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信息簡報

信息化建設方案(新版多篇)

信息化建設方案(新版多篇)

信息化建設方案 篇一

一、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校園網工程

在千兆校園網的籌建設計時,我們首先考慮三個選擇,一選擇1000M以太網爲主幹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選擇設備與性價比,設備有3COM、聯想D-LINK、清華紫光等,我們選擇中檔的聯想D-LINK交換機、朗訊的光纖和超五類雙絞線,三經過投標篩選選擇一家有實力的公司(技術力量強、施工好、售後服務好、工程造價低)。

總之,建設校園網要考慮到網絡實用性和今後的擴展性留有餘地,因爲網絡技術發展的很快,現在有100Mbps交換以太網,再過不久可能就會有10Gbps交換以太網,或更新的帶寬的網絡。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個浪費,以後1000M網絡的設備會大大地降低。到那時1000M網到桌面所花的費用相當幹現在100M網到費用。

二、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我校從1985年開設了電子計算機教學,從當時的純計算機語言(編程)教學,發展至今的應用型教學,從當時的AP-II機分組上機操作,發展至今擁有人手一臺的586以上的機型硬件環境。十幾年來信息技術教學逐步規範、完善。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瞭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開發智力,受人以漁的教學過程中實現素質教育。教學中要時刻注意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更不是片面追求“學而致用”的職業培訓,而是把計算機作爲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把信息技術教學根據不同內容劃分爲理論講授、上機實踐、課外活動三種形式分別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

理論講授:根據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理論講授作爲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佔課時的比例應遠小於上機操作實踐。理論的講授可藉助於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上機實踐:上機操作的能力的訓練是信息技術課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導、示範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因此我們在計算機室中安裝了網絡教室軟件,實現了廣播、臨控、演示等多種功能的教學手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啓發學生創新探索,進行知識的整合創造。

課外活動:課外實踐作爲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應分程序設計和應用技術兩大類進行輔導。程序設計課外活動與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相結合;應用技術的課外實踐應把計算機當作信息處理的工具,讓學生在整合學科的所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豐富多彩的創作和信息交流活動。如創作美術作品;譜曲或合成音樂;設計賀卡、電子信箱、公益廣告、網頁;通過Inter進行信息傳遞,資料查詢等等。

兩年來,我校在組織學生參加省中學生計算機乖有考試均取得較高的通過率和優秀率,在課外活動方面組織學科競賽,如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網頁製作賽中也取得顯著的成績。

三、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

我校除了重視加快硬件建設和信息技術教學外,還進行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圍繞着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設計、構建主體性教學模式進行教改實驗,並以點帶面,逐步推進。近幾年來還以語文四結合爲突破口探索各絡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根據主體性教學的總課題,各學科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各學科根據學科特點提出相應的思路,如語文學科把整個教學進程劃分爲材料感知、問題討論、新知探求,歸納遷移四個有機組成部分。物理學科提出教學三個原則:

1、“三給”原則,即給問題、給材料、給時間;

2、教學法、教能力原則;

3、媒體選擇的原則。數學學科提出教學程序,即:

1、疑難情境;

2、確定問題;

3、提出假設;

4、推理;

5、驗證,並進行了“問題解決”課堂教學設計研究;提出要以興趣爲中心來設計教學;提倡在活動中學習;採用發現式教學。化學科的探索是:

1、刺激學生好奇心;

2、思路讓學生講;

3、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4、化學實驗爲學生主體參與提供了大量機會;

5、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

2、製作適合教學使用的多媒體課件;

3、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中,構建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

通過教改實踐,這幾年來教師所製作的課件及觀摩課在全國、省、市評比中也頻頻獲獎,教改實驗初顯成效。

雖然我們在運用教育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這只是起點,我們將繼續不斷地努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努力實現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人才。

信息化建設方案 篇二

爲深入貫徹全國、全省及阜陽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和全國教育信息化電視電話會議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太和縣教育信息化建設,結合省、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各項目標任務,以及關集鎮中心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規劃,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結合我園,特制訂《關集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爲統領,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爲幼兒的綜合素質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爲我園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總體目標

使我園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培養幼兒初步感知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快農村幼兒適應並融入現代化社會的腳步,拉近農村兒童與城市兒童之間的物質領域與精神領域之間的距離。到20xx年,我園教育信息化整體建設水平將邁進全鎮前列,充分體現教育信息化對我園幼兒教育發展的支撐與引領作用。

1、加快“三通兩平臺”(三通: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兩平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基本建成網絡、資源和服務全覆蓋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

2、加強幼兒園信息化應用與管理,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個學科的深度融合。建設爲教育信息化試點校和示範校,促進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全面提升。

三、教育信息化建設目標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階段性目標及任務

爲了穩步推進我園教育信息化建設,按照前瞻性、實用性、可擴展性、規範性和我園實際情況,對教育信息化逐年進行分級建設。

1、工程建設進度

爲使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在“教育強縣”創建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從20xx年秋季開學起,到20xx年暑假間,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目標作如下分解。

從本方案制定至20xx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階段,爲實施探索階段。結合我園實際情況,目標達到或接近C級學校標準。

20xx年秋季開學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二階段,努力實現B級教育信息化學校標準。

20xx年秋季開學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三階段,爲完善升級階段。根據我園具體情況,進一步升級,把幼兒管理、教師考勤、資源管理等全方位納入教育信息化建設範疇,打造智能化校園。根據幼兒園的發展情況,向高一級教育信息化標準升級。

(二)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庫和共享平臺建設

加強教育資源庫和關集幼兒園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積極完善幼兒園配置急需的教學資源;積極開發具有幼兒園特色的優質教學資源。

目標:

1。配合中心校教育資源平臺建設,參與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2。每年要開發我園優質教學資源,完成3節以上課例的學科審查、拍攝、製作和向中心校推薦上報工作。

具體措施:

1、我園積極配合中心校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庫。

2、教師製作的課件要及時上傳到中心校信息處。

(三)、網絡工程建設

目標:到20xx年底完成我園互聯網寬帶升級。

四、信息化人力資源的培訓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培養機制。加大引進與培訓的力度,

建立具有信息化素養的領導班子隊伍、專業能力強的技術骨幹隊伍。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調動我園信息技術教師和網絡管理員的積極性。

(一)信息化的領導班子隊伍培訓

目標: 積極參與中心校組織的信息化管理及辦公自動化培訓。

(二)教育技術能力骨幹隊伍培訓

積極參加中心校開展的各級各類信息化培訓。通過三年培訓,我園達到縣、鎮級教育技術能力骨幹教師1人。

(三)電教管理員隊伍培訓

每年參與一期電教管理員培訓,使我園電教管理員達到1人。

(四)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根據皖教祕〔20xx〕489號《安徽省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施方案》要求,實現我園教師現代信息技術“人人會”的目標。建立幼兒園信息技術教師包園的技術支持服務體系。

具體措施:

1、培訓任務。20xx年培訓1人以上的學科教師,培訓合格率達95%以上(下同);20xx年培訓學科教師人數達4人以上;20xx年達5人以上;20xx年完成全部培訓任務。

2、培訓年度計劃。20xx年1人,20xx年4,20xx年4,20xx年3人,總計12人。

3、校本學科教師培訓。按照《安徽省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施方案》要求,制定校本培訓計劃,合理規劃培訓安排。

五、信息化應用推進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幼兒園進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形成新技術、新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案例,推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成功經驗。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積極開展集體備課、觀課評課、專題討論、專題報告等研修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說課標、說教材、說課、評選應用新星等研修活動。

(三)學校管理信息化

實現無紙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樹立學校形象。

六、推進策略

“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推進原則

在推進過程中,要堅持“以班帶園、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開展幼兒園的各項應用實驗。幼兒園則要遵循“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進一步制定推進工作計劃

信息化建設方案 篇三

一、背景

--“十五”期間,全國殘聯繫統的信息化建設呈快速發展趨勢。技術應用環境覆蓋全國,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信息技術隊伍擴大。

--80%的省級殘聯完成了局域網和互聯網網站建設;85%的省級殘聯積極推廣使用業務應用系統和數據庫;全國已有200餘個不同形式的殘疾人網站,形成一定規模的網絡宣傳平臺和信息資源集合地;80%的省級殘聯實現統計數據到縣,初步實現了電子化管理。爲進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設工作,依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務目標

--逐步健全和完善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工作基層服務體系。

--連接現有省級殘聯局域網,建立覆蓋全國省級殘聯的廣域網。

--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殘疾人工作業務數據管理系統。

--建立中國殘聯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殘疾人事業信息資源共享。

--制定網站建設指標體系,進一步推動殘聯繫統互聯網網站建設。

--優化完善殘疾人事業統計指標體系,加強統計制度管理和統計臺帳建設。

--組織和推廣信息無障礙技術與應用。

三、主要措施

--加強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省級殘聯至少配備3-5名專職技術人員,地市級殘聯至少配備1-2名專職技術人員;加強各級殘聯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的普及培訓,制定培訓計劃和考覈標準,切實有效地提高殘聯繫統計算機應用整體水平,保障各級殘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應用需求。

--中國殘聯制定全國殘聯繫統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的技術規範與標準,負責整個網絡平臺的組織實施、協調管理;省級殘聯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逐步完善適應殘聯業務需求的骨幹網,積極推進地(市)以下殘聯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完成局域網建設的省級殘聯應儘快實現與中國殘聯網絡平臺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級殘聯,應加快局域網建設,儘早實現與中國殘聯的網絡互聯。

--整合殘聯繫統現有業務數據庫,建立統一的全國殘聯綜合業務數據管理平臺;繼續做好"十五"期間業務數據庫的推廣應用與維護;制定殘聯繫統數據和信息分類編碼標準,保證各級殘聯與中國殘聯之間的數據正常交換。

--配合重點業務領域做好信息化技術保障工作,完成20xx年殘奧會殘疾人體育綜合數據庫建設。

--繼續推進殘疾人就業信息網絡建設,經濟發達地區基本形成覆蓋市、區、街的信息網絡;欠發達地區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網絡,並努力向基層延伸。定點城市要建立殘疾人求職、招聘信息網絡數據庫,並負責向上級網絡提供數據。

--積極推進政務信息公開與信息資源共享,充分開發利用殘聯信息資源。中國殘聯規劃制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整體框架、管理目錄和管理辦法,承建全國殘聯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各省殘聯負責本省的綜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實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與發佈。

--建立殘聯繫統互聯網網站建設指標體系,規範各級殘聯互聯網網站建設,豐富網站信息內容,增強網站服務功能;加強各級殘聯互聯網網站的自身宣傳與推廣,增強網站與媒體的合作與聯繫。

--省級殘聯要建立一支熟悉殘聯業務、具備統計上崗資格、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專業統計隊伍;地市和縣級殘聯要在綜合部門至少配備一名專(兼)職統計人員從事基層統計工作,統計人員要加強統計分析能力的培養,提高統計工作水平,配合殘聯重點業務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做好統計輔助決策服務工作。

--中國殘聯負責制定基層統計臺帳指標和基層統計臺帳制度,開發統計臺帳管理軟件,逐步實現盛地(市)和有條件的縣級殘聯統計臺帳電子化管理,條件不成熟的縣級殘聯首先實現紙介質統計臺帳並逐步過渡;各省殘聯要加強統計部門的管理職能, 健全基層統計管理制度,按照統一部署,組織實施本省基層統計臺帳的建設,定期做好培訓、檢查、監督、管理工作,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積極推動信息無障礙技術規範和技術標準的制定,協調國內外相關單位和技術部門開展信息無障礙技術交流、業務研討、產品及其它計算機輔助設備的考察、研發、推廣等,爲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提供參考依據。

四、經費

1、中央經費:用於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建設規範的制定;全國殘聯繫統廣域網、信息平臺的基礎性建設與維護;省級以上殘聯信息、統計人員的培訓;中國殘聯互聯網網站的建設與宣傳;信息化建設相關課題的研究;信息、統計資料的編輯及應用軟件的開發等。

2、地方經費:各級殘聯要將信息化建設納入當地政府發展規劃,設立專項經費,用於本地網絡平臺和網站的基礎性建設,以及數據庫的維護、基層統計工作和信息、統計人員的培訓等。

五、檢查及總結

1、各地須根據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建設"十一五"實施方案,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發展規劃。

2、各省殘聯要根據統一規劃,協同建設的原則,配合各項業務,紮實推進電子政務與應用,做好年度檢查與評估。

3、按照中國殘疾人事業各項統計報表的總體要求,上報統計數據。

信息化建設方案 篇四

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成爲當代最具潛力的生產力,信息資源已成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信息化水平也已成爲一個地區和城市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作爲社會信息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政務信息化建設必須進一步加快工作步伐。爲明確政務信息化建設任務,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政務信息化工作,根據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

政務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堅持“統籌兼顧、分佈實施;統一平臺、資源共享;統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則,以整合利用現有網絡信息資源和不斷完善系統服務功能爲重點,儘快建成具有先進水平、能夠與國內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軌的信息基礎設施,建成集信息開發、應用、建設、管理與服務一體化,全區上下貫通、左右聯接、運轉協調、便捷高效的比較完整的信息化體系,把河東區政務信息網絡建設成爲高檔次和高水平的優秀區域性信息中心。

二、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務

全區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務是:建設一箇中心,即河東區網絡管理服務中心;實施四大工程,即河東區人民政府公衆信息網絡建設工程、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工程、數據庫建設工程和網絡經濟工程。

(一)建設一箇中心

就是建設河東區網絡管理服務中心。負責全區信息化的技術體制和標準選擇,信息網絡的總體設計,局域網站點設置和信息安全體系出口設置,爲全區各種信息網絡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服務,並對全區網絡系統進行集中統一的監控和管理等。

(二)實施四大工程

1、公衆信息網絡建設工程(外網)

河東區政務公衆信息網於20xx年8月份試運行,它不僅是我區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標誌,也是區內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公衆的公用信息平臺。主要用於對外發布信息,介紹和宣傳河東;公佈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辦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務承諾,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務水平;公佈公益事業、公用設施建設規劃和使用管理情況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羣衆生產生活;逐步建設各類網上交易專業市場,如土地使用權、礦業權、林權、公用設施使用權拍賣市場等,爲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網上交易平臺;接受社會公衆監督,吸納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河東區人民政府公衆信息網是我區信息資源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全力密切協作。政府各部門要集中精力搞好各類政府信息、地域資源信息和當地政治、經濟及文化等自身信息資源,努力把河東區政府的網站建設成一個內容豐富、形式活潑、準確及時、信息量多、綜合性高、實用性強、吞吐量大的“知名碼頭”,使其成爲河東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商業貿易的橋樑、公衆教育的學校、經濟發展的引擎。

(1)網絡框架:以區網管中心爲龍頭,首先實現樓內各辦公用房光纖直連;其次,計劃3年內樓外部門、街道、重點企業實現光纖直連,在區內達到縱向、橫向互通互連。

(2)網絡內容:主要圍繞爲上級服務、爲同級服務、爲基層服務的要求,以數據庫爲核心,將各個數據庫連接起來,實現資源共享,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服務型數據庫。

2、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工程(內網)

電子政務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範帶動作用。實施電子政務,對於各級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增強監管能力,打破壟斷分割,實現資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並將有效地帶動整個信息化的健康發展。我區計劃在外網正常運行後,儘快開通區內政府辦公業務資源網。網絡運行後,區委、區政府、區直各部門、各街道相互之間可以實現信息雙向傳遞,如發送公文、表格、會議通知以及其它辦公事務信息,區直各部門、各街道可以根據權限查閱區委、區政府、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各類文件、區內重要會議資料、常用辦公資料等信息。同時,根據上級政府安排,逐步將區內政府辦公業務資源網接入全國政府辦公業務資源網,實現國內政府系統辦公業務的資源共享和辦公信息資料網上傳遞;根據需要逐步推進網上交互式辦公,逐步實現政務活動電子信息自動化和無紙化辦公,初步建成“電子政府”。

3、河東區數據庫建設工程

以市場信息爲基礎,以市場需求爲導向,面向經濟、面向社會、面向未來,重點建設經濟、金融、政策、科技、教育、黨務、政務、區域經濟等23個數據庫。各數據庫從總體上分爲歷史年鑑(靜態)和月度觀測(動態)兩大類。

(1)綜合經濟數據庫。主要包括:

A、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遠景目標綱要、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階段性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預測等。

B、全區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狀況、主要經濟指標的歷史年鑑、月度觀測;街道辦事處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主要經濟指標的歷史年鑑和月度觀測。

C、全區改革的基本情況。分別由區發展計劃局、區統計局承辦。

(2)農業和農村數據庫。主要包括:

A、全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基本情況,耕地、水利、林業、畜牧及農作物、農產品概況,農業技術、農業機械推廣應用情況,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歷史年鑑;

B、各街道辦事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基本情況,耕地、水利、林業、畜牧及農作物、農產品,農業技術、農業機械推廣應用情況,街道辦事處和各行政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歷史年鑑等;

C、全區氣象情況,歷年降雨情況,重大自然災害情況等。由區農業局、區水務局、區林業局、區畜牧中心、區農機中心承辦。

(3)工業經濟數據庫。主要包括:

A、工業概況,包括全區工業企業門類、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經濟效益等基本情況;

B、工業運行、特色工業等情況;

C、技術進步、名優產品等。由區經貿局承辦。

(4)個體私營經濟數據庫。主要包括:

A、全區個體私營經濟的基本情況,個體私營大戶概況(含個體私營者照片)、產品、價格、銷售情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優惠政策;

B、各街道辦事處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情況。由區工商分局承辦。

(5)商貿流通數據庫。

A、全區商業網點的分佈、人員等情況,市場建設情況;

B、整個流通系統經營情況;

C、全區物價情況。分別由區經貿局、區工商分局、區物價中心承辦。

(6)企業與產品數據庫。主要包括:

A、全區企業的基本情況,10大企業集團的主頁,包括企業概況、產品品種規格及價格目錄、技術進步項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

B、8個街道企業的基本情況、重點企業概況、產品品種規格及價格目錄、技術進步項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由區經貿局、各街道承辦。

(7)招商引資數據庫。主要包括:

A、全區外資企業、對外貿易、利用外資的基本情況;

B、重點三資、獨資等企業的概況、產品規格、品種及價格目錄、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意向等;

C、全區招商引資的項目、優惠政策、服務機構、辦事程序等,由區外經貿局承辦。

(8)財稅數據庫。主要包括:

A、全區財政、稅務系統的機構設置及工作職能等基本情況、財政稅收各項主要指標的歷史年鑑、月度觀測;

B、街道辦事處財政的基本狀況、財政稅收主要指標的歷史年鑑、月度觀測。分別由區財政局、區國稅局、區地稅分局承辦。

(9)金融數據庫。主要包括:

A、全區金融運行狀況、金融主要指標(具體到各金融部門)歷史年鑑、月度觀測;

B、主要金融市場、外匯、期貨、股票行情等情況;

C、金融形勢和運行態勢分析等。由區財政局牽頭承辦。

(10)科技信息數據庫。主要包括全區科技工作基本情況、人才科技政策、科研攻關項目、產品開發項目、科技引進項目、科研產品推廣、科技成果轉讓及科技人才(拔尖人才)、技術市場等情況。由區科技局承辦。

(11)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庫。主要包括:

A、新一輪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情況,全區城市建設概況、重點工程項目及人文景觀和各街道小城鎮建設的情況;

B、全區交通公路網規劃情況,道路、油路里程、交通運輸情況;

C、電力、電信、郵政、廣播電視等情況。

D、全區環保工作情況。分別由區建設局、區公路分局、區交通分局、區供電部、區網通公司、區移動公司、區聯通公司、區鐵通公司、區郵政分局、區廣播電視局、區環保分局承辦。

(12)土地礦產環保數據庫。主要包括:

A、全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資源、土地管理的基本情況,土地管理的主要政策法規,各街道土地利用規劃和土地管理情況;

B、全區礦產資源種類、分佈、儲量和可開採利用量,開發項目等。

C、全區環保工作。由區土地分局、區環保分局承辦。

(13)教育數據庫。主要包括:

A、全區教育概況、佈局、投入、各類學校師資、在校生和教研等情況,歷年輸送大中專畢業生情況;各教育概況、佈局、投入、師資、在校生、教研等情況,歷年輸送大中專畢業生情況;

B、民辦教育政策、民辦名校概覽。由區教育局承辦。

(14)醫療衛生數據庫。主要包括:

A、全區醫療衛生防疫機構、佈局、牀位、設備、技術力量等情況,120建設情況,預防保健情況,醫療科研成果等;B、各街道醫療衛生機構、牀位、設備、技術力量情況,行政村衛生室的分佈等情況,防保情況。由區衛生局承辦。

(15)人口與計劃生育數據庫。主要包括:

A、全區人口和計劃生育的基本情況(主要指標);

B、各辦事處人口和計劃生育的基本情況(主要指標情況等),各行政村人口和計劃生育的基本情況主要指標;

C、區直計劃生育工作的基本情況;

D、計生要情、計生服務、計生信息和計劃生育責任等。由區計生局承辦。

(16)文體旅遊數據庫:

A、全區文化事業的基本情況、文學藝術家介紹、文藝創作情況等;

B、全區旅遊資源佈局、景點開發等情況。分別由區文體局、區旅遊局承辦。

(17)社會保障數據庫。主要包括:全區職工養老保險、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財保、人保等社會保障的基本情況,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等情況。由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區民政局、財保公司、人保公司承辦。

(18)黨務數據庫。

A、黨委系統機構設置、工作職能、人員編制,副局級以上幹部簡歷;

B、區委領導重要講話,區委常委會議紀要、區委和區委辦文件、《河東信息》、《黨務督查》等;

C、《河東區黨史》。由區委辦公室、區黨史委承辦。

(19)政務數據庫。主要包括:

A、政府系統機構設置、工作職能、人員編制、幹部職工簡歷;

B、區政府工作規程等規章制度;

C、區政府領導重要講話、區政府常務會議紀要、區長辦公會議紀要、區政府和區府辦文件、《政務信息》、《政務督查》和《參考資料》等;

C、《河東年鑑》。由區政府辦公室、區史志辦承辦。

(20)政策法規數據庫。主要包括:

A、國家、省、市近幾年出臺的主要法規、規章和經濟政策;

B、近幾年區政府出臺的農業、工業、個體私營經濟、城市建設、財稅、金融、對外開放等方面的規章、政策等規範性文件。由區政府辦公室承辦。

(21)體制改革數據庫。主要包括:

A、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任務目標、改制效果等;

B、企業改革的基本情況;

C、農村改革、教育改革及改革動態等。由區政府辦公室、區體改辦、區財政局、區經貿局、區教育局承辦。

(22)區域經濟數據庫。主要包括:

A、街道區劃、概況(含書記、主任照片,代表本辦事處特色的照片2—3張)、經濟綜合指標、財政、金融、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農業、科技、城建、土地、礦產、教育、衛生、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凡與區直部門承辦的20個數據庫中一致的項目,項目內容要吻合起來);

B、各行政村區劃、概況(含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照片、代表本村特色的照片1張),村辦企業、個體私營經濟、農業、農民人均純收入、科技、村莊建設、土地、礦產、學校、衛生室、計劃生育等具體情況。分別由各街道承辦。

(23)公衆服務數據庫。主要包括天氣預報、電視指南、列車時刻、郵電服務(含電話號碼、郵政編碼等)、網絡服務、學習園地、旅遊服務等。由區網管中心承辦。

4、網絡經濟工程。主要是積極組織企業上網交易,動員有進出口權的外經貿企業、生產企業、三資企業爭取上外經貿網、因特網,開通電子信箱,使用電子郵件;爭取有更多的企業加入“中國企業產品數據庫”;組織企業辦好自己的主頁,並爭取掛靠中經網等大港;積極參與國家部委等單位舉辦的各類網上招商活動,通過因特網、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等多種形式對外發布招商引資信息;大力倡導企業實施企業內聯網建設和採用計算機管理系統,逐步實現生產、管理、決策智能化,搶佔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三、政務信息化建設保障措施

1、切實搞好網絡組建工作。按照科學合理、節約效能的原則,組織有關專家對政務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案、具體設計方案進行規劃論證。各單位要按照區政府的總體部署,及時配備本單位組網設備。要按照受益負擔原則,由所有參加組網單位共同承擔網絡建設、維護費用。充分發揮網絡整合優勢,對區內機關單位現有網絡要進行集中清理,能併入區政務信息化網絡系統的,改造後併入,確實不能併入的,要按要求使用,不允許在因特網上傳輸機關公文資料。新上網絡,要經區網絡管理機構批准,避免各自爲政,重複投資。

2、加強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審覈、更新錄入管理工作。爲保證數據庫各類數據和有關資料的可靠性、時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單位要嚴格數據庫管理制度,明確規定數據庫的結構格式、把關審覈的`責任、錄入處理工作的程序等,切實搞好數據的蒐集、審覈、處理和錄入。同時要認真研究確定上網的內容和範圍,做到既把能上網公佈的內容都公佈出去,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又要符合保密工作要求,保證不泄密。要轉變觀念,學會利用網絡公佈信息和採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擴大工作成果。

3、完善制度,強化網絡運行管理。信息標準和網絡管理制度建設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證。要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的技術要求,結合工作實際,逐步制定和完善網絡管理、數據庫管理、設備管理、安全保密等有關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技術規範,使信息化建設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要有計劃、分層次地對各類在職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進行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能、網絡知識和保密知識培訓,提高運用信息技術和裝備的能力。

4、明確分工,強化電子政務工作的保障措施和責任,確保政務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管理機構。區政府辦公室是全區政務信息化建設工作的主管單位,要在搞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採取有效措施,具體組織實施好政務信息化建設各項工作。電信部門要大力支持政務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保證通信線路安全暢通。區直各部門、各辦事處要配備專門的標準化微機室,並確定一名領導同志分管政務信息化工作,同時選派責任心強、懂計算機技術的專業骨幹人員負責信息資料、數據的蒐集、整理、傳遞和本單位網絡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實行嚴格的責任制,防止網絡使用管理不當,造成設備損壞、資源浪費,甚至發生泄密事故。同時,要將電子政務建設資金、電子政務培訓費和每年的系統運行維護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確保電子政務建設目標如期實現。

信息化建設方案 篇五

一、背景

“十五”期間,全國殘聯繫統的信息化建設呈快速發展趨勢。技術應用環境覆蓋全國,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信息技術隊伍擴大。

80%的省級殘聯完成了局域網和互聯網網站建設;85%的省級殘聯積極推廣使用業務應用系統和數據庫;全國已有200餘個不同形式的殘疾人網站,形成一定規模的網絡宣傳平臺和信息資源集合地;80%的省級殘聯實現統計數據到縣,初步實現了電子化管理。爲進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設工作,依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務目標

逐步健全和完善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工作基層服務體系。

連接現有省級殘聯局域網,建立覆蓋全國省級殘聯的廣域網。

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殘疾人工作業務數據管理系統。

建立中國殘聯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殘疾人事業信息資源共享。

制定網站建設指標體系,進一步推動殘聯繫統互聯網網站建設。

優化完善殘疾人事業統計指標體系,加強統計制度管理和統計臺帳建設。

組織和推廣信息無障礙技術與應用。

三、主要措施

加強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省級殘聯至少配備35名專職技術人員,地市級殘聯至少配備12名專職技術人員;加強各級殘聯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的普及培訓,制定培訓計劃和考覈標準,切實有效地提高殘聯繫統計算機應用整體水平,保障各級殘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應用需求。

中國殘聯制定全國殘聯繫統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的技術規範與標準,負責整個網絡平臺的組織實施、協調管理;省級殘聯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逐步完善適應殘聯業務需求的骨幹網,積極推進地(市)以下殘聯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完成局域網建設的省級殘聯應儘快實現與中國殘聯網絡平臺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級殘聯,應加快局域網建設,儘早實現與中國殘聯的網絡互聯。

整合殘聯繫統現有業務數據庫,建立統一的全國殘聯綜合業務數據管理平臺;繼續做好"十五"期間業務數據庫的推廣應用與維護;制定殘聯繫統數據和信息分類編碼標準,保證各級殘聯與中國殘聯之間的數據正常交換。

配合重點業務領域做好信息化技術保障工作,完成20xx年殘奧會殘疾人體育綜合數據庫建設。

繼續推進殘疾人就業信息網絡建設,經濟發達地區基本形成覆蓋市、區、街的信息網絡;欠發達地區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網絡,並努力向基層延伸。定點城市要建立殘疾人求職、招聘信息網絡數據庫,並負責向上級網絡提供數據。

積極推進政務信息公開與信息資源共享,充分開發利用殘聯信息資源。中國殘聯規劃制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整體框架、管理目錄和管理辦法,承建全國殘聯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各省殘聯負責本省的綜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實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與發佈。

建立殘聯繫統互聯網網站建設指標體系,規範各級殘聯互聯網網站建設,豐富網站信息內容,增強網站服務功能;加強各級殘聯互聯網網站的自身宣傳與推廣,增強網站與媒體的合作與聯繫。

省級殘聯要建立一支熟悉殘聯業務、具備統計上崗資格、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專業統計隊伍;地市和縣級殘聯要在綜合部門至少配備一名專(兼)職統計人員從事基層統計工作,統計人員要加強統計分析能力的培養,提高統計工作水平,配合殘聯重點業務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做好統計輔助決策服務工作。

中國殘聯負責制定基層統計臺帳指標和基層統計臺帳制度,開發統計臺帳管理軟件,逐步實現省、地(市)和有條件的縣級殘聯統計臺帳電子化管理,條件不成熟的縣級殘聯首先實現紙介質統計臺帳並逐步過渡;各省殘聯要加強統計部門的管理職能, 健全基層統計管理制度,按照統一部署,組織實施本省基層統計臺帳的建設,定期做好培訓、檢查、監督、管理工作,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積極推動信息無障礙技術規範和技術標準的制定,協調國內外相關單位和技術部門開展信息無障礙技術交流、業務研討、產品及其它計算機輔助設備的考察、研發、推廣等,爲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標準提供參考依據。

四、經費

1、中央經費:用於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建設規範的制定;全國殘聯繫統廣域網、信息平臺的基礎性建設與維護;省級以上殘聯信息、統計人員的培訓;中國殘聯互聯網網站的建設與宣傳;信息化建設相關課題的研究;信息、統計資料的編輯及應用軟件的開發等。

2、地方經費:各級殘聯要將信息化建設納入當地政府發展規劃,設立專項經費,用於本地網絡平臺和網站的基礎性建設,以及數據庫的維護、基層統計工作和信息、統計人員的培訓等。

五、檢查及總結

1、各地須根據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建設"十一五"實施方案,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發展規劃。

2、各省殘聯要根據統一規劃,協同建設的原則,配合各項業務,紮實推進電子政務與應用,做好年度檢查與評估。

3、按照中國殘疾人事業各項統計報表的總體要求,上報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