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教養的芬芳記敘文(精彩多篇)

教養的芬芳記敘文(精彩多篇)

教養的芬芳作文 篇一

在心靈的花園中,教養之於人猶如芳香之於鮮花。芬芳的花朵,最質樸而最美麗,最平凡而最令人着迷。教養是一個人心靈與品格的交匯,是人的涵養和境界的融合,教養的芬芳彌散在心間,飄散在世間,感動着人們。

幽默是教養之花的芬芳,彌合人與人的裂痕。

文藝復興時期的先驅但丁,曾參加一次宴會。宴會的主人瞧不起他,於是給每位貴賓一盤大魚,而給但丁的只是一盤小魚。大家紛紛嘲笑這位可憐的客人,但丁卻神色不變,反而對着小魚,雙手合十。當主人問起時,但丁笑着說:“幾年前我的一個朋友意外去世,舉行海葬,我問小魚是否見到我的朋友。小魚說它的年紀太小,要問這裏的大魚才知道。”主人因爲這段回答哈哈大笑,將自己金盤子的大魚送給但丁。

在這樣進退兩難的處境中,但丁用自己的幽默體現出教養的力量,化解了自己的難堪境地,讓宴會廳瀰漫着教養的芬芳。

諒解是教養之花的芬芳,溝通人與人的心靈。

一位美國記者報道撒切爾的競選時,曾自大地說:“如果她能夠當上外交官,那我就把自己的鞋子吃下去。”幾個月後,撒切爾終於當上了外交官,不過她並未找那位記者的麻煩,而是買了盒鞋形巧克力,送給那位美國記者。

撒切爾正是以這種方式諒解了那位記者的目中無人、驕傲自大。她的行爲中展現出的內在教養,芬芳了他人也芬芳了自己。

謙遜是教養之花的芬芳,協調人與人的尊嚴。

北大開學之際,一個外地來的學子揹着大包小包走進校園,他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此時,一位老人走了過來,他就是北大教授季羨林。學子請求老人幫自己照看行李,自己則輕裝辦理手續。季老爽快地答應了,一個多小時內盡職盡責。等到幾日後的開學典禮,那位學子才知道和藹可親的老人竟是北大的副校長。

我想這位學子與季老相處之時一定是謙遜的,青年與老人抑或是學生與教授,教養的芬芳氤氳在人們心間。

讓我們在心靈的花園種下教養之花,妝點自己,妝點世間。

教養的芬芳作文 篇二

教養是什麼?教養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是文明做人的道德基礎。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就要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要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情做起,要學會善待他人,這樣他人也會善待你。

下面就讓我來講述我在香港旅遊時發生的一個小故事。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也是一個大衆自由行經常回去的地方,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七歲那年暑假,我與媽媽、大姨和表姐一起到繁華璀璨的香港去遊玩。到達香港的時候,我看見了一座座高樓大廈,街道上有川流不息的人羣,璀璨的霓虹燈把香港裝飾得十分輝煌!我十分興奮!但是那時已經是九點了,媽媽讓我們早點回酒店休息,以便第二天有飽滿的精神遊玩!

第二天一早,明媚的陽光透過窗簾照在酒店的地毯上。我急急忙忙起了牀,打開窗簾,蔚藍色的天空出現在我眼前,白雲在天上飄着,有的像一隻只正在翱翔的老鷹,有的像一隻只可愛的小白兔在玩耍,還有的像一顆顆巨大的糖果……我想今天天氣真好呀,我可以盡情的玩耍了!

我十分着急地催促媽媽:“媽媽,什麼時候出發呀?什麼時候可以去迪斯尼玩啊?”

媽媽開心地說:“你想什麼時候走?”

我連蹦帶跳地對媽媽說:“現在!現在!”

“那就走吧!”媽媽很乾脆地回答道。

“媽媽,我們怎麼去迪士尼樂園呀?”我疑惑不解地問。

“當然是坐地鐵了!”媽媽滿懷微笑地回答我。

進了地鐵站,我和大姨、表姐一起去買票。因爲媽媽有八達通,所以不用去買票。買完票了,我們一起進站,但是刷卡時才發現媽媽的八達通出問題了。

我們急急忙忙跑到服務中心,看到那十分多人,我連忙大力敲打了一下服務中心的檯面。這時服務中心的姐姐看見了,她走了過來,溫和地對我說:“小妹妹,不要敲了好嗎?”

姐姐一說完,我十分慚愧,就連忙把手收起來,臉一下子漲得通紅。這時媽媽就對我說:“琪琪,你剛纔那樣子是很沒禮貌的,下次不能這樣了!”

媽媽的話讓我低下了頭,心裏很難過,低低地對媽媽說:“好的,下次我一定不會這樣了。”

辦完八達通準備走時,媽媽和我向那位姐姐真誠地說:“謝謝你!”

通過這件小事情,我懂得了做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有教養和禮貌,我會努力修養自己,從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做一個有文化教養的人。

教養的芬芳作文 篇三

心有小窗,便有明亮的陽光進來,小酌一些溫暖的故事,便有心靈的自由,清風邀約一些花香或者白雲。

小區裏有家早餐店,這家店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去過的人總會覺得這店有說不上的特殊之處。

鄉鎮的清晨,總有許許多多的工人早早地聚在這裏,從這兒開始一天的忙碌。開店的是一對夫妻,兩人齊心協力,生意辦得紅紅火火的。每當清晨我路過時,遠遠的只能看到霧氣把小屋子填得滿滿的,溢到外面來,混雜着新蒸的饅頭特有的香氣。

“老樣子來一份。”那老闆娘聽到招呼聲,不用回頭,只需聽聲音便可知道是誰。而那人喊一句後,便找個地方和自己的“早飯友”們聊起來。等到老闆娘把飯送到面前,就開始邊吹邊吃,臉上總是洋溢着幸福,臨走時,總不忘誇幾句老闆老闆娘做的飯真好吃,撂下一句:“我明兒還來啊!”就又去上班。老闆和老闆娘相視一笑,又幹活去。

老闆其實是個中年男子,臉上已有些許皺紋,但他的性格特別好,講話和氣還很愛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覺得他的皺紋都特別可愛。他的店面,裝修比不上最近興起的快餐店,桌椅也都有些老舊,但這兒的人們還是很喜歡到他的店裏吃粥吃茶葉蛋,好像有他們夫妻在,衛生就能保證似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有些人也有周末不想做飯的,都跑來這家店吃飯,於是店裏總是傳來爽朗的笑聲。

“老闆啊,店面再不裝大點,我們就要站外面吃飯嘍。”

“錢都用來做早餐,哪還有閒錢去裝修啊?”老闆娘在一旁說道着,也附和着大家。

“就是就是,他們家的飯分量足又便宜,老闆娘手藝又好,我們都愛吃,瞧,這還有肉呢!難怪,難怪!”

“那你提個幾塊的價,我們還能不來啊!”老闆忙過來回道:“不能,不能,都是多年的老鄰居,這點良心還是有的。”一衆人又相互笑起來,一旁的吊蘭也微微晃動着……

總有人在我身邊說着要怎麼樣纔有教養,做錯什麼就沒有教養,而我卻覺得,教養不僅僅是那些僵死的教條,這家早餐店裏和睦相處的人們,談笑風生的老闆老闆娘,互相尊重的情誼,這也是教養。他們雖然質樸而平凡,卻總在不經意間散發着教養沁人心脾的芳香。

天窗漏下細碎的花,在柔軟清明的光線中舞蹈,緩慢地如同一首歌曲裏被人拉長的尾音,訴說着這鄰里間關係的和諧與美好。

教養的芬芳作文 篇四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過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那麼,怎樣才能成爲有教養的人呢?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吧。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着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乾淨: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衆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優美的站姿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擡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着裝要乾淨、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譁。升旗儀式,最爲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係着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以人爲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舉案齊眉”“讓棗推梨”“賓至如歸”都說明了禮貌原則。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貌開始的。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爲投資環境、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文明禮儀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按學校要求堅持訓練,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不講文明禮儀的行爲。只有這樣,纔會樹立起文明禮儀的風範,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爲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教養的芬芳作文 篇五

北師大教授林崇德說過這樣一句話:“好的習慣享受一輩子,壞的習慣是一輩子償不完的債務。”好的習慣,成就你的人生修養。人的修養是從一個一個小的行爲開始的。年輕時的修養影響你的整個人生。一個有修養的人,他就能夠寬容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同時,也值得別人尊重,並且能夠成就自己的未來。

作爲一名學中生,怎樣練就你的人生修養呢?應該從每一天、每一件小事開始做起。在家裏,保持自己房間的整潔衛生,注意和家長問好和告別;在宿舍,要主動把被子疊好,把寢室整理、收拾乾淨,睡覺時不要干擾別的同學,更不能在寢室大呼小叫;到寢室去遲了,動作要輕,不能打擾別人。上自習時,不能在教室大聲喧譁,討論問題時要輕聲細語,保持教室安靜。課餘時間,不能追逐打鬧,說話要文明,不能出口成髒;見到老師要問好,進辦公室要喊報告,在校園裏要講普通話。不要隨地扔垃圾,不要隨地吐痰,要保持個人衛生和衣着整潔,等要符合國小生的要求。

上面講的是在校內的情況,那麼,在校外又怎樣呢?一位大學老師在給新生上課時說:“你們大學四年能不能有所成就,不是看你在課堂上幹什麼,而是看你們在課外幹什麼?”這句話說的是大學生的學業有沒有成就不僅是在課堂,更重的是在課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一個大學生課外的行爲都值得肯定,那他在課堂內就更值得肯定了。大學生是這樣,國小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句話用在國小生身上可以這樣理解: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說,重要的不是在課堂上學到多少知識,而是在校內外學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生活習慣,學會如何做人。這比什麼都重要。正如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的那樣:“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於形成品德。”

希望同學們在校外更應該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在校外,你代表的不僅僅是你個人形象,而代表的是你父母的形象,學校的形象,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做一個有修養的人。有這樣一句話,不知道同學們聽說過沒有?很多事情都不可能在一分鐘內做好,但很多事情都可以在一分鐘內做壞。我們同樣可以這樣說:一個行爲不可能成就你的人生修養,但你的人生修養可以在一個行爲中毀掉。

希望同學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努力從一個個小的行爲中編織你的人生修養。

教養的芬芳作文 篇六

古語有言曰:“有才無德,行不遠。”一個沒有道德,沒有教養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識與才華,也難以成材。

教養是一個人由環境、教育、經歷等結合成的內在素質,教養是一個人寶貴的財富,一個有教養的人會得到他人的尊重、社會的讚許;反之,一個沒有教養的人,會讓人心生厭惡,從心底裏看不起。

前不久,深圳航空公司一趟航班因颱風取消,旅客不滿航空公司的安排,便指使一羣“熊孩子”去佔領櫃檯。家長這麼做看似聰明滑頭,實則愚蠢至極,他們以爲孩子小,鬧一鬧也不會被怎樣,卻忽略了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孩子沒教養,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家長沒教養。如今許多家長片面強調孩子的學習,卻不注重教養,這於買櫝還珠有什麼區別?相對於“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更應該大聲疾呼,“不能讓孩子輸在有教養的起跑線上”。可見,教養對於孩子優秀人格養成的重要性。

隨着科技的發展,近年來共享單車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共享單車無疑給人們帶來了便利,既可以鍛鍊身體,也可以緩解工作疲勞,方便人們的出行,因此成爲了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可問題接踵而至,一些騎行者只爲了方便自己,不考慮他人,將車騎入不方便與他人共享的地方,更有甚者拆卸部分零件據爲己有。這些不文明行爲的背後反映出的是一個人素質低下,教養匱乏。一個有教養的人,必然是一個做事有分寸,處處爲他人着想的人,而一個沒有教養的人往往個人素質低下,自私自利,明哲保身甚至落井下石。可見教養對個人素養的提升有很大影響。

如今公衆人物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自己的日常生活,總有人帶着不良目的對其進行歪曲,大肆宣揚,企圖引起輿論關注。這不僅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爲,更是沒有教養的體現。在這個言論自由的時代,誰也不想成爲被言論被攻擊的對象,可是有些人卻惡意攻擊他人,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拋在腦後。一個有教養的人,必然是一個尊重他人,善解人意的人。可見教養對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有很大影響。

教養反映的是一個人本質上的品質與道德水平;教養反映的是一種積極對人對己的態度和行爲;教養反映的是一個人自內而發的氣質。一個擁有良好教養的人一定能具有內在高尚品質的人,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折射出其內在的品質,從而讓他的行爲變得優雅而從容,良好的教養能使人心裏馨香彌散,清風盪滌。

教養的芬芳作文 篇七

窗透初曉,日照西林,雲直搖,又是一度花謝之時。取一粒糖含於嘴中,甜味夾着清香直漫過味蕾,一如當年在那片芬芳中的味道。

幼時的我寄居在農村,少時多病,所以常被帶入一位老中醫家中,他姓甚名誰,記憶早已模糊,只記得大家都恭敬地稱他爲先生。

先生有兒女,卻不喜中醫的繁瑣,去了外地。先生家種着花草,許些是中藥,很香,香氣飄入人的心脾,彷彿將內心也洗滌澄靜。初時,與先生不熟,但久了,便與先生熟絡了。閒時便繞過一條彎彎的小道,穿過濃郁的香氣到達院中。院中,先生就那麼靜靜地坐着,練習着書法,見我來了,笑笑,轉而又低頭,繼續揮毫潑墨。

有時,正巧有人向先生求藥方,先生坐着,靜聽着別人的描述,有時也會讓別人張嘴、伸手。末了,先生寫完藥方,淡淡地說句:“給些茶水錢就行了。”先生的藥方很好,只是藥微苦,略澀,藥就源自他的那方小小的園圃中,那些藥草,有先生的氣息。

“先生是個好人。”那些去過先生家的人說:“會長命百歲的。”

先生最擅長的,還是治小孩子的病。那時,周圍村子中,誰家孩子病了,無一不是到先生家中。藥很苦,但也很香,因爲先生有個小罐子,裏面裝滿了糖,有先生放的,也有別人放的。藥喝完了,含一粒,直甜到心底,將藥香浸入靈魂。

只是,每至節假日,先生家卻會反常地無人光臨----先生的子女歸來了。門雖開着,先生還在,卻無人去尋藥。鄉里人質樸,他們說:“先生難得與家人聚上一回,就不要去打擾他們了。”只是有一次,有個孩子發高燒,只道等幾天無妨,誰知竟燒壞了腦子。先生知道後只是嘆氣。不久,那輛從城中來的汽車朝來暮歸,他的家人,再終不在他家宿過一夜。

後來,先生病了,曾醫好無數人的他終是擋不住時間的侵蝕,一如再堅硬的磐石也會在海浪的沖刷下消殆得無影無蹤,化爲一縷輕煙。人們給先生捎去物品,先生不要,只收下了一些採來的花朵。花香又一次包裹了先生。

後來,先生住的房子也倒了,只留下一小塊花圃靜靜地護着一方小小的墓。風拂過,攜起先生的香氣飄向遠方。

風會記得,每一朵教養之花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