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精品多篇)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精品多篇)

指導思想 篇一

面對當今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基礎教育要爲學生創設一種怎樣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這是我們每位基礎教育工作者都應思考的現實問題。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以使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科學,體驗創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熱情;培養學生對國家與民族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一種主動探求,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現代學習方式;促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爲,提升綜合素質,自覺推進素質教育。這不僅是貫徹國家教改精神和認真執行教育部頒發的高中新課程計劃的需要,而且也是時代對教育的需要,是信息化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對此我校領導與師生已成共識。將研究性學習納入必修課,是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對於這樣一門全新的課程,如何把握其精神實質與內涵,如何體現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如何具體組織實施研究性學習,已成爲目前普通高中十分關注的問題。我校以“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覺悟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爲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爲教學核心;以學校所處的具有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古鎮爲依託,積極探索一條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研究性學習路徑,力爭讓研究性學習在我校大放光芒。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二

活動背景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本課活動的教學是繼《碧螺春》一課的延伸,選題是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生成的。《碧螺春》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以及採摘、製作、品嚐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學了課文後,學生對“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就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多途徑蒐集整理有關茶的`資料,組織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在一系列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蒐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悠悠茶韻中品味書香。

活動目的

1、引領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通過多種途徑瞭解茶文化的信息,拓寬茶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

2、通過嘗試製作茶食,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及藝術審美能力。

3、關注課堂生成,注重學科的綜合,融語文、美術、自然、社會、勞動等各科於一體,培養學生蒐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善於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動準備:

學生:1、通過閱讀書籍、考察市場、個體採訪、上網搜索等途徑蒐集整理有關茶文化信息,編輯茶韻文集,製作小報,佈置展版。2、自主合作製作茶食。

教師:1、準備課件及茶具、茶葉、開水等實物。2、有計劃地指派一名同學擔任這次活動的總指揮,具體協調和組織大家開展好前期的調查研究。3、爲學生提供網絡平臺及相關網站。

活動過程

一、課前互動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聊聊好嗎?

1、這兩個星期你爲今天的活動做了哪些準備?(生:找資料、逛書店、考察市場、到超市調查、訪問他人、設計展板、製作茶食、準備茶具……)

2、通過這些途徑,你們都瞭解到了什麼?

(生: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品種、有關茶的詩詞對聯、茶的藥用價值……)

【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爲了瞭解學生的準備情況,檢驗學生的知識儲備,以便使下面的活動有的放矢開展,另一方面是爲了讓學生形成愉悅的學習心理,使學生願學、樂學。】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三

一、指導思想:

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一門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這門課程的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爲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以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3.通過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了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樂趣,打好學科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實踐能力,學會尋找信息源,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

三、課程設置。

本學期研究性學習的必修學分爲3學分,每個學生至少完成1個課題研究,每週安排3個課時,本學期共58課時。

四、研究性課題:

採用教師提供選題與學生自主選題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教師提供的參考選題有:

序號課題名稱指導老師

廣告與文化

陸巧娣、張同江

施孝丹、袁莉娜

吳燕玉

2.按揭貸款問題

王斌、金立亞

顧海燕、吳芬

唐儒潔

3.商業、交通選址與函數最值研究

4.圓周率“π”的應用

lopinganadcampaign周徵、馮雙鬆

徐小玲、徐德友

ringane

(一)研究實踐體驗階段(第八—第十五週)

①第八週——十一週(10月22日—11月16日)、第十三週—第十五週(11月26日—12月14日):以課題研究小組爲單位開展活動,收集課題研究資料,課題組組長要每週向指導教師彙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並取得指導教師的指導幫助。課題研究小組組長填寫研究性學習每週活動記錄表。

②第十二週(11月23日週五下午第四節課):指導教師組織學生召開研究性學習中期交流彙報會。每個學生要求寫一份中期研究報告。

(二)總結、表達、交流、評價階段(第十六—第十八週)

①第十六週(12月21日週五下午第四節課):個人、小組進行總結,要

求每個學生撰寫研究體會。每個小組合作寫一份課題研究報告。各研究主題召開成果展示、交流、論文匯報會。教務處派專人到場拍照記錄,並以此作爲評選優秀研究性學習小組及優秀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的依據。

②第十七週(12月28日週五下午第四節課):各指導教師推薦一優秀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年段研究性學習答辯並製作成果展示展板。

③第十八週(12月31日—08年1月4日):各課題小組整理“研究性學習資料袋”,交教務處存檔。

④第十九周(08年1月7日-1月11日):指導教師評定成績,寫好本學期研究性學習工作總結交教務處。

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篇四

一、研究性學習開展的背景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 “力求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爲:理想的教學就是採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將學生的潛在水平轉化成新的現有水平,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既要走在學生獨立發展的前面,又不能脫離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爲此佈置彈性作業即分層佈置作業的作法,正是體現了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的課改理念,也響應了“以學論教,教是爲了促進學”的課改口號。

分層佈置作業改變了教師教學的方式和學生學習的方式;改變了教師課前準備的關注點和備課方式即關注學生(走進學生中間、瞭解學生學習行爲、進行學情分析),再進行教案設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尤其是課後反思必不可少;改變了教師對教學能力的認識而正是這些改變,對提高我的教學水平有極大的根本性的促進作用。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

課題選題的理論意義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學生的能力是經過由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將其廣泛遷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它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進一步概括化、系統化、具體化的結果。如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妥善地解決好既滿足尖子生求知慾,又促進學困生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且必須解決的一個矛盾。

A、知識與技能:

課題研究成果的創新之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預期在我們的研究實踐中將就學生讀、寫作業分層,課後作業分層與預習作業分層,等等,這種階梯作業效果與課堂融合進行系列分類研究,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練習分層設計原則方法。

2.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非智力因素的差異,進行目標激勵,分層促進。作業的佈置是因生而異,即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被評價者處於主動地位。所以學生都能受到老師不同地鼓勵性評價且將預習作業與課後作業相結合,作業成果在課堂展示,設計在課堂教學之中與之融合。這樣評價方式隨之改變,從而真正做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B、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1.本課題是經課題組成員充分醞釀,深入討論從而一致選擇的課題,全體成員對本課題的研究的現實意義的理解是全面而深刻的',具有強烈的主客觀需要,這爲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強烈的人文基礎。

2.本課題一經提出,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我科組申報本課題,同時街道教研中心的英語教研員也加入了本題組的研究行列,這爲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堅強的經費保障和專業技術支持。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概念內涵

“分層”作業理論: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確定不同的訓練目標,運用恰當的訓練策略,輔以不同的作業練習和輔導,藉助各層本身的力量促進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開展研究性學習,形式比較新穎,學生對其有一定的興趣,能夠保持一種好奇的心態進行學習研究。

2、學生有一定的小組合作意識,有助於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本課題着重於作業的設計、佈置和設計研究的過程,理論性強,學術、文字性要求高,所以,要把握好幾個“度”:

(一)、把握好學生的尺度;

(二)、劃分好教材內容的難易;

(三)、不同層次學生做不同的作業;

五、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在這裏概述一下整個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間的安排,以及各活動之間的關係,包括評價的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階段(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操作流程,瞭解研究方法

1.介紹研究性學習

2.介紹研究方法

3.經驗介紹

第二階段 課題準備階段

提出和選擇課題

列舉課題名稱

提供課題選擇範圍

成立課題組

協調分組情況,組織小組分工,選派組長

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小組討論研究,確定研究方案

引導方案確定

開題報告和評審

書寫開題報告

指導書寫開題報告,評審開題報告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蒐集資料

問題研究

整編資料

指導研究過程

監督研究進程

指導資料整編

第四階段評價、總結與反思階段

成果展示

分享交流

總結反思

評價交流

研究總結

六、總結提高

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意見與建議(在研究性學習結束時,根據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情況進行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