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成功創業故事多篇

成功創業故事多篇

成功創業故事大全5 篇一

網易丁磊

丁磊也有七年之癢。

互聯網大咖丁磊有兩重身份,一個是網易CEO,一個是廣東省人大代表。

在2009年初的廣東兩會上,丁磊宣佈進軍養豬市場,開啓生態養豬模式。

2010年兩會上,人們問丁磊:你找什麼人養豬?

2011年兩會上,人們再問丁磊:養豬幸福不?

四年過去了,人們沒吃到“丁家豬”,連豬跑都沒見着。

然而丁磊說:心急吃不到好豬肉。

“鼠標加大糞”模式,丁磊意欲何爲?

網易前養豬項目負責人之一週炯透露,養豬始於一頓火鍋……

2008年4月,丁磊曾到重慶名氣最大的一家火鍋店吃飯,飯間,丁磊對服務員端上來的豬血質量產生質疑,堅持讓店家換掉,並與同行人士大談食品安全問題。你一言我一語,便萌生了進軍農業自辦養豬場的想法。這個想法得到網易高層的舉手贊成。

2009年2月,丁磊在廣東省兩會上首度公開了自己的想法,但他關於養豬的慷慨陳詞讓網友大跌眼鏡,被稱之爲噱頭。

與之相反的是,丁磊養豬得到了商界衆多大咖的效仿。

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簽約江西養豬大戶國鴻集團,千橡集團CEO陳一舟說“丁磊養豬,我們就養兔子”,北京中實集團投資10億元建設“黃河國際食品產業基地”,實施圈地養豬,等等。

國際投資大師羅傑斯曾說,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就是農產品。

但實際丁磊一直想的是:用自己的智慧去改造農村的種植業和養殖業,讓城市的生活過的更加的美好。這個想法很貼近他廣東省人大代表的身份。

“十五年前的互聯網和三年前的養豬,對網易、對我來說都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讓我們的生活過的更好。”

他認爲互聯網是把雙刃劍,讓生活變得更加浮躁,反而,在農業方面可以做一個“慢慢的”“優質的”生產模式的體驗,然後介紹給中國農戶或養殖生產單位。

“養豬三人組”兩人離職,丁磊的反應?

丁磊跨界養豬的新聞很快就被媒體炒爛了。

然而,就在2013年11月,有媒體披露“養豬三人組”中的周炯和毛三離職了。網友炸開了鍋。

丁磊站出來,他說,周炯和毛三都沒有養過豬,網易想請更專業的養豬專家來辦這件事。

口口聲聲的養一萬頭豬,結果只有400頭。計劃3億的投資資金,事過四年了,網友還沒有吃到期待已久的“丁家豬”。

有一句諺語,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就一個養豬場,丁磊卻一心想要做到極致。

爲了達成心目中的生態養豬,丁磊團隊奔走歐美十幾個國家,想找到適合他們的養豬模式。

爲了讓豬有一個優質的生長環境,丁磊特地邀請了歐美和國內多位業內頂尖專家,綜合考慮地質災害、地下水文勘測、土壤條件評估、生物安全測定、交通組織考察和其他飼養條件等因素,排查了浙江48個地方纔選到在吉安修建網易養豬場。整個過程耗時兩年。

爲了讓“丁家豬住的舒適”,丁磊更是花大錢請曾設計中國南極科考站的清華人居設計團隊精心設計“丁家豬居所”。

丁磊的嚴苛甚至延及“養豬三人組”。

這麼“折騰”,一下就過了七年。

心急確實吃不到“好豬肉”

人都說“七年之癢”,丁磊也有一個七年。沒聽過誰家養豬要花這麼長時間的。他說,“我們養豬是一個長期的事業”。

丁磊的“七年之癢”,即將圓滿。

今年九月,丁磊在回電子科大參加校慶時“喊話”:目前僅在網易內部食堂供應的“丁家豬”,不久將上市,數量約2萬頭。

去年12月,烏鎮互聯網峯會上,聯想CEO、騰訊馬化騰等等羣英赴會,第一次嚐到“丁家豬”。對此,新浪CEO曹國偉在微博評論“在聽了若干年後終於吃到了丁丁養的豬,俺雞凍了半天!”

時至今日,如果丁磊所言成真,那麼真是實至名歸了。也證明了心急確實吃不到“好豬肉”。

還記得曾經媒體質疑其“作秀”,丁磊這樣回覆:“沒錯,我就是在作秀。問題關鍵是要看爲了什麼作秀。我是想通過養豬來探索農業生產新模式,同時,爲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做一些嘗試,爲此作秀來喚起大家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有什麼不好?”

對呀,有什麼不好?

創業勵志故事 篇二

日本有位叫木村的果農,看了《自然農法》這本書後受到啓發,想種出不施農藥、肥料的蘋果。顆他沒有想到,這彷彿是衝向地獄之路。

剛開始他僅選擇一部分果樹嘗試新的種植方法,兩年後,他便下決心停止使用農藥。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危害蘋果樹的害蟲不計其數,不使用農藥,果樹上不長果子專生蟲,樹上滿是各種蛾的幼蟲,怎麼抓也抓不完。比比別人更加悉心照料果樹,爲了除盡專門吃蘋果樹初春嫩葉的花芽和褐卷葉蛾、亂紋蘋果卷葉蛾,還有會啃食葉子的尺蠖、蚜蟲,以及危害果實的螟蛾幼蟲和介殼蟲等,木村帶着全家人沒日沒夜地在不開花、不結果的果園裏,用雙手和塑料袋抓害蟲、噴灑醋液,但蘋果樹卻慘不忍睹,斑點落葉病肆虐,果樹簡直變成了昆蟲的天堂。枯萎的蘋果葉不斷掉落,蘋果樹不開花,就更不結果了,收成等於零,而且情況一年比一年糟糕。

蘋果園的慘狀令木村一家七口生活窮困,父母業餘木村斷絕關係。木村幾乎變賣了所有的東西,四處借貸,一貧如洗。

而生存不斷地思考着解決的方法,常常站在蘋果樹旁靜默地看着,有時甚至對蘋果樹說:“對不起,我讓你們受苦了,你們不用開花,也不用結果,只求求你們不要枯掉。”

他的果樹不開花,就沒有密封;他樹上的蟲還會飛到別人的果樹上,這引起鄰人極大不滿。當地果農給木村取了個綽號:滅竈,意思就是爐竈的火滅了的意思。如果一個家庭爐竈都熄了火,就代表一個家支離破碎,家人走投無路了。對木村家來說,這是極大的侮辱。

果樹越來越虛弱,木村在絕望中跑到山上,想輕生。在輕生的一剎那,他看到野生的栲樹,活得極爲健康,他忽然頓悟,樹完全可以自然生長的。木村帶着無比的希望,放棄了輕生的念頭,又開始了新的嘗試。木村在果園裏大量種大豆,大豆根部密密麻麻的根瘤菌增加土壤裏氮的含量;開始種植雜草,讓小昆蟲、小動物進入他的果園,讓植物和動物去建立它們的生態系統;他用自己調和的醋當做農藥。終於,在停止使用農藥的第8年,果樹開除了7朵蘋果花,其中有兩朵結了果。那兩個蘋果是那一年的全部收成,木村把蘋果放在佛堂祭拜後,全家人一起分享。這兩個蘋果好吃得令人驚訝,木村看到苦盡之後的曙光。相隔9年之後木村的蘋果園再度開滿了白色的蘋果花,第11年他的蘋果園大豐收了。

木村在種出不依賴農藥和肥料的蘋果後,越來越多的人聽到她的故事,想嘗“好吃到令人驚訝的滋味,哪怕只有一次都行”的人有增無減。東京一家高檔法國餐廳裏,總是人滿爲患,要預約用餐起碼得等半年。這裏的招牌菜就是“木村的蘋果湯”。主廚介紹說:“這種蘋果居然不會爛,可能是匯聚了生產者的靈魂。”木村蘋果成了當地最好的蘋果品牌,非常暢銷,這讓當地果農非常驚訝,自愧不如。

日本的蘋果栽培史有120年,之前也有許多人嘗試過無農藥、無肥料的栽培,都失敗了。大家都是在嘗試四五年後,放棄了。木村卻像個傻瓜一樣,苦撐11年。那是生命淬鍊出來的智能,那是全心付出後得到的甜美果實,那是一輩子受用不盡的精彩頓悟。

創業勵志故事 篇三

一、《李嘉誠的創業故事》

李嘉誠童年過着艱苦的生活。14歲那年(1940年),正逢中國戰亂,他隨父母走難,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莊靜庵,可惜不久父親因病去世。身爲長子的李嘉誠,爲了養家餬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先在一家鐘錶公司打工,之後又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彪炳,只兩年時間便被老闆賞識,升爲總經理,那時,他只有18歲。

1950年夏天,李嘉誠立志創業,向親友借了5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7000元,在筲箕灣租了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

不過,李嘉誠預料塑膠花生意不會永遠看好,他更相信物極必反。於是急流勇退,轉投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兩年後塑膠花產品嚴重滯銷,而“長江”卻已在國際玩具市場大顯身手,年產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爲香港塑膠玩具出口業之冠。

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1967年,香港更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

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爲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經濟復甦,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迴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擁有樓宇面積共630萬平方英尺。

70年代的香港,4大資本最雄厚的英資洋行怡和、太古、匯豐及和記,在許多大失業的生意中,威力隻手遮天。李嘉誠決定運用長江實業雄厚資金,收購香港某些具有實力的上市公司,第一個目標便直指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龍倉”。

1978年,李嘉誠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收購另一個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成爲該公司董事局主席。不過,最令李嘉誠難忘的勝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

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以6.93億港元的資產,控制了價值超過50億港元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實爲“小蛇吞大象”的奇蹟;而李嘉誠更因此成爲入主英資財團的首位華人。

80年代以後,李嘉誠的版圖再進行一系列的擴張。除了房地產外,還經營航運服務、電力供應、貨櫃碼頭以及零售等,形成一個堅不可摧,在香港舉足輕重的大型綜合性財團。

1990年後,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並在英國上市,總投資84億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於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

進入2000年,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李嘉誠並多次榮獲世界各地頒發的傑出企業家,還5度獲得國際級着名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

經過20多年的“開疆闢土”,李嘉誠已擁有4間藍籌股公司,市值高達7810億港元,包括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佔恆生指數兩成比重。集團旗下員工超過3.1萬名,是香港第4大僱主。1999年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瞭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這其實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

成功創業故事大全5 篇四

飛科集團李丐騰

他說,不及時成功就是失敗。——飛科集團李丐騰

李丐騰出生在溫州的一個窮山溝,1993年那一年,他21歲,考上了溫州大學,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無力供他上學,母親還告訴他,“這是命,改變不了”。

李丐騰不堪被命運擺弄,書是讀不成了,但他還是要到外面闖蕩一番。

輾轉多個行業,做過倉庫管理員,修過摩托車,當過小販,連番打擊後,李丐騰決定找一個行業穩定下來,最終進入一家名爲“日達”的剃鬚刀廠。

他腦子快,手腳靈活,責任心又強,很快得到老闆的賞識,晉升爲工廠主管,還常常跟着老闆外出,這讓李丐騰對這個行業有了深入的瞭解。

彼時,剃鬚刀行業出現一輪價格戰,剃鬚刀的批發價降了近50%,李丐騰建議老闆做品牌,但老闆卻認爲做品牌生死未卜,而靠着批發出貨量大還是可以賺錢的。

說服不了老闆,李丐騰無奈只好離開日達,拿着從日達賺的兩三萬塊錢做起了剃鬚刀配件生意,爲剃鬚刀廠提供網片的小生意,到1998年底,李丐騰賺了十多萬元。

此時,李丐騰也認爲自己具備了做剃鬚刀的技術基礎和資金,於是於1999年創立了飛科電器——憑藉科技,一路向前飛。

李丐騰也想過失敗,但他不害怕失敗,“窮人家的孩子就是這點好,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反正就算最壞也不過是與原來一樣。”

當時的剃鬚刀行業封爲兩大陣營,外資品牌飛利浦等佔據着高端市場,用戶體驗好,但是價格貴;國內產商佔據着低端市場,價格便宜,但用戶體驗極差,被消費者戲稱“拔毛機”。

於是,李丐騰企圖在中間插縫,做一款用戶體驗好,價格又能讓大多數消費者接受的剃鬚刀。

國產的剃鬚刀之所以稱爲“拔毛機”,是因爲只採用單頭,像飛利浦當時的一款雙頭剃鬚刀技術含量要求極高,國內廠家的技術無法做出來。

李丐騰在日達的時候,做剃鬚刀的技術就已經是同行中的翹楚,這次更是在四五個月做出來9套模具,採購上等的零配件,研製出了國內首款雙頭剃鬚刀,並通過了相關部門的質量檢測。

李丐騰帶着第一批產品去義烏推銷,每隻定價37元,是飛利浦同類產品的四分之一。他覺得自己的產品這麼好、價格這麼低,而且是國內唯一的供貨商,肯定會受到經銷商追捧。

然而,卻沒有一個經銷商願意代理他的產品,國內當時剃鬚刀的批發價已經低至7元每件,經銷商與供貨商也是長期合作的老關係了,誰會理一個剛出茅廬的愣小子呢?

儘管李丐騰一再強調自己的產品是國內最好的的剃鬚刀,經銷商們卻始終對他抱有懷疑,無奈之下,李丐騰說出“賣不出不用付錢”的狠話,部分經銷商便同意試一下。

沒想到這一試,就試出了一片大好的形勢,市面上飛科的剃鬚刀賣得火爆,經銷商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進來要求訂貨,態度也越來越殷勤。

局勢大好的情況下,李丐騰玩起了“飢餓營銷”,如果一個經銷商向他訂購1000個剃鬚刀,他就只給對方發300個,告訴對方“缺貨”,通常經銷商害怕斷貨,就會緊急加訂2000個。

營銷戰略讓飛科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前來訂貨的經銷商也越來越多。2001年底,李丐騰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輛奔馳。

初嘗成功的李丐騰決定開拓新的出貨渠道,大型超市、商場是都市人採購中高端日常用品的地方,飛科也必須進入這個空白市場,不能只一味靠經銷商。

這之後,飛科形成了以商超爲主、以經銷商爲輔的渠道體系。

當然,李丐騰還在品牌塑造上更是堅持高舉高打,早在2001年,飛科剛剛起來的時候,李丐騰就做了一個驚人之舉——投巨資到央視黃金時段打廣告。

李丐騰認爲如果不一開始就打響品牌,隨着雙頭剃鬚刀技術的普及,飛科將陷入價格戰的泥潭。

事實印證了這一點,自從在央視投放廣告之後,飛科的品牌地位迅速上升。

2003年,飛科被中國五金製品協會評爲“中國剃鬚刀十大知名品牌”;2006年,它又成爲中國剃鬚刀國家行業標準制定的唯一國內企業。

早在創業之初,李丐騰就提出“不及時成功就是失敗”,那時,他通過一款拳頭產品打開了尚處於空白的中端市場,但他必須讓飛科擴張得足夠快才能佔住這個市場。

隨着2016年的上市,飛科下半場的競技挑戰又拉開了序幕,李丐騰又會給這個市場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

創業勵志故事 篇五

2017年,我開了一家擺渡人酒吧。一直到現在,經營狀況都很不錯,並且正在準備給酒吧做升級,賦予吃飯喝酒更高的意義。

這一次的成功,跟之前創業失敗的經歷有非常深的關係。

我第一次創業的時候是2007年,當時只有21歲。選擇了一個看上去簡單,投資又少的行業——冷飲。但是真正幹起來,才知道難點在哪。

成功創業故事大全5 篇六

福能劉佳勇

福能創始人劉佳勇很喜歡兩個詞:認真、任性。

認真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任性能改變一個人的態度。劉佳勇的事業因任性而展開,又因認真而騰達。

成功的事業

自德國留學,劉佳勇就開始了他的事業。當發現當地人對中國某些產品需求強烈,一直夢想暴富的他決定抓住機遇,大幹一場。

劉佳勇利用業餘時間與學生會副主席老宋合夥註冊了一家公司,專門提供中國商品。由於社會關係和人脈資源廣闊,常有人慕名前來詢貨。

一次,一個德國校友找到他:“現在德國市場上有種產品特別走俏,叫太陽能,而這種東西大多在你們中國生產,能搞到嗎?”此時,涌現在劉佳勇腦海的是家家戶戶屋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他告訴校友,只要是中國貨,我什麼都拿得到。

然而,回去查詢資料劉佳勇才發現,校友說的是光伏發電組件,在2004年的中國,這樣的生產廠家只有六個,而且又小又簡陋。當時正值光伏電池市場膨脹時期,產能不高,訂單卻應接不暇。

由於採購困難,劉佳勇不得不一再延遲交貨,最終一筆4000萬歐元的訂單流產了。“這讓我深切感受到了迎面襲來的光伏浪潮和其中所蘊涵的巨大商機。這筆生意沒做成,但我抓住了這個浪潮。”

劉佳勇集中精力發展他的光伏事業,藉助互聯網搜索,找到光伏產品需求強烈的客戶,建立聯繫,爭取合作機會。因爲始終產量達不到,大批量進貨有一定困難,劉佳勇不得不將目光又放到小企業和散戶。

憑藉自己的社交強項,劉佳勇很快打破了以往的僵局,一年時間就成了百萬富翁。“當一個行業快速發展的時候,身處其中的人會感覺進了一個大漩渦,不由自主被推着往前走。”

然而這樣的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2006年一家企業的注資,使得公司股權結構發生變化,劉佳勇決策權被淡化。

與此同時,德國光伏市場安裝量逐漸下滑,公司整體利潤受到影響。自此劉佳勇從公司退出,隻身前往西班牙考察,尋找機會另起爐竈。

也許是劉佳勇對命運的篤定,不久他遇到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看中西班牙光伏項目開發領域的廣闊前景,轉手成立了新公司。半年時間就收到好幾個幾百萬的大單。

看客本以爲這一次將會迎來劉佳勇事業的鼎盛,然而在他而立之年,因市場決策分歧,劉佳勇再一次退出公司。距創立之初才一年左右光景。

2007年,藉着西班牙太陽能行業的大潮,劉佳勇獨自成立了福能新能源公司,一直髮展到現在,他已經是億萬富翁。

要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劉佳勇自然是不可避免受到衝擊。之後的三年時間,他嘗試過各種辦法扭轉不利局面,都沒有效果。但他那好似倔強的“牛脾氣”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既然無力挽回,他只想儘可能把公司進一步做好。

“人只能順勢而爲,不可以逆水行舟。當整個市場大環境像自由落體一樣滑落的時候,再做任何掙扎都是沒有意義的。”

回饋社會

福能的成功幫助劉佳勇完成了財富積累,年近四十他,又發起了另外一次創業——創立PVGO平臺。他說,與此前創業的動機不同,前面更多是爲了實現財務自由,這一次是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似乎每位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都會走過這樣的心路歷程:“當你實現財務自由之後,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回饋社會。”

據歷史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大學畢業生達749萬人,每年大學畢業生和失業率都迅速攀升。對大學生而言,畢業就意味着失業。而劉佳勇創立PVGO的初衷就在於此,他想幫助大學生走出“畢業即失業”的困擾。

PVGO平臺通過不斷髮起與全國各高校的合作,開展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校園行活動,扶植學生創業項目。並組織金牌培訓營,遴選優秀大學生進行創業/職業能力養成培訓。

劉佳勇想幫助中國大學生,尤其國內二本、三本甚至大專院校的大學生,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定位。他常常在講課時,把自己生意場上得來的方法論交給他們,傳遞給他們正確的價值觀。

“現在“情懷”已經是一個被用爛的詞,但是都沒有體現出它真正含義。企業家的使命是賺錢,但在滿足這個需求之後,就想做一些其他有意義並且回饋社會的事情。”

不任性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成爲億萬富翁。不認真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成爲億萬富翁以後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