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阿q正傳內容簡介(多篇)

阿q正傳內容簡介(多篇)

魯迅阿q正傳簡介 篇一

《阿Q正傳》內容簡介

第一章《序》:阿Q還沉睡在背景之中,也還沒有給予姓名。作者彷彿從傳說中發掘實際人物一樣。用考證學的方法描繪阿Q這個人物的輪廓。阿Q生活在叫做“未莊”的農村,連姓氏和身份都不清楚,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無足輕重的人物。作者把這樣一幅阿Q的素描留給大家之後,就退場了。第二章開始,爲了設置阿Q活動的舞臺,作者只是時常露一下臉,並沒有浮現表面。

第二章《優勝記略寫》:阿Q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裏,給人家打短工度日。雖然常常被村裏人開玩笑,但內心他還反過來看不起村裏人。他有一個缺點,就是頭上有一塊癩瘡疤。所以只要被人說道有關瘡疤的話題,他就發怒。大家覺得他的發怒很有趣,就更加開他的玩笑了。如果覺得對手弱,他就故意找茬吵架。但結果往往是輸。輸的時候對自己說:“我總算被兒子打了”,心裏充滿了優越感,如果優越感被粉碎了,他就又想:我是個“能夠自輕自賤的”大人物了,便又心滿意足了。有一次,他賭錢幸運贏了一回,不過好容易贏得很多錢卻被搶走了。這一次他覺得他真的嚐到了失敗的痛苦,於是就自己打自己,覺得好像自己打了對方一樣,又滿足地睡去了。

第三章《續優勝記略》:有一天,阿Q看到“王胡”在太陽下捉蝨子,阿Q便也捉起了蝨子但是看到自己的蝨子竟比自己看不起的“王胡”少,阿Q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便找茬打仗。但是卻輸給了以爲不是自己對手的“王胡”。正在這時,“假洋鬼子”——錢太爺的兒子走過來了。平常阿Q看到他常常躲着走,可是今天阿Q正在氣頭上,爲了撒氣,就罵了一句。於是遭到了少爺一頓哭喪棒的痛打。這時,小尼姑走了過來,這下好了,阿Q對她又是罵髒話又是掐臉蛋,終於覺得剛纔的憋氣都散了,又充滿了自豪感。

第四章《戀愛的悲劇》:不過阿Q那掐過小尼姑臉蛋的手指總是有股滑膩的感覺,讓他總是念在心裏放不下。“斷子絕孫的阿Q!”——小尼姑的罵聲在耳邊揮之不去,他覺得自己是想女人了。於是他就勾引趙老太爺家的女傭吳媽,結果引起了混亂,被大家都知道了。阿Q的全部財產都被壓了,而且又向趙老太爺賠罪,才終於得到了原諒。

第五章《生計問題》:那以後,阿Q每在街上走,村裏的女人就遠遠躲開了。阿Q卻不知道爲什麼。也沒人僱他打短工了。阿Q非常不理解。後來他終於打聽到,原來人家都僱傭小D,不在要他了。於是他就找敵人小D打架,不分勝負。後來,他到了離村子很遠的尼姑庵偷蘿蔔。終於他決定離開未莊。

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半年之後,阿Q悄無聲息地回到了未莊,這次因爲兜裏有了好多錢,村裏人都對他刮目相看。他說他在城裏最富有的人家打工,博得了人們的尊敬。他得意和人們談起在城裏看到殺革命黨的頭的事。因爲阿Q有很多衣服,以前都躲着阿Q的女人們也都來買。趙太爺也要買。不過他覺得阿Q有些可疑,讓大家當小偷提防着他。這樣在村裏他就被敬而遠之了。一些閒人追求真相,阿Q就毫不隱瞞地和他們說了,他其實不是小偷,只是給小偷打下手,那些東西是偶然纔到他手的。於是那些對他敬而遠之的人又開始嘲笑他竟然連小偷都做不成。

第七章《革命》:革命的謠言傳到了村子裏,引起了村裏的不安,阿Q看過革命黨被殺,覺得自己也成了革命黨,村子人也開始討好阿Q這個“革命黨”。阿Q相信革命黨一定會來找他,他做着搶到好多東西的美夢睡過去了。第二天起來,到了尼姑庵去革命,才知道假洋鬼子已經來過了,把像樣的東西“革命”去了,這讓他很失望。

第八章《不準革命》:雖然革命了,但卻沒有什麼顯著的變化只是人們走到街上都被剪掉辮子,哭着回家了。阿Q十分不滿意。一打聽才知道假洋鬼子當了革命黨的大官。他也想請假洋鬼子他們讓他加入革命黨,但是正在演講的假洋鬼子卻對他大喊大叫,把他攆了出去。有一天晚上,趙太爺家遭遇搶劫了。阿Q出去看熱鬧,看到那些革命黨穿着那些他在夢中見過的服裝正在進進出出地搬東西。阿Q感到特別遺憾。他認爲這是因爲假洋鬼子不讓自己革命,所以革命黨纔沒有來叫自己。

第九章《大團圓》:趙家遭搶事件引起了未莊的恐慌。事件第四天,阿Q住的土穀祠被軍隊包圍,阿Q被輕而易舉抓了起來。他被送到了城裏的監獄,可是他自己卻不知道爲什麼被抓。被帶到法庭,看到一排排好多大人物,他不自覺地腿一軟,雖然人家命令他站起來,他還是不站起來,跪下了。一個頭目說:“奴隸性”。他因爲趙家的搶劫事件受審。他向人陳述革命沒有讓自己入夥的憤恨。於是頭目讓他在一張紙上簽名,阿Q不認字。人家就讓他畫圈。他平生第一次握筆,自己想畫一個圓圓的圈,但是手一抖,卻畫成了瓜子模樣的。他覺得這是他一生的屈辱,遺憾的不行。但是轉念一想,孫子才能畫好呢,便又放心了。有一天,他被叫出去,穿上了白衣服,坐上了有警衛的車,他很得意。突然他意識到這是要去被砍頭,於是眼前一片黑暗。可是馬上又泰然了:“似乎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難免要殺頭的。”在看熱鬧的人羣中,他看到了久違的吳媽,不過吳媽卻沒有看他,而是看着士兵們的洋槍。這時他發現那些看熱鬧的人的眼睛,很想四年前那匹一直追着他,後來他終於逃命的狼的眼睛。那些眼睛都在一起好像咬他的“靈魂”。他耳朵聽到槍聲,覺得全身迸散了。

《阿Q正傳》主要內容: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閉塞落後的農村小鎮未莊爲背景,塑造了一個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農民的典型。阿Q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赤貧者,他沒有家,住在土穀祠裏;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從生活地位看,阿Q受到慘重的剝削,他失掉了土地以及獨立生活的依憑,甚至也失掉了自己的姓。當他有一次喝罷兩杯黃酒,說自己原是趙太爺本家的時候,趙太爺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給了他一個嘴巴,不許他姓趙。阿Q的現實處境是十分悲慘的,但他在精神上卻“常處優勝”。小說的兩章“優勝記略”,集中地描繪了阿Q這種性格的特點。他常常誇耀過去:“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其實他連自己姓什麼也有點茫然;又常常比附將來:“我的兒子會闊的多啦!”其實他連老婆都還沒有;他忌諱自己頭上的癩瘡疤,又認爲別人“還不配”;被別人打敗了,心裏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象樣……”於是他勝利了;當別人要他承認是“人打畜生”時,他就自輕自賤地承認:“打蟲豸,好不好?”但他立刻又想: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剩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於是他又勝利了。遇到各種“精神勝利法”都應用不上的時候,他就用力在自己臉上打兩個嘴巴,打完之後,便覺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別一個,於是他又得勝地滿足了。他有時也去欺侮處於無告地位的人,譬如被假洋鬼子打了之後,就去摩小尼姑的頭皮,以此作爲自己的一樁“勳業”,飄飄然陶醉在旁人的賞識和哄笑中。但是這種偶然的“勳業”仍然不過是精神的勝利,和他的自輕自賤、自譬自解一樣是令人悲痛的行動。阿Q的“精神勝利法”實際上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手段,使他不能夠正視自己被壓迫的悲慘地位。他的“優勝記略”不過是充滿了血淚和恥辱的奴隸生活的記錄。

吳媽 篇二

吳媽是在《阿Q正傳》當中出現兩位女性形象之一,除了更加弱小的小尼姑之外,吳媽基本上與阿Q一樣,同是窮苦下層平民,在趙太爺家作女僕,而且是個阿Q嘴裏的“小孤孀”,是阿Q敢於鼓起勇氣去調戲的對象。

吳媽是阿Q對女人瘋狂幻想之後找準的發泄目標,但是當阿Q被慾望所驅使,提出了“我要跟你睏覺”的話題時,吳媽卻果斷逃開,並且給阿Q的人生造成了另一個不大不小的災難——被趙秀才棒打,定下了賠禮道歉的霸王條款,並且賠償了對阿Q來說是一筆鉅款的金錢。從這一點上來說,吳媽與小說當中的其他剝削者一樣,也間接地剝削了阿Q,並且對於阿Q最終的悲劇性結局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在小說當中,吳媽的身份雖然也是值得同情的貧苦人民,但是更多的,吳媽這個人,卻是不值得同情,甚至非常可恨的小人物。

在小說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吳媽的形象特點,主要是虛僞奸詐和冷漠自私。首先,吳媽與阿Q是處於同樣階級地位的普通農民,是受到趙家剝削勞動力的可憐人。但是吳媽與阿Q相比,對自己的生存狀態比較滿意,所以總是願意與他人聊天時聊到趙家的事情。在被阿Q求歡之後,吳媽也並不是處於驚嚇和爲自己的操守擔憂,但是感覺受到了侮辱:同樣是下人,但是吳媽卻更加鄙視阿Q,潛意識間認爲阿 Q的求歡使拉低了自己的身份,於是奔跑出去向趙家人求救。這種行爲,實際上只是吳媽爲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而非常狡詐地利用了阿Q。吳媽非常的冷漠自私,他對阿Q的處境毫不關心,只是關心自己的生存狀態,而且利用阿Q的單純和笨拙,建立自己“清白貞潔”的聲望。實際上,在受到阿Q的求歡之後,吳媽原本完全沒有必要如此小題大做地奔跑出去,更不需要去告訴自己的“主人——趙家人”。如果吳媽有一點對阿Q的憐憫之心的話,完全可以僅僅拒絕阿Q,狠狠打阿Q一個耳光讓他清醒過來,這件事情就可以過去。但是吳媽卻跑去找趙府的人告狀,使阿Q捱打遭罰,而且被趕出趙府失去了工作。同樣是作爲窮苦之人,吳媽不給阿Q留下一點退路,可以說非常冷漠自私,對他人毫無憐憫之情。

阿Q 篇三

阿Q,一貧如洗,無家無業,甚至連名字也沒有,住在未莊的土穀祠,只給人家做短工,平日只要吃飽了肚子,有幾文錢,便神氣活現地喝酒賭博,調笑打鬧,生活滿足得很。後來在他“中興”之後,更是滿足、神氣非常“滿把是銀的和銅的,在櫃檯上一扔說:“現錢打酒來”,阿Q不僅在生活上十分滿足和得意;在精神上,也有其滿足和沾沾自喜之處。阿Q得意於自己“先前闊”,或者“我的兒子會闊多啦”,加以他“進了幾回城”,自恃“見識高”,便更自負。他譏笑未莊人是“多麼可笑的鄉下人”,竟不知城裏的煎魚和條凳,打麻將的手藝也遠不及城裏人。然而一面又鄙薄城裏人,城裏人把長凳叫條凳,煎魚不用蔥葉而用蔥絲,他認爲“這是錯的,可笑。”這樣,阿Q又在精神上獲得了滿足。在這種卑瑣陋劣的生活方式下,阿Q處於可憐的境地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下去。他身上最明顯的舊中國的國民劣根性便是精神勝利法和奴隸根性。

自尊自大:阿Q本身是個非常卑微而且貧賤的人物,但是他卻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裏,甚至是家鄉有錢有勢的趙太爺,他也認爲,“我的兒子將來比較闊的多”。而且因爲去過城裏,甚至連城裏人也看不起,拿別人的缺陷肆意嘲笑,然後引起爲榮。

自輕自賤:阿Q能夠自己貶低自己,而且在自輕自賤了之後,還能夠認爲這種輕賤使自己的“地位”更加上上。比如,在被人揪住辮子往牆上撞頭的時候,阿Q就自己說自己是“蟲豸”,將自己貶低爲“蟲豸”希望別人放了自己。並且在輕賤自己爲“蟲豸”之後,又犯了自尊自大的毛病,認爲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所謂的“第一個”就是無上的榮耀,於是阿Q又在精神上勝利了。

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阿Q常常用於安慰自己的表現,以讓自己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比如被別人打,他可以想象成自己被“兒子”打了,認爲整個世界不像樣,沒了倫理,於是又按照自己的意願轉敗爲勝,心滿意足。

欺軟怕硬:阿Q本身就是非常卑賤的小人物,身體瘦弱、口才也木訥,不論打架還是罵人都不是別人的對手。於是阿Q在於是發生衝突的時候,就是先估量對手的力量,專門撿軟柿子捏,木訥的便罵,力氣小的他便打,如果遇到打不過也罵不了的,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這種典型的欺軟怕硬的行爲,也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具體表現。

《阿Q正傳》經典影評 篇四

最初看這部電影時,對閆老師的表演並不滿意。在我的印象中,阿Q會更地痞無賴一些,髒一些。總覺得閆老師的阿Q正派了一些。

可是如今重新再看這部電影,才敬佩閆老師的表演真是經典。

阿Q這個角色不好處理,他是個小人物,沒有家沒有土地靠打短工爲生。說話腔調油滑,和尚摸的我摸不得,是阿Q的經典臺詞。如果單純從小人物的表象去處理,阿Q說話低俗又低三下四,這樣一個形象極易讓人討厭。

但阿Q的價值不在於他的無聊,他的價值在於寫出了人性的悲哀,精神勝利法。

所以閆老師的阿Q絕不是表面的痞,他有讓人同情的地方。

在魯老爺幹活時,阿Q脫了外衣,手腳利索。這樣的阿Q與無數那個時候的農民一樣,只是低頭幹活,只是一個幹活吃飯的人。佩服閆老師的表演,他不僅抓住了肢體語言的表現,連表情也抓住了,憨憨的又帶一點討好的意思。這樣的阿Q是不會讓人厭惡的。

在談話中阿Q忽然意識到無後的大事,與女傭說了要睡覺的話。阿Q的舉動是人之本能但他的行爲確實不恰當。但還未及厭惡阿Q,就看到了他的可憐。先是吳媽的大哭大鬧,阿Q一臉的茫然。接着魯家對阿Q的追打,閆老師的處理得當,他躲閃害怕,身材的對比顯示了阿Q的可憐。最終衣服被扣壓工錢不給,阿Q縮頭縮腦的被攆了出來。

這一段閆老師的面目表情精彩,演出了一個小人物的可憐。

重讀經典,才發現演員的魅力。

《阿Q正傳》經典影評 篇五

武昌起義後孫中山回國,剛到岸就被記者問帶了啥學了啥(鐵拳無敵孫中山··笑),大炮在心中把一大把竹子端了上來,說:予不名一文也,所帶者革命之精神耳!

而底層民衆對革命的解讀,着實狠狠的扇了孫大炮一巴掌,五個血手印烙在臉上數日不消。

最典型的是阿Q的解讀“我革命了!我造反了!我要什麼就什麼,我喜歡誰就誰!”後來的夢境阿Q坐在龍椅上更能說明這一點,所謂的革命,就是改朝換代。剃個辮子喊個口號,想幹啥幹啥,爲崇禎戴孝再“手執鋼鞭將你打”,進步性甚至還不如六十年前的太平天國。

假洋鬼子趙太爺兒子進尼姑庵那段也很妙,一人頭上插個竹蜻蜓,革命革命,革了一圈把宣德爐革走了。

民衆也多是隻求平安,不管天翻地覆,更有投機倒把爲害一方。

所以阿Q那句“殺革命黨,好看!”就不稀奇了。辛亥革命爆發後,三分之二省份幾乎和平過渡,“微流血”,無非就是把縣衙的牌匾摘掉換成新的,然後把房頂的瓦掀掉幾塊以示革命之破壞性。

反封建的人沒有洗清自己身上的封建性,從洪秀全到孫中山,洗來洗去那麼多年,所謂的人民羣衆,真的。是泥做的?

魯迅和新文化主將們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開始吶喊,以期開啓民智,建造民主獨立之中國。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同年,1915年陳獨秀辦《青年雜誌》爲中國的未來苦苦探索,100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夙願實現了嗎?

好像中文維基還是登不上去,好像多少中什麼會要加強網絡言辭管理。

在這樣一個能以“片中沒有好人”“內容受衆狹小”爲由封殺一部電影的國家,要從經濟大國變成文化大國。

我要考北大!

去吧,孩子。

去吧,中國。

這是一個奴隸之邦。

不想說這個話題,因爲被說爛了。

不想再提魯迅,因爲翻來覆去都是拿先生當武器。

伍佰在他的《浪人情歌》裏最後含混不清的說了幾句話,頗有意思:我想到忘記溫柔的你的一個方法,不要再提起,不要再想你,我的生命中,不曾有你。

我們是不是該嘗試忘掉先生,自己去吶喊?

如果,如果中國沒有魯迅會怎麼樣?

至少就不會再有人鞭辟入裏的一巴掌扇出國人的奴性。

背地裏老子天下第一精神勝利法,當面就兩腿一軟嘴巴一動一動叫老爺。

阿Q是“我們家先前比你們闊多了”,我們現在則是以所謂五千年曆史四大文明古國自居不知所以然。

還有“忘卻”,這個祖傳的寶貝,現在則是自輕自賤外國空氣也帶着應許的芬芳。

所以阿Q就子子孫孫無窮盡也了。

誰是導致阿Q悲劇的原因?他自己還是社會?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兼而有之。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的最後,阿Q上刑場之前,身上的東西被獄友獄卒們一件件剝奪,這就像是勞動密集產業開在中國菲律賓這些國家,把健康的青年勞動力吞進去,逐漸吸收他們的生命,最後再吐出來一個渾身是病沒有人型的工人。

爲什麼?

“我要追贓”“我要示衆”

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既然都是出來混,就別管是花滿樓的頭牌,還是在街燈下頹廢了。

這部1981年的電影最突出的不是阿Q,而是它的話劇式表演。人物動作表情都比較板,似乎又是一個魯迅們批判說我朝電影多麼多麼落後於同時期歐美。

其實對本部電影大可不必,因爲它運氣非常好,歪打正着。

整個電影對原著的大幅改動一個是敘事風格改成夾敘夾議魯迅旁白體,另外一個則是加入了阿Q的夢。

夢是慾望的滿足,所以在夢中阿Q無所不能,在表現極度的快樂方面,導演選擇了情景劇式的表演風格,這一點是我朝演員的本行和長處,所以演起來得心應手,極爲精彩。

語文們老師們關二爺們關於創作背景都說的很清楚,小可就不在這裏耍大刀了,就試舉幾例電影鏡頭。

“誰知道是孫子還是兒子”,法先賢朱熹朱聖人扒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雖值得鼓勵,但趙太爺爲人卑劣,私生活不檢點可見一斑;

“假正經”吳媽和莊上的女人們就更妙了。在一個社會中,人物的道德律要和時代相符,所以面對阿Q那句石破天驚的“我和你睏覺”,去似乎尋死覓活是個證明自己道德操守的不錯選擇。所以吳媽一邊惺惺的嚎(有聲無淚謂之嚎),一邊偷偷觀察情況。其他的小婆媳小娘們也就依樣畫瓢,順從多數打壓少數以證明自己的節操。

這就反映了一個有意思的情況,經董仲舒改造的儒學,千百年來不但沒有能夠把大多數人培養成君子,甚至連天民都不是,直接成了僞君子。把仁義道德掛在嘴邊,聽起來和假洋鬼子的英語一樣,居然毫無違和感。相比之下,阿Q告白時跪在地上更讓人感嘆其真性情。

所以百年來國人雖然真有和女人睏覺的熱情去和革命睏覺,結果困來困去,人家吳媽壓根不待見,就留下褲子脫了一半跪在青石磚上的你在風中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