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蕭何自污的歷史典故是什麼【精彩多篇】

蕭何自污的歷史典故是什麼【精彩多篇】

蕭何自污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篇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傑雲集響應,天下大亂。而此時的蕭何仍在沛縣當功曹,他和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時常聚會,密切注視着局勢的發展,並暗中與在芒碭山中的劉邦保持着聯繫。

蕭何

蕭何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計。大家都推舉劉邦爲縣令,背秦自立。劉邦卻推辭道:“現今天下紛擾,諸侯並起,沛令一席自應選擇全縣最有聲望之人。我並非自愛,實因德薄能被蕭何擁立爲沛公的劉邦,誤己事小,倘若誤了全城父老,那就百死莫贖,還是快快另選賢能,以圖大事吧。”衆人見劉邦出言謙遜,更加悅服。於是衆人堅請劉邦擔任沛令。劉邦仍是再三推讓不就,蕭何苦勸也無濟無事。衆人無奈,便選出9位全縣最有聲望的人,連同劉邦共計10人,把10個人的姓名寫在紙上,謹告天地,拈出何人,何人即爲沛縣縣令,不得推辭。

蕭何見狀,忽生一計,忙對大家說:“諸位這個辦法很好,取決於天最公道。這點微勞,須讓不才來盡。”衆人聽了十分贊同,都說:“蕭功曹在縣辦事多年,做事精細,這件事情理當請蕭先生處理”一切準備就諸後,蕭何又轉身對衆人說:“劉邦最爲鄉親信仰,拈鬮之事,我看就請他來擔任,以昭鄭重。”衆人齊聲叫好。劉邦只得對天行禮之後,拈出一鬮,當衆展開一看,上面恰好寫着自己的名字,看一眼蕭何,又要推辭。蕭何見狀,忙走上前去,一把將盤中剩餘的紙鬮抓起,放入口中嚼碎,然後高聲說道;“天意所歸,還有何說。”衆人聽了,歡聲雷動。劉邦無奈,只好應諾。於是,他們便在縣衙大堂舉行了儀式,誓師起事,並按楚國舊制,稱劉邦爲“沛公”。事後,劉邦才知道原來蕭何所寫的10個紙鬮全是劉邦的名字,深知蕭何真心擁戴自己,內心十分感激。從此,蕭何緊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了蓋世的功勳。

正經漢子,名相蕭何

典故:蕭何自污

【出處】《史記·蕭相國世家》。

【釋義】蕭何:西漢高祖時丞相。自污:自己玷污自己的清白和名譽。

【歷史典故】

蕭何是西漢初期政治家,他幫助劉邦建立漢朝後不久,黥布謀反,高祖御駕親征,其中派遣使者數次問候蕭何,回報說:“因爲皇上在軍中,相國正鼓勵百姓拿出家財輔助軍隊征戰。”這時有個門客對蕭何說:“您不久就會被滅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勞第一,不可能再得到皇上的提拔。可是,自您進入關中,一直得到百姓擁護,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數次派人問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關中百姓的擁戴。現在您爲何不多買田地,少撫卹百姓,自損名聲呢?皇上必定會因此安心的。”

蕭何認爲有理,便依計行事,搶奪百姓田地。後來,高祖得勝回朝途中,有百姓攔路控訴相國。高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高興異常,也沒對蕭何進行任何處分。

【成長心語】

人要想立身於世,就不得不精明些。但是,精明、技巧要因人因地而異,有時候就不 本站…能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樣的人屢見不鮮;過於方正、深得人心而引來殺身之禍者,史書上不勝枚舉。因此,爲人處世不要處處顯露自己的聰明,必要時不但要把自己的聰明歸於別人,而且要善於自損形象,表現出一副“大智若愚”的樣子。寧可當時吃點虧,或者遭人唾罵,也要保全自己,免得惹禍上身。

蕭何自污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篇二

【蕭何自污的典故】

自古以來,皇帝大多都是隻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之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也不例外。蕭何從沛縣起義之時便一直跟隨在劉邦左右,即使是這樣,劉邦在後期也對蕭何有所疑心。蕭何爲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得自污名聲。

蕭何當時爲了天下太平,用計謀殺死了大將軍韓信。劉邦爲了褒獎蕭何,賞賜了他許多金銀珠寶,蕭何本人也是十分的高興。但有一日,蕭何的門客跟他說:“丞相,你之後會有大災難啊!”蕭何不解,兩人經過一番仔細的商談後,蕭何明白了皇帝原來已經對他有了猜忌之心。經過一番思考後,第二天一早蕭何便前去面聖,說自己只是做了分內的事情,不值得皇上如此厚愛。同時,蕭何還拿出自己的財產充入國庫。皇帝見此十分的開心,蕭何也逃過一劫。

在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軍隊平亂的過程中,每次有押送糧草的人來時,劉邦都會問一句:“丞相蕭何在做些什麼?”聽到隨從的回答後,劉邦都沉默不言。當蕭何聽說這件事後,便知道自己大難已至。無奈之下,蕭何聽從門客的建議,強奪百姓的土地,開始斂財數千萬之巨。有百姓在劉邦班師回朝的途中向劉邦告狀,劉邦聽後大怒。回宮後,劉邦召蕭何覲見。蕭何不僅不爲自己辯解,還要劉邦拿出上林苑給百姓耕種。劉邦一怒之下便將蕭何投入大牢,還對蕭何動了刑。

在百官的勸解下,劉邦還是釋放了蕭何。當時蕭何已經年邁,又受了刑罰,整個人看上去很不好,但蕭何爲了保全自己性命,強撐着去見了劉邦。劉邦見到蕭何的慘狀後,心中十分不忍,便寬恕了蕭何。最終,蕭何運用自己的智慧,保全了性命。

【拓展延伸】

蕭何之死

輔佐過兩代皇帝的蕭何是一位忠心不二的。大臣,更是一位足智多謀的政治家。蕭何最後的結局比起其他一同開創西漢王朝的同僚來講,已經好上太多了,至少不是被皇帝所殺的。那麼,在歷史上素有一代賢臣之稱的蕭何是怎麼死的呢?

蕭何生於公元前257年,是沛豐人,跟漢高祖劉邦是同鄉。兩人相識之際,蕭何便認爲劉邦在今後會是一個有大作爲,能成大事的人。當時正值亂世,天下大亂,許多有志之士紛紛起義。蕭何和劉邦有感於當時政治格局的混亂,決定在沛縣一同起義。蕭何一直跟在劉邦的左右,爲劉邦出謀劃策,招徠人才。當時還是默默無聞的韓信便是蕭何向劉邦推薦的,蕭何慧眼識人,知道韓信有着傑出的軍事才能。而韓信也沒有令人失望,多次打敗敵軍,獲得勝利。等到楚漢之戰時,蕭何留守後方,爲劉邦前線的軍隊籌集糧草,安撫後方的百姓。

蕭何親眼見證了劉邦建立西漢這一全新的王朝,並在之後的日子裏,蕭何一直對劉邦忠心耿耿。雖在天下安定之後,劉邦忌憚蕭何功高震主,對蕭何產生了猜忌。蕭何心裏明白自己已經被劉邦疑心,於是無奈之下自污名聲,消除劉邦的猜忌之心。就這樣,蕭何運用自己的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在劉邦去世之後,蕭何又盡力輔佐新皇帝。在公元前193年即惠帝二年,蕭何在自己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