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調研需求分析報告多篇

調研需求分析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市殘疾人需求分析調研報告

根據xx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領導小組《關於開展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的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要求,市殘聯組織開展了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爲主題的大ѧϰ、大調研活動。活動分成領導幹部小組,各處室、中心分別爲1個小組,共計7個小組,採取從主要領導到普通工作人員,每人負責1個社區(村)等方法在全市對30個社區(村)進行調查。此次調研,我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爲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對xx區新孔社區、浦北村和xx縣瓜安村等283名殘疾人進行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得到如下結論:

(1)調查的283名殘疾人中197名殘疾人有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佔調查的殘疾人總數70%。

(2)選擇需求的殘疾人依次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生活服務、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較大,對殘疾人的需求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問題。

(3)本調研提出了以需求爲導向,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大政方針政策、省、市惠殘政策,推動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爲特殊困難羣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經濟支持等對策建議。

兩個體系建設是中央7號文件的核心內容之一。隨着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正在逐漸完善,而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還剛剛開始。爲了更好地瞭解殘疾人的需求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爲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我此次主要對xx市殘疾人需求問題進行調查。目前,該項調研已完成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以及調查研究報告的初稿。限於時間的要求,本報告僅圍繞調查數據談幾個問題。

一、調研目的及方法

本次調研活動以xx市各類殘疾人爲核心,通過調研,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市殘疾人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銳意進取,切實增強投身殘疾人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入瞭解殘疾人基本狀況,掌握殘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宣傳黨和政府殘疾人工作的方針政策,推動各項惠殘政策的落實,促進殘疾人保障體系的建立完善,爲推動全面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論依據。

本報告將回答四個問題:

(1)殘疾人有哪些需求?

(2)分別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的殘疾人有哪些主要特徵?

(3)選擇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務等是否已滿足需要,還存在什麼問題?

(4)工作思路及對策建議。

調查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和召開座談會。

二、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本次通過簡單隨機、等距抽樣等方法共抽出283名被調查殘疾人。

1、性別結構:男性150名,女性133名,男女比例大致爲8:7。

2、年齡結構: 0-18歲佔15.5%,18-60歲佔64.4%。按60歲劃分,非老年人佔79.9%,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20.1%,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年齡結構相似。

3、戶口性質:農業戶口占88.1%;非農業戶口占11.9%;農業與非農業比例大致爲7:1,與xx市人口的整體構成一致。

4、婚姻狀況:初婚有配偶63.8%,未婚佔23.8%,再婚有配偶佔0.7%,離婚佔0.8%,喪偶佔10.1%。

5、文化程度:國小文化程度27. 2%,國中文化程度12.5%,高中文化程度佔2.2%,大專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學的佔到了56.5%。

6、殘疾狀況:(1)殘疾類型:視力殘疾佔25.8%,肢體殘疾佔35.1%,智力殘疾佔5.5%,精神殘疾佔4. 3%。(2)殘疾等級:一級佔19.2%,二級佔31.9%,三級佔29.9%,四級佔18.8%,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殘疾狀況大約一致。

7、生活自理狀況:生活能自理63.4%,不能自理36.6%。

8、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1)1850歲130名殘疾人中(除一級殘疾人)未工作的近1/2,因喪失工作能力未工作的1/4。(2)個人生活主要來源:靠離退休金25人,靠家庭成員供養的近1/2,靠領取基本生活費的16人,靠保險收入和財產險收入的不足4人。(3)社會保險狀況:城鎮殘疾人蔘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不足4/5,農村殘疾人蔘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足1/2。(4)職業技能培訓狀況:有就業能力殘疾人,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不足1/3。(4)享受定期生活救助狀況:近1/4的享受民政部門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殘人生活補助。

9、康復服務狀況: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近2/3沒有得到康復服務,得到治療與康復訓練服務的殘疾人1/10以上,心理疏導服務不足1/10,康復知識普及服務不足1/5,輔助器具配置不足3%,日間照料與託養不足2%

三、被調查者需求分析

本分析主要基於問卷調查數據和訪談資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過對被調查者對需求選擇分析,瞭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殘疾人事業發展中存在問題。

1、需求選擇分析

按照問卷調查的要求,被調查的殘疾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意願選擇需求,對選擇需求的殘疾人進行具體分析:48%需求者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1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 8.3%需求者選擇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殘疾人信息無障礙,7.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7.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輔助器具,5.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法律援助與服務、殘疾人文化服務、殘疾人生活服務,4.4%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殘疾人就業安置與扶持。

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問題

(1)殘疾人社會保障觀念落後,救濟色彩太重。傳統觀念認爲殘疾是殘疾人及其家庭的事情,與社會無關,過分強調家庭自我保障與殘疾人自立,使得殘疾人保障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施捨和救濟的濃重色彩。在調查中,近1/2的殘疾人要求政府給予經濟救助,特別是農村殘疾人對殘疾人的服務需求很少,認爲政府給點錢,家人給吃給穿就滿足了。家人承擔了家庭中殘疾成員由生到死的無限責任以及巨大的精神負擔。這種殘疾觀及受此影響下的社會保障觀念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與整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2)保障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在 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環境下,殘疾人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應該是特惠。而作爲欠發達地區,殘疾人除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普惠政策外,爲殘疾人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標準也較低。無固定收入的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按月領取低保金或低保標準的生活補貼,只有市區、xx縣和xx縣已全部落實,其他縣正在落實中;肢體三級以及三級四級的智障和精神病人等更多殘疾人還享受不到這一特惠。享受這一特惠的標準也很低。現行低保標準是城區230元/月,農村155元/月,只是勉強餓不死的水平。除此以外的就業、康復等其他方面的特惠則更少,同樣也是標準低,覆蓋面窄。

(3)保障服務的層次低。現行的保障措施幾乎只能考慮殘疾人的基本生活資料方面的溫、飽需求,精神層面的需求則很少顧及。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隨着政府對殘疾人事業投入的不斷加大,殘疾人的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或即將解決)。起碼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廣大殘疾人要求精神層面生活享受將成爲必然。目前,現行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殘疾人多種類、多層次需求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4)保障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用於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經費投入實現逐年增長,但由於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制約,投入的殘疾人社會保障經費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由於經費不足的制約,只能是低覆蓋率的、低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方面的保障多爲空白,或是剛剛起步。當前,我市殘疾人社會保障資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資金供給方式還沒有建立起來,從殘疾人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來看,渠道還比較狹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爲主,福利彩票、福利基金會爲輔,社會捐贈有限支持的模式。特別是社會捐贈方面,還沒有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捐贈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來自社會的資金投入很少。

(5)服務體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殘疾人保障需求的增長和轉型,增加了社會保障的難度。目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突出生存性需求保障,重點解決殘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在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以及扶貧就業等方面力度不斷加大,但是還沒有建立起針對殘疾人特殊性、多樣性、類別化需求的服務體系,相關專業機構、社區之間沒有形成暢通的服務網絡,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殘疾人服務機構的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管理措施還沒有出臺,導致不能爲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我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少,設備不上規模,人才缺乏等,不能很好發揮應有的功能作用。已建成的鄉鎮及部分村殘疾人康復室,由於殘疾人居住分散,加之缺少專業康復指導人員和合理的運行機制,普遍存在利用程度不高的問題;去年啓動建設的市、縣級殘疾人託養中心,尚處在規劃設計,建設、裝修等階段,建成後的功能定位和運作機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討。

(6)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不健全,法制化進程緩慢。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法規的建設總體滯後,難以適應新階段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需要。一方面,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制約了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發展。目前,我國從整體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殘疾人的社會保障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落腳點,制約和影響了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實現。另一方面,現有的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與社會保障立法比較起來,殘疾人社會保障立法更爲滯後。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專門的法律法規,在《憲法》、《選舉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中也都有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條款,但其內容總的來說過於籠統,許多條文還停留在原則性的規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作爲保護勞動者就業權利的《勞動法》,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的規定也顯得空泛。

四、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

一是大力弘揚三創精神和殘疾人四自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激勵殘疾人積極投身全面奔小康、重振連雲港的偉大實踐。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社會參與的機會和權利,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就業,努力提高殘疾人就業率。二是大力發展殘疾人教育。進一步健全教育培訓體系,教育部門切實將殘疾人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體系,維護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力爭使殘疾學生高中和大學入學率達到60%和40%。三是通過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小額貸款、提供就業崗位、購買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幫助更多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就業。

(二)逐步提高社會保障覆蓋面和保障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普惠政策與特惠救助相結合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做好殘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關生活救助。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保障覆蓋面和保障的標準。二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勞動保障部門要保證殘疾職工能平等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保證所有農村殘疾人都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證城鎮無業殘疾人都能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是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採取多種措施,積極爲貧困和低收入殘疾人爭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確保殘疾人生活改善程度與當地羣衆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相適應,不斷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

(三)加快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和資金投入,建立規模大、服務設置齊全,檔次高,內容多,爲殘疾人提供優質服務的機構建設。二是各職能部門,特別是殘聯要開展各服務機構精細化管理,其中有一項內容就是對各服務機構服務進行認定型管理,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和工作績效的評估獎勵機制。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一支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的高素質管理幹部隊伍和一批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默默無聞勤勤懇墾的專技工作者隊伍。鼓勵各服務機構引進、選拔、培養和使用一批一專多能的殘疾人工作骨幹,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愛護他們,解決好他們待遇問題,促進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

(四)完善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協調機制。

黨委、政府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全市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並予以優先發展,納入當地黨委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和年終考覈,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工委協調各部門在殘疾人社會保障、康復、教育、就業、維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伸出援助之手,關愛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在殘疾人機構建設上給予優惠政策。

(五)加強對殘疾人的教育管理。

積極引導殘疾人勇敢面對現實、超越自我、自主創業,鼓勵殘疾人發揚樂觀進取精神、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信念,對生活充滿信心。加強對殘疾人的法制教育,不要讓他們成爲法制教育的一個盲點,使殘疾人自覺遵紀守法。

【第2篇】醫藥行業調研報告及發展需求分析

醫藥行業調研報告及發展需求分析

針對近期對醫藥行業的調研結果,現對醫藥行業的市場前景,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以及對其進行放貸的可行性分析:

一、宏觀情況:

醫藥行業在20xx到20xx這8年間由於藥品價格管制和招標政策比較寬鬆,配合充足的行業資金支持,以及市場自身穩定的需求,醫藥行業在這8年間發展較快,產值增速平均保持在20%,20xx年以來受醫保控費、招標延緩、新版gmp改造檢查等影響,行業增速較往年有所下降,維持在13%左右,不過政策面上也 有許多利好消息,無疑仍將會刺激着醫藥行業穩步快速發展。

醫藥行業利潤外在因素是國家的醫療醫保政策,內在因素是市場需求,核心是產品藥效質量和招標政策。

首先:新一屆政府大力發展醫療保險,把城鎮居民大病重病均列入醫保統籌範圍提高了報銷比例,無形中能促進醫藥行業整體銷量利潤,另外僅以20xx年來講,全國醫保結餘資金總額超過9500億元,佔藥品消費的102%,醫保資金具有強大的消費慾望和動力。

其次:目前隨着疾病多樣化,複雜化,再加上本身人口基數大的現狀,無論是在醫院就醫型,還是在家療養型對醫藥及醫療器械客觀上都有大量穩定需求。

再次:國家藥監局逐步放開藥價管制,可能導致低價藥有所上漲,高價藥價格回落,藥品市場充分競爭,這將對醫藥連鎖零售企業有益,大大促進銷售額度,增加利潤。

最後:政策逐漸探索試水:醫院藥房“對外託管”;允許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擬放開網上藥店處方藥互聯網銷售。又增加了一個醫藥銷售渠道,市場銷量廣闊。

二、微觀分析:

醫藥行業整體前景好,但好的行業不一定百分百有好的企業。具體到一個企業公司來講要想實現高利潤運營,需要有核心的安全且吸引人的產品和技術,有專業營銷中介如經銷商,貨物儲運商,穩定的供應商,下游客戶要廣而分散,要有金融中介持續穩定支持。

決定醫藥公司發展中幾個關鍵運營板塊分析:

(一):原料供應商

供應商地位舉足輕重,是整個價值傳遞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尤其作爲藥品生產企業,原材料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藥品的質量。客戶滿意程度,產品銷量,公司利潤。所以醫藥企業都很重視和供應商保持好關係,原料價格直接影響成本,所以一般也會多選擇幾家供應商,不過分依賴於某個或某幾個,防止因供應成本走高,而使企業產品價格上升,從而影響企業的銷售額。關於醫藥生產公司與上游供應商之間供銷結算方式,以調研的兩家生產型藥企業河南明仁藥業(該公司具有ⅲ類醫藥器械生產銷售資質)和順康中醫藥批發連鎖公司來看,除了針劑供應商可以賒銷購銷或開承兌外,中藥材,酊劑,西藥化學原輔料多使用現金結算。藥企在進貨過程中對流動性資金有需求。

(二):生產環節

在生產環節,營銷,人工,財務成本 遠不及研發成本,公司直接設立研發部研究所,所投入的資金回報週期長,有時很可能成爲沉沒成本,所以有的藥企可能會直接選擇與高等院校、醫藥研究機構合作購買他們的專利,再進行直接或仿生生產,以節約研發成本。產品定型後還需要由藥監部門組成專家組進行gsp、gmp質量認證,方能對外銷售。這期間購買專利和藥品生產批號的費用,以及公關認證費用是一筆較大開支。一旦產品得到相關部門技術認證,方能參與各大醫院招投標,進藥房,以此能夠保證有較好市場銷量。所以藥企在進行技術認證和後期招投標過程中,也是具有強烈使用資金慾望的時期,能夠且願意承擔高利息成本,所需資金一般在200萬以上。

(三):銷售環節

醫藥公司的銷售渠道主要以醫院、藥店、診所爲主,三者都有可能成爲同一家醫藥公司的客戶。尤其是連鎖藥店,渠道能量很強,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銷售力量。在省內例如張仲景藥房,省醫藥超市,健康人藥房,千禧堂,老百姓等大的藥房還有一些名氣稍弱的小連鎖藥店零售收入佔比頗大。藥企在跟這些醫院,藥店,診所合作時資金結算上是先收取一定比例定金,然後全額結算,所以賬期一般不會太長,所以在此經銷過程中,藥店大型診所會涉及進貨流動資金、週轉資金需求,但期限根據調查來看均以2到3個月爲主,承擔利息成本在2分以內。

(四):小型藥店零售

單一個體戶經營的藥店,其利潤增長首先靠的是好的店鋪選址,其次就是有價格競爭優勢的進貨渠道,再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夠取得省市醫保刷卡資質。根據調查顯示一個經營剛滿一年,面積在350平左右的中型藥店在醫保資質下來之前月均營業額在15萬左右,醫保資質審批下來後,零售業務達到23萬左右,有突飛猛進增長。所以一般藥店大多都有意願申請醫保刷卡資質,其公關活動費用省、市加起來至少20萬左右。

診所及其藥店也有相對的淡旺季之分:一般在5到7月份是淡季,進入下半年8到10月份庫存週轉率加快,年底12月份備貨需求增大。所以中小型藥店在採購藥品、補充流動性資金需求、以及申請特殊資質時期,對資金有非常急切的渴求,一般所需資金在50萬以下,利息成本在1.8左右。因爲經營相對穩健風險較小,所以需要的是短平快資金不願承擔過高利息成本,融資渠道一般是以拿房本抵押辦理的大額生意人信用卡爲主,或是親朋之間轉借,支付1分左右利息。

三、風險因素

目前省內醫藥生產企業經營較好的應屬新鄉的華蘭生物和信陽的羚銳製藥,二者均是上市公司,它們具有自己核心的生產專利技術,有一定核心競爭力,其他的一些中小藥企大多是生產國內外仿生藥品的,企業沒有研發實力,所以利潤空間有限。另外,藥企在原料採購時多以現金結算,銷售環節收到醫藥連鎖公司的多是承兌,所以容易產生一段時間賬期,造成流動性資金緊缺,因此對銀行等金融部門有很大程度依賴性,經營稍有不善,會面臨抽貸風險。

四、綜合分析及應對策略

在當前形式下,我們要幫助一個好的行業好的企業找到融資需求融資點,由原來被動選擇客戶到主動發掘客戶。綜合衡量來看,醫藥行業的利潤率及增長空間還是蠻不錯的,可以覆蓋融資成本。受政策層面影響較大,但市場需求較爲穩定,一定程度降低了風險。藥企在研發、生產、銷售環節都存在短期流動性資金需要。所以我們可以針對於此,專門設計適合他們需求的信貸產品。實現互利共贏。

具體產品設計如下:

(一)尋找一優質藥企,打通它的上下游企業,走供應鏈金融模式,做到從採購到生產再到銷售全方位資金支持,這樣可以避免以往合作模式中銀行等金融機構壓貸,抽貸造成的資金枯竭風險,單筆貸款額度不宜過高,但可以循環使用。

(二)針對單一小規模藥店而言,設計短平快信貸產品,可以面積在40平以上房本抵押,設計單筆貸款額度在10萬元以下,期限60天左右信貸產品,要優於信用卡45天免息期條件,突出產品優勢。

(三)另可以月均收入在3000以上,醫保社保公積金齊全的企事業單位員工做連帶責任擔保走信用貸款,期限也不宜長,可以約定有循環使用功能優勢。

(四)針對醫藥生產企業在銷售環節結算上,收取承兌佔比較大這一現狀,可以設計以應收賬款抵押來做貸款,承兌視同應收款,大大降低放貸風險。

五、總論

在甄別公司,和對應的設計貸款產品的過程中,我們其實充當的是vc天使投資人身份,在保證我們自身利益前提下基於市場需求,設計一款雙方樂於接受的產品,方能產生互惠共贏目的。

【第3篇】殘疾人服務需求分析調研報告

根據xx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領導小組《關於開展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的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要求,市殘聯組織開展了“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爲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活動分成領導幹部小組,各處室、中心分別爲1個小組,共計7個小組,採取從主要領導到普通工作人員,每人負責1個社區(村)等方法在全市對30個社區(村)進行調查。此次調研,我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爲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對xx區新孔社區、浦北村和xx縣瓜安村等283名殘疾人進行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得到如下結論:(1)調查的283名殘疾人中197名殘疾人有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佔調查的殘疾人總數70%。(2)選擇需求的殘疾人依次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生活服務、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較大,對殘疾人的需求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問題。(3)本調研提出了以需求爲導向,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大政方針政策、省、市惠殘政策,推動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爲特殊困難羣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經濟支持等對策建議。

“兩個體系”建設是中央7號文件的核心內容之一。隨着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正在逐漸完善,而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還剛剛開始。爲了更好地瞭解殘疾人的需求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爲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我此次主要對“xx市殘疾人需求問題”進行調查。目前,該項調研已完成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以及調查研究報告的初稿。限於時間的要求,本報告僅圍繞調查數據談幾個問題。

一、調研目的及方法

本次調研活動以xx市各類殘疾人爲核心,通過調研,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市殘疾人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銳意進取,切實增強投身殘疾人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入瞭解殘疾人基本狀況,掌握殘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宣傳黨和政府殘疾人工作的方針政策,推動各項惠殘政策的落實,促進殘疾人保障體系的建立完善,爲推動全面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論依據。

本報告將回答四個問題:(1)殘疾人有哪些需求?(2)分別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的殘疾人有哪些主要特徵?(3)選擇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務等是否已滿足需要,還存在什麼問題?(4)工作思路及對策建議。

調查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和召開座談會。

二、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本次通過簡單隨機、等距抽樣等方法共抽出283名被調查殘疾人。

1、性別結構:男性150名,女性133名,男女比例大致爲8:7。

2、年齡結構: 0-18歲佔15.5%,18-60歲佔64.4%。按60歲劃分,非老年人佔79.9%,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20.1%,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年齡結構相似。

3、戶口性質:農業戶口占88.1%;非農業戶口占11.9%;農業與非農業比例大致爲7:1,與xx市人口的整體構成一致。

4、婚姻狀況:初婚有配偶63.8%,未婚佔23.8%,再婚有配偶佔0.7%,離婚佔0.8%,喪偶佔10.1%。

5、文化程度:國小文化程度27. 2%,國中文化程度12.5%,高中文化程度佔2.2%,大專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學的佔到了56.5%。

6、殘疾狀況:(1)殘疾類型:視力殘疾佔25.8%,肢體殘疾佔35.1%,智力殘疾佔5.5%,精神殘疾佔4. 3%。(2)殘疾等級:一級佔19.2%,二級佔31.9%,三級佔29.9%,四級佔18.8%,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殘疾狀況大約一致。

7、生活自理狀況:生活能自理63.4%,不能自理36.6%。

8、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1)18—50歲130名殘疾人中(除一級殘疾人)未工作的近1/2,因喪失工作能力未工作的1/4。(2)個人生活主要來源:靠離退休金25人,靠家庭成員供養的近1/2,靠領取基本生活費的16人,靠保險收入和財產險收入的不足4人。(3)社會保險狀況:城鎮殘疾人蔘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不足4/5,農村殘疾人蔘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足1/2。(4)職業技能培訓狀況:有就業能力殘疾人,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不足1/3。(4)享受定期生活救助狀況:近1/4的享受民政部門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殘人生活補助。

9、康復服務狀況: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近2/3沒有得到康復服務,得到治療與康復訓練服務的殘疾人1/10以上,心理疏導服務不足1/10,康復知識普及服務不足1/5,輔助器具配置不足3%,日間照料與託養不足2%

三、被調查者需求分析

本分析主要基於問卷調查數據和訪談資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過對被調查者對需求選擇分析,瞭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殘疾人事業發展中存在問題。

1、需求選擇分析

按照問卷調查的要求,被調查的殘疾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意願選擇需求,對選擇需求的殘疾人進行具體分析:48%需求者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1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 8.3%需求者選擇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殘疾人信息無障礙,7.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7.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輔助器具,5.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法律援助與服務、殘疾人文化服務、殘疾人生活服務,4.4%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殘疾人就業安置與扶持。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問題

(1)殘疾人社會保障觀念落後,救濟色彩太重。傳統觀念認爲殘疾是殘疾人及其家庭的事情,與社會無關,過分強調家庭自我保障與殘疾人自立,使得殘疾人保障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施捨和救濟的濃重色彩。在調查中,近1/2的殘疾人要求政府給予經濟救助,特別是農村殘疾人對殘疾人的服務需求很少,認爲政府給點錢,家人給吃給穿就滿足了。家人承擔了家庭中殘疾成員由生到死的“無限責任”以及巨大的精神負擔。這種殘疾觀及受此影響下的社會保障觀念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與整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2)保障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在 “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環境下,殘疾人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應該是“特惠”。而作爲欠發達地區,殘疾人除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普惠”政策外,爲殘疾人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標準也較低。無固定收入的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按月領取低保金或低保標準的生活補貼,只有市區、xx縣和xx縣已全部落實,其他縣正在落實中;肢體三級以及三級四級的智障和精神病人等更多殘疾人還享受不到這一“特惠”。享受這一“特惠”的標準也很低。現行低保標準是城區230元/月,農村155元/月,只是勉強“餓不死”的水平。除此以外的就業、康復等其他方面的“特惠”則更少,同樣也是標準低,覆蓋面窄。

(3)保障服務的層次低。現行的保障措施幾乎只能考慮殘疾人的基本生活資料方面的溫、飽需求,精神層面的需求則很少顧及。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隨着政府對殘疾人事業投入的不斷加大,殘疾人的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或即將解決)。起碼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廣大殘疾人要求精神層面生活享受將成爲必然。目前,現行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殘疾人多種類、多層次需求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4)保障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用於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經費投入實現逐年增長,但由於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制約,投入的殘疾人社會保障經費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由於經費不足的制約,只能是低覆蓋率的、低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方面的保障多爲空白,或是剛剛起步。當前,我市殘疾人社會保障資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資金供給方式還沒有建立起來,從殘疾人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來看,渠道還比較狹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爲主,福利彩票、福利基金會爲輔,社會捐贈有限支持的模式。特別是社會捐贈方面,還沒有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捐贈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來自社會的資金投入很少。

(5)服務體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殘疾人保障需求的增長和轉型,增加了社會保障的難度。目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突出生存性需求保障,重點解決殘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在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以及扶貧就業等方面力度不斷加大,但是還沒有建立起針對殘疾人特殊性、多樣性、類別化需求的服務體系,相關專業機構、社區之間沒有形成暢通的服務網絡,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殘疾人服務機構的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管理措施還沒有出臺,導致不能爲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我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少,設備不上規模,人才缺乏等,不能很好發揮應有的功能作用。已建成的鄉鎮及部分村殘疾人康復室,由於殘疾人居住分散,加之缺少專業康復指導人員和合理的運行機制,普遍存在利用程度不高的問題;去年啓動建設的市、縣級殘疾人託養中心,尚處在規劃設計,建設、裝修等階段,建成後的功能定位和運作機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討。

(6)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不健全,法制化進程緩慢。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法規的建設總體滯後,難以適應新階段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需要。一方面,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制約了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發展。目前,我國從整體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殘疾人的社會保障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落腳點,制約和影響了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實現。另一方面,現有的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與社會保障立法比較起來,殘疾人社會保障立法更爲滯後。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專門的法律法規,在《憲法》、《選舉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中也都有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條款,但其內容總的來說過於籠統,許多條文還停留在原則性的規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作爲保護勞動者就業權利的《勞動法》,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的規定也顯得空泛。

四、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一是大力弘揚“三創”精神和殘疾人“四自”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激勵殘疾人積極投身“全面奔小康、重振連雲港”的偉大實踐。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社會參與的機會和權利,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就業,努力提高殘疾人就業率。二是大力發展殘疾人教育。進一步健全教育培訓體系,教育部門切實將殘疾人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體系,維護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力爭使殘疾學生高中和大學入學率達到60%和40%。三是通過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小額貸款、提供就業崗位、購買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幫助更多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就業。

(二)逐步提高社會保障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普惠政策與特惠救助相結合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做好殘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關生活救助。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保障覆蓋面和保障的標準。二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勞動保障部門要保證殘疾職工能平等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保證所有農村殘疾人都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證城鎮無業殘疾人都能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是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採取多種措施,積極爲貧困和低收入殘疾人爭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確保殘疾人生活改善程度與當地羣衆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相適應,不斷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

(三)加快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和資金投入,建立規模大、服務設置齊全,檔次高,內容多,爲殘疾人提供優質服務的機構建設。二是各職能部門,特別是殘聯要開展各服務機構精細化管理,其中有一項內容就是對各服務機構服務進行認定型管理,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和工作績效的評估獎勵機制。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一支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的高素質管理幹部隊伍和一批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默默無聞勤勤懇墾的專技工作者隊伍。鼓勵各服務機構引進、選拔、培養和使用一批一專多能的殘疾人工作骨幹,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愛護他們,解決好他們待遇問題,促進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四)完善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協調機制。黨委、政府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全市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並予以優先發展,納入當地黨委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和年終考覈,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工委協調各部門在殘疾人社會保障、康復、教育、就業、維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伸出援助之手,關愛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在殘疾人機構建設上給予優惠政策。

(五)加強對殘疾人的教育管理。積極引導殘疾人勇敢面對現實、超越自我、自主創業,鼓勵殘疾人發揚樂觀進取精神、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信念,對生活充滿信心。加強對殘疾人的法制教育,不要讓他們成爲法制教育的一個盲點,使殘疾人自覺遵紀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