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研究性學習教案教學(新版多篇)

研究性學習教案教學(新版多篇)

研究課教案《一粒種子》 篇一

教學目標 :

1、懂得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

2、學會本課的生字,認識酉字旁,理解“種子、泥土、暖和”等詞意。

3、能用“熱鬧”“一邊……一邊……”各寫一個句子。

4、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鑽出地面。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種子發芽的一些條件,理解一些新詞意。

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鑽出地面。

教學準備:投影,磁帶,種子及泥土。

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要點:通過看實物或看圖說話,初讀課文,瞭解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自學生字詞,指導寫字。

一、揭題。

1、讀題、質疑:說說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說說你知道種子是怎麼發芽的呢?

二、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及生字教學。聽錄音範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1、聽錄音,標出段落。

2、說說種子怎麼樣才鑽出地面。

3、輕聲讀課文,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4、指名分段讀、評議。

5、卡片抽讀生字詞。

A、讀準字音。醒xǐng 暖和hua 挺tǐng 泉quán

B、說說哪些字難寫難記。

C、指導書寫,擴詞練習。

三、朗讀指導。

四、小結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3、擴詞,完成課後作業 第二題。

第二課時

要點:講讀課文,懂得種子生長的三個基本條件,能用自己的話說不得說種子,怎麼樣才能鑽出地面。

過程:

一、複習

1、讀課文

2、讀生字、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邊讀邊想。這段中哪兩個詞用得物別好?

“睡、醒”用知這裏有什麼好處?

“睡、醒”各是什麼意思。

2、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醒過來。

3、挺一挺指什麼?

三、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種子除了需要“暖和的天氣”外,還需要什麼?

2、“喝水”爲什麼要喝水呢?水從哪裏來呢?

3、“又”說明了什麼?

4、指導朗讀。

四、學習題3-8段(分學習小組)

1、分角色自由朗讀3-8段

2、討論:說說你學懂了什麼?哪些不懂?討論下面的問題如何解決?

A、這部分是誰和誰的對話?

B、理解“招呼、熱鬧”等詞意。

C、從什麼地方“看出熱鬧”。

D、種子爲什麼會問這些問題。

E、如何朗讀?

四、小結:種子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六、作業

1、讀課文。

2、完成課堂作業 第三題。

3、完成課堂作業 第二、三題。

第三課時

要點:完成第九段的學習任務,總結全文,完成課練人業,背誦課文。

過程:

一、複習鞏固。

1、朗讀課文。

2、聽寫生字新詞。

3、指導完成課後作業 第四題。

二、學習第九段。

1、自由朗讀、思考“突然一亮”“亮”與前面哪個詞相對應。(黑)

光明的近義詞(光明)反義詞(黑暗)

2、小種子如今成了什麼樣?

3、她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三、指導全文朗讀。

四、指導背誦。

1、自由背。

2、說說怎樣背得快。方法指導。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

五、說話訓練。

除了課文裏寫到的春天熱鬧景象,種子還看到什麼?充分展想象,描述春天絢

麗多姿的景色。

六、全文小結,說說小種子生長過程所需的條件。

七、作業 。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堂作業 。

板書:

8、一粒種子

暖和(春光)

喝水(春雨)挺一挺

鬆土(空氣)

高二生物研究性教案 篇二

第四部分 遺傳與進化

第34講 生物進化

一、考點內容全解

(一)本講考點是什麼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1)主要內容:達爾文認爲遺傳和 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基礎(內因);生存鬥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外因);過度繁殖爲自然選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材料,同時加劇了生存鬥爭;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其要點圖示如下:

(2)評價

意義: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樣性、適應性。

侷限:對於遺傳和變異的本質、自然選擇如何起作用等方面存在猜想和片面,甚至錯誤的認識。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和基因學說的綜合,也就是說用現代遺傳學理論來補充和完善達爾文學說的不足,如通過種羣、基因庫、基因頻率解決了達爾文不能解釋的自然選擇如何發揮作用的問題 。其本觀點是:

(1)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於種羣基因頻率的改變。

(2)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羣產生分 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羣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並決定生物進 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圖示如右:

(二)考點例析

[例1]用生物進化論的觀點解釋病菌抗藥性不斷增強的原因是

a.使用抗菌素的劑量不斷加大,病菌向抗藥能力增強方向變異

b.抗菌素對病菌進行人工選擇,生存下來的病菌都是抗藥能力強的

c.抗菌素對病菌進行自然選擇,生存下來的病菌都是抗藥能力強的

d.病菌中原來就有抗藥性強的個體,在使用抗菌素的過程中淘汰了抗藥性弱的個體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達爾文生物進化觀點的理解情況。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觀點,由於變異,病菌本身存在着個體差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有的無抗藥性,抗菌素的使用對病菌起了自然選擇作用,而不是人工選擇(人工選擇是指人類有目的地選擇適合人類需要的生物品種) 。通過一代又一代地自然選擇,病菌的抗藥性會越來越強。

[答案]c、d

[解題警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生物主動的適應(變異能按生物意願而發生有利的定向變異)”

[例2]在一個種羣中隨機抽出一定數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爲aa的個體佔18%,基因型爲aa的個體佔78%,aa的個體佔4%。基因a和a的頻率分別是:

a.18%、82% b.36%、64% c.57%、43% d.92%、8%

[解析]不妨設該種羣爲100個個體,則基因型爲aa、aa和aa的個體分別是18、78和4個。就這對等位基因來說,每個個體可以看做含有2個基因。那麼,這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其中,a基因有2×18+78=114個,a基因有2×4+78=86個。於是,在這個種羣中,

a基因的基因頻率爲: 114÷200=57%

a基因的基因頻率爲: 86÷200=43%

[答案]c

[說明]可以先算出一對等位基因中任一個基因的頻率,再用1減去該值即得另一個基因的頻率。

[同類變式]據調查,某地人羣基因型爲xbxb的比例爲42.32%、xbxb爲7.36%、xbxb爲0.32%、xby爲46%、xby爲4%,求在該地區xb和xb的基因頻率分別爲

[解析]取100個個體,由於b和b這對等位基因只存在於x染色體上, y染色體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故基因總數爲150個,而xb和xb基因的個數xb、xb分別爲42.32×2+7.36+46=138,7.36+0 。32×2+4=12,再計算百分比。xb、xb基因頻率分別爲138/150=92%,12/150=8%

[答案]92%, 8%

[例3]圖爲加拉帕戈斯羣島上物種演化的模型,a、b、c、d爲四個物種及其演化關係,回答:

(1)a物種進化爲b、c兩個物種的兩個外部因素是

(2)甲島上的b物種遷到乙島後,不與c物種進化爲同一物種的原因是

(3)遷到乙島的b物種進化爲d物種的原因

[解析]a物種原是同一自然區域的生物類羣,後來,同一物種的生物有的在甲島生活,有的在乙島生活,由於甲、乙兩島環境條件不同,使得同種物種的兩個種羣的基因頻率發生不同的定向改變。再加上甲、乙兩島由於地理隔離而不能相互自由交配,使不同種羣的基因庫不同。所以,最後的進化結果是形成兩個物種。甲島上的b物種遷回乙島後,由於各自種羣的基因庫已發生改變,加之二者的生殖隔離,因此物種b不會與c物種共同進化爲一個相同的新物種,而是各自獨立進化。因甲、乙兩島的環境條件不同,再加上由於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不能與b自由交配,故d物種在b物種基礎上進化而成。

[答案] (1)自然選擇、地理隔離 (2)b與c間已形成生殖隔離 (3)甲、乙兩島的環境條件不同,自然選擇作用不同,再加上地理隔離使它們基因頻率的差別得到累積而形成了生殖隔離。

二、方法技巧規律

近幾年大學聯考命題集中在三個方面:(1)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和運用;(2)基因頻率的有關計算;(3)對生物進化一些新觀點、新學說的評價;(4)生物進化的證據。未來大學聯考考向預測:(1)與遺傳基本定律相結合,以基因頻率爲知識切入點,解決進化中的相關計算問題;(2)研究生物大分子進化;(3)與生態學知識相結合,考查綜合運用現代進化理論分析生物多樣性。

1、運用遺傳的基本定律,結合“哈代-溫伯格”基因平衡定律解決有關基因頻率的計算問題,加深理解自然選擇學說的實質。

在一個種羣中符合以下5個條件:①種羣極大②種羣個體間的交配是隨機的③無基因突變④無新基因加入⑤無自然選擇的情況下,各等位基因的頻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頻率在一代一代的遺傳中是穩定不變的,保持平衡。用數學方程式可表示爲:(p+q)2=1,p2+2pq+q2=1,p+q=l。其中p代表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q代表另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運用此規律,已知基因型頻率可求基因頻率;反之,已知基因頻率可求基因型頻率。

2、生物進化歷程和彼此間的親緣關係是進化論的重要內容,能夠提供生物進化和親緣關係的證據有多方面,要學會運用已有知識去尋找證據:

(1)古生物學研究提供的證據:化石。通過對地層中化石的研究表明:生物進化與自然條件的改變密切相關;生物的進化有許多中間過渡類型連接。

(2)胚胎學研究提供的證據:重演律——生物個體發育過程中,重現其祖先的重要發育階段。通過對動物胚胎髮育的研究,可推測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和各種生物的起源。(3)比較生理學研究的證據:如血清鑑別法,注射了異種動物血清後根據沉澱情況,測定各種生物的親緣關係。若沉澱反應愈強,說明血清蛋白差異越小,親緣關係越近;反之,則越遠。

(4)分子生物學研究的證據:測定不同生物的同種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差異越小,親緣關係越近;不同生物的核酸分子雜交,雜交程度越高,親緣關係越近。

[例4]某人羣中每10000人中有一白化病患者(aa),問該人羣中帶有a基因的雜合體概率是

[解析]已知基因型aa的頻率爲1/10000則基因a的頻率q= =0.01,基因a的頻率p=1-0.01=0.99,,則基因型aa的頻率爲2pq=2×0.99×0.01=0.0198

[答案]0.0198

[特別提示]熟練運用遺傳的基本定律,結合“哈代-溫伯格”基因平衡定律計算基因頻率這是定量描述自然選擇的基礎。

[同類變式]人類的苯丙酮尿症是代謝疾病,由隱性基因控制。如果羣體的發病率是1/10000,表現型正常的個體與苯丙酮尿症患者婚配,生出患苯丙酮尿症小孩的概率約爲

[解析]本例是[例4]的拓展。依基因的平衡定律,雜合體基因頻率爲2×1/100×(1-1/100)≈1/50≈雜合體佔表型正常個體的機率,故表型正常個體婚配子女患病機率爲1/4×1/50=1/200

[答案]1/200

[例5]研究表明魚和蝌蚪的排泄物主要是氨,兩棲類的排泄物主要是尿素,飛行類和鳥類的排泄物主要是尿酸。經測定,在雞胚的發育過程中,含氮化合物的排泄情況如圖。

該圖說明:

[解析]據圖可知,第4天的雞胚,氮排泄物主要是氨,其排泄功能與魚類相似;第7天的雞胚主要排泄尿素,與兩棲類相當;第10天的雞胚主要排泄尿素,與鳥類相當。由此可見,雞胚發育簡單而迅速地重演其祖先進化的歷程,這是胚胎學爲生物進化及生物間親緣關係提供的證據。

[答案] (1) 動物的個體發育簡單而迅速地重演其系統發育的過程 (2)進化歷程:魚類→兩棲類→鳥類

[特別提示]無論採用何種方法、何種指標比較各種生物的親緣關係:相似(近)程度越多則親緣關係越近。

[例6]1977年,科學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圍發現熱泉。熱泉噴出的海水溫度超過300℃,並且富含硫化氫和硫酸鹽。令人驚奇的是,在這樣的海水中,竟發現大量的硫細菌。這些細菌通過氧化硫化物和還原二氧化碳來製造有機物,在熱泉口周圍還發現多種無脊椎動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沒有口也沒有消化道的管居環節動物等。近年來,人們不斷在深海發現這樣的熱泉生態系統。有些科學家認爲熱泉口的環境與地球上早期生命所處的環境類擬。請根據以上材料回答:(1)上述硫細菌的同化作用類型是

(2)與一般生態系統相比,深海熱泉生態系統有哪些特殊之處?

(3)研究深海熱泉生態系統有什麼意義?

[解析]本題考查了生物代謝、進化和生態的知識,旨在闡 明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更爲重要的是引導考生解放思想,不要被傳統觀念所束縛,只有批判地繼承,大膽創新,才能攀登科學的高峯,爲人類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1)根據題目材料信息:這些細菌通過氧化硫化物和還原二氧化碳來製造有機物。以h2s爲例,則:

h2s+o2 so2+能量(化學能)

co2+h2o (ch2o)

可見硫細菌爲化能自養型生物。(2)深海熱泉生態系的特殊之處可從無機環境、生產者類羣和生態系的能源等三個方面進行描述。(3)閱讀完題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生物的適應性和多樣性超出我們的預料,進而對熱泉生態系生物的抗高溫、高壓能力感到迷惑,還有“有些科學家認爲熱泉生態系的環境與地球上早期生命所處的環境類似”,這難道不是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鮮活材料嗎?

[答案](1)化能自養型 (2)①能源是化學能,不是太陽能 ②生產者是化能自養細菌,不是綠色植物 ③無機環境是高溫、高壓、無光環境,不是常溫、常壓、有光環境 (3)①豐富人們對生物適應性或多樣性的認識;②對研究生物抗高溫、抗高壓的機理有重要價值;③對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有一定意義。

三、基礎能力測試

1、右圖爲某一羣體基因頻率變化圖(樟座標表示基因型,縱座標表示頻率),則與這一現象相符的事實是

a.克格倫島上殘翅昆蟲和強翅昆蟲的形成

b.人類新生兒體重過重或過輕死亡率較高

c.育種學家選育某抗病品種

d.工業(尺蛾)黑化

2、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鬥爭來實現的 ②生存鬥爭是通過自然選擇實現的 ③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④自然選擇是適應的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若讓某雜合體連續自交,那麼能表示自交代數和純合體比例關係的是

4、在進化過程中,有關生物類型出現的幾種描述,可能性的是

a.自養、厭氧異養、需氧異養 b.需氧異養、厭氧異養、自養

c.厭氧自養、需氧異養、光能自養 d.厭 氧異養、光能合成自養、需氧異養

5、在1.5×108a前(用150mabp表示)的沉積物中發現了已滅絕的劍尾動物。對每個個體背甲的長寬比都進行了測量。長寬的比值用s值表示。在下圖中,p曲線表示150mabp時該動物s值的分佈,在100mabp的沉積物中,在3個不同地點發現了3個不同劍尾動物的羣體。

選項 a b c d

新種形成 b c c b

環境不變 a c a b

圖中a、b、c分別表示3種動物羣體中s值的分佈情況。那麼,在a、b、d個羣體中,哪一羣體最可能出現了新種?在發現劍尾動物的3個地區中,哪一地區的環境最可能保持不變? 請從下表a、b、c、d選項中選擇正確的一項。6.對細胞中某些物質的組成進行分析,可以作爲鑑別真核生物的不同個體是否爲同一物種的輔助手段,一般不採用的物質是

a.蛋白質 d.核苷酸

7、用現代生物技術能製造出新的生物品種,這主要是由於①現代技術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高頻率的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②現代轉基因技術可迅速改變生物的基因組成③現代生物技術可迅速使新品種形成種羣④現代技術可使新品種的產生不需要經過地理隔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圖表示最早生活在這個區域同種生物的羣體由於屏障(水)的阻礙,已經分離爲兩個獨立的羣體。如果羣體a經歷了長期的生活環境劇烈的變化,而羣體b的環境無大變化,則羣體a的進化速度將可能是

a.比羣體b快 b.比羣體b慢 c.與羣體b相同 d.停止進化

9、下圖表示4種不同森林環境的樹於樣品,在一個大城市附近的森林環境中釋放了1000只白色的和1000只黑色的飛蛾。三週後重新捕捉到778只白飛蛾和135只黑飛蛾。該城市附近的樹幹很可能類似於

a b c d

四、潛能挑戰測試

10、假設一對等位基因a、a的頻率爲a=0.9,a =0.1,那麼aa、aa、aa三種基因型的頻率分別是 、、;若環境的選擇使用使a的率由0.9降爲0.7,選擇後第二代基因型知aa、aa的頻率分別是 、;若選擇作用保持變,後代基因型頻率變化是

11、右圖爲人、豬、鼠、野山羊、鴨嘴獸的胰島素分子同源性分析統計曲線(縱 標表示氨基酸序列相同的百分率)。回答:

⑴曲線中代表豬的點是

⑵分子進化速率爲每改變1%氨基酸需p年, 若人和豬胰島素同源序列,在總共m個氨基酸中有n個氨基酸不同,則可推知人和豬的祖先在距今年 前開始分道揚鑣。

⑶請你運用鴨嘴獸作爲材料,說明一種生物學觀點。

12、所謂“雜種優勢”,是指雜合體的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及產量和品質)高於親本的平均值,甚至超出親本範圍的現象,雜種優勢常見於種間雜種的子一代

(1)試運用“雜種優勢”原理解釋近親繁殖的壞處

(2)生物進化實質是環境對不利基因的淘汰及對有利基因的保留和放大過程。爲模擬自然選擇過程,假定基因型爲aa、aa個體全部能生存並繁殖後代,而基因型爲aa的個體全部致死,若不考慮基因突變,試求基因型爲aa個體自交,fn代各基因型的比例?先猜想,再用數學歸納法證明。

五、參考答案與提示

1.a( 由圖可知基因型頻率向兩個方向發展, 最終將導致兩個不同物種或不同性狀生物形成,這種現象稱爲分裂性選擇)

2.d( 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鬥爭來實現的;通過自然選擇形成物種多樣性、生物的適應性和實現生物進化)

3.a( 用“歸納法”得雜合體的比率爲(1/2)n-1,故純合體(aa和aa)比率值域亦爲(0,1))

4.d( 原始生命結構非常簡單,沒有自養的結構基礎,同時原始海洋有機營養十分豐富,異養條件充分;而且因環境中無氧,只能進行無氧呼吸。隨後出現原始的光合自養型生物,同時生成o2,形成“第二代大氣”。環境有o2後,生物經變異產生的有氧呼吸類生物能量利用效率高,經自然選擇逐漸演變爲需氧型)

5.c( c種羣的s值有2個峯值,表明自然選擇已造成種羣分異,只要這種“過程”持續下去,就有可能形成在s值上有明顯差異的新種。相反地,a種羣中的s值近乎恆定,表明a種羣所處的自然環境相對穩定)

6.d( 各種生物具有不同dna→不同mrna→不同蛋白質,因而各種生物的dna、mrna、蛋白質具有特異性)

7.a( “克隆技術”只用於“複製”)

8.a( 環境選擇適應環境的生物物種。羣體 b所處環境穩定,自然選擇相對穩定)

9.a( 黑蛾重捕數少,表明環境選擇白飛蛾)

10、選擇前各基因型頻率爲aa=(0.9)2=0.81,aa=2× 0.9× 0.1=0.18,a a =(0.1) 2=0.01。選擇後各基因型頻率爲aa(0.7) 2=0.49,aa=2× 0.7× 0.3=0.42,a a =(0.3) 2=0.09。由此可見若選擇作用繼續保,後代中aa將減少,aa將增加)

11、(1)①b ②(n/m)÷1/100×p÷2=50np/m ③鴨嘴獸是一種過渡型生物的“活化石”,可以作爲生物進化的證據

12、⑴近親繁殖,基因雜合率下降,雜種優勢喪失;同時隱性致病基因的純合率上升,患病機率增大

⑵f1:aa→1/4aa+2/4aa+1/4aa→1/3aa+2/3aa;f2:f1→1/3aa+2/3(1/4aa+2/4aa+1/4aa)→3/5aa+2/5aa……猜想fn:[1-2/(2n+1)]aa+2/(2n+1)aa

證明:①當n=1時,成立 ②假定當n=k時成立,即fk:[1-2/(2k+1)]aa+2/(2k+1)aa那麼fk+1:[1-2/(2k+1)]aa+2/(2k+1)( 1/4aa+2/4aa+1/4aa)→[1-2/(2k+1+1)]aa+2/(2k+1+1)aa ③綜合①②知原猜想成立

研究課教案《一粒種子》 篇三

教學要求:

1、認識生字12個,積累詞語11個詞語和句句子。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小節。

3、知道種子通常在春天發芽長大,初步瞭解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溫度、水分和空氣。

教學重點:

1、識生字12個,積累詞語11個詞語和句句子。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小節。

教學難點:

知道種子通常在春天發芽長大,初步瞭解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溫度、水分和空氣。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媒體錄音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課題:

1、師:老師這裏有一段很優美的文字,想請大家來聽一聽,並且告訴老師這段文字描寫的是哪一個季節的景色。

教師朗讀: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春天)

2、師過渡:是啊,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桃花開了,柳樹綠了,瞧,種子也從泥土中醒來了,聽,他在說着悄悄話呢!讓我們打開課本,聽聽種子在和誰說話,他又說了些什麼?(出示課題:一粒種子)

二、檢查自學的生字詞語:

1、遊戲一:點泡泡(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2、遊戲二:照鏡子(書空“泥、粒、渴、喝”)

三、學習課文:

1、:師:我們把這些生字寶寶放到課文中再來讀一讀。(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課文思考:課文裏幾次寫到種子“挺一挺”?用線劃出。

2、學生交流:

第一次“挺一挺”(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組內朗讀第一節

(2)做動作,演一演

第二次“挺一挺”(學習課文第二小節)

(1)指名讀第二小節。

(2)演一演

(3)種子覺得很舒服,會說些什麼?

第三、四次“挺一挺”(學習課文第三—九小節)

1、默讀3—7節:這幾節寫誰和誰的對話?

2、介紹“蚯蚓”:你聽說過蚯蚓嗎?它有什麼特點?

3、板書:鬆土(空氣)

4、學生字:咱呢

5、分角色朗讀

6、學習八、九小節

(1)師:是啊,春天這麼熱鬧!課文中是怎麼描寫春天熱鬧的景象的呢?

(2)自由讀劃出寫春天熱鬧的句子

(3)種子聽到外面這麼熱鬧,他怎麼說?

比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趕快出去!

3、思考問題:

師:通過剛纔的學習,聰明的小朋友你們知道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水、空氣、陽光)

4、小結:小作者根據種子發芽需要溫度、水分和空氣三個條件。用擬人化的寫法寫了這篇科學通話。四個“挺一挺”敘述了種子發芽生長的全過程。

四、讀寫結合的拓展練習:

完成“說一說”

種子鑽出地面以後,會看到什麼呢?加上動作,說一說,寫一寫。

板書

1、一粒種子

暖和(溫度) 挺一挺

喝水(水分) 又挺一挺

鬆土(空氣) 又挺一挺

又挺一挺

研究課教案《一粒種子》 篇四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種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鬆土、泉水、熱鬧、突然、光明等詞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鑽出地面。

教學準備:

課前叫同學準備種子和發了牙的種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叫你們回家調查一下,看看種子是如何發芽,開花,結果的,現在誰能把自己查到的,問到的和大家分享呢?

同學們各抒己見。(需要在春天,暖和的天氣,……)

師:同學們說真好,那今天我們就去看一看有一粒種子是如何長大的。(師板書:一粒種子)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師放課文錄音,請同學認真聽,聽到了什麼。

學生起來彙報:挺一挺,口渴,蚯蚓, ……

2、請同學找一找這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並標上段號。

3、請生邊讀課文,並圈出生字。

4、結合課文,學習生字。(同學自己拼,同學拼,小組一起拼)

5、找出文中形象寫出種子發芽動作的詞?

挺一挺,文中一共出現了幾個挺一挺,而且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

並用動作表示意思。

三、課文學習

1、嘗試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請學生讀。

②種子種下去時是怎麼樣的?(板畫)運用學法學習“泥”字。

③嘗試練習填空:種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爲( ).(暖和)從暖和看出種子發芽需要什麼條件?(溫度)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段。(先嚐試練讀,教師再點評批導,後齊讀)

⑤小結。

2、嘗試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請學生讀。

②種子爲什麼又挺一挺身子,那是因爲( )(舒服)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種子發芽需要什麼?(水)

有感情地讀第二段。

3、嘗試自學3-7自然段。

①嘗試自學。

A.讀後想想,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爲( )。

B.用四步法嘗度自學生字:蚯蚓、鑽、招。

②檢查。

A.你學會了哪些生字,重點教字“鑽”。理解: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爲蚯蚓在 幫它鬆土。懂得種子發芽需要空氣。

B.分角色讀。

4、種子最後怎樣了?——發芽了。

四、小結

1、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哪些生字?

2、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啊?

(春天,天氣暖和,水分,蚯蚓幫忙鬆土,空氣)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並要帶出挺的動作。

2、抄寫生字。

板書:

暖和 挺一挺

種子 舒服 挺一挺 光明的世界 開心

鬆土 挺一挺

熱鬧 挺一挺

研究課教案《一粒種子》 篇五

師:這篇課文比較長,小節比較多。請在課文裏找一找,拿出鉛筆做上記號,種子睡醒過來有幾個“挺一挺”。

(學生拿鉛筆邊看書邊做記號)

師:書上有幾個挺一挺?你來講講你是怎麼劃的?

生:第一個“挺一挺”是從“一粒種子睡在泥土裏”到“就把身子挺一挺”。

師:也就是課文的——

生:也就是課文的第一小節。

師:第二個挺一挺呢?

生:第二個“挺一挺”是從“它有點兒渴”到“就把身子挺一挺”。也就是第二小節。

師:說得很好。第三個呢?

生:第三個挺一挺是從“種子聽了很高興”到“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第三個“挺一挺”內容比較多,比較長,應該從“春風輕輕地吹”開始,到“種子聽了很高興。”第四個呢?

生:從“春風在唱歌”到“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第四層意思應該到完了。有四個“挺一挺”。跟他劃得一樣的同學請舉手。(學生都舉手)

師:好,種子發芽有四個“挺一挺”,每挺一挺就是一層意思,現在我們一層一層來讀,看看這粒種子是怎樣發芽的。第一小節有幾句話?

生:第一小節有兩句。

師:請你讀第一句。(指名另一學生)你讀第二句。(兩名學生先後讀第一段中兩句話)

師:好。一粒種子睡在泥土裏,(在圖上貼上一粒子沉睡在泥土裏)它覺得很暖和。(板書: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板書:就把身子挺一挺。同時在黑板掛圖上貼上一粒微睜開眼睛的種子)

師:(指名)你來讀第二段。(學生讀第二段)

師:種子覺得有點兒渴,喝了一口水,(板書:喝水)覺得怎麼樣?

生:(齊)很舒服。

師:對,它又把身子挺一挺。(板書: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時在掛圖上貼上一粒睜開眼睛的種子)好,我們把第一、第二節連起來念一念。要把它感到暖和,覺得舒服的感覺念出來。(生齊讀一、二兩節)

師:這時候春風輕輕地吹着,種子在泥土裏看到好朋友了。看到了誰呀?

生:(齊)蚯蚓。

師:對,看到蚯蚓了。(在掛圖上貼上蚯蚓)它們就說話了,它們說了不少話呢!現在老師來做蚯蚓,小朋友,你們做種子,我們來對話。春風輕輕地吹着,你們就來問我了——

生:(齊讀)外面是什麼聲音?

師:(讀)那是春風,春風招呼咱們到外邊去。

生:(齊讀)外邊什麼樣兒?也這麼黑嗎?

師:(讀)不,外邊亮得很,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

師:好,現在我們換一換,你們做蚯蚓,我來做種子,我來問你們。(師生分角色朗讀)

師:蚯蚓告訴種子外邊亮得很。你們看看課文中這幅圖,外邊是什麼樣兒的?誰把這幅圖講給大家聽聽。

生:外邊亮得很,太陽把大地照得暖暖的,柳樹在陽光照耀下,迎着春風跳舞。小燕子在唱歌。

生:太陽射出了萬道金光,照得大地亮堂堂。柳條兒迎着春風在空中飛舞。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

師:說得真好。外面的世界那麼美,那麼可愛,蚯蚓看到過了,種子還沒有看到過,蚯蚓會怎麼做?

生:幫種子鬆土。

師:對,蚯蚓幫種子鬆土。它說,我來幫你鬆土,(板書:鬆土)你可以鑽出去。種子聽了很高興。爲什麼很高興?

生:因爲它想外邊亮得很。蚯蚓幫它鬆土,它可以鑽出去看看地上的世界。

師:對,它就又把身子挺一挺。(板書:又把身子挺一挺。同時在圖上貼上長出小芽的種子)

師:小朋友,這時候種子離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經聽到地面上有很多歌聲了。誰在唱歌呀?

生: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師:是呀,(逐一板書: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在唱歌)

師:大家想一想春風招呼種子到外邊去,它會唱什麼歌呢?

生:春風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種子快出來。

師:泉水怎麼唱的?

生: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裏去。

師:對了,春天來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裏去了。

師:小鳥怎麼唱的?小鳥一定唱得更好聽了。

(一位女孩用優美的童聲唱起《春天在哪裏》的歌曲,唱到最後一節小黃鸝的歌聲時,老師引導全體學生齊聲合唱“的哩哩……”)

師:小鳥的歌聲真好聽呀!小朋友也在唱歌。我們就是小朋友,我們來唱一個《我是一棵小樹苗》好嗎?(生齊答:好)來,準備好,配上動作,高高興興地唱,讓種子聽到。(小朋友愉快地唱起《我是一棵小樹苗》,並配上動作,情緒活躍。)

師:小朋友唱得真好聽。這麼多動聽的歌聲,種子都聽見了,它聽到那麼多歌聲,那樣的——

生:(齊)熱鬧。

師:對。(板書:熱鬧)那麼多的歌聲,那麼好聽,這時候它說了什麼話?

生:(齊)啊,我要趕快出去。(教師指導讀好這句。)

師:(板書:啊,我要趕快出去。)假如我把這句話改成這樣(出示卡片:啊,我要出去。)你們看,這兩句話,哪一句更想出去?

生:第一句更想出去。

師:爲什麼?

生:因爲第一句要“趕快”出去,有馬上,很急的意思,第二句沒有用“趕快”,就是說慢慢來好了。

師:是的,用上了“趕快”就比上面這句更想出去,更急。你們看它說的話前面還有一個詞兒也說明它很着急。是什麼詞?

生:(齊)是“連忙”。

師:對。現在我們從“春風在唱歌……”唸到“啊,我要趕快出去。”要把種子想趕快出去的心情念出來。(學生齊讀這一節)這裏有兩個句子,請讀一讀,比一比。

生:(念第一句)春風在吹,泉水在流,小鳥在叫,小朋友在唱歌。

生:(念第二句)春風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師: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怎麼樣?

生: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師:怎麼不同?

生:第一句是說春風在吹,泉水在流,小鳥在叫,小朋友在唱歌,第二句都改成唱歌了。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這兩句話意思都相同的。

師:爲什麼?你講出理由。

生:因爲第二句把春風當作人,說它在唱歌,把泉水、小鳥也當作人了。

師:對,老師同意後面一位同學的意見。這兩句話寫法不同,意思一樣。你們看,春風在吹,把吹比作唱歌,泉水在流,把流水聲比作唱歌,把小鳥的叫比作唱歌,小朋友本來就會唱歌,這兩句話意思是一樣的。你喜歡哪一句?要講出理由。

生:我喜歡第二句,因爲第二句寫得美。

生:我也喜歡第二句,因爲第二句寫得生動。

生:我也喜歡第二句,因爲第二句好像把春風、泉水、小鳥比成了真的人一樣。

師:對呀,把春風、泉水、小鳥比成人一樣。春風在吹,春風在唱歌;泉水在流,泉水在唱歌;小鳥在叫,小鳥在唱歌。這種寫法,我們讀起來就覺得很生動,很活潑,很有趣,念起來怪有味兒的。你們看,它們還排起隊伍來了;第一個是春風,第二個是泉水,第三個是小鳥,第四個是小朋友,排成隊伍的句子我們越讀越有勁。我們再來讀一讀。(學生有表情地齊讀。)

師:看書,讀下去。(學生齊讀:種子聽見外面很熱鬧,連忙說:“啊,我要趕快出去!”)

師:這時候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貼上帶小葉的種子,並板書:又把身子挺一挺)第四個“挺一挺”種子已經挺出地面來了。它覺得眼前忽然一亮(出示掛圖)誰能看圖講講種子挺出地面,看到地面上的景象。要從近到遠說,把圖上畫着的地面上的事都講出來。

生:種子鑽出地面來,眼前一亮。它看見泉水從山坡上流下來,叮咚叮咚地在唱歌;看見小朋友揹着鐵杴去種樹;桃花開了,小黃鵬在樹上唱着優美動聽的歌。柳樹迎着春風在跳舞。小燕子圍着柳樹飛來飛去。遠處的田野上,拖拉機在春耕。種子看見這情景多麼高興啊!

生:(略)

師:春天是多麼美好啊!外面那麼美,讀最後一節,要把種子這種感覺讀出來。(生齊讀最後一節)

師:對(板書:啊!好個光明的世界!)要念出種子心裏的想法,“好個”就是“好一個”,用讚美的口氣再讀一下。(生齊讀)對,種子挺出地面,它看到春天那麼美好,世界那麼光明。讀了課文,我們知道種子“挺一挺”一共有四次。想一想,幾次在地下,幾次在地上?

生:種子“挺一挺”三次在地下,一次在地上。

師:“挺一挺”是說種子在幹什麼?

生:種子在膨脹。

生:種子在發芽。

師:到底是膨脹還是發芽?

生:(齊)是發芽。

師:對。“挺一挺”就是種子在生長,在發芽。(指板書暖和)它覺得怎樣?

生:(齊)暖和。

師:對,暖和了,它把身子怎樣?

生:挺一挺。

師:它有點兒渴了怎麼樣?

生:(齊)喝水。

師:喝了水怎樣?

生:(齊)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後來蚯蚓來幫它——

生:(齊)鬆土。

師:泥土鬆了,它怎樣?

生:(齊)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最後它要鑽出地面了,又怎樣?

生:又把身子挺一挺。

師:這是一篇童話,它把種子當作人來寫了,其實是告訴我們種子是怎樣發芽的。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

生:它要蚯蚓翻鬆泥土。

生:它要水分。

師:對,春天天氣暖和,有充足的水分,泥土鬆軟,空氣流通,種子就發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