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民間故事(通用多篇)

中國民間故事(通用多篇)

中國傳統民間故事 篇一

人蔘老頭

從前有個地方叫花鞋溝,溝口有個糧戶姓楊,是個大佔山戶,前溝後坡上的人家全是他家佃戶。他家還開燒鍋和粉房,淨喝窮人的血。

這年秋天,七月十五那天清早,楊財主讓趕車老闆老王套車往山外送貨,由楊家少財東掌包。預定當天就得趕回來。兩人晃晃搖搖裝上一大車就奔縣城去了。

這天正是集日,集上人山人海,可熱鬧啦!酒館、飯館門前掛着通紅的雙幌,說書館裏坐得水泄不通,野臺子戲鑼鼓敲得通通響;道旁擺的攤子,有賣瓜果梨桃的,有賣婦女用的紅頭繩、綠綵線和小孩玩的泥娃娃的;還有活蹦亂跳金翅金鱗的大鯉魚。

這天兩人到城,賣了貨,楊家少財東就和一羣狐朋狗友到飯館大吃大喝起來,直到喝得爛醉如泥,躺到客店裏,睡得像條死狗一樣。

車老闆老王,是個老實巴交的人。他記起老財東曾囑咐他當天趕回,一看天色不早,少財東還醉得不成樣子,心想他反正也常常在外閒逛,就一個人趕着空車往回走。

老王趕着大車,出城約四、五里地,就看到前面有個老頭。這老頭上身穿着白洋布小褂,下身穿着條黑單褲;頭上疏朗朗的幾根白頭髮,攏在一起,在腦後紮根小辮,還繫條紅頭繩,離老遠就紅得耀眼。他身上背個小包袱,手裏拄根柺杖,精精神神地正往前走。一回頭看見後邊來車了,就跟老王打招呼:

“趕車的大哥,你是哪的車呀?”

“老大爺,我是花鞋溝的車。你老上哪去呀?”

老頭說:“咳,我去趕集來的,現在是往回走。人老了,腿腳也不聽使喚了!”

老王一看這老大爺歲數確實不小,背個包袱,累得氣喘吁吁的,就說:“你老人家住在哪呀,上車吧,我送你老回去。”

老頭說:“咱們本是一條路,我的住處離你們東家也不遠,可我不能白坐車呀,你出個價吧,我好上車。”

老王說:“老大爺,你這麼大歲數,別說是同路,就是再遠點也得把你送到家呀!快上車吧,怎能要錢呢!”說着停下車,把老頭一拉,就上了車。

從縣城到花鞋溝有四、五十里,快黑天的時候纔到花鞋溝口。老王說:“天黑了,溝里路不好走,深一腳淺一腳的,你老到我們夥計屋子歇一宿,明天再走吧!”

老頭笑着說:“謝謝你吧,我家也離這不遠了。你看我就住在溝裏。”老頭邊說邊指着砬子。

老王心裏直納悶:我常常到溝裏去給東家辦事,溝裏幾戶人家我都認識,怎麼這些年從沒看見過這個老頭呢?

老頭像是看透了他心思,就笑着說:“咳,我整年不出門,就七月十五這天趕一趟集,你哪能認識我呀!”

老王一想也對,溝裏有不少人成年蹲在溝裏,一年才下一趟山,辦點米糧、油鹽,自己哪能都認識呢!

這時老頭說:“你這位大哥,給你車錢你不要,趕明個你到我家去吧,離這不遠,在溝掌上,孤單單—間小房就是我家。實不相瞞,我家還有幾畝參,你去挖着使吧。你記住,只別挖中間那棵。”說完,老頭往下一跳就下車了。老王一舉鞭子,牲口往前一竄,老王再一回頭,老頭已經不見了。

老王一回來,幹這幹那,一天忙得腰困身乏,把老頭的話也就忘了。

過了好些日子,老財東又要打發他出山,他這才突然想起白鬍子老頭來。心想,不知他有什麼油、鹽、粗布要捎沒有?他家既然在溝掌上,路不遠,串個門看看他老人家也好。當天幹完活,沒吱聲就上溝裏去了。

他來到溝掌上,兩邊是立陡的砬子,一看,哪裏有什麼房子,就見在砬子後面,有三塊石頭撐在一起,倒有點像個窩棚,前邊好大一片棒槌,紅榔頭都有拳頭大,當中的一棵長得又粗又高,火紅火紅一團棒槌籽,足足有冰盤大小。

老王這才明白,原來是人蔘老爺爺幫襯自己來了。他謹記住老頭告訴他的話,沒挖中間那棵大的,還給它培培土,把雜草拔了。只從旁邊挖了幾苗四品葉、五品葉。

老王回到楊家粉房,找着楊財東,就說:“財東,這些年我給你當驢當馬,我幹夠了,不想幹了。”

楊財東一聽車老闆不幹了,就嘿嘿冷笑,說:“窮鬼,你好大的口氣,離了你楊大爺家,誰給你頓飯吃?”老王也沒理他,回到夥計屋子,和大夥告別,卷好鋪蓋卷,背上棒槌包子走了。

老財東後來打聽到了老王得棒槌的事,氣得把兒子臭罵一頓:“這筆大財,眼看讓窮鬼得去,那天你要是跟車回來,還有他的份嗎?”少財東不敢吱聲,心裏直暗暗埋怨自己,不該多貪了幾杯,誤了大事。就對他爹說:“不要緊,那老頭子不是說他每年七月十五下山趕集嗎?我明年去堵他,跑不出咱們手心。”

轉眼就是第二年秋天,又來到了七月十五。老財東早幾天就打發兒子一個人套車去趕集。

少東家來到縣城,住到客店裏,整天從早到晚街上逛,東瞅西望,找白鬍子老頭。七月十五那天是正日子,集上人山人海。少財東照例又到街上去找白鬍子老頭。剛走到東城門邊,就見來了個老頭。長相、打扮和老王遇見的那人一模一樣。漂白的頭髮,腦後耷拉條小辮,紮根紅頭繩,直晃眼睛。他背個包袱拄個柺杖,顫悠悠地往街裏走。少財東一見,不敢怠慢,連忙跟在後邊就追。只見這老頭一會兒到攤子上買鮮貨,一會兒鑽到人羣裏去看野臺子戲。看了一氣,戲看夠了,又擠出來。就這樣東一頭西一頭,把少財東累得滿頭大汗。眼瞅天就到晌午了,少財東又餓又累,心裏頭暗罵:你這老雜種,害得你少爺滿街跑着攆你,等着瞧吧!正在這時,就見老頭進飯館去了。少財東也跟進去,在老頭身後坐下,跑堂的給老頭端來一碗豬肉墩粉條子,一碗粳米飯,老頭就吃起來,少財東這時才放了心。看老頭快吃完了,他就先起身,回到店裏把大車套好,駕上五個頭的大馬車,一溜煙地趕出城去。他一出城門,就見老頭拄杖在前邊走,少財東不等老頭開口,就喊:

“喂,老大爺,你不是上花鞋溝嗎?坐我的車吧!”

白鬍子老頭一聽有人喊他,就站在道旁,看着少財東說:“那敢情好啦,你要個價吧,我好上車。”

少財東忙着送上個笑臉:“老大爺,說哪裏話,自家的車,還能要錢嗎?”

老頭說:“好吧。”就上車了。

少財東平日光知道喝酒、賭錢、躺在炕上抽大煙,哪幹過這種累活,加上一頭晌在街上跟白鬍子老頭轉圈,累得昏頭炸腦的,心裏不知窩了多大無名火。他一邊趕車,一邊盡在牲口身上出氣,大鞭子“叭、叭”地抽到牲口身上,一路上罵罵咧咧的,直到傍黑時,纔好不容易到了花鞋溝口。他也假意讓老頭到家住一宿,老頭說:“不啦。”臨走時老頭說:“給你車錢也不要,沒別的,我家園子裏還有幾苗參,你明天去挖吧。”又囑咐他千萬別挖中間那棵大的。

這夜,財主爺倆樂得一宿沒閤眼,好容易盼到天亮,少財東揹着參兜子就進溝了。果然像老王說的那樣,在溝掌砬子後邊,有個三塊石頭搭的窩棚。前面通紅一片棒槌,中間那苗,足有一人高,紅榔頭通紅老大。楊少財東一看可樂壞了,牙根咬得嘎叭嘎叭直響,心想:你不讓我挖大的,我偏挖你大的,先挖大的,後挖小的,大小一齊挖!全給你包園!想着就去挖中間那苗大的。他開開盤,閃開土,一看,那個樂就不用提了,盧頭像鵝蛋般粗,肩膀老寬。這時,就覺着參秸子一晃悠,他的手一哆嗦,只聽“撲嗤”一聲,一刀把棒槌肩膀砍破了。這下他可傻了眼,一看,棒槌皮裏邊包的全是豬肉、粉條、粳米飯。他用索撥棍一撥拉,只見豬肉仍是一片一片、粉條也是一根一根的。這些東西,正是白鬍子老頭在飯館裏吃的飯菜,一點不差,是他親眼看見的。這時他才知道是上了白鬍子老頭的當了,趕忙轉身想去挖那些小的,一看也都沒了。只得到一塊一寸多高的半截棒槌皮。

老財東、少財東連憋氣帶窩火,也沒敢去賣棒槌皮。因爲老輩人常說,好心眼的人能挖着棒槌,心眼不正的就挖着棒槌皮。黑心人只能挖着半截爛棒槌皮,讓別人知道了,豈不是一場大笑話。

爺倆幾乎窩出一場大病來。從那以後,再不敢去堵人蔘老頭了。

民間神話故事 篇二

岳飛彈琴感刺客

南宋愛國將領岳飛,善書法,也精琴棋。每當他心中煩悶的時候,總要彈古琴,以抒發心中的憂憤。公元1141年,岳飛抗擊金兵,連連取勝,兵進朱仙鎮,岳家軍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決心打到金兀朮的老窩黃龍府。

這天,岳飛正和部將們商議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檜促使宋高宗一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火速回京。他要把岳飛騙回京城加以殺害。

這天,岳飛離京城臨安不遠了,突然對面來了幾個校尉攔住岳飛說:“聖上有旨,命你城外安歇,沒有聖旨,不得進城。”

晚上,岳飛就住在一座寺院裏。心中實在鬱悶,夜不能寐,在院內踱步,望着滿天星斗,連連搖頭嘆息。回到屋裏,見牆上掛古琴一張,伸手摘下來,定了定音,伏案彈奏了起來。

秦檜實行的第一招刺殺岳飛的計劃,是讓人從監獄裏提出一個身強力壯的死囚,告訴他去城外刺殺一個奸細,事成以後,不僅僅可赦免死罪,還要嘉獎。

這個犯人聽說是刺殺奸細,又可免死得賞,高高興興的出了城,秦檜的得意打算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賣命去幹;刺死岳飛,再把他抓起來殺人滅口,神不知,鬼不覺,萬無一失。秦檜心裏美滋滋的,靜等刺客的迴音。

刺客來到寺廟院內,躲在一棵老槐樹的後面,他聽見岳飛在屋裏嘆氣,就躡手躡腳來到了窗下,在岳飛轉身摘古琴時,閃身進了屋內,躲在屏風後面,提着氣,踮着腳,向前移了幾步,正要行刺,這時琴聲響了,刺客立刻把刀縮了回去。原先這個刺客是郾城人,老爹是個有名的彈琴藝人,能作曲彈琴,在民間賣藝餬口。前年秦檜爲討好金兀朮,硬把中原能歌善舞、撫琴作畫的藝人抓了起來,準備送給金兀朮尋歡作樂。他爹不願去爲金兀朮效勞,被逼無奈,抱琴跳水而死。爹死了,他懷着滿腔仇恨,到了京城,闖到秦檜相府拼命,被抓進監牢,判了死刑。

岳飛手中的牛角琴撥,在琴絃上彈撥的琴聲飛揚,或柔或剛,或緊或慢,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高亢時,像千軍萬馬在疆場馳騁,拼殺金兵;低沉時,像唉聲嘆氣,憂國憂民。

刺客忽然想起老爹爹的琴聲,所以把剛要刺殺岳飛的刀縮了回去,他猶豫了,心想:“這是誰呢?如果是金人,咋能彈這樣好的琴呢?”他用一隻眼睛從屏風的細縫中仔細看:彈琴的人一身朝服,臉色白潤,分明是中原人吶!

“管他是誰,趁他一心一意彈琴,我一刀刺死他就是了。”刺客心一橫,剛要下手,只聽琴聲突然停住了。刺客渾身的肉緊縮了一下,差一點把手裏的刀落在地上。這時,只聽岳飛一聲長嘆:“唉!何時收復舊山河呀!”琴聲又陡然驟起。刺客聽了聽,咦!這曲調爲什麼這樣熟呢?這不是我爹譜作的《送軍行》嗎?

琴聲綿綿不斷,刺客的腦子裏閃過幾個月前的事情……

金兵佔領了郾城,金兀朮設慶功宴,把老爹抓去彈琴助興。爹爹不彈不奏,怒目而立,在金兀朮面前把琴絃完全撥斷,被關進了營中。之後嶽元帥到了郾城,打跑了金兀朮,救出了老爹。老人家一高興,就譜作了這首《送軍行》的琴曲,到處彈奏,讚揚岳家軍的抗金事蹟。一天,嶽元帥親自來到家裏,爹爹一見如故。嶽元帥請老爹教他彈奏《從軍行》……

那刺客想着想着落淚了。

他的心被琴聲捲走了,隨着琴聲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慷慨,竟忘了自己是來行刺的。

“嘭”的一聲,把他嚇了一跳,琴絃斷了。岳飛默默地站了起來,自言自語說:“我岳飛抗金大業未成,何以報答父老鄉親!”刺客聽到“岳飛”二字,頭“轟”的一下漲得斗大,鋼刀“噹啷”一聲掉到地上,一下子從屏風後面轉了出來,叫了一聲:“嶽元帥!”撲通跪倒在地,淚水嘩嘩地流了下來,泣不成聲的說:“嶽元帥!我對不起您呀!”

岳飛被他嚇了一跳,看着面前跪着的人,問道:“你是誰?”刺客把行刺的事仔細的說了一遍。岳飛怒火沖天,雙眉倒豎,鋼牙緊咬,大罵秦檜老賊。他把刺客拉了起來,安慰了一番,給他一些銀兩,讓他逃走,自謀生路。這個死囚萬分感激,給岳飛磕了個頭,說:“嶽元帥,多多保重。”拾起鋼刀轉身走了。

民間神話故事 篇三

嫘祖造絲的傳說

黃帝戰勝蚩尤後,建立了部落聯盟。黃帝被羣民推選爲部落聯盟首領,帶領大家發展生產、種五穀、馴養動物、冶煉銅鐵、製造生產工具;而做衣冠的事,就交給妻子嫘祖了。

嫘祖經常帶領婦女上山剝樹皮、織麻網,還把男人們獵獲的各種野獸的皮毛剝下來,進行加工。時間不長,各部落的大小首領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

有一天,嫘祖帶着部落裏的女人們上山,突然在一片桑樹林裏發現滿樹結着白色的小果。她們以爲找到了鮮果,就帶回了部落。但是小果既咬不動也沒有什麼味道,嫘祖就把白色小果都倒進鍋裏,加上水用火煮,並用木棍攪拌。攪了一陣子,把木棒往外一拉,木棒上纏着很多像髮絲般細的白線。沒多久,煮在鍋裏的白色小果全部變成雪白的細絲線,看上去晶瑩奪目,柔軟異常。

嫘祖是個十分聰明的女人,她仔細看了看纏在木棒上的細絲線,然後高興地說:“這不是果子,不能吃,可能有別的用處。”她又觀察了許久,最後弄清這種白色小果原先是由一種蟲子口吐細絲繞織而成的,而非樹上的果子,並且能夠用做衣服的原料。

從此,在嫘祖的倡導下,人們開始了栽桑養蠶的歷史。後世人爲了紀念嫘這一功績,就將她尊稱爲“先蠶娘娘”。

傳絲公主和蠶種西傳的故事

著名佛教旅行家玄奘法師在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錄了一段在瞿薩旦那國(古于闐國—今新疆和田附近)聽到的傳說:

古代的西域各國絲綢與黃金等價,瞿國原無蠶桑,聽說東鄰小國已有蠶桑絲織,便遣使東國求獲蠶桑種子,但被東國君主回絕,並嚴令關守,禁止蠶桑種出關。瞿國無計可施,便謙恭備禮與東國求親。東國君主爲了睦鄰友好,就答應了這門親事。瞿國國王派使迎親時,囑咐迎親者密告東國公主,瞿國沒有蠶桑絲綢生產,請公主自帶蠶桑種子來完婚,今後方能自制絲綢服飾。公主離開東國時,將蠶桑種子密藏於頭上的帽子內,出境時,守將搜遍了所帶物品,只是不敢檢查公主的帽子,從而使桑樹和蠶種帶入了瞿國。

民間神話故事 篇四

畫扇判案

蘇東坡要到杭州來做刺史了。這個消息一傳出,刺史衙門前面每一天都擠滿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蘇東坡上任的紅紙告示,聽一聽蘇東坡升堂的三聲號炮……但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還沒有盼到。

這天,忽然有兩個人,又打又鬧地扭到衙門來,把那堂鼓擂得震天響,呼喊着要告狀。衙役出來吆喝道:“新老爺還沒上任哩,要打官司過兩天再來吧!”那兩個人正在火頭上,也不管衙役攔阻,硬要闖進衙門裏去。這辰光,衙門照壁那邊轉出一頭小毛驢來。毛驢上騎着一個大漢,頭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銅色的面孔上長着一臉胳腮鬍子。他嘴裏說:“讓條路,讓條路!我來遲啦,我來遲啦!“小毛驢穿過人羣,一向往衙門裏走。衙役趕上去,想揪住毛驢尾巴,但已經來不及,那人就一向闖進大堂上去了。

大漢把毛驢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上來。管衙門的二爺見他這副模樣,還當是個瘋子,就跑過去喊道:“喂!這是虎坐呀,隨便坐上去要殺頭的哩!”

大漢只顧哈哈笑:“哦,有這樣厲害呀!”

管衙門的二爺說:“當然厲害!虎座要帶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民間神話故事大全3篇民間神話故事大全3篇

“這東西我也有一個。”大漢從袋裏摸出一顆亮閃閃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擱。管衙門的二爺見了,嚇得舌頭吐出三寸長,半天縮不進去。原先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蘇東坡啊!

蘇東坡沒來及貼告示,也沒來得及放號炮,一進衙門便坐堂,叫衙役放那兩個要告狀的人進來。他一拍驚堂木,問道:“你們兩個叫什麼名字?誰是原告?”

兩個人跪在堂下磕頭。一個說:“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個說:“我叫洪阿毛。”

蘇東坡問:“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麼狀?”

李小乙回答說:“我幫工打雜積下十兩銀子,早兩個月借給洪阿毛做本錢。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鄰居,講明不收利息;但我什麼時候要用,他就什麼時候還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婦,急等銀子娶親,他非但不還我銀子,還打我哩!”

蘇東坡轉過來問洪阿毛:“你爲啥欠債不還,還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頭分辯:“大老爺呀,我是趕時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兩銀子,早在立夏前就販成扇子了。沒想今年過了端午節天氣還很涼,人家身上都穿夾袍,誰來買我的扇子呀!這幾天又接連陰雨,扇子放在箱裏都黴壞啦。我是實在沒有銀子還債呀,他就罵我、揪我,我一時在火上打了他一拳,這可不是存心打的呢!”

蘇東坡在堂上皺皺眉頭,說:“李小乙娶親的事情要緊,洪阿毛就應立刻還他十兩銀子。”

洪阿毛一聽,在堂下叫起苦來:“大老爺呀,我但是實在沒有銀子還債呀!”

蘇東坡在堂上捋捋鬍鬚,說:“洪阿毛做生意蝕了本,也實在很爲難。李小乙娶親的銀子還得另想辦法。”

李小乙一聽,在堂下喊起屈來:“大老爺呀,我辛辛苦苦積下這十兩銀子可不容易呀!”

蘇東坡笑了笑,說:“你們不用着急,現有洪阿毛立刻回家去拿二十把發黴的摺扇給我,這場官司就算是兩清了。”

洪阿毛高興極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煙奔回家去,拿來二十把白摺扇交給蘇東坡。蘇東坡將摺扇一把一把打開,攤在案桌上,磨濃墨,蘸飽筆,挑那黴印子大塊的,畫成假山盆景;揀那黴印小點的,畫成松竹梅歲寒三友,一歇歇辰光,二十把摺扇全畫好了。他拿十把摺扇給李小乙,對他說:“你娶親的十兩銀子就在這十把摺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門口去,喊‘蘇東坡畫的畫,一兩銀子買一把’,立刻就能賣掉。”他又拿十把摺扇給洪阿毛,對他說:“你也拿它到衙門口去賣,賣得十兩銀子當本錢,去另做生意。”

兩個人接過扇子,心裏似信非信;誰知剛剛跑到衙門口,只喊了兩聲,二十把摺扇就一搶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着十兩白花花的銀子,歡天喜地的各自回家去了。

人們都把蘇東坡“畫扇判案”的新鮮事到處傳頌,你傳我傳,一向到這天還有人在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