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語文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語文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不準別人來勸阻。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螳螂捕蟬教學反思,望大家喜歡。

語文螳螂捕蟬教學反思範文一

《螳螂捕蟬》的課文內容並不複雜,成語的理解學生通過預習就能掌握。而螳螂捕蟬和吳國攻打楚國的相似之處,學生也輕而易舉地理解了。那麼我們課上呈現怎樣的訓練呢?第一處的點撥出現在“感受少年的計謀巧妙”這個環節中。學生從文本內容的理解出發,都說到了少年以講故事地方式勸說吳王,很巧妙。文中還有哪些細節也能看出少年計謀的巧妙呢?學生必須細讀文本才能找到。對話的地點在花園,時間在早晨,手中的彈弓和身上的露水,無不看出少年的用心良苦和精心謀劃。恰當的時間和煞費苦心的道具準備,都是爲了引到“螳螂捕蟬”的話題。只要吳王發現少年,問到彈弓,少年對成功勸說吳王就有了十足的把握。在討論“你認爲這是一個怎樣的少年”的話題討論中,學生對於少年的足智多謀印象深刻,但也僅此而已。我進行了第二次點撥:“少年就一定會勸說成功嗎?如果不成功,讓吳王看出了他的用心後結果會怎樣?”少年其實是冒着生命危險,勇敢地勸諫的。“少年只是一個侍奉吳王的下人,他這麼做,到底是爲了什麼?”少年其實是一個非常了不起,非常愛國的人呀!至此,少年的形象已經立體飽滿起來,學生對於文本的感受又深了一層。

語文螳螂捕蟬教學反思範文二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髮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警戒人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是危險的。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少年勸阻之“妙”,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深入感受課文內容。

一、引起疑趣,發現其“妙”

教學時,我抓住課文的“因”與“果”,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吳王想攻打楚國,開始態度如何?最後怎麼樣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加以引導。這裏,通過對比,讓學生髮現疑點以引起注意,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

二、轉換角色,感受其“妙”

在激起學生探究少年勸阻“妙在何處”時,我再讓學生讀課文,感到少年講的故事很妙,並啓發學生通過生生朗讀、師生朗讀、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把故事表現出來。學生以演促讀,以讀促理解,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互相協作的氛圍。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到了解少年是怎樣一個人,以至後來理解寓言的寓意,層層深入。

三、複述故事,表現其“妙”

閱讀教學以讀爲本,通過朗讀內化“理解”,通過複述表現“感受”。我在作業部分就佈置了這樣一題,讓學生通過內化吸收,進行行動的複述,把少年勸的妙處表現出來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運動”。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可以內化文中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綜合的言語表達能力。

語文螳螂捕蟬教學反思範文三

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爲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我以爲,落實這一點的關鍵是對教材的重組。我在教學《螳螂捕蟬》這一課時,就進行了這樣大膽的嘗試。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下令不準別人來勸阻,這時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我在教《螳螂捕蟬》時,從學生閱讀心理出發,根據教材本身特點,大膽地重組教學內容,第一課時我主要抓住了這樣幾個環節:以聽寫詞語導入學習,然後根據詞語講述《螳螂捕蟬》的故事,在學生基本把握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在一起探討“少年爲什麼要給吳王講這個故事”和“少年是怎樣勸說吳王的”這兩個關鍵的問題,雖然我改變了課文的“序”,但我以發展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爲主線,安排了聽、說、讀等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能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展。在教學時,雖然細節把握得還不夠到位,但總的學習目標還是達到了。學生對“螳螂捕蟬”的寓意基本理解了,對少年的智勸、巧勸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當然,設計總是完美的,但在操作過程中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理解文章第一小節時,雖然我也知道應該讓學生讀透文章,在讀中體悟吳王的固執、在讀中瞭解“不堪設想”的後果,可在學生稍微遇到一點挫折時,我總忍不住急着去告訴他答案;當學生的答案與我的預設有偏差時,我就會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把學生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這也許是因爲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吧。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於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於學生提出更多的爲什麼;不在於教師運用什麼方法,而在於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於設計的課堂有無其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於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於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於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於他們是否展開想像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於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能夠讓學生藉助課本發展語言、訓練思維、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雖然我的課堂還存在着許多缺點,還留下了不少遺憾,但正是有了這樣地探索,我們才能不斷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