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試卷考卷

高三上學期語文期會考試題及答案【通用多篇】

高三上學期語文期會考試題及答案【通用多篇】

高三上學期語文期會考試題及答案 篇一

一、現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題。

漫談“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品格

趙建成

孔子在後世被尊爲聖人,享有至上的尊榮,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時代,他卻是處處碰壁,甚至發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論語》記錄了時人對孔子的評價: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爲之者與?”

這個晨門與《論語》中其他的隱士都是勇於避世、果於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爲者。晨門對孔子的評價雖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譏誚的意味,是對孔子的否定,但對孔子的認識卻十分深刻,非常準確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和奮鬥精神,又具有悲劇美的意蘊。孔子編訂六經、廣收門徒、周遊列國,爲的是實現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時代,他的政治主張並不爲各國當政者所採納,因此這隻能是一件無法完成的偉業。但孔子並沒有放棄,靠的就是這種“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原因之一也正是這種精神。

“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是一種十分可貴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原始先民時期,是對中國古代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中國古代神話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經》中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鏚”等可以看作這種文化品格的最早源頭。這雖然是神話傳說,但反映的卻是中國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質,可以說是“知其不可而爲之”文化品格的先聲。

然而,這種文化品格的確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爲之注入更爲深厚和豐富的內涵,並通過具體的行動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知其不可而爲之”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種文化自信。孔子爲匡人所困,他說,文王去世後,周代的文化不都體現在我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後來的人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若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可見,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繼任者自居的,這既爲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內心充滿了責任感和使命感。

對於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動不是建立在預判了結果的基礎之上的,而是從他所信奉的道德標準出發,去做他該做的事。當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經預見了事情的結果,但這並不會影響他應有的行動。陳成子弒其君齊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魯哀公而請討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孫、孟孫、仲孫三子。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兩次“告”的結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經說過,君子出仕,要盡其應盡之職責,而其政治主張行不通,早就知道了。這種對於形勢的認識,應來自孔子。

爲與不爲,都是一種人生選擇,但孔子所確立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朱熹《論語精義》曰:“……夫可不可在天,而爲不爲在己。聖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聽之天,未嘗遺天下。聖人亦不敢忘天下。雖知其不可,得不爲哉?”宋錢時《融堂四書管見》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爲者,晨門之所以賢;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爲者,夫子之所以聖。晨門但知晨幾,而不知夫子之爲夫子者也。”他們都看到了這種文化品格的可貴之處與重大意義。

孔子之後,“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傳,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衆多優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體現出來。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爲特出者。“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詩句是他們高潔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輝寫照。他們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爲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現,尤其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亡的重大關頭,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撐作用,培養了中國士人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的勇氣,影響深遠。

今天,“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

(摘自2014年9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報》有刪改)

1、下列對“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孔子確立了“知其不可而爲之”文化品格的內涵,在孔子身上,這種品格體現爲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 使命感,也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B.孔子之後,“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被衆多優秀的代表人物繼承,特別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亡的重大關頭,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撐作用。

C.“知其不可而爲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編訂六經、廣收門徒、周遊列國,在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產生重大的影響,靠的就是這種精神。

D.“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文化品格起源於上古時代,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鏚”等正是這種文化品格的前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晨門譏誚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說孔子“知其不可而爲之”,也肯定了孔子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和奮鬥精神。

B.“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時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質,是中國古代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因而是一種十分可貴的文化品格。

C.陳成子弒其君齊簡公,孔子“告”魯哀公,要求出兵討伐,哀公也同意出兵,讓他“告”季孫、孟孫、仲孫三子,結果不被三子許可。

D.宋代錢時認爲晨門“賢”在“知其不可而不爲”,但晨門不瞭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樣“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爲”,因而晨門成不了“聖人”。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對於“爲”與“不爲”,孔子不是站在個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選擇,而是“聽命於天”,“不敢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B.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文化品格,培養了中國士人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的勇氣,直到今天,仍是我們應該遵守的行爲準則。

C.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時代處處碰壁,主要原因是他總以文王、周公的繼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國的當政者感到了威脅,從而不敢接納他。

D.孔子的一切行動都不計後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標準,即使在做之前明知會失敗,他仍會毫不動搖,這也正是其人生悲劇所在。

二、古代詩文閱讀(40分)

(一)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阮籍,容貌瑰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羣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時人多謂之癡,惟族兄文業每歎服之,以爲勝己,由是鹹共稱異……及曹爽輔政,召爲參軍。籍因以疾辭,屏于田裏。歲餘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宣帝爲太傅,命籍爲從事中郎。及帝崩,復爲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爲常。文帝初欲爲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於帝曰:“籍平生曾遊東平,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帝引爲大將軍從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爲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衆乃悅服。

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爲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恆遊府內,朝宴必與焉。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爲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爲時所重。

籍又能爲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爲我設邪!”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於是賦《豪傑詩》。景元四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籍能屬文,初不留思。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爲世所重。著《達莊論》,敘無爲之貴。文多不錄。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人先生傳》,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少稱鄉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獨不見蝨羣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自以爲得繩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羣蝨處於褌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處域內,何異夫蝨之處褌中乎!”此亦籍之胸懷本趣也。

(選自《晉書》,有刪節)

4、下列句中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3分)

A.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得意:稱心如意

B.籍由是不與世事 由是:從此

C.籍嘗從容言於帝曰。 從容:漫不經心

D.籍能屬文,初不留思 屬文:寫文章

5、對文中最後一段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B. 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C. 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D. 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因爲他任性不羈,人們大多認爲他癡。只有族兄阮文業經常歎服他,認爲勝過自己。因此,大家都說阮籍與衆不同。

B. 籍文思敏捷。一次,公卿大臣派阮籍寫一篇文書勸晉文帝當仁不讓。阮籍酒醉忘記寫了。拿文書的人到他府上,見他正趴在几案上醉眠,告知來意。阮籍就在几案上用手指畫字,來者寫下來。沒有任何改動,文辭非常有氣勢。

C. 阮籍見到世俗遵循禮法的人,翻白眼看他。嵇喜來弔唁,阮籍翻白眼。嵇喜的弟弟嵇康,帶上酒,拿着琴,來拜訪。阮籍很高興,以青眼對之。

D. 也有名士不尊重阮籍。他曾經在蘇門山遇到孫登,和孫登探討長生、神仙、道氣的法術。孫登都不答話。阮籍於是長嘯而嘆,悻悻而歸。到了半山腰,聽到孫登以嘯聲譏笑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籍因以疾辭,屏于田裏。歲餘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3分)

(2)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恆遊府內,朝宴必與焉(3分)

(3)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爲我設邪!”(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兩個小題。

霜天曉角梅 [宋]蕭泰來

千霜萬雪,受盡寒磨折。賴是①生來瘦硬,渾不怕、角②吹徹。 清絕,影也別。知心惟有月。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

【注】①賴是:虧得是,好在。②角,軍中樂器。古曲有《梅花落》。

(8)“千霜萬雪”中“千”、“萬”兩詞有什麼表達效果?請簡要賞析。(4分)答:

(9)作者描繪了怎樣的梅花形象?請簡要分析。(5分)

答:

10、名篇名句默寫(13分)

(1)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裏寫夢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後,熊龍的吼叫使山林震顫的兩句是“ , ”。

(2)荀子在《勸學》中論述學習的作用時,用了五個比喻,最後推出結論: , 。”

(3)晏殊《浣溪沙》文中被後人譽爲天然奇遇的詞句是:“ , ”。

4、《逍遙遊》 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無所待”纔是真正的逍遙的並列句了三類人的句子是:“ , , ”。

5、。蘇軾在《赤壁賦》中慨嘆“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 子是:

“ , ”。

6、《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中將月亮人格化,用了擬人修辭方法,抒發了詩人對朋友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同情同時抒發了作者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關心之情的詩句是:“ , ”。

乙 選考題

請從三、四兩大題中選定一個大題作答。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做另一大題的小題。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題評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共21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梅花,另一種鄉愁

方華敏

①記得兒時,我唱着“雪霽天晴朗,梅花處處香”,深一腳淺一腳地瘋跑在落雪的三九,摘一朵盛開的梅,捧一團蓬鬆的雪,真就有了李漁“雪點寒梅橫小院”的意境,小小的我哪知踏雪尋梅的情致啊。

②初識梅,是在畫上。

③每年除夕,老屋廳堂正牆早早換上匾額和字畫。這古舊的字畫與門楣新帖的春聯相映,透着玄幻的前世色彩。然而這匾額和字畫每年只能“顯身”半月,待到正月十五過後,外公就取下卷好包藏,來年春節再掛,循環往復。我那時小,踮腳凝望畫上的朵朵小花,思忖那花兒笑盈盈地開在枯老的枝幹上,怎麼總也不凋落呢?長大後才知這畫是有名的《九九消寒圖》。圖中有詩云:“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哦,原來在描述民俗中的“畫九”吧?說是舊時的閨中女畫素梅一枝,枝上共有白梅八十一朵,代表“數九天”的八十一天。從冬至起,每天用紅筆將一朵白梅描紅,待到白梅紅遍,就出了“九”,九盡春來。真是奇了,那時的女孩兒雖然身置寒冬,卻是日日與洋溢春意的花兒相視,看似尋常的細微,也有意義的品賞,應爲梅花最有美感的記載了。我想,老屋那寬條幅畫中風霜已過,描紅者和寫詩人是否早就化身爲香如故的一朵寒梅呢?

④在我的童年,無論是畫裏靜止的梅,還是院梗上凌寒的梅,都開在我心裏。外婆針線活做得極好。她在我的淺色襯衣前胸處,繡一簇粉的梅,帶着一團團的喜氣,彷彿要從衣裳上跳躍下來,惹得小夥伴用小手摩挲,癡癡羨慕,憐惜不已。我的書包搭蓋上檐的梅花瓣是外婆剪紙後再以細毛線縫製的,淡黃的底色突兀出炫耀的硃紅,那個妖嬈啊,背起書包飛跑起來,真是熱鬧,把少時的歲月都染紅了。似乎每個日子都過得像班上同學名字中嵌有的“梅”字一樣,含苞的美梅呀。清清淺淺的心,盛滿了生命之初點點碎碎的幸福和快樂。哪裏還念想只有 春節才能看到懸掛的梅花圖,只有三九才能採擷到的雪梅?

⑤夜晚,一燈如豆,外婆紡線織布。雪白的棉線從她手中均勻地抽出,細細嫋嫋;棉線穿梭在她織機經緯裏,像是把早春的希望也織進光潔的線條裏。我每天聆聽織布紡線聲音如夢,吱吱啞啞,聲聲寒霜意,絲絲梅花香。外婆用粗布溫暖我,換錢養活我,用粗布成衣繡出好看的梅花,保存她對一棵棉的感恩。她說,有梅在側的老屋,有紡車輕搖的夜,便有端然的厚度,守得輪迴始終。從我童稚起,外婆的紡機一直織成我離鄉的明月光。

⑥待我學會識文斷字,再看那書裏的梅,分明是染着鄉愁的。明末張岱在西湖大雪三日、鳥聲俱絕之時,獨往湖心亭觀雪,並青梅煮酒,酒意詩情,寫下如水墨畫般的西湖冬景,那份岑寂中的乾淨百媚多像他天府故國的梅花。《紅樓夢》第五十回,賈寶玉“不求大士瓶中露,爲乞嫦娥檻外梅”詩中的踏雪尋梅,則是禪心與梅心的天然合一,有藏在梅里無人知曉的春愁。除此還有北宋林和靖、民國才女石評梅等,他們倚窗凝思,看梅著花憶故鄉的惆悵總是如此打動我的心。讀着讀着直到悵然若思,他們帶給我的那種感覺,就像《梅花三弄》的第四拍,是那麼值得挽留。

⑦待我離開故鄉定居南京,這一年一度的梅花之約,儼然成爲既 定的儀式,懷舊而親切。悠悠穿行梅林,細碎的花瓣寥寥地落在臉上,擡頭細看,朵朵含苞的梅尖上也噙着盈盈的雨露,默默淚珠樣的就是不落下,純淨透明得像回不去的少年,含了粉色香的鄉愁。觸梅思舊,故鄉《九九消寒圖》中描紅的梅,細膩也好,精緻也罷,卻只是鎖在老屋裏的山水,只可想象不能觸摸。兒時衣裳、書包上的簇簇梅花,楚楚盛開在歲月深處也好,鮮活靈動也罷,它卻只是一幅疏朗的水墨,墨色暈開染成墨梅,才能風神綽約,梅魂隱現。此時斜斜的一枝梅紅,彷彿從一曲紡機吱吱啞啞裏漾出,細針密線地把我織進童年的月夜。

⑧當我走過南京梅花山長長的神道和蜿蜒的陵前路,那盡頭便 是連着兒時的春天。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梅花花開爛漫,又有多少隨一夕風雨,灑落石階。“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不正是眼前這般情景?

⑨梅花於我,是相遇故知,尋一絲慰藉,細水長流。

⑩梅花於我,是另外一種鄉愁。

(1)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準確的兩項是(5分)( )( )

A.文章開頭寫我兒時唱着詠梅詩歌,在雪中摘梅花玩樂的情景,已有踏雪賞梅的意境,作用是統領全文,突出我對梅花的深厚情感。

B.文章寫畫作《九九消寒圖》和“畫九”民俗,想象閨中女子畫梅的情景,寫出了兒時初識梅花時的美好印象,也表達了對老屋和外公的思念。

C.“有梅在側的老屋,有紡車輕搖的夜,便有端然的厚度,守得輪迴始終”一句寫出了外婆面對艱苦生活的的堅韌和對外婆的懷念。

D. 文章第⑥段引用了與梅有關的情節和詩句,還寫到了林和靖和石評梅,這樣處理主要是爲了增添文章的古典韻味和文化底蘊。

E.本文融敘事、議論、抒情爲一體,運用了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 形象,富有詩意,耐人尋味。

(2)文章以“梅花,另一種鄉愁”爲題有何妙處?請簡要分析。(5分)

(3)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5分)

(4)作者第⑨段爲什麼說“梅花於我,是相遇故知,尋一絲慰藉,細水長流”?請結合全文,聯繫實際,談談你的理解。(6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1分)

12、閱讀下文,完成(1)-(4)題

中國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

1903 年春,川沙國小舉行開學典禮,這是黃炎培教育生涯的發端。作爲校長,黃炎培只盡義務,不領薪水。他還親自上講臺,每天講課3小時。在他的努力下,這所國小辦得如火如荼,人們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國小爲榮。

1906 年,黃炎培創辦了浦東中學。從設計藍圖到監督施工,黃炎培都衝在第一線。所有教師的遴選、聘用,都由他把關、拍板。黃炎培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勤、樸、誠”人生修養三要點。革命家張聞天、文學家葉君健、物理學家王淦昌、翻譯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堅白、會計專家潘序倫、歷史學家范文瀾、導演謝晉以及蔣介石的兩個兒子蔣經國、蔣緯國,都曾就讀於浦東中學。該校在當時享有“北南開,南浦東”的盛譽。

辛亥革命後,黃炎培任江蘇省教育司長,在充分的調查研究基礎上,擬出了科學、嚴謹、可行的《江蘇今後五年間教育計劃書》,全力以赴進行落實,使得江蘇省很快成爲中國最有成就的省份,爲教育界樹立了楷模。

黃炎培從中國的實際需要出發,在國內外進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報》記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歷時95天,寫成《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東、北京、天津考察教育,歷時36天,寫成《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第二集。1915年,他又隨中國實業考察團在美國考察了25個城市52所學校,歷時三個月,廣泛接觸各界人士(包括總統威爾遜、大發明家愛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國的職業教育。1917 年,他還到日本、菲律賓考察,歷時兩個月。黃炎培由此獲得了“中國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譽。黃炎培考察的重大收穫是更加肯定了職業教育的戰略意義,他下定決心要在中國大力推行職業教育。1917年5月6日,中華職業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黃炎培擔任辦事部主任。職教社誕生以後,逐漸形成一個完整、宏大、有機的體系,它的觸角伸展到許多領域,成果之豐碩,實屬罕見。光是一箇中華職業學校,從1918年創立到1952年被輕工業部接管,培養畢業生多達7000人,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數學家華羅庚、社會活動家徐伯昕、經濟學家顧準、演員秦怡等等。

在長期致力於職業教育實踐的基礎上,黃炎培不斷地發展、深化着自己的職業教育思想。

黃炎培於1913年發表《學校教育採用實用主義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脫離生產的弊病,提倡教育與學生生活、學校與社會實際相聯繫,倡導重視實物教學、直觀教學。這篇文章是黃炎培對於自己教育主張的第一次系統闡述,成爲黃炎培職業教育的理論雛形。

後來,在實用主義基礎上,黃炎培進一步提出了“大職業教育主義”,即辦職業教育必須聯絡和溝通教育界和職業界,參與全社會的活動和發展,積極地尋求職業教育對於外部環境的適應。至此,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黃炎培的教育思想散發着濃厚的平民氣息。他認爲,社會的組成,以人民爲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會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黃炎培崇尚簡樸生活。他從不添置家產,臥室就是會客室。國難當頭之時,黃炎培要求職教社同志勤儉節約,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用過的信封還要使用背面。抗戰勝利後,職教社總社遷回上海,由於國統區物價飛漲,民不聊

生,黃炎培不得不賣藏書、字畫以資生活。杜月笙聽說了,送來兩千大洋資助他,黃炎培卻把這筆數目不小的錢全部捐給了職教社,自己依舊賣字。

黃炎培的朋友江恆源,曾經用“俠骨慈腸、錦心繡口”一語評價他。對此評價,黃炎培當之無愧。終其一生,他淡泊從容地面對人世滄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在他的心中居於重要地位的永遠是國家、人民、職業教育。他用一生的執著追求和光輝事業,完美地詮釋了“利居衆後,責在人先”八個字。 (選自《從中國小講壇成長起來的傑出人物》,有刪改)(補充材料)

①黃炎培始終如一地將愛國主義灌輸於日常教導之中。中華職業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條是:同人認此爲救國家救社會唯一方法,矢願相與始終也。”

②黃炎培始終秉持一個堅定的志向:拒不做官。北洋政府兩次任命他爲教育總長,他堅辭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業。

③黃炎培先生的愛國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爲國家建設服務的思想,貫穿在他一生的業績之中,是很值得傳諸後人的。(孫起盂1988年11月6日題詞)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黃炎培獲得“中國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譽,是因爲他不但經常深入各地考察 善於根據考察見聞寫出自己的考察日記。

B.1914年以後,黃炎培歷時多天,在國內外進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從中國的實際需要出發,瞭解各地職業教育 發展狀況。

C.黃炎培創辦的浦東中學,由於有張聞天、葉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蔣經國、蔣緯國等名人在那裏就讀,使該校享有“北南開,南浦東”的盛譽。

D.黃炎培的一生對職業教育傾注了無數心血,他認爲興辦職業教育可以拯救國家和民族, 他也因而成爲中華民族職業教育的偉大先驅。

E.《學校教育採用實用主義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讓人從事農業生產的弊病,是黃炎培對於自己教育主張的第一次系統闡述。

(2)黃炎培在教育實踐中有哪些重大貢獻?請簡要概括。(5分)

(3)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5分)

(4)黃炎培的崇高精神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許多體現,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第 II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共20分,共5小題)

1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山盟樂隊主唱呼斯楞單飛的消息被炒得 ,面對各種議論及誤解,甚至是兄弟間的誤解,呼斯楞始終沒有說一句話。

②這幾年雖然很艱難,但我的付出 沒有白費,經過刻苦的學習和長期的實踐,我練就了過硬的本領。

③ 在十字街頭,望着眼前的一切心感渺茫,勝利、掌聲、鮮花早已離我遠去,我完全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找不到未來的路。

④愛過,笑過,恨過,終於一切隨風飄去,零落成泥,然而,生前身後的空間, 着細膩的溫情,淡淡飄香。

A. 紛紛揚揚 總算 徜徉 充溢

B.沸沸揚揚 總算 徘徊 充溢

C.沸沸揚揚 終於 徘徊 充斥

D. 紛紛揚揚 終於 徜徉 充斥

14、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據中新網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7日,全國25個省(區、市)已公佈了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以14153元排名榜首,甘肅增幅全國最高。

B. 我們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爲國家與民族的發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勵新時代的廣大青年,緊緊圍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中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譜寫新的'青春樂章。

C. 昨天,中國駐尼泊爾使館介紹,目前約有 2000多名中國遊客已經平安回國,仍有400名中國遊客在加德滿都機場等待離開,更多人員正在從各地前往機場。

D. 鄭文丹說,“高姐”除了要掌握鐵路客運服務的基本常識外,還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語等多語種,以方便爲高鐵旅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15、下面的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北平是清靜的, 。

(1) 它是一個理想的城市,每個人都有呼吸之地;

(2) 每院都有一個金魚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樹;

(3) 那裏的街道排列恰當,清晨在花園中拔白菜的時候,擡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離一家大百貨商店,只有一箭之地。

(4) 它是一個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個院落,

(5) 那裏的果蔬新鮮;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6) 農村幽靜與城市舒適媲美。

A.(1)(4)(2)(3)(5)(6)

B.(1)(3)(6)(5)(4)(2)

C.(4)(2)(5)(1)(6)(3)

D.(4)(2)(3)(5)(6)(1)

16、請根據上下文,將所提供的四個選項分別填入文中相應的橫線處。(只填字母)(5分)

老闆問面試生:您認爲顧客到商店裏來是想要買什麼?”面試生 說:當然是來買商品。”老闆反駁道:“假如我現在想買一雙中國的圓口布鞋,你是不是要到中國去批發一些回來呢?”面試生語塞。老闆接着說:“顧客要買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種需求。走進鞋店的顧客(1)( ); 走進花店的顧客,(2)( );走進酒店的顧客,(3)( );走進旅店的顧客, (4)( ) ;而走進書店的顧客,(5)( )”

A.他們需求的是心情的舒暢或浪漫

B.他們需求的是盡情的興奮和快樂

C.他們需求的是一種舒適和美觀

D.他們需求的是休息的安逸和溫馨

E.他們需求的是精神的充實和寧靜

17、請概括說明本套語文試卷的考試結構和內容。(一百字左右)。(6分)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個生物學家在一家農場見雞羣裏有隻老鷹,於是問主人:“爲什麼鳥中之王,會落魄到這般與雞爲伍的地步?”主人說:“因爲我一直餵它雞飼料,在雞舍里長大,所以它一直不想飛,而且它根本不認爲自己是一隻老鷹了。”生物學家說:“不過,它到底是一隻老鷹啊,應該一教就會的。”經過一番討論,兩人準備將鷹放飛。第一天失敗了,第二天失敗了。第三天,生物學家把老鷹帶到山上再次鼓勵它說:“你是一隻老鷹,屬於藍天,張開翅膀飛翔吧。”奇蹟出現了,老鷹慢慢張開了翅膀,衝向天際。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語文試題答案

1.C(原文說孔子不放棄其政治偉業“靠的就是這種精神”;而題目中表述的對象是“孔子在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這種精神”則只是原因之一。)

2.D (A“也肯定了孔子……的精神”錯。B項“因而是一種十分可貴的文化品格”強加因果關係。C項“哀公同意出兵”錯,從文意看,哀公其實也不許。)

3.A (B“仍是我們應該遵守的行爲準則”錯,應爲“仍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C“使各國的當政者感到了威脅,從而不敢接納他”錯,應爲“他的政治主張並不爲各國當政者所採納”。D“孔子的一切行動都不計後果”錯,孔子行動“不預判結果,並非不計後果。”)

4、B由是:因此

5、B 6. D(孫登不是譏笑他,而是以嘯聲相交流)

7、(1) 阮籍於是以有病爲由推辭,躲在鄉下。一年多曹爽就被殺了。人們佩服阮籍有遠見。(屏:躲。誅:被殺。句意1分)

(2) 不過問世事。雖然不再擔任從給事中郎。卻經常在晉文帝府中作客。宴會一定參加(去:離職,不再擔任。恆:常。與:參加。句意1分)

(3) 阮籍的大嫂有一次回孃家探親,阮籍和她見面送別。有人譏笑他。阮籍說:“禮法難道是爲我設的嗎?”(歸寧:出嫁女兒回孃家探親。相:偏指一方,她。句意1分)

譯文:

阮籍相貌出衆,志氣遠大,卓爾不羣,率性而爲,不受羈絆。但是喜怒不形於色。有時關起門來讀書,幾個月不出來。有時登臨山水,整日不記得回來。博覽羣書,尤其鍾愛《莊子》、《老子》。嗜好喝酒。會放聲長嘯。擅長彈琴。當他稱心如意的時候,忽然之間超然物外、旁若無人。人們大多認爲他癡。只有族兄阮文業經常歎服他,認爲勝過自己。因此,大家都說阮籍與衆不同。到曹爽輔助皇帝統治,召阮籍做參軍。阮籍以有病爲由推辭,躲在鄉下。一年多曹爽就被殺了。人們佩服阮籍有遠見。宣帝做太傅的時候,任命阮籍做從事中郎。到皇帝去世。又做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

阮籍本來有安邦濟世的志向。處於魏朝、晉朝這個時候,天下多變動。名士少有能全生養年的。阮籍因此不參與世事。經常喝醉酒。晉文帝開始想爲晉武帝向阮籍提親。阮籍連續醉了六十日。沒法說,就算了。到晉文帝輔助皇帝統治的時候,阮籍曾經輕描淡寫地向晉文帝說:“我以前曾經到過東平,喜歡那裏的風土人情。”晉文帝很高興。立即封阮籍做東平相。阮籍騎驢到東平郡,拆了郡府圍牆,使郡府能看見外面,外面也能看見郡府。精簡法令。一旬就回來了。晉文帝任命阮籍做大將軍從事中郎。有一次,執掌審判的官員說有兒子殺母親的案件。阮籍說:“嘻!殺父親還說得過去,竟然至於殺母親嗎!”在座的人怪他失言。晉文帝說:“殺父親是天下最罪大惡極的。而你認爲說得過去嗎?”阮籍說:“禽獸認識母親,不認識父親。殺父親,和禽獸同類。殺母親,禽獸不如!”大家才心悅誠服。

阮籍聽說步兵廚軍營的人擅長釀酒。有儲藏的酒三百斛。於是請求做步兵校尉。不過問世事。雖然不再擔任從給事中郎。卻經常在晉文帝府中作客。宴會一定參加。晉文帝推辭做皇帝的時候,公卿大臣要勸晉文帝當仁不讓。派阮籍寫文書。阮籍酒醉忘記寫了。公卿大臣派人到阮籍府上,要拿文書。見阮籍正趴在几案上醉眠。來者告知來意。阮籍就在几案上用手指畫字,來者寫下來。沒有任何改動,文辭非常有氣勢。人們很欣賞。

阮籍又會翻白眼。見到世俗遵循禮法的人,翻白眼看他。嵇喜來弔唁,阮籍翻白眼。嵇喜不高興地走了。嵇喜的弟弟嵇康聽說了,於是帶上酒,拿着琴,來拜訪。阮籍很高興,才見到青眼。因此,遵循禮法的人痛恨他,象仇人一樣。但是晉文帝常常保護他。

阮籍的大嫂有一次回孃家探親,阮籍和她見面送別。有人譏笑他。阮籍說:“禮法難道是爲我設的嗎?”鄰居少婦長得漂亮。在店鋪賣酒。阮籍常常到少婦那喝酒。醉了就躺在少婦身邊。阮籍不覺得有什麼要避嫌的。少婦的丈夫看見了也不懷疑什麼。有戶軍人的女兒有才華也漂亮,沒出嫁就去世了。阮籍不認識她父親、兄長,卻徑直前去弔唁。哭夠了纔回家。他外表坦蕩,品性真誠,所作所爲都是這個樣子。有時自己駕車,想去哪就去哪,不走正路,車沒法走了,便痛哭返回。曾經登上廣武,望楚漢爭戰的地方,嘆息說:“當時沒有英雄,讓小子成名了。”登武牢山,望着京城嘆息。於是作《豪傑詩》。景元四年冬天阮籍去世,時年五十四歲。

阮籍會寫文章。開始的時候沒有留下文字。作詠懷詩八十多篇。世人重視。著有《達莊論》,闡述無爲的可貴。文章大多沒有記錄下來。阮籍曾經在蘇門山遇到孫登,和孫登探討長生、神仙、道氣的法術。孫登都不答話。阮籍於是長嘯,走了。到了半山腰,聽到有象鸞鳳一樣的聲音在巖谷響起,原來是孫登的嘯聲。阮籍於是回去寫了《大人先生傳》。大意是:“世間所謂的君子,遵循禮法進行修養、行事。手執圭璧,一絲不苟。走一步路也要中規中矩。一舉一動都想成爲人家的榜樣,一言一辭都想成爲法則。年少的時候在鄉間有聲譽,長大了在鄰國也知名。志向高到想做朝廷三公,至少也要做個州牧。偏偏不見一羣蝨子在褲衩裏,逃到深深的布縫中,藏到壞棉絮裏,自認爲是很好的住處。一舉一動都不敢離開衣縫和褲襠,自認爲遵守了規矩。而當大火燒山,城池被燒燬,這羣蝨子在褲衩中也出不來。君子處身在世界上,和蝨子在褲衩中有什麼不同?”這也是阮籍的品性、思想的表現。

8、①“千”“萬”兩個簡單的數詞卻極力寫出了霜雪降次多,範圍廣,分量重,來勢猛;(2分)②爲表現梅花的品質作了很好的襯托。(2分)

9、①詞的上片寫梅花受盡寒冬折磨,不畏霜雪,不怕角聲之哀怨,凜然開放,表現出梅花的鐵骨錚錚,堅貞不屈。②下片寫梅花清潔得一塵不染,只與一輪朦朧素月爲伴,不願與凡卉爭勝,極力地勾勒出了梅花清白、清高、超凡脫俗的個性。(5分)

10、(1)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4)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5)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6)我寄愁心 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1、(1)A、D (A.小時還不懂踏雪尋梅的意境。開頭不能統領全文。作用是爲了襯托長大後我對梅花的深厚情感。D項“主要是爲了增添文章的古典韻味和文化底蘊”說法有誤,主要是通過這些與梅有關的作品中體現的鄉愁來襯托我對故鄉的思念。 )

(2)統領全文的作用,它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整篇文章圍繞着“梅花,另一種鄉愁”來展開(結構1分)。文章按照時間的順序,分別寫了我兒時摘梅唱梅歌,識畫中梅;童年時外婆紡線織布,在我的衣服上繡梅;我學會識文斷字後讀書中梅;我離開故鄉後賞梅寄託鄉愁。(內容2分)點出主題,梅花寄託着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和對家鄉和親人的真摯思念之情。(主題2分)

(3)這句話寫我離開故鄉定居南京 後,在梅花山賞梅時,由眼前的梅花想起童年外婆月夜辛勤織布的情景,(內容2分)用了比擬(或煉字),寫梅“漾出”“織進”形象生動,又以聯想,化實爲虛,虛實結合,將深情融於畫意,由眼前梅表達對外婆對故鄉濃濃的思念,含蓄蘊藉,韻味悠長。(手法2分寫出一種即可,感情2分)

(4)①作者定居南京後,看到梅花有親切感,梅花如同他鄉故知,勾起心底的記憶,慰藉心靈。(解釋句意,1分)②作者從兒時到離開故鄉前,在雪地裏吟唱梅花詩,與外公在老屋畫梅花、賞梅畫,與織棉紡紗的外婆相依爲命,梅花貫穿兒時生活,烙印入心。離鄉後,賞梅時就會想起與梅花有關的童年生活以及故鄉的人與事。梅花如同親人、故鄉一樣,親切可感。(結合文本,1分)③梅花是作者遙寄思念、鄉愁的載體,寄託了作者對故鄉親人、童年生活的濃濃思念之情。(個人見解,引出生活體驗,2分)④聯繫現實生活或者閱讀體驗。(2分)

12、(1)A D解析:( B.到各地是瞭解教育情況,到美國是注重考察職業教育;C強加因果:E.“封建教育不讓人從事農業生產”不準確。)

(2)①創辦了川沙國小、浦東中學;②擬出《江蘇今後五年間教育計劃書》使得江蘇省成爲當時中國最有成就的省份;③成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④培養了大批人才。(答對2點得4分,答對任意3點即可得5分)

(3)①實用主義。提倡教育與學生生活、學校與社會實際相聯繫,倡導重視實物教學、直觀教學;②大職業教育主義。辦職業教育必須聯絡和溝通教育界和職業界,參與全社會的活動和發展,積極地尋求職業教育對於外部環境的適應;③平民化。黃炎培認爲,社會的組成,以人民爲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會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共5分)

(4)①愛國主義。辦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就是拯救國家;②生活簡樸。從不添置家產,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用過的信封還要使用背面;③淡泊名利。北洋政府兩次任命他爲教育總長,堅辭不就;④利居衆後,責在人先。在川沙國小時,只盡義務,不領薪水。親自上講臺講課;創辦浦東中學時,從設計藍圖到監督施工,都衝在第一線。所有教師的遴選、聘用,都要親自把關、拍板;抗戰後,把杜月笙資助自己的兩千大洋,全部捐給了職教社,自己依舊賣字生活。(6分)

13.B。紛紛揚揚:紛紛:衆多;揚揚:飄蕩的樣子。形容雪花飄落的樣子。沸沸揚揚:沸沸:水翻滾的樣子;揚揚:喧鬧、翻動的樣子。象沸騰的水一樣喧鬧。形容人聲喧鬧。總算:表示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以後某種願望終於實現,或表示大體上還過得去。終於:表示經過較長過程最後出現某種情況(多用於希望達到的結果)。徘徊,指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也比喻事物在某個範圍內來回浮動、起伏。徜徉:閒遊;安閒自在地步行。充斥:充滿,塞滿(含厭惡意)。

14、A 。B句式雜糅,“圍繞”和“以…爲中心”雜糅;C前後矛盾,應爲“目前約有2000名中國遊客已經平安回國”;D手語不是與英、日、法語相併列的一種語種。改爲“還要掌握英、日、法等多語種甚至手語”。

15.C(林語堂《動人的北平》第八段)

16、(1) C (2)A (3)B (4)D (5)E.

17、示例:本套試卷分爲第一卷和第二卷兩部分。第一卷是閱讀題,又分甲乙兩種題型。甲是必考題,包括現代文(論述類)、文言文、古代詩歌的閱讀和名篇名句的默寫。乙是選考題,要求在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中選一種閱讀答題。第二卷是表達題。包括語言文字運用和寫作。(表述完整4分,語言簡明2分。)

18、按大學聯考評分標準

立意:可從多角度立意。

高三上學期語文期會考試題及答案 篇二

一、選擇題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發軔(rèn)於20世紀80年代的朦朧詩的創作者,用理性和人性的準繩,表達了對荒謬年代的質疑、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與擯(bìn)棄,開拓了現代詩的新天地。

B.錢先生僻居桂省,遠離京滬經濟重鎮或文化鎖鑰(yuè),想另闢蹊徑發掘第一手史料,委(wēi)實不容易,但他能及時整合最新史料並提出自己的預判。

C.薄薄(báo)的刀刃將書頁徐徐劃開,伴隨着“嘶嘶”的裁紙聲,如水面盪舟船槳劃過留下漣漪,暗香襲人般愉悅,不免有幾份追躡(niè)先賢雅士的流韻。

D.蔓延過耳朵的濃密長髮,透着超羣拔俗;黑框眼鏡與儒雅的談吐相稱(chèn);身材雖不魁梧,但顯然也屬於力能扛(káng)鼎的那種,一副意氣風發的模樣。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通過這些綜藝節目的普及和推廣,把大量觀衆轉化爲此類遊戲的愛好者,新的線下娛樂需求也催生出大量實體門店,成爲文化產業賦能實體經濟的成功案例。

B.大跨空間結構一般是指橫向跨越60米以上三維受力的各類結構,多運用於機場、運動場館等大型公共建築,是一個國家建築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C.根據調查顯示,一些校園小賣部變成“生意場”,主要銷售學生喜歡的“垃圾食品”,有的還銷售“三無”產品,這對學生健康無疑會造成不良影響。

D.每到夏季,供電公司工會爲電力巡線人員配備了防暑降溫個人防護包,內裝清涼油、藿香正氣水和防蚊噴霧等祛暑藥品,並在施工現場配備應急藥物。

3.依據文意,補全下面一段散文的空缺處,其排列恰當的一項是( )

一個強者,一旦泄漏人性軟弱的一面,______,實在已足糞土王侯。(方瑜《項羽——超級巨星》

①在如此巨力之前

②此所以當時帳中諸將皆泣,“莫能仰視”

③項羽、虞姬生死不移之至情

④其震撼人心的巨力,實難抵禦

⑤凡人不由得會畏懼震怖,心魂無主

A.④①⑤②③B.④②③⑤①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④①③

二、選擇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僅就已讀過的一些扶貧文學作品,(甲)我發現缺少幾個內容,一是對造成中國農村貧困的歷史原因缺少深刻反思,二是對中國農村貧困的現實狀況缺少入骨刻畫,三是對減貧過程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缺少嚴肅批判。這恰恰是我個人最希望看到的。無數文學史經驗表明,這類題材誰最終能夠在歷史上站住腳,誰不會被時間的河流帶走,往往取決於這些方面。現實卻是,多數主題文學急功近利,而過於直奔主題的文學,往往淪爲我稱之爲的“撫摸文學”。(乙)由此形成順應主流導向易、做出獨立前瞻的判斷難,表達與主流價值觀不完全相同的聲音則難上加難的“主題文學”普遍現象(哪怕是“小罵大幫忙”的聲音)。

當然我知道,不是書寫者不懂得這些規律和這樣淺顯的道理,而是外部環境或許還有某些欠缺,一些作家也還缺乏足夠的準備,這既包括思想修養、藝術修爲和知識結構的準備,也包括生活閱歷、人生智慧和文學技術的準備,雖然也有缺乏“修辭立其誠”的責任情懷和擔當勇氣,有的還可能有投機取巧、見利忘義等各種因素。總之,最終造成的結果是,(丙)相當數量的扶貧文學作品還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相當數量的作家都成了王小波筆下的“沉默的大多數”,有意無意做了一些貧困村莊房屋外牆的粉飾者,做了一個時代的矯情者、裝睡者。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因爲我們所處的時代,亟需用文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來重新定義文明與財富的關係。

4.文段中的加點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表明B.急功近利C.雖然D.亟需

5.文段中畫線的甲、乙、丙句,標點有誤的一項是( )

A.甲B.乙C.丙

三、語言表達

6.閱讀下面的漫畫,按要求回答後面題目。

(1)標題裏的“這麼一種人”具體指生活中哪一類人?

(2)簡析這幅漫畫的創意。

四、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西方戲劇傳統在根本上是一種詩學。對變幻無常的命運的探索,是西方戲劇傳統誕生之初的重要命題,同樣也是西方哲學得以發展的重要命題。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復仇構成了這部劇的核心環節,但是全劇最後歸結到一點,討論的是“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哈姆雷特》已經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戲劇衝突和情節衝突,它傳達的是一種對命運的深刻追問,是對整個人類生存根本價值的糾結和思考。

那麼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的話劇爲何難以成詩?中國現代話劇發生的根本動機與五四時期其他文學形式一樣,是爲啓蒙所用、爲中國社會變革所用,這也就註定了它從一開始就與中國的社會現實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而不是對宇宙的探索和對命運的追問。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中國話劇,更多是對現實人生的探討,而少了一份詩的色彩。拿胡適來講,胡適的《終身大事》是一部問題劇,反映的是五四“女性解放”的社會問題,他身體力行所推舉的“易卜生主義”,“並不是藝術家的易卜生,乃是社會改革家的易卜生”。

到了老舍這裏,從《龍鬚溝》到《茶館》,老舍開創了一種特殊的話劇風格:第一是帶有濃厚的京味地域色彩,第二是敘事模式的“小說化”:通過一條龍鬚溝、一個茶館,串聯起幾個階段的歷史橫截面。這是一種小說式的話劇,這種話劇是獨屬於老舍自己的,而不是更廣泛意義上的話劇創作的突破。這裏我們要特別提到郭沫若,郭沫若的劇,看上去是最接近詩的,我們今天也常常用“詩劇合一”來形容他的史劇創作特點。但詩在郭沫若的劇裏,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語言的澎湃,一種情緒的僨張、一種抒情的形式。抒情確實是詩的一種表現手法,但詩的本質不是抒情。詩的本質不僅不是抒情,也不是傳奇性色彩,更不是憂傷的情調,詩的本質根本上應該是對宇宙未知的探索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

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曹禺的創作是中國現代劇作家中最接近詩的。詩不是曹禺劇作的外形,也不是他抒情的手法,更不是爲戲劇場景編制的氛圍,而是貫穿於他整個戲劇創作的根本內核。“五四”初期,從胡適開始,提倡的都是問題劇,但深受傳統京劇影響的曹禺,卻對於戲劇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京劇是寫意的藝術,歸根到底是詩的藝術。傳統的京劇,從來講究的都是一種心領神會。什麼動作是騎馬、什麼動作是坐轎、什麼動作是上樓、什麼動作是開窗,表演者也早與觀衆達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默契。走一個圓場,就是行走了千里之遙;甩一面帥旗,背後站着的就是千軍萬馬。

“一桌兩椅”的舞臺侷限非但沒有限制住京劇的表達空間,反而滋生出廣闊的審美空間和詩意表達。曹禺成功地繼承和發展了京劇藝術的精髓,他對戲劇衝突的設計、對潛臺詞的運用、對劇本虛實的處理,這些都不是單純的技巧問題,而是源於他對京劇的深刻理解。同時,曹禺對西方戲劇本源的把握,讓他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現代話劇的轉型。曹禺劇作從一開始就以極大的興趣關注着人的命運。他的四大名劇《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一部一個風格,很難概括,如果要用一個東西來統攝的話,那就是命運衝突構成了這幾部劇作的核心本質,對命運的探討生成了曹禺劇作的詩意。

當《雷雨》面世,幾乎所有評論者、讀者和編導演都認爲這是一部暴露上層社會大家庭罪惡的社會問題劇時,曹禺卻說自己的《雷雨》是一首詩;當曹禺寫出了比《雷雨》更現實的《日出》時,葉聖陶說《日出》“其實也是詩”;當大多數人都在批判曹禺的《原野》是走進了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時,唐弢說:“‘原野’這個名詞意味着多麼廣闊、多麼遼廓、多麼厚實的發人深思的含義呵!”所有這些說法都指向一個本質所在,那就是曹禺的劇作是詩的,而不只是劇的。

(摘自劉勇《從戲劇衝突到命運衝突——曹禺劇作的詩性生成》)

7.下列對材料中“西方戲劇”的相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方戲劇的發展,並不全是依靠戲劇家和文藝批評家,也有哲學家的功勞,從而形成一種特有的詩學。

B.西方戲劇與哲學是結合緊密的,對變幻無常的命運的探索,促使觀衆對整個人類生存根本價值進行思考。

C.西方戲劇影響了中國現代話劇的發展,讓中國現代話劇既探討現實人生更關注宇宙的探索和人命運的探索。

D.西方戲劇不注重戲劇衝突和情節衝突,更關心人類命運的走向和深層追問,從而形成一種詩學的戲劇傳統。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現代話劇從一開始就與中國的社會現實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爲啓蒙所用、爲中國社會變革所用,這也造成中國的話劇難以成詩。

B.老舍開創了一種特殊的話劇風格,第一是帶有濃厚的京味地域色彩,第二是敘事模式的“小說化”,但很難說是對中國話劇創作的突破。

C.曹禺的劇本創作成功地繼承和發展了京劇藝術的精髓,更是精準把握西方戲劇的本源,從而使他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現代話劇的轉型。

D.大多數人批判《原野》在寫曹禺不熟悉的領域,而唐弢則認爲《原野》和曹禺原先的劇作一樣,不僅是劇的,更是詩的。

9.根據材料,闡述“《雷雨》是一首詩”的兩條理由。

五、文學類文本閱讀

風景如畫(節選)

雷默

沒想到一下火車,麻煩就開始了。出站後是一個廣場,我遠遠地認出了浩明,他站在一個噴泉水池的旁邊,起初他還沒從密集的人流裏發現我們,站在那裏有些茫然,我衝他揮手,跟着大叫了一聲,他就笑了,一路小跑。上來替我們拎行李。

緊接着,他跟我母親和愛人打招呼,大概因爲我的關係,他很快卸去了初次見面的陌生感。在他彎下腰提行李箱的時候,我認真地看了他一眼,剛好撞上了他打量我的目光。一瞬間,我們都覺得有些許尷尬。

母親示意我們慢點走,我們在噴泉水池邊停了下來,浩明問是不是暈車了。說着,他從口袋裏掏出了一盒香菸,遞了一支給我。我承認,那一瞬間很尷尬。一句話都沒說,也說不出口,我就把香菸擋了回去。浩明不相信似的看着我說,你以前不是抽菸的嗎?我站在那裏,心裏開始慌亂。

我母親大概也有一瞬間產生了懷疑,不過她馬上回過神來,跟浩明解釋說,他是不抽菸的,這點我知道。浩明就把煙收了回去,因爲我不抽,他也有點不好意思,本來想自已點一支,放到嘴邊,又裝回了盒子。

安排了我母親和愛人在山莊住下,我和浩明來到了賓館的大堂,他再次把香菸遞給了我,那一刻,我很矛盾,到底該不該接呢?我明白接了之後,往後的幾天,浩明在母親面前又給我遞香菸,我橫下心說,真不抽了,已經很多年不抽了。

浩明問我,那是你自己的媽還是丈母孃?我的心裏咯噔了一下,感覺受到了些許委屈,我說,是我媽。浩明滿不在乎地說,自己媽媽,有什麼關係?抽一支抽一支。

我最終還是堅決地拒絕了。爲了讓浩明信服,我還編了一個不動聲色的謊言。我說,本來是抽的,前幾年,單位組織體檢,拍片出來肺裏有小結節,雖然沒什麼事,但醫生說最好別抽。還有,一到天涼下來,或者感冒,我就咳得停不下來,感覺再咳下去,身體會散架成一堆零件。最終促使我下決心不抽菸的是單位一個老同事被檢查出了肺癌,他也是多年的老煙鬼,身邊有活生生的例子,心理威懾力一下子就放大了。

浩明笑了起來,他說,不抽菸對身體肯定有好處,人到中年了,也該考慮保養了。

那天中午,我們在一個叫牡丹園的農家樂餐館吃飯,那是一個破敗得有些荒涼的地方,裏面一長溜的石頭屋子,爬山虎爬滿了牆壁和天花板。浩明跟我們介紹說,這裏本來是一個企業老總經營的,他的企業破產了,人也不知去向,這裏的老闆剛剛接手過來,平時只接受預約訂餐,不對外開放。

我一個人去了那一長溜的石頭屋,石頭屋的前面是一個露天的游泳池,我看到裏面剩了些死水,只有漫過腳背的量,日復一日地經受着太陽的曬烤,蒸發之後,水的邊沿結了一層岩石風化般的污垢。

我回頭看了一下,只有我一個人,遙遠的地方傳來人聲,聽上去挺陌生的。我突然摸到了口袋中的那盒香菸,手心裏竟然冒汗了。我走到了角落裏,點了一支香菸,大概是三天沒抽的緣故,抽了兩口,感覺到有點頭暈。

抽菸的過程中,我一直豎起耳朵,聽着屋外的動靜,說實話,我從來沒這麼緊張過,寧靜的氛圍,心跳聲大得像面鼓。

我萬萬沒想到,浩明像幽靈一樣出現在了門口,通過拆了窗戶的牆,他先呵呵地笑了一聲說,原來你真在這裏啊。我的香菸就掉到了地上,我快步迎了出去,想把他擋在門外,但他已經一腳跨了進來。他看到了掉在地上的香菸,我已經忘記把它踩在腳下了。

那情形我終生難忘,我看到浩明的臉上表情詭異,他眯了眯眼睛,側過身去,大概想往外走,突然又記起是來叫我吃飯的,停下來,又折返回來,拍着我的肩膀說,吃飯去,吃飯去。我感到肩膀沉了一下,那時候,我想解釋,可我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回去的路上,浩明一句話也沒說,我也一句話沒說。我始終在想,浩明這時候是不是琢磨着,我爲什麼要隱瞞抽菸這件事?同學之間,最好的兄弟之間,有什麼不能坦白的呢?我已經一再地聲明自己不抽菸了,這麼做不是很虛僞嗎?

十多年的兄弟可能要完結了,這讓我懊惱不已。快進餐廳的時候,我停了下來,浩明向前走了幾步,也停了下來,他很不解地看着我。我叫了一聲他的名字,浩明問我有什麼事,我搖搖頭說,沒事了。

吃完飯後回山莊,母親告訴我她想回去了。第二天,浩明來送我們,一直把我們送到了月臺,臨上火車的一刻,他把一隻黑色的包裹塞到了我手裏,我想還回去,列車檢票員催着我們上火車,說火車快開了。我只好回頭跟他說,快點來西北,我帶你去看沙漠。我看到了浩明紅通通的眼神,像牛的眼神,善良,又有點讓人心疼。

那隻包裹裏放了一些海鮮乾貨,還有一條香菸!

看到香菸的時候,我母親叫了起來,她說你同學怎麼知道你爹抽菸的?母親又開始了喋喋不休的嘮叨,她說,你這同學太通人情世故,天底下,這樣的後生很少。

回西北後,我把香菸給了父親,交給父親的時候,我看到了他被香菸薰黃的手指,他很高興,咧嘴一笑,牙齒也是全黑的。從那一刻開始,我下定決心,開始戒菸。

(選自雷默小說集《追火車的人》,有改動)

10.理解下面兩句的加點詞語。

(1)一瞬間,我們都覺得有些許尷尬。

(2)我承認,那一瞬間很尷尬。

11.賞析畫橫線段的描寫特色。

12.分析小說哪些內容體現浩明“通人情世故”。

13.作家雷默往往能夠“呈現普通事件背後隱藏的真實”,請探究本小說“隱藏”了怎樣的“真實”。

六、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漢關夫子春秋樓記

(清)劉曾

夫樓胡以“春秋”名也?考《春秋》系魯史,東周以還,王綱欲墜,我孔子懼萬世君臣之大義不明,不得已而以宗魯者尊周,託《春秋》以見志,此“春秋”之所以有其書也。

若漢自靈、獻守府,無異東遷,而當時漢統在蜀,我關夫子欲以存蜀者存漢,志《春秋》之志,此“春秋”之所以有其人也。

漢陰之西北隅,秦、晉諸君子建夫子廟,面江背湖,創開巨麗,後起危樓,宏模壯規,與晴川、黃鶴二樓,鼎峙相望,肖夫子讀《春秋》像於其上,此“春秋”之所以有其樓也。

嗟乎!《春秋》一書,系萬古綱常。當其時,筆削獨斷,非所稱遊、夏不能贊一詞,而《公》《谷》《左》胡僅得其貌焉者也?我夫子以布衣起戎行,搶攘於金戈鐵馬之間,而討賊大義,如揭日月,東魯心傳,若合符節。是豈必斤斤焉取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如經生家佔畢窮年,皓首一室,搜遺蹟於往帙,討故實於殘編也耶?則夫子所讀之書,必謂《春秋》也。然因之重有慨矣。

凡天之生聖人,必極窮其數。如當日周德雖衰,而魯有仲尼;漢祚雖微,而蜀有夫子。乃一則坐老洙、泗,而東周之志,託諸空言;一則固守彈丸,而殲吳滅魏,竟成遺憾。豈天之所以位置聖人者,獨有此杏壇一片席、荊襄一塊土也哉?亦何遭遇之窮如是耶!

今試登樓而望,彼武昌夏口之間,月明星稀,橫槊而賦者,猶有存焉者乎?東指吳會,彼樓船鐵鎖,擁三世之業而據長江之險者,猶有存焉者乎?於乎!銅臺湮銷吳宮草埋亦知數千百年後摩蕩日月倚仗乾坤巍巍然與魯之東山遙峙而有此春秋樓者乎!吾願登斯樓者,無徒詠漢陽芳草與晴川黃鶴,同作眺覽嬉遊之想,蓋所以作忠臣義士之氣,而非以供騷人墨士之娛。此春秋樓之所以有記也。

(選自《古文筆法百篇》)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肖夫子讀《春秋》像於其上 肖:刻畫

B.筆削獨斷 削:刪除

C.非所稱遊、夏不能贊一詞 贊:誇獎

D.漢祚雖微 祚:福氣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託《春秋》以見志 能以足音辨人

B.搜遺蹟於往帙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C.然因之重有慨矣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D.今試登樓而望 吾嘗跂而望矣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起筆不凡,第一句對此樓命名爲“春秋樓”發出疑問,既扣住標題,又便於下文展開議論,起到一石二鳥之功。

B.當時漢朝的血統在蜀國,所以關夫子保存蜀國的真正目的是藉此保存漢朝血統,而這也是《春秋》的忠義精神體現。

C.經學專家討論漢朝242年的歷史,僅僅搜尋往帙殘編,作者認爲這是錯誤的,而應該遵循《春秋》的綱常去發掘。

D.文章雖題爲“記”,實際上以“議”爲主,議中有史實,議中有見識,議中洋溢着充沛的情感,讀來頓生無限感慨。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銅 臺 湮 銷 吳 宮 草 埋 亦 知 數 千 百 年 後 摩 蕩 日 月 倚 仗 乾 坤 巍 巍 然 與 魯 之 東 山 遙 峙 而 有 此 春 秋 樓 者 乎!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凡天之生聖人,必極窮其數。

(2)豈天之所以位置聖人者,獨有此杏壇一片席、荊襄一塊土也哉?

七、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黃鐘)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

(元初)元好問

重岡已隔紅塵斷,村落更①年豐。移居要就,窗中遠岫,舍後長鬆。十年種木,一年種穀,都付兒童。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

(注)①更,又。

19.本元曲裏“黃鐘”指______,“人月圓”指______。

20.元曲一般都比較直白,而本小令卻非常委婉。請簡要說明此曲“委婉”的特點。

八、名著閱讀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爲禮,禮必壞;三年不爲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爲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爲也。今女安,則爲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21.下面兩句加點詞在文章中具體意思分別指的是什麼。

(1)期已久矣 期:______

(2)期可已矣 期:______

22.結合材料簡析孔子“三年之喪”的現實意義。

九、句子默寫

2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論語》)

(2)謹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3)時維九月,序屬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閣序》)

(4)__________,百年多病獨登臺。__________,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5)衆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__________,__________。(林逋《山園小梅》)

十、材料作文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當代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長篇小說《不朽》裏,描寫過人類兩種靈魂。

一種靈魂做的是“加法”。這種人喜歡錶現自我、突出自我,希望與世界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好讓人們看到自己的存在、聽到自己的聲音。

另一種靈魂做的是“減法”。這種人希望過那種不被他人關心關注、安靜安寧的日子,總是試圖削弱甚至消減與他人的聯繫,主動給自己的靈魂降噪,以期不被外界所發現、所記掛。

對此,你有什麼思考?請寫一篇論述類文章加以闡明。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答案

1.A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漢語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委實”的“委”應讀作“wěi”;

C.“幾份”的“份”應寫作“分”;

D.“力能扛鼎”的“扛”應讀作“gāng”;

故選A。

2.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並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殘缺,“通過這些綜藝節目的普及和推廣,把……”缺主語(介詞掩蓋主語),把“通過”放置“普及”前或者直接刪除“通過”;

C.結構混亂,“根據調查顯示”句式雜糅,“根據”“顯示”刪除一個;

D.不合邏輯,分類不當,應爲“內裝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祛暑藥品和防蚊噴霧”。

故選B。

3.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排序的能力。

由上句“一個強者,一旦泄漏人性軟弱的一面”可知,是在講“強者”泄漏他的力量,所以“強者的力量”是巨大的,難以抵禦的,所以後面緊跟④;那麼在這樣強大的力量面前,凡人又是怎樣的呢?所以④後面應該是①⑤;由最後一句“實在已足糞土王侯”可知,已足糞土王侯的應該是“項羽、虞姬生死不移之至情”,所以③排在最後。正確的排序應該是:④①⑤②③。故選A。

4.C

5.B

【分析】

4.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A.“表明”,表示清楚,比較確切地指出、顯示出。語境說“無數文學史經驗”顯示出“這類題材誰最終能夠在歷史上站住腳,誰不會被時間的河流帶走,往往取決於這些方面”,使用正確。

B.“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語境說現實中多數主題文學急於求成,使用正確。

C.“雖然”,轉折連詞,用在上半句,表示讓步,下半句說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卻是”等詞呼應。由語境“一些作家也還缺乏足夠的準備……也有缺乏‘修辭立其誠’的責任情懷和擔當勇氣……有的還可能有投機取巧、見利忘義等各種因素”,前後都是“缺乏……”,不存在轉折關係,所以“雖然”使用錯誤,應改爲“當然”。

D.“亟需”,急切需要。語境是說急切需要用文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來重新定義文明與財富的關係,使用正確。

故選C。

5.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B.乙處括號中內容的位置不當,括號中內容“哪怕是‘小罵大幫忙’的聲音”是對“表達與主流價值觀不完全相同的聲音”的解說,所以應放在“表達與主流價值觀不完全相同的聲音”的後面。故選B。

6.(1)當面誇讚、背後下刀,兩面三刀、陰險毒辣的小人。(意思相近即可)

(2)畫面簡潔:用手勢來暗示誇讚、指責、下毒手三種情況,“分層”清晰;“配文”明瞭,用文字清晰表明三階段,顯得明白。(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7.D

8.B

9.(1)內容上,《雷雨》突出命運衝突,拉開了與社會問題劇的距離。(2)《雷雨》運用象徵手法,用環境渲染人物命運。

【分析】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D.“西方戲劇不注重戲劇衝突和情節衝突”錯誤,曲解文藝,原文是“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戲劇衝突和情節衝突”,而不是“不注重”。

故選D。

8.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B.“第二是敘事模式的‘小說化’,但很難說是對中國話劇創作的突破”錯誤,曲解原意,原文是“中國的話劇爲何難以成詩……這是一種小說式的話劇,這種話劇是獨屬於老舍自己的,而不是更廣泛意義上的話劇創作的突破”,“更廣泛意義”指的是詩性。

10.(1)兩人不再默契,畢業後長時間沒有見面的陌生感。(2)描寫出“我”接不接香菸的窘境;“我”在母親面前不抽菸,而浩明不知情。

11.(1)以事寫人,寫出“我”偷偷抽菸被浩明遇見時而匆忙掩飾的心理。(2)採用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的方法。

12.(1)來車站接送(尤其是接“我”時,母親停下來了,他問是不是暈車),說明他會關心人。(2)精心安排我們住在“山莊”,方便我們體察江南人情世故;吃飯時找“不對外開放”的飯店,側面暗示人脈廣泛。(3)“我”偷偷抽菸,浩明“看破不點破”。(4)送贈別禮物,有特色產品和香菸(母親誤解,認爲我不抽菸,煙是送給父親的時候,讓母親以爲浩明細心)。

13.(1)情感真實。小說在“抽不抽菸”這個話題上展開故事,浩明一直坦誠,而我則躲躲閃閃,從而展示人物隱祕複雜的內心世界。(2)主題真實。小說頗具問題意識,以小見大,涉及“信任與謊言”這個大話題。(3)生活真實。“我”最後戒菸居然不是因爲感受到浩明的痛苦而是看到父親不雅的牙齒,把日常性與荒誕性結合起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真實”的理由,言之成理也可)

14.C

15.B

16.C

17.銅臺湮銷/吳宮草埋/亦知數千百年後/摩蕩日月/倚仗乾坤/巍巍然與魯之東山遙峙/而有此春秋樓者乎!

18.(1)凡是上天滋生聖人,一定要極力使他的命運困厄。

(2)難道上天用來安置聖人的方法,只有這教育界的一席之地、荊州襄陽的一方土地嗎?

【分析】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C.“不能贊一詞”意思是“不能添加一句話”,“贊”可以聯繫成語“不讚一詞”,“贊”意思是“添加”。故選C。

15.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B.“於”都是介詞,“在”“從”。

A.“以”,連詞,“來”;/介詞,“用”“憑藉”。

C.“之”,代詞“它”;/助詞,表取消句子獨立性。

D.“而”,連詞,表承接“接着”;/連詞,表修飾“地”。故選B。

16.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作者認爲這是錯誤的”錯誤,作者並沒有判斷“搜遺蹟於往帙,討故實於殘編”這種做法的對錯,“《春秋》一書,系萬古綱常”與漢學家無關。故選C。

17.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從句式結構一致的角度來看,“銅臺湮銷”和“吳宮草埋”都是主謂結構,二者形成對稱,分別斷開;“摩蕩日月”和“倚仗乾坤”都是動賓結構,二者形成對稱,分別斷開。

從句子內容及句子結構的角度來看,“而”是連詞,表承接,先是說“巍巍然與魯之東山遙峙”,然後“有此春秋樓者乎”,二者內容各自獨立,且前一句謂語是“峙”,“巍巍然”“與魯之東山”“遙”都做“峙”的狀語,後一句的謂語是“有”,賓語是“此春秋樓”,這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句子,所以“遙峙”和“而”之間斷開。

18.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並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第一句中,“生”,滋生;“窮”,使動用法,使……困厄;“數”,命數,命運。

第二句中,“豈”,難道;“所以”,用來……的;“位置”,古今異義,安置;“獨有”,只有;“杏壇”,教育界。

參考譯文:

樓爲什麼用“春秋”來命名呢?考據《春秋》是魯國曆史,東周以來,周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先聖孔子擔心年代久遠君臣大義不能闡明,不得已用尊崇魯國的方式來尊崇周王朝,藉助《春秋》來表達心志,這就是有“春秋”這本書的原因。

像漢代從漢靈帝、漢獻帝以來能保守先王的府藏,不以向東遷都爲異,當時漢朝的血統在蜀國,所以關夫子想要用保存蜀國的方式來保存漢朝血統,記述《春秋》的志向,而這也是有“春秋”之人的原因。

漢水南邊的西北角,秦晉的君子在那裏建夫子廟,面朝大江,背對湖水,開闊美好,後邊建起高樓,規模宏偉壯麗,和晴川樓、黃鶴樓形成三方對立之勢,在上面刻上夫子讀《春秋》的畫像,這就是有“春秋”這座樓的原因。

唉!《春秋》這本書是萬世的道德標準。當創作之時,刪改決斷,就是像子游、子夏那樣有文學才華的人也不能添加一詞,《公》《谷》《左》怎麼能夠得其全貌?關夫子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起自行伍之間,在戰爭之中忙忙碌碌,討伐賊子的節義像日月運行一樣光明,與孔子的想法完全吻合。難道一定要像經學專家那樣窮其一生,鑽研經典到老,討論漢朝242年的歷史,僅僅搜尋往帙殘編?夫子所讀的書籍一定是《春秋》,然而對此我還有感慨啊。

凡是上天滋生聖人,一定要極力使他的命運困厄。就像當初周王朝雖然衰微,但是魯國有孔子;漢朝雖然衰微,但是蜀國有關夫子。但是一個老於洙水泗水,東周之志只能寄託於文詞議論;一個固守彈丸之地,殲吳滅魏的志向最終成了遺憾。難道上天用來安置聖人的方法,只有這教育界的一席之地、荊州襄陽的一方土地嗎?爲什麼遭遇的困窘像這樣!

現在試着登樓遠望,那武昌夏口之間,月命星稀,橫握長矛作賦之人還在嗎?向東指向吳會之間,那樓船鐵鎖,擁有三代功業佔據長江天險的人還在嗎?唉!銅雀臺已經湮滅不在,吳宮已被荒草埋沒,也同樣知道幾千幾百年後,振盪日月,仗恃乾坤,高大巍然和魯國的東山遙相對峙的還有這春秋樓嗎?我希望登上這座樓的人,不要只吟誦感嘆漢陽芳草和晴川黃河,一同抒發觀賞遊玩的想法,能夠用來抒發忠臣義士的志氣,不僅僅來供文人墨客的娛樂。這就是我創作這篇春秋樓記的原因。

19. 宮調名 曲牌名

20.(1)借景抒情。運用“遠岫”“長鬆”意象,包含移居東園的喜愛,也包含對高潔品質的追求。

(2)襯托。選擇“醒來、醉後”典型場景來暗示閒適情感(看似閒適的憂鬱)。

(3)用詞古雅不俗,不口語化,如“重岡”“遠岫”。

(4)含蓄。第一句飽含了詩人此前所有的國破家亡之痛,重疊的山崗能把他所不願意再看到的那個世界完全隔絕開來,同時也就斬斷了那些痛苦的記憶;最後一句清風明月醒復醉,看似悠閒,卻是一腔酸楚、滿腹憂鬱。

21. 爲期 一年

22.(1)喪期應該態度誠懇,心有掛念,即“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2)現代生活快節奏,是否“三年”因人而異;關鍵是父母活着時回饋父母的“三年之愛”。

參考譯文:

宰我問:“父母死了,服喪三年,爲期太久長了。君子三年不習禮,禮一定會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荒廢。舊谷已經吃完,新谷已經登場,取火用的燧木已經輪換了一遍,服喪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說:“喪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錦緞,對你來說心安嗎?”宰我說:“心安。”孔子說:“你心安,就那樣做吧!君子服喪,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感到快樂,住在家裏不覺得舒適安寧,所以不那樣做。現在你心安,就那樣去做吧!”宰我出去了,孔子說:“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來三年後,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三年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禮。宰予難道沒有從他父母那裏得到過三年懷抱之愛嗎?”

23.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潦水盡而寒潭清 煙光凝而暮山紫 萬里悲秋常作客 艱難苦恨繁霜鬢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