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匆匆課文原文精品多篇

匆匆課文原文精品多篇

《匆匆》句子賞析 篇一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詩人幾筆勾勒一個淡淡的畫面。作者不在於描繪春景的實感,而在於把讀者帶入畫面,接受種情緒的感染,同時又作形象的暗示:這畫面裏現出的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由此詩人追尋自己日子的行蹤。“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以逝去的日子的深深留戀。可是“我”的日子卻“一去不復返”,看不見,摸不着,是被人“偷了”還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陳代謝的跡象和自己無形的日子相對照,在一連串疑問句中透出詩人悵然若失的情緒。

“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極度的誇張,和喻成大海的時間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沒有聲音,沒有影子”的特點。實際上,這裏有自己日子的蹤跡,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有它微微的聲音。詩人竭力從視覺和聽覺上去感受它,搜尋過去的日子。可是八千多日子卻悄無聲息的“溜去”了。時間之無情,生命之短暫,使詩人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時間是怎樣的“匆匆”呢?詩人並沒有作抽象的議論,他把自己的感覺,潛在的意識通過形象表現出來,“把觸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經人到的那裏”,尋那“新鮮的東西”。(朱自清《詩與感覺》)因此,空靈的時間被形象化了,習已爲常的生活畫面裏透出詩人“獨得的祕密” 。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轉。”太陽被人格化了,他像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邁動腳步來了,悄悄地從詩人的。身邊走過,詩人隨着太陽的“挪移”也“茫茫然跟着旋轉了”。接着,詩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時間飛速的流逝。吃飯、洗手、默思,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詩人卻敏銳地看到時間的流過。當他企圖挽留時,它又伶俐地“跨過”,輕盈地“飛去”,悄聲地“溜走”,急速地“閃過”了,時間步伐的節奏越來越快。詩人用活潑的文字,描寫出時間的形象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給人一個活生生的感覺,我們聽到了時間輕俏、活潑的腳步聲,也聽到了詩人心靈的顫動。

在時間的匆匆裏,詩人徘徊,深思而又執拗地追求着。黑暗的現實和自己的熱情相牴觸,時間的匆匆和自己的無爲相對照,使詩人更清楚地看到:“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如果說第三節還是以作者一天的具體感受來反映時間的流逝,以個別來反映一般的話,在這裏,作者就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各種影象凝聚在一個點上,使時間流逝的情況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藍色、乳白色的;有動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詩人看到了,觸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追尋自己生命的“遊絲般的痕跡”。

原文 篇二

目標要求:

1、瞭解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和惋惜,又爲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明白人生短暫,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段。

3、蒐集有關時間方面的詩詞、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修養。

賞析 篇三

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刻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惋惜,揭示了舊時代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而苦悶彷徨的複雜心情。他關於時光匆匆的思考,不僅對當時的年輕人有觸動,對今天的讀者也一樣產生巨大的警醒作用。

文中作者用以抒情的物象“時光”,因虛無縹緲而極難把握、體現。然一向以筆觸委婉、細膩、深刻著稱的作者,卻做到了用生花妙筆賦予無影無形的時光具體可感、栩栩如生的形象,且在此基礎上酣暢淋漓地抒發了鬱郁情懷。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文章一開篇便是一氣呵成的三個排比句,以有去有回、枯了又青、謝了再開。燕子、楊柳、桃花來借物起興,反襯匆匆逝去、無跡無痕的時光。此處作者用意不在於描繪春景的實感,而是要讓讀者進入畫面,情緒受到感染,瞭解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由此,詩人進一步追尋時光的行蹤:日子爲什麼會一去不復返?是被人“偷了”還是“逃走”了?被偷了能藏在何處?逃走了現在會在哪裏?一連串疑問,透出詩人悵然若失的情緒。“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是捫心自問,也極自然地將“我”融入文中,開始以“我”的生活爲敘寫內容。“八千多日子”是作者已走過的人生二十四度春秋,它們“象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新奇的比喻、極度的誇張,進一步烘托、渲染了“匆匆”的氣氛。八千多日子悄無聲息“溜去”,時間之無情、生命之短暫,使詩人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因歲月蹉跎壯志未酬羞赧得額上汗流如注,爲光陰虛度無所成就悔恨得涕淚縱橫。

品讀欣賞,個性感悟。 篇四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2)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仿寫練習。)

(4)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太陽蒸融了。

(這些句子運用了排比、擬人和比喻等手法,讀起來格外輕巧婉轉,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3、賞讀。以“挑戰擂主”的形式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句段感情朗讀,也可以背讀積累。

(競賽朗讀鼓勵學生進行個性解讀,體現了由會讀書到讀好書的過程。)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篇五

1、以“我來讀讀”、“我來說說”的形式檢查學生自學字詞和讀文情況。

2、學生在組內互相交流預習中遇到的難理解的`詞句,教師相機引導。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更是學習的主人,主體地位迴歸,內在潛能被激發,學生會無拘無束的交流,自主學習效果明顯增強。)

人物評價 篇六

“朱自清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近代詩人郁達夫評)

“朱自清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近代散文家李廣田評)

“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毛澤東評)

“同朱自清談話處事或讀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麼誠懇、謙虛、溫存、樸素……他文如其人,風華從樸素中來,幽默從忠厚中來,腆厚從平淡中來。”(現代教育家、作家楊振聲評)

人物影響 篇七

朱自清的作品《比興》篇對“比”和“興”的涵義,尤其“興”的內涵進行了追根溯源的推理與探尋,並得出了鮮明的結論,指出“興”爲發端和譬喻。朱自清的研究成果對“興”的研究規劃了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論基礎,對後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縱觀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史,“五四”時期的散文成就對現當代散文的創作影響最大。而這一時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則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備受推崇的是那些寫景抒情的篇章,其中描繪自然風光的部分,以真摯的情意、細緻的觀察、豐富的想象構成了濃郁詩情及漂亮縝密的藝術風格。秦淮河的燈月交輝,畫舫凌波,與遊覽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諧調,而山歌妓賣唱引起的悵惘、矛盾、幻滅等情思,意使“清豔的夜景也爲之減色”。寫景則融情於景,敘事則化意入事,這正是朱自清散文的動人之所在。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學的基礎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創造了具有中華民族特性的散文體制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