒拎着它搖搖晃晃的走,把它身上碰的青一塊紫一塊的。現在小椅子還傷着呢。”此時小朋友們的臉上都露出了一些不忍的神情。我不失時機的繼續說道:“現在啊小椅子想離開託二班啦,不和託二班小朋友做朋友了,怎麼辦呢?”小朋友開始着急了紛紛說到:“小椅子你別走,我們不拖你了,我們改正了,我們兩隻手搬椅子了……”此時,我靈機一動何不將老師自創的一首《小椅子》兒歌下放給孩子,幫助孩子掌握正確地搬椅子方法呢?於是我對孩子們說:“如果你們想和小椅子做朋友,就請像張老師這樣做。”我一邊念兒歌一邊示範:“小椅子,我愛你。天天和你在一起,兩手搬,輕輕放。累了坐在你身上”。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學會了兒歌,這時小朋友都模仿着我的樣子,輕拿輕放椅子。此後,拖椅子的現象日益減少了,“哐當哐當”晃椅子的聲音聽不到了,如果有誰偶爾忘記了,立刻就會有別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三、反思

(一)抓住時機巧用擬人化教育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時期的“泛靈心理”乃是把事物視爲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傾向。在幼兒心目中,一切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利用幼兒“泛靈心理”對幼兒教育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應善於將物“擬人化”,以激發孩子的“泛靈心理”,使之產生移情心理,進而理解和形成相應的良好習慣。如上面的例子經過對孩子實施擬人化的教育,讓孩子體驗到了積極情緒,爲孩子創設了寬鬆、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圍,比起向孩子們說教講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培養了他們的愛心與同情心。小椅子的事件也許是件很微小的事情,但是卻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了,在他們的生活中,不光是成人的呵護和關愛,學着關心他人也同樣重要。關心他人,需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就像和小椅子做朋友一樣,這是良好道德情感的培養,有利於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二)孩子模仿老師的言行

託班孩子的思維來自於實物和直觀的形象,往往從事物的表面形象來認識事物,他們的思維要通過成人的啓發誘導,在具體活動中才能逐步發展。他們好模仿,成人的言談舉止、行爲習慣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榜樣。他們一天中接觸最多的是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他們盡收眼底。孩子由於年齡小生活習慣的正確與否沒有準確的概念,首先得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對不良的行爲,作爲教師不能簡單地指責、阻止,而應正確地講解、示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概念,給他們一個可效仿的榜樣,讓他們在看看聽聽說說做做中主動地自覺地去學習,去模仿。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說:“教育必須從細節開始”。

幼兒園教育案例 篇九

一、案例現象

楊x小朋友胖嘟嘟的,十分可愛,可是他有一些習慣很不好。

觀察一:晨間自由活動時他會帶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兒園竄來竄去,追逐打鬧;玩積木時,他會把所有的積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會神地聽講,他卻和周圍的小朋友頭碰頭講得熱火朝天,手舞足蹈。

觀察二:繪畫活動開始了,他趁教師不注意,拿着記號筆在畫紙上、桌布上亂塗亂畫,要不,就拍着桌子大聲叫“我畫不來”,當教師走近他時,他就對你笑嘻嘻的,讓你又好氣又好笑。

觀察三:他的口語表達本事較差,一緊張就小臉漲得通紅,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有時也會結結巴巴說不清楚,有時直接說“我不會”。

觀察四:自理本事特差,能夠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媽媽對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二、案例分析:

㈠好奇心很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麼東西都很感興趣,並且,我們那裏的積木他以前根本沒玩過,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我沒有的一些東西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所以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惡作劇、小破壞有時並非真的壞行爲,但卻是一種不利於他人的行爲。

㈡家庭環境的影響,在家裏,他是小皇帝,上頭還有一個姐姐,長他6歲,他提出的條件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人人都會答應,使他養成了唯他獨尊的性格,以致,什麼都不會,因爲有人包辦了。

三、措施與效果:

不良的習慣,不是說一時就能改正的,我軟硬皆施,表揚和批評相結合,每一天對他吹耳邊風,睡午覺時,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會反思的,逐漸,他慢慢改掉了這些不良習慣。針對楊x畫畫時的表現,我讓本事較強的幼兒坐在他的身邊,時常關心他,照顧他,還手把手的教他勾線,教他塗色。並與家長取得聯繫,在家多爲孩子添置一些繪畫工具,讓他在家裏塗塗畫畫,培養他的興趣。

針對孩子口齒不清、說話結結巴巴這一問題,我在平時注意與孩子多交談,讓他重複其他幼兒的回答,並時常找機會讓他在團體面前講述。另外,請家長平時用普通話與孩子交談,讓孩子在家多聽故事,多接觸語言環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動中,陪伴在他身邊,引導他描述周圍的景色、人們的活動,讓他複述別人的話,漸漸地孩子的語言有了較大的提高。還有,午睡起牀,讓他自我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滿頭大漢,我用鼓勵的眼光看着他,向他豎起大拇指,此刻,穿衣服對他來說,已經很拿手了。

此刻楊x已有了可喜的提高。早上來園時很有禮貌地向教師問好;和小朋友能友好的相處;繪畫時不但能根據教師的範畫進行勾線,還能經過想象進行添畫;有時還主動幫忙清潔教室、給小朋友講故事……

幼兒園遊戲活動案例 篇十

設計思路:

民間遊戲有着取之不絕,用之不盡的教育資源。“跳房子”就是一個廣爲流傳的經典民間遊戲,該遊戲玩法有趣,材料簡單,不受環境、材料的限定,孩子們百玩不厭。在孩子的遊戲中,我發現,該遊戲中蘊涵了很多有關數、形等方面的知識。基於新《綱要》提出的新的教育資源觀和教育整合觀,我對這一優秀的本土資源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和利用,將它與健康領域、科學領域等進行有機、合理的整合,爲民間遊戲《跳房子》這一遊戲注入整合教育的活力,讓幼兒通過一系列自主的探索、交流活動,嘗試遷移、運用各種經驗對遊戲的玩法大膽進行再創造,使該民間遊戲的玩法得以有意義的拓展,賦予民間遊戲更豐富的教育內涵。

活動目標:

1、樂於與同伴共同參與探索、創造活動,體驗合作與分享的樂趣。

2、能遷移運用各種數學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和建構經驗等對民間遊戲的玩法大膽進行再創造。

3、有初步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積累了較豐富的數學知識經驗、生活經驗以及建構經驗等。

2、物質準備:筷子、吸管、棍子、PC管、毛線針、呼啦圈、平衡板、平衡磚、沙袋等戶外活動器械;1—10的數字卡片;紙、筆、作業盤等。

活動過程:

一、拼房子

1、引發幼兒玩民間遊戲“跳房子‘的經驗。

師:最近一段時間,我班的小朋友都在玩跳房子的遊戲。你們能不能告訴我,玩這遊戲需要什麼材料?怎樣玩?

幼:老師要事先在場地上幫我們畫好房子。

師:今天我們還要玩跳房子的遊戲,但是,今天老師不幫你們畫房子了,讓你們自己來想辦法準備房子。

2、引導幼兒討論拼房子的材料和方法。

師:小朋友想想,除了用畫的方法來準備房子,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準備?

幼:可以用拼的方法。

幼:可以擺的方法。

師:對,這些方法很好,那用什麼材料來拼房子、擺房子呢?

幼:可以用積塑。(孩子們很自然地運用了建構遊戲經驗。)

幼:可以用木棍。

幼:用氣球棍。

幼:用樹枝。

幼:用筷子。

幼:用毛線針。

(在幼兒間的相互啓發下,他們又調動了豐富了生活經驗。)

師:小朋友想的方法真多,對,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拼“房子”。但是老師還有一個問題:你們想拼什麼樣的房子呢?

幼:(毫不猶豫地)就是跳房子的那種房子。

幼:就是老師畫的那種。

師:只有那樣的房子纔可以玩遊戲嗎?除了老師畫的那種房子,你們還可以想出其他造型的房子嗎?

幼:可以有三角形屋頂的。

幼:可以有梯形屋頂的。

幼:還可以有半圓形屋頂的。

師:房子的屋頂可以多種多樣,那房子的身體呢?

幼:房子的身體可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合在一起的。

幼:可以是下面寬,上面越來越窄的。

幼:我也有見過象鐘樓一樣的樓房,瘦瘦的,高高的。

3、鼓勵幼兒自選合作伙伴和操作材料嘗試拼房子。

師:大家有沒有想過: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你以最快的速度把房子拼好嗎?自己拼還是幾個人一起拼?

幼:幾個好朋友一起幫忙這樣最快。

師:說得好,人多力量大嘛,那你們覺得幾個人一起合作拼房子時要注意些什麼才能減少爭執,又能把事情做得最快最好呢?

幼:要商量好。

幼:要分工。

師:對,看來小朋友很有合作的經驗了。那現在就請你們自己找好朋友,選擇你們喜歡的材料動手拼一座10層高的房子吧。看誰拼出的房子最快最好。

幼兒自由結伴着手拼房子,教師全面觀察幼兒合作拼房子的情況,由於幼兒的建構遊戲經驗和合作經驗較豐富,他們的活動有序而順利,因此,在這過程中,教師沒介入干預,不一會,一座座造型各異的房子已經拼好了。

師:哇,小朋友真厲害,這麼快就把房子拼好了,現在就請你們互相參觀一下“房子”吧。

二、跳房子

1、幼兒自由組合玩跳房子游戲。

師:房子拼好了,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拼出的房子來玩遊戲吧。

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和夥伴玩起了跳房子的遊戲

2、引導幼兒綜合運用多種體育動作創新跳房子游戲玩法。

(1)啓發幼兒嘗試多種“跳”的動作大膽創新遊戲玩法。

師:剛纔你們是怎樣玩跳房子的遊戲的?誰來跳給大家看看?

我請一幼兒上臺演示跳房子的動作,他自然而然地採用默認的雙腳併攏行進跳的方法進行遊戲。我請大家觀察他的遊戲玩法並提出質疑。

師:小朋友想想,跳房子的遊戲只能這樣玩嗎?除了這樣跳,還可以怎樣跳呢?

我們學過了很多跳的動作呀。

幼:可以單腳跳

師:單腳跳肯定很有意思,你可以來示範一下嗎?

該幼兒上臺演示了單腳跳房子的方法,他跳得搖搖晃晃,其他小朋友都給逗樂了。還沒等他跳完,另一幼兒馬上舉起了手。

幼:我會倒着跳

師:那你也來試試看啊幼兒2迫不及待地上臺演示了倒着跳的方法,這種方法更新奇,其他幼兒更是顯得躍躍欲試。

師;真有趣,小朋友肯定還可以想出更多的方法,你們都去試試,看誰能玩得最有趣,最開心。

話音剛落,孩子們早已按耐不住了,紛紛嘗試起自己想出的新的玩法。

(2)提供輔助材料,支持幼兒進一步拓展遊戲玩法。

師:老師在場地的周圍還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材料,你們看看,都有些什麼?

幼:有平衡磚、沙袋……

師:如果請這些材料幫忙,誰還能玩出不同的玩法?

幼(迅速舉起手):老師,我想到了一個方法。

師:好,你來演示一下。

該幼兒跑去搬來了橫槓,放在“樓層”的線上,玩起了障礙跳。由於難度增加了,他跳得很起勁。

師:真聰明,把我們體育活動中的動作都用上了,大家再去試試看,找到你需要的材料,看誰能玩出更多更有趣的玩法。

有了輔助材料的幫忙,幼兒的積極性更高了,思維也拓展得更寬了,一些幼兒搬來了一些平衡磚,放到房子上,在這些磚上跳動;還有一個幼兒頭頂沙包在跳房子,其他幼兒紛紛效仿。

3、引導幼兒遷移數學經驗進一步變通遊戲玩法。

(1)出示1—10數字卡,啓發幼兒運用順數倒數的方法來玩跳房子游戲。

師: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很好玩的跳房子方法,請你們先數數,你們建的房子有幾層?

幼:10層

師:場地的旁邊有一些數字卡,請你們用這些數字卡爲你們的房子標上層數。幼兒分別爲自己各層的房子放上了相應的數字卡。

師;我的新方法是請小朋友按照從下往上再從上到下的方法跳房子,邊跳邊念數字,誰要來試試?一幼兒上臺演示了一遍。

師;你們發現了沒有?當他從下往上跳時,這些數字有什麼規律?從上往下跳時,數字的規律發生了什麼變化?

幼;從下往上時數字越來越大,從上往下時數字越來越小。

師:對,這個遊戲方法就是運用我們數學中學過的順數倒數方法,我們就給這個新玩法取名叫順數倒數法。

(2)啓發幼兒進一步擴散思維,探索運用各種數學經驗來創編不一樣的玩法。

師:我們還可以運用哪些數學的知識來創編不一樣的玩法?

幼:可以用單數雙數法。

師:真聰明,但是這個單數雙數法是怎樣玩的呢?

幼兒沉默了一會,顯然還沒想到這個問題。

師:我們一起來想想,單數雙數法應該怎樣玩?比如說:玩這個遊戲要幾個人玩?

幼:可以兩個人玩。

師:怎樣玩?

幼:他說出一個單數,或者一個雙數我來跳。

師:他這個方法不錯,其他小朋友幫他想想,可以爲這個玩法定些什麼遊戲規則?比如說:怎樣定輸贏?輸的有什麼結果?贏的又有什麼結果?

幼:可以石頭剪刀布來定誰報數,誰跳。

幼:輸的跳,贏的報數。

師:誰還有補充?報數的人具體怎樣報數?

幼:可以說單數,讓他自己去找單數跳,說雙數,讓他找雙數跳。

師:對,這個方法不錯,有點象考試哦。

幼:也可以象我們考試的時候那樣,報出一個單數或一個雙數,讓他接下去跳。比如說我報1,他就要跳到3、5、7。

師:哇,這個辦法真好,說得也很詳細,大家給他點掌聲。這樣吧,你找個朋友上來試試好嗎?

兩個幼兒的示範性遊戲很有趣,進一步激發了其他幼兒的創作慾望

師:這個遊戲挺好玩,而且遊戲的方法和規則是小朋友自己編出來的。那除了單數雙數法,順數倒數法,你們還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嗎?

幾個幼兒馬上舉起了手。

幼:有加減法。

幼:相鄰數法。

幼:組成分解法。

幼兒的思維已經變得非常活躍了,我想,這時候,應該把更多的時間和嘗試的機會留給大多數的孩子。

師: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都已經想到了,那就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夥伴一起去試試吧,記住,每編出一個新的玩法都要先和小夥伴商量好這個遊戲怎樣玩?有什麼規則。

幼兒再次分散自由尋找同伴,協商遊戲玩法進行遊戲,有一組幼兒嘗試了相鄰數的方法,也是兩個人一起玩,一個報數,另一個跳進相應的兩個相鄰數;另一組幼兒嘗試了數的組成玩法,一個幼兒報數,另一個幼兒跳到兩個分解數上等。

三、引導幼兒整理創作經驗,交流分享創作成果。

師:剛纔小朋友編出了許多很有趣的玩法,我覺得應該請大家互相來介紹、展示一下自己創造出來的新玩法。

幼:我來說,我來說。

師:我知道每個小朋友都很想說,老師這邊有個方法可以讓大家都有機會說。在桌上的盤子裏,有筆和紙,等下各組的小朋友可以把你們今天創編出來的新玩法都用圖案表示出來,畫完後,再貼到展板上。

幼兒開始動手以圖示的方法表現自己的創作成果,有的運用的簡單符號表示,有的運用簡筆畫的方法,有的在紙上列出一個數學分合式等。我協助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貼到展板上,參與到幼兒當中,鼓勵幼兒自由自主地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及其玩法。

師:小朋友真聰明,編出了這麼多好玩的玩法,以後玩跳房子游戲時你們還可以創編出更多更好的玩法,比如說:節奏法呀,音階法呀,我們可以這些創作成果裝訂成一本書,名字就叫《跳房子游戲方法大全》。讓其他幼兒園、其他班級的小朋友也來玩一玩。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情緒活躍,創作熱情高漲,他們不斷地與活動材料,同伴及老師進行着積極的有效的良好互動,活動結束時還留連忘返。通過反思,我認爲,活動成功的原因在於活動過程中凸顯的幾大亮點:

亮點一:善於發現和利用民間遊戲潛在的教育價值,煥發民間遊戲勃勃生機。

民間遊戲“跳房子”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是幼兒既感興趣且熟悉的,具有濃厚本土文化氣息,教師能夠在幼兒的遊戲中細心觀察,發現該遊戲所蘊涵的豐富教育價值,並以之爲生長點,將民間遊戲的趣味與健康、科學、藝術等領域進行了有機的,合理的整合,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對遊戲玩法不斷進行創新,賦予了民間遊戲新的生命力。不斷豐富、拓展的遊戲玩法又進一步地激發了幼兒對該遊戲的興趣,促使幼兒在活動始終都能以激昂的熱情投身於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創造中,整個活動融趣味性、教育性、藝術性爲一體,讓幼兒既鍛鍊了身體,又在遊戲中獲得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經驗,培養了對節奏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培養了創造性,同時在活動學會了與同伴合作、協商、交流、分享,可謂一舉多得。

亮點二:自主的合作式探究貫穿幼兒活動始終,有利於幼兒長遠發展。

活動中教師始終基於《綱要》中的“以幼兒爲本”教育觀,着眼於有利於幼兒長遠發展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從教育目標的制定,到每一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無不體現着自主、合作、探索的教育精神。教師在活動中爲幼兒提供了廣闊的自主活動空間,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合作伙伴,自主地進行思考、創造,使幼兒真正成爲自己學習和發展的主人。在充分把握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學習與同伴合作探究、協商、討論,並及時組織有益的集體交流和分享活動,讓幼兒各抒己見並對出錯的地方進行修正和補充,互相分享創作成果,共享遊戲樂趣。在這一經歷中,幼兒所獲得的遠比獲得某種結論更有意義,更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

然而,在反思中,我也發現活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未能根據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提供不同難度的探索內容。

活動中個別幼兒在大膽創造表現的能力還有待於提高,教師應更加註意對個別幼兒的激勵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