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小夥的成功創業故事(多篇)

小夥的成功創業故事(多篇)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一

創業20多年的磨練對於我來說,擁有多少財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擁有了創造這些財富的潛質!假如我的所有財富都消失了,還能夠從頭再來。——劉永好

出生於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因此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開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己就能夠衣食無憂慮了。

出生於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因此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開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己就能夠衣食無憂慮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結束後,劉永好又進入學校學習,畢業後留校成爲老師。此時,他的大哥劉永言已從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畢業分配到成都906廠計算機所工作;二哥劉永行從成都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到了縣教育局工作;三哥陳育新(劉永美,因過繼到陳家而改名)從四川農業學院畢業後在縣農業局當農技員。

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四兄弟開始不安分起來。1980年春節,劉永行爲了讓哭鬧着要吃肉的四歲兒子能夠在過年時吃上一點肉,從大年七年級到初七,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和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几天裏他竟然賺了300元,相當於他當時10個月的工資!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辦一家電子工廠,並很快生產出音響樣品。劉永好拿着音響到鄉下想和生產隊合作,他們出技術和管理,生產隊出錢。沒有想到的是,此事上報到公社之後,公社書記一句“羣衆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經過激烈的討論,三天三夜的家庭會議做出決定:辭去公職幹個體。他們就想,搞自己以前做過的音響投資大,而且還有很多條條框框;而搞養殖業不需要很多投資,技術含量低,自己也熟悉。創業目標定下了,資金還沒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銀行貸款1,000元,但結果是當頭一盆冷水。

他們只好典當了手表、自開車等值錢的家當,籌集了1,000塊錢,開始養雞、養鵪鶉。“當時真的是一分一分掙錢,看着鵪鶉下了一個蛋,就意味着賺了一分錢。”劉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當時騎車載着鵪鶉蛋被一隻狗追趕,之後摔倒在地,200只鵪鶉蛋全摔碎了,他當時掉下了眼淚,不是正因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於意識到鵪鶉的生意不可能再擴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積累的近1,000萬元資金轉向豬飼料市場,期望集團誕生了,成爲本土飼料企業龍頭。1997年,四兄弟宣佈和平分家,劉永言創立大陸期望集團,劉永行成立東方期望集團,劉永美建立華西期望集團,劉永好成立新期望集團。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二

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身處逆境時,我認爲自己有足夠的條件,正因我勤力,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譽。

爲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發奮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正因你看見身邊的人每一天持續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棲居在舅舅的鐘錶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國小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的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爲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螻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務必搬開傢俱與其他夥計挨着入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攻佔香港,李嘉誠的母親只好帶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鬱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並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必須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應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歷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刻內壓縮成長。

爲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李嘉誠覺得只有加倍發奮才行,要想出人頭地,學習是惟一的武器,他開始自學。一邊工作,一邊自學,雖然艱辛,但李嘉誠覺得十分充實,“年輕時我表面謙虛,但內心很驕傲。正因你看見身邊的'人每一天持續原狀,而自己的學問卻日漸提高。”

李嘉誠的機會最之後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某天,他所在工廠的老闆亟需發信,但是書記員請假,李嘉誠因好學被推薦幫忙。出色的表現使得老闆對他另眼相待,將其從雜役小工調至做貨倉管理員,繼而成爲了業績很棒的推銷員,再升到經理,19歲更成爲總經理。李嘉誠也從中學到了更多的關於貨品的進出、價格、以及貨品管理,推銷等技巧。

正因業務關聯,李嘉誠一向訂閱英文塑料專業雜誌,順便提高英語,這也讓他能時刻把握該行業的可能商機。隨着二戰後經濟復甦,塑料製品的市場需求很旺盛,李嘉誠認爲機不可失,決定自行創業。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積蓄連同舅父的借款共5萬港元,開設了長江塑料廠。

1957年,李嘉誠從行業雜誌中得到啓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後轉產塑膠花。得益於當時的消費環境,業務迅速發展,由於產品能不斷創新,李嘉誠繼而成爲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這已成爲李嘉誠財富故事中的經典情節。之後,李嘉誠又瞅準地產業機會,從而開始了成爲“超人”的脫胎換骨般的升級。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三

在企業的初期狀態,目標是一個暗藏的、朦朧的意識。正因你還很弱小,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企業還缺乏把握,無論你具有怎樣的信心,目標對於初創企業至多是一個遠大抱負,因而無法量化與明確。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爲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

老帥柳傳志在2月初復出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聯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時候我出來,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柳傳志自剖心跡,雖已年逾65,但激情不減當年。

1980年代初,計算機革命已經在全球興起,硅谷也成爲中國的技術研究者們的熱門話題。中科院內部的科技人員早已經禁不住誘惑,不斷走出高牆深院創立公司。時任計算所所長的曾茂朝(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也一向在私下裏鼓勵手下創立公司。已年逾40歲的柳傳志主動提出了要創業,“我40歲的時候是正因前面沒有路可走,因此選取了創業。”

當年10月,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即聯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組成三人核心成員,柳擔任副總經理。曾茂朝將計算所的傳達室交給柳傳志使用,又給了20萬元開辦經費,還給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納本所人員,能夠使用所裏的技術成果,員工能夠使用自己原先在計算所裏的辦公室、電話以及所有資源等。

雖然支持很多,但是從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幾個月裏,公司裏最令人頭疼的是不知道去幹什麼。柳傳志之後回憶,“當時實在是不知道要幹什麼好了,因此能幹什麼就先幹着,哪怕掙點兒錢發工資也好。”於是,包括柳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過“倒爺”、“板爺”,在中關村拉平板車去賣戶外服裝、電子錶、旱冰鞋、電冰箱。

之後正因聽說倒買一臺彩電能賺1,000塊,聯想也跟着去做。當時有說法“騙子比彩電還多”,儘管柳傳志留意謹慎的叮囑要看到電視才付款,他們也的確看到了電視,但是等錢匯過去,對方卻消失了,聯想一下被騙去14萬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艱難。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爲公司帶來收入的各種業務幾乎試了一個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將計算所倪光南主導開發的“漢字系統”帶到了公司,成果產品化後就是之後知名的“漢卡”。當時電腦大部分靠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務必裝上漢卡,每臺電腦經過改裝後利潤高達一、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銷售出了100套,爲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毛利潤。

曾茂朝的妻子,計算所研究員胡錫蘭就在1985年的夏天從自家樓上看到了一個難忘的場景:烈日炎炎下,柳傳志和李勤(現任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將一堆微機從大院門口搬進來,柳傳志滿頭大汗,衣服溼透,而李勤把褲子捲到了大腿上,氣喘吁吁。回想當日情景,柳傳志之後表示,“我們第一桶金就是靠出賣技術勞力賺的。”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四

馬雲——阿里巴巴創始人,被稱爲“創業教父”。以前的創業艱辛、近日的榮耀輝煌,使得這位卓越企業家身上有散發不完的光環在縈繞,下方就來看看馬雲創業故事吧,聽聽他的創業經歷、偉大夢想、經營哲學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互聯網史上的一次奇蹟,這次奇蹟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行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國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絡公司投錢,網絡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但是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門戶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

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夥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向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正因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阿里巴巴以前正因資金的問題,到了幾乎維持不的地步。

8年過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爲中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奇蹟。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雲聰明多了,能想出十分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正因他們有着太多的藉口和理由。“我沒有錢。”他們都這樣想。於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這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俞敏洪在發言的最後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個性感動,他說: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必須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一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看完之後,你還會對自己創業沒有資金或沒有其他什麼的找藉口嗎?你要做的是:想到了,立刻就去做!像馬雲那樣,只要你發奮了,世界上,其實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五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質慾望有利於磨練自己的意志。當企業家如果光會享樂,早上圍着車子轉,中午圍着盤子轉,晚上圍着裙子轉,企業家就不成爲企業家,是敗家。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說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國小徒。

2007年,在理解一家美國媒體的採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創業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裏,那麼你以後就能夠在那裏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麼就一向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向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後,經人幫忙,魯冠球被說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國小徒。

但三年後,由於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的魯冠球決定創業,“沒想過要當企業家,我辦企業是逼上梁山。”當時他看到鄉親們磨米麪不方便,而自己對設備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設備,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麪加工廠。之後正因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掉,爲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並未放下。由於“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開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後,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到了1969年,由於政府要求每個城鎮都要有農機修理廠,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後10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到達了300多人。由於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方法,集中力量生產專業化汽車萬向節。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爲蕭山萬向節廠(即這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並不放下,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於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涌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爲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六

25年前,月工資90元的徐州人張愛民,因爲自己的一句承諾,拿出1000元資助萍水之交的浙江青田小夥孫勝榮創業,沒多長時間,爲各自生活打拼的兩人失去了聯繫。25年後,事業成功的孫勝榮歷經波折,找到了張愛民,贈房報恩被拒絕後,拿出了1千多萬元在徐州開了一個酒莊,交由張愛民打理。連日來,這個現實版知恩圖報的動人故事在網絡上傳播,引發網友們大量關注。

25年前,徐州大哥掏1年工資幫浙江小夥創業

孫勝榮是浙江青田人,1987年,年僅15歲的他就踏上社會謀生。因爲年齡太小,他先投奔到在徐州開理髮店哥哥處,當了一名洗頭工。

張愛民是理髮店的常客,每次光顧時,經常由孫勝榮給他洗頭。當年張愛民24歲,很快就跟孫勝榮熟識併成爲朋友,兩人經常沒事一起聊一些感興趣的話題。沒過多久,孫勝榮決定離開徐州,獨自回溫州打工,臨行前,他還專門找到張愛民告別。

大哥助人只爲一句承諾

也許兩人註定有緣。又過了幾個月,在溫州出差的張愛民居然在街頭偶遇了孫勝榮。在飯桌上,孫勝榮的言語中透露着打工的種種不順,張愛民心頭一熱,當時就許下承諾:“來徐州吧,我來幫你。”

幾天之後,孫勝榮買了一張火車票,只帶了幾件隨身衣物,真的出現在張愛民面前。當時孫勝榮對此行沒有把握,因爲他哥哥理髮店已經關門,人也離開了徐州。在這個城市裏,他是舉目無親,唯一的希望就是那句“來徐州吧,我來幫你”的承諾。

彼時,張愛民剛剛獲得了一份正式工作——一家閥門廠的業務員。張愛民見到了孫勝榮之後,二話沒說,第二天就取出了1000元送到對方手裏,當時,張愛民的月工資是90元。他還幫孫勝榮在市區租下門面房,買了開理髮店所需的沙發和工具。

創業初期,孫勝榮唯一的依靠就是張愛民。因爲沒錢僱人,孫要獨自一個人支撐起生意。在忙的時候,他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張愛民就利用放工時間,從廠裏食堂打包飯菜,送到店裏。“他的勤奮讓我很感動,我把他當成弟弟去支持和照顧他。”張愛民回憶。

小弟後來西班牙“發了家”

孫勝榮在徐州的創業不溫不火,很快他又決定關閉理髮店,入伍參軍。在那個通訊還不發達的年代,爲各自生活打拼的兩人很快失去了聯絡。

退伍之後,孫勝榮像周圍很多擁有精彩履歷的浙江同鄉一樣,歷經生活的波折。從一開始在浙江打拼,再遠赴西班牙打工。從最初的餐館服務生、街頭小販做起,慢慢進入當地小商品經營行業,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成功擁有了自己的事業,併成爲西班牙知名僑領。

儘管一直在爲事業奔波,孫勝榮從沒有忘記徐州的大哥張愛民。可是,張愛民經歷了多次搬家,又沒有其他聯絡手段,想要取得聯繫變得越來越難。2008年,孫勝榮隻身來到徐州,可是如今的市區面貌早已煥然一新,他連當年開理髮店的路段都很難找到。茫茫人海中,孫勝榮大海撈針一般,到處打聽張愛民的住址,結果自然是無功而返。

25年後,小弟掏千萬開酒莊讓大哥打理

2010年,孫勝榮利用回國進貨機會,再次隻身來到徐州,這一次,他雖然找到了當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可是仍然沒有任何關於張愛民的消息。

三次來徐州找恩人終如願

2012年7月份,孫勝榮第三次來到徐州。這次他給自己安排出足夠的時間,他選擇了地毯式尋找的方法。一條街一條街地找,一戶一戶地問。一次,他聽說“張愛民”住在某幢樓的7樓,心頭一熱趕過去,結果卻是再一次失望。

屢經挫折的孫勝榮,最後想到了求助警方。根據他提供的名字和年齡,徐州公安部門從戶籍數據庫裏找到了140多個“張愛民”。經過仔細辨認,孫勝榮最終確定了最相似的一個,可沒想到,張愛民早已不住這裏。在警方都已經放棄,孫勝榮買好回程票的情況下,一名民警偶然再次撥打了一個資料上的電話,這一次對方接通了,經過資料覈實,正是孫勝榮期盼了20多年的張大哥的聲音!

這對萍水兄弟的相逢,感動了在場很多人。在酒店門口,分別了20多年的兩人同時認出了對方,緊緊相擁。孫勝榮流下了眼淚,只是喃喃地重複着:“愛民哥,可把你找到了……”很多旁邊的人當時就大呼,“真像在拍電視劇”。當天晚上,兩人整整聊了一夜……

想贈房產被拒絕

今年51歲的張愛民此前在徐州一家機械廠上班,因爲單位效益不佳,2011年他買斷了工齡下崗。此後,他和朋友在市區經營一個小門市部,“我的生活很平凡,經濟條件談不上太好,但能自給自足”。當孫勝榮提出想饋贈兩套房產時,張愛民想也沒想便拒絕了。

可是,孫勝榮一直惦記着如何回報當年的“一飯之恩”,很快,他再次提出,想在徐州開一家酒莊,利用他在西班牙的業務通道,主營紅酒、橄欖油等產品。孫勝榮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項目,他負責投資,由張愛民主要負責經營。“他的想法打動了我,我能夠憑自己努力,一起合作幹好這個項目”,張愛民說,這個酒莊由孫勝榮投資了1千多萬元,委託他作爲董事長,全權打理。

孫勝榮說,他沒有想過藉着酒莊盈利,做這個投資不光是因爲相信張愛民的爲人,更是因爲他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讓兄弟兩人有了溝通交流的紐帶,有了一份可以共同打拼的事業。

現如今,兄弟倆除了談生意,更多時間在談友情。

自從投資酒莊以後,孫勝榮來到徐州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不過兩人除了談酒莊生意外,更多的還是情感交流。有一次,張愛民不小心扭了腰,臥牀不能動,都是由孫勝榮抱着去上廁所的。去年春節、中秋節,兩人都是帶着各自家人,在徐州擺開大桌,一起過節。“我們真的是萍水相逢,彼此不帶任何功利色彩,他就是我一輩子的大哥。”孫勝榮這樣告訴記者。如今,經過兩年的經營,兄弟倆的酒莊紅紅火火。

最有意義的回報 不是真金是真情

當年1000元助人,如今得到1000萬的回報,乍一看,這是一個最典型的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故事。但幸好,這個故事的韻味遠不止1000和1000萬這兩個數字這麼簡單。25年前,張愛民工資只有90元,1000元相當於他一年的工資,而他毫不猶豫就把這1000元給了一無所有的浙江小夥孫勝榮,可以說,這是絲毫不計回報的救人於急難。後來,張愛民下崗了,當年的小夥孫勝榮卻發達了。很顯然,孫勝榮非常希望能回報老大哥,起初,孫勝榮想饋贈兩套房產給張愛民,張愛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因爲這樣的回報讓張愛民有些無所適從。

用成百上千倍的財物回報助人者當年的付出,小夥真心可鑑。但是,大哥的拒絕告訴他,其實,很多時候一個人義伸援手,並不是爲了得到金錢的回報,是真心希望對方同樣獲得人生的成功。當受助者回報以真情,這是助人者最大的慰藉。

所以我們這個故事的最後纔有了投資一千多萬的酒莊,孫勝榮說,從不想借酒莊盈利,而是希望酒莊成爲兄弟倆感情的紐帶,讓大哥也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正是這種充滿情感的回報,才讓張愛民欣然接受。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七

高中畢業後,他懷揣着身上僅有的二百塊錢獨自來到了南方一個陌生的大都市。從火車站裏出來,他擡起頭仰望着天空,前途一片渺茫,可是不管前方的路有多坎坷,他都必須毅然地走下去。本來這個時候他是應該站在大學門口才對,那年大學聯考他曾以超出本科分數線七十分的佳績被國內的一所名牌大學錄取,只因爲拿不起高昂的學費,他不得不遠離心中嚮往已久的象牙塔而走上打工之路,但是對於自己的命運,他卻從來都不怨天尤人。

他來自一個貧困的小山區,踏上火車的時候父親拿着一沓厚厚的人民幣告訴他說:“小春,這是親戚鄰居那裏湊來的,夠你用上一陣子的,到了外面找點事做,以後就要靠你自己了,家裏已經……”,坐在火車上,看着父親憂鬱的眼神,看着母親滿臉的淚水,他的心都碎了。快要下火車的時候,他把錢拿出來數了半天,除去車費正好還剩下二百元整,全是些一元兩元或者十元的零碎票子,這也就是他日後的救命錢了。

在當今這個人才濟濟的社會中,尤其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都市裏,恐怕連大學生想要找份像樣的工作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又何況他是一個剛畢業的高中生呢?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他開始注意沿途大街小巷中的一些廣告招牌,他相信這裏面應該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可事實卻並不完全像他想像的那樣,幾天下來,他仍是一無所獲,他也曾聯繫上了幾個僱主,可人家說早就已經招滿了人。

爲了省錢,他常露宿街頭,甚至會去吃一些別人仍進垃圾箱裏的殘羹充飢,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刻骨銘心地感受到了漂泊在外的悲慘,他無法想像那些淪落街頭的乞丐流浪漢們過着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他以前常在書本里學到也常聽別人說到“金錢不是萬能的”,“富人未必就會比窮人活得幸福”,“有些人除了錢什麼都沒有”之類的話,可他此刻卻深深地感到他唯一需要的就是金錢,對,除了錢他什麼都不需要。

白天,他拖着沉重的腳步穿行於繁華都市的人羣中;夜晚,他一個人躲在黑暗中哭泣,沒有人可憐他,也沒有人同情他,現實是殘酷的。還好總算天無絕人之路,已經是身無分文的他在餓了兩天後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上了一名送水工。他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他開始了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拼命幹活,早晨,他從極度的疲倦中爬起;深夜,他強忍着渾身的劇痛睡去。一個月很快過去了,他從老闆那裏得到了四百元的報酬,當接過四張嶄新的人民幣時,他的臉上並沒有露出絲毫的喜悅,他想起了此時此刻正在山溝中苦苦掙扎的雙親,無論對於他還是對於家庭來說,這點錢是根本無法也不可能改變現狀的。他決定去尋求一種更加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堅信只要奮鬥就能成功,只要付出心血總會有回報,即使不上大學他也照樣可以有所作爲。

有志者,事竟成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給別人送過奶,在工廠裏扛過麻袋,擦過皮鞋,清理過下水道,甚至同時兼做過幾個工作,最後,他當上了一名送報員,負責爲別人送報紙、書刊、信件之類的東西。就他個人而言,他是喜歡這個工作的,因爲他可以抽空從中學到點知識,他是一個太愛讀書的人,對於書籍他有着一種強烈的親切感。獨在異鄉,他是孤單的,遠離輕浮的人羣,他並不空虛,他說有書作伴就不會有孤獨。重新讀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時,他又別有一番感受,這種極大的精神撫慰給了他與命運抗爭的鬥志。

忽然有一天,他有了一個非分的想法,“總看別人的書,何不自己也寫點東西出來呢?”,於是,他試探着再次拿起了擱置已久的筆,他頓時激動萬分,沒想到在短短的時間內竟揮筆成文,道出了心中的酸甜苦辣,就這樣他的第一篇文章誕生了,他懷着一種惴惴不安的心情把它投了出去。兩個月後,他的文章被刊登在了一家報紙上,同時他也收到了來自報社的八百元稿酬。初次的成功充分證明了他在文學方面的天賦,也讓他對未來充滿了幻想,與送水工、送奶工相比,他覺得當個作家倒更適合自己,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決定開始走文學創作之路。

他專心研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在吸取別人精華的同時,又融入了自己的個性,他寫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精闢的話語,引起了廣大讀者朋友們的共鳴,很快地他就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同時也爲自己贏得了一筆不菲的收入。面對自己的成功,他並沒有滿足,他想只寫文章還是遠遠不夠的,他要寫幾本書出來,當一個真正的作家,不是爲了錢,而是爲了心中那不滅的信念。就這樣,他白天出去爲人做事,晚上一個人靜坐在昏暗的燈光下苦思冥想,直至深夜,他的耐性和毅力大得驚人,他幾乎每天都是在瘋狂地工作,他休息的時間很少。

終於,在不久的將來,他一部鉅著的問世,引起了全國的轟動,在市場上幾百萬冊圖書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被搶購一空,一夜間他倍受萬人矚目。當記者問到他是如何獲得了成功時,他說:“成功是一個祕密,因爲它是你在別人吃飯、逛街、打牌、聊天或者睡覺的時候進行的,是在別人休息的時候而你仍然瘋狂地工作的結果,是一直地在鑽時間的空隙,所以也就很少會有人知道你是如何成功的,面對你的成功,他們只有迷惑”。

在談到對書的感受時他又說:“書可以淨化人的心靈,洗滌人的靈魂,陶冶人的情操;可以使迷途者知返,使有志者奮發,給浮躁者以寧靜,給孤獨者以寄託。書,它是一種精神享受”。至此,一個連學費都交不起的高中生一躍成了國內文壇上的一顆新星,成了文學界的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成功人士。

或許,在大多數人眼裏成功者都有着令人羨慕的背景,都過着人人神往般的生活,殊不知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們也是在經歷了無數鮮爲人知的磨難後才“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在成功者的背後不是幸福,是坎坷;不是充實,是累,是艱辛。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篇八

怎樣創立百度的在回國創業前,李曾供職硅谷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在那裏,李彥宏親歷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春風得意以及之後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慘淡。李彥宏還將自己在美國積累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硅谷商戰》。經過大起大落,李彥宏明白:股市上的瞬間成功,很可能是最致命的誘惑,股價的瘋狂上漲曾掩蓋了企業自身的問題,在網絡股泡沫崩潰後,這些問題又給不少網絡科技企業致命一擊。

李彥宏在1999年底回國創辦百度,那時的他幾乎默默無聞。斯時,上一輪互聯網泡沫狂熱到了極點。而懷揣120萬美金風險投資的李彥宏,被朋友調侃爲像小老闆一樣神色慌張地在北大校園裏張貼招聘廣告。招到6名員工後,李彥宏在北大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裏開張營業。他穿梭在北大校園裏,彷彿一位鄰家大學生。李彥宏一向尋求將美國的硅谷創業模式和自由it精神移植到中國。在百度,員工穿着隨便,沒有上班打卡的限制,上班時網上聊天和打遊戲被視爲正常。李彥宏對員工只有兩條禁令:不許帶寵物上班,不能夠在辦公室抽菸。李彥宏嗓音醇和磁性好聽,講話既不高亢也不低沉。

他爲人溫和內斂、思維縝密,也正正因李對一些事情交代得過於瑣碎,員工們私下則戲稱之唐僧。李彥宏確與唐僧有幾分相似。投資商曾要求李在半年內燒光120萬美元,李彥宏卻保守地做了一年的預算。當然,這也換來了員工對李彥宏的又一個綽號:摳門老闆。但唐僧式的保守讓李彥宏和百度抵禦了互聯網寒流的襲擊。正如唐僧坎坷跋涉西天取經的專注一樣,即使不被人明白,李彥宏始終對中文搜索技術情有獨鍾,夢想做屬於中國的全世界最好的搜索引擎。爲了這份癡迷,他甚至砍掉了利潤豐厚的彩信業務。我們只做一件事情,這就是中文搜索。李彥宏說。李彥宏喜愛古詩詞,取名百度的靈感就取自辛棄疾名句衆裏尋他千百度。在百度上市前的路演中,李彥宏對美國聽衆把這一中國名句做了一個幽默、浪漫且形象的解釋:一個癡情的男生千百次地搜尋他的愛人。這位唐僧有敏銳的嗅覺,他注意到:google公司開始憑競價排行的商業模式迅速成長,其盈利祕笈是:憑藉技術領先而以點擊量收錢,以域名登記爲例,排行在前面,一個點擊能夠收費5到10美元,註冊一個就收100美元。百度的盈利模式很簡單,主要向門戶網站帶給搜索技術服務,按照網站的訪問量分成,向門戶網站收取費用。李彥宏意識到原有模式只能是爲人做嫁衣裳,他欲讓百度轉

身,做成類似google的搜索門戶。但此想法卻遭到董事會抵制,2001年在深圳舉行的關鍵會議上,董事們態度堅決地反對李彥宏他們認爲李的想法是瘋狂、不理智的冒險。外表溫和的李彥宏被激怒了。應對衆口一詞,李毫不怯場,大吵大嚷,指責董事會保守和懦弱,甚至當場怒摔手機。最後,被震驚的董事們勉強同意李的冒險。

2001年10月,百度推出全新商業模式搜索引擎競價排行。此時,百度一天的點擊量寥寥可數。李彥宏深知:百度務必在google的陰影下學會成長。最後,百度認真研究中國文化,推出了更貼閤中國用戶使用習慣的中文搜索。李的競價排行方法也立竿見影,競價排行帶來的銷售收入直線上升,百度2003年銷售額是2002年的5倍,並在2003年實現盈利。

進入2005年,百度收入持續增長,在中國國內互聯網的市場佔有率爲44.7%。這種高速增長的勢頭受到華爾街投資者的追捧,並最終在納斯達克引起轟動。在納斯達克引起轟動後,李彥宏遇到新的挑戰:華爾街分析師質疑百度股價;全球五大唱片巨頭起訴百度在音樂搜索方面侵權;網絡上的反百度聯盟仍然不依不饒;競爭對手的擁躉也指責李彥宏在競爭中使陰招。這時候,google的創始人佩吉和布林也開始向李彥宏伸出橄欖枝,表達合作願望,並在百度第三次融資時購買了2.6%的百度股權。事實上,google依然具有捲土重來的強大實力,百度在納斯達克發行股票後,google還以顏色再次配股融資40億美元。在google虎視眈眈之下,李彥宏務必帶領百度學會如何更好地應戰和成長,溫文爾雅的李一向拒絕被收購。將會繼續持續獨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