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工作計劃

2022鄉村振興戰略工作計劃【多篇】

2022鄉村振興戰略工作計劃【多篇】

鄉村振興戰略與實施計劃 篇一

一、工作目標

切實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佈局,使產業更加興旺;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使環境更加宜居;深入推進移風易俗,使鄉風更加文明;基層黨建進一步加強,使鄉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實農村醫療、衛生、扶貧、社保等各項民生事業,使農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轉型升級,讓產業更加興旺

1、穩步提升糧食生產。推廣公司“互聯網+共享農業”和土地託管兩種新型經營模式,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加快等鄉鎮的3萬畝中低產農田改造。實施好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加強對鎮、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在地下水超採區補貼推廣小麥節水品種。實施好3.25萬畝糧食綠色高效示範項目,加快鄉國家產業強鎮建設。建設完善9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全區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01萬畝,全年糧食總產50萬噸以上。培育壯大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年新增市級合作示範社2家、市級示範家庭農場10家、省級示範家庭農場3家。(牽頭單位: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有關鄉鎮)

2、推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鞏固“蔬菜”區域公用品牌,積極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推進綠色蔬菜示範基地建設,培育耐思、科瀚、喆興、際洲等一批示範園區,帶動蔬菜產業向高端邁進。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場做大做強,年產集約化育苗2.1億株。支持外向型龍頭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扶持食品、維新蔬菜、廣興公司等企業擴大蔬菜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種面積達到20萬畝,產量92萬噸,產值21億元。(牽頭單位: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有關鄉鎮)

3、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在東部,以豆下鄉等村爲中心,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叫響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鄉鎮爲重點,打造千畝優質林果帶,帶動全區林果產業發展。在西部,以永合會鎮、界河店鄉等爲重點,大力發展核桃、蘋果、草莓等,實現園林化發展。(牽頭單位: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有關鄉鎮)

4、加快緊固件產業上檔升級。抓好產業發展提升、技術研發創新、高端產品生產、重點企業培育、市場物流發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務平臺等重點工作,推動緊固件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加快實施一批行業支撐項目,開展知名品牌創建,提升企業產品質量和檔次。實施“入園進區”戰略,推進主城區標準件企業、“十里長廊”沿線企業,向工業園區和標準件園區集中,實現規模生產、清潔生產、高效生產。(牽頭單位:標發委;責任單位:區直有關單位、有關鄉鎮)

(二)推進環境整治,讓鄉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標對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目標,以廁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莊綠化等爲主攻方向,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確保圓滿完成三年行動目標任務。一是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改造農村廁所3萬座,提高全區衛生廁所普及率。在改廁過程中嚴把施工、貨物質量、驗收三關,確保改廁成效。對已經改造的廁所開展“回頭看”,完善改廁臺賬,繪製改廁分佈圖,對存在質量問題的,制定整改方案,確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強改廁後續使用維護服務,解決廁所維修難的問題。配建廁所糞污處理設施,支持專業化企業和個人開展定期收運、糞液糞渣資源化利用。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長效機制。完成總投資6.1億元的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實現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加強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解決“垃圾堆、垃圾溝、垃圾坡”等問題。加強對保潔公司的管理,確保保潔公司規範高效運行。繼續開展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工作,推動實現垃圾源頭減量化、收集分類化和處理資源化。三是加強農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個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蓋,徹底解決農村污水亂流問題。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對規劃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的村莊,實行管網集中統一處理。其他村莊,推行“管網或排水溝+三格滲濾+人工溼地”模式,強化對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長效管護機制,落實運行管護職責和標準。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莊主街道硬化任務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巷道硬化,各鄉鎮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爲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採用石板、舊磚、砂石、灰土等多種形式進行硬化,基本解決村莊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問題。五是提高村莊綠化率。以增綠爲重點,在環村周邊、進村道路、街道兩側、庭院內外選擇本地適宜樹種,廣泛種植,能綠盡綠。完成村莊綠化面積3300畝,村莊綠化率達到35%。六是大力開展農村空閒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動。對村內空閒宅基地、殘垣斷壁進行清理,對閒置的老舊房屋進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對清理出的空間建設小遊園、小菜園、小果園等,美化人居環境。同步推進村莊規劃、村莊亮化、美麗庭院等創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水平。(牽頭單位:農辦;責任單位:發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生態環境分局、交通運輸局、林業局、農業農村局、宣傳部、婦聯、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鄉鎮)

2、抓好示範村創建。以、、三個鄉鎮爲重點,每個鄉鎮確定4個村作爲區級示範村,按照省級美麗鄉村標準進行高標準打造。其他13個鄉鎮,分別確定4個以上成方連片的村作爲鄉鎮示範村,對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十個專項行動進行打造,帶動全區人居環境整治上檔升級。(牽頭單位: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3、加快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充分利用東部葉菜基地產業優勢,打造周邊萬畝中小拱棚示範區,積極發展都市休閒農業。依託古城景區優勢,深度挖掘窪人文歷史,打造“東街-裴屯-東橋-永北村”等精品旅遊線路。建設完善周邊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環窪美麗鄉村示範片區。依託太極文化優勢,充實完善各類傳統民俗活動,打造特色文化體驗區。(牽頭單位:園區;責任單位: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鎮)

(三)開展移風易俗,讓鄉風更加文明

1、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狠剎“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債、攀比鬥富”不良風氣,培樹“崇德向善、勤儉節約、文明健康”新風。弘揚文明新風,制定完善村規民約,積極發揮“_一約”作用,規範婚喪慶典活動,推廣“零彩禮”“集體婚禮”等文明新風,探索建立移風易俗長效常態機制。(牽頭單位:宣傳部;責任單位:民政局、各鄉鎮)

2、完善基層文化陣地。加強農村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大力實施“四個一”工程,着力構建區、鄉、村三級宣傳陣地。強化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廣場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區、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創建工作,合理規劃配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文化館等文藝機構作用,組織好文化下鄉活動,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牽頭單位:宣傳部;責任單位: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各鄉鎮)

3、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根本,以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等爲建設重點,以農村精神文明“十個一”(即:一個村民中心、一個文化廣場、一條鄉風文明示範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規民約、一個紅白事理事會、一個道德講堂或文化禮堂、一支志願者隊伍、一支新鄉賢骨幹隊伍、一次“十星級文明戶”或“五好家庭”評選)爲抓手,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進一步提升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水平。(牽頭單位:宣傳部;責任單位:有關鄉鎮)

4、實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實施“文化+”戰略,大力發展特色手工業、演藝業、鄉村旅遊業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藝美術產品和品牌。加強農業景觀、農業慶典、農業主題公園等創意設計,培育一批農事體驗型、教育實驗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園文化綜合體,提升農產品文化附加值。加快發展鄉村旅遊,配套豐富旅遊業態,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培育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牽頭單位: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責任單位:各鄉鎮)

(四)完善體系建設,讓鄉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核心地位,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鬥堡壘。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加大優秀青年農民黨員發展力度,做好村級後備幹部選拔培養工作。因村制宜,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

2、提高村級自治能力。全面推行以村黨組織爲領導核心,村民委員會、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村級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積極發揮社會各類人才、鄉賢等羣體作用。推動鄉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進農村“六有”綜合服務站建設,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逐步形成完善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引導村民積極參與自治,形成政府、羣衆之間的良性互動,激發社會活力,提高自治水平。

3、加強法治鄉村建設。實施“一委三中心”規範化建設,由村(街)黨支部書記兼任主任,“兩委”幹部、治安員、網格員爲成員,負責做好矛盾糾紛、信訪隱患、社會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服務管理聯抓、基層平安聯創”的工作機制。強化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廣大農民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學法守法用法。

4、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評選表彰活動,深入宣傳道德模範,引導農村文明新風。利用村規民約和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讓村民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發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

5、建設平安和諧鄉村。廣泛開展“三無三百”平安村創建活動,在60個村建立“一村一輔警”農村警務工作機制。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一案三查”,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緊緊圍繞做好羣衆工作這條主線,相信羣衆、依靠羣衆,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維護農村和諧穩定。

(五)堅持民生爲本,讓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改善農村中國小、幼兒園辦學條件,抓好永合會、、講武等3個鄉鎮公辦幼兒園項目建設。依託“六二一”學校安全管理機制,全面落實校園“網格化”管理,提升農村學校安全管理水平。統籌配置城鄉教學資源,積極向鄉村傾斜師資力量,配齊配強鄉村教師隊伍。(責任單位:教育體育局)

2、提高農村醫療健康水平。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政策,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醫療條件。實施六項醫改突破,高標準建成鄉鎮公共衛生服務專區和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擴充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實現重點人羣簽約全覆蓋。加強基層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搞好人才招聘和培養,滿足農村醫療服務需求。(責任單位:衛生健康局)

3、做好扶貧社保工作。認真貫徹“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推進產業和就業扶貧,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完善臨時救助和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及時發放低保、五保、孤兒、“兩殘”等各項救助資金。切實發揮好社會兜底保障作用,確保農村低保“應保盡保”。全面落實農村老齡政策,確保高齡補貼按時足額發放。(牽頭單位:民政局;責任單位:區直有關單位、各鄉鎮)

4、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進一步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多渠道就業。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培育一批家庭農場、手工作坊等,爲廣大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專題技能培訓,培育壯大一批農業職業經紀人隊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牽頭單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農業農村局、職中、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展和改革局、各鄉鎮)

三、實施步驟

(一)安排部署階段(20_年1月1日-1月10日)。區委召開全區性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各部門圍繞總體要求,結合部門實際,明確專人負責,制定具體方案,定目標、定標準、定措施、定時限,細化舉措,建立臺賬,確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幹、責有人擔。

(二)集中實施階段(20_年1月11日-11月30日)。區直有關單位和各鄉鎮統籌安排各個項目建設順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進、合力攻堅,保證按期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考覈驗收階段(20_年12月1日-12月31日)。由農辦牽頭組織,對照上級考覈辦法,對區直部門和各鄉鎮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覈驗收,並將考覈結果作爲年終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將三農工作作爲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動搖,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力度不減弱,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步伐不放慢,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振興的工作機制,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加強對“三農”幹部的培養、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優秀的“三農”工作隊伍,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二)搞好部門聯動。區直有關單位要按照責任分工,各司其責,協調聯動,合力推進。農辦要發揮牽總協調工作。住建、農業農村、交運、生態環境等部門要切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衛健等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宣傳部門要加強正面引導,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的濃厚氛圍。其他部門都要各司其職,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中去,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健全鄉村振興財政投入保障制度,通過列支專項資金,對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進行獎補。繼續對涉農項目、資金進行整合,重點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等。區直有關單位要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導項目、資金、政策向農村傾斜。各鄉鎮村街要積極引導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管理等現代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通過財政引導、部門傾斜、社會捐助、村街自籌、羣衆參與,形成多元化資金投入渠道,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四)強化督導考覈。建立完善鄉村振興工作考覈評價體系,將鄉村振興工作列入對部門和鄉鎮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績效考覈的重要內容,作爲選撥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把鄉村振興工作納入區重點工作大督查範圍,加大督導考覈力度。對進度快、效果好的鄉鎮和部門,全區通報表揚;對進度慢、效果不明顯的鄉鎮和部門,全區通報批評;對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鄉鎮和部門,嚴格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鄉村振興戰略與實施計劃篇2

_鄉位於_縣東南部,與_、_縣交界。全鄉面積_平方公里,人口_戶,_人,轄_個村、_個村民小組。近年來該鄉在縣扶貧局的大力支持下,扶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自_年以來全鄉共啓動實施了_、_等7個重點村建設,共爭取扶貧資金398多萬元,重點建設村組公路、農民用電、人畜飲水、產業開發、村容村貌等爲主的民生工程項目,爲該鄉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均收入由_年的3364元增加到_年的5688元,如今農業生產初顯產業化格局,農民逐年致富,農村面貌發生了大的變化。

一、領導重視抓扶貧

扶貧工作開展的關鍵在於領導重視,建立一個完善的領導機構和組織網絡,有了完整的領導組織機構,才能確保各項扶貧工作從鄉鎮到村組到貧困戶各個環節的順利開展,爲此,該鄉專門成立了全鄉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長任組長,親自抓扶貧工作,同時由一名副鄉長具體負責扶貧工作的實施,並在各重點村也相應成立了扶貧領導小組、資金管理小組、項目監督小組等各項組織,每個重點村由一名副科級領導幹部任組長,長期負責該村的扶貧工作,同時聘請了村裏有威望的老黨員、知明人士,有文化的年青人、婦女幹部,以及關心公益事業的農民羣衆等作爲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扶貧工作,監督資金的使用和項目的實施。做到從鄉到村各級扶貧組織健全,人員落實、管理嚴格,加快了我鄉扶貧工作的進度。

二、方法多樣抓扶貧

1、培育主導產業,進行產業扶貧。

一是發展農業產業。立足當地海拔低氣候溫和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段提高產量和質量以及知明度。近幾年全鄉烤煙發展到_多畝,年收入280餘萬元;西瓜種植1500多畝,年收入350萬元,地膜洋芋達300畝,蔬菜小雜糧種植達1000畝,使_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暢銷縣內外。

二是發展畜牧產業,去年山羊存欄2800只,雞存欄8000只,豬出欄3000頭,使_的臘豬肉遠近聞名。

三是發展林果業,繼續鞏固停止耕種恢復森林植被成果,在發展傳統核桃、板栗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木瓜,使全鄉的木瓜種植已達1500畝,全鄉的林業年收入達280萬無。四是發展傳統產業,繼續做大做強了燒酒生產,使該鄉的苞谷酒、甘蔗酒聞名柞水。通過對各村主導產業的培育,各大產業已形成範圍,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逐步形成。

2、實施移民扶貧,採取工賑移民與扶貧移民相結合,實施下山扶貧。在鄉政府所在地的_村邊貿市場內實施集中安置,主動動員和引導高山邊遠的農戶搬遷下來,幾年來共扶貧搬遷196戶788人,集中安置176戶307人,在全鄉逐步形成了山上耕作山下消費、山上掙錢山下享受的局面。

3、加強農民培訓,實行智力扶貧。通過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對全鄉農民加強農業實用技術、市場認識等培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對外出農民組織參加勞動技能、法律知識、市場營銷培訓,增強勞動技能,提高就業競爭能力。近年來共舉辦培訓班20多次,培訓農民4000多人次,有150多人蔘加勞動技能等培訓,有效地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切實增強了自主脫貧的能力。

4、引導、鼓勵農民外出創業,實現異地脫貧。根據本鄉可用資源有限的現實,大力引導農民外出創業。鄉里專門成立了勞務輸出領導小組,提供勞務用工信息,建立外出勞務人員檔案,加強外出人員的跟蹤服務。目前該鄉外出創業人員達1000多人,他們主要在西安、山西、溫州、廣州、甘肅等地從事服裝、冶金、機電、電子、泥水工等行業。並適時組織勞動力技培訓,四年來共組織培訓158人次,進一步提高了全鄉羣衆的創業本領,使大批農民外出創業,大大緩解了本地扶貧壓力,是一條見效快的扶貧捷徑。

5、加快基本公共工程建設,改善生活生產條件促脫貧。近年來圍繞邊貿市場建設加大了新農村建設,着重以交通、教育、通訊、四改等爲主的基本公共工程建設。使邊貿市場一鎮四小區三橫二縱一環的建設格局初步形成,交通方面共投入500多萬元,完成_大橋建設和18座便民橋建設、三條通村水泥路建設、四條路的通達工程和兩條路的改造升級及各村的通組公路建設項目。教育方面興建中心校教學樓,改善師生學習辦公條件,得到了“普九”和“兩基”的達標驗收。

通訊方面建立通信基站三處,安裝了閉路電視,開通了電信和廣電網。新農村建設已完成了五個村的重點村的建設項目,逐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

三、措施到位抓扶

一是做到責任到人,組織到位。該鄉與各重點村簽訂項目實施責任狀,明細考覈標準,每一個項目都有1-2名副科級領導幹部負責抓落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出現違規現象將直接追究第一責任人責任,重則處於行政處罰、輕則批評教育,並將工作完成情況與年底考覈相掛鉤,同時在每個項目實施時,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確定工作人員,專項負責項目實施,做到項目不結束,人員不撤離。

二是發動羣衆,共同參與,確保扶貧項目見成效。該鄉主動轉變扶貧方法,由政府主導式扶貧向羣衆參與式扶貧轉變,通過宣傳教育,激發廣大貧困戶的熱度和主動性,發動貧困人羣積主動投身於扶貧工作,參與扶貧開發,從“要我脫貧”變爲“我要脫貧”,通過自身辛勤勞動取得扶貧效果,讓羣衆親自選準自己的扶貧項目,政府統一引導服務,不斷壯大各村的特色產業,實現增收。

三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貧困戶自我脫貧能力。爲提高貧困人羣的生產技能,該鄉還專門組織羣衆到_、_、_等地考查學習,學習別人的種植養殖技術,解決我鄉羣衆“想致富、沒技術”狀況,爲扶貧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技術保障。

四、超前思維抓扶貧

項目建設規劃先進,在取得成績的同時,謀劃好後期的工作,在鄉級各套班子成員深入調研後,制定出了後期扶貧工作計劃,要緊緊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努力協調好各方關係,爭取各部門的大力支持,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全鄉的扶貧工作再上水平:

1、繼續加大科技扶貧,加大培訓力度,按“五學”要求培育新型知識化農民,從思想上、技能上解決制約脫貧的根本原因。

2、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繼續抓好重點村建設,突出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使各村逐步達到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的要求。

3、繼續抓好項目建設力度,按照農村城鎮化的建設要求,以邊貿市場建設爲主,實施好一批重點項目,逐步把該鄉各村建設成佈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新村莊,使_真正成爲在_有影響、在_有位次的_名鄉、產業大鄉、教育強鄉和經濟富鄉。

鄉村振興戰略與實施計劃篇3

爲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根據國務院、省、滄州市鄉村振興戰略文件精神,長豐鎮緊緊圍繞《任丘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覈暫行辦法》,深入貫徹落實全市鄉村振興現場會議精神,緊密結合實際,特定如下工作計劃。

20__年的工作目標:立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力爭鄉風文明更加濃厚,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健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羣衆生活更加幸福,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一、圍繞產業興旺,打造經濟發展新亮點

(一)成立專門機構,落實組織責任。成立了以鎮主要負責人爲領導的農村振興發展辦公室,建立健全全鎮土地糾紛調解架構組織,致力於優化產業佈局。在已完成3.5萬畝土地流轉工作的基礎上,20__年年底爭取新增土地流轉1000畝。

(二)建設農業品牌,打造農業名片。打造長豐農業品牌,20__年12月完成任丘蜜桃、黃莊蜜桃、任丘小蜜梨3個地理標誌申請。進一步做大做強全鎮種植、養殖行業,藉助鎖井、四蔡村等蔬菜大棚種植平臺,輻射帶動周邊蔬菜大棚發展,打造綠色健康蔬菜園區;以北張村志勇肉雞、士京養殖和生豬養殖大戶等專業養殖合作社爲中心,整合現有養殖資源,推動全鎮養殖行業規模化發展。

(三)發展綠色農業,推進科技農業。繼續推進道路、水利、電力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強化農作物秸杆綜合利用,合理降低使用化肥和農藥。持續抓好雨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在原有綠化種植的基礎上,保障萬畝方和千畝方苗木成活率,20__年全鎮實現森林覆蓋率50%以上,種植強筋小麥4000畝,產量預計0.16萬噸,力爭在11月份完成。

二、圍繞生態宜居,打造鄉村環境新面貌

(一)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嚴格落實鎮村網格管理機制。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和專項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進一步加大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力度,管控好鎮域秸稈禁燒,降低燃煤污染,嚴厲打擊小塑料等“散亂污”企業加工攤點;建立完善科學有效的河長制管理措施,切實發揮黨員幹部羣衆在溝渠、河道維護等方面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保持鎮域河渠水面、堤岸兩側乾淨整潔,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全面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倡導良好衛生習慣,有效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全面提高我鎮農村廁改率。結合鎮村實際,抓好各村改造廁所的複查維修,積極主動配合施工隊伍,按照分批推動、連片實施的工作方案,力爭20__年底衛生廁所改造普及率達76%以上,確保改得好,用得住。

(三)全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在抓好環衛公司日常保潔的基礎上,立足我鎮實際,制定《長豐鎮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方案》。以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爲整治內容,開展民居院落“四清五化”整治活動,配合上級部門對具備條件的村莊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項目的建設。20__年4月底完成村莊春季清潔行動,重點解決村莊內外環境“髒亂差”的問題;在9月底前完成村莊“五清”任務;在年底60%的村完成“三建”任務。

三、圍繞鄉風文明,構築美麗幸福新格局

(一)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評選“十星級文明戶”活動爲載體,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羣衆講衛生、樹新風、除陋習,營造和諧、文明的社會新風尚。以尋找“最美家庭”爲平臺,面向鎮村黨員幹部、道德模範等領域有代表性的家庭,廣泛徵集好家風、好家訓故事,強化精神文明建設。

(二)豐富農村羣衆文化活動。充分利用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各村文化廣場,以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羣衆文化娛樂活動;圍繞“春節”、“國慶”、“重陽節”等節日活動,推動長豐大鼓等傳統文化發展,提高文化藝術魅力,強化傳承與保護。

(三)助推農村文明村莊創建。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按照市文明辦“十個一”要求,以柳村美麗庭院爲標準,大力推進全鎮美麗庭院創建。在柳村、袁莊、寇村、金元村、四蔡村8個精品村莊的基礎上,以點帶面,有序推進,20__年12月底完成長豐村等重點村美麗村莊打造,力爭在20__年我鎮文明鄉村達到50%。

四、圍繞治理有效,開創和諧穩定新局面

(一)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在20__年全鎮農村“兩委”換屆完成的基礎上,堅持以黨支部爲統領,加快建立和完善村級各類組織(村委會、村監會、民調會、婦聯、團支部等),從業務指導、辦公場地、人員配備、資金政策支持等方面,鼓勵和激發各類組織發揮作用。20__年底全鎮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民代表會議、村務監督委員會等村級組織架構佔比達到100%。

(二)加強社會治理。積極建立“_一約”,有效發揮全鎮32個村村規民約作用,提高各村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覆蓋率,20__年年底力爭達到全覆蓋。建立健全鎮村管理、服務、協調功能,主動化解農村各類社會矛盾,嚴厲打擊“黑惡痞霸賴”和邪教組織,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羣衆自治的良性互動。

(三)建立完善調解機制。嚴格落實精準服務羣衆機制,堅持領導幹部每日接訪制度,進一步細化完善鎮村網格管理責任制,壓實責任,關口前移,固牢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切實做到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確保北京不去、河北不聚。

五、圍繞生活富裕,推進民生事業新發展

(一)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始終堅持“兩不愁、三保障”原則,強化扶貧領域紀律監督,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檢驗。20__年繼續鞏固20__年幫扶成果,對已脫貧的79戶134人跟蹤服務,做到脫貧不脫鉤,防止返貧;對49戶94人未脫貧戶,實施一戶一策、一人一策,存在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努力探索扶貧工作新路徑,確保20__年全部脫貧。

(二)全力服務社會民生保障。着力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退役軍人等各類羣體的關心關愛服務,深化“量體裁衣”式殘疾人服務。努力實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參保、續保全覆蓋,完善醫療救助、減災救災等保障制度,關心、關注、關愛弱勢羣體,切實維護和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紮實開展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培養農村複合型人才,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扭轉羣衆增收致富後續乏力局面,有效解決人民羣衆生產、生活困難。

(三)全力盤活集體資產。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改革,通過農村土地流轉等方式盤活集體資產,整合集體資源,改革完善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村股份合作社經營機制,消除農村集體收入“空白村”佔比,大幅增加農村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村的佔比,實現資產變股權,村民當股東,爲今後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與實施計劃篇4

一、工作思路

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目標,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着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突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繼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進一步釋放農村發展活力,促進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穩步健康發展。

二、農業農村工作

1、保障主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糧油生產,確保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3萬噸以上,其中高檔優質稻5萬畝;實施稻田綜合種養項目,建設稻+綜合種養5萬畝,發展稻魚、稻蝦、稻鴨等;實施稻油水旱輪作示範項目,種植油菜10萬畝。抓好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堅決遏制耕地拋荒、農地“非農化”、糧田“非糧化”。實施中藥材示範基地4.6萬畝。抓好菸葉生產,計劃完成菸葉種植面積9000畝。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穩定生豬生產,確保生豬年出欄量33萬頭以上。

2、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畝、加快實施水毀修復工程,完成、河段治理和7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着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計劃全縣農機總動力增長2.6%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提升1%以上。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3、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着力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提質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按照“一區一園一帶多基地”佈局,持續打造楊梅生態產業園、茯苓科技園,把楊梅小鎮、茯苓小鎮打造成爲產業集聚、商貿物流、休閒旅遊爲一體的特色小鎮,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精細農業,深入落實農業農村“百千萬”工程和“六大強農”行動,推動楊梅、茯苓、山核桃、制種、生豬、楠竹六大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新建(改造)楊梅標準化基地5000畝、山核桃基地3000畝、茯苓基地3000畝;抓好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認真抓好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優質油菜、道地中藥材、食用菌等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加強“兩品一標”申報認證和農產品品牌創建工作,舉辦20_年楊梅豐收節等,提升特色農產品美譽度、知名度。

4、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持續加強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動物疫病防控和打擊私屠濫宰工作,確保疫情不反彈。加強草地貪夜蛾、柑橘黃龍病等植物疫病防控與監測工作。加強農業化學投入品監管,嚴把化學投入品污染關口,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全縣蔬菜、水果、稻穀等主要農產品進行農殘檢測、“瘦肉精”檢測和“白板肉”的查處,確保人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

5、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深化以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爲主體的各項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盤活農村閒置資源,實現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資本、農民變股東,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健全農業專業化服務體系,鼓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管理與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實現形式。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願有償轉讓。推進供銷社、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村信用服務社“三社合一”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業保險。

三、鄉村振興工作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依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做好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銜接,鞏固提升“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機制,推動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積極對接國家政策,謀劃項目,辦點示範,以點帶面,加快坳上鎮全域推進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和“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繼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實施廁所革命,改造農村廁所1200戶以上,開展以“三清一改”“五個清爽”爲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實施鄉村人才培養,着力培育愛農、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訓500人次以上。確保鄉村振興按步驟、按計劃有序推進。

鄉村振興戰略與實施計劃篇5

爲紮實推進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進一步明確全市20_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任務,依據《中共遼寧省委辦公廳、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遼寧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的通知》(遼委辦發〔20_〕10號)、《中共鐵嶺市委辦公室鐵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鐵嶺市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的通知》(鐵委辦發〔20_〕18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同富裕方向,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脫貧攻堅政策舉措和工作體系向鄉村振興平穩過渡,確保不出現返貧問題,實現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爲推進鐵嶺市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20_年,全市要把脫貧攻堅成果做爲首要任務。過渡期內要嚴格落實好“四個不摘”工作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要建立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要進一步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三、工作措施

(一)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1、穩定主要幫扶政策。堅持精準務實原則,壓實行業主管部門工作責任,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在產業扶持方面。已實施的產業扶貧項目繼續對已脫貧人口進行扶持,同時,認真謀劃實施一批收益好、見效快、帶富能力強的產業扶貧項目,重點對易返貧致貧人口進行扶持。繼續利用資金獎補等方式鼓勵發展“五小產業”“庭院經濟”等到戶項目。在健康扶持方面。繼續將脫貧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保障範圍,對脫貧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給予定額資助。在安全住房方面。各縣(市)區對脫貧戶改造後房屋進行動態監測,對因天氣、地質等原因導致房屋再次破損,經鑑定符合C級、D級危房改造標準的,及時組織改造或翻建,對已脫貧戶老舊房屋進行重點監控,並予以優先改造。在教育扶持方面。繼續落實各教育階段脫貧家庭學生資助政策,探索開展對考入大學的建檔立卡學生予以定額補助。對全市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的脫貧家庭學生(在園兒童)繼續執行免除校服費、伙食費政策。在就業扶持方面。繼續通過扶貧載體吸納一批、招聘活動推薦一批、服務落地促進一批、技能培訓提升一批、見習崗位留用一批、村級公崗穩定一批六項措施,幫助脫貧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在兜底保障方面。在攻堅期內納入低保救助範圍的脫貧人口符合低保標準的繼續享受低保救助政策,對已脫貧戶繼續落實貧困戶低保對象收入認定辦法。繼續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人口納入臨時救助範圍,實施差別救助。在飲水安全方面。對享受集中供水的脫貧戶,對水源地水質進行監測,做好供水設施、管網的管理與維護;對使用分散式供水的脫貧戶,對其飲用水水量、水質、取水距離進行監測,確保脫貧戶飲水安全達標。

2、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以縣級爲單位,組織實施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建立農戶主動申報、基層幹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相結合的動態發現與覈查機制,以人均年純收入不低於6600元爲基數、逐年增長10%爲監測標準,按照村組每月摸排、鄉鎮每季度審覈、縣級及時確定的監測程序,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進行動態監測。充分利用鐵嶺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監測功能,對易返貧致貧人口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進行重點監測。進一步完善基礎數據庫,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提升監測準確性。組建市、縣兩級大數據平臺管理隊伍。建立快速響應和幫扶機制,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堅持預防性措施和事後幫扶相結合,精準分析返貧致貧原因,分層分類及時納入幫扶範圍,做到及早發現和精準幫扶協調推進。對有勞動能力的,及時開展產業、就業等幫扶;對弱勞動力的,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和集體經濟帶動、發展庭院經濟等方式增加收入;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落實兜底保障措施,確保基本生活不出問題。

3、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構建資產家底清晰、產權歸屬明晰、類型界定科學、管護職責明確、運行管理規範的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制度,切實提高扶貧項目資產運營管理水平,實現“保本保值增值增效”。明確扶貧資產產權歸屬,釐清相關經濟主體間的利益關係,保障扶貧項目資產物權,避免資產流失、被侵佔,有效防止權屬異化、轉移及變更。科學細化收益分配方案,明確各環節職責分工,資產收益主要用於脫貧人口穩定脫貧、監測人口防止返貧致貧、低收入羣衆幫扶和項目運行管護等。統籌做好扶貧資產與農村集體資產清產覈資工作的有效銜接,指導鄉鎮將各類扶貧資產納入“三資”平臺統一管理,資產收益資金依照農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財務制度管理,單獨建賬、獨立覈算,確保扶貧資產管理規範、長期穩定發揮效益。

4、強化扶貧資金管理。對參與扶貧的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項目實施主體生產規模、銷售渠道、幫扶措施等進行評估,科學制定風險防範應對措施。嚴格按照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管理操作指南(試行)》對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進行審覈、批覆,建立風險監測機制,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定期抽查,實現對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使用的全流程監管。各縣(市)區政府組織審計等相關部門,加強資金、項目審計,強化監督管理。市審計局對各縣(市)區的審計工作進行督導調度,實現扶貧資產管理全過程、常態化監管,及時發現問題,抓好整改落實。

5、繼續發揮商業保險作用。對因醫療費用支出過大導致返貧人口實施醫療補充保險,切實減輕脫貧人口醫療負擔。進一步完善和推進實施“防貧保”等針對脫貧人口和農村低收入人口防止返貧致貧的保險產品,解決因病、因學、因災等大額剛性支出導致返貧致貧問題。研究利用市、縣兩級財政資金爲扶貧產業資產購買商業保險,防範自然災害對已建成的扶貧資產造成損失,確保扶貧產業項目長期穩定發揮效益。

(二)有效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1、支持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設。按照省有關政策,在落實“四個不摘”前提下,推動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西豐縣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向省裏爭取更多政策支持。西豐縣積極把握機遇,做好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全力推進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申報工作,切實增強區域發展能力。

2、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各縣(市)區結合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爲基礎,對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特別是調兵山市、銀州區一併納入其中。民政、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醫療保障等政府部門積極做好數據共享,實行線上實時比對監測、線下定期實地摸排,實施“發現對象、風險預警、動態幫扶、消除風險”閉環管理,確保風險動態爲零。

3、完善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農村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農村低保標準逐年提高。落實困難家庭重殘人員、重病患者“單人保”政策和救助家庭收入覈算中剛性支出覈減政策,重點強化對脫貧戶、低收入人口低保納入政策。加強對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困難羣衆臨時救助。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代繳政策,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區實際,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爲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口、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羣體代繳全部養老保險費。在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時,對上述困難羣體和其他已脫貧人口保留現行最低繳費檔次。

4、完善醫療保障政策。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個人繳費資助政策、大病保險傾斜支付政策和醫療救助託底保障覆蓋到農村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和返貧致貧人口。結合“大病不出縣”行動,逐步實現脫貧人口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小病不出鄉村、大病不出縣。繼續對患高血壓、糖尿病及特慢性病的脫貧人口開通綠色通道,簡化流程,對符合標準的隨時鑑定,落實門診用藥保障,使患病人口醫療保障待遇應享盡享。

5、關愛特殊羣體。推進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增強縣級設施的失能照護功能和供養服務能力,對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實施兜底保障。持續將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照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繼續提高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全面實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一事一議”強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殘疾人給予適度補助,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和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

6、做好社會幫扶工作。繼續實施市、縣兩級領導幫扶聯繫制度,原有市、縣兩級領導幫扶行政村任務保持不變。持續實施市、縣兩級單位定點幫扶行政村機制,鞏固提升幫扶成果,定期對幫扶成效進行考覈評價。持續從市、縣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幹部到鄉村工作,健全完善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長效機制,對任期已滿的駐村幹部有序輪換。組織部門要加強管理考覈,鄉村振興部門要做好業務指導,充分發揮選派幹部作用。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積極動員鼓勵企業通過支援建設、投資興業等方式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支持推進鄉村振興。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好與鞍山市及其相關縣(市)區的交流與合作。

7、堅持羣衆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堅持扶志扶智相結合,優化完善各類扶持政策,防止“政策養懶漢”和泛福利化傾向。持續加強脫貧地區村黨組織建設,推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推進移風易俗,引導羣衆樹立正確價值導向。大力培育致富帶頭人,發揮奮進致富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激勵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勞致富。

(三)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銜接

1、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制定實施符合當地資源稟賦、產業優勢的產業發展規劃,推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特色種養殖業發展,培育龍頭企業,創建特色品牌,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注重產業後續長期培育,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加快脫貧地區農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產業設施建設。積極與省內農業科技院校溝通對接,爭取科技幫扶,大力開展合作共建、全產業鏈開發等可持續幫扶。支持脫貧地區尤其是脫貧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建立工商資本下鄉項目、鄉村振興項目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通過參與項目勞動獲得收入。

2、推動消費扶貧。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批發市場與特色產業精準對接。做好業務人員培訓,推動農特產品依託電商平臺網上銷售。在鐵嶺市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開發電商中心模塊,與互聯網對接,打造農特產品品牌,擴大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搭建農畜產品供需平臺,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醫院等單位食堂、餐廳選用脫貧地區農畜產品,引導幹部職工自發購買,倡導各類協會、各級工會組織支持消費幫扶。

3、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繼續開展扶貧載體認定工作,擇優建立一批就業創業扶貧基地,落實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落實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政策。支持脫貧地區在涉農項目建設和管護上採取以工代賑方式吸納脫貧勞動力。積極支持有創業意願並有一定創業條件的脫貧勞動力創業。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就業服務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建立動態跟蹤服務機制,對失業脫貧勞動力提供精準幫扶,對有培訓需求的脫貧勞動力推薦有針對性的免費技能培訓。加大對就業政策、信息的宣傳力度,組織脫貧地區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

4、進一步加大脫貧小額信貸工作力度。在過渡期內堅持並進一步優化完善脫貧小額信貸政策,深入挖掘脫貧小額信貸貸款需求,確保應貸盡貸,支持脫貧人口及邊緣易致貧人口通過發展生產穩定脫貧。市、縣兩級成立以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爲組長,金融發展、鄉村振興、人民銀行、銀保監部門及相關銀行爲成員的金融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定期監測、分析、調度,全面提升脫貧小額信貸的信貸規模和獲貸率,共同解決脫貧小額信貸工作中出現的難題。各縣(市)區充分用好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脫貧小額信貸模塊,將系統數據作爲監測、預警等工作的重要依據,鄉村振興部門定期與人民銀行、銀保監部門進行脫貧小額信貸數據比對工作,保證數據真實準確,把握工作主動權。

5、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加強脫貧地區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提升爲民服務能力和水平,爲承載國家、省鄉村振興優惠政策和優先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鞏固好飲水工程,加強鄉村中小型河流防洪工程和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設施建設;繼續建好用好村衛生室,提高診療能力;繼續推進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鞏固提升農網供電可靠率;進一步提升鄉村網絡寬帶、電話和4G網絡覆蓋水平;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繼續實施“一事一議”村內道路工程,推進村屯硬化路、鄉村資源路、產業路、旅遊路建設。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大力實施“快遞進村”工程。

6、進一步提升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同步改善鄉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加強鄉村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加強脫貧地區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基礎能力建設。繼續實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配合做好“遼寧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招考工作,推進城鄉教師合理流動。繼續對脫貧患者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重病兜底保障,對高血壓等慢性病落實季度隨訪或提供健康教育處方,調整完善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政策。提高縣級醫院診療能力,加強鄉村醫療隊伍建設,加大支持脫貧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備力度。逐步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住房城鄉建設、鄉村振興、民政、殘聯等部門加強協調聯動和數據互通共享,健全完善農村低收入羣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聯合開展年度農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摸排工作,制定危房改造計劃,多渠道籌措資金,按時完成改造任務。

(四)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政策有效銜接

1、做好財政投入政策銜接。保持過渡期內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合理安排財政投入規模,優化支出結構,調整支持重點。支持西豐縣繼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重點用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吸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投入,聚焦支持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調整優化支持脫貧地區產業發展效果明顯的貸款貼息、政府採購等政策,落實國家關於過渡期內延續脫貧攻堅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2、做好金融服務政策銜接。現有扶貧再貸款幫扶政策在展期期間保持不變,同時積極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農”等領域的信貸投放。支持開發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業務範圍內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提供中長期信貸服務。加大對脫貧地區優勢特色產業信貸和保險支持力度,支持圍繞設施農業和經濟作物發展保險。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納入政銀企服務平臺,提高政策的直達性和有效性。保持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基本面全覆蓋。紮實做好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工作,各金融機構繼續將金融基礎服務重心下沉,探索實施村級網絡及包片制度,繼續保持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基本全覆蓋。

3、做好土地支持政策銜接。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保護耕地意識,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承擔起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組織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履職盡責,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強規劃管控和用途管制,強化非農建設佔用耕地的轉用管控。以國土空間規劃爲依據,按照過渡期相關政策,嚴格落實自然資源部土地利用計劃管理要求,單列安排不少於5%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專項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用地。落實增減掛鉤收益使用分配機制,確保增減掛鉤收益及時全部返還項目區農村。

4、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銜接。加強鄉村教師、醫療隊伍建設,利用市、縣人才優勢,通過開通縣域農村教師、醫護人員“直通車”等方式,實施市、縣兩級教師、醫護人員定期輪轉“下鄉”。落實農村教師差別化補助政策。優先保證脫貧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需求。以“三支一扶”政策爲載體,繼續吸納大學畢業生到鄉鎮、村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鼓勵政策,積極吸引在外人才返鄉,把在城市裏積累的經驗、技術、資金帶回本土,爲鄉村振興建設提供動力引擎。大力培育“土專家”“田秀才”等農村實用人才和鄉村本土人才,切實提高鄉土人才發展能力和技術水平,必要時吸納到村“兩委”班子。在西豐縣探索實行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縣管鄉用、下沉到村”的新機制。繼續在待遇職稱等方面實施特殊傾斜政策,鼓勵和引導各方面人才向西豐縣基層流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確保把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強化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責任,把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爲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各縣(市)區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上,當好“一線總指揮”,確保各項部署落地見效。充分發揮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建立統一高效的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議事協調工作機制,縣、鄉每月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有關問題,制定政策舉措,推動落實重點任務。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領導體系,制定符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實際的工作方案,爲做好銜接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爲基層做好銜接工作提供指引。

(二)強化規劃引領。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根據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將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舉措、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市、縣“十四五”相關規劃。同時,結合總體規劃,按照需求程度和實際,規劃每年的實施項目,於每年3月底前出臺年度建設要點,明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項目實施的時間表、路線圖,把任務分解到部門、鄉鎮,督促推進工作落實。集中主要資源逐個解決問題,對既有利於改善生活,又有利於促進生產的建設項目優先安排、加快推進,把工作的質量、農民羣衆的滿意度作爲衡量標準。

(三)嚴格考覈評價。落實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鄉村振興考覈評價內容,結合《中共鐵嶺市委辦公室、鐵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20_年鐵嶺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方案〉的通知》(鐵委辦發〔20_〕9號),用脫貧攻堅的考評體制機制來驗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建立日常督導與年度考覈相結合的常態化督查考覈機制,堅持嚴督實查、較真碰硬,對督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出、及時督辦、限期整改。強化考覈結果運用,將考覈結果作爲幹部選拔任用、評先獎優、追責問責的重要參考。

鄉村振興戰略與實施計劃篇6

一、____年鄉村振興工作進展情況

___區內__個行政村,其中__村爲我鎮鄉村振興試點村,__村爲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爲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我鎮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全鎮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部署推進重大政策、重大行動和重要工作,協調解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難題。

(一)着眼產業興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因地制宜,大膽謀劃,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堅持基層黨建示範點與鄉村振興示範村“雙示範融合”,着力建設下湖村、疊石村兩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茶產業:我鎮以生春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爲龍頭,帶動_家本土茶葉加工企業。建設生春源疊石茶葉基地____畝,輻射帶動__村約____農戶對全鎮約____畝茶山進行標準化改造管理,茶葉產量顯著提升。茭白產業:以長晟生態農業公司爲龍頭,建設千畝茭白產業園和千畝荷花基地,採用生態立體種植模式(荷花+小龍蝦),實現高產、高效農業種養,打造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實現荷花套養小龍蝦____畝,提供就業崗位約___人,帶動村民增收約___萬元,實現農民共同富裕。食用菌產業:大力發展香菇爲主的食用菌產業,形成吉際、中房、林家、大洋、顯柄等村食用菌產業聚集地,實現投產香菇___萬袋,年產香菇____噸。中草藥產業:以大園、東山爲核心,引進“三葉青”中草藥種植項目爲龍頭,打造中房中草藥種植基地。水果產業:建設疊石的百香果、下湖的砂糖橘,鳳凰山的水蜜桃、大洋的葡萄、深坑、厚富的核桃等數箇中房特色水果採摘基地。

(二)着眼生態宜居,不斷改善農村環境

統籌鎮村發展,打造宜居中房。大力實施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村道路硬化和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實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整治、改善生態和人居環境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氛圍,確保村莊整潔有序、乾淨優美的人居環境。____年完成下湖、中房、洋裏、沙阪、溪門、港裏、顯柄等七個美麗鄉村建設,其中下湖村、中房村爲美麗鄉村提升村。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爲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爲主攻方向,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全鎮_個行政村___戶三格化糞池新建改造任務、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和公廁改造。開展耕地佔補平衡工作,完成規模面積___畝,預計新增耕地面積___畝。全面推行“河長制”,配備__個河道專管員對河道進行每日巡查常年管護,保持河道清潔。同時高度重視墓地專項整治工作,認真貫徹殯葬工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推進殯葬改革工作。

(三)挖掘古鎮紅色資源,全力發展文旅產業

編制完成《__鎮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遵循旅遊市場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中房山水風光,開發建設鳳凰山景區、飛仙岩景區、百丈龍潭瀑布、深坑古村落、旗峯生態農場和滿盾休閒旅遊田園綜合體,打造以觀光爲基礎,以休閒爲重點、以體驗爲特色的鄉村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利用承辦_羅源首屆七境茶文化節、舉辦羅源·中房健身休閒旅遊豐收節、嶺兜書法攝影展等活動,進一步打響中房知名度。憑藉全鎮__個行政村都屬於老區革命基點村的獨特紅色資源,通過鎮內保存尚爲完好的阻擊戰遺址、厚富紅軍醫院、深坑抗日講習所等歷史遺址,深入推進革命老區文化旅遊發展。抓好__村六個國家級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以歷史傳承下來的明清古建築爲依託,深入挖掘古文化,培育鄉村振興示點村。進一步整合鳳凰山自然風光、疊石茶山風光、滿盾田園綜合體田園風光,滿盾古民居、嶺兜轉水橋、林家旗杆林、陳太尉宮以及千年古官道等資源,推進旅遊綜合開發,豐富完善旅遊線路產品。

(四)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進脫貧攻堅

我鎮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作爲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搶抓政策機遇,精心謀劃扶貧項目,持續培育增收產業,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加強“紅色引領”,開展雨露計劃,實施精準脫貧。年初以來,鎮黨委加大黨建工作力度,加強“紅色引領”,發揮領導作用,帶領各村黨支部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領黨員開展雨露計劃培訓,實施精準脫貧。全鎮多次開辦種植、畜牧等培訓班,惠及建檔立卡貧困對象___人,提升貧困人員就業能力,實現全體貧困戶得到穩定脫貧。中房村黨支部帶頭帶領黨員與貧困戶共同發展種植食用菌;大洋村黨支部幫助貧困戶黃珠玉養兔;疊石村黨支部黨員帶領貧困戶開辦百香果種植合作社,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確保已脫貧貧困戶不返貧。通過“黨建+”引領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年初以來,鎮黨委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把握機遇,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爲抓基層、打基礎、強堡壘的重要抓手,堅持黨建引領,通過耕地佔補開發、合作社經營、土地承包、盤活固定資產等,凝聚力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

(五)發展先進文化,切實加強社會治理

我鎮充分利用黨建微信羣、農家書屋遠程教育等平臺,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養一批產業帶頭人、文化鄉賢等鄉土人才,推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弘揚向善向上社會正能量。依託獨特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資源稟賦,挖掘開發河洋耕讀文化,着力打造文化歷史旅遊景點的同時同步配套文化廣場、鄉村舞臺等設施,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抑制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培樹家庭和美、鄰里和睦、村社和諧的農村社會新風尚,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民風持續好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把黨建責任抓實、抓細、抓到位,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覈,嚴格按照黨內政治生活準則開展工作,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載體,過好組織生活,持續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切實加強平安鄉鎮建設。結合“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建立健全鎮村管理、服務、協調功能,嚴厲打擊村霸,重拳出擊黃賭毒和邪教組織,主動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羣衆自治良性互動。

二、____年工作計劃

(一)以產業興旺爲重點,抓好特色產業發展

一是做大做強茶產業。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引導企業和茶葉種植大戶外出參觀考察學習,邀請專家蒞臨指導、座談,集思廣益、開拓眼界,解決中房茶葉等問題,促進茶葉產業質量和效益雙提升;抓住省市縣關於支持茶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盤活低效利用的建設用地,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把房屋、倉庫、古厝修舊如舊改造成茶文化核心區,加快培育茶產業,打造集野茶生態茶園、精細加工及觀光旅遊爲一體的茶業基地。二是做優做精特色農業。品種方面:要堅持多樣性原則,突出“一村一品”,引導農戶發展茶葉、香菇、茭白等,調整品種結構,優化產業佈局,打造名優水果基地、食用菌基地、茶業基地“三個基地”。品質方面:要突出“生態、生產、生活、生意”四生融合的發展理念,引導農戶發展以茶爲主題的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培育好種、好看、好玩、好賣、好賺“五好”新業態,推進農業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品牌方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擴大香菇、等無公害蔬菜品牌的影響力,力爭再培育更多的農產品品牌,打響“醉美中房·綠色農業”品牌。三是引導發展食品加工業。將現有的石板材園區規劃作爲食品加工園區,引導綠色加工發展,建立低碳、低耗、循環、高效的綠色加工體系,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利用現有特色農業發展,集中蓮子、小龍蝦、茶、香菇、三葉青、核桃等食品深加工。

(二)以生態宜居爲關鍵,提升農村環境整治

一是治山,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引導種植多樣樹種,豐富林木品種;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實施礦山等裸露山體生態恢復治理工程,堅持每年生態封禁,保護山體植被,提高山體蓄水含水能力,讓青山常在。二是治水,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河洋溪、金溪流域交界斷面水質監管,確保河洋溪、金溪水質穩定在Ⅲ類標準以上。紮實開展河洋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整體整治流域,建設形成水系,保持水體清澈,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三是造田園風光,在治山治水的基礎上,以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爲契機,爲農民提建議、幫規劃,從基礎設施、爭取項目、資金扶持、技術援助等方面,給以規劃引導,把握季節時令,實現稻、菜、果相間錯落、輪作耕耘,既讓羣衆增產增收,也讓田園成景入畫,打造舒適、安逸、悠閒的田園風光。

(三)以鄉風文明爲保障,強化精神文明建設

一要深化移風易俗。結合美麗鄉村、舊村復墾工作,創新特色模式,倡導改造大洋村杜氏主厝建設廉政教育示範點,拓展爲道德講堂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講師團宣傳宣講活動,鄉賢座談會、家訓族規誦讀會等活動,用鄉賢的嘉言懿行垂範鄉里,培育文明鄉風。發揮黨建引領,積極拓展宗祠文化功能。二要涵育鄉風民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滿盾紅軍第一阻擊戰役紀念地、港裏王家湖縣委舊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引導羣衆愛國愛家、孝老愛親、重義守信、節儉持家,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羣衆生活,營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圍。三要推進文化惠民。大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充分發揮文化廣場、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業餘“講師團”等載體作用,廣泛開展農民樂於參與的文化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加強黨的政策方針、民間信仰、鄉風民俗、家風家教、道德法制、孝道文化等內容開展宣傳宣講,用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和鄉音俚語把新時代精神演出來。

(四)以治理有效爲基礎,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一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_村“兩級書記”聯席會制度,堅持每季度圍繞_個主題,在_個村開展_場現場辦公會,營造比拼趕超氛圍,凝聚工作強大合力。認真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全鄉黨員幹部在“三抓三比、十項競賽”當好“四個先鋒”、項目攻堅建設和“十大提升工程”的主戰場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二要完善便民服務體系。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新媒體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讓黨員幹部能夠參與鄉村治理,通過手機APP或微信公衆號就能實現問題發現、受理、處理、督辦、反饋五個環節在線監督,做到問題、責任、期限、追責“四清楚”,重點解決有的黨員幹部慢作爲、不作爲問題。三要深化平安中房創建。以創建“平安中房”爲契機,堅持每季度組織鎮、村幹部開展一次綜治平安入戶宣傳活動,宣傳普及安全知識,渲染濃厚的平安建設氛圍。堅持開展好每月__日的縣鄉領導接訪日活動,引導農民依法表達訴求、解決糾紛、維護權益。推廣“互聯網+”的羣防羣治,實現轄區治安盲區全覆蓋,提高辦案實效,提升羣衆的安全感、平安建設知曉率和執法滿意度。

鄉村振興戰略與實施計劃篇7

爲了充分發揮畜牧業在“城市創新、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畜牧部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調優產業結構,推進產業興旺發展。

畜牧產業作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只有推進豬羊禽全面均衡發展,才能實現產業興旺目標,爲此,畜牧部門重點制定了“突破生豬瓶頸、鞏固羊產業、發展小家禽”的目標。

一是突破生豬發展瓶頸。確保全省“設施設備智能、治污工藝標杆、生態循環典範”的溫氏生豬生態循環產業園9月份開工建設。二是鞏固羊產業發展態勢。以羊產業協會爲依託、青貯飼料廠爲保障,推進較大面積的秸稈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羊產業。三是推進小家禽穩步發展。在去年回馬、蓬萊、卓筒井等貧困村建成50處烏骨雞示範點的基礎上,今年再新建50處烏骨雞飼養點,形成回馬、蓬樂路、智水片區的烏骨雞產業帶。努力形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的畜牧產業,推進畜牧產業興旺發展。

二、促進生態循環,努力實現生態宜居目標。不遺餘力推進畜禽養殖場提檔升級、做好畜禽養殖延伸環節的環境保護工作,努力實現畜牧產業和美麗鄉村和諧發展、生態宜居的目標。

一是繼續鞏固禁養區整治成果。提高准入門檻,對選址不合法合規的,堅決不予審批,並引導業主在適養區從事畜禽養殖;壓實網格化監管,做到即養即發現即處置,確保禁養區整治不反彈、不復養,實現禁養區全面禁養目標。二是全力推進畜禽養殖2.0版工作。全力推行“前端節水、終端密閉、末端循環”的畜禽養殖2.0版升級改造工作。上半年完成寸塘口河周邊養殖場的升級改造工作,下半年到20_年6月底前完成其餘7條縣級河流周邊養殖場升級改造;20_年年底前完成全縣其他養殖場升級改造工作。同時,對不符合提檔升級標準的,按照“動態評估、末位淘汰”機制予以淘汰。三是做好畜禽養殖延伸環節環保工作。畜牧部門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和醫廢物集中處置納入畜禽養殖環保範疇,於20_年8月與遂甯浩川公司簽訂集中無害化處理協議226份,20_年集中無害化處理4882頭,今年1-3月集中無害化處理5828頭;於20_年6月與縣醫院簽訂醫廢物集中處理協議,截止目前,已集中處置醫廢物1.7餘噸。

三、推動轉型升級,確保畜禽養殖治理有效。畜牧部門通過加快治污技術革新、解決資金難題、強化依法治牧等措施,確保畜禽養殖環境得到有效治理。

一是加快推進技術革新。針對以前“豬-沼-果”、“幹榨+沼氣+儲液池+種植”等較爲落後的糞污處理工藝,畜牧部門按照“源頭控制、處理有效、循環利用”治污思路,推行“前端節水、終端密閉、末端循環”最終實現零排放的新型治污工藝,探索出了畜牧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大投入保障。通過項目資金引導、龍頭企業出資撬動,指導並督促業主投入不低於總投資的20%,用於建設環保設施設備,實現產業發展、企業增效、業主增收的三方共贏目標。今年,溫氏、齊全、正邦等龍頭企業將出資2000餘萬元用於養殖場升級改造工作,解決了環境保護治理資金難題。三是強化依法治牧。嚴格執行《進一步加強畜禽養殖場日常監管的實施方案》,落實“轄區政府-畜牧部門-環保執法”多方聯動機制;壓實”主管部門包區、鎮鄉站包片、職工包場”的三級督導責任;發動羣衆加強日常監督,對舉報屬實的,按照縣府辦出臺的《畜禽養殖污染環境行爲舉報獎勵辦法》予以獎勵;並同步研究推行“村規民約”制度約束小家禽下河。

四、實施產業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畜牧產業作爲扶貧攻堅的重要力量,20_年實現牧業產值19.03億元,佔農業總產值45.63%,畜牧產業產聯式幫扶貧困戶戶均增收0.34萬元。今後要重點從技術宣傳培訓、新型主體培育、擴大帶動面等三個方面進一步加大畜牧產業扶貧力度,力爭實現貧困戶畜牧產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一是加強專業技術宣傳服務。通過開展“科技下鄉”、“畜牧萬家行文化巡演活動”、舉辦培訓班、進村入戶宣講等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廣泛宣傳畜牧科技技術。目前正在組織專業隊伍錄製畜禽養殖技術宣傳錄音,下一步將充分利用各村廣播高密度播放,實現養殖技術宣傳全縣全覆蓋。二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深化產聯式扶貧模式,想方設法解決貧困戶資金難題、因戶施策,充分發揮畜牧產業投資小、技術成熟、見效快的優勢,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拓寬貧困戶收入來源,豐富村集體收入渠道,幫助貧困村實現造血式脫貧。三是擴展產業扶貧帶動面。去年,“溫氏二次寄養”、“協會+合作社+村委+貧困戶”養殖黑山羊、“公司+村委+業主+貧困戶”養殖烏骨雞等產聯式扶貧,共幫扶貧困戶330餘戶,戶均增收3400餘元,村集體收入約10萬元。今年,將繼續在蓬萊、隆盛、卓筒井、河邊、智水等鄉鎮貧困村再建50餘處烏骨雞扶貧點,帶動50餘戶貧困戶戶均增收9000餘元。

2022年鄉村振興工作計劃與思路 篇二

今年以來,XX縣鄉村振興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會精神,全國和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精神,嚴格按照“四個不摘”政策要求,落實“5年過渡期”政策規定,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機制,健全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一、2021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

一是網格化監測全覆蓋。建立防返貧致貧網格監測機制,設立縣、鄉、村、組四級網格4106個,配備網格員5340人,網格內戶數117464,實現農村人口監測管理全覆蓋。二是網格化服務明責任。縣級網格主要負責督查指導、數據比對、政策落實,鄉級網格着重抓好研判處置和解決問題,村級網格注重開展跟蹤走訪、情況覈查、組織評議,村組網格重點做好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反映情況等。三是常態化預警快反應。每個村組網格覆蓋20至40戶農戶,每季度開展1次常態化監測。建立“村組-村兩委-鄉鎮-縣級鄉村振興部門-相關職能部門-鄉鎮-村兩委”閉環管理工作流程,及時反饋覈實致貧返貧風險。四是精準化幫扶消風險。監測對象每戶至少落實1名監測聯繫人,各級幫扶責任人對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全面瞭解戶情及個人意願,逐戶逐人分析,精準制定“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用好幫扶資金和項目,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二)精準幫扶。

根據脫貧家庭不同的致貧原因、勞力結構、增收潛力,科學合理配置資金、資源、力量,精準到戶到人。已爲所有已脫貧10537戶(不包括穩定脫貧不享受政策戶)制定和落實幫扶措施85830條,取得積極成效。針對7戶新識別監測對象,共制定幫扶措施32個,措施落實率100%。開展邊緣易致貧人口救助幫扶,針對217戶已消除風險的邊緣易致貧戶,安排217人聯繫幫扶,制定幫扶措施1049個,措施落實率100%。

(三)責任落實。

XX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中的“漏點”“薄弱點”“風險點”,全面常態化開展大排查、大整改,確保問題動態清零,不斷提升農村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增強羣衆獲得感和認可度,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義務教育方面。年初,制定《關於做好2021年控輟保學暨特殊羣體關愛工作的通知》,通過學籍系統和資助系統進行比對,組織學校入戶排查,嚴格落實控輟保學動態監控機制,建檔立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3608名,無失學、輟學情況。2021年共資助10162人次,發放資金725。84萬元。基本醫療方面。全縣建檔立卡的脫貧人口全部參保,對3926名特困供養人員和孤兒全額代繳保費109。92萬元。截止10月底,全縣已脫貧人口共享受綜合醫保補償6。54萬人次,累計補償5846。01萬元,補償比92。49%。住房安全方面。印發了《XX縣低收入人羣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實施方案》、《關於建立農村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的通知》,加強對農村危房動態監測,本着“發現一戶、改造一戶”的原則,本年度244戶危房改造任務已全面開工,其中脫貧戶危房改造32戶,已全部竣工。飲水安全方面。自2007年啓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以來,累計投入資金4億多元,建成“千噸萬人”農飲水廠13處,供水能力6。59萬噸/日,鋪設供水乾支管網660餘萬米,實現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網“村村通”全覆蓋,受益人口近60萬人,所有脫貧戶實現了飲水安全。

(四)政策落實。

一是不摘責任。繼續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保持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鄉村振興工作。進一步壓實縣級領導的領導責任、鄉村的主抓責任、部門的行業責任、幹部的幫扶責任,做到“人人有擔子、層層有壓力”。縣鄉兩級扶貧機構重組爲鄉村振興機構,213個行政村扶貧專幹調整爲鄉村振興專幹。二是不摘政策。持續優化和完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政策體系,印發了《關於加快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XX縣2021年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相關配套文件,編制“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確保過渡期內政策持續穩定。三是不摘幫扶。保持4109名幫扶幹部繼續包保所有脫貧戶和監測戶,組織各級幫扶責任人對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幫扶。繼續選派駐村工作隊,6月初,60名第八批選派幹部派駐省確定的20個村駐村開展工作。四是不摘監管。強化信息監管。健全完善建檔立卡戶動態管理監測體系,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戶、因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支出驟增戶,對標“兩不愁三保障”,採取針對性幫扶措施,制定“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幫扶清單,隨時掌握農戶實際情況,及時解決問題,防止致貧返貧發生。強化資金監管。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度,項目安排、資金來源、規模及績效目標等一律公告公示。建立健全財政資金監管制度,資金使用全程跟蹤監管,確保資金安全,實現績效目標。強化成效監管。重點評估“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及時評估幫扶產業技術和市場風險,防範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還貸風險,保持政策穩定。由縣委督查考覈中心牽頭,抽調相關單位工作人員,組成穩定、專業的督導調研隊伍,在全縣範圍內開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專項督導,持續發現問題、通報問題傳導壓力,對督查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盤點梳理,建立臺賬,及時銷號,確保政策落到實處。截至目前,共開展督導2輪次,共21期,發現問題369個,均已落實整改。強化作風監管。開展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把作風建設貫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過程,集中力量解決“四個意識”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資金管理使用不規範、工作作風不紮實、考覈評估不嚴不實等突出問題。

(五)工作落實。

1、產業發展方面。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戶發展,現有139個主體、帶動脫貧戶4787戶發展特色種養業。全年實施自種自養到戶產業項目3214戶,發放獎補資金365。7萬元。繼續完善出列貧困村農業特色產業園區建設,本年度已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54。55萬元。

2、小額信貸方面。持續推進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助力產業發展、羣衆增收,截止目前,今年累計新增脫貧人口小額信貸2760筆11175萬元,基本實現“應貸盡貸”。未發現相關信貸風險,未出現逾期情況。

3、就業幫扶方面。全縣務工就業脫貧人口13253人,佔2020年度務工就業人數的105。22%。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勞動力2582人。建設認定就業扶貧車間12個,帶動就業219人,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80人,帶貧率36。53%。開發光伏扶貧公益崗位292個,安置脫貧勞動力就業286人,邊緣易致貧勞動力就業6人。

4、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方面。出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進一步做好睏難羣衆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實施方案》,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採取入戶走訪、電話聯繫、鄰里詢問等方式,開展低收入家庭摸排認定工作,建立低收入人羣檔案,及時納入監測預警範圍,常態化幫扶農村低收入人口。

5、項目資金管理方面。今年共投入鄉村振興補助銜接資金1。178億元,其中中央銜接資金2873萬元、省級銜接資金2283萬元、市級銜接資金1410萬元、縣級銜接資金2618。5萬元、省級債務資金2165萬元、市級存量資金236萬元。已批覆實施項目158個,其中專項資金投入9184。5萬元,批覆實施項目84個,產業類項目20個,資金4885。5萬元,產業項目資金投入佔比爲53。19%。清查2016-2020年納入管理的扶貧項目資產637個2。895億元,實現賬實一致。已完成2013-2015年扶貧資產清查工作,共確權資產項目36個,資金2219。13萬元。

6、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等重點工作落實方面。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財政優先保障、項目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村“雙基”建設短板,推進城鄉一體發展。投資1714萬元實施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19公里,1500萬元實施農村公路危橋改造11座,735萬元完善村道安全147公里。新建5G基站181個,原有存量基站667個,現已實現縣城主城區(包括園區)及鄉鎮主要街道5G全覆蓋。農村電網可靠率達到100%。二是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全力推進醫療機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74個村衛生室正在有序建設中,推進“智醫助理”項目,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現代化水平,目前已脫貧人口家庭醫生已簽約13608人,簽約率63。7%,已履約12562人,履約率92。3%。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投入4000萬元用於農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2078萬元用於“兩類學校”建設,1330萬元用於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羣衆出行難、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普遍解決。三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按照“先建後補、以獎代補”原則實施農廁改造,縣級驗收合格後財政獎補1500元/戶。爲落實農村改廁後長效管護,共投入財政資金720餘萬元統一購置了158輛抽糞車分發給各鄉鎮、各村居,用於開展抽糞服務。全縣11個鄉鎮,除城關鎮生活污水納入城區污水處理廠、連城鎮納入經開區污水處理廠外,其它9個鄉鎮共建成14個污水處理站。結合農村改則工作和省級美麗鄉村驗收標準,推行“大三格+小三格+生態淨化/資源化利用”治理模式,完成了18個省級美麗鄉村、29個市縣級美麗鄉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六)問題整改。

堅持問題導向,常態化推進問題整改,將問題整改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來,壓實縣、鄉、村三級整改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格局。截止目前,累計排查發現問題3008條,已全部完成整改。

(七)脫貧成效鞏固。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一是壓緊壓實發展責任。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爲重點工作列入年度重點工作計劃,納入年度目標考覈範疇,與縣鄉村換屆同部署、同考覈、同推進。先後採取調度會、觀摩會、月度通報、隨機調研等形式推動村級集體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壓緊壓實發展責任。二是多措並舉壯大集體經濟。圍繞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化“一抓雙促”工程,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通過充分發揮盤活資產、項目帶動等增收模式,積極推進“三變改革”,通過民企變村企、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不斷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激發了鄉村振興活力。截至11月底,全縣212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額8898。24萬元,平均每村41。97萬元,50萬元以上的村67個。前三季度農村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7元,居全市第2位。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待進一步提升。

我縣大力開展村莊清潔環境整治工作,取得顯著的工作成效,村莊道路之間環境整治情況較爲理想,但由於我縣地處皖北地區,皖北地區羣衆主要以種植基礎農作物(玉米和小麥)爲主,每年收穫季節易產生大量秸稈,加之羣衆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導致皖北地區人居環境整治困難較大,存在整治後易反彈現象,容易出現個別戶戶外農作物秸稈和農耕器具擺放雜亂,戶內存在衛生死角等現象,生產村莊和戶下生活環境整治方面還需加強和鞏固。

(二)基層基礎有待進一步強化。

我縣嚴格按照省《關於進一步規範基層基礎工作的函》精神,制定了相應的到村到戶檔案資料整理規範,但通過各級實地督查暗訪時發現,依然存在業務工作不能落細落準,個別幫扶手冊填寫不夠規範,收入計算不夠準確,少數到戶檔案資料整建不夠完整的現象。

三、2022年計劃

(一)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

抓好防止返貧致貧網格化動態監測,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員的作用,加強動態監測,實行動態管理,逐戶分析脫貧戶收入結構,保障收入持續穩定。把握政策導向和政策標準,完善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農業保險等政策,防止政策變化帶來的返貧風險。

(二)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工作。

我縣將持續加強村、戶的信息採集和更新,定期開展信息收集比對,保持戶情況、系統、紙質資料多方信息一致,切實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突出主導產業培養,堅持龍頭帶動,建立穩定的利益聯接機制,促進農戶穩定增收。建立穩定增收機制,加強就業和產業指導,提高農民增收能力和風險抵禦能力。

(四)狠抓環境整治優化美麗鄉村。

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提升羣衆滿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舉措,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從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村莊清潔行動等方面着眼,持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村面貌。

(五)持續開展志智結合激發內生動力。

全方位開展農村技能培訓,提高羣衆勞動增收技能。大力開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工程,提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示範帶動作用,進一步轉變脫貧羣衆理念思維。積極開展創評活動,不斷完善村規民約,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提升脫貧戶自主意識,激發脫貧戶內生動力。

2022年鄉村振興工作計劃與思路 篇三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全力攻堅四個戰役:

一是春季垃圾清零戰役。3至4月份,利用20天左右的時間,集中開展了垃圾清零戰役。對村屯生活垃圾、畜禽糞便、農業生產廢棄物、路邊雜草及廢舊廣告牌、廢棄圈舍及殘垣斷壁、溝塘河渠漂浮物進行了徹底清理。二是村莊清潔夏季攻堅戰役。重點對垃圾池周邊、林帶壕溝、農貿市場、城鄉結合部等公共區域及衛生死角進行清理整治。三是迎接環保督察衛生攻堅戰役。開展了治理“八亂”實現“九清”農村環境治理行動。從5月份開始,組成8個農村人居環境督查組,深入全區17個鄉鎮街,針對河道治理、面源污染、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非正規垃圾點等問題開展督導檢查。四是農村消防安全隱患整治重點任務“百日攻堅”戰役。重點開展了農村柴草垛集中整治,加強農村柴草垛堆放管理,確保柴草垛遠離公路、遠離村屯、遠離樹帶,杜絕安全防火隱患。

(二)全力推進千村示範行動。對30個創建村中排查出的141項短板弱項問題,及時制定補強措施,現已全部整改,30個示範村創建工作已經全部完工。

(三)全力完善中心鎮村規劃建設

一是中心村建設。重點打造龍嘉街道紅光村和莽卡鄉邱家村兩個中心村。其中,紅光村,完成了紅光村稻米加工展銷一體化的農旅體驗店項目、紅光現代莊園經濟綜合體項目的規劃設計。邱家村,利用3—5年將邱家村打造成中心村。二是中心集鎮建設。重點將上河灣鎮打造成中心集鎮。目前,已完成規劃設計,確立了建設主體,項目已完成徵地手續,待完成土地調規後,啓動基礎設施建設。三是一里長街建設。在城子街、沐石河、東湖、興隆、土們嶺、紀家、莽卡等7個鄉鎮街已完成設計、評估、意向性招商工作,城子街、東湖已完成街面改造。其塔木、波泥河、上河灣、葦子溝、胡家、卡倫、龍嘉7個鄉鎮街一里長街工程已完成前期可研工作,正在進行規劃設計。

(四)全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一是在推進廁所革命方面。2021年,九臺區農村戶用廁所改造1。5萬戶。二是在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面。我區涉及農村污水處理的共14個鄉鎮(街道),目前鎮區已全部建設完成污水處理設施。三是在推進農村房屋質量安全方面。全區擬改造危房81戶,目前已改造67戶。

(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面

一是全面開展“三保障一安全”集中排查專項行動。5月份,在全區範圍內開展爲期一個月的“五幫扶六推動”鞏固提升行動。全區213家包保幫扶部門、239名扶貧專幹、20個脫貧村第一書記等所有扶貧幹部深入到脫貧戶家中,對照脫貧“七項指標”逐一查驗,確保有穩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來源,確保“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不出現任何問題。此次專項行動得到了省市認可,九臺先進經驗被吉林微扶貧刊登推廣。

二是全面開展防返貧監測集中排查專項行動。10月份,在全區範圍內,對所有農戶開展了防返貧集中排查專項行動。組織扶貧工作人員、包保幫扶部門、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班子成員全部深入鄉村開展走訪入戶排查,本次共排查農戶11。9936萬戶28。3486萬人,實現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排查全覆蓋。對家庭收入覈算、“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發現的問題,全部做到限時整改。

三是全面開展鞏固提升專項行動。12月份,在全區範圍內集中開展了“五查五看”、“六查六到位”鞏固提升專項行動,重點行業部門、所有鄉鎮街,全部下沉基層,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圍繞重點工作進村入戶走訪排查,查問題、堵漏洞、強弱項、補短板,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提升。

四是全面建立健全保穩政策體系。今年開展2次集中排查,通過農戶主動申請、鄉村幹部走訪排查、行業部門篩查、大數據比對等途徑,加強易返貧致貧人口動態覈查,及時發現風險隱患,確保發現一戶、監測一戶、幫扶一戶、動態清零。截至目前,新納入監測對象9戶28人,全部落實了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五是全面穩定脫貧戶收入。今年我區財政共投入407萬元,落實了“6+N+1”產業保險,爲脫貧戶投保種養殖保險,對扶貧產業設施繼續開展成本保險。爲全區脫貧戶投保“意外傷害、意外醫療、家庭財產”三項保險。爲68個產業扶貧項目投保“財產綜合險、養殖險、林木火災及附加險,中草藥保險”,有效防止返貧致貧。

二、2022年工作打算

(一)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方面

2022年,九臺區將圍繞編制村莊規劃科學佈局、農村道路通暢水平全面提升、鄉村綠化美化擴面提標、生活垃圾實現有效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體推進、村容村貌持續改善環境整治6項重點任務,在全域達標提升基礎上,集中打造示範鎮、示範村和美麗鄉村示範帶。

(二)脫貧攻堅方面

2022年,九臺區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決策部署,繼續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在各項重點工作上持續精準發力,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