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王獻之的故事(精品多篇)

王獻之的故事(精品多篇)

王獻之的故事 篇一

相傳,王獻之曾要父親王羲之傳授習字的祕訣,父親指着院中的18口水缸說:“祕訣就在這些水缸裏面,你把18口水缸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王獻之心裏不服,便從頭練起基本功來。他天天仿照父親的字體,練習橫、豎、點、撇、捺,練了兩年,拿給父親看,父親視而不答;兒子又練了兩年各種各式的鉤,拿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開口。

從第五年開始,王獻之才天天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把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了,在一個“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爲“太”字,因爲兒子這個“大”字架勢上緊下鬆。王獻之把自己寫的字拿給母親看。母親嘆了口氣對他說:“你練字練了整八年,現在總算有一點像你父親了。”王獻之驚呆了。原來,母親指的那一點,恰恰就是父親加的那一點!

王獻之感到很慚愧,悻悻地走出家門。走到城門口,看見一個老婆婆在賣烙餅。老婆婆烙好一張,就用竹筷挑起,順手一撩,就撩進背後的竹筐裏,而且張張都疊得很齊整。王獻之見了很驚奇,便上前請教。老婆婆回答:“這沒啥,也不過像王羲之寫字,熟練罷了。”這句話使王獻之猛然醒悟,大有啓發,於是回家繼續下苦功練字。

後來,王獻之完完全全寫光了院內的18缸水,終於瞭解了父親所說的祕訣所在,成了名震一時的書法家。

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篇二

我國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教子練字的佳話,至今仍在留傳。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王獻之,從小跟他父親學字,背熟了父親關於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的筆勢論,記住了橫、豎、點、撇、捺的書寫要領,自己覺着練得差不多了,便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了只是搖頭、嘆氣,見一個“大”字的回勢,竟寫得上緊下鬆,便提筆在下面點了一點,改成“太”字。

王獻之又把字拿給母親看,母親看完也感嘆地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簡直驚呆了,原來母親指的那一點,正是父親添上的。王獻之慚愧之極,不覺重又想起了開始學字的竅門兒。父親指着院裏滿滿的18缸水說,吾兒若問何竅門?勸兒練盡缸中水。從此,王獻之把這句話視爲“金律”,對照父親以及其他書法家的字細看苦練,待到寫光了“18大缸墨水,終於也成爲名震晉代的書法家,與父親王羲之齊名,被人們並稱爲書壇“二王”。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無數事實說明,知識的價值不在於佔有,可貴的在於使用。

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篇三

導語:大凡大家都是要經過刻苦學習與訓練的,王獻之就是寫了十八缸水之後才成爲書法家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他的父親很喜歡他。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很小就學着父親的樣子堅持天天寫字。

有一次,王獻之正在專心練字,父親在他身後看了很長時間,他一點都沒有察覺。王羲之悄悄伸過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筆端,緊接着用力向上一提。王獻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寫字上,根本就沒有想到父親會來抓他的筆。

讓王羲之高興的是,筆並沒有從他的手中抽出。他看到兒子寫字時全神貫注,旁若無人,筆握得牢,手下有勁,認爲他一定能夠練出一手好字。爲這事,他欣喜地誇獎了兒子。

王獻之的字有了長進,就有些飄飄然了。

一天,他寫了很多字,其中一個“太”字漏掉了下邊的那個“點”,他放下筆走出書房幹別的事去了。父親來到兒子的書案,照例要看一看他寫的字,當他看見了這個疏漏,就順手提筆將這一“點”補上去了。

不一會兒王獻之回到書案,拿着這些字請他的母親來評價。母親看了一會兒,慢慢地說道:“你的字寫得還可以,但還透着稚嫩,只有這一‘點’,倒像是你父親寫的。”

說完以後,她的手指落在了那個“太”字的下邊。王獻之仔細地比較了一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這一“點”當初忘了寫上去。他猜想是父親給他補上的,臉馬上就紅了。找到差距後,他打消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從此以後練字就更加刻苦了。

爲了激勵王獻之持之以恆,王羲之指着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說:“你把這十八口大缸裏的水寫完,你的字也就練得差不多了。”

王獻之遵從父親的囑咐,堅持不懈地勤學苦練,寫幹了十八缸水,終於攀登上了書法藝術的。高峯。

讀故事,悟道理

一點點進步都是來之不易的,任何偉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勤奮能使人成爲幸運的寵兒,上帝對勤奮給予一切。

王獻之故事大全5篇精選 篇四

王獻之2113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5261,王羲之看獻之4102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1653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衆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母親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母親又搖搖頭。

獻之急了,衝着母親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裏這18缸水,你的字纔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纔會站得直立得穩。”

獻之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獻之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纔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爲“二王”。

王獻之的故事 篇五

王獻之的父親王羲之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王獻之受父親的影響,自幼愛好書法,但他對父親寫的字非常羨慕,很想有一天能趕上父親。 開始時,他的熱情很高,勁頭也很足,可是時間長了,覺得天天同筆墨打交道,有點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裏寫呀寫的,累的腰痠背痛,也實在不好受。 一次,他實在忍不住了,問父親:“父親,您的字爲何寫得那樣好?”

王羲之笑了笑,說:“你要想知道祕訣的話,明天早上到院子裏來。” 第二天,王獻之早早來到院子裏,發現父親早已在那兒練字了。王羲之見兒子來了,指着院子裏那十八缸水說:“書法沒有祕訣,只要你寫完這十八缸水,字自然而然就寫好了。”王獻之深受啓發,便夜以繼日地練字。

轉眼一年又一年,當他寫完這十八缸水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了一名偉大的書法家。

王獻之有哪些作品 篇六

王獻之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不僅和自己的父親一起被後世之人稱爲“二王”,而且和另外兩個書畫家張芝和鍾繇四人一起被爲“書中四賢”。他最出名的書法字體一個是行書和草書,但是在其他字體上的功底也十分深厚。他的書法風格在借鑑和吸收前人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從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書法風格。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秋帖》、《洛神賦十三行》等。

先來看《中秋帖》,這是王獻之草書字體的代表作。曾經被清朝的乾隆皇帝收入《三希帖》之中。這個“三希”的意思是稀世珍寶。除了王獻之的《中秋帖》之外,另外兩副作品是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以及王珣的《伯遠帖》,這三副作品被乾隆認可爲代表中國書法藝術最高水平的書法作品。《中秋帖》又被叫做《十二月帖》,原本一個是五行三十二個字,但是保存到現在的則是三行二十二個字。該貼書法恣意豪放,一筆而成,氣勢雄渾,可謂是無上的珍品。目前該帖保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然後是《洛神賦十三行》。該帖又被稱爲《洛神賦》或者《十三行》,是王獻之小楷字體的代表作。該帖的書寫是在馬箋上,內容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的文學家和詩人曹植的傳世名篇《洛神賦》。目前該帖的真跡已經失傳,目前留存下來的都是拓本,主要分爲”碧玉拓本“和“白玉拓本”兩種。該帖用筆挺拔用力,風格俊美,筆力遒勁,但是又神采飛揚,韻味十足。

除了這兩件代表作品之外,他還留有《廿九日帖》、《新婦地黃湯帖》、《鴨頭丸帖》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