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民間故事多篇【精品多篇】

中國民間故事多篇【精品多篇】

中國民間故事 篇一

鹿邑縣太清宮鎮的人們都知道,太清宮西邊不遠的小吳莊有一口出土的石匣,上面刻有十個大字:“要得石匣開,還得唐王來。”這十個字引出一段歷史傳說來。}

唐朝李淵追封李老君爲自己的祖先,後來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當了皇帝,便特意從京城長安趕到曲仁里老子廟祭祖燒香。

李世民來到老子廟,老道姑派個十七歲的小道姑侍侯。這小道姑身穿道袍,頭扎道角,白白嫩嫩的臉蛋,襯着黑絲一般的頭髮,長得要多齊整有多齊整,小道姑給李世民端來一盆洗臉水,盆沿上放條手巾,李世民洗過手,暗道:“這小道姑長得這樣好,咋捨得出家呢?別看人家是出家人,瞧那三宮六院都沒着女子長得齊整。”他一邊想,一邊摳手指甲,摳着摳着用手指頭一彈,把一滴水彈到了小姑子的臉上,小道姑臉一紅,抿嘴一笑走了。

這小道姑是個聰明女子,她回到自己住房,越想越覺得唐王對她有意。三更半夜從牀上爬起來,悄悄走到李世民住的客廳裏,往李世民牀前“撲通”一跪:“萬歲在上,小女子俺討封來了。”李世民問她爲啥討封,小道姑把他彈水的事和回房後心裏想的敘述一遍。李世民裝模作樣地說:“寡人實在無意,你是出家人,不該有這種想法。”

小道姑又羞又恨,轉身就走,她回到自己住房裏,越想越難過,就用三尺白綾懸樑自盡了。

再說李世民在客廳裏剛剛閉上眼睛入睡,就看見一位白鬍子老頭來到他的牀邊,指着他說:“我是老子,世民哪世民!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小道姑本來無意,明明是你看上了她,一見鍾情,彈她一臉水,反說人家不該討封,你們二人前世有緣,本該今日成親,不可爲了自己的身份看不起地位低賤的人。”李世民醒來一想,才知道是做了一場夢。他對剛纔的說法感到很後悔,正要派人去叫小道姑,聽人說小道姑已經上吊死了。

李世民想起是自己把小道臊死的,心如刀絞,後悔萬分。爲了贖回自己的過錯,就把小道姑死後封宮,用大石匣把小道姑金鼎玉葬,石匣上的蓋上刻了十個大字:“要得石匣開,還得唐王來。”現在這個石匣還在太清宮大殿旁邊放着呢。

中國民間故事 篇二

“芝麻開門!芝麻開門!”機智聰明的阿里巴巴用這樣的咒語打開了寶庫的大門,發現了金光燦燦的一堆堆寶藏。

這不僅僅是童話故事,2003年的一天,重慶合川就有人用一根撐船的蒿杆敲開了嘉陵江底寶藏的大門。

說起那天的事情,合川市文管所所長劉智至今還有些激動:“當時我們接到電話,說有一條過江的船蒿杆落到江裏,船工下去打撈,發現有好多銅錢。航運部門的打撈隊來幫助打撈時,天啦,沒料到竟有這麼多的古錢!船已經完全腐爛了,但它裝載的銅錢卻完好保留着,鋪滿了那一段的嘉陵江底。有山樣堆積的,有大竹簍裝着的,有散落在岩石縫隙裏的,我們好像看到了阿里巴巴的寶藏!”

沉船裝載的古錢重達5噸之多,這是迄今我國一次性發現最多的古錢,按沉船的年代來看屬於宋朝時期,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古錢幣並非僅僅屬於宋代,從漢初的“半兩”到西夏的“皇建元寶”,歷朝歷代的銅錢,都混雜其間,時間跨度達1400多年。這是一艘什麼船?從哪裏來?要開往何處?更令人不解的是爲什麼宋代的船運載了年代跨度如此之大的錢幣?

有人推測這是民間某位富商運錢幣的私船。但宋代是一個商業迅速發展的年代,被視爲現代匯兌制起源的“飛錢”,從唐朝後期開始於民間,在宋代有了很大發展。商人爲避免長途販運大量銅錢的麻煩,可以將錢存入一個地方的“櫃坊”,再從另一處的“櫃坊”憑票據支取現錢。儘管這樣的方式並沒有廣泛普及於全國,但在北宋就已發明的紙幣——“川交”,在南宋的四川地區早已廣泛使用。因此,殷實人家和經營大宗買賣的商人大致也無須長途轉運大量的銅錢。

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後,我們發現要揭開這個謎團的思路,也許應當考慮宋代的商業與貨幣制度的發展。宋代是歷史上有名的“冗兵弱國”時代。最多時,北宋全國養兵總數達到125萬人。長年與遼、金、夏等國的戰爭,也使軍費開支成爲巨大的財政缺口。龐大的養兵和養官開支,直接刺激了貨幣鑄造量的膨脹。宋朝的年財政收入,最高時曾達到1。6億貫。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年財政收入也高達1億貫。這意味着什麼呢?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銅,用於鑄造貨幣。爲了彌補巨大的貨幣缺口,朝廷採取的一個辦法就是,在收稅的時候回收以前的舊錢熔化後鑄成新錢。

那麼,這艘嘉陵江沉船裏裝載的漢初以來歷代舊錢,在這條線索上似乎得到了合理解釋。

中國民間故事 篇三

明朝嘉靖皇帝時期,吏治腐敗,社會風氣很不好。達官貴人經過各個縣城的時候,縣令必須好酒好肉地招待他們,還必須送上厚禮,禮貼上寫着:白米多少石、黃米多少石。這白米、黃米其實指的就是白銀多少兩、黃金多少兩。最後發展到連一些高官的公子經過縣上也要隆重接待的地步,許多縣令苦不堪言。

這時,海瑞是淳安縣的縣令。一天,總督胡宗憲的兒子來到這裏,驛站官員不知道他是誰,沒有按照高規格接待,胡公子特別生氣,就命令手下把驛站官員吊在樹上,用皮鞭犭艮犭艮地抽打。海瑞聽說後,馬上趕到了現場。他看到這種無法無天的情景,非常氣憤地大叫一聲:“住手!“立刻讓人給驛站官員鬆綁。

胡公子一見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氣憤不已,揮動着馬鞭,神氣十足地說:“你敢惹大爺,知道我是誰嗎?”

海瑞義正詞嚴地說:“不管你是誰,在我管轄的範圍內,絕對不允許胡作非爲!”

胡公子的手下嚇唬海瑞說:“說出我家老爺的名字嚇死你!我家公子的父親就是總督!”

海瑞冷笑一聲:“哼,胡大人來這裏巡查的時候,還命令一定不許鋪張浪費。像你們這樣胡作非爲,絕對是假冒的!”於是,他命令手下將胡公子抓了起來,驅逐出境,並沒收了所有他勒索的財物。

事後,海瑞給胡總督寫了一封信說:“有人自稱是您的公子,沿途欺負民衆,我想,您不會有這樣的兒子,於是就將他驅逐出境了。”

胡宗憲是一個正直的人,他一點也沒怪罪海瑞,還誇獎他做得對。

中國民間故事 篇四

吉斯娜·娃吉原是一個女神,長得很漂亮。她同父親一起住在天上,但她嚮往地球上的生活。她看到地面上川流不息的人們,時常嘆息,說:“要是我當個凡人多好!”

當父親到地面同風神打仗時,她要求帶她一起去。但父親——巴打拉·古魯從來沒有答應過。吉斯娜·娃吉對父親的這種態度很不滿,在父親結束戰爭回家時,她便噘着嘴,不跟他說話。巴打拉·古魯看着老是生氣的女兒,也生氣了。

“吉斯娜·娃吉,我已經無法忍受你的任性胡鬧了!我可以讓你到地面上去過一個凡人的生活。但遺憾的是,這又不可能,因爲你已經喝了長生酒,所以你只能嫁給一個神,讓他來關心你的命運。”

“父親!”

吉斯娜·娃吉激動地說,“我自己已經找到丈夫了!”

“是誰?”

巴打拉·古魯問,“我不希望是風神的兒子。你去找我敵人的兒子做丈夫,我是無法忍受的!”

“父親,不是他,根本不是他!我的丈夫不在天上,在地上。你只要往下看,就能看見他。他正在那山坡上播種稻穀。”

“但這是人!”

巴打拉·古魯狂怒了,“這是凡人!你是神仙的女兒,不能嫁給他!”

“但是我想當他的妻子!”

吉斯娜·娃吉不甘示弱,“我不願嫁第二個,只有他纔是我的丈夫,不管我以後要永遠離開天堂,永遠當凡人,我都認定了。”

“我再說一遍,你不能嫁給凡人!”

巴打拉·古魯兇狠地說,“如果你不聽,我要把你變成一棵稻,你懂嗎?”

吉斯娜·娃吉有些害怕了。她的父親從來沒有這樣對她生氣過。過去他總是滿足女兒的要求的。她想到自己的命運要象維溼奴神的妻子捷維·溼麗一樣,更是不安。捷維·溼麗就是因爲不聽丈夫的話,才被丈夫變成一棵稻的。不過吉斯娜·娃吉不象捷維,溼麗那麼軟弱,她不想使自己成爲一棵稻,也不想嫁給神,她只是要做在山坡上播種稻穀的人的妻子!

第二天,當巴打拉·古魯準備爲吉斯娜·娃吉去找丈夫時,傳來消息說,風神又來挑釁尋事了。巴打拉·古魯只得去同風神打仗。出發前,他對吉斯娃·娃吉說:“我回來時,給你帶來冰的丈夫。”

吉斯娃·娃吉恭恭敬敬回答說:“好的,父親。”

但是她不等父親回家,就從天上飛下去了。風很高興地幫助她,一直把她送到那個山坡上。

“現在我可以很好地仔細看看他了。”

吉斯娜·娃吉這麼想,也希望青年來看看她。

青年農民看見吉斯娜·娃吉了,馬上朝她走過去,他當然不知道這姑娘是神的女兒,便問道:“美麗的姑娘,你在這兒找什麼?”

“我在找丈夫。”

吉斯娜·娃吉微笑着說。

農民聽到這神奇的回答也微笑了一下。

愛情給他們無限的力量,兩人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開懷大笑。

這笑聲卻給吉斯娜·娃吉招來災難。她的愉快爽朗的聲音傳到了正在同風神作戰的父親的耳朵裏。儘管仗打得異常激烈,巴打拉·古魯還是聽到了,他看見女兒下到地面,同一個凡人在一起高興地笑,笑得越來越響。

巴打拉·古魯對女兒的行爲大爲惱火,他馬上停止戰鬥,飛到那塊山坡上,吼叫:“回到天上去,快點!”

但是女兒根本不想回到天上,她感到同青年農民在一起纔是幸福。她的愛情超過了巴打拉·古魯的意志。

她說:“不回去,我不願回到天上去!我寧願當凡人,同我丈夫一起勞動生活。”

“好,你留在地面上。但是你再也不能是神,也再不能是女人。你得變成稻束,讓靈魂永遠留在這兒,在這塊山坡上。”

巴打拉·古魯說完,吉斯娜·娃吉就變成了一株細細的稻束。

“捷維·溼麗的命運降落到我身上了。”

吉斯娜·娃吉深深地嘆息,憂傷地低下頭去。青年農民沒說一句話,只是親切地撫摸着自己的情人——稻束。

這時,巴打拉·古魯可憐起青年農民來了。”

爲什麼不讓他們在一起呢?雖然吉斯娜·娃吉永遠成了稻束,她的靈魂留在這山坡上,何不把青年農民也變成稻束……”

青年農民變成了稻束。兩株稻束互相彎腰,好象表明,它們之間的愛情多麼深厚。

中國民間故事 篇五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北宋一位剛正不阿、斷案如神的清官。

包拯喜歡書法,對書法藝術也頗有造詣。

有一次,包拯被調到端州做地方官,這裏的端硯非常有名。

他到任不久,便聽說歷任地方官員借進貢端硯爲名盤剝百姓,硯工苦不堪言。

爲了弄個究竟,一天包拯穿上便服,去硯工最集中的村子瞭解情況。

包拯進了村,就聽見一間小茅棚裏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音,硯工們正在鑿硯坯、刻圖紋。

只見硯工們個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他們邊工作邊埋怨官府要硯多卻付錢少。

回到衙門,包拯立即找來經辦貢硯的書吏張考文。這人專用端硯賄賂上司,博取主子的歡心。

他一聽包拯問起端硯的事,便奉上一個優質硯臺,並討好地說還有更多的好硯臺要送給包拯。

本來按規定,端州每年只向朝廷進貢十塊貢硯,而地方貪官私自增加數目,中飽私囊,害苦了硯工。

包拯越想越氣,臉色鐵青,把張考文送上的端硯“砰”的一聲摔在地上。

張考文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鐵面無私,於是跪地叩頭求饒。

包拯這回可納悶了:莫非手下人揹着自己私受賄賂,藏於船上?他馬上把大家召集起來查問。大家都說沒有私藏。

包拯讓他從實交代,張考文不敢隱瞞,便一五一十地把歷年來貪官劣紳貪污勒索的實情招認出來。

包拯據此專門出了一份告示,規定不得任意增加貢硯數目,不準剋扣硯工的工錢。百姓們高興極了。

包拯離任時,端州男女老幼都來碼頭送行。很多人攜物相贈,都被包拯一一謝絕了。

官船在一片讚揚聲中順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峽。風和日麗的天空突然烏雲翻滾,濁浪排空。

包拯感到事有蹊蹺,但他又想自己平生廉正,上天斷不會爲難自己。然而,過了好一會,風還不停,浪也不止。

包拯追問再三,這時他的書童忽然跪下承認,離開前有人送了一塊端硯,他認爲是小事,就私下替包拯收了。

包拯一聽,當即命令書童將硯臺取出。這塊端硯,外包黃布,硯身雕龍刻鳳,果然是方好硯。

包拯喜愛書法,對文房用具也很鍾情。但他連看也沒看一眼,隨手將端硯拋到江裏。

說也奇怪,硯一落江,頓時風平浪靜,雲開日出。

船開行不久,就在端硯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硯的黃布順流而下,一片黃光,變成了沙灘。傳說現在廣東廣利鎮的“硯洲”和沙浦鎮的“黃布沙”就是這樣形成的。

中國民間故事 篇六

唐朝後期,韓愈被貶,心情十分不好,剛好遇到他的侄子韓湘子和華山修道士呂洞賓,二人勸說韓愈去華山一遊,以解心頭之悶。韓愈對名川大山一貫比較感興趣,但因以往政務冗忙,沒有閒餘時間,苦不得遊,今日,經他倆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嶇,如何去得?”韓湘子道:“這有何難?”於是兩個道人夾着韓愈瓢至山頂,然後兩人離去。

韓愈立於峯頭上,放眼環視,只見華山層巒疊嶂,蒼松鬱郁,小徑通幽,奇鳥鳴叢,悅耳動聽,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觀賞了鎮嶽宮、玉井樓、二十八宿潭。他縱目西峯,氣勢磅礴,蓮葉覆頂,開石爲洞,廟宇依山勢而建,道路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輝相映,翠草綠樹,互爲襯托,無限奇景佳境引得韓愈詩興打發,遂吟道:“太華峯頂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痾痊。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寅緣。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

吟罷,他又興致勃勃地登上極頂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點。他又來到南天門,觀看了凌空高撐的長空棧道。他懷着欲罷難捨的心情,走遍了東峯,領略了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嶽仙掌”。下了金鎖關,來到五雲峯,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難,便邁開腳步往下走,轉眼來到“蒼龍嶺”頂端,往下一看,天際茫茫,蒼龍嶺形似雲霧中的一座獨橋,兩邊深不見底。

面對此景,韓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軟腿顫,一步也不敢邁了。唐時的華山,不象現在這樣鑿石爲階,設欄護路,履險如夷。唐時不過是在蒼龍嶺的脊背上粗鑿了幾個石窩而已,遊人到此,只能手腳並用攀爬而上下,象這樣的險境,怎能不使文人出身的韓愈膽戰心驚呢?但不下山不行,當時的華山非今日可比,荒寂無人,蟲獸出沒,不是久留之地。

韓愈鼓足勇氣向下走,但走不了幾步又退回來,腳下還不時打滑,真是一走退兩步,緊張的冷汗直流,渾身顫抖。爲減輕行李,他把所帶的書籍都丟下嶺去,但還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時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聲大哭,並悲嘆道:“難道我韓愈就葬身於此了?”

但韓愈畢竟是位大智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強烈願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隨身攜帶的筆墨硯臺,很快寫好了一封求救信扔下山去,不久,華山採藥者將此信報告了華陰縣令,縣令即派人將韓愈救下山去。後來,有山西百歲老人趙文備游到“韓退之投書處”,有感韓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後人又於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詞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

以後清代的李柏登山至此,面對歷史上這一哭一笑,他又表現出另一種心態,並做詩云:“華之險,嶺爲要。韓老哭,趙老笑,一苦一笑傳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獨立嶺上但長嘯。”韓愈在蒼龍嶺留下的這段逸事,爲我們增添了許多情趣和遐想。而蒼龍嶺之險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心。

中國民間故事 篇七

在一個村莊裏有一位姓張的大財主,張財主雖然家有良田百畝但自己只留了幾十畝家裏種,其餘的地全部租給了本村的相親們,並且每年收取的地租比其他地主收的都要少兩成,因此鄉親們都願意租種他的地。而且張財主還是一位樂善好施的人,只要村裏的鄉親們有了困難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村裏有了公共事他每次出的錢最多,因此鄉親們都跟他叫張大善人。

張善人不但樂善好施而且他還非常信仰各種神靈,在他家的院子裏就設有一個神堂,神堂裏面供奉着各種神仙,每逢各位神仙的供奉日老夫妻倆都會沐浴更衣後,恭恭敬敬給神仙們擺好供品上香叩拜,祝告各路神仙保佑他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其實張善人信奉各種神仙的事在村裏鄉親們中還引起過爭議,有人說他迷信整天給各路神仙上供,咱們也沒發現他家有啥特殊的顯現;有人聽了這話趕緊反駁到可不能這樣說,這些年來咱們那家沒遭受過災,你看人家張善人家那次不都是逢凶化吉地躲過去呀,雖然有人這樣說但人們還是將信將疑地不敢相信。

話說張善人有一個窮鄰居老李家,李家因爲男人死的早家裏只有一個瞎婆子拉扯着兩個男孩過日子,要不是張善人看着母子三人可憐平時接濟,她們母子三人早就過不下去了。十幾年過去後李家的兩個男孩都已經長大成人了,張善人看着兩個大小夥子很是喜愛,爲了幫助這小哥倆就把自己家大田路西的一塊地租給了他們種。李家的小哥倆也爭氣,每年把張善人租給他們的地收拾得非常好,年年都能取得一個好收成,他們爲了表達對張善人的感激之情,每次交租時總是撿最好的糧食交,而且每次總想多交點。可是每次張善人看到他倆交來的糧食好總是以這個爲藉口少受一成租子以示對小哥倆的鼓勵。因此小哥倆對張善人非常感激可又找不到好的方法來報答,所以他倆每次下地幹活時把自己地裏的活幹完,然後就自覺地看一看張善人家地裏有該乾的活了也給幹嘍。

有一天下午小哥倆把自己家的玉米地剛耪完,一看天還早就來到路東張善人家的玉米地裏幫張善人家耪,小哥倆剛在張善人家的地裏耪了一會天就漸漸地黑了下來,由於這時已經是傍晚了一開始小哥倆還沒注意是陰天了,弟弟還以爲是太陽落山了趕緊對哥哥說:“哥天黑了,咱們該回家給媽媽做飯了。”哥哥這時正在聚精會神地耪地也沒留意天氣的變化,就順口答應一聲說:“今天中午的剩飯就夠咱們晚飯了,咱們還是把這兩條壟耪到頭再回吧。”哥哥說着繼續向前耪,弟弟沒辦法只好跟在哥哥後面向前耪。

可是小哥倆剛向前沒耪幾鋤,頭頂上突然打了一個炸雷,這下哥哥才發現是起了暴天,而且還聽到東面老遠的地裏傳來噼噼啪啪冰雹落地的聲音,這下哥哥心裏感到禍事臨頭了,心想:現在的大莊稼要是被雹子一砸非絕收不可,可眼下這種情況又有什麼辦法呢?老大隻好眼睜睜地看着身邊齊身的玉米苗乾着急。可就在這時東方天空中突然傳來了一個沉悶地聲音:“孩兒們注意了,前面就要到張大善人家的地了,你們趕緊收住身子別落到地裏去,要是把張大善人家的莊稼砸壞嘍,以後你們可就沒有供品吃了,等過了路不是張大善人家的地你們在往下落。”緊接着就又聽到一羣尖細地聲音答到:“大人!小的們記下了。”

老大一聽頭頂上的這些對話,再一看身邊張善人家的玉米地裏真的一個冰雹也沒落下來,他心裏一下子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腦子靈機一動忙對身後早已嚇得目瞪口呆的弟弟喊道:“二弟咱們路西租種張大善人家的那十幾畝玉米地,今年一定會是大豐收,這次咱們可要給張大善人多交租子呀。”弟弟一定哥哥這樣說心裏也明白了哥哥的用意,也忙高聲答到:“是嘍哥哥,本來那塊地就是張大善人家的,要不是他老人家租給咱們,咱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過嗎?”

正在小哥倆對話的這個空擋,頭頂上的大小雹神早已經過了張善人家的玉米地,這時有的小雹兵們一看過了路就向下落,當他們一聽路西的這片玉米地也是張大善人家的時,想收住腿腳也已經來不急了,這下嚇得他們出了一身汗,結果雹兵們全都融化成雨滴落在了玉米地裏,小哥倆租種張善人的玉米地不但沒有被冰雹砸,而且還得到了雨水的澆灌。

小哥倆看到這裏忙跪在雨地裏叩首到:“謝謝雹神老爺們的照顧,今後我們也要象張大善人一樣孝敬您們的。”天上的雹神聽了小哥倆的禱告很是滿意,帶領着他的兵將們打着滾,一路歡笑着走了,正因爲他們有了這樣的歡笑雹情才大大地減弱了,使這裏的莊稼沒有被大面積砸毀,今年的大秋農民又得到了一個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