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寫扶貧報告多篇

寫扶貧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鄉村旅遊扶貧的考察調研報告該怎麼寫

隨着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化,創新發展成爲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必然要求,而鄉村旅遊扶貧就是扶貧開發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20xx年x月x日至x日,xxxx縣政協第十三界委員會農經界別組赴興隆考察調研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通過對三橋濱州移民新村、興隆玫瑰農莊和卡麂坪傳統古村落民居保護的考察調研,對我縣鄉村旅遊扶貧現狀和問題的分析,旨在探討鄉村旅遊扶貧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目前,扶貧已進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階段,理清扶貧攻堅思路,增添扶貧攻堅措施,實施新一輪精準扶貧,已成爲各級政府使命崇高的艱鉅任務。

貧困地區是鄉村旅遊資源富集區域,更是扶貧重點投入的地區。鄉村旅遊扶貧豐富了扶貧開發的形式內容,提升了農村經濟的“造血功能”。鄉村旅遊貼近農村、貼近農民,是調整農村經濟、農業產業、農民收入結構的重要手段,自然成爲扶貧開發的重要載體。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是資源優勢的融合,是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其本質都是爲了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是促進貧困地區繁榮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助力。

一、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xxxx縣通過實施特色產業融合,打造鄉村旅遊服務平臺,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創建鄉村旅遊品牌、大力培育鄉村旅遊扶貧支柱產業。一是打造鄉村旅遊景區景點。目前新建龍橋、長安、太和、雲霧民族風情街,板壁房,保存濃郁川東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觀,提升旅遊接待服務基地的形象和檔次。新建三橋、龍橋、蜀鄂、杉木等扶貧移民旅遊新村,與綠樹花草相映襯,與景區景觀相輝映。農戶依託景區發展農家樂、提供特色旅遊產品商貿和後勤服務,實現安居樂業、經濟增收。二是建設鄉村旅遊配套設施。大力培育餐館、賓館、農家樂等鄉村旅遊服務業。制定出臺《xxxx縣鄉村旅遊農家樂補助標準及驗收辦法》,搭建貧困地區創業協會和小額信貸金融服務平臺,採取政策扶持、信貸、借款貼息等方式,解決資金困難,鼓勵引導發展。已發展鄉村旅遊扶貧農家樂1000家,總牀位12000個,餐位15680個,接從業人員1萬餘人,其中貧困羣衆2000餘人。致力鄉村旅遊扶貧人才培養。開展鄉村旅遊景區知識、鄉村旅遊扶貧營銷、農家樂服務規範、農家樂基本廚藝等專項培訓30餘期,培訓從業人員1.2萬人次,大大提高了鄉村旅遊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搭建電子商務平臺。發展電子商務企業,建設電子商務村,增強景區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產業發展。三是壯大鄉村旅遊特色產業。圍繞“示範帶全域、旅遊促產業、產業輔旅遊”的思路,以鄉村旅遊產業爲龍頭,發展“養生休閒”農業特色產業、觀光休閒農業園、規模化生態養殖。培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培育本土企業,圍繞鄉村旅遊要素,扶持、引導農業產業企業發展。鑫橋特色種植、雲龍牧業生態養殖等龍頭企業逐步成長,與之相應的就業羣體、服務團體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立足資源、市場和鄉村旅遊發展,謀劃特色效益農業產業佈局,支持、引導實施特色效益農業產業項目。建設紅豆杉生態原料林基地和種苗繁育基地4.1萬畝,繁育紅豆杉種苗7000多萬株。帶動5000餘戶農戶種植紅豆杉,近200農戶實現年收入超萬元;發展臍橙30萬畝,油橄欖6萬畝,實現產值15億元;大力發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萬畝,滿飽遊客眼福和口福,帶動成片農戶致富。建設現代農業觀光園。建成興隆扶貧觀光園、鶴峯油桃基地、江南臍橙觀光園,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3000餘人,新增產值1億元,戶平增收2萬元。四是開發鄉村旅遊產品。深度發掘鄉村生活、鄉村文化內涵,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凸顯三國文化、詩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蘊和地方特色,積極培育壯大鞏義美術產業羣,開發名優特產品、綠色食品、傳統工藝品,以及民風民俗手工製品和民族飾品等旅遊產品。五是創建鄉村旅遊品牌。打造了聚龍觀光園等2個3a景區、銘陽等3個2a景區、回龍和杉木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二、鄉村旅遊扶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產業發展缺乏共識聯動

鄉村旅遊扶貧是旅遊產業與扶貧產業相融合形成的新興產業形態,兩種完全不同的產業的結合,有一個探索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就目前而言,還沒有完全形成產業發展共識,主要表現爲各級黨委、政府對鄉村旅遊與農村產業發展的關係、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的作用、鄉村旅遊與鞏固農村經濟地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對鄉村旅遊扶貧思路不明確,理念不清楚,引導不給力;鄉村旅遊扶貧很大程度處於扶貧部門自說自唱的階段,宣傳推薦力度不夠,社會認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緊迫性沒有得到凸顯;公安特種行業管理,文化、工商、稅務、旅遊、衛生、防疫等部門管理服務還沒有跟進,產業聯動發展機制還沒形成。

(二)旅遊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

由於受扶貧項目資金投資週期的約束和績效評估機制不健全,鄉村旅遊扶貧形成的多是“幾間房,幾張牀,天熱歇個涼”的低端旅遊產品。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市場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產品缺乏市場分析,同質化現象突出。季節性強、效益不佳;開發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單一,文化內涵單薄,無法形成特色產品和核心競爭力等問題。

(三)發展環境急需改善提升

貧困村多處邊遠高寒地區,基礎設施相對滯後。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往往是對外交通條件是最差的地區。要發展鄉村旅遊扶貧,必須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級、用電保障、飲水安全、環境整治等環境條件。

(四)服務管理缺乏規章規範

一是制度不健全。鄉村旅遊扶貧由於跨多種行業,缺乏法律法規支撐,管理服務職責模糊不清,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制度。二是糾紛處理機制不健全。有經營行爲,就有糾紛發生的可能性。在經營過程中,主顧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糾紛都有可能發生。由於條件限制,鄉、村、戶處理糾紛的能力已很不適應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的需要。三是人員素質低。在實際的鄉村旅遊扶貧操作中,管理人員一般由村幹部或當地農民擔任,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是本土農民,綜合素質相對偏低,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

(五)鄉村旅遊扶貧“扶強不扶弱”

由於貧困戶多數是經濟、能力、條件多種致貧原因疊加的結果,住房條件、個人能力、經濟收入大多不符合參與鄉村旅遊扶貧所必備的要素,所以鄉村旅遊扶貧的扶貧性也在一定程度飽受社會爭議和質疑。由於鄉村旅遊投入大,點多面廣,貧困戶大多和旅遊扶貧政策沾不上邊。

三、鄉村旅遊扶貧的對策建議

(一)深化認識,形成鄉村旅遊扶貧共識

各級黨委政府要努力形成鄉村旅遊扶貧是國家扶貧戰略的共同意識。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旅遊扶貧是推進扶貧開發、創新扶貧模式及方式的探索與實踐;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推進區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抓手;是推動旅遊發展方式轉變、建設旅遊品牌的重要途徑”這一重大意義。

(二)科學規劃,強化規劃操作性嚴肅性

一是科學規劃。把鄉村旅遊扶貧作爲一項區域經濟發展的系統性工程來策劃規劃。要站在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以縣人大通過的《關於加快xxxx旅遊產業發展的決定》爲指針,與白帝城—瞿塘峽和天坑地縫等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xx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綱要等相銜接,突出扶貧特色和可持續性、可操作性,高起點、高規格制定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開發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明確主題。xxxx縣鄉村旅遊扶貧應該堅持豐富文化內涵、突出區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羣最關注的以文化、生態和健康爲主題的扶貧品牌。三是注重規劃的嚴肅性。鄉村旅遊扶貧總體規劃,必須對全縣的鄉村旅遊扶貧具有指導性和約束性。在鄉村旅遊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規劃執行的剛性原則,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和延續性。

(三)突出主題,打造鄉村旅遊扶貧品牌

立足生態涵養髮展,重點突出“生態休閒、健康人生”主題,提升鄉村旅遊扶貧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按照不同區位優勢和客源市場,利用水利、農業、林業、交通及新農村建設項目等優勢資源,開發避暑、健身、漂流、農事體驗等旅遊產品,形成比較全面的產業佈局。要以“保護資源環境、蔭澤子孫後代”主題。加強對鄉村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的保護,有選擇地保留、有重點地保護、有計劃地修繕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蹟。鄉村旅遊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開拓鄉村旅遊扶貧市場。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在重點旅遊線路和景區(點),設立鄉村旅遊扶貧宣傳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觀賞、瓜果採摘等節慶媒介,宣傳推介鄉村旅遊扶貧目的地。加快鄉村旅遊扶貧管理系統建設,積極開展網絡營銷,網絡預定等旅遊在線服務,指導鄉村旅遊扶貧專業合作社、扶貧示範戶建立網上預訂系統,提高鄉村旅遊扶貧發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資源,夯實鄉村旅遊扶貧基礎

一是加大財政扶貧的引導性投入力度。設置鄉村旅遊扶貧專項資金,重點向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戶傾斜;按照渠道順暢、方向不變、統籌安排的原則,整合農民新村建設、民族發展、道路通暢、飲水安全、用電保障、環境整治等行業部門資金。二是拓寬鄉村旅遊扶貧開發融資渠道。鼓勵縣內外各類企業、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和民間資本,採取獨資、合資、合作、聯營、購買、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鄉村旅遊扶貧開發。三是鼓勵和支持項目區農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權、資金、技術等資源,採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富有活力的旅遊服務經濟實體,創新“公司+農戶”、“公司+協會”等扶貧開發方式,提高鄉村旅遊扶貧的組織化程度,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五)規範管理,提升鄉村旅遊產品質量

一是建立健全鄉村旅遊扶貧管理體系。把鄉村旅遊扶貧納入農村扶貧開發法律法規管理體系,實現鄉村旅遊扶貧“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貧”規範管理轉變升級。二是建立和完善鄉村旅遊扶貧項目資金申報審批、管理使用、檢查驗收等制度,明確鄉村旅遊扶貧資金支持的對象和範圍,建立扶貧、旅遊、工商、衛生等相關部門管理服務聯席制度。三是走專業合作化道路。以村爲單位成立鄉村旅遊扶貧專業合作社,發揮其在市場開拓、質量管理、教育培訓、價格管理、投訴處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過“合作社+示範戶”的模式,實行標識標牌、星級評定、收費標準、客源分配等“四統一”規範運行管理。四是強化從業人員培訓。整合旅遊、人力資源、教育、文化等培訓資源,開展經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說、文藝表演、市場營銷等技能培訓,逐步提高鄉村旅遊人才的整體素質。

(六)創新機制,實現扶貧效益最大化

一是創新鄉村旅遊扶貧方式。對貧困戶發展農家樂,在享受鄉村旅遊普惠政策的同時,可以享受d級危房改造、宅基地復墾、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地災救助、三峽庫區移民等政策的疊加扶持。還可以享受扶貧的信貸貼息、低息和無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業開發的旅遊景區,政府給予相關扶持政策時,將扶貧責任捆綁給企業。企業必須履行優先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收購貧困戶生產的農副產品,門票收入提成用於貧困戶扶危濟困、社保扶貧補助、經濟發展扶持等扶貧義務。建立鄉村旅遊扶貧互助組織,探索無償扶貧資金有償使用機制,實現循環使用、滾動發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堅持鄉村旅遊扶貧資源集體所有、村民共享。通過制定村規民約、鄉村旅遊扶貧互助組織等方式明確並公示扶貧項目資金使用、利潤分配、項目受益農戶等重大事項,使鄉村旅遊扶貧成果真正惠及貧困農戶。三是建立扶貧項目成果鞏固機制。加強扶貧項目後續管護指導工作,建立“誰所有、誰管護、誰受益”的管護機制,發揮扶貧項目效益。

總之,xxxx鄉村旅遊扶貧要立足生態涵養區發展“三步走”戰略,以“建設長江三峽國際休閒度假中心”總體目標,以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和天坑地縫景區爲依託,以產業化拓展爲平臺,以發揮鄉村自然生態優勢和人文資源優勢爲重點,發展鄉村旅遊特色產業,走特色化、規範化、品牌化和可持續一體化的道路。

關於鄉村旅遊扶貧的考察調研報告該怎麼寫的內容已經呈現在各位面前,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更多精彩的工作報告範文更新在這裏,歡迎大家多多來閱讀參考。

【第2篇】扶貧工作報告怎麼寫

各位知道如何寫工作報告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扶貧的工作報告,一起看看吧。

扶貧工作報告怎麼寫1

根據省委、市委、縣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省、全市、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部署,我鎮按照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和“六個到村到戶”的要求,嚴格按照規定步驟和時間節點開展工作。

一、落實工作保障、廣泛宣傳動員

縣 “六個到村到戶”精準幫扶工作會議後,我鎮立即組織召開了黨政聯席會,研究成立了相關工作領導小組和督查組,建立了獨立辦公室,明確2名業務人員到辦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幹部職工會,黨員說事會、小組長會等平臺,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六個到村到戶”、“四個一工作法”和市委胡吉宏書記到海雀的調研報告等進行了學習傳達。同時,通過召開羣衆會、駐村幹部走村串戶、鎮工作信息平臺、黨務村務公開欄、《林泉之窗》期刊等方式在羣衆中進行廣泛宣傳。爲了加強學習力度,我鎮專門將精準扶貧“四個一工作法”、“六個到村到戶”好和海雀精準扶貧“十子歌”等宣傳資料印發各領導班子成員、駐村幹部、村幹部等進行學習,同時組織羣衆自編自演精準扶貧“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強化了宣傳力度,調動了廣大幹部工作積極性,激發了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強烈願望。

二、當前各項工作開展情況

1、建檔立卡工作。嚴格按照規模分解、初選對象、公示公告、結對幫扶、制定計劃、填寫手冊、數據錄入、聯網運行、數據更新等九個步驟,按照相應的時間節點,完成1330戶5091人和8個貧困村識別的建檔立卡工作。

2、結對幫扶到村到戶。按照“六個到村到戶”精準幫扶要求,結合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基層組織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在縣派4個縣直單位幫扶我鎮的基礎上,結合全鎮及各村綜合條件等情況,從鎮屬各單位、各村(社區)選派幹部、村幹部、黨員、致富帶頭人等一共282名幫扶人員,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駐村組長爲組長、縣幫扶單位幹部、駐村幹部、村幹部、村裏致富能人爲成員的15個扶貧工作隊,結對幫扶326戶1250人的貧困戶,要求每個幫扶責任人每週至少到村到戶1次,認真摸清幫扶貧困戶基本情況,找準幫扶辦法,制定幫扶脫貧計劃,按照“不脫貧不收隊”的工作要求進行幫扶。通過扶貧工作隊進行實地調研、進村入戶走訪、分析致貧原因並找準幫扶突破口,結合實際認真制定出了林泉鎮和15個村(社區)的“1+7”工作方案,並具有可操作性。

3、產業扶持到村到戶。在穩定糧煙的基礎上,按照“一村一策”的產業扶持辦法,通過能人引領、合作社示範,建立了清塘村575畝烤煙東部試驗站,林泉鎮惠鑫農民專業合作社1000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林泉社區、增坪村、山海村共300畝核桃基地,新水村500畝蔬菜基地,周寨村、營腳村共1000畝的大蔥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協調貧困戶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轉土地3975畝,羣衆在基地務工收入共240餘萬元。通過縣“122工程”的實施,目前正在實施清塘村林下養殖黑土雞6000羽,共覆蓋貧困戶30戶和困難農戶60戶,周寨村王溝養羊項目500只,覆蓋貧困戶25戶。林泉鎮新水村20xx年脫毒馬鈴薯優質薯種植項目已完成竣工驗收,覆蓋農戶265戶,可使農民增加收入30萬元。

4、教育培訓到村到戶。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到營腳、增坪等村組織農民培訓2期1289人,職業院校到新水村舉辦培訓班1期60人,農民講師培訓10次600餘人,計劃輸送60人到職中學習培訓。

5、基礎設施到村到戶。實施涉及清塘、新水、餘姚、衛星、海子、周寨、林泉、增坪等8個村的通村水泥路共26.4公里硬化工程,現已完成路基13.6公里、路肩8.5公里、基礎墊層1公里、路面硬化0.3公里;投資各200萬元的清塘村、衛星村的“菸草扶貧新村”建設工程,“一事一議”部分已基本結束,涉及招投標的項目,目前正進行人飲工程水池的修建、管道的鋪設和太陽能路燈的安裝等設施施工中;清塘村“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總投資226萬元,目前進度已過半;新水、海子、衛星等村計劃農網改造1057戶,新水村已改造51戶,海子村、衛星村正進行線路施工中;深圳光明新區對口幫扶項目已落實規劃和制定方案上報;菸草機耕道建設項目正在協調中;高錦村移民整村推進及避險解困項目也正在規劃中。

扶貧工作報告怎麼寫2

一、精準扶貧工作

我鎮以“建檔立卡”落實扶貧到戶政策。全面開展了貧困家庭的調查摸底,建立了貧困家庭檔案813戶2930人,完善扶貧對象動態識別機制,通過項目規劃到戶、資金扶持到戶、產業發展到戶、素質提升到人、幫扶責任到人、檔案建立到人,確保扶貧到戶政策全面落實。爲實施分類扶貧、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確定扶貧內容、方法、途徑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提供可靠依據。

二、產業扶貧工作

我鎮今年共安排扶貧資金64萬,通過貧困家庭檔案,各村經過村民代表會議投票選出貧困家庭共175戶779人進行產業扶持。通過科學規劃、實施“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並將產業扶貧資金、“貧困村互助資金”等向重點村集中投入,各重點村已逐步形成了適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如:蕉子壩村34戶農戶自行組織成立了“村興旺葛根種植專業合作社”。該社葛根種植面積達15畝,預計年產值達20多萬元。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做到了“五個統一”,即統一進苗、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種植、統一品牌、統一銷售。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使農民增加收入。

三、搬遷移民扶貧工作

採取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實施下山扶貧。在鎮政府所在地的圩鎮內實施集中安置,積極動員和引導高山邊遠的農戶搬遷下來,幾年來共扶貧搬遷94戶456人,集中安置30戶135人,在全鎮逐步形成了山裏面耕作圩鎮消費、山裏面掙錢圩鎮享受的局面。

四、整村推進工作

一是把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作爲扶貧攻堅整村推進的有效載體,以做優做大村莊規模爲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鎮聯動、村落連片、綜合示範區建設、公路沿線整治,着力改變農村面貌。二是推進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把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作爲貫徹《若干意見》、促進扶貧攻堅的首要大事、開局工程和民生工程。近年來,我鎮共硬化村組公路5.4公里,投資103萬元;新建水圳2200米,投資19萬元,修建漫水橋一座,投資4萬元。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設施依然相對薄弱。從基礎設施上看,我鎮地處偏僻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較多,貧困人羣的生產生活條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澇條件不足,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近年來,雖然通過扶貧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滿足當前及今後的發展需要。從人口素質上看,貧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在走訪農戶中發現,貧困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病殘戶或無勞動力戶,脫貧難度較大。

(二)扶貧資金投入仍顯不足。目前,我鎮扶貧資金主要是依靠扶貧辦項目資金和各縣直幫扶單位支持,貧困村籌資較爲困難。

(三)返貧現象比較突出。目前我鎮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另外,每年都會出現一部分已經脫貧的人羣,由於脫貧基礎不穩,因病、因災、因學等原因又重新返貧,由於整村推進工作重點在基礎設施方面,難以顧及這部分貧困戶。

六、幾點建議

1、增加扶貧重點村個數。這些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條件差,村容村貌亟待改善。爲此,請求上級對實行差異化扶貧,幫助羣衆儘快脫貧致富。逐年增加貧困村的數量,力爭6個行政村都能享受到扶貧重點村的扶持政策。

2、在扶貧政策上給予特殊扶持。加大資金支持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攻堅工作,擴大“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試點”範圍,提高移民搬遷補助標準,防止出現農民因建房返貧現象。

3、增強貧困羣衆自我發展能力。大力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充分利用雨露計劃和民生工程新型農民培訓,認真做好貧困人口的職業教育、務工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確保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和培訓一門技術,振興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羣衆的目標。

扶貧工作報告怎麼寫3

一、近幾年扶貧開發情況

圍繞“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輸勞務,發展引項目,落實抓幹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項目建設、發展高效農業、加快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爲突破點和切入口,加大基礎設施、結構調整、基層組織等方面建設力度,取得紮實的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抓整村推進,完善基礎設施。近年來,集中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財政支出85%以上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事業。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決了“行路難”;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基站、網絡通訊,解決了“通信難”;新建了鎮衛生院,全面實行新農合,解決了“看病難”;新建了中心校,鎮中學宿舍,完成教學點調整,義務教育階段全免學雜費,義務教育入學率100%,解決了“上學難”;完成了農電網改造,解決了“用電難”。全鎮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羣衆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社會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二)抓資源開發,促農民增收。由於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加快了果業、毛竹、林業等特色資源的開發,農產品得到升值,資源優勢開始轉變爲經濟優勢。果業面積已達22800畝(其中密桔13600畝,臍橙9200),其中連片200畝以上的精品果園有8個;全鎮共有林業面積32萬畝,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積6.5萬畝。同時,紮實開展了農民實用技術和農民技能培訓,使農村富餘勞動力掌握了一技之長,拓寬了農民致富渠道,勞務收入明顯增加。

(三)抓政策落實,完善社會保障。我們高度重視以改善民生爲重點的惠農政策的落實,着力解決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全鎮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是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各項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三是不斷健全民政救助,及時安排發放救災救濟款物,加強低保規範化建設,紮實落實各項優撫安置政策;四開展廣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動,讓受災羣衆、農村貧困人口、計劃生育貧困戶、貧困黨員等普遍感受到黨的恩情、政府的溫暖,享受到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四)抓新農村建設,改善生活條件。一是村莊環境整治成效顯著。先後完成了上坪集鎮建設規劃設計和69個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投資400萬元,以精品建設點爲重點,以點帶面推進了18個新農村建設點建設,農村面貌得到較大改觀;二是全力實施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戶農村危舊土坯房的改造,羣衆居住條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強民主管理。改革村級管理辦法,對所有村級集體收入和轉移支付經費一律實行“村財鎮管、鎮管村用、民主理財,規範管理”。對村級工作實行目標管理,獎得動心罰得心痛,實現村民自治與政府工作的對接,促進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五)抓基層組織,增強發展能力。建立了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度,成立了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分工,分解了任務,使責任落實到個人、落實到每個環節。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建立健全黨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完善了村組幹部管理考覈和激勵機制,先後有兩名優秀村支部書記考錄爲鄉鎮事業幹部,村級基層黨組織戰鬥力明顯提升。

二、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發展不足,貧困人口較多。鎮地處高寒冷涼的山區,海拔在400米以上,屬典型的立體氣候,每年冷澇災害頻繁,對農作物生長極爲不利。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果業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且黃龍病綜合防控形勢嚴重,耕地面積6019畝,人均可用耕地0.46畝,主要種植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結構單一,產值較低,競爭力較弱。雖然我鎮擁有豐富的鐵、鈾、鉛鋅等礦產資源,但是目前鐵礦只是小規模開採,鈾礦、鉛鋅礦等優勢礦產資源未被開發利用,工業發展水平較低,工業對鎮域經濟發展的貢獻較小。同時,由於全鎮農民文化素質底,思想還比較保守,知識結構短缺,勞動技能不強,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全鎮仍有貧困人口2930人佔22.4%(今年爭取脫貧779人),五保戶54人,低保戶477人佔4.2%。農村居民居住條件較差,全鎮仍有566戶(2022年改造186戶,20xx年改造468戶)居住在土坯房中。

二是財力不足,債務包袱沉重。由於全鎮經濟缺乏支柱產業,企業培育和發展滯後,開闢和培植新的稅源尤爲艱難,財政稅收也就逐年減少。由於財力有限,要保持機關正常運轉都十分困難,更無多餘資金用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鎮因公路、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建設負債近1000萬元。由於債務纏身,鎮政府在抓經濟發展中往往感到壓力重重,舉步維艱,鉅額債務已成爲經濟社會發展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三是基礎設施滯後,羣衆生產生活不便。由於受地理位置影響,經濟發展水平和羣衆自身財力不足等影響,全鎮基礎設施水平較差,羣衆生產生活條件有待改善。一是農田水利設施亟待改造。基本農田建設、水利設施建設、機耕道路等建設滯後,多爲改革開放以前修建,很難進行全面整修,抗災能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綜合生產能力不高。二是通電視覆蓋率有待提高。全鎮仍有3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1530戶不通有線電視。三是電網改造有待加快。由於電壓不夠,用電安全較難保障。四是公路等級低,羣衆出行難。全鎮有公路60公里,其上坪至松山坳線21公里,高頭至殺人坳線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於都是低等級公路,彎多路陡,受惡劣氣候影響嚴重,管養困難,近期纔開通1路客車,羣衆出行難,運輸難的現象依然突出,整體效益發揮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業滯後。雖然長期以來我鎮在文化、教育、衛生上的實行了高投入,但是總量較小,公共事業建設滯後。全鎮現有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中學,5所教學點,6所幼兒園,退休教師35名,在職教職員工86名,在校中學生266名,國小生662名,幼兒學生374名,校舍面積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僅10平方米,有d級危房3600平方米;有鎮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9間,村醫11名,醫療設備陳舊,醫技水平偏低,造成羣衆看病難、看病貴。全鎮綜合文化場所和農村現代信息場所缺乏,羣衆業餘文化生活較貧乏,獲取信息的渠道較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與整村推進相結合,實施一批項目。我們將抓住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政策機遇,加快融入對接,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工程、通組水泥路建設等一批項目。

2、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建好一批村莊。圍繞全市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加強村莊的環境整治,增強羣衆的衛生意識,引導農民轉變落後的生活方式,達到村容村貌和生態環境美化優化的目的。

3、與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培養一批能人。以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爲契機,切實加強全鎮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緊緊圍繞服務羣衆這個重點,紮實推進“雙培雙帶”工作,充分發揮能人帶動和示範作用,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使基層組織更加堅強有力、黨羣幹羣關係更加密切、鎮村經濟更加發展壯大。

四、建議

1、建議給予政策支持。建議上級在貧困鄉村扶貧項目資金安排上考慮邊遠貧困鄉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等方面的特殊情況給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項目資金和物資預算投入,以便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產生的實效。如項目的前期調研評估、後期管理服務資金上沒有列入項目預算,導致一些項目沒有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

2、建議給予項目支持。一是在農田水利項目給予支持。受柑橘黃龍病的衝擊,部分農民有意願恢復土地水稻種植,對水陂水圳修復願望較爲強烈;三是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建議加大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幫扶力度,提高客運班線通行密度,方便羣衆出行。三是建議加大農村電網改造,提高用電質量。四是給予農村信息化工程項目支持。建議每個行政村設立1個農村信息化點,方便羣衆獲取生產生活信息。五是扶持建設農民培訓就業基地。建議在每個鎮建設1個農民培訓基地,提高農民技能,方便羣衆外出務工和返鎮創業。六是扶持建設綜合文化場所。建議在每個村建設1個農村文化場所,豐富羣衆業餘生活。七是加大農村大病救助力度。農村因病致貧嚴重,建議加大農村大病救助力度,破解因病致貧問題。

3、建議給予資金支持。由於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救災減災投入巨大,歷史債務較重,由於可用財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還清歷史債務極爲困難,建議能綜合考慮鎮級承受能力,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分別給予幫助支持,化解歷史債務。

【第3篇】鄉鎮2022扶貧工作計劃怎麼寫報告

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 《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精神,根據省、市、縣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結合我鄉實際,現制定昌溪鄉2022年度精準扶貧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新時期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幫扶、精準脫貧”的原則,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找準致貧原因,區分貧困類型,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進行扶持,切實改變貧困村面貌,增加貧困家庭收入,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確保扶貧對象同步實現小康。

二、主要目標

通過實施造血式扶貧和提高五保戶、低保戶保障標準,使全鄉農村貧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達到國家扶貧標準以上,通過實施貧困移民搬遷和貧困戶危房改造、項目扶持小額信貸等系列幫扶措施,讓貧困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昌溪村36戶80人雙源村22戶60人萬二村18戶62人實現脫貧目標,貧困村年集體收入達 8萬元以上;通過扶貧整村推進、產業發展等項目,使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大爲改觀,農村公共服務基本完善,各項主要指標接近全鄉平均水平。

三、主要措施

1、根據對口幫扶任務分配表及聯繫人員名單,計劃安排走訪對口幫扶貧困戶,及時與村委會聯繫、溝通,做好新一年扶貧調研工作,掌握貧困村、貧困戶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幫扶工作責任制,爲切實解決貧困羣衆實際困難提供保障。

2、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堅持因地制宜、補缺補差,通過實施開發特色產業、發展社會公共事業、提高勞動素質和能力等方式,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

3、創新扶貧小額信貸,爲貧困戶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認真落實縣小額信貸實施辦法,協助縣扶貧辦、農商行等部門通過建立風險補償金、完善扶貧小額貸款貼息等措施,有效解決貧困戶發展生產資金短缺的難題。

4、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穩步增加貧困戶收入。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在雙源村興建260畝綠梅養植基地,以產業帶動輻射周邊羣衆發展,藉助美麗鄉村建設契機,改善萬二村容村貌,爲加快龍王尖旅遊開發增添動力,增加村民收入來源。對有發展意願和發展能力的貧困戶按各自需求採取相應扶持措施,爲貧困戶增加收入拓寬渠道。

5、開展教育扶貧,增加貧困戶的就業機會。在確保貧困戶子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按照“雨露計劃”的要求,對貧困戶子女在中、高職業技術學院就讀的實施資金補貼 ,進一步營造社會各界和愛心人士幫助貧困戶子女完成學業的良好氛圍,增加貧困戶子女的就業機會。鼓勵貧困戶的勞動力參加各類勞動技能培訓,至少掌握一門生產技術,爲實現就業提供保障。根據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實際需求,開展各類實用技術的勉強培訓,增強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6、積極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工作,確保貧困羣衆有基本住房。加強對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兩項政策的銜接,繼續向貧困人口傾斜。

7、加強民政兜低,確保所有無勞動能力及收入的貧困羣衆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大五保、低保戶的保障能力。對因病返貧的農戶通過大病救助、大病保險等方式予以扶持。

8、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根據每個貧困戶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救助。計劃今年“七一”前夕、國慶前夕、春節前夕合理安排幫扶物資,分別用於幫助貧困戶購買大米、油等生活用品。

四、責任落實

1、落實扶貧的主體責任,扶貧工作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抓落實;各級各部門分工協作,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各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扶貧工作隊長對本村扶貧工作負主體責任。

2、加大資金投入,整合扶貧資源。整合扶貧、農業、水利、土地、交通、財政、文化、發改委、移委等多部門資金,在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支持貧困村和貧困戶,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個人認領扶貧項目或捐資,積極開展幫扶濟困活動。

3、強化包村單位及包保幹部責任,提高包保成效。根據萬名黨員幹部幫萬戶行動方案,建立包村單位年初建帳、年中對賬,年底查帳制度,確保各項幫扶措施落到實處。進一步強化考覈,真正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4、強化駐村扶貧工作隊職責,充分發揮幫扶作用。各駐村扶貧工作隊要認真履行各項職責,堅持長期駐村,杜絕“走讀現象”。要幫助貧困村制定發展計劃,幫助貧困村找準發展項目,落實好幫扶措施。

5、強化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進一步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扶貧項目、資金、扶貧對象等信息公示制度,確保陽光操作。堅持做到專款專用,確保資金向貧困村傾斜,強化扶貧項目前期評估和後期跟蹤問效,切實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6、加強領導,確保全年扶貧工作順利完成。發揮好鄉扶貧工作站作用,定期召開扶貧工作協調會,完善扶貧內容,更新工作措施;加強與貧困戶的聯繫,及時掌握扶貧工作進展情況;積極瞭解各村扶貧互助基金的管理運作,增強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同時做好扶貧工作信息和總結上報工作。

【第4篇】精準扶貧調研報告怎麼寫

按照省直機關工委的有關要求,近期,我局三支部就寧都縣黃石鎮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訪談調研。

一、基本情況

黃石鎮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西南部,共有15個行政村,154個村小組,鎮總人口約10700餘戶,勞動力約21000餘人,其中貧困人口7700餘人,計2494戶。

黃石鎮面積78.8平方公里,丘陵面積50000餘畝,耕地面積19000餘畝,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約0.5畝。農作物中以水稻、花生、紅薯、臍橙、桑蠶爲主,是“寧都黃雞”的發源地。礦產以螢石礦、高嶺土資源爲主。梅、琴兩江交匯形成貢江。鎮主導產業爲種植、養殖和務工。勞動力資源較爲豐富,但多以勞務輸出爲主,目前,鎮外出打工人數約18000人,約佔勞動力總數的85%。

二、調研過程這次調研,時間緊湊,適逢新春佳節,難以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聯繫,依託《黃石鎮精準扶貧工作方案》和《黃石鎮產業發展規劃圖》等資料,在認真研讀基礎上,多采取與村民溝通交流爲主,其它官方資料和素材難以蒐集,信息碎片化居多,難以形成客觀的結論。

三、精準扶貧的主要措施根據鎮現有產業基礎、人文自然資源和羣衆需求,通過實施基礎設施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就業扶貧、保障扶貧、水利扶貧、濃醇電網扶貧、衛生扶貧和搬遷移民扶貧等精準措施,並形成三個着力點:

1、統籌發展,因地制宜,實施產業扶貧。着力發展以蔬菜、臍橙、油茶,菸葉爲主導的種植業,以牛、羊、三黃雞爲主導的養殖業。

2、突出特色,常抓不懈,實施就業扶貧。着力實現貧困戶勞動力優質就業、穩定就業。

3、堅持規劃,精心打造,實施旅遊扶貧。着力打造“古色、綠色、江色”鄉村一日遊,帶動貧困戶參與。

四、幾點體會思考

精準扶貧必須緊扣“重在聯、貴在爲、深在制”要領,堅持扶真貧、真扶貧,不斷拓展內涵和層次,實現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實質性轉變。但與村民的交流中,依然可以看出一些值得思考的環節:

1、扶貧配套方案缺位。“古色、綠色、江色”的鄉村一日遊旅項目。受交通制約較大,目前鄉村公路狹窄,春節日期間多次、多點、多路段發生堵車。

此外,與旅遊配套產業滯後,目前缺乏與餐飲業(如農家樂)、種植業(果蔬採摘)對接和互動。

2、方案後續跟進缺位。如發展養殖業,政府採取財政補助的方式鼓勵和引導,但缺乏有效組織,補助發放農戶,大多都沒有用到養殖業上,改做它用,補助資金效用沒有體現。

此外,如菸草種植,需要的資金、技術等配套,還有產品的後期初加工、銷售等,如果沒有後續的跟進措施,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

3、勞動力成關鍵問題。黃石鎮勞動力資源豐富,但大多以勞務輸出爲主,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老人與兒童留守,成爲扶貧產業實施關鍵。老人思想保守,新技術等接受慢,勞動能力日益喪失,產業實施難以真正落實到位。

五、建議

1、統籌城鄉治理。

一是要依託城鎮,扶貧項目應對接城鎮需求、城鎮市場,依託城市助力鄉村脫貧;

二是要加強城鎮治理,緩衝對農村的壓力和衝擊,尤其是拖欠工資,工傷醫療保障等領域。從現狀來看,鄉村資源單項流動明顯,社會的財富、知識、人才很少流向農村,更多的是從農村獲取資源,如土地。但社會不良的觸角,諸如政府拖欠工程款項,信仰危機導致的價值觀混亂,總是最後落腳於農村貧困家庭,在社會缺乏救濟手段的今天,種種悲劇往往最後是以農村貧困人口返貧,或者加重貧困爲收場。

2、精準扶貧和產業引導需要政府更多作爲:

一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教育是防止循環致貧的根本,老人忙於農活,監護能力受到影響,疏於監管,容易形成惡性循環。二是完善鄉村社會保障體系,如醫療、社保等。與城市一樣,農村老齡化矛盾逐步顯現,體弱多病,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

三是產業引導是根本。產業引導需要政府的主導,尤其是在人才培育、市場開拓、技術支持、產業規模、產業的差位等方面,單純的政府補助、零敲碎打難成氣候。

3、深化調研也是精準扶貧的助力。黨員幹部對家鄉感情深厚,而且不少黨員幹部的親朋好友依然留守鄉村,開展調研,尋求脫貧對策,幫助鄉村脫貧,或者有機會爲家鄉做點事情,是他們的責任,是他們的動力,也是他們的榮幸。但適逢新春佳節,時間緊湊,素材多以見聞等碎片化的爲多,難免影響實效。

標籤:扶貧 多篇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