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學生生活費報告多篇

學生生活費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生活費調查報告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報告

隨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絡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衆多的高等教育市場。

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爲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確面對這一消費市場,如何瞭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呢?

爲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校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緻的瞭解。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爲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羣體,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着以下特點。

1、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

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

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麼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臺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爲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爲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的人羣之一。調查表明,煙臺大學有47。2%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入校僅有6%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擁有手機者已經高達82%,遠遠高於社會羣體手機平均擁有率。

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爲了方便找工作。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認爲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依次降低,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着家庭。作爲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一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說,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於農村的家庭而言,更甚。雖然由於經濟的

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

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這近萬元的費用了。

由於xx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爲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侷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着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

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爲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

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爲屢禁不止,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第2篇】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調查報告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調查報告篇一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爲重要。伴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從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xx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爲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羣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

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爲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爲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

xx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佔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佔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佔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佔據了更大的份額。

調查表示,在中國,一向都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孩子考上大學了,就要錢給錢,要物買物,這不僅導致部分家庭財政透支,還容易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他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消費中的趨同心理、攀比心理。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於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由於自身的羣體化特徵,往往採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消費行爲,多數同學在消費過程中“從衆”性較強,這也就是大學生消費時的“趨同心理”。趨同心理表現爲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己本身並不那麼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己與羣體的一致性。

而趨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發展成爲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對物質生活的高慾望——追、追流行。許多大學生就是這樣以擁有各類(而不是用優異的學業或特殊的才華)作爲炫耀的資本。

xx則認爲大學生的消費行爲呈多樣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爲以下幾種:第一是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費,消費內容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第三是豪華型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第四是炫耀消費,把高消費當做現實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懸空消費,追求一種脫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第六是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爲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調查報告篇二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政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也有很大變化!對於大學生而言,大學期間是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特別想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成長成熟。他們希望通過消費上的新潮、時尚、前衛來展示青春的活力,顯現自我的能力與價值,以便在注重經濟價值的現代化社會中引起公衆的刮目相看,獲得更多脫穎而出的發展機會。

在調查中,有的大學生認爲,“社會在發展,消費是動力,追求前衛和引領社會消費潮流也是大學生對社會進步的貢獻。”提高大學生生活質量,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不僅是學校和家長的願望,同時也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說,發展大學生消費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生活,還可以以消費促生產,帶動經濟的持續增長。但在充分肯定大學生消費積極因素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大學生在消費中的一些偏差。

本調研報告針對我校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其看法進行了一次較爲深入的實地調研,通過對學校各年級各層次同學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同時結合其他高校的調查報告,我們發現當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在總體健康發展的大背景下,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不善於理財的赤字消費,靠借貸維持而不計償還能力的超前消費,高於家庭或負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費,偏信廣告的盲目消費,追求虛榮的炫耀消費,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只求和別人一樣的攀比消費,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費等。因此,如何理性看待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家庭和學校乃至社會在這過程中又應該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已是關係到當代大學生消費觀念等多方面健康發展的關鍵。

一、當前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數據及結果分析

1、消費狀況調查數據

(1)家庭平均月收入。

經調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佔23%,1000元~5000元佔67%,5000元~10000元佔7%,10000元以上3%。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學生來自城市的佔4%,來自農村的佔96%。可見,大部分貧困學生來自於農村,我國的城鄉差別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於城市。該數據與中國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絕大部分中國人家庭夫婦月收入爲2千元~5千元,貧困家庭與特別富裕家庭都是少數。一般來講,貧困家庭大學生的每月消費支出較少,而特別富裕家庭大學生的生活可能較奢侈,比如有的學生在校期間購買了20多萬元的轎車。這在我們學校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2)月平均消費金額。

月平均消費金額500元以下的佔9.5%,500元~1000元佔72.5%,1000元~2000元佔14%,2000元以上佔4%。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月平均消費金額爲500元~1000元,每月消費金額超過2000元的只佔4%,社會上一些輿論認爲大學生代表着高消費,代表着奢侈浪費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費。

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自於家庭,也有一部分學生通過打工賺取生活費甚至學費。感覺生活費月月有餘的學生佔6%,感覺剛好夠花的佔51.5%,感覺不夠花的佔42.5%。可見接近一半的當代大學生用錢缺乏計劃性,缺乏理財能力。感覺月月有餘的學生中,大一學生佔69%,由此可見大一新生剛進校門時消費項目較少。而感覺錢不夠花的學生中,大一至大四學生分別佔16%,6%,44%,34%,可見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消費項目逐漸增多,大三時戀愛的學生多,感覺錢不夠用的學生比例。

(4)消費方式。

大學生在消費時選擇能省則省的佔10%,有計劃消費的佔32%,想花就花的佔54%,選擇其他的佔4%。可見許多大學生的消費方式比較隨意,缺乏計劃性,所以導致錢不夠花。

(5)每月的飲食開支。

每月飲食開支在300元以下的學生佔10%,200元~400元佔48%,400元~600元佔32%,600元以上佔10%。每月飲食開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飲食開支只有6元多一點,在目前學校食堂一個炒肉3元錢左右的條件下,意味着這樣的學生每頓飯只能打一個菜,每天只能吃一頓肉。而每月飲食開支在600元以上的學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幾乎天天買飲料喝。而這些數據與其他地區(如北京、上海)相比又是很低的,這主要是因爲綿陽地區物價水平相對較低。無論是否貧困生,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一直存在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6)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

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7)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

本次調查遺漏了戀愛開支,但據我們調查過程中口頭瞭解到:在每月與戀愛相關的開支中,選擇50元以下的佔12%,50元~100元佔4.5%,100元~200元佔15.5%,200元以上佔22%,另外46%的學生回答沒有戀愛。由此可見談戀愛的學生,每月在戀愛方面要比其他學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電話費。

平均每月電話費支出在20~30元以下的大學生佔20%,30元~50元佔38%,50元~80元佔36%,80元以上佔6%。大多數大學生的電話費支出在50元~100元之間。少數學生遠程戀愛,煲電話粥,導致每月話費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於上網的平均消費金額。

大學生每月用於上網的平均消費金額在10元以下的佔8%,10元~30元的佔21%,30元~50元的佔39%,50元以上的佔32%。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都只是適當的上網,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學生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多。

(10)當手中有餘錢時最願意選擇的消費項目。

29.5%的大學生選擇吃喝,24%選擇旅遊,17.5%選擇穿着打扮,16%選擇上網吧,7%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爲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時尚成爲部分學生的副業。還有很多人選擇外出觀光旅行,可見大學生已經成爲青年旅遊者中的主體。迪廳,ktv等娛樂方式也正日漸受到大學生們的寵愛。

(11)採用哪種方式進行消費。

大部分學生購物都喜歡現金消費,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喜歡銀行卡信-用-卡(creditcard)消費方式。可見,一些比較先進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園卡、銀行借記卡會成爲大學生錢包裏的必備品。學生使用信-用-卡(creditcard)也逐漸悄然成風。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同學是選擇在學校周邊的商業區購物。

(12)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每月支出是否有預算有計劃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爲42%,男同學則爲37.1%。

(13)日常資金來源和家庭收入。

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裏提供。其中貧困生勤工儉學的人數比普通學生多出十個百分點。而貧困生對於外出兼職比普通學生有更熱切的期望,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見,家庭較貧困的學生有着更迫切地鍛鍊自己、早日投入社會的意識。

(14)大學生對自身消費現狀的看法。

無論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對於自身的消費現狀,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覺得剛剛好的,一成的貧困生覺得自身消費現狀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認爲自身的消費現狀是偏高的,同學們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覺中花了錢的體驗,但大多數的同學都沒有切實地想過要如何去正視自身消費過高的問題以及想出應對措施,可見,大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成熟的消費觀。

2、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以上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和心理整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主要歸納爲以下幾個方面:

(1)理性消費仍爲消費主流。

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玩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爲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爲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爲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2)大學生消費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拿手機產品來說,目前,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3)大學生更側重時尚性消費。

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並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對企業而言,中國移動做的較好,他們藉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杰倫爲“m-zone”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

(4)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社會接軌。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遊、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creditcard)等消費方式也受到大學生們歡迎,可見,大學生作爲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羣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5)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

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爲飽讀聖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餘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爲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部分手頭寬餘的學生還手頭上還會擁有一些如照相機、mp3等數碼產品。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二、問題的解決思路及辦法

1、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引導

(1)家長應從自身做起,改變不好的消費觀念。

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德,智,體多方面培養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孩子消費觀的培養。另外,許多家長要摒棄那種和別人比氣派要面子的思想。家長們應該交給孩子一種樸素簡約優惠實用的消費理念,讓其逐漸養成自力更生、不鋪張浪費的好品質。

(2)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爲的培養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3)社會不良消費風氣的影響是大學生不良消費習慣形成的根本。

因此,社會應該逐漸調整整體消費結構。高消費這種導向錯誤的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另外,現今社會上流行着透的支的消費方式也應該逐步改變,從而引導大學生的消費習慣和方式趨於合理!

2、在校大學生應提高自身意識

(1)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

要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學生們對自身的消費現狀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學生活中就要注重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良好的消費習慣。要強調“合理和適度”消費,提倡“量入爲出”有計劃的消費。注意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自覺抵制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費。

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所以在消費的過程中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要選擇適合大學生羣體的消費標準,而不能因爲攀比而一味追求和高標準、高消費。要克服這種心理,大學生們就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

(3)貧困生應正視自身消費現狀,養成良好的消費心態。

貧困生們作爲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的羣體,消費能力是相對落後的,但是他們的消費慾望並沒有衰減。所以,貧困生更要注重正視自身的實際情況。調查中一位貧困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清掃校道時,我會對走過的每個人微笑,因爲我知道,靠自己雙手掙的錢是最光榮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心態,貧困生應積極地面對自身情況,按切身實際分配消費。

(4)注重精神消費,養成健康習慣。

對於尚未有固定經濟來源的大學生而言,精神消費不但能彌補物質生活上的不足,還能讓大學生有更深的精神內涵和更豐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學生應通過各種教育和文化活動,把娛樂和知識攝取結合進行,以陶冶性情,獲取知識。另外,要注意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行爲。四、調查總結

通過對西南科技大學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總的來說是現實的、合理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和消費觀應是當務之急。

大學四年,如金歲月,學習是主題。然而消費問題也非常重要。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爲,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識,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因此,在大學校園,應該積極倡導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費。因此,在大學校園,應該保持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克勤克儉的優良傳統,不應盲目攀比,恣意享樂,應該積極倡導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費。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調查報告篇三

一、調查背景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花錢更容易了,足不出戶也能消費,人們每個月的開銷也越來越大。大學生,作爲社會的新興力量羣體,在消費過程中,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會前衛的潮流方向。因此,本次對在校大學生消費進行了一次調查,旨在瞭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以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羣體的生活方式及行爲習慣。

二、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總的目的是爲了了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及消費觀念

三、調查地點

網絡問卷調查

四、調查時間

五、調查範圍

1.地理範圍:在校大學生

2.時間範圍:

3.調查對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校大學生

六、調查方法

網絡問卷發佈調查

七、調查結果

根據本次調研的目的和調查內容,本次網絡調研活動對在校學生展開了調查,向他們發出了網絡調查問卷,一共回收了38份有效問卷。依據調查的主要目的對調查的結果進行了歸類分析,並得出了相應的結論。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一)普遍大學生平時的主要開銷都花費在伙食上

普遍大學生平時的主要開銷都花費在飲食上,只有極少數大學生將主要的花銷花費在數碼產品上。由圖一可知,有81.6%的在校大學生將花銷花費在了伙食上,僅有13.2%左右的大學生將主要開銷花費在數碼產品上。由此可見,當代的大學生們的生活費主要還是花在飲食上,服飾和日用品所佔的百分比也較高分別爲65.8%和60.5%,數碼產品這種價位較大的產品購買的人數極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花費主要爲生活必需品。

(二)大部分大學生們在購物時最注重的是價格因素

由圖二可知,大學生在購物時最主要會考慮到產品的價格,價格因素佔了73.7%,品牌因素只佔了39.5%。因此,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還是比價理性的,不過也比較看重產品的實用性和外觀,這兩個因素所佔百分比相同,都爲71.1%。

(三)過半數的大學生在遇到錢不夠的情況都會選擇放棄購買

有57.9%的大學生想買某樣東西卻發現錢不夠的情況下都會選擇暫時先不買,只有18.4%的大學生會想做兼職掙錢再去購買,僅有2.6%的人選擇使用借貸產品先買下,由此可見,大學生的自制能力還不錯,但還是鼓勵大學生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儘量自己賺錢去購買。

(四)生活費有盈餘的情況下,大部分大學生選擇存入銀行

由圖四可知,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佔44%,在生活費有盈餘的情況下,會選擇存入銀行,僅有15.8%的同學會拿去理財,大學生應該要學會對盈餘的錢進行合理、具體地規劃,而就依目前的數據來看,現在的大學生理財的意識比較淡薄。

(五)絕大部分大學生平時的生活費都來源於父母

由圖五可知,73.7%的大學生的生活費都是父母按月寄送的,極少數大學生,佔5.3%是來源於銀行貸款,靠自己兼職掙錢的只有34.2%。可以看出,大學生自己賺取生活費的佔少數,經濟來源都得依賴父母。

(六)近半數的學生會在消費之前做好規劃

由圖六可知,有近半數學生認爲在消費之前應該做好規劃,佔47.4%;秉持能省則省這種消費觀的學生佔23.7%,而抱着想買就買這種心態的同學也不少,佔了21.1%,即使沒錢也要借錢去買的同學極少,只佔了5.3%。相對來說,大學生的消費方式還是比較理性的。

(七)普遍大學生月平均消費額集中在800-1500元之間

由圖七可知,大學生平均每月消費金額800-1200元之間的佔36.8%,而31.6%的大學生平均每月消費金額在1200-1500元之間,僅有2.6%的大學生平均每月消費金額在500元以下,月平均消費在500-800之間元與2000元以上的同學所佔百分比相同,均爲10.5%,而剩下7.9%的大學生每月消費平均分佈在1500—2000元。

(八)大部分學生每月在護膚着裝等形象消費上花費在300元以下

由圖八可知,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44.7%每月在護膚着裝等形象消費中只花費300元以內,而在300—500之間的佔了26.3%,500-800元之間的佔了18.4%,800-1200元之間的佔了7.9%,消費金額在1200元以上的僅佔2.6%。可以看出,大學生還是比較在意形象裝扮的,每月在這方面的花費也不少。

八、結論和建議

1、大學生消費觀念比較理性。相對來說,大學生的消費觀念還是比較理性的,沒有盲目的跟風和一味的追求品牌,購物時比較看重價格,也比較注重產品的實用性,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購物習慣。在遇到錢不夠的情況下多數都會選擇放棄購買而不是非要以別的方式買下產品,這些都能看出現代大學生消費比較理性,自制力較強。

2、大學生經濟不獨立。如今,多數大學生每月開銷普遍在800-1500元之間,生活費都來自於父母給予,只有少數的大學生是靠自己兼職掙錢賺取生活費的。大學生過度依賴父母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我們應該多鼓勵大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兼職賺取生活費,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大學生在消費時應該要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消費。極大多數大學生對於父母的給與都是心懷感恩的,所以,大學生應該學好專業知識,找份好工作,將來回報父母,回饋社會。

九、總結

【第3篇】大學生生活費調查報告範文

隨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絡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衆多的高等教育市場。

大學生消費市場作爲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多地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父母用這樣一種觀念對教育進行投資,也讓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確面對這一消費市場,如何瞭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及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呢?

爲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校——煙臺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的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緻的瞭解。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爲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羣體,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爲。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着以下特點。

1、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

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麼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臺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爲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爲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的人羣之一。調查表明,煙臺大學有47。2%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入校僅有6%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擁有手機者已經高達82%,遠遠高於社會羣體手機平均擁有率。

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爲了方便找工作。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認爲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依次降低,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着家庭。作爲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一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說,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於農村的家庭而言,更甚。雖然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

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這近萬元的費用了。

由於山東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爲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侷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着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

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爲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

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爲屢禁不止,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爲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爲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爲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着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說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爲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

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結束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爲,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着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着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纔會一路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