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文言文閱讀答案【精品多篇】

文言文閱讀答案【精品多篇】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篇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題。

王瑜,其先范陽人也.父欽祚,仕至殿中監,出爲義州刺史。瑜性兇狡,然雋辯驍果,騎射刀筆之長,亦稱於當代.起豪累爲從事,天福中,授左贊善大夫.會濮郡秋稼豐衍,稅籍不均,命乘使車,按察定計,既至郡,謂枝簿吏胡蘊、惠鶚曰:“餘食貧久矣,室無增資,爲我致意縣宰,且求假貸。”由是濮之部內五邑令長共斂錢五十萬,私獻於瑜。瑜即以書上奏,高祖覽章嘆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誠良臣也。”於是二吏五宰即時停黜,擢瑜爲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鎮東平也,瑜父欽祚爲節度副使,及重威移鎮常山,瑜乃詭計於重威,使奏己爲恆州節度副使,竟代其父位.歲餘,入爲刑部郎中.丙午歲,父欽祚刺舉義州,瑜歸寧至郡.會契丹據有中夏,何建以秦州歸蜀,瑜說欽祚曰:“若不西走,當屬契丹矣!”厲色數諫,其父怒而不從。因其臥疾涉旬,瑜仗劍而脅之曰:“老懦無謀,欲趨砲烙。不即爲計,則死於刃下。”父不得已而聽之。時隴東屯兵扼其川路,將北趣蕃部,假途而因與郡盜酋長趙微歃血爲約,以兄事之.謂微曰:“西至成都,餘身爲相,餘父爲將,爾當領一大郡,能遂行乎?”微曰:“諾。”瑜慮爲所賣,先致其妻孥,館於郡中。行有期矣,微潛召其黨,伺於郊外。子夜,瑜舉族行,而輜重絡繹十有餘裏。徽之所親,循溝澮而遁,至馬峽路隅,舉燧相應,其黨起於伏莽,斷欽祚之首,貫諸長矛.平生聚蓄金幣萬計,皆爲賊所掠,少長百口,殺之殆盡.瑜尚獨戰千人,矢不虛發,手無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竄山谷,落髮爲僧.月餘,爲樵人所獲,縶送岐州,爲侯益所殺,時年三十九。

(節選自《舊五代史·列傳十一》,略有刪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爲我致意縣宰,且求假貸 假:借

B.於是二吏五宰即時停黜 黜:罷免

C.瑜歸寧至郡 寧:平息

D.爲樵人所獲,縶送岐州 縶:捆綁

5.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瑜生性狡詐的一組是(3分)( )

①瑜即以書上奏 ②使奏己爲恆州節度副使,竟代其父位 ③不即爲計,則死於刃下

④假途而因與郡盜酋長趙徽歃血爲約,以兄事之 ⑤先致其妻孥,館於郡中 ⑥至馬峽路隅,舉燧相應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王瑜工於心計,但最終卻被人算計,他設計使自己成爲一個清官的形象而獲得高祖的稱讚;爲借路,他用官帽引誘利用趙徽,卻反遭趙徽算計,損失慘重。

B.王瑜一生短暫卻仕途順利。他離家爲官先從從事做起,天福年間獲左贊善大夫一職,後受朝廷提拔爲太府少卿,接着任恆州節度副使,還入朝做過刑部郎中。

C.王瑜對待父親的態度暴露出他的無禮及兇狠的性格。他在勸說父親西逃時,臉色嚴厲,父親不悅,不願聽從,王瑜不顧父親已臥病在牀十多天,竟然拔劍相威脅。

D.王瑜驍勇果敢,擅長騎射。他在舉家撤離途中遭到盜賊首領趙徽的暗算,最後隻身一人與趙徽屬下一千多人激戰,箭無虛發,但終因寡不敵衆,被盜賊所殺。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篇二

①大致天之生才,雖不能衆,亦不獨絕,至爲文詞,有成有不成者三:兒時多慧,裁識書名,父師迷之以傳注括帖,不得見古人縱橫浩渺之書,A ,一也。乃幸爲諸生,困未敏達,蹭蹬出沒於較試之場,久這氣色漸落,B何暇議尺幅之外哉?二也。人雖,亦視其所生,生於隱屏,山川人物,居室遊御,鴻顯高壯,幽奇怪俠之事,未有睹焉,神明無所練濯,胸腹無所厭餘,耳目既吝,手足必蹇, C三也。凡此三者,皆能使人才力不已焉,D ,才力頓盡,而可爲悲傷者,往往如是也。

②若季重者,五歲遍受《五經》,十歲恣爲文章二十而成進士,蓋一代之才也。而天亦若有以異之者。大越之墟,古今冠帶之國也,固已受靈氣於斯。而世籍都下,往來燕越間,起禹穴吳山,江海淮沂,東上貸宗,西迤太行,歸乎神都,所遊目,天下之股脊喉思頁 處也,英雄之所?廛,美好之所輔;鹹在矣。於以豁心神,紆眺聽者,必將鬱結乎文章。而又少無專門,承學之間,靈心洞脫,孤遊皓杳,早爲貴公鉅人所賞,聞所未聞,出見少年,裘馬弓劍,旗亭陌道之間,顧而樂之,此亦文心之所貽佇也。身復早達,曾無諸生一日之憂,名字所至,讚歎盈矚,故其爲文字也,高廣其心神,亮瀏其音節,精華甚充,顏色甚悅,緲焉者如嶺雲之媚天霄,絢焉者如江霞之蕩林樾;乍翕乍闢,如崩如興;不可迫視,莫或殫形;大有傳疏之所曾遺,著錄之所未經者矣。嗟夫,以一代之才,而絕三者之累若此,不亦宜乎。

【注】①王季重:即王思任,明末作家 ②括帖:科舉範文 ③諸生:通過縣試或府試、院試的生員 ④貽佇:停靠,駐留。

21、將下面這句話填入①段的畫線處,語意連貫的一處的是( )(2分)

一食其塵,不復可鮮

22、第①段中的“不成者三”可概括爲 ,科場之累和 。(2分)

23、下列對“身復早達,曾無諸生一日之憂”分析正確的一項使( )(2分)

A.與作者“困未敏達”受累“較試之場”對比

B.說明“身復早達”沒有諸生困頓科場的憂愁。

C.王季重因“早達”而無“諸生”的生計之憂。

D.因爲“身復早達”,王季重成爲“一代之才”。

24、從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畫線句。(3分)

25、作者在序中闡釋了生活與文學創作的關係,對作者的觀點作評價。(4分)

參考答案:

21(2分)A

22(2分)答案示例:讀書不廣 遊歷不廣 ,見聞太少

23(2分)B

24(3分)答案示例:先以短句讚美王季重作品見解之獨到音韻之華美,後用整句長句形容其文思的精妙和文采的絢爛,參差句式的音律與王季重的文學美相得益彰。

評分說明:短句分析2分 長句分析2分

25(4分)答案示例:作者以王季重的經歷及其文字爲例闡釋了讀書多、遊歷廣、見聞感受豐富,才能見識獨到,文辭暢達,這一觀點揭示了文學創作離不開生活的規律,但王季重的天才和“早達”只是例外,不少愚鈍或困頓科場但勤奮的人也能寫出經典作品。

文言文閱讀答案 篇三

晉人有好利者,入市區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資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隨而索其直④,晉人曰:“吾利火熾時,雙目暈熱,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爲爾物也。爾幸予我,我若富貴當爾償。”市伯怒,鞭之,奪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晉人戟手⑥罵曰:“世人好利甚於我,往往百計而陰奪之,吾猶取之白晝,豈不又賢於彼哉?何哂之有?”

(選自明?宋濂《龍門子凝道記》)

【註釋】①攫(jué):奪取。②羞:通“饈”,美好的食品,這裏當動詞用,意爲“吃”。③市伯:市場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譏笑。⑥戟(jī)手:豎起中指與食指如戟形。這是罵人時侮辱人的動作。

【譯文】

有個貪財的`晉國人,走進市場。碰到東西就取,說:“這個東西我可以吃,這個東西我可以穿,這個東西我可以收藏,這個東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場的官吏追出來和他要錢,這個晉國人說:“我剛纔利慾薰心,兩眼暈眩、發熱,天下的東西都好像是我本來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東西了。幸好你給了我,我如果以後發了財就還你錢。”管市場的官吏生氣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東西奪回來就離開了。旁邊有人譏笑他,晉人伸手指着他罵道:“世上貪財的人比我還要嚴重,(他們)往往想方設法用陰謀搶奪財物,我還只不過是白天去搶,難道不是比他們好多了嗎?有什麼好笑的?”

【閱讀訓練】

1、解釋:

(1)即去 (2)索 (3)予(4)甚於

2、翻譯: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後晉人的話,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1)離開 (2)求取(3)給 (4)比……嚴重

3.雖然強搶不是什麼值得表揚的,但晉人的辯解卻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類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當然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風範,說起廉潔慷慨激昂,而暗地裏卻貪得無厭,爲自己利益費盡心機者,實在比這晉人還要差!因爲他們多了一條更卑劣的品行——虛僞!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篇四

景公出遊,問於晏子曰:“吾欲觀於轉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於琅琊。寡人何爲能效先王之遊?”

“善哉,君之問也!”晏子再拜,曰,“聞天子之諸侯爲巡狩②,諸侯之天子爲述職。故春省③耕而補不足者謂之遊,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④。夏(朝)諺日:‘吾君不遊,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遊一豫,爲諸侯度⑤。今君之遊不然,師行而籌於民,貧苦不補,勞者不息。夫從山而不反謂之流,從水而不反謂之連,從獸而不歸謂之荒⑥,縱樂而不歸謂之亡。古者聖王無流連之遊,荒亡之行。”

公日:“善。”命吏計糧倉之粟,計長幼貧民之數。吏依數出粟,已與貧民者三百鍾,公身見老、病者七十人,賑贍之,然後歸也。

【註釋】①遵:循。②巡狩:視察。③省:考察。④豫:指帝王秋天出遊。⑤度:法度、準則。⑥荒:與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樂。

1、對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從水而不反謂之連(反:通“返”,返回)

C.公身見老、病者七十人(身:親自)

D.賑贍之,然後歸也(贍:供給、供養)

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1)諸侯之天子爲述職 (2)小大之獄

B.(1)已與貧民者三百鍾 (2)吾與徐公孰美

C.(1)景公出遊,問於晏子 (2)欲報之於陛下也

D.(1)吾君不遊,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善哉,君之問也!”晏子再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貧苦不補,勞者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人物(作者)篇目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景公出遊》

歐陽修《醉翁亭記》

范仲淹《岳陽樓記》憂國憂民

參考答案:

1.A

2.C

3.(1)“您問得真好啊!”晏子拜了兩拜。

(2)貧苦的人得不到補助,勞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4.體恤民情;與民同樂

文言文閱讀答案 篇五

閱讀下文並完成問題。

鳥說

餘讀書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官官然者即而視之則二鳥巢於其枝幹之間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盞,精密完固,細草盤結而成。

鳥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潔,娟皎可愛,不知其何鳥也。雛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輒患於屋上不即下。主人戲以手撼其巢,則下瞰而鳴。小撼之小鳴,大撼之即大鳴,手下鳴乃已。他日,餘從外來,見巢墜於地,覓二鳥及彀,無有。問之,則某氏僮如取以去。

嗟乎!以此鳥之羽毛潔、而音鳴好也,奚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棲?乃託身非所,見辱於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爲甚寬也哉?

1.用“/”給文中畫線部分斷句。

2.說,是一種文體,可以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或_______。本文是一篇以_______爲主的“說”體文字。

3.解釋句中的加粗詞。

(1)巢大如盞( )

(2)小不能盈掬( )

(3)手下鳴乃已( )

(4)雛且出矣,雌者覆翼之( )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奚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對鳥兒的遭遇是什麼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作者寫本文的用意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者/……之/……間/……尺/……

2.說明 議論 記敘 記敘

3.(1)燈盞

(2)一滿捧

(3)止

(4)用翅膀

4.爲什麼不到深山裏去找茂林棲息呢?(意對即可)

5.同情、悲哀鳥兒的遭遇,痛恨毀鳥人的行徑。

6.抨擊境治者的暴虐兇殘,對受迫害的人深切同情,也告誡人們要選擇好的生活環境。(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篇六

閱讀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爲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爲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爲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1.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1)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詞語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

A.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 (耽誤)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土地方圓)

C.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順父母)

D.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年成)

3.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爲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 ②然後踐華爲城,因河爲池

B.①夫誰與王敵?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①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D.①王如施仁政於民 ②師不必賢於弟子

4.下列句子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

B.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

C.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

D.魏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

5.下列說法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文章由小及大,從舉例入手,運用了對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邏輯謹嚴,層層深入,議論風發,氣勢磅礴。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對話,孟子認爲,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無道,則無敵於天下。

C.孟子首先批評了樑王只圖自己享樂,不管人民死活,然後講到行仁政能使國富民強,天下無敵。

D.孟子重點批評了梁惠王因喪師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殺人,不顧人民死活的做法。

參考答案:

1.(1)用棍棒和刀子殺死人,有什麼區別嗎?”(2)可以讓手裏拿着棍棒的人跟擁有堅實盔甲和鋒利武器的秦、楚軍隊相對抗了。

2.C

3.A

4.C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