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風險分析報告多篇

風險分析報告多篇

【第1篇】政府債務風險調查分析報告

最近,我們對全市政府債務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調查顯示,目前各級政府負債已經非常沉重,單位負債比較普遍,亟需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範和解決。

一、債務現狀

從調查的情況看,我市政府負債數大面廣,形勢嚴峻,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3、債權數額小。從統計數據看,全市政府債權只有9.65億元,爲債務總額的7.91%,債權債務嚴重不對稱,而且,9.65億元政府債權中,呆帳有3.86億元,真正有效債權只有5.79億元。

二、債務成因

形成鉅額政府債務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3、基本建設舉債累積。近些年來,在國家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工業化進程的大背景下,地方各級政府都明顯加速了基礎設施建設,急促上馬了一大批市政、交通等工程項目,在短時間內也確實大大改變了城市面貌和交通條件。但由於這些建設項目過於超前,大大超越了財政承受能力,最後形成大額負債。這些年來,我市累積的城市建設負債達到25.41億元,交通建設負債達到3.93億元。教育系統在兩基達標負債還沒有消化的情況下,又大搞高中學校建設工程,僅兩年來高中建設就負債7個多億,其中有3個縣一中建設負債超過1個億。現在這些高中建設負債雖然暫時還不要財政承擔,但由於負債很大,很多學校都是制定的10年以上的還款計劃,一旦國家教育收費政策調整,這些債務最終還是要不可避免地落到財政頭上。

5、債務控制機制缺失。儘管一些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但仍沒有引起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缺乏對債務風險的有效防範和管理,政府債務仍在繼續膨脹。一是舉債主體分散,舉債沒有整體規劃,多頭融資,多頭舉債現象嚴重。二是舉債行爲隨意,對一些項目的建設缺乏科學嚴謹的可行性分析,建議超計劃、超預算的情況比較多,對項目資金借款沒有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借款隨意性強。三是逃債制約措施缺位,一部分地方和單位甚至只考慮借錢,根本沒有考慮過還債。

三、主要影響

鉅額的政府債務對我市各級政府、各級部門的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有的甚至危及到了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危害了社會穩定,損害了政府形象。

一是影響了財政正常運轉。近幾年來,我市因政府和部門負債佔用的財政資金高達2億多元,每年財政承擔的償債支出達到近2億元,嚴重影響了財政資金調度,影響了財政收支運行,影響了財政預算平衡。有些縣由於政府舉債佔用財政資金太多,還債壓力太大,已到了舉步維堅的地步。有一個縣爲了支持企業改制和發展,到底,企業佔用財政資金達1.09億元,相當於當年一般預算收入的76%,使得政府工資性、維持性支出難以爲繼,不得不經常舉債保運轉。

二是影響了單位正常運轉。一些單位由於債務太多,一方面對單位正常公用經費支出帶來了很大沖擊;另外一方面,單位主要負責人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在外化緣還債,放在應付債權人上,有些沒法還債的單位,單位負債人甚至不敢在單位上班。甘縣旅遊局在1997年向社會借款辦了一家酒店,由於管理不善,酒店只經營兩年就倒閉關門了,欠社會個人債務80餘萬元。這些年來,幾乎每天都要面臨60多個債主上門或打電話討債,嚴重影響了單位正常辦公。

三是影響了政府機關形象。一些地方由於負債過多過重,到期債務無法償還,引發了政府償債危機。個別地方甚至還發生了債權人採取過激行爲,辱罵部門負責人,堵塞公共交通,封堵機關單位大門的現象,擾亂了社會秩序,損害了政府形象。

四、對策建議

防範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問題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系統工程,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手段,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1、建立健全政府債務控管體系。一是要建立政府債務風險預警機制。結合財政、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指標,建立地方政府債務負擔率,債務依存度、償債率等一整套政府債務預警指標體系,便於地方政府及早採取措施進行防範、控制和化解,防止出現債務管理的無政府狀態。二是要實行政府債務統一歸口管理。將所有政府債務納入財政部門統一管理,由財政部門統籌負責債務統計,舉債審查控制、償債計劃編制,償債資金籌集,償債資金調度等工作。三是要建立完善政府償債渠道。將償債支出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編制償債計劃。對屬政府或財政本身借款的,將每年需償還的資金編進部門預算,確保按期償債;對屬行政事業單位借款的,視單位財務狀況將償債資金納入單位的部門預算,並採取預算通知、財政代扣等方式督促其按期償還;對屬經營性建設項目借款的,將經營性收入納入財政專戶儲存或監管,確保經營收益用於償還政府債務。四是要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將政府債務管理工作作爲考覈政府部門負責人的重要指標,對債務管理混亂無序、超過債務警戒線仍繼續舉債、債務不斷惡性膨脹的地方,堅決追究地方政府負責人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責任。對擅自舉債,有能力還債但不積極償還的單位,堅決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2、嚴格控制政府債務新增規模。在當前債務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當務之急就是要嚴格控制住政府舉債行爲,遏制政府債務膨脹勢頭。具體要做到三個管死,一個管住:一是管死財政借錢開支,嚴禁財政借錢用於非生產性非建設性開支。對預算不能平衡的地方,要主動調整支出結構,壓縮支出規模,降低支出標準,不得買車換車,不得組織公款旅遊,不得搞樓堂館所建設,努力自求平衡。二是管死單位擅自舉債,取消行政事業單位的舉債權,嚴禁單位欠款借錢開支和負債搞樓堂館所等基本建設。三是管死形象工程舉債,嚴禁舉債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建設。四是管住負債搞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建設。對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建設要量力而行,不能超越財政承受能力。同時,改革政府投資公益事業的方式,推行公益事業市場化,改變過去財政包攬一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作法,對屬於可盈利的項目,可以採取政府規劃,招標競爭的方式,由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屬於可產生部分收入但不能保證盈利的項目,可以採取由財政定額補助的方式,鼓勵民間投資建設,以減輕財政壓力。

3、積極穩妥化解處理不良債務。對業已形成的不良債務和逾期借款,按照實事求是,分清責任,分類處理的原則,積極穩妥地分期分批予以化解。對糧食政策性虧損掛帳,考慮到數額巨大,地方目前切實無力承擔,建議先實行停息凍結,待糧食管理體制完全理順後再視情況予以處理。對國債轉貸資金,屬公益性建設的,建議上級予以豁免。對地方政府辦企業借款,由企業負責償還,企業無力償還的按《破產法》及其他有關規定處理。其他不良債務或逾期債務,爲減輕政府償還壓力,建議全部停息,允許和支持地方政府採取盤活閒置資產資源,出讓國有企業股份等形式籌資還債。

4、調整完善現行管理制度政策。一是完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細化和明晰地方政府事權界限,按照權利責任對稱,事權財權相符的原則,合理確定各級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範圍,確保地方各級政府履行職能的財力需要。二是實行財政支出的合理化、標準化、顯性化、規範化,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精簡地方行政機構,精簡財政供養人員,科學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定額標準和辦公設施配備標準,規範個人工資外收入和職務消費,削減行政成本。三是改進政績考覈機制,改變一些地方幹部考覈中存在着的重視硬件建設,輕視軟件建設;重視物質業績,輕視財務考覈;重視資金投入,輕視效益評價的傾向,科學合理確定幹部綜合考覈指標,克服幹部行爲短期化。

5、允許地方發行市政建設債券。當前我國正處在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加速推進的過程中,各地公共基礎建設和城市環境整治必然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不舉債,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快速推進,形成瓶頸制約經濟發展。爲此,有必要給地方政府留下足夠的融資空間,而允許地方政府公開發行市政建設債券,一方面既可以避免地方政府過度依賴銀行融資,分散財務風險;另一方面,由於發行市政建設債券的審批條件嚴格,可以促進地方政府改善治理,提高政府政務的規範性和財政的透明度,使隱性債務顯性化,債務管理規範化;再者,由於債券發行購買是一種純市場行爲,通過公衆購買的選擇取向,可以提高建設項目的社會公益性和經濟效益性。

6、建立地方風險個案拯救制度。在當前存在大面積政府負債的情況下,若中央或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債務風險進行全面援救,將會拖垮上級財政,同時還會增加道德風險。爲此,建議對財政狀況惡化的地方,由上級政府實行個案拯救,防止危機發生,風險外延。

【第2篇】手術室運用風險管理效果分析報告

手術室運用風險管理效果分析報告

手術室屬於醫院環境的重要部分,起到對患者搶救、治療的重要作用,對患者健康安全有着重要意義,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安全開展對醫院、醫護人員和患者而言都有重要影響。而手術室護理風險主要指代患者進入手術室到結束手術回到病房的全流程護理中,由於患者的病情與相關手術操作所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而引發的護理風險。針對手術室護理開展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手術室護理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做對應的預防性管理,提升手術室護理的抗風險能力。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320例手術患者,分爲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6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93例,女性67例;年齡範圍爲1至82歲,平均年齡爲(39.2±5.8)歲;病程時長爲3天至14年,平均時長爲(5.9±3.2)年;急診手術爲48例,擇期手術112例;觀察組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齡範圍爲1至81歲,平均年齡爲(37.9±4.6)歲;病程時長爲6天至14年,平均時長爲(6.2±2.7)年;急診手術爲54例,擇期手術106例;所有患者在基本資料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手術室護理,主要是在術前做好患者與手術信息覈對,做好術前術後相關物品清點,避免異物遺留在患者體內,確保手術無菌化操作。對標本做好標籤註明與張貼,避免標本混淆,做好醫療垃圾與器械的清點、清洗消毒。將患者安全護送到病房,做好護欄防護來避免墜牀,同時要做好患者生命體徵變化的監測,一旦有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告知醫生。

觀察組在手術室護理中運用風險管理,其中風險管理操作如下:

術前需重視患者訪視,全面瞭解患者身心狀況,是否有過敏史,同時依據專業醫療知識對患者做針對性心理疏通,讓患者能夠調整最好的心理狀態面對手術治療。與手術醫生做好有效溝通,明確手術類型與患者情況,提升術中與醫生的配合效果。對手術相關儀器做有效熟悉瞭解,尤其對於新進設備,要做好使用知識培訓,同時在儀器的醒目位置做好操作注意事項與方法的標示,保證設備能夠安全順利的操作。對於手術用品做細緻檢查,避免準備不充分而導致的手術時間延誤或者手術操作失誤。在患者接待到手術室時要做好覈查工作,覈對其科室、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名稱、手術部位、血型單、試敏情況、相關病歷與腕帶信息等具體的手術情況。同時要監測患者生命體徵與肢體功能狀況,如果患者缺乏清晰的個人意識,需要讓家屬做好輔助回答。強化專業化培訓管理,每月進行1次以上的實操訓練,例如無菌操作、心肺復甦、心電監護等技能,同時要強調相關手術室護理的法律知識,讓護理人員意識到自身崗位的責任,提升護理操作的嚴謹性,做好相關操作與記錄,提升手術配合度。定期開展醫療與護理糾紛案例研討分析,讓護理人員瞭解醫療風險與相應的防範能力。

1.3 評估觀察

評估觀察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率、投訴率和護理滿意度情況。護理滿意度採用百分制調查表進行,90分以上爲非常滿意,60分以內爲不滿意,60分至90分爲基本滿意,滿意率爲60分以上羣體總比例。

1.4 統計學分析

將採集的數據通過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採用卡方檢驗,同時以p〈0.05作爲組間數據具備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率和投訴率情況

如表1所示,在風險事件發生率上,觀察組爲2.5%,對照組爲8.7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投訴率上,觀察組爲3.75%,對照組爲11.2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如表2所示,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爲96.25%,對照組爲81.2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風險管理的`概念最初起源於經濟學,主要是針對經濟領域存在的風險因素做有效收集整理與分析,而後針對風險因素做對應的風險防控管理。將風險管理運用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主要是手術室護理環節存在着多種風險因素,嚴重影響了手術的正常開展和患者的健康安全,甚至引發較多的醫患糾紛和風險事件。手術室護理中的風險管理可以有效的做好護理危險問題的預防控制,將風險問題更好的控制在最小發生率狀態,保證手術室工作開展的順暢度,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建立和諧醫患關係。

【第3篇】電子銀行業務風險管理問題分析報告

電子銀行業務風險管理問題分析報告

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業務的不斷髮展有助於提高銀行業和支付系統的效率,也有助於國內外零售業務的成本下降。但電子貨幣和一些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和運用尚處於早期,考慮到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在將來的技術和市場發展中的不確定性,監管當局必須避免制定阻礙有益創新和實驗的政策。同時,巴塞爾委員會認爲,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業務爲銀行帶來的收益與風險並存,因此風險與收益必須進行平衡。

一、電子銀行業務的風險分析

隨着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業務的不斷髮展,銀行與其客戶之間的跨境業務就會增加。此類業務關係會給銀行和監管當局帶來了各種不同的問題和風險。根據對風險的識別和分析,管理辦法有3個主要步驟,即:評估風險,落實控制風險的措施和監控風險。 在目前這個階段,似乎操作風險、聲譽風險、和法律風險,可能是大多數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業務中最重要的風險類別。

1、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主要是指由於系統中存在不利於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的重大缺陷而導致的損失的可能性。它可能來自於電子銀行客戶的疏忽大意,也可能來自電子銀行安全系統和其產品設計缺陷與操作失誤。

2、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是公衆對銀行產生重大負面的看法,從而引發資金來源或客戶的重大損失的風險。聲譽風險可能源自系統或產品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並且在公衆中造成廣泛的負面影響。聲譽風險可能源自客戶,即客戶沒有掌握足夠的產品信息和問題解決辦法,以致遇到問題而不知所措。聲譽風險也可能源自對一家銀行的有目標的攻擊。例如,一位*客侵入一家銀行的網絡,並且故意散佈銀行或其產品的不準確的信息。

3、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源自違反或違背相關法律、法令、條例或約定的習慣做法,或對一筆交易各方的法律義務和權利模糊不清。從事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業務的銀行,可能面臨來自客戶信息披露和隱私保護方面的法律風險。隨着電子商務的不斷髮展,銀行希望開展電子身份認證業務,例如通過使用數字證書。身份認證可能使一家銀行面臨法律風險。如果銀行參加新的身份認證系統,但權利和義務在合同協議中沒有明確規定,那麼銀行就可能蒙受法律風險。

4、其它風險。

傳統的銀行風險,諸如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和市場風險,也可以產生於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業務,但是它們的實際影響力對於銀行和監管當局來說,可能與操作、聲譽和法律風險大不相同。

二、建立可操作的風險防範體系

技術創新的日新月異,可能改變銀行在電子貨幣和電子銀行中所面臨的風險的性質和範圍。監管人員希望銀行制定一些管理辦法,來對付目前存在的風險,同時對新出現的風險也有相應對策。風險管理辦法應包括3個基本要素,即:評估風險,控制風險和監控風險,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銀行和監管當局心中預期的目標。

1、安全政策和措施。

安全是系統、應用和內部控制的統一,其作用是保證數據和操作過程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保密性。安全的保障取決於銀行制定和落實合適的安全政策和安全措施,也取決於銀行與外部各方的交流是否安全順暢。安全政策和措施,可以限制內部和外部的對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系統攻擊的風險,也可以限制因安全違規而引發的聲譽風險。

安全措施是硬件、軟件工具和人員管理的統一,這樣才能保證系統和操作的安全。這些措施包括很多,例如:密碼技術、口令、防火牆、病毒控制和僱員遴選。密碼技術是將文本數據轉換成密碼以防非授權的閱讀。口令、口令串、個人身份識別數字、硬件標誌和生物測量學都是用來控制進入和識別用戶的技術。

防火牆是硬件和軟件的結合,用來遴選和限制外部進入與開放型網絡(如因特網)相連接的內部系統。防火牆也可以把使用因特網技術的內部網絡,分隔成幾個小片。防火牆技術,如設計合理且實施得當的話,能夠有效地控制進入、保證數據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由於該技術設計複雜且成本昂貴,防火牆的強度和性能必須與被保護信息的敏感度相適應。一個好的設計應該包括:整個銀行的.安全要求,一目瞭然的操作步驟,職責的分解,選擇可靠之人來負責防火牆的設計和操作。

雖然防火牆遴選來自外部的信號,但是並不一定能夠完全防止從因特網下載來的已被病毒感染的程序。因此,管理層應該制定防止和檢測的控制辦法,來減少病毒入侵和數據破壞的機會,特別是對遠程銀行業務更應如此。緩釋病毒感染風險的程序應該包括:網絡控制、終端用戶政策、用戶培訓和病毒檢測軟件。

並非所有安全威脅來自外部。在可能的情況下,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系統,應防止現職或已離職的僱員的非授權操作。與現有的銀行業務一樣,對新僱員、臨時僱員、顧問的背景進行審查、內部控制和職責分解,都是保證系統安全的重要預防措施。

對於電子貨幣,額外的安全措施可以幫助阻止攻擊和誤用(包括僞造和洗錢)。這些措施包括:與發行者或中央操作者保持熱線聯繫;監控和追蹤個人交易;維護中央數據庫裏的歷史記錄;在儲值卡或商業硬件中植入防止篡改的設施;對儲值卡設定最高限額和失效日期。

2、內部交流。

如果管理層和重要職員之間能夠進行很好交流的話,那麼操作、聲譽、法律和其它風險,就能夠得到有效管理和合理控制。同時,技術職員應該向管理高層彙報清楚:系統是如何設計的,該系統的長處以及不足所在。這樣的一些步驟可以減少:設計缺陷造成的操作風險(包括在同一銀行內不同系統之間互不兼容);數據完整性問題;因系統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客戶對銀行不滿所造成的聲譽風險;以及信用和流動性風險。

3、評估和升級。

在產品和服務全面推廣之前進行評估,有助於控制操作和聲譽風險。對設備和系統要進行測試,以便知道其功能是否正常,併產生預期的結果。試運行或試點有利於開發新的應用系統。如果定期檢查現行硬件和軟件的功能,則可以減少由於系統速度降低或中斷而造成的風險。

4、信息披露和客戶教育

信息披露和客戶教育,有利於銀行限制法律和聲譽風險。信息披露和教育項目應該讓客戶知道:如何使用新產品和服務、對服務和產品所收取的費用、問題和錯誤如何解決,這樣一來,就利於銀行遵守客戶保護和隱私權方面的法律和條例。

5 應急計劃。

通過制定應急計劃,銀行可以限制因內部程序、服務、產品傳送中斷而引發的風險,計劃可以確保在提供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服務中斷的情況下,銀行有計可施。計劃可以包括:數據恢復、可以替換的數據處理設施、緊急員工配備、以及客戶服務支持。對備用系統應該定期測試,以保證其連續有效。銀行應該確保:其應急操作與正常的生產操作一樣安全。

6、對系統的運行進行測試,有利於發現異常情況,以及避免重大系統問題、中斷和攻擊。

通過多種不按正常步驟的方法,主動入侵系統,可以集中測試安全機制的身份認證、隔離措施情況、設計和執行方面的缺陷所在。監視是一種監控方法,即通過電腦軟件或審計來跟蹤相關業務。與入侵測試相比,監視集中於監控日常運作、調查異常、以及通過檢測遵守安全政策情況來對安全的有效性作出動態判斷。

【第4篇】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形勢及對策分析報告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形勢及對策分析報告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主要源於內部管理不善、有章不循、違規操作、人爲失誤、系統故障及外部事件等原因。此外,制度上的疏漏、道德風險、越權交易、內部人作案、外部不法分子欺詐等也經常引發操作風險。研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具體表現形:請記住我站域名式,對於做好防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

(一)內控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執行。近年來,商業銀行對內部各部門、各崗位在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規定是硬性的、可操作的和具體的,但缺乏必要的培訓和風險意識教育,風險防範意識薄弱,導致法制觀念不強,給正常業務經營帶來極大的風險。

(二)商業銀行內控制度落實不到位。基層商業銀行人員少、“兼崗”人員多,加之本身重業務經營,輕內部管理,結果使內控制度本來就缺乏的基層商業銀行,“兼崗”人員顧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執行內控制度,缺乏應有的控制力、監督力、約束力,從內部遏止金融風險的發生。

(三)商業銀行對員工的思想教育相對薄弱。基層商業銀行普遍存在重業務發展,忽視對員工遵章守法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教育的現象,特別是對員工八小時以外的行爲基本沒有監控。

(四)經營業務單一,收入少,機構只能減人增效,職工不能更好地安心工作。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化,對員工壓力不斷加大,加之個別機構績效激勵機制不盡完善,影響員工尤其是基層員工的積極性、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成爲導致案件發生的一個原因。

(五)監督檢查制度不到位。抓落實,監督檢查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可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商業銀行對業務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缺乏一套科學的、嚴密的、操作性強的日常檢查和評價標準,檢查不深不細,流於形式,敷衍了事,對存在明顯漏洞的業務操作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告知”一下,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從而使監督檢查流於形式,落實中存在的偏差和問題不易被及時發現和解決,給弄虛作假、蓄意犯罪者提供了機會。

(六)責任追究制度執行不夠嚴格。在發生案件的地區和部門,一些商業銀行對違規違紀行爲的查處輕描淡寫,處罰時不痛不癢;在處理一般的案件時心慈手軟,從輕發落;處理大案要案時,不嚴查深挖,縮小處理範圍,對自己不利的就拖、頂、壓,從而大大削弱了制度的有效性和嚴肅性,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違章操作的歪風。

二、防範和控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操作風險防範體系。

一是商業銀行基層網點要建立各職能部門、各崗位之間互動的監督體制,前後臺相互制約的互動體系,充分發揮事後監督崗位的作用,支行長及主管行長要定期、不定期進行換位檢查。

二是形成對規章制度有檢查、有落實、有反饋的良性循環機制,強調員工自我約束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三是堅持制度和流程的嚴肅性。把風險防範全方位、多層次地滲透到單位的各個崗位和環節,充分發揮業務部門的能動性,以防範因操作不到位而引發的案件和差錯。

(二)充分利用現有人力資源,建立全方位操作風險監督體系。

一是商業銀行要把內審部門作爲一個具有獨立的、可操作的部門,充分發揮內審部門的作用,同時對內審部門也要實行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審計和交叉審計,實施合規性、責任性和風險性並舉的審計原則,對有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持續跟蹤檢查,努力將審計關口前移。

二是審計部門要擺脫商業銀行內部人控制的局面,建立由一級分行行長直接控制的部門,全面扭轉現行實際的局面。

三是對重要崗位和敏感部位的員工實行八小時以外行爲的監管,最終形成銀行內部自律約束、再監督和外部監督多維立體的操作風險監督體系。

(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並引入獎罰並舉機制。

要加強對員工業務技能的培訓,提高操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法律意識、制度觀念和道德水平,降低因人爲因素或員工對政策、制度、法律不瞭解而引發的操作風險。在日常管理中積極倡導建立有力的風險控制文化,將本行的內部控制戰略和政策準確無誤地傳導到各個層次的每一位管理者和員工,使操作風險控制成爲每一位員工日常工作中的首要目標。同時,要引進激勵機制,對全年安全無事故的員工要進行獎勵,對因工作失誤或造成損失的操作風險的員工要進行處,甚至重罰,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把操作風險控制在最低點。

(四)建立經營與內部控制“兩條腿走路”的有效體制。

首先,要加強內控體制建設,從內部管理入手,將環環相扣、監督制約的內控制度真正引入到商業銀行業務運作的全過程。其次,建立具有高度獨立性、權威性、管理嚴謹,工作規範的內控體制,以制度規範業務,約束人員。最後,將內控的“事後查處”改變爲“事前防範”,防患於未然,一旦發現苗頭,立即採取措施化解風險。同時,通過加大查處力度增強員工自覺執行制度的自覺性,控制金融風險。

(五)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加大責任追查力度。

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嚴懲犯罪當事人的同時,決不能放緩對其他相關責任人的處理。

一是重點追究在內控制度執行過程中的失職、瀆職行爲,追究有關領導人的責任。

二是高度重視一般違規行爲的蔓延,要從小處着手,大處着眼,警鐘長鳴,常抓不懈,要把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防微杜漸,形成內控的威嚴防線。

【第5篇】安全風險分析報告

產品名稱:(註冊標準上的名稱)

風險評價人員及背景:(項目組長、醫學角度的大夫、技術角度的設計人員、應用角度的、市場角度的,並提供人員資格證明,如受過的培訓資格、職稱等級)

編制:日期:

批准:日期:

1.編制依據

1.1相關標準

1)yy0316-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

2)gb9706.1-1995醫用電氣設備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

3)iec60601-1-4:1996醫用電器設備——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4:並行標準:醫用可編程電氣系統

4)產品標準及其他

1.2產品的有關資料

1)使用說明書

2)醫院使用情況、維修記錄、顧客投訴、意外事故記錄等

3)專業文獻中的文章和其他信息

2.目的和適用範圍

本文是對xxxx進行風險管理的報告,報告中對所有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個危害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判定。對於每種危害可能產生損害的嚴重度和危害的發生概率進行了估計。在某一風險水平不可接受時,採取了降低見的控制措施,同時,對採取風險措施後的剩餘風險進行了評價。最後,使所有的剩餘風險的水平達到可以接受。

本報告適用於……產品,該產品處於設計和開發階段(或處於小批生產階段)。

3.產品描述

本風險管理的對象是……(如能加入照片或圖片),產品概述、機理、用途適應症:

禁忌症:

設備由以下部分組成:(文字描述或示意圖)

4.產品預期用途以及與安全有關的特徵的判定

(依序回答附錄a用於判定醫療器械可能影響安全性的特徵的問題)

4.1產品的預期用途、預期目的是什麼?如何使用?

應考慮的因素:預期使用者及其精神、體能、技能水平、文化背景和培訓等情況

人機工程學問題、醫療器械的使用環境和由誰安裝

患者是否能夠控制和影響醫療器械的使用

醫療器械是否用於生命維持或生命支持

在醫療器械失效的情況下是否需要特殊的干預

是否有接口設計方面的特殊問題可以導致不經心的使用錯誤(見4.27)

設備起診斷、預防、治療、緩解或創傷補償、解剖矯正、妊娠控制的

哪個作用

4.2醫療器械是否預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員接觸、如何接觸、接觸時間長短?

應考慮的因素:預期接觸的性質:表面接觸、有創接觸和(或)植入

每種接觸的時間長短

每種接觸的頻次

4.3在醫療器械中包含有何種材料和(或)組分或與其共同使用、或與醫療器械接觸?

應考慮的因素:與安全性有關的特性是否已知

4.4是否有能量給予患者或從患者身上獲取?

應考慮的因素:傳遞能量的形式及其控制、質量、數量和持續時間

4.5是否有物質提供給患者或從患者身上提取?

應考慮的因素:物質是供給還是提取

單一物質還是幾種物質

和最小傳遞率及其控制

4.6是否由醫療器械處理生物材料然後再次使用?

應考慮的因素:處理的方式和被處理物質的類型(如自動輸血、透析)

4.7醫療器械是否以無菌形式提供或準備由使用者滅菌,或用其他微生物控制方法滅菌?

應考慮的因素:醫療器械是否預期一次使用或重複使用

醫療器械的包裝、儲存壽命

重複使用週期次數的限制

所使用的滅菌處理方式的限制

4.8醫療器械是否預期由用戶進行常規清潔和消毒?

應考慮的因素:使用的清潔或消毒劑的類型

消毒週期數量的限制

醫療器械的設計可能影響日常清潔和消毒的有效性

4.9醫療器械是否預期改善患者的環境?

應考慮的因素:溫度、溼度、大氣成分、壓力和光線

4.10醫療器械是否進行測量?

應考慮的因素:測量的變量

測量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帶測量功能的須cmc標誌)

4.11醫療器械是否進行分析處理?

應考慮的因素:醫療器械是否由輸入或獲得的數據顯示結論(主要是軟件)

所採用的計算方法和置信極限

4.12醫療器械是否預期和醫藥或其他醫療技術聯合使用?

應考慮的因素:識別可能使用的醫藥或其它醫療技術和與相互作用有關的潛在問題患者是否遵守治療

4.13是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質輸出?

應考慮的與能量相關的因素:噪聲和振動、熱量

輻射(包括電離、非電離和紫外、可見光、紅外)接觸溫度

漏電流和電場和(或)磁場

應考慮的與物質相關的因素:化學物質、廢物和體液的排放

4.14醫療器械是否對環境敏感?

應考慮的因素:操作、運輸和儲存環境(包括光線、溫度、振動、泄漏、對能源和致冷形式變化的敏感性,電磁干擾)

4.15醫療器械是否影響環境?

應考慮的因素:對能源和致冷的影響,毒性物質的散發和電磁干擾的產生

4.16醫療器械是否有基本消耗品或福建?

應考慮的因素:消耗品或附件的規範以及對使用者選擇它們的限制

4.17是否需要維護和校準?

應考慮的因素:是否維護和(或)校準由操作者或使用者或專門人員來實現是否需要專門的物質或設備來進行適當的維護和(或)校準

4.18醫療器械是否有軟件?

應考慮的因素:軟件是否預期要由使用者和(或)操作者進行安裝、驗證、修改或更換

4.19醫療器械是否有儲存壽命限制?

應考慮的因素:此種醫療器械的標誌或指示和處置

4.20是否有延遲和(或)長期使用效應?

應考慮的因素:人機工程學和累積的效應

4.21醫療器械承受何種機械力?

應考慮的因素:醫療器械承受的力是否在使用者的控制之下或者由和其他人員的相互作用來控制

4.22是什麼決定醫療器械的壽命?

應考慮的因素:老化和電池耗盡

4.23醫療器械是否預期一次性使用?

4.24醫療器械是否需要安全的退出運行或處置?

應考慮的因素:醫療器械自身處置時產生的廢品。(例如醫療器械是否含有毒性或有害材料,或材料可再循環使用)

4.25醫療器械的安裝或使用是否要求專門的培訓?

應考慮的因素:包括試運行和交付給最終使用者

是否很可能或可能由不具備必要技能的人員來安裝

4.26是否需要建立或引入新的生產過程?

將新的生產過程引入生產設備,必須視作爲新危害的潛在源(例如新技術,新生產規模)

4.27醫療器械的成功使用,是否決定性的取決於人爲因素,例如使用者接口?應考慮的因素:可能造成使用錯誤的用戶接口設計特性,不能輕易地誤用

4.27.1醫療器械是否有連接部分或附件?

應考慮的因素:錯誤連接的可能性、差別性、和其它產品連接的相似性、連接力、對連接完整性的反饋以及過緊和過鬆的連接

4.27.2醫療器械是否有控制接口?

應考慮的因素:間隔、編碼、分組、圖形顯示、反饋模式、出錯、滑脫、控制區別、可視性、啓動或變換的方向、控制是連續的還是斷續的、裝訂或動作的可逆性

4.27.3醫療器械是否顯示信息?

應考慮的因素:不同環境下的可視性、方向性、總體和透視圖、顯示信息的清晰度、單位、彩色編碼、決定性信息的可達性

4.27.4醫療器械是否由菜單控制?

應考慮的因素:層次的複雜性和數量、狀態的瞭解、設置的路徑、導向方法、每一動作的步驟數量、順序的清晰度、存儲問題、與可達性有關的控制功能的重要性

4.28醫療器械是否預期爲移動式或便攜式?

應考慮的因素:必要的夾持、手柄、輪子、剎車、機械穩定性和耐久性

5.危害判定

(根據附錄d回答至少包括能量、生物學、環境、使用、維護等五個方面的內容,着重分析危害及其形成的原因,還可根據產品自身的特點進行列舉,但要求對照3.產品預期

用途以及與安全有關的特徵的判定中的問題對危害進行分類;先利用專業知識直觀地尋找潛在原因,進一步的原因分析則可應用fmea(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ta(故障樹分析)方法。)

6.風險評價

6.1評價準則(與風險管理計劃中相同)

6.1.3風險可接受準則

風險=嚴重等級×概率等級

6.2風險評價表

7.風險控制

通過以上的評價可以看出產品的風險可接受的程度,對處於可廣泛接受區的風險……(列舉危害的序號)無需再採取控制措施,對處於合理可行區和不容許區的風險必須採取進一步的措施進行控制。

8.剩餘風險評價

採取降低風險的措施後,……等危害的風險已降到廣泛可接受的程度,……等危害的風險也降到了合理可接受的程度。(還要說明採取降低風險的措施後,有沒有引入新的風險,若有,則須進行再次評價和控制)

若有較大風險的,且又不可降低,須收集和評審有關預期用途、預期目的的醫療受益的資料和文獻,以便決定受益是否超過全部剩餘風險表3採取控制措施以後風險水平

9.生產後信息

由於本產品尚未正是生產,一旦正式生產,……,再分析、評價、控制

10.結論

經過對危害的分析和評價,危害產生的風險均爲可接受,因此本產品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