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用需求戶調研報告多篇

用需求戶調研報告多篇

用需求戶調研報告篇1

根據政協常委會20_年重點工作計劃,近期我會組織部分委員深入縣殘聯、部分鄉鎮、村、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康復中心等單位和服務場所,通過聽取彙報、座談討論、實地查看、走訪貧困殘疾人家庭等方式對全縣殘疾人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殘疾人事業發展現狀

全縣現有各類殘疾人口2.75萬人,佔總人口的6.64%,其中農村殘疾人2.35萬人,約佔85%,城鎮殘疾人0.4萬人,約佔15%。在各類殘疾人中視力殘疾4085人,佔14.9%;聽力殘疾6641人,佔24.1%;言語殘疾421人,佔1.5%;智力殘疾1836人,佔6.7%;肢體殘疾7990人,佔29.1%;精神殘疾2034人,佔7.4%;多重殘疾4480人,佔16.3%。目前殘疾人辦證11827人,辦證率爲43%。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殘疾人工作納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解決殘疾人的基本需求爲切入點,大力實施“助醫”、“助困”、“助業”、“助學”、“託養”等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不斷推進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社會保障等工作,使廣大殘疾人蔘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和條件明顯改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

1、殘疾人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已初步建立了覆蓋縣、鄉、村(社區)三級的殘疾人管理組織網路。縣、鄉均成立了殘疾人工作委員會,22個鄉鎮殘聯均配備了理事長和專職委員,312個村、14個社區都建立了殘疾人協會,並選聘了1名殘疾人專職委員。研究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修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實施細則的通知》、《關於在各單位領導幹部中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農村特困殘疾人活動的通知》等規範性文件。縣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局、教育局等殘工委成員單位也相應出臺了促進醫療、康復、教育、就業、託養、供養等配套文件。建立了殘疾人社會救助和社保補貼制度。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殘聯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保障有力的工作運行機制。

2、殘疾人生活質量不斷提高。20_年以來共爲227名城鎮重度殘疾人代繳醫療保險金8.31萬元,對符合條件的4711名重度殘疾人發放了生活補貼357.66萬元;對872名農村殘疾人、207名城鎮殘疾人納入低保,發放保障金313.92萬元,代繳殘疾人養老保險25.29萬元;對3458名無生活自理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提供了“陽光家園計劃”居家託養資助,累計爲6091人次發放補貼資金304.55萬元;在危房改造項目中,有2077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得到改造,共補貼資金3988萬元。在整村推進項目集雨窖、日光節能溫室建設中,有8000戶殘疾人家庭收益;爲25戶住房困難的城鎮殘疾人家庭分配到了廉租房,爲54戶人均不足12平方米的殘疾人住房困難家庭累計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50餘萬元。

3、殘疾人康復和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20_年以來,縣殘聯通過積極爭取項目已爲79名肢體殘疾兒童、30名智殘兒童進行了康復訓練;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320餘例;爲1.2萬人(次)殘疾人配贈輪椅車3659輛、柺杖3254付、助聽器1309個、助視器453付、坐便椅698件;給86名缺肢殘疾人安裝了假肢。累計徵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223萬元;爲54戶創業殘疾戶落實貼息貸款120萬元,縣財政支付貼息6萬元;39名盲人通過省殘聯盲人按摩中心培訓在省內外就業,52名殘疾人專職委員納入公益性崗位就業,600多名殘疾人通過在縣內個體從業、集中和分散就業等形式實現就業。

4、殘疾人教育工作持續發展。認真落實適齡殘疾兒童享受教育的優惠政策,全縣適齡殘疾兒童622名,入學531名,入學率達85%;投資590萬元的民和縣特殊教育學校項目已招生開課,現有聾啞學生9名;爲13戶殘疾人助學戶發放助學金6萬元;每年將5至6名6週歲以下聾兒免費送到省地語訓中心學習。

5、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近年來,在海東地區首屆殘疾人運動會上,我縣參加的17名殘疾人獲得了6枚金牌、1枚銀牌、5枚銅牌和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殘疾人演員還參加了“殘疾人文化周”暨“和諧社區建設”活動文藝演出和“特奧日”暨“殘疾人健身周”、全國“肢殘人活動日”等活動。舉辦了殘疾人籃球、足球等文化體育娛樂活動,80 名老年殘疾人蔘加了打門球、地擲球、打太極拳(劍)、扭秧歌、跳健身舞等社區羣衆文體組織。特別是現實生活中,廣大殘疾人蔘加生產勞動,參與社會實踐,不僅實現了自食其力,而且爲社會創造了價值,全縣各行各業中都有殘疾人發揮着積極的作用。僅教育系統有91名殘疾教師,還涌現了創辦盲人按摩診所達選雲、通過電子商務把青海特產銷往全國各地的殘疾人陳香英,爲殘疾人工作默默奉獻幾十年的代表秦永順等先進典型。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雖然我縣在扶殘助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殘疾人家庭生活普遍貧困,全縣殘疾人生活水平和生存質量與健全人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1、致殘因素較多,救助壓力不斷增大。現階段我縣致殘因素呈現多樣化和複雜化。由遺傳、近親結婚、早育或高齡孕育、營養不足及環境有害因素所致的先天殘疾的人數較大。同時醫源性殘疾致聽力殘疾、胎兒娩出時損傷腦部造成致運動障礙、智力障礙等殘疾;交通事故、工傷等各種意外事故和各種疾病而致的殘疾的數量逐年增加。隨着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目前精神病人的數量增長幅度較大。繁雜的致殘因素難以消除,使殘疾人口總量難以控制,使救助投入遠遠滿足不了救助需求,殘疾人救助任重道遠。

2、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一是殘疾人就業的多樣化安置工作推進艱難。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殘疾人大多沒有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勞動技能差,無法真正實現穩定就業。尤其受社會就業難的大環境影響,殘疾人就業更是難上加難。二是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難。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是《殘疾人保障法》和《殘疾人就業條例》規定徵收的政府性基金,部分企業既不安排殘疾人就業,又少繳甚至不繳保障金。三是懲處機制不健全。缺乏對歧視殘疾人,隨意辭退殘疾員工、不繳納就業保障金行爲懲處的強硬手段,嚴重滯緩了殘疾人事業的良性發展步伐。四是社會救援渠道狹窄。由於我縣還未成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等機構,無法開展相應的社會募捐工作。五是保障水平低。由於受國家政策和地方財力的雙重製約,目前我縣殘疾人社會保障的覆蓋面窄,尤其是我縣農村殘疾人戶數、人數佔很大的比例,尚不能做到應保盡保。如20_年全縣低保家庭殘疾人1660人,20_年實行重度殘疾人補貼制度後殘疾人納入低保的人數減少了800人。

3、殘疾人服務體系不夠完善。一是我縣殘疾人數量大,加上老年性偏癱等殘疾人日益增加,輔助器具需求量較大。按照省殘聯殘疾人用品用具全覆蓋項目要求,需縣財政配套50%、約76萬元的項目配套資金;省上下達的“社區殘疾人之家”、“陽光家園”等扶殘助殘項目配套資金落實不了,項目落實困難。二是鄉鎮殘聯、村殘協經費和專職委員工資兌現難。按照省財政廳、民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殘聯《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殘疾人組織規範化建設的意見》(青殘聯會發[20_]114號)文件規定,鄉鎮殘聯、村殘協經費和專職委員工資共需資金84.4萬元,但縣財政每年只下達20萬元,經費缺額64.4萬元。三是因殘疾人康復社區建設工作尚在起步階段,爲殘疾人提供的服務,僅僅只侷限於被動地落實國家及省、地正常安排的涉殘項目。四是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編制緊缺,還遠不能滿足“三殘”兒童教育需要。五是無障礙設施的建設與改造、志願者服務等工作還需加強。

三、促進我縣殘疾人工作的建議

(一)完善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是縣委、縣政府應以解決殘疾人基本需求和加強基層殘疾人工作爲重點,採取措施進一步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改善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物質條件和社會環境。二是應將各殘工委成員單位、各有關部門履行扶殘助殘職責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考覈內容,通過建立考覈約束機制,促進殘疾人事業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健康穩步推進。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宣傳扶殘助殘先進典型和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成功事蹟,鼓勵殘疾人樹立信心,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實現人生價值。倡導助殘爲榮的社會公德,把開展扶弱助殘納入精神文明建設體系,營造有利於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輿論環境。四是各單位各部門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依法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全面落實扶殘助殘各項政策,特別是對保障、改善、支持殘疾人生產、生活、就業、就醫、就學等方面的有關政策要予以傾斜安排,確保廣大殘疾人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委、老年人協會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優勢,支持殘疾人工作,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要選調一批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幹部在維權、解困、技能培訓、多途徑就業及日常生活中爲殘疾人搞好服務,以促進全縣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五是在今後縣鄉換屆選舉中,對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政治素養的殘疾人按一定比例推選爲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爲殘疾人蔘政議政搭建平臺。

(二)建立殘疾預防體系,從源頭上減少出生缺陷。縣衛生及人口計生部門要加強對各類人羣的健康教育,深入開展優生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幹部、羣衆以及醫務衛生人員的優生意識,普及殘疾預防知識,增強優生意識。做好婚檢孕檢工作,從源頭上減少出生缺陷。進行婚前檢查,禁止近親結婚,防止遺傳性癡呆和其他殘疾的發生,確保優生優育;開展產前診斷,完善新生兒疾病篩查制度,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實現殘疾兒童早期干預,及時矯正先天性殘疾;提高醫護工作質量和醫療水平,加強藥物研究,減少藥物副作用,減少醫源性殘疾的發生;對不應、不宜、應延期婚育的對象,應加強教育和指導。相關部門要加強勞動保護、交通安全等工作,採取有力措施控制環境污染,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努力減少各類致殘事故的發生。

(三)建立穩定的殘疾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縣殘聯應積極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千方百計爲殘疾人服務。建議縣財政把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隨着國民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逐年增加。鄉鎮殘聯、村(社區)殘協工作經費、殘疾人專職委員工資補貼足額納入預算,統籌安排;足額落實“社區殘疾人之家”、“陽光家園”等項目配套資金;將每年12萬元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經費列入年度預算。縣殘聯在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的同時,要積極與中國殘聯、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等慈善團體爲殘疾人事業籌集善款,成立民和縣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通過社會各界人士開展愛心捐助和社會捐贈活動。

(四)健全殘疾人生產生活保障體系。把殘疾人普遍納入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範圍,切實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一是推動殘疾人扶貧工作。將殘疾人扶貧列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扶貧規劃,統籌安排。根據殘疾人特點,扶持農村殘疾人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生產。二是進一步將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落實社會救濟和補貼政策,提高重度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貧困殘疾人家庭的保障標準,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基本生活。擴大殘疾人家庭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將一、二級以上的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低保,其他殘疾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三是幫助更多貧困殘疾人實現“居有其所”願望,尤其在農村危房改造、城市廉租住房建設中應優先照顧貧困殘疾人家庭。

(五)加強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以政府爲主導,將殘疾人康復、醫療、教育、就業、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服務設施納入到城鄉公益性建設項目,加快構建殘疾人服務體系。一是加強殘疾人康復工作。有效整合衛生、醫療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和衛生條件,健全和完善覆蓋城鄉的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社會各界、各醫療單位的支持和幫助,進一步配套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設施設備。加強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和精神病防治、康復救助等康復項目,不斷提高康復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滿足殘疾人的實際康復需要,早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任務。二是依法促進殘疾人就業工作。認真貫徹執行《殘疾人就業條例》,依法落實殘疾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把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工作納入勞動監察的範圍。在鼓勵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同時,積極扶持殘疾人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力度,使有就業需求的殘疾人普遍得到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設置多種形式的適合殘疾人工作的公益性崗位,完善殘疾人就業保護措施,實現殘疾人穩定就業。三是加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力度。建議將財政撥款行政事業單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統一列入部門預算並由縣財政局代扣代繳,地稅部門要進一步加大企業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力度,確保應收盡收。四是發展特殊教育,不斷提高殘疾人綜合素質。積極開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全面推行隨班就讀;積極爭取落實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編制,擴大特教學校招生,充分發揮特教學校在殘疾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開展殘疾學子“圓夢行動”等公益扶殘助學項目,切實保障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權利。五是切實落實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住建、發改等主管部門在改擴建道路、公共建築、公共交通設施、居住建築、居住區時,使無障礙設施建設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投入使用;對已建成的道路和建築物不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的,應制定無障礙設施改造計劃並組織實施,要將特殊學校、康復中心、醫院等單位公共服務場所和金融、郵政、通訊、商場、車站等公共服務場所列爲重點改造單位。

用需求戶調研報告篇2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一大趨勢,預計在二十一世紀三、四十年代將達到高潮。目前,這一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問題即老年人的需求問題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解決北京市的老齡問題,北京市統計局最近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的抽樣調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大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從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離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業比例較低;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公費醫療的比例達到60%;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較爲單一。

(二)老年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願意與子婦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贊同再婚;大多數老年人沒有學習的興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寬敞的住房”,第三是“經濟上有人幫助”和“看病就醫方便”,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務社區”,而提到其它問題的老年人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問題存在着地區差異、年齡差異和文化差異。

地區差異:城近郊區的老年人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要低於遠郊區縣,城近郊區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位於第二位的是“看病就醫方便”和“增加服務社區”,位於第三位的是“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遠郊區縣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經濟上有人幫助”,第三是“看病就醫方便”。

年齡差異:60-69歲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根據老年人提及的多少來排序,這六個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寬敞的住房”、“看病就醫方便”、“增加服務社區”、“經濟上有人幫助”和“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一個,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對其它問題提及的較少。

文化差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沒有問題的人數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國小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爲國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而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則是“增加服務社區”。

(四)中青年人的觀點

大多數中青人願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贊同老年人就業,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齡偏高、身體不好以及老人應該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幫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認爲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豐富;在養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與老年人一致,87%的人選擇家庭作爲老年人的養老場所;將近70%的中青年人贊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認爲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不是家庭的社會的負擔。

(五)結論及對策

1、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養老政策。

養老問題是老齡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即養老期間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關於經濟保障,由於我市的老年人口以離退休人員爲主,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離退休金,因此,在發放離退休金時,一方面要保證離退休人員按時領到離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隨着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離退休金的金額,以保證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我市的養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環。關於服務保障,目前北京市的養老方式主要是居家養老,這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調查發現,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傾向於這種養老方式,但是由於現在的家庭結構、規模正在發生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已趨於弱化,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應該把居家養老和規範化的社區服務相結合,把社區服務引入家庭,以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發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質;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真正做到老有所樂;拓寬老年人的就業渠道,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

3、搞好社區建設,發揮社區的助老服務功能

社區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生活空間,隨着家庭養老功能的減弱,老年人對社區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社區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加強社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對老年人的服務功能是解決老齡問題的重要途徑。目前,北京市的社區建設比較薄弱,不能適應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在進行社區建設時,首先要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業的投入,通過多方位、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資力度。其次,增加社區老年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保健、家政服務、健康娛樂、學習教育、法律諮詢等服務項目。第三,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社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提高社區爲老年人的服務質量,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有關的照顧資源,還要讓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用需求戶調研報告篇3

殘疾人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的重要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殘疾人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爲更準確地瞭解殘疾人生活狀況,讓普通民衆更加關心愛護殘疾人,因此進行一個關於殘疾人現狀的社會調研報告。我將會在武城縣殘聯的幫助下對武城縣的殘疾人情況進行調研,大致瞭解殘疾人的普遍狀況和個別殘疾人家庭的生活狀況,根據殘疾人的特殊需要,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文體生活、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方面問題進行調查。呼籲廣大民衆關注殘疾人關愛弱勢羣體,建設和諧大家庭貢獻自己的力量。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殘疾人工作現狀

近年來我縣殘疾人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牢固樹立“服務大局、服務殘疾人”的工作理念,認真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殘疾人就業扶貧工作紮實推進。組織對全縣殘疾人生活及就業狀況進行調查摸底,普及了殘疾人知識,爲更好開展殘疾人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以最大限度促進殘疾人就業爲目的,整合社會資源,挖掘就業崗位,2011年共推薦50餘名殘疾人實現就業。開展了獎勵資助貧困殘疾大學生活動,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5名學生進行了資助。大力實施“安居工程”,爲22戶貧困農村殘疾人新建或維修了房屋,殘疾人危房改造後均達到當地一般農戶住房標準,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二是培養樹立典型,對殘疾人進行文化知識普及,讓殘疾人給殘疾人做榜樣,培養樹立典型,殘疾人榜樣增強大家的信心,讓大家積極面對生活。

二、鄉鎮殘疾人概況

根據以上數據,四個鄉鎮的殘疾人數爲7608人,佔全部總人口的比例爲6.39%,全縣殘疾人的數量爲38700人,殘疾人在全縣人口中是一個相對數量較多。

三、調查情況及分析

此次調查統一設計了《殘疾人生活情況調查表》,調查中,每個鄉鎮先介紹鎮內殘疾人大體情況,然後由村委會有關人員陪同,深入到殘疾人家庭中,面對面同殘疾人本人及親屬進行直接交談,按照調查表內容,逐項詢問,據實填寫調查表,調查組聯合彙總材料,形成調查報告。本次調研活動,共入戶調查182戶195名殘疾人,其中13戶爲一戶多殘。

對此次調查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從殘疾人家庭收入情況,殘疾人年齡等方面展開。

殘疾人總體年齡偏大,調查的所有殘疾人中,年齡50週歲上的有118人,佔殘疾人總數的比例爲60.5%,其中七八十歲的殘疾人人數佔相當一部分殘疾人年齡偏大。在調查村莊中,僅有1名5歲殘疾兒童,殘疾兒童數量較少。從年齡分析,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先天性殘疾已經較少。大多爲後天不確定因素造成。調查中發現,致殘原因主要有:(1)生產事故。(2)交通事故。(3)疾病。及生活中其它一些不確定的意外事故。

殘疾人家庭收入情況,普遍收入較低、負擔沉重。一家有殘,全家困難。調查的182戶殘疾人家庭,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僅有14家,佔殘疾戶總數的7.7%。年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有151戶,佔殘疾人戶數的82.9%。殘疾人人均收入則更少。(注:數據說明,殘疾人家庭收入來源在於對鄉鎮殘聯,村委委員、殘疾人本人及親人詢問及調查人員親眼目睹,無專業人員統計,與實際情況有部分出入。但調查總體情況,殘疾人家庭收入明顯少於普通家庭。)

收入低的原因,一是殘疾人受自身條件所限,有的有部分勞動能力,有的基本沒有勞動能力,勞動收入較少。二是重度殘疾人需要專人照顧,家庭中能創造勞動收入的人減少。三是治病。多數殘疾人治病是家庭的主要開支。有的原來比較富裕的家庭,一個後天殘疾,就使整個家庭陷入貧困。一戶多殘疾家庭和單身殘疾家庭尤爲困難。調查中發現,有13戶是一戶多殘,佔殘疾人戶的比例爲7.1%,單身殘疾人生活更困難,泉林鎮卞一村的秦慶然、杜希蘭夫婦,年齡分別爲66歲、69歲,一個是視力殘疾,一個是肢體殘疾,沒有享受低保。生活困難。

四、建議採取切實有效的救助措施

1、擴大殘疾人蔘加低保覆蓋面

近年來,農村低保覆蓋面不斷擴大,殘疾人所佔的比例也應由目前佔農村貧困人口加入低保總數的16%左右,逐步擴大至佔貧困人口加入低保總數的30%以上,由目前的佔殘疾人總數的40%左右擴大至50%左右,以保證貧困殘疾人有基本的生活來源。(從縣殘聯瞭解到數據全縣殘疾人享受低保的比例大約爲40%)

2、鼓勵支持殘疾人創業就業

大力支持有勞動能力或有部分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創業。政府要在土地調劑、信貸支持、政策優惠等方面予以扶持,鼓勵他們自食其力。對自謀職業的殘疾人,工商部門免費辦理登記手續,或只收工本費,稅務部門在個別稅種上給予優惠,有關部門優先提供場所,信貸部門優先給予資金扶持等。對於從事各類生產勞動的農村殘疾人,有關部門要在生產服務、技術指導、農用物資供應、農副產品收購和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大力促進農村殘疾人開展種植業、養殖業、小型加工業和多種經營。鼓勵縣內企業,招用有一定勞動能力、適合一定崗位的殘疾人就業。大力開展殘疾人就業創業扶貧工程,扶持殘疾人就業基地建設,輻射帶動更多殘疾人脫貧致富。

3、鼓勵支持企業、社會各界,關心扶持殘疾人事業

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扶殘助殘活動,發揮慈善協會的作用,宣傳扶殘助殘的先進典型,在社會上營造關心殘疾人、爲殘疾人獻愛心的良好社會氛圍。開展爲殘疾人捐助活動,鼓勵社會人士及企業積極伸出援助之手,獻出一份愛心、捐款捐物,資助殘疾人,讓廣大殘疾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愛。

五、無障礙環境建設的主題調查

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 也是方便老年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的重要措施。同時它也直接影響着一個城市的文明和諧形象。本文以創建文明城市,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爲視角,通過對紹興市越城區關於殘疾人公共設施的配備以及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分析,綜合闡述了在城市的發展和創建過程中,無障礙設施建設實 施的現狀以及存在的諸多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在我們的實地調查及走訪中,我們瞭解到,就整個越城區關於殘疾人公共設施的配備上,其整體情況較好。行進盲道、提示盲道、緣石坡道、輪椅坡道等的建設都較爲完善,不論是在街道社區還是在景點廣場,這些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殘疾人出行的需要。

當然,在走訪中,我們還發現了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一些商場、超市和銀行內,基本沒有任何無障礙通道,這使得肢體殘疾的人出入更加困難,因爲在其入口處,基本都是層層臺階,輪椅在無他人幫助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順利進入。在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了以下幾個突出問題。盲道被佔不容忽視 在我們的走訪中,不難發現,盲道被佔用這個“老生常談”的情況,依舊存在。一路上,我們都看到有機動車停放在盲道上,有的車頭侵佔盲道,有的車尾侵佔盲道,還有的甚至車身橫跨盲道。而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商場和小餐館前,盲道被侵佔的現象尤其嚴重。在我們走訪的三八路那條街道上,短短几十米的路程,就有多處盲道被車輛侵佔,其大部分都是前來用餐的食客隨意地將自行車、摩托車停放在餐館門口,使盲道基本被這些機動車佔用,根本無法通行。在解放路的一些商場前的人行道上,盲道位置被圈入自行車停放帶內。有的雖然停放的自行車並未直接擺放到盲道上,但擺放得不太整齊的自行車、摩托車,也讓盲道變得狹窄無比。

對於城市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我有以下幾點建議:1、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市民公共道德水平。加大宣傳力度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並啓用部分在社會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人出任形象大使,這樣才能不斷地將對殘疾人的關懷融入社會的每一處。而對於民衆不清楚無障礙設施的真正含義,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開展“無障礙設施宣講日”,集中對公衆進行這方面的培訓和教育。也可以通過製作視頻或者發宣傳冊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瞭解無障礙設施,從而更好地關心身邊的殘疾人。2、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增強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監管力度,引進新技術。

調研活動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殘疾人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所以希望廣大羣衆提高自身素質呵護身邊的殘疾人,因爲維護和保障殘疾人等社會特殊羣體合法權益的一件大事,是體現社會人文關懷的高尚之舉;是完善現代化城市功能的需要,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用需求戶調研報告篇4

爲深入貫徹落實以同志爲的黨中央關於殘疾人事業的新部署新要求,紮實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新徵程中的殘疾人工作,爲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提供有力支撐,經、張高麗、楊晶、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批准,以持有殘疾人證的人員和未持證的殘疾兒童爲對象,自20_年6月至20_年7月,國務院殘工委組織開展了首次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的專項調查工作(以下簡稱專項調查)。一年多來,全國上下一盤棋,統籌規劃,精心組織,科學操作,抓住關鍵環節,嚴把質量關,圓滿完成了專項調查各項工作。現將有關工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根據以20_年1月1日爲標準時間確定的調查對象數據統計,全國殘疾人人口數據庫中共登記持有殘疾人證人員和尚未領證的0-15週歲殘疾兒童少年29494428人。

在國務院殘工委統一領導、在國家統計局指導下,按照準備、調查、分析三個階段,各級殘聯組織具體推動調查工作有序展開。從20_年1月1日開始,進行了“一對一”的入戶調查。截至20_年5月16日,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管理系統實名制錄入了2664萬人的相關信息,同時獲得了社區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狀況調查資料70餘萬份。

調查數據反映出目前殘疾人民生的基本現實狀況,凸顯出殘疾人在脫貧解困、危房改造、教育就業、社會保障、康復服務、居家無障礙建設、文體活動等基本民生保障和服務方面存在的較大差距。

此次調查結果爲推算8500萬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提供了重要依據。專項調查重要數據及推算8500萬殘疾人的主要數據已用於向國務院提交的《關於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反映出的困難與問題及相關建議報告》、有關部委關於“兩項補貼”、扶貧、康復等方面重大政策制定及殘疾人“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加強專項調查工作領導。

對2900多萬持證殘疾人和未持證殘疾兒童的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進行實名制、全覆蓋的專項調查,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影響之遠,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務委員親赴青海視察並作出重要指示:“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決策部署,加強基層殘疾人工作,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殘疾人,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機制,加大投入力度,爲殘疾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務,讓廣大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要認真搞好殘聯組織‘基礎管理建設年’活動,抓好抓實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的專項調查工作,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爲制定落實有針對性的服務與保障措施打下堅實基礎。”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全國專項調查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對認真做好專項調查工作多次提出明確要求。

20_年4月29日,國務院殘工委第二次全體會議對專項調查進行了全面部署。中國殘聯於20_年6月22日召開全國會議,對專項調查工作作出全面安排。國務院殘工委副主任,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魯勇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同志對做好專項調查工作的重要指示,紮實做好各項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20_年8月20日,國務院殘工委會同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國家統計局、中國殘聯等10個部門成立了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部際聯席會議和辦公室(以下簡稱全國專調辦),進一步加強對全國專項調查工作的領導。

省、市、縣級政府殘工委認真落實國務院殘工委工作部署和全國專項調查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對專項調查的領導,紮實做好專項調查各項籌備工作。

(二)夯實工作基礎,確保專項調查工作紮實開展。

一是召開專家座談會聽取建議。全國專調辦於20_年4月至8月間,分別在9個省(區、市)召開專家座談會,聽取專家對專項調查任務目標、具體要求、進度安排、調查指標、重點工作的意見。全國專調辦積極吸納建議,調整完善了調查表和入戶調查流程。二是通過試點查找問題。全國專調辦分別於20_年7月和9月在甘肅省臨洮縣、河南省駐馬店市開展國家級試點工作,對調查表進行了模擬試填。通過國家級試點檢驗了調查方法、調查流程和調查項目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對調查指標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和完善,爲做好全國調查員培訓和現場調查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三是召開推進會部署。全國專調辦於20_年9月15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召開了全國專項調查工作推進會,對下一階段任務進行專項部署。四是完善修訂調查表。全國殘疾人專項調查《殘疾人調查表》和《社區調查表》經專家委員會反覆討論,經兩次全國試點的實踐檢驗後將調查項目從48項精減至36項,涉及殘疾人的基本情況以及收入、住房、康復、教育、就業、社保、無障礙等情況,個別省市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本地的相關指標。同時,將殘疾人所在村(社區)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情況作爲輔助調查內容。

(三)狠抓信息覈查和培訓,強化對專項調查工作的調研督導。

一是認真抓好信息覈查工作。全國專調辦組織開展了覈查系統全國培訓,並製作了培訓教材和操作視頻,指導地方開展覈查工作。各省也制定了本地專項調查覈查工作方案和細則,層層簽訂了保密協議和保密承諾書,部署覈查工作,逐級開展覈查培訓。二是組織開展專項調查各級培訓。全國專調辦分別在江西省南昌市和陝西省咸陽市組織開展了全國殘疾人專項調查國家級培訓,共培訓省級師資170人,98%的學員全部掌握或基本掌握各項培訓內容,國家級培訓爲省級培訓提供了示範。製作完成了專項調查指標講解、視頻課件,通過專項調查信息平臺發佈供各地培訓使用。同時,組建了多個督導組深入一線推動工作落實。省級共開設96期培訓班,培訓縣級師資骨幹11922人,爲培訓調查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搞好入戶調查,保證專項調查數據填報質量。

20_年1月1日專項調查入戶調查在全國啓動,地方殘聯高度重視,有的舉行了簡樸的啓動儀式,調查員代表現場宣誓;多數省份街道、社區、鄉村掛上了專項調查宣傳口號橫幅;愛心企業爲殘疾人代表當場捐贈生活用品;省級殘聯全部組成了督導組或派員深入到農村和社區殘疾人家庭,進行入戶登記調研檢查,對調查填表工作進行現場指導,對調查人員入戶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進行答疑解惑,走訪慰問殘疾人家庭並送去慰問品,提高了社會和殘疾人的知曉率,爲專項調查入戶登記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各級殘聯把現場入戶調查作爲20_年開局最重要的工作認真抓好,做到“三統一”,即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理解。在專項調查工作一線的調查員爬山涉水,風餐露宿,克服各種困難,發揚不怕苦、不怕累,連續作戰的精神,深入到殘疾人家庭,與殘疾人面對面,耐心詢問殘疾人的衣食住行,將每一項調查指標填寫準確,涌現出許多可敬可佩的感人事蹟。

(五)細緻準確錄入,嚴格控制差錯。

各級殘聯採取有效措施,保質保量推進數據錄入工作。一是各省專項調查辦公室每天登入系統對數據處理工作進行實時監控,指導、督促各市數據處理工作。二是上一級對下一級組織抽查,實行調查表與錄入進行比對的方式,檢查各地錄入的差錯率,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三是適時督促工作進度,確保工作質量。

(六)做好數據比對分析,確保專項調查數據準確可靠。

一是做好部門數據比對分析。全國專調辦及時把專項調查數據反饋給相關業務部門,相關部門對調查數據進行了認真梳理,結合臺帳、年報、統計數據進行了詳實比對分析,並同國務院扶貧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教育部、衛生計生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對相關數據進行了客觀分析。爲確保調查數據科學嚴謹可靠,魯勇理事長先後兩次主持召開了部分專家及業務部門數據分析對接會。業務部門分析認爲:“專項調查主要數據與掌握的現有數據情況基本吻合,比較貼近工作實際,殘疾人就業、社會保障、康復、扶貧等一些大的基本數據可用、好用,是制定‘十三五’規劃和殘疾人‘兜底補短’民生工作的重要依據。有的數據彌補了本部門業務上的數據空白。爲今後工作思路的調整、工作方式的轉變、工作方法的改進提供了可靠依據”。二是召開專家委員會分析數據。全國專調辦先後10餘次召開專家委員會會議,對一些重要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和論證。與會專家結合業務部門提供的數據資料,現場調取專項調查數據進行了對比與分析。20_年7月14日由國家統計局、研究機構等委派組成的專家委員會正式出具了《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專家委員會意見書》,基本結論是:“本次調查的方案設計科學可行;調查組織實施完整;各階段工作到位,操作嚴謹;全程質量控制工作得力,調查獲得的數據真實可靠,主要指標與抽樣評估覈查數據、20_年殘疾人監測數據等相關數據對比,具有較好的一致性。評估結果表明,調查達到了設計要求,主要數據質量較高,爲了解殘疾人的基本情況,摸清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狀況,爲國家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推動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對以兜底補短爲重點的殘疾人民生改善的精準服務、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提供豐富的信息、科學可靠的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依據”。

(七)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社會公衆對專項調查工作的瞭解和支持。

在宣傳部門支持下,中央各大媒體對專項調查進行了深入採訪和多種形式的報道。全國專調辦制定了《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宣傳方案》,明確重點工作和重要節點,各省(區、市)專調辦根據要求分別制定了本省的宣傳方案。特別是20_年1月1日現場調查入戶啓動當日,全國專調辦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主要中央媒體精密對接,策劃新聞點,落實報道要求。《人民日報》在1月2日頭版刊登消息,中央電視臺當天在《新聞聯播》播發了一條1分零5秒的消息。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等中央主要媒體都進行了相關報道。

各地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大力宣傳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殘疾人事業的關心支持,增進了社會公衆和廣大殘疾人對調查工作的瞭解和支持,展示了一線調查人員吃苦耐勞、勤勉服務的精神風貌。各級殘聯在殘聯網站開設了專項調查工作專欄,及時刊發專項調查各類信息。

三、突出特點

(一)調查對象覆蓋了所有登記在冊的人員。

調查採取實名制的實證調查方法,覆蓋了所有在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中登記並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人員及尚未領證的兒童。調查對象總量爲2900多萬人,分別是1987年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總量的18倍和20_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總量的11倍。

(二)調查方式採取的是實名登記和信息化統計。

通過對入戶前被調查對象所在位置的信息覈實,掌握了目前在戶人員佔88.1%,不在戶人員佔11.9%。對在戶的人員,以“一對一”入戶詢問調查爲主進行信息採集,入戶率達到97.97%;對於不在戶的人員,以電話詢問或其他方式採集信息。每一位被調查對象,都填寫了調查表。在此基礎上,開展了調查表複覈、數據錄入、信息審覈及上報核校工作。相關數據錄入到全國統一開發的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信息管理系統之中。

(三)調查範圍基本做到了村不漏戶和戶不漏人。

要確保專項調查數據不出問題,關鍵要實現工作重心下移,逐人搞好對接調查。在調查中,做到了“鄉鎮(街道)不漏村(社區)、村(社區)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的調查目標,確保人羣覆蓋率、信息填報率。工作中,堅持逐級進行考覈驗收,落實了同級殘工委和同級殘聯負責人在上報成果上的“雙簽字”責任制,爲總結工作也爲倒查責任提供了重要依據。

(四)調查隊伍聚合了上百萬專兼職人員。

爲確保專項調查國家級、省級、縣級三級培訓質量,全國專調辦編制了《全國殘疾人專項調查工作手冊》,製作完成了專項調查講解資料,供各級殘聯培訓時使用。從20_年10月開始,各省區市陸續舉辦各級培訓班7600餘期,培訓人員152萬多人。

(五)調查過程進行第三方獨立評估。

爲科學獨立評估此次專項調查工作,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按法定程序承擔第三方評估。多次召開專家委員會和評估座談會,對專項調查數據進行論證、評估。通過對專項調查全程跟蹤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採取文獻資料評估法、專家德爾菲法、抽樣調查、網絡調查等方法,綜合比對評估調查數據、殘疾人狀況監測調查數據、殘聯工作系統數據、各部委相關數據等多源數據,比較全面地評價了專項調查的調查過程質量和數據質量。第三方評估機構出具了評估報告:“本次調查首次比較全面系統地摸清了全國持證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本次調查的方案設計科學可行;調查組織實施完整;各階段工作到位,操作嚴謹;全程質量控制工作得力,調查獲得的主要數據真實可靠,調查達到了設計要求,數據質量較高,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大規模人羣專項、專業社會調查。建議加強本次調查工作的經驗總結,進一步提高殘疾人工作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調查和數據開發應用綜合服務平臺”。評估專家認爲:“專項調查第三方評估,從評估調查過程質量和數據質量兩個角度設計評估方案,運用了定性和定量的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開展現場督導、二次入戶抽樣複查、專家評估和調查工作人員自主評估、各方面調查資料分析等工作,取得較爲可靠的評估結果”。

(六)調查工作實現了部門聯動和力量整合。

在國務院殘工委領導下,國家統計局、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中國殘聯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的通知》,組建了專家委員會,委託了第三方評估機構,落實了省地縣鄉村的調查組織機構。10個部委建立的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對調查工作全過程給予了及時有力的指導。

工作中,國家統計局對調查方案和調查指標設定給予了強有力的指導,財政部追加了20_年調查經費同時安排了20_年預算,民政部要求基層民政機構和幹部全力參與調查工作,公安部、衛生計生委在覈查殘疾人信息工作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對專項調查中相關指標的設定提供了幫助,中央宣傳部推動中央及各地媒體對專項調查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宣傳報道,中國殘聯會同多部門組成了精幹工作班子具體落實任務。省級及以下政府殘工委、殘聯組織認真落實國務院殘工委部署和全國專項調查會議精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

此次專項調查的圓滿完成,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殘疾人的格外關心、格外支持。國務委員對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作出重要批示:“專項調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參與這項工作的各個方面和人員應予以充分肯定。要利用好調查成果,認真抓好調查成果的應用工作,在制訂‘十三五’相關規劃和政策措施中統籌考慮,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權益民生,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推動我國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全國專項調查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指示:“專項調查只是第一步,對於整體工作還應細緻研究,特別是從信息化方面,要向着精準要求去努力,這項工作一定要有說服力,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真正爲推動事業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專項調查成果轉化已經展開,對出臺“兩項補貼”政策、推進精準扶貧開發、解決適齡兒童未能及時入學問題、制定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等主要數據提供了測算或覈對依據。截至12月28日,已返還19個省(區、市)專項調查數據。隨着調查成果的逐地逐級分解、業務數據與部委共享,這項工作的成效會越來越直觀地展現出來。各省(區、市)將在確保數據保密的前提下,做好與相關部門的數據比對、開發和應用工作。

下一步將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要求,認真做好專項調查數據應用和調查成果轉化工作,在積極轉化專項調查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動態更新常態工作,逐步實現“精準化了解、精細化服務”,爲推進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保障。

用需求戶調研報告篇5

地板,在整個地面鋪裝材料中究竟佔據多大的比重,或者說在消費者心中木地板的認可度有多高?《地板消費需求大調查》的問卷活動在河南地區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不同市區的消費者均參與了活動。

在參與調查的消費者當中,仍舊有24%的人表示“在家庭裝修中不會考慮地板作爲地面鋪裝材料”,可見地板消費更應當樹立引導、普及的職責。而不願鋪設地板的人中,認爲“木地板打理麻煩”、“價格較高”的人相對較多,認爲“安裝麻煩”、“甲醛釋放”、“花色單一”的人數基本持平。

在對木地板鋪裝持肯定意見的消費者重,普遍認爲木地板的舒適環保是吸引他們購買的主要因素。單就南陽地區來說消費者對強化地板情有獨鍾,而實木地板、實木多層、地熱地板恰恰三分天下,地熱地板能夠在南陽擁有如此多的擁護者是該類型地板產品在當地的滲透。

九正建材網瞭解到,南陽地區的消費者對新型地板的信息掌握比較多,近37%的調查對象知悉生態木地板,對超實木地板、仿瓷木地板、軟木地板、pvc地板、防靜電地板等新型地板均有一定數量的人認識,這在其他調查地區較難看到的。

這一點從對地熱地板的接受程度上,也可見鮮明的差異。有近一半的消費者表示願意嘗試鋪設地熱地板,其中不到四成的人對地熱地板有過了解。而與其他地區的調查有鮮明差異的還有一點,南陽地區消費者對木地板色彩的鐘愛比較集中,大部分人都傾心於本色。

與其他地區相似的是95%以上的人員不會採用網購的形式來購買地板產品,虛擬形式的交易模式可能在南陽地區實施起來更加艱難。

用需求戶調研報告篇6

根據_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領導小組《關於開展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的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要求,市殘聯組織開展了“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爲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活動分成領導幹部小組,各處室、中心分別爲1個小組,共計7個小組,採取從主要領導到普通工作人員,每人負責1個社區(村)等方法在全市對30個社區(村)進行調查。此次調研,我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爲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對_區新孔社區、浦北村和_縣瓜安村等283名殘疾人進行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得到如下結論:(1)調查的283名殘疾人中197名殘疾人有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佔調查的殘疾人總數70%。(2)選擇需求的殘疾人依次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生活服務、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較大,對殘疾人的需求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問題。(3)本調研提出了以需求爲導向,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大政方針政策、省、市惠殘政策,推動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爲特殊困難羣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經濟支持等對策建議。

“兩個體系”建設是中央7號文件的核心內容之一。隨着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正在逐漸完善,而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還剛剛開始。爲了更好地瞭解殘疾人的需求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區(村),走近殘疾人”爲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我此次主要對“_市殘疾人需求問題”進行調查。目前,該項調研已完成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以及調查研究報告的初稿。限於時間的要求,本報告僅圍繞調查數據談幾個問題。

一、調研目的及方法

本次調研活動以_市各類殘疾人爲核心,通過調研,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市殘疾人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銳意進取,切實增強投身殘疾人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入瞭解殘疾人基本狀況,掌握殘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宣傳黨和政府殘疾人工作的方針政策,推動各項惠殘政策的落實,促進殘疾人保障體系的建立完善,爲推動全面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論依據。

本報告將回答四個問題:(1)殘疾人有哪些需求?(2)分別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信息無障礙等需求的殘疾人有哪些主要特徵?(3)選擇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務等是否已滿足需要,還存在什麼問題?(4)工作思路及對策建議。

調查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和召開座談會。

二、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本次通過簡單隨機、等距抽樣等方法共抽出283名被調查殘疾人。

1、性別結構:男性150名,女性133名,男女比例大致爲8:7。

2、年齡結構: 0-18歲佔15.5%,18-60歲佔64.4%。按60歲劃分,非老年人佔79.9%,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20.1%,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年齡結構相似。

3、戶口性質:農業戶口占88.1%;非農業戶口占11.9%;農業與非農業比例大致爲7:1,與_市人口的整體構成一致。

4、婚姻狀況:初婚有配偶63.8%,未婚佔23.8%,再婚有配偶佔0.7%,離婚佔0.8%,喪偶佔10.1%。

5、文化程度:國小文化程度27. 2%,國中文化程度12.5%,高中文化程度佔2.2%,大專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學的佔到了56.5%。

6、殘疾狀況:(1)殘疾類型:視力殘疾佔25.8%,肢體殘疾佔35.1%,智力殘疾佔5.5%,精神殘疾佔4. 3%。(2)殘疾等級:一級佔19.2%,二級佔31.9%,三級佔29.9%,四級佔18.8%,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殘疾狀況大約一致。

7、生活自理狀況:生活能自理63.4%,不能自理36.6%。

8、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1)18—50歲130名殘疾人中(除一級殘疾人)未工作的近1/2,因喪失工作能力未工作的1/4。(2)個人生活主要來源:靠離退休金25人,靠家庭成員供養的近1/2,靠領取基本生活費的16人,靠保險收入和財產險收入的不足4人。(3)社會保險狀況:城鎮殘疾人蔘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不足4/5,農村殘疾人蔘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足1/2。(4)職業技能培訓狀況:有就業能力殘疾人,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不足1/3。(4)享受定期生活救助狀況:近1/4的享受民政部門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殘人生活補助。

9、康復服務狀況: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近2/3沒有得到康復服務,得到治療與康復訓練服務的殘疾人1/10以上,心理疏導服務不足1/10,康復知識普及服務不足1/5,輔助器具配置不足3%,日間照料與託養不足2%

三、被調查者需求分析

本分析主要基於問卷調查數據和訪談資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過對被調查者對需求選擇分析,瞭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殘疾人事業發展中存在問題。

1、需求選擇分析

按照問卷調查的要求,被調查的殘疾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意願選擇需求,對選擇需求的殘疾人進行具體分析:48%需求者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1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 8.3%需求者選擇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殘疾人信息無障礙,7.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7.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輔助器具,5.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法律援助與服務、殘疾人文化服務、殘疾人生活服務,4.4%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殘疾人就業安置與扶持。

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問題

(1)殘疾人社會保障觀念落後,救濟色彩太重。傳統觀念認爲殘疾是殘疾人及其家庭的事情,與社會無關,過分強調家庭自我保障與殘疾人自立,使得殘疾人保障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施捨和救濟的濃重色彩。在調查中,近1/2的殘疾人要求政府給予經濟救助,特別是農村殘疾人對殘疾人的服務需求很少,認爲政府給點錢,家人給吃給穿就滿足了。家人承擔了家庭中殘疾成員由生到死的“無限責任”以及巨大的精神負擔。這種殘疾觀及受此影響下的社會保障觀念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與整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2)保障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在 “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環境下,殘疾人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應該是“特惠”。而作爲欠發達地區,殘疾人除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普惠”政策外,爲殘疾人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標準也較低。無固定收入的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按月領取低保金或低保標準的生活補貼,只有市區、_縣和_縣已全部落實,其他縣正在落實中;肢體三級以及三級四級的智障和精神病人等更多殘疾人還享受不到這一“特惠”。享受這一“特惠”的標準也很低。現行低保標準是城區230元/月,農村155元/月,只是勉強“餓不死”的水平。除此以外的就業、康復等其他方面的“特惠”則更少,同樣也是標準低,覆蓋面窄。

(3)保障服務的層次低。現行的保障措施幾乎只能考慮殘疾人的基本生活資料方面的溫、飽需求,精神層面的需求則很少顧及。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隨着政府對殘疾人事業投入的不斷加大,殘疾人的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或即將解決)。起碼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廣大殘疾人要求精神層面生活享受將成爲必然。目前,現行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殘疾人多種類、多層次需求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4)保障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用於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經費投入實現逐年增長,但由於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制約,投入的殘疾人社會保障經費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由於經費不足的制約,只能是低覆蓋率的、低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方面的保障多爲空白,或是剛剛起步。當前,我市殘疾人社會保障資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資金供給方式還沒有建立起來,從殘疾人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來看,渠道還比較狹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爲主,福利彩票、福利基金會爲輔,社會捐贈有限支持的模式。特別是社會捐贈方面,還沒有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捐贈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來自社會的資金投入很少。

(5)服務體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殘疾人保障需求的增長和轉型,增加了社會保障的難度。目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突出生存性需求保障,重點解決殘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在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以及扶貧就業等方面力度不斷加大,但是還沒有建立起針對殘疾人特殊性、多樣性、類別化需求的服務體系,相關專業機構、社區之間沒有形成暢通的服務網絡,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殘疾人服務機構的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管理措施還沒有出臺,導致不能爲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我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少,設備不上規模,人才缺乏等,不能很好發揮應有的功能作用。已建成的鄉鎮及部分村殘疾人康復室,由於殘疾人居住分散,加之缺少專業康復指導人員和合理的運行機制,普遍存在利用程度不高的問題;去年啓動建設的市、縣級殘疾人託養中心,尚處在規劃設計,建設、裝修等階段,建成後的功能定位和運作機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討。

(6)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不健全,法制化進程緩慢。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法規的建設總體滯後,難以適應新階段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需要。一方面,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制約了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發展。目前,我國從整體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殘疾人的社會保障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落腳點,制約和影響了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實現。另一方面,現有的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與社會保障立法比較起來,殘疾人社會保障立法更爲滯後。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專門的法律法規,在《憲法》、《選舉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中也都有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條款,但其內容總的來說過於籠統,許多條文還停留在原則性的規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作爲保護勞動者就業權利的《勞動法》,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的規定也顯得空泛。

四、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一是大力弘揚“三創”精神和殘疾人“四自”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激勵殘疾人積極投身“全面奔小康、重振連雲港”的偉大實踐。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社會參與的機會和權利,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就業,努力提高殘疾人就業率。二是大力發展殘疾人教育。進一步健全教育培訓體系,教育部門切實將殘疾人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體系,維護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力爭使殘疾學生高中和大學入學率達到60%和40%。三是通過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小額貸款、提供就業崗位、購買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幫助更多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就業。

(二)逐步提高社會保障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普惠政策與特惠救助相結合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做好殘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關生活救助。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保障覆蓋面和保障的標準。二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勞動保障部門要保證殘疾職工能平等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保證所有農村殘疾人都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證城鎮無業殘疾人都能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是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採取多種措施,積極爲貧困和低收入殘疾人爭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確保殘疾人生活改善程度與當地羣衆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相適應,不斷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

(三)加快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和資金投入,建立規模大、服務設置齊全,檔次高,內容多,爲殘疾人提供優質服務的機構建設。二是各職能部門,特別是殘聯要開展各服務機構精細化管理,其中有一項內容就是對各服務機構服務進行認定型管理,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和工作績效的評估獎勵機制。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一支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的高素質管理幹部隊伍和一批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默默無聞勤勤懇墾的專技工作者隊伍。鼓勵各服務機構引進、選拔、培養和使用一批一專多能的殘疾人工作骨幹,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愛護他們,解決好他們待遇問題,促進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

(四)完善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協調機制。黨委、政府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全市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並予以優先發展,納入當地黨委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和年終考覈,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工委協調各部門在殘疾人社會保障、康復、教育、就業、維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伸出援助之手,關愛殘疾人、支持殘疾人事業,在殘疾人機構建設上給予優惠政策。

(五)加強對殘疾人的教育管理。積極引導殘疾人勇敢面對現實、超越自我、自主創業,鼓勵殘疾人發揚樂觀進取精神、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信念,對生活充滿信心。加強對殘疾人的法制教育,不要讓他們成爲法制教育的一個盲點,使殘疾人自覺遵紀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