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家綜需求調研報告多篇

家綜需求調研報告多篇

家綜需求調研報告篇1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一大趨勢,預計在二十一世紀三、四十年代將達到高潮。目前,這一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問題即老年人的需求問題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解決北京市的老齡問題,北京市統計局最近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的抽樣調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大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從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離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業比例較低;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公費醫療的比例達到60%;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較爲單一。

(二)老年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願意與子婦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贊同再婚;大多數老年人沒有學習的興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寬敞的住房”,第三是“經濟上有人幫助”和“看病就醫方便”,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務社區”,而提到其它問題的老年人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問題存在着地區差異、年齡差異和文化差異。

地區差異:城近郊區的老年人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要低於遠郊區縣,城近郊區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位於第二位的是“看病就醫方便”和“增加服務社區”,位於第三位的是“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遠郊區縣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經濟上有人幫助”,第三是“看病就醫方便”。

年齡差異:60-69歲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根據老年人提及的多少來排序,這六個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寬敞的住房”、“看病就醫方便”、“增加服務社區”、“經濟上有人幫助”和“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一個,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對其它問題提及的較少。

文化差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沒有問題的人數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國小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爲國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而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則是“增加服務社區”。

(四)中青年人的觀點

大多數中青人願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贊同老年人就業,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齡偏高、身體不好以及老人應該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幫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認爲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豐富;在養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與老年人一致,87%的人選擇家庭作爲老年人的養老場所;將近70%的中青年人贊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認爲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不是家庭的社會的負擔。

(五)結論及對策

1、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養老政策。

養老問題是老齡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即養老期間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關於經濟保障,由於我市的老年人口以離退休人員爲主,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離退休金,因此,在發放離退休金時,一方面要保證離退休人員按時領到離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隨着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離退休金的金額,以保證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我市的養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環。關於服務保障,目前北京市的養老方式主要是居家養老,這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調查發現,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傾向於這種養老方式,但是由於現在的家庭結構、規模正在發生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已趨於

弱化,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應該把居家養老和規範化的社區服務相結合,把社區服務引入家庭,以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發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質;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真正做到老有所樂;拓寬老年人的就業渠道,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

3、搞好社區建設,發揮社區的助老服務功能

社區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生活空間,隨着家庭養老功能的減弱,老年人對社區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社區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加強社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對老年人的服務功能是解決老齡問題的重要途徑。目前,北京市的社區建設比較薄弱,不能適應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在進行社區建設時,首先要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業的投入,通過多方位、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資力度。其次,增加社區老年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保健、家政服務、健康娛樂、學習教育、法律諮詢等服務項目。第三,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社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提高社區爲老年人的服務質量,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有關的照顧資源,還要讓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家綜需求調研報告篇2

一、浦東新區智慧社區建設綜述

近年來,浦東新區從便民、利民、惠民出發,以居民需求爲導向,圍繞社區生活服務、社區管理及公共服務、智能小區和智能家居等方面,發揮地區優勢特色,建成了陸家嘴街道、南碼頭街道等一批具有示範典型的智慧社區,實現了社會管理的智慧化、公共服務的精細化,生活方式的高效化,形成了智慧、生態、可持續的社區發展治理模式。通過在智慧城市領域的創新實踐和先行先試,浦東新區在頂層設計、信息協同共享、政社合作共建、惠民示範引領、產用聯動等方面逐步探索和凝練出具有浦東特色的智慧城市發展路徑和推進模式。

20xx年8月,浦東新區率先在上海市推出了智慧社區試點,編制發佈《浦東新區智慧社區建設指導意見》和《浦東新區智慧社區應用建設指南》,在10個街鎮開展社區服務、城市管理、居家養老等領域的應用試點。新區未來還將結合智慧社區建設實際需求,融入更多成熟做法和經驗模式,每年對《指南》進行修訂和完善,從整體架構、應用版塊、項目推進等方面爲新區智慧社區建設提供指導。

目前,上海市17個區縣共確定了50家試點智慧社區,其中浦東新區確定10家試點智慧社區(如表1),佔全市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單位總數的20%。浦東各試點社區圍繞社區生活服務、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智能小區、智能家居等方面開展特色應用,形成了如陸家嘴、金橋、南碼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智慧社區。20xx年,浦東新區再次推動建設18個智慧社區街鎮。

浦東新區智慧社區建設的特色在於,從居住環境到基礎設施、從生活服務到文化娛樂、從治安秩序到人際關係等方面,以更加智慧化的手段,全方位改善社區管理與服務水平,尤其是側重以感知化、智能化、平臺化的手段提升社區管理模式,並通過主動服務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基層社區管理服務從粗放管理型向精細互動型轉變,達到推動社區和諧幸福的目標。

從智慧社區建設內容來看,浦東新區圍繞上海市智慧社區建設試點總體部署,積極應用新技術和新模式,推動智能服務從分散低效向智能互動明顯轉變:其一,實施智慧社區計劃,促進社區管理和服務方式轉變;其二,試點推進市民卡計劃,形成多卡合一、全區通用的市民卡;其三,實施智慧家居計劃,建立智能生活新模式。衆多舉措爲居民提供更爲安全、便捷、健康、愉快、高效、綠色的智慧化生活環境。

根據當前浦東智慧社區建設情況,可以將其智慧社區建設歸納爲四類模式:第一類是自下而上的智慧社區建設模式。主要是提供單一業務的社區服務,如e家潔、阿姨幫等; 第二類是自上而下的智慧社區建設模式。主要是通過社區服務搭建一個平臺,構建智慧社區o2o生態圈;第三類是一些家電企業推出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通過推出智能家居app以及智能家電產品等,實現家庭各個智能終端的聯接與協同。

浦東新區作爲國內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的先行區域,20xx年率先在上海市啓動智慧社區試點,併成立浦東新區智慧社區建設聯盟。首批在陸家嘴街道、南碼頭路街道、金橋鎮、周浦鎮等10個街鎮建立了 智慧社區試點,其中陸家嘴街道、南碼頭路街道、金橋鎮和周浦鎮已被確定爲市級智慧社區試點單位。浦東10個街鎮開展的社區服務、城市管理、居家養老等領域的應用試點。以下爲根據不同分區對浦東新區智慧社區建設情況進行的彙編。

陸家嘴智慧社區建設

陸家嘴智慧社區於20xx年5月正式發佈建設內容,已成爲住建部首推試點單位之一。20xx年10月16日發佈了《上海浦東陸家嘴智慧社區建設模式》白皮書,系統介紹了上海浦東陸家嘴智慧社區的建設發展模式。其智慧社區主要建設內容爲一庫、一卡、兩平臺、多系統,即建立民情檔案綜合信息庫(包括區域內人、物、房、事、單位、樓宇等靜態、動態信息管理的社區中心數據庫),開發智慧城市卡(市民參與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認證記錄的鑰匙,市民獲取服務後支付記錄的載體),建設社區綜合管理指揮信息平臺和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等。目前陸家嘴智慧社區有戶籍人口近12萬人,登記流動人口4萬左右。31個居民區,1個cbd地區,近萬家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口25萬左右,年旅遊人數上千萬。目前陸家嘴智慧社區建設項目系統正逐步落地應用,iptv公共服務平臺、高血壓管理系統、體感健身系統和全日通自助式快遞箱系統等均已在部分居民區部署。

在社區治理方面進行了門禁改造項目,一期已完成6個居民區,二期於20xx年啓動,新覆蓋9個居民區,目前申領具有門禁開啓功能的智慧城市卡2萬餘張。在養老方面基本完成科技助老信息化服務系統的基礎建設,作爲科技惠民示範工程,目前全街道共建立了36個爲老服務項目,組建了114個志願者服務小組。在智慧醫療方面,實現社區遠程掛號系統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對接,完成社區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模式建設和健康管理門戶、健康數據管理系統建設。另外陸家嘴智慧社區積極探索創新的智慧社區發展模式,發佈20xx年智慧城市建設就緒指數和30個城市的排行榜,與新華社《現代快報》共建智慧城市演播室。

金橋智慧社區建設

金橋碧雲智慧社區以緊貼民生需求、立足社區服務爲原則,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端智慧社區品牌。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在碧雲試點小區信和花園、碧雲體育休閒中心、金橋文體中心、東陸路商業街等區域實現無線wifi覆蓋。在集鎮主要路口安裝行人闖紅燈自動監控系統,一旦發現違章行爲,即以語音和圖像方式給予警示,提高居民的交通文明意識。

在惠民應用服務方面,完成開發並推廣碧雲大管家智能家庭終端、金橋碧雲炫卡以及社區信息雲計算開發,爲居民提供醫療、交通、餐飲、家政、垃圾管理等服務,還可查詢社區內商場、大賣場等消費場所的優惠信息並直接下單。對碧雲社區內的商戶、醫院、工商、物業、居委會以及政府文化項目等社區資源進行整合,建立了碧雲門戶網站,向居民提供社區新聞、社區活動、政務信息、社區教育、碧雲餐飲、便民服務、生活資訊、電子廢棄物回收服務等相關信息。同時,與浦東新區婦幼保健醫院合作啓用患者居家候診系統,居民通過短信以及手機app就可以享受到預約就醫以及週期複檢提醒服務。在社區管理方面,建立社管通,即社區公共管理服務平臺,可以實時拍照實現衛星定位和導航,政府工作人員、市民巡訪團、廣大社區居民可以通過手機端的三維地圖信息軟件,拍照上傳發送市容環境、公共設施存在的問題,共同參與集鎮管理。

惠南智慧社區建設

浦東惠南地區作爲浦東新區第二批智慧社區試點單位,積極提高惠南鎮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居民智慧社區感知認知,推出智慧社區服務平臺和智慧社區卡信息化應用項目。智慧社區服務平臺藉助互聯網技術和創新金融產品讓居民享受居家養老、家政服務、網上購物等多項社區生活服務。智慧社區卡具備多卡合一、一卡多用九大服務功能,包括我要服務、我要繳費、我要購物、我要津貼、我要保修、我要休閒、我要理財、我要健康和我要行善,基本涵蓋了社區服務和社區生活的諸多方面,目前該項目在滬東惠南民樂社區進行試點。

南碼頭智慧社區建設

南碼頭智慧社區自20xx年初啓動智慧社區試點建設以來,以項目實用性、可行性爲宗旨分步推進,建設完成了示範體驗中心、社區門戶網站、三個實有等一系列便民惠民信息化應用項目。南碼頭路街道智慧社區居民體驗中心,作爲智慧生活的宣傳平臺,主要包括綜合社會管理、社區服務、智能家庭、智能企業、便民信息、智能互動沙盤六大板塊爲主題的智慧社區示範性樣板,參觀者通過網上辦事、網上查詢個人健康檔案和檢驗檢查報告、網上預約醫療專家、網上購買火車票,親身感受智慧生活帶來的便捷。示範體驗中心建成運營近一年來,共接待團體、個人參觀者8500餘人次,形成了良好的推廣作用。

門戶網站,強化社區公共服務。立足增強互動性、強化服務性對街道門戶網站進行改版,通過網上求職、網上預約、辦事指南欄目,爲居民提供高效的民生保障服務,網上互動爲居民提供暢通的建言獻策渠道,便民諮詢爲居民提供全面的衣食住行指南。社區門戶網站已完成改版,已正式上線運行;智慧小區——點亮居民便捷生活。在東方城市花園二期和天意洲小區進行智慧小區試點建設,以政府補貼形式開展智能便民設施入戶工作。從網絡提速、iptv、全球眼等方面讓百餘戶居民得到實惠,享受便捷生活。同時,以公共設施設備智能化爲重點,推進生活智能終端項目和視頻監控、車輛進出管理、門禁系統三大工程,爲居民生活消費和小區的治安管理帶來現代化的安全保障。升級三個實有系統,提升社區管理能級。在前期全面調研和論證基礎上,與多家技術公司協作制定以無線採集、電子標籤、rfid技術、3g網絡傳輸爲主要環節的研發方案,實現在政府外網環境下通過專門研發定製的手持移動終端。即利用讀卡器完成三個實有基礎數據庫信息查詢、對比、採集流程,實現了大量信息數據的及時傳輸和實時比對驗證,對提升社區管理精細化、科學化水平起到積極作用。

周浦智慧社區建設

目前,創建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效,並已列入市、區首批智慧社區試點單位。周浦鎮將智慧城鎮創建作爲引領商貿周浦、文化周浦、創業周浦、宜居周浦、和諧周浦的重要戰略與抓手,在總體佈局上確定了3·2·1工作框架。主要建設內容構築一體化聯動政務工作平臺,構築以民情檔案爲重點的社區業務管理平臺,構築以城市應急指揮中心爲切入點的智慧城管和安防體系。

智匯家園是周浦智慧鎮建設諸多模塊中的一個。周浦鎮正在通過智慧政務、智慧社區、智慧園區等多層面的建設,給社會管理和社區生活加點智商,讓浦東的小上海變得更聰明,讓市民生活更滿意。電子平臺建設。在周浦,周康網、智匯家園等本地網站的知名度不比淘寶、搜房網小,因爲紮根本地的它們連通居民和社區生活的方方面面,織起一個15分鐘生活圈。周康網姓民,是老百姓自己辦的網站,鎮政府與網站管理者共同探索了一條網站運營管理+政府各職能部門互動窗口+社區居委會協管+全民共同參與新模式,使它成爲鎮政府與居民溝通的權威橋樑。一方面,政府部門以小上海之聲名義在周康網上發佈權威信息,對居民關注的問題及時解答,化解矛盾,並瞭解民情民意,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另一方面,也邀請大家獻計建言,彙集民智,提升社區管理水平。智匯家園則姓官,拉手的兩頭是社區居民和商家,包括家政、家電維修、代買代購等16大類90多個小類的服務項目,通過現場受理、熱線電話、網站、手機客戶端和智能穿戴設備爲居民服務。

相較其他網站,智匯家園更強調家門口的便捷服務,還具有有益社區發展的深層次意義。例如開通1個多月就有700多筆訂單的代買代購服務,對居民來說,可以在90分鐘內坐等價廉物美的商品送貨上門,對社區來說,則是救活了面臨電商衝擊的傳統商業,對社會管理來說,可以將原先經營三輪車等非正規就業的人員轉化爲送貨員,可謂是一舉三得。智慧網格助力解社會管理難題。周浦全鎮被劃分19個網格,覆蓋一張街頭視頻監控和城管協管員無線網絡通訊結合的天羅地網,在屏幕中看到黑車、亂停車、亂設攤等問題,立即通過街頭語音呼叫喇叭和網格巡查隊伍處理,縮短處置時限,將問題解決在擾民前。此外,周浦鎮還在打造電子政務協同工作平臺、智慧產業園區建設平臺、科技助老信息服務平臺等多個智慧實體,通過多層次的平臺建設,實現一個智慧的小上海。

東明智慧社區建設

打開浦東新區東明街道20xx年的社區工作清單,列在第一項的頭等大事與民生息息相關--完善綜合助老服務體系。20xx年年底之前,一批新型助老服務項目將加速在此落地,形成以綜合爲老服務中心、老年健康生活館、東明覆健護理站、科技助老服務站爲主的綜合爲老服務格局,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有望覆蓋到每個社區老人出門500米的半徑範圍內。破解社區養老助老難題。20xx年東明將構建社區綜合爲老服務門戶體驗,探索試行綜合爲老服務項目清單,以智慧社區建設和新區科技助老試點街鎮工作爲契機,探索建立綜合型的助老樞紐型機制。

到20xx年年底,一批新型助老服務項目有望加速落地,包括改建形成1100平方米的社區綜合爲老服務中心,打造涵蓋居家養老、日間照料、助餐送餐、科技助老等多項功能的智慧型綜合助老服務示範基地;在杉林新月小區改建成立社區綜合助老服務中心和公辦公營養老機構;加快調整助餐日託區域佈局,填補凌兆區域老年人助餐日託空白。發揮社會組織爲民服務。爲了加快推進社區綜合助老服務體系建設,聚焦養老服務多元化多層次供給,東明街道20xx年會逐步構建政府類保底服務、公益類補充服務、市場類個性服務三個梯次,嚴格落實併疊加民生保障政策,適當拓寬幫困救助對象受益面。針對孤老等羣體,制定個性化的幫扶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尤其是各類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東明的做法是創新社區社會治理的方式,搭建一個第三方社會組織孵化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大批的社會組織將逐步培育聚集起來,參與到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的社區生活服務類、社區公益慈善類、社區文體活動類、社區專業調處類等公共服務中,提升服務專業化、社會化水平。

與此同時,東明街道辦事處將承擔起創新社會治理工作實踐者、推動者的主導職責,整合各類行政資源,細化工作目標,明確推進措施,提供財力保障。增強街道體制改革效能。爲了增強街道體制改革效能,按照市委、區委關於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要求,履行街道職能,改革機構設置,目前東明已經把原社區(街道)黨工委更名爲街道黨工委,旨在發揮街道黨工委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街道辦事處在社會治理中的政府服務管理職能。而街道的各大中心將起到直接爲民服務、方便羣衆辦事的功能,把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社區黨建服務中心、社區綜治中心等打造成一體化多層次的社區服務管理工作體系,爲社區居民羣衆提供精準、優質、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務,解決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

塘橋智慧社區建設

爲全面推進智慧塘橋社區建設,繼續打造塘橋熱線一網一線一微博一平臺的社區大管家優質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深化社區大管家服務品牌,進一步提升塘橋熱線、門戶網站、政務微博羣、微信平臺、民情檔案等信息平臺的精細化服務水平。提高三務聯動公開水平,加強新媒體、自媒體的運用,加大民生實事信息發佈、民情檔案數據開發利用,提高信息數據的對稱性和及時性。通過網上公示、民意徵詢、社區發佈等不同載體,實現政府提供服務與民生需求的準確對接。

二是豐富民意收集渠道。依託一網、一線、一日、一微博的塘橋熱線綜合服務平臺,讓社區百姓365天24小時都能第一時間找到政府。20xx年,塘橋熱線全年受理來電2499次,回訪滿意率99.3%;微博發佈3068條,微博粉絲達到3346人;處置平臺立案派單17068起,結案16963起,結案率99.38%,服務品牌效應日漸顯現。

三是拓展民情檔案功能。積極推進社區民情檔案建設,加強工作調研,論證民情檔案系統的功能定位和內容需求,從而利用信息化手段,爲民情檔案系統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在多渠道收集社情民意的基礎上建立戶情、片情、社情三個層面的民情檔案信息庫,形成具備民情收集、事件分類、任務派單、四級處置、反饋評價和入庫備案全週期流程的綜合管理平臺。

四是深化居家養老。制定塘橋社區養老服務三年發展規劃。實施老年人優待政策,進一步提升爲老服務實效。評選表彰十大孝親敬老之星及先進集體,營造社區敬老愛老的孝親氛圍。引入市公益創投資金,提升了社區老年活動室服務水平,推進居民適老房改造。積極探索高齡老人醫療護理試點工作。積極籌建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土地利用規劃已完成公示。推進智慧塘橋建設。落實智慧塘橋三年計劃,實施oa辦公系統手機版、社區智庫、項目化管理系統、網絡安全系統等項目建設。啓動智慧交通潮汐式停車app開發,爲智慧交通建設打下基礎。民情檔案系統初步框架基本形成,功能基本具備,實現民情收集、事件分類、任務派單、問題處置、反饋評價的全週期流程。探索雲計算數據庫,全面聚集民生數據。全年,塘橋熱線全年受理來電2499次,回訪滿意率99.3%;處置平臺立案派單17068起,結案16963起,結案率99.38%。

濰坊智慧社區建設

在濰坊四村,有一半的樓組創建了睦鄰角,36位負責人成爲草根領袖,帶動900餘戶居民參與自我管理。該項目在樓組中實現1個物理空間內聯結1條情感紐帶,鼓勵居民將住房底樓髒亂的死角打造成睦鄰角。居民在這裏互幫互助、開展活動、協商議事、調解矛盾、訂立公約,靈活有效地解決社區問題。社區爲老服務取得新成績。完成了濰坊敬老院的擴建裝修工程,新增養老牀位30張,極大地改善了入院老人的居住條件。建成了全市第一家爲社區失能老人提供免費康復服務的老夥伴健康生活館,已服務5135人次。7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繼續穩健運作,在爲社區內110位老人提供全日制日間照料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內容,服務對象達到2萬人次。街道投入19萬元爲社區內10戶70歲以上的困難老人家庭進行了住房改造。啓動智慧社區——科技助老項目,完成社區服務熱線、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網頁的建設。

深入開展濰坊社區老年互助關愛行動項目,實現居委全覆蓋,247名新滬商義工爲1247名老人提供急愁相助、精神慰藉等關愛服務。街道爲社區75歲以上單身獨居婦女安排了陪聊志願者,爲713名60歲以上的困難老人、2096名85歲以上老人免費購買了銀髮無憂保險,爲老人提供上門康復服務和心理諮詢425人次,爲330多位有需求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務。進一步暢通羣衆訴求渠道。進一步規範了街道門戶網站建設,提高上傳信息的質量和時效性,及時更新便民服務信息。20xx年6月1日,浦東濰坊政務微博正式上線,帶動街道職能部室、居民區等競相開博,現在已有浦東濰坊科普、濰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浦東濰坊與法同行等15個微博,生動、及時地發佈社區信息,與網民互動。落實12345市民服務熱線工作,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截至目前,街道共接單89件,已辦結85件,辦理量在新區各街鎮中靠前。門戶網站、政務微博、12345市民服務熱線正逐步成爲街道暢通羣衆訴求渠道、接受羣衆監督的新平臺,推動政府進一步改進工作、提高爲民服務的能力。

金楊智慧社區建設

在智慧城區樣板工程建設方面,金楊新村街道等5家單位獲批上海市第二批智慧社區試點。金楊家園雲社區整合了街道已有的網絡信息資源。從雲社區主要功能來看,它包括了政務辦理、採購平臺、訊息告知、投訴建議、社區服務等十大功能,涉及羣衆生活的方方面面。雲社區還包含了衆多合作項目:與中國電信合作,它開通了綜合服務百事通app金楊e家;與中國移動合作,它開通了小區智能停車項目;與微訴信息科技公司合作,它開通了社區資源地圖項目;與富友金融服務公司合作,它又開通了24小時智能快遞箱項目……社區服務的千條萬線都彙集在雲端。居民可以方便地訪問雲社區。既可以登錄金楊家園門戶網站,也可以通過手機app、微信訂閱號以及服務號、iptv等渠道訪問。雲社區順利成爲傾聽民意、激發民智、與民互動、凝聚民心的網絡前沿陣地。通過金楊家園雲社區,居民只需動一動拇指,就能從手機客戶端上方便、準確地查到相關實用信息。雲社區讓中青年拇指一族的社區生活變得便捷精彩。

金楊家園雲社區不僅專設了社區居民在線互動、服務板塊,迴應羣衆提出的建議、諮詢和投訴,解決羣衆反映的問題,而且發起了很多羣衆樂於參與的社區活動。像人小鬼大金楊熊孩子語錄徵集、臉萌設計作品大賽、有鄰友愛慈善義賣等活動,貼近拇指一族的生活,也得到了積極的響應。如今,金楊家園網站單日最高點擊量上千,訪客5000多人,金楊家園微信用戶也早已突破3000人,微信單日最高圖文頁閱讀量達7.7萬次,單篇最高閱量更是達到16萬人次。雲社區還對傳播內容進行本土化加工和包裝,把宣傳教育和社區服務結合起來。在雲社區的傳播下,那些我們身邊最可愛的人、金楊好人等系列報道獲得了廣泛閱讀,金楊好家庭評選、紅十字博愛家園倡議、無車日綠色出行等活動,也在拇指一族中火了一把。20xx年,金楊街道創新居民區治理模式,在所有居民區建立了雙治理事會,破解了不少頑疾舊病。理事會經居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下設公共保障服務、公共安全穩定、公共環境管理、精神文明建設4個專業委員會。形成居民找問題、專委會商對策、理事會定決策、團隊來執行的居民區雙治運行機制。

川沙智慧社區建設

浦東新區川沙新鎮爲上海市智慧社區建設第三批試點單位。通過試點,要求到20xx年年中,智慧社區建設有初步成果顯現;到20xx年年底,智慧社區建設有較明確、直觀的效果顯現。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光纖到戶、百兆接入能力覆蓋;移動通信網絡信號穩定、優質;重點公共服務場所wifi覆蓋;信息基礎設施實施集約化建設。建設社區生活服務信息化平臺,建立統一的社區生活服務資源庫。構建旅遊一網通信息平臺,打造與迪士尼全面對接配套的智慧服務體系。川沙加強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智慧社區創建,推廣公共智能應用服務,建設i-chuansha無線網絡覆蓋點。川沙六竈國際新城b地塊,位於20xx開業的上海迪斯尼項目以南側,爲亞洲最大的智慧城市創新綜合體,並推出首個互聯網金融智慧社區投資項目——e家盈2號產品。

位於迪斯尼板塊的浦迪1號智慧社區,以互聯網普惠金融的理念,通過和券商、銀行的通力合作,打造出一個掛鉤地產升值紅利的衆籌投資項目。將全力支持上海市浦東新區迪斯尼綜合配套板塊的規劃與建設,以川沙(板塊樓盤、地圖選房)六竈國際新城智慧綜合商業體——浦迪1號爲起點,融入e家盈2號普惠金融投資項目。推出的天地e家互聯網金融社區服務平臺,爲中國社區家庭推出家庭財富增值計劃——社區家庭智能化服務、家庭健康醫療服務、家庭運動文化教育服務、家庭購物和社區鄰里交流等一系列的普惠金融服務項目。爲了完善迪士尼的配套設施,川沙制定了迎迪士尼開園600天行動,計劃投入66億元來改善道路交通。除此之外,川沙還專門建立了川迪旅遊網(該名字爲川沙和迪士尼的結合)。從該旅遊網上,來迪斯尼玩的遊客可輕鬆獲得在川沙購物、住宿、餐飲和娛樂等各種信息。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與川沙新鎮爲切實推進指數應用落地,開創性地採用虛擬+資源整合方式,在川沙新鎮共建了一個國際智慧產業園區,實行一園多區戰略,在把迪士尼的輻射效應發揮到最大,全面提升川沙新鎮的民生、管理、旅遊國際化窗口服務等水平的同時,也聚集全球優秀的智慧產業、金融資本、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等實現立體發展,打造川沙鎮旅遊文化業的核心引擎。

家綜需求調研報告篇3

殘疾人羣體是社會中的特殊困難羣體,也是需要全社會高度關注和關愛的羣體。爲促進____縣殘疾人事業發展,縣政協工青婦、黨政、教育、工商聯界別組專題視察了興隆鎮、鶴峯鄉、永安鎮殘疾人事業發展情況和縣特殊教育學校,走訪調研了朱衣鎮衛生院精神病專科,聽取了縣殘聯關於全縣殘疾人工作情況通報,開展了“愛心助殘促和諧、政協委員在行動”助殘捐贈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____縣殘疾人基本情況

____縣共有殘疾人6.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13%,其中城鎮殘疾人1.04萬人,農村殘疾人5.46萬人。目前全縣持證殘疾人2.5萬人,其中一級殘疾0.28萬人、二級殘疾0.41萬人。此外,約4萬餘殘疾人尚未辦理殘疾證。

二、殘疾人事業發展現狀

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出臺了諸多政策法規,從養老、低保、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經過多年的努力,殘疾人事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殘疾人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殘疾人工作網絡體系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以縣殘聯爲主導、鄉鎮殘聯爲骨幹、村級殘協爲基礎、殘疾人志願組織爲依託的殘疾人工作網絡體系,新建了1個殘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和31個法律援助服務崗,呈現出殘疾人事業有人抓的良好格局。

(二)殘疾人救助項目大力實施。近五年來,共組織實施白內障免費復明手術2206例,改造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772戶,實現殘疾人就業1290人,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1045名,對全縣447名貧困殘疾學生進行了“愛心天使”扶殘助學資助,爲所有持證殘疾人支付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其個人繳納部分。今年已爲33名腦癱兒童實施了搶救性治療和康復救助,落實16人次殘疾人機動車燃油補貼,爲50戶殘疾人進行了家庭無障礙改造,爲全縣25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落實增收致富幫扶資金37.5萬元。

(三)殘疾人康復設施逐步完善。建成市級殘疾人康復示範社區14個、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1個、殘疾人藝術培養基地1個、聾兒語訓機構1個,爲3100名殘疾人提供了康復諮詢、轉介服務。共免費發放殘疾人輔助器具1862件,爲殘疾人的逐步康復提供了儘可能的物質保障,切實解決了部分殘疾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四)殘疾人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各級殘聯在注重抓好殘疾人日常文化生活的同時,多次組織殘疾人蔘加各類比賽。在0年重慶市第四屆殘疾人運動會中,____縣殘疾人代表團獲得了4枚銀牌、1枚銅牌的好成績。____縣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學生自編自演的節目《真善美》更喜獲“第六屆全國特殊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一等獎,書畫、刺繡、縫紉、剪紙等工藝作品在各種大賽中也多次獲獎。

(五)殘疾人創業典型不斷涌現。鶴峯鄉蔬菜水果種植帶頭人吳國春、永安鎮癱瘓女孩精細蜀繡的石勝蘭,還有衆多媒體報道過的殘臂教師朱懷聖、獨腿教師黃大仲等大批殘疾人創業先進典型人物涌現出來。他們這種身殘志堅、拼博不息的精神,爲____殘疾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三、殘疾人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麪臨的困難

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其勞動技能差、社會競爭力弱、經濟壓力、心裏壓力大,對各級政府的訴求多。雖然各級政府在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作了大量紮實的工作,但與殘疾人康復和生活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一些需要加強和改進的方面。

(一)扶殘助殘氛圍不濃,殘疾人心理壓力大。一是殘疾人自身不願融入社會。衆多的殘疾人由於身體和心理缺陷,在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自卑心理嚴重,不願或不敢大膽地參加社會公共活動。二是歧視殘疾人的現象時有發生。殘疾人羣的呼聲很難被社會公衆知曉,衆多殘疾人的心理創傷難以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撫慰。三是先進典型宣傳不夠。調研中發現,對殘疾人羣中涌現的先進典型人物、社會各界扶殘助殘的好人好事、充滿大愛的殘疾人家庭和殘疾人事業中的優秀工作者宣傳力度不夠,示範輻射作用不明顯,全社會助殘扶殘的良好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

(二)保障程度低,殘疾人生活質量差。竹園鎮鄧坪村的段光碧雙目失明,視力一級殘疾,丈夫因摔傷導致長期癱瘓臥牀,有一女兒在讀中專。因夫妻雙方都沒有勞動能力,只有在破舊土屋中吃低保維持生活。鶴峯鄉76歲的向元波,雙目失明,年老病多,獨居危房中,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唯一兒子爲了生計在外地打工,政府雖然每年給與低保金,但他的生活照料還是不能解決,煮飯洗衣都是問題。目前雖有危房改造、重點救助等相關政策扶持,但因其家庭貧困程度深,仍無力改變其貧困現狀。我縣像此類生活不能自理、無人照料的重度殘疾人還有2100餘人,他們的生活狀況非常讓人憂心,現有殘疾人保障政策無法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一是保障範圍窄。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重點關注對象是現有持證的重度殘疾人,政策極少惠及到輕度殘疾人,更沒有保障到我縣尚未辦證的4萬殘疾人。二是保障標準低。就納入低保範圍的農村重度殘疾人而言,每年能享受到的保障金不到1000元,只有城鎮低保對象的三分之一,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更難滿足康復和醫療需求。三是保障渠道有限。對殘疾人的保障政策主要是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免繳個人部分並提高5%的報銷比例,低保政策將部分一二級重度殘疾人納入保障範圍。但還有許多政策落實不夠,如掌握殘疾人低息扶貧貸款發放權的商業銀行因考慮的貸款收回率,資金增效率,極少給予殘疾人發放貸款;我縣尚未出臺殘疾人優惠乘坐交通工具政策。

(三)康復條件差,殘疾人康復需求難滿足。一是康復設施嚴重不足。____縣還沒有縣級康復託養中心,現有康復設備的數量和功能也十分有限,只能惠及少數的殘疾人,絕大多數的殘疾人根本不能享用。二是康復專技人員嚴重匱乏。我縣殘疾人康復主要依託社區康復站、當地衛生院(康復中心)及家庭康復。全縣殘疾人康復治療技術的專業人才嚴重匱乏,護理人員缺乏正規的康復技術培訓,不能滿足殘疾人身體和心理康復需求。三是康復手段單一。各級政府針對殘疾人康復需求,只是爲殘疾人提供了一些簡單的康復服務,如發放輪椅、盲杖等,無力顧及更多的居住分散的農村偏遠殘疾對象,具體的康復措施和手段不多,難以滿足廣大殘疾人的康復需求。

(四)部門聯動不夠,殘疾人項目實施難。幫扶和救助殘疾人,涉及到殘聯、財政、民政、社保、衛生、建委、扶貧、教委等衆多部門和所有的鄉鎮,由於各部門和單位各行其是,沒有統籌規劃,難以通力合作,協調配合,解決殘疾人實際困難。如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涉及到縣殘聯、發改委、扶貧辦、建委都有危房改造資金,縣殘聯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資金每戶11000元,發改委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每人6000元,扶貧辦高山移民搬遷項目資金每人6000元,建委實施的危舊房改造資金每戶25元,國土局金土地工程資金每人5000元,目前資金僅進行了有限的統籌打捆,其分散使用力量不大,一些真正困難的農村殘疾人因貧困程度太深,仍無力進行危房改造。

四、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殘疾人事業是一項崇高而光榮的事業,殘疾人工作是需要政府、社會、公衆廣泛參與的社會系統工程。結合____縣情和財力狀況,提出如下建議:

(一)廣泛宣傳,營造扶殘助殘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報刊、電視、網站等媒介作用,利用會議、農村趕集等有利時機,向全社會廣泛宣傳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各項優惠政策、扶殘助殘的先進典型、殘疾人羣體中涌現出的創業典型和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將保障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優惠政策彙編成冊發放到每個殘疾人家庭和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培養殘疾人自尊自信,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弘揚殘疾人工作者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精神,激發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殘助殘獻愛心活動。

(二)建立殘疾人基礎信息檔案。縣殘聯近期內對全縣所有的殘疾人進行系統調查摸底,建立比較詳細的檔案信息庫,檔案信息中要對每一位殘疾人的殘疾種類、級別、家庭住址、就業狀況、監護人信息、康復需求、保障情況等進行詳細的登記,做到家底清、情況明,一目瞭然,清清楚楚,便於政府對照信息庫組合慈善資源、杜絕漏助、重複救助的情況發生,更好地進行具體決策和幫扶救助活動。

(三)完善殘疾人優惠政策,提高保障水平。進一步完善落實殘疾人優惠政策,將現有持證的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對三四級輕度殘疾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納入低保對象,對已農轉非原享受低保的殘疾人執行城鎮低保標準;把持證殘疾人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對殘疾人合作醫療報銷比例進行適度調整;對生活不能自理、無人照料的重度殘疾人建立護理補貼制度並落實護理人員;政府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殘疾人託養機構,充分發揮現有敬老院作用,接收部分無人照料的重度貧困殘疾人;對未達到領取養老保險年齡的重度殘疾人,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最低標準部分由政府全部補貼;整合資源,切實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在徵地拆遷中適當提高殘疾人家庭生產安置、住房補助標準;大力開展殘疾人就業和實用技術培訓,政府培育更多的公益性崗位,鼓勵和引導殘疾人實現充分就業。

(四)增強殘疾人家庭“造血”功能。注重殘疾人家庭 “智力”扶持,增強他們自身的“造血”功能。對有勞動能力又有創業願望的殘疾人,在政策、資金、項目上予以重點支持和幫扶,探索建立殘疾人創業融資貸款擔保基金;對殘疾人家庭的學生應予重點關注,認真落實貧困殘疾人家庭兒童生活補貼制度,對在讀殘疾人家庭學生,特別是在高中和大學階段,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要盡全力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研究出臺殘疾人家庭大學生就業優惠政策,從根源上解決殘疾人家庭的長期貧困問題,以達到殘疾人家庭和全社會共同富裕的目標。

(五)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以縣級醫院爲依託,建立縣級康復託養中心,在社區、鄉鎮衛生站成立殘疾人康復輔導中心,增添和改造殘疾人公共康復設備,不斷充實殘疾人志願者隊伍,加強殘疾人、殘疾人親屬、有關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的專業康復知識培訓,形成以縣殘疾人康復中心爲指導,社區、鄉鎮衛生醫療服務中心爲載體,殘疾人親屬、志願者爲對接鏈的殘疾人康復網絡。

(六)加強領導,認真落實殘疾人工作。建議縣委縣府召開全縣殘疾人工作會,總結部署殘疾人工作,表彰獎勵助殘先進個人和殘疾人創業先進典型,出臺政策,落實工作任務,在全縣範圍內形成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建立落實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工作人員負責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層層建立殘疾人工作考覈機制。制定出臺殘疾人工作考覈文件,把具體幫扶、就業、就醫、助學、救助、殘保金徵繳、扶殘資金使用情況等方面納入考覈內容。要加強殘疾人工作者的責任心,充分發揮殘疾人基層組織服務能力。按國家有關規定落實殘疾人特殊崗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傾斜待遇,逐步提高專職委員、助殘志願者的誤工補貼標準,對殘疾人工作崗位實行手語翻譯特殊津貼。

家綜需求調研報告篇4

爲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貫徹省委、省政府人才興晉戰略,爲提高藝術院校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能力,提高藝術類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教職成[20xx]11號)文件精神,我們分別從我省當前美術專業現狀、社會對美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我院美術專業教育現狀等方面,對我省基層文化館(站)、藝術畫廊和中國小美術師資、行業企業,以及學院美術專業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以便更好地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順利完成我院美術專業的建設發展。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美術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調研指導思想 1、調研活動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以提高教學質量爲核心,創新體制機制,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結構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全面提升藝術類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水平和產業服務能力,努力培養藝術類美術專業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爲山西經濟發展建設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支撐。

2、調研活動思路方法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教職成[20xx]11號)文件精神,我們深入我省造型藝術行業團體、基層文化館(站)、中、國小校和畫廊等單位,通過書面問卷、個別訪談、電話調查、座談會、文獻查閱、網站檢索等方式,分析造型藝術專業人才結構現狀,專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現狀,崗位對從業人員知識及能力、相應的職業資格的要求,學生就業去向等情況,進一步完善我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完善教學團隊,加強實踐教學,提升造型藝術專業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的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美術專業人才需求調研 1、行業發展的社會背景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對社會精神文明和主旋律文化的倡導與普及,人民羣衆對文化藝術的綜合需求也出現了多元變化,美術事業的發展以多種藝術樣式爲表現,並以其雅俗共賞的特質爲社會服務,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它同時給我們的藝術教育提供了一個發展空間;它是我們美術專業教育生存發展繁榮的重要社會條件。同時市場的發展變化也爲當今的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條件,由於近年來美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各院校以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爲主,美術專業人才逐年減少的現狀,美術專業高職教育階段如何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美術專業教學的課程結構的改革是我們面對的主要課題。

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藝術審美要求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豐富,趣味也趨向多元化。社會的需要,帶動和促進了我們對美術專業人才培養及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提高。在未來的藝術市場中,

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壁畫、雕塑等藝術作品也將有相應的空間。

山西省蘊涵着豐富的傳統繪畫、雕塑、壁畫、書法、民間剪紙等藝術寶藏,從最早的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北魏的大同雲岡石窟、天龍山石窟藝術,北齊婁睿墓壁畫,唐代的五臺山佛光寺壁畫藝術,宋代晉祠聖母殿雕塑藝術,宋代的巖山寺壁畫藝術,金代大同華嚴寺壁畫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藝術,元代永樂宮壁畫藝術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豐富的民間藝術人文資源,它是造型藝術專業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沃土。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爲興晉富民的重要舉措,尤其是文化產業已成爲山西新的經濟發展增長點,對於山西傳統藝術的開掘、整理和現代繪畫藝術的創新和發揚亟需一批專業的美術人才,這爲我省高職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也爲藝術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2、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近年來我省的繪畫、書法、雕塑等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的新變化,通過我們認真調研,在全省各地文化企事業、中國小、藝術公司、畫廊、畫院、各美術中大學聯考培訓學校和公益性文化事業,經營性文化產業中都離不開美術專業的藝術人才培養,隨着我省的文化事業發展走上了跨越式發展的道路,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美術專業教育工作更要抓住機遇,致力於培養我省文化藝術人才,使美術專業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爲美術專業教育創造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創造更好的平臺。

根據我係近年來對我省文化及相關產業綜合情況的調查瞭解,同時也結合了《山西省文化廳20xx年度山西文化統計年鑑》,具體情況見下表:

文化及相關產業

比例 從事單位

藝術教育業 文化市場經營機構 基層文化館(站) 畫廊 美術中大學聯考師資 其他文化及相關專業 美術設計、出版、報社 18% 10% 20% 3% 15% 15% 15% 中國小美術師資 藝術管理工作 美術宣傳工作 職業畫師 基礎美術技能培養 企事業單位美術工作 美術設計、美編

通過山西省基層文化大調研的結果數據表明,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在中國小、文化市場、基層文化館站等部門人才缺少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這種現象嚴重地制約了我省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是省內偏遠貧困地區的文化(站)、中國小、美術人才嚴重缺乏,各地山區的中、國小美術師資嚴重缺失。二是現有人員年齡老化。三是現有人員存在學歷層次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藝術事業的發展。文化教育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從目前全省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來看,並不能充分滿足這一需求。我省廣大鄉鎮、農村中國小爲加強學生素質教育也需要大量的藝術師資。綜合各方面的人才缺口,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還需要我們根據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3、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

從事美術專業的職業崗位大體可歸納爲:1、從事藝術創作類(主要爲各地畫院、社會各層次畫廊、各大、中、小企業單位、出版社、報社、文

化旅遊娛樂場所美術編輯美工等);2、從事教育類(大、中專學校藝術類專業教育、普通中、國小及有關社會辦學單位等);3、從事美編、輔導類(有關藝術館、站和社區文化中心等);4、從事藝術研究類(藝術科研單位等);5、自由美術職業者(職業畫師、美術中大學聯考班、農村的民間美術藝人等,數量極大)。

三、美術專業現狀調研 1、專業點分佈情況

從我省的發展教育和文化事業的角度看,擴大培養藝術後備力量,既適應文化事業發展的要求,也提高全民的文化藝術素質,同時也滿足了廣大學子對知識的渴望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嚮往,對文化事業的發展有着積極作用。

根據20xx年山西省文化廳公佈的山西藝術教育調研報告統計,我省設置藝術專業的本科院校、高職高專學校,由1998年以前的不到10所,發展到現在的46所,在校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在全省64所高等院校中,有46所院校設立了藝術類專業。其中,少部分設立了美術繪畫專業課程,如:中國畫、書法、油畫、雕塑、版畫專業。影視美術專業和綜合壁畫專業只有一至兩所院校開設。

2、專業招生與就業崗位質量分析

美術專業生源主要來自我省各地區。近年來我省美術生源一直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從近十年來看,美術考生從兩三千人一直髮展到近年二萬八千左右的美術大學聯考生,生源是有一定保障,但近年來美術生源質量和綜合素質明顯下降,高職高專生的生源較爲突出。美術專業的生源大體由兩個部分組成:1、有專業特長的普通高中畢業生;2、各類藝術中專學校、藝術類職業高中。

依據全省歷年美術專業就業崗位分佈情況的統計,畢業生中進入事業單位的佔20%,進入行業(企業)單位的佔40%,自主擇業的佔25%,繼續深造的佔5%。

雖然近幾年就業形勢嚴峻,從美術專業學生就業去向比例來看,就業情況較爲平穩。各類與藝術類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中國小、文化館、畫廊、出版社美工等成爲該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渠道。此外,由於美術專業的特殊性和本專業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自主擇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進入社會各類私企、畫廊、美術大學聯考培訓、藝術公司等也逐漸成爲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

隨着學院教學改革的不斷完善,學院在20xx年設立造型藝術系,調整了專業設置與課程結構,使人才培養更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根據歷年美術專業就業崗位分佈情況統計,畢業生中進入事業單位的佔25%,進入行業(企業)單位的佔45%,自主擇業的佔25%,繼續深造的佔5%。隨着社會發展變化,美術專業市場的發展和美術專業的專業特殊性,美術專業學生都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自主擇業能力,自主擇業靈活就業(開辦畫廊、中大學聯考美術培訓班)的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逐漸成爲其就業的主要渠道。畢業生就業區域主要集中在山西,60%在太原市就業,30%在地市級城市就業,10%在縣城及以下地方就業。

3、美術專業教育情況及存在問題分析 (1)課程設置情況

近幾年,隨着藝術職業教育的發展,各藝術高職院校都圍繞美術專業職業崗位羣建設和職業能力的需求對專業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在課程結構設置上做了相應的調整。我係結合省內調研情況對本專業設置和專業課程結構體系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革,按職業崗位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結合就業發展需求加入了藝術設計基礎課和造型基本功綜合繪畫表現技法課,同時加大了實踐技能訓練的力度,加強了藝術寫生實踐課時的比重,我係在沿襲傳統的繪畫教學模式基礎上努力加強完善課程結構的合理性,以進一步適應本專業培養目標。

(2)專業實訓條件情況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各學校美術繪畫專業都建有一定的實訓設施,但各學校之間的實訓環境和條件差異很大。總的來說各學校在實訓設施建設上的經費投入都顯不足,離培養高端技能型美術繪畫專業人才的要求還有在一定的距離,實訓條件還需完善。

(3)推行雙證書制度情況

目前,各藝術職業院校大多都在推行雙證書制度,但發展不平衡,有的學校開展此項活動,有的學校未開展此項活動,有的學校獲證率高,有的學校獲證率低。近年來,我院美術專業學生中級證書通過率達到95%左右。

(4)師資情況

調查顯示,我省內各藝術院校美術繪畫專業師資配備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專兼職教師比例不當,雙師型教師數量偏少,職稱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近幾年,我院積極組織青年教師深入一線參加藝術實踐,鼓

勵青年教師報考研究生,參加藝術系列職稱評定,使美術專業教師和美術史論教師隊伍結構得到一定改善,但與人才培養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美術專業教學改革建議

隨着省內藝術市場對美術專業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美術繪畫專業人才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 也不再盲目追求高學歷, 而是紛紛將眼光瞄準了比較實用的技能型藝術人才,通過調研,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美術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產學研相結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進一步調整課程結構設置,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運行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師業務能力與史論教師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全面提升美術專業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緊緊圍繞繪畫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教學改革,爲藝術市場發展提供合格的藝術人才。 開拓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1)推進校企對接,加強專業協同合作

爲保證本專業學生藝術實踐與就業,美術專業根據本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認真調研,聘請社會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創造實現美術專業教學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推行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近年來美術專業與社會畫廊、中國小、藝術設計公司和各地寫生實習基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與這些基地的合作,進行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行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在教學過程中,把美術專業的新技術、材料的運用引入專業教學體系,並把校企共同開發與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有機的融入一體,將學校的教學過程與社會?

求(行業)緊密結合,校企結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2)努力探索優化美術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推進中高職藝術教學體系銜接

美術專業在堅持從日常課堂基礎教學到藝術實踐、生活體驗到藝術創作過程中,努力探索高等藝術職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圍繞專業教學發展動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爲中心,強化專業基礎技能,造型能力、綜合技法表現能力與藝術理論基礎修養,提升本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思維理念、自覺研習專業學習的主攻方向,堅持造型基礎,專業技能與美術專業理論並進的教學模式,在高職專業前兩年的教學中,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爲高年級打下堅實基礎。爲藝術實踐與實習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從而達到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雙重培養目標。

(3)深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加強教材建設

美術專業在原有教學基礎上,針對本專業教學發展變化與各畫種的專業要求,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內容。以專業技能培養爲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爲核心,注重專業基礎技能知識和技法表現能力學習及藝術理論綜合素質並重的教學模式,全面推進美術專業教學發展,注重精品課程的建設,加強主幹課程教材建設,努力構建特色教學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

(4)建設教師團隊,提升服務能力

加強和完善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強化造型基礎教學實力與提升藝術創作及理論教學的師資團隊建設,積極促進雙師結構,鼓勵青年教師堅持專業基礎教學與實踐,促進專業骨幹教師在藝術創作、教研、學術和

社會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鼓勵教師參加技能培訓並獲取藝術系列職業資格證書;根據實踐教學的需要,有計劃的選聘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一定教學能力的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促進本專業教學與實踐;積極引進與培養青年骨幹教師。在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方面使研究生學歷教師達到青年教師比例的45%以上;深化藝術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業務考覈等活動,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師德師風優良、教學技能強、專業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構建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使本學科在專業應用領域與實際相結合,力求達到專業教學與社會實用人才需求的有效接軌。

(5)加強藝術實訓,轉變培養模式

全面推動藝術實踐教學,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綜合表現能力和藝術創新能力。推動藝術實踐教學改革,加強學生與社會實踐聯繫,在日常教學中與社會服務、美術展覽、畫廊等有機聯合,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教學中鼓勵教師引導學生,綜合本專業特點和優勢積極大膽實踐,多與社會接觸,並依託學院教學平臺,教學指導,爲藝術實踐實訓創建良好的支持,使美術專業教學走向多元化的藝術培養模式。

(6)實施第三方評價,加強教學質量考覈監控

藝術教育質量與畢業生就業率以及社會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實施第三方評價,即建立學生及其家長、就業單位、藝術行業、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

加強對藝術教學及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發展的監督與質量監控,對藝術人才的培養、專業設置規劃、藝術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學大綱的修訂、爲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據,它將進一步推動藝術職業教育改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做到良好的自我監控、主動有效的使教學改革與研究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家綜需求調研報告篇5

爲進一步瞭解服裝行業的發展現狀、相關企業的用人需求,把握服裝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辦好我校服裝製作與營銷專業,我們特就全國服裝行業及本專業人才需求和培養目標做了大量調查。

一、專業行業背景

服裝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出口貿易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出口1440億美元,同比增長25。2%,佔全國貨物貿易出口量的14。9%;

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累計1712億美元,佔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15。4%,繼續穩居我國各行業出口創匯之首,出口總額也高居世界首位。

加入wto後,我國逐步成爲世界製造中心。爲增強世界競爭力,服裝行業已廣泛使用先進的服裝技術。隨着服裝行業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服裝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雖然目前服裝行業深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行業發展和出口均出現萎縮,大批行業從業人員失業,但是技術工人和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的人才需求仍相當旺盛,培養服裝設計與工藝方面的人才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前景。我國的服裝產業正處於重大的行業升級和產業地域調整的關鍵時期,從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向經濟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轉移。懂設計、精製作、會管理、善營銷的一專多能的職校畢業生仍大有用武之地。

二、專業技術工作的需求

調查表明,近年來,隨着私營、民營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升級改造,經濟結構調整及大規模的行業轉移,大量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投入使用。爲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產品質量,服裝設備和技術升級已是大勢所趨,服裝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多。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面向的崗位主要有服裝設計、服裝加工、服裝結構製圖、結構設計、質檢、服裝紙樣推檔、服裝企業管理、營銷等崗位或工種,而由中專層次學歷人才擔任的服裝車縫、排料制板、裁剪、整燙、質檢、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等崗位需求量最大。

三、用人市場的需求

目前我國服裝設計與工藝水平同歐美等世界先進國家的水平還有着很大差距,有影響力的服裝設計師和工藝師還不到總就業人數的3%,其比例僅爲發達工業國家的十分之一。現有的很多服裝機器設備未能充分利用,服裝專業人才的匱乏是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部門統計,廣東近年在服裝設計與工藝行業短缺技能型人才達40萬人,迫切需要大量從產品設計到產品製作加工的各個環節各個層次的技術人才,尤其是中專層次的一線機器操作技能型人才。

四、根據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確定就業崗位

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專業工作崗位目標定位爲:

①服裝製衣工。

②服裝打板師。

③裁剪師。

④樣衣製作師。

⑤跟單員。

⑥質檢員。

⑦成本覈算員。

⑧基層管理人員。

⑨其他相關專業崗位。

培養能從事現代服裝設計、生產和經營的中級實用型技能型人才。

根據就業崗位的要求,將各崗位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分解,確定本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如下:

①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客戶服務意識。

②良好的質量和效益意識及產品檢測評估能力。

③運用服裝設計與工藝的基礎知識,合理選取服裝設備、服裝加工的相關要素的能力。

④瞭解服裝設備、服裝技術的發展方向,具備繼續學習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12關於服裝行業人才需求及培養情況的調研報告

家綜需求調研報告篇6

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的重要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殘疾人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爲更準確地瞭解殘疾人生活狀況,讓普通民衆更加關心愛護殘疾人,因此進行一個關於殘疾人現狀的社會調研報告。我將會在武城縣殘聯的幫助下對武城縣的殘疾人情況進行調研,大致瞭解殘疾人的普遍狀況和個別殘疾人家庭的生活狀況,根據殘疾人的特殊需要,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文體生活、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方面問題進行調查。呼籲廣大民衆關注殘疾人關愛弱勢羣體,建設和諧大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殘疾人工作現狀

近年來我縣殘疾人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牢固樹立“服務大局、服務殘疾人”的工作理念,認真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殘疾人就業扶貧工作紮實推進。組織對全縣殘疾人生活及就業狀況進行調查摸底,普及了殘疾人知識,爲更好開展殘疾人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以最大限度促進殘疾人就業爲目的,整合社會資源,挖掘就業崗位,20__年共推薦50餘名殘疾人實現就業。開展了獎勵資助貧困殘疾大學生活動,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5名學生進行了資助。大力實施“安居工程”,爲22戶貧困農村殘疾人新建或維修了房屋,殘疾人危房改造後均達到當地一般農戶住房標準,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二是培養樹立典型,對殘疾人進行文化知識普及,讓殘疾人給殘疾人做榜樣,培養樹立典型,殘疾人榜樣增強大家的信心,讓大家積極面對生活。

二、鄉鎮殘疾人概況

根據以上數據,四個鄉鎮的殘疾人數爲7608人,佔全部總人口的比例爲6.39%,全縣殘疾人的數量爲38700人,殘疾人在全縣人口中是一個相對數量較多。

三、調查情況及分析

此次調查統一設計了《殘疾人生活情況調查表》,調查中,每個鄉鎮先介紹鎮內殘疾人大體情況,然後由村委會有關人員陪同,深入到殘疾人家庭中,面對面同殘疾人本人及親屬進行直接交談,按照調查表內容,逐項詢問,據實填寫調查表,調查組聯合彙總材料,形成調查報告。本次調研活動,共入戶調查182戶195名殘疾人,其中13戶爲一戶多殘。

對此次調查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從殘疾人家庭收入情況,殘疾人年齡等方面展開。

殘疾人總體年齡偏大,調查的所有殘疾人中,年齡50週歲上的有118人,佔殘疾人總數的比例爲60.5%,其中七八十歲的殘疾人人數佔相當一部分殘疾人年齡偏大。在調查村莊中,僅有1名5歲殘疾兒童,殘疾兒童數量較少。從年齡分析,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先天性殘疾已經較少。大多爲後天不確定因素造成。調查中發現,致殘原因主要有:(1)生產事故。(2)交通事故。(3)疾病。及生活中其它一些不確定的意外事故。

殘疾人家庭收入情況,普遍收入較低、負擔沉重。一家有殘,全家困難。調查的182戶殘疾人家庭,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僅有14家,佔殘疾戶總數的7.7%。年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有151戶,佔殘疾人戶數的82.9%。殘疾人人均收入則更少。(注:數據說明,殘疾人家庭收入來源在於對鄉鎮殘聯,村委委員、殘疾人本人及親人詢問及調查人員親眼目睹,無專業人員統計,與實際情況有部分出入。但調查總體情況,殘疾人家庭收入明顯少於普通家庭。)

收入低的原因,一是殘疾人受自身條件所限,有的有部分勞動能力,有的基本沒有勞動能力,勞動收入較少。二是重度殘疾人需要專人照顧,家庭中能創造勞動收入的人減少。三是治病。多數殘疾人治病是家庭的主要開支。有的原來比較富裕的家庭,一個後天殘疾,就使整個家庭陷入貧困。一戶多殘疾家庭和單身殘疾家庭尤爲困難。調查中發現,有13戶是一戶多殘,佔殘疾人戶的比例爲7.1%,單身殘疾人生活更困難,泉林鎮卞一村的秦慶然、杜希蘭夫婦,年齡分別爲66歲、69歲,一個是視力殘疾,一個是肢體殘疾,沒有享受低保。生活困難。

四、建議採取切實有效的救助措施

1、擴大殘疾人蔘加低保覆蓋面

近年來,農村低保覆蓋面不斷擴大,殘疾人所佔的比例也應由目前佔農村貧困人口加入低保總數的16%左右,逐步擴大至佔貧困人口加入低保總數的30%以上,由目前的佔殘疾人總數的40%左右擴大至50%左右,以保證貧困殘疾人有基本的生活來源。(從縣殘聯瞭解到數據全縣殘疾人享受低保的比例大約爲40%)

2、鼓勵支持殘疾人創業就業

大力支持有勞動能力或有部分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創業。政府要在土地調劑、信貸支持、政策優惠等方面予以扶持,鼓勵他們自食其力。對自謀職業的殘疾人,工商部門免費辦理登記手續,或只收工本費,稅務部門在個別稅種上給予優惠,有關部門優先提供場所,信貸部門優先給予資金扶持等。對於從事各類生產勞動的農村殘疾人,有關部門要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農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和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大力促進農村殘疾人開展種植業、養殖業、小型加工業和多種經營。鼓勵縣內企業,招用有一定勞動能力、適合一定崗位的殘疾人就業。大力開展殘疾人就業創業扶貧工程,扶持殘疾人就業基地建設,輻射帶動更多殘疾人脫貧致富。

3、鼓勵支持企業、社會各界,關心扶持殘疾人事業

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扶殘助殘活動,發揮慈善協會的作用,宣傳扶殘助殘的先進典型,在社會上營造關心殘疾人、爲殘疾人獻愛心的良好社會氛圍。開展爲殘疾人捐助活動,鼓勵社會人士及企業積極伸出援助之手,獻出一份愛心、捐款捐物,資助殘疾人,讓廣大殘疾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愛。

五、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主題調查

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 也是方便老年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的重要措施。同時它也直接影響着一個城市的文明和諧形象。本文以創建文明城市,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爲視角,通過對紹興市越城區關於殘疾人公共設施的配備以及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綜合闡述了在城市的發展和創建過程中,無障礙設施建設實 施的現狀以及存在的諸多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在我們的實地調查及走訪中,我們瞭解到,就整個越城區關於殘疾人公共設施的配備上,其整體情況較好。行進盲道、提示盲道、緣石坡道、輪椅坡道等的建設都較爲完善,不論是在街道社區還是在景點廣場,這些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殘疾人出行的需要。

當然,在走訪中,我們還發現了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一些商場、超市和銀行內,基本沒有任何無障礙通道,這使得肢體殘疾的人出入更加困難,因爲在其入口處,基本都是層層臺階,輪椅在無他人幫助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順利進入。在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了以下幾個突出問題。盲道被佔不容忽視 在我們的走訪中,不難發現,盲道被佔用這個“老生常談”的情況,依舊存在。一路上,我們都看到有機動車停放在盲道上,有的車頭侵佔盲道,有的車尾侵佔盲道,還有的甚至車身橫跨盲道。而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商場和小餐館前,盲道被侵佔的現象尤其嚴重。在我們走訪的三八路那條街道上,短短几十米的路程,就有多處盲道被車輛侵佔,其大部分都是前來用餐的食客隨意地將自行車、摩托車停放在餐館門口,使盲道基本被這些機動車佔用,根本無法通行。在解放路的一些商場前的人行道上,盲道位置被圈入自行車停放帶內。有的雖然停放的自行車並未直接擺放到盲道上,但擺放得不太整齊的自行車、摩托車,也讓盲道變得狹窄無比。

對於城市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我有以下幾點建議:1、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市民公共道德水平。加大宣傳力度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並啓用部分在社會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人出任形象大使,這樣才能不斷地將對殘疾人的關懷融入社會的每一處。而對於民衆不清楚無障礙設施的真正含義,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開展“無障礙設施宣講日”,集中對公衆進行這方面的培訓和教育。也可以通過製作視頻或者發宣傳冊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瞭解無障礙設施,從而更好地關心身邊的殘疾人。2、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增強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監管力度,引進新技術。

調研活動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殘疾人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所以希望廣大羣衆提高自身素質呵護身邊的殘疾人,因爲維護和保障殘疾人等社會特殊羣體合法權益的一件大事,是體現社會人文關懷的高尚之舉;是完善現代化城市功能的需要,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家綜需求調研報告篇7

社區信息化經過近些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思想認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當前,部分領導和職能部門對發展社區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還認識不夠。有些領導幹部對社區信息化的基本功能還模糊不清;有些部門和單位還存在着“等等看”的思想;社區信息化的發展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投入,部分地區、部門領導存在着畏難情緒,不是想方設法解決問題,而是在困難面前止步不前,只強調缺人才、缺資金、缺技術等客觀制約條件,影響了社區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2.缺乏統一的規劃、管理和協調

目前,社區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各部門各自爲政,分散作戰,局面較爲混亂。例如,一些委辦局等職能部門從自己的工作角度出發,開發建設自己的信息資源系統,而且封閉管理和運作,不能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有些地區公安、民政、勞動、計生、衛生等各個職能部門均在社區開展相關管理工作,也各自開發了相應的業務軟件派發到街道和社區居委會,包括勞動人口信息系統、城市低保信息應用系統、流動人口管理系統、育齡婦女管理系統、計生科技服務系統等。僅民政業務就有幾套網絡系統:民政資金信息系統、地名信息網、社區服務管理系統、低保管理系統等,同樣的一批居民基本情況,在不同的部門建的系統中多次出現。重複建設不僅造成嚴重浪費,而且增加了社區工作負擔。

3.社區信息化建設缺乏標準

標準包括數據採集的基本要素、數據的來源、數據採集的方法及要求等,標準不統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島”,統一標準有利於各地系統間的融合貫通。建議出臺相應的指導意見,使社區信息化做到標準化、程序化、規範化。

4.社區信息化建設的資金不足

社區信息化資金投入不足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財政給社區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總量不足;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投入的資金沒有實現統籌使用,低水平的重複建設,造成投入資金未能發揮更大作用。投入不足在中西部地區尤其突出,如內蒙古自治區,全區2499個社區居委會,只有1566個安裝了電話,788個社區有電腦(其中有些電腦是單位淘汰下來,基本不能使用)。

5.資源開發的力度不夠

社區信息化的生命力在於應用,要讓老百姓真切感到實用好用、便利實惠。這就要求信息資源的開發必須不斷滿足羣衆變化的需要。但目前看,寬帶入戶的建設,即高速“路”的建設已基本完成,網站、社區服務信息資源和數據庫採集、製作與維護,即高速“車”的建設還遠遠沒有完成。

6.人才短缺

社區信息化建設,不僅需要網絡管理、系統安全、軟件編程的專業高級人員,而且還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網絡應用知識的一般工作人員。目前,很多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連計算機基本知識都不懂,同時又缺乏適應社區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養、培訓機制,阻礙了社區信息化的發展。

三、智慧社區需求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步伐,城市社區的建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與此同時人們對於城市社區服務需求的呼籲越來越高,其中包括文化教育的需求,經濟建設的需求,醫療衛生的需求,安全保障的需求,基礎設施完善的需求及老年羣體的需求等一系列。在居民對社區服務需求要求提高的時候,城市社區組織及相關機構如何最大的滿足居民的需求成爲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中國社會大發展的進程中,城市社區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城市社區中滿足居民的需求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滿足了居民各方面的需求才能促進社區的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發展。不同的社區不同的居民根據自身情況對於社區的需求又各不相同,在此主要分析居民對於社區的服務需求。社會的發展使居民對於社區的需求要求越來越高,社區需求是因人而異的,居民的年齡、性別、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都會對社區需求產生影響,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民族風俗習慣、家庭結構、居住條件等因素,總之,提供社區服務就要了解這些需求、差異,同時還要認識到這些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着的。

1.城市社區醫療衛生完善的需求

進入21世紀以來,針對人口老齡化、醫療費用居高不下、非傳染性慢性病增多等一系列的醫學難題,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尋找適當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已成爲新時期全球衛生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民生與和諧社會”成爲了當代人熱切關注的焦點,而社區醫療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體現。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不僅是爲羣衆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場所,還是關係到保障人民利益,增進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的社區建設方面。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一是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服務目標定位不明確,服務對象邊緣化。二是現行組織管理體系導致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淡化,“六位一體”的功能發展很不平衡。三是社區衛生服務觀念與服務方式相對落後。四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乏現代管理制度,活力不足,效率不高。所有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居民對於醫療衛生的需求。

2.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需求

隨着城市社區建設的快速發展,社區文化工作對提升一個社區的品位和建設和諧社區具有重要作用。社區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內在要求,也是社區居民提升自身素質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利於居民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社區文化是文化在城市居民內的反映,是文化的一個分支。隨着我國現代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全面推進,社會發展的落腳點和文化建設的着重點自然過渡到社區中來,由此社區文化將成爲社會文化建設的基礎,是社會文化的載體,實際上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程度的重要表徵。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只有當社區整體的文化達到現代化水平時,生活在社區內的個體纔有可能真正享受到現代文明成果。也只有千千萬萬個社區的文化有較大的提高後,全社會的文化才能真正發生質的變化。因此,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與管理,是國家和民族文化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人的而全面的發展至關重要。

3.城市社區基礎設施完善的需求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與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社區功能不健全,服務水平落後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區中的基礎設施越來越滿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及落伍,例如超市,圖書室,停車場,戶外活動器材等的不完善。造成設施缺乏的原因有許多,如政府人力物力財力負擔過重,社區相關人員的缺乏等。爲了社區更好的發展我們政府應該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針對社區服務的需求,加大社區建設的投入,落實無固定辦公場所居委會的辦公室、服務場所,同時落實所需的用地、配套設施和活動用房,建設適合社區居民業餘文化生活需求的社區活動場所,豐富社區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4.城市社區老年羣體生活需求

受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和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制約,家庭在老年人的養老過程中還發揮着主導作用,家庭養老仍是目前城市老年人的主要養老方式。但由於現代家庭結構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日益弱化。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社區具有其獨特的人力、物力和區域優勢,以社區爲依託的居家養老便日漸成爲切實可行的養老方式。不同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的養老意願和養老需求,切實從老年人的需要出發,爲他們提供全方位、多樣性的居家養老服務是社區爲養老服務事業的重點。

城市老年羣體的生活需求,主要包括物質生活需求、日常生活料理需求、健康保健需求和精神及文化生活需求。老年羣體的需求滿足與養老方式直接相關,以往他們的各種需求都是從家庭中獲得的。雖然社會化養老作爲一種必然的選擇和發展趨勢,爲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就中國目前的實際發展水平看,由於受到社會保障、社區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約,尚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全部需求,社會化養老完全替代家庭養老的條件還遠未成熟。社會化養老,尤其是爲老年羣體提供生活服務和照顧,最終是由社區來具體實現的。社區養老能力主要包括:豐富老年人的閒暇生活、日常生活照顧服務、醫療健康保障服務、老年人蔘與社會生活的組織保證、社區養老環境。對老年人來說,社區是他們晚年生活最主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活動場所和交往空間,老年羣體對於社區的依賴、親近和需要日漸增多。因此,加強社區養老能力建設也是現代城市社區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5.城市社區治安管理的需求

建設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切實搞好社區治安工作。只有社區和諧了纔有社會的和諧。良好的社區治安有利於促進居住安寧,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有利於提升社區乃至城市品位,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是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社區的基本條件。而目前,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人口逐漸增多,樓房逐漸取代了平房,人們都住進一幢幢的單元樓,城市社區建設快速發展。但是隨着城市外來人口的增多,社會成分複雜,人際關係淡化,鄰居間互幫互助、團結一家的特點減弱,給某些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犯罪機會。當前我國城市社區犯罪在類型上的特點表現爲以侵佔財產爲目的財產犯罪,如盜竊、搶劫、詐騙等居首位,約佔80左右,而且侵犯人身權利的傷害以及賣淫嫖娼等性犯罪日益增多。因此,社區治安“久治不安”和社區違法犯罪“常打不息”已經成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頑症。城市社區要正常穩定地發展,首要的標準是安全,治安搞不好,羣衆就沒有安全感,因而其他任何建設都無從談起,所以我們必須以治安爲突破口,加上提高市民文化素質,搞好公益福利,才能將城市社區搞好。

以上幾方面只是城市社區需求的一部分,當然還有許多像經濟建設需求,健康教育需求,公共交通需求,娛樂需求,家庭事務處理需求等等。面對這麼多的社區需求不僅是政府的重要任務也是社區居民的,搞好社區建設,促進社區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來共同完成。

家綜需求調研報告篇8

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掌握社會現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狀況,瞭解社會未來三年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及培養要求,從而爲確定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培養目標和專業設置提供基本的依據。我們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20__年3月,我係採用走訪用人單位、問卷調查、資料收集與分析等手段,就相關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進行調查和分析。

現就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需求的宏觀背景

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是由社會發展大環境決定的,我國的國家信息化進程已經並將繼續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產生重要的影響。

目前,我國計算機市場的主體仍然是行業應用市場。在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指導下,行業應用市場總體上保持穩定增長,但行業間需求不一,增長各異。國家信息化進程已經涉及到各行各業。企事業單位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行,是目前和今後採購、應用計算機產品的主流需求。這些用人單位需要高校培養大批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

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社會需求總量在計算機行業屬於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約需求100萬各種類型的畢業生,高職院校畢業生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行業的基礎工作,特別優秀的可以從事一些開發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從事計算機應用工作。

二、相關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

1.在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指導下,我省企業信息化也在全面進行,急需企業信息化專業人才。

目前從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所從事工作的性質來劃分,大致上可以將計算機人才分爲以下三類:

?(1)從事研究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在攻讀更高學位後)從事計算機基礎理論、新一代計算機及其軟件核心技術與產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從事工程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產品的工程性開發和實現工作。對他們的主要要求是技術原理的熟練應用(包括創造性應用)、在性能等諸因素和代價之間的權衡、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團隊精神等。

?(3)從事應用型(信息化類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企業與政府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的技術工作,以及在計算機與軟件企業中從事系統集成或售前售後服務的技術工作。對他們的要求是熟悉多種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工作原理,能夠從技術上實施信息化系統的構成和配置。

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目前我省高校計算機專業對第(1)、(2)類人才的培養已有一定的基礎,而對於第(3)類人才的專門培養則是非常薄弱的。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結構。例如,教育部關於緊缺人才的報告稱,到20__年,我國需要高級計算機人才6萬人,中級計算機人才28萬人,初級計算機人才46萬人。但是,目前計算機行業從業人員的結構呈橄欖型,高級計算機人才和初級計算機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從事計算機行業應用型工作的專門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應情況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