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教育故事 (優選50篇)

【導語】

教育故事 (優選50篇)

教育故事 (優選50篇) 由本站會員“淅聰敏”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教育故事篇2:教育故事篇3:教育故事

【正文】

篇1:教育故事

1、找回了自尊和自信

飛飛是個典型的厭學孩子,他從厭學到“厭學校”,發展到之後動輒與同學“打成一片”,結果成了學校里人人厭惡的“壞孩子”。回到家裏,一塌糊塗的學習更招來父親的飽打,飛飛已麻木到哭也哭不出來的地步。

尋常的鑰匙打不開不尋常的鎖。對飛飛這樣的孩子,在人格上要平等對待,必須用教嬰兒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來感化他。

有一次,他狂風暴雨般地把桌子、凳子和櫃子全移了位,儘管同學們也活潑有餘,還是被飛飛驚呆了。飛飛高高地站在桌子上,一副誰也不怕的表情。教師卻用柔和的聲音對有些憤怒的同學們說:“飛飛發脾氣肯定有他的理由,我們相信他會把桌椅歸位的。此刻我們出去玩一下,讓飛飛同學冷靜一下。”

當教師半小時回來後,發現一切都歸復原位了。三天後,飛飛舊“病”復發,教師卻表揚了他,說:“飛飛有提高,上次移動了桌椅、書架,這次卻只推倒了桌子,大家是不是該給他鼓掌呢?”同學們熱烈鼓掌。飛飛很不好意思,立即把桌子扶好了。飛飛第三次發脾氣,恰好在陽臺上,教師又一次表揚了他:“飛飛怕影響大家學習,而跑到陽臺上發脾氣,這是一大提高。”

在教師一次次給面子、給臺階中,飛飛漸漸地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找回了自尊和自信。飛飛完全變了,在一次晚會上他表演節目:“我要上學校,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我喜歡背書包。”

2、分蘋果的故事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爲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談的是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犯人這樣寫到: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弟弟搶先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着自我。”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聽了,十分高興,在我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爲了得到想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此刻,我被送進了監獄。

那位著名人士這樣寫到:我和弟弟都爭着要大的。媽媽說:“我把門前的餓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十分感激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能夠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能夠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3、一個美麗的故事

有個塌鼻子的小男孩,因爲兩歲時得過腦炎,智力受損,學習起來很吃力。打個比方,別人寫作文能寫二三百字,他卻只能寫三五行。但即便這樣的作文,他同樣能寫得美麗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課,題目是《願望》。他極其認真地寫,那作文極短,僅有三句話:我有兩個願望,第一個是,媽媽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說:“你真聰明。”第二個是,教師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說:“你一點也不笨。”

於是,就是這篇作文,深深地打動了他的教師,那位媽媽式的教師不僅僅給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帶感情朗讀了這篇作文,還一筆一畫地批道:你很聰明,你的作文寫得十分感人,請放心,媽媽肯定會喜歡你的,教師肯定會格外喜歡你的,大家肯定會喜歡你的。

是的,智力能夠受損,但愛永遠不會,它朝氣勃勃,永遠垂着綠陰,開着明媚的花,結着芳香的果。

4、利息

在一次段考中,一個男生的語文得了59分。他找到教師說:“教師,您就再給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教師說:“作文絕對不給加分;可是,我能夠給你把總分改成60分——我借給你1分。可是,你可要想好啊,這1分不能白借,要還利息的,借1還10,下次考試我要扣掉你10分,怎樣樣?要是覺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說:“我借。”結果,再後一次段考中,他語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淨剩81分。

這位教師:一是有一顆真切的愛生之心,他不想讓學生捱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學生;三是他善於利用契機激勵學生。那個借分的學生由於獲得了教師的“資助”,得到了教師的關愛,鼓起了奮鬥的信心,從考試不及格到考試滿分,實現了他自我的許諾。

——一般說,教師對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往往不會很重視,不會很信任,有的甚至會挖苦諷刺,巴不得借家長之手“好好整治”一下學生。教師心裏很想把學生教好,但對學生缺乏愛心,單是“恨鐵不成鋼”,“鐵”就難以“煉成鋼”。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齊的。

5、20美金的價值

一位父親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發現他的5歲的兒子*在門旁等他。“我能夠問你一個問題嗎?”“爸爸,你1小時能夠賺多少錢?”“假如你必須想明白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爸爸,能夠借我10美金嗎?”父親十分生氣。約1小時後,他平靜了下來,開始想着自我可能對孩子太兇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於是,父親走進兒子的房間,給了孩子10美金。“爸爸,多謝你。”小孩歡笑着從枕頭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着。“爲什麼你已經有了錢還要?”“因爲這之前還不夠,但我此刻夠了。”孩子回答,“爸爸,我此刻有20美金了,我能夠向你買1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齊吃晚餐。”

時間能夠換取金錢,也能夠換取家庭的親情和歡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爲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

6、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教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理解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教師微笑着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由本站網友投稿]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教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教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教師停頓了一下,之後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聲音在廳中迴盪。

然而,教師卻用一張十分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地故事記錄下來。

“下頭,”教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張插圖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貌,但教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齊。封面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教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可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爲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結束,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評價:這樣的灌輸使孩子們從小就“站着”,不會光“趴着”去看待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爲人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7、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衛有兩個小孩,一個5歲,一個7歲。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歲的孩子凱利怎樣使用瓦斯驅動的割草機割草。他正教孩子如何在盡頭把割草機掉頭時,妻子叫他去問事情。當大衛轉身回答問題時,凱利把割草機推到草坪邊的花圃上……

大衛回頭發現發生的事之後,他開始失控了。大衛花了很多時間、費了很大力才侍弄出那些令鄰居們羨慕的花圃大約有2尺寬已被夷爲平地!當他開始對兒子提高音量之後,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邊,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說:“大衛,請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衛的妻子也提醒我們,爲人父母必須明瞭熟輕熟重。孩子以及他們的自尊比他所破壞的任何物質上的東西還要重要。被球砸碎的窗戶、被孩子不細心碰倒的燈及掉在廚房裏的碟子都已經破了,花也已經死了,再責備孩子又有何用?我必須記得不要打破一個孩子的心靈,不要讓他們充滿活力的感受變得麻木,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損失。

……

有一對夫婦以及7歲的女兒外出到朋友家晚餐時,女兒打翻了水杯。他們在水漬擦乾淨後並沒有責備女兒。朋友擡頭看看他們說:“你們明白,我真的很感激你們不像別的父母一樣。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會對孩子的無意小錯咆哮,並且教訓他們要更細心一點。多謝你們沒有那樣做!”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共進晚餐,相似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的兒子弄翻了桌子上的牛奶杯。當他們責備他時,我也故事弄翻我的杯子。當我開始解釋說我在40多歲還會弄翻東西時,男孩開始微笑了,而她的雙親似乎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再生氣。我們多麼容易忘記我們仍然在學習啊!

……

最近我聽到一個有關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個以往取得過重要的醫學成就的科學家。有個報社記者採訪他,問他爲什麼會比一班人更有創造力,是什麼因素讓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來,這都與他小時候他母親給他的經驗有關。有一次他嘗試着從冰箱裏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樣!

他的母親來到廚房,並沒有對他大呼小叫、教訓他或者懲罰他,她說:“哇,你製造的混亂還真棒!我幾乎沒有看見過這麼大的水坑。反正損害已經造成了,在我們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

它的確這麼做了。幾分鐘後,他的母親說:“你明白,每次當你製造這樣的混亂時,最好你還是得把它清理乾淨,讓物歸原處。所以,你想這麼做嗎?我們能夠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隻拖把。你喜歡哪一種?”他選擇了海綿,於是他們一齊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親又說:“你明白,我們在如何有效地用兩隻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經做了個失敗的試驗。讓我們到後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是否能夠拿得動它。”小男孩學到了,如果他用雙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能夠拿住它不會掉。這堂課真棒!

這個知名的科學家說,那一課使他明白他不需要害怕錯誤。除此以外,他還學到,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即使實驗失敗,我們還是會從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每個人的父母都跟他母親的反應一樣,那不是很好嗎?

……

幾年前,保羅·羅威以往在收音機上說過一個在成人關係上也使用的故事。

有個年輕女人下班後開車回家發生了碰撞,撞壞了擋泥板。她在說明那輛車是出廠才幾天的新車時便說邊掉淚。她回家怎樣向丈夫解釋呢?

另一輛車的駕駛員充滿同情心,但他也表示他們必須記下彼此的駕駛執照和車牌號碼。當這個年輕女人從大大的棕色信封中取出文件時,有張紙條掉了出來。上頭,男人的筆記寫着:“如果出了事……記住,親愛的,我愛的是你,不是車!”

……

且讓我們記住,孩子的心靈比任何物質還要重要。當我們這麼記住,自尊和愛的花朵就會開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更美麗!

(美)傑克。坎菲爾

評:什麼樣的物質損失能夠同給你所愛的人造成的傷害相提並論呢?

8、說禪

有一位年輕人找到一位著名的禪師,想跟他學禪,禪師開導他很長時間,年輕人還沒找到入門的途徑。有一天,他當着徒弟面倒水,杯子滿了,茶水溢了出來,他還在倒。弟子很驚訝,提醒他水倒不進了。他說:“是呀,杯子滿了,水就倒不進了;而你呢?用成見把自我的腦子塞得滿滿的,我又如何能增加你的智慧呢?要想學到禪的奧妙,就必須把頭腦騰出空來,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雜念清除出去。”

這個故事啓發我們,如果一味地以書本爲威權,讓過多的、無用的、甚至可能錯誤的書本知識充斥我們的頭腦,就會限制我們理解新的東西,限制我們的思維。

我們的教育,應當在教給學生所需的書本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對書本知識堅持一種客觀清醒的認識,能夠“讀書而不爲書累”,到達這位禪師就是要弟子心靈時常處於“虛懷若谷”的清淨狀態,到達辛棄疾“近來始覺古人書,信着全無是處”的境界。

9、愛的神奇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黑人貧民窟的真實故事。

一位大學教授帶着他的學生來到那裏搞調查研究,其中有一個課題是對該區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預測。學生們都很認真,不久報告都出來了,結論令人沮喪:200名孩子無一例外地被認定爲“一無是處”、“無所作爲”、“終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後,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繼任者從檔案裏發現了這份報告,好奇心驅使他來到當年的黑人貧民窟。他驚奇地發現:當年被調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個已離開故地,無從考查外,其餘180個孩子大多數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就,他們之中不乏銀行家、商人、大律師和優秀運動員。這一切,他們都說最該感激的是當年的一位國小教師。

繼任者找到當年的國小教師,此時她已是遲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話任何人都聽得懂:“我愛這些孩子。”

評價:僅有沒有愛心的教師,沒有改變不了的孩子。

10、你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鉤心鬥角;

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

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

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廣大;

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誠實公平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維護正義真理;

安定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信任自我、信任他人;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對世界多一份關懷;

祥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評價:誠如貝多芬所言:“我們應當記住這一點,給孩子供給一個充滿美德和善行的成長環境。把美德、善行推薦給你的孩子們,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的僅有它,而不是財富。”

11、總理的老母親

泰國總理川立派86歲的老母親川梅,是一個擺食品攤的小販,她閒不住,雖然高齡了,還在曼谷的一家市場內擺攤賣蝦仁豆腐、豆餅、麪餅。她說:“兒子當了總理,那是兒子有出息,與我擺攤並沒有什麼矛盾。我不覺得有什麼丟人的,我很喜歡擺攤,在這兒,能見到很多的老朋友。”

川梅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兒子下班回家後狼吞虎嚥吃他親手做的豆腐。

泰國的媒體稱讚說:“一個來自平民階層的平凡母親,教育出一名以其誠實正直而受人尊敬的總理。”而川梅在應對記者時卻謙遜地表示:“我其實沒有作什麼,我只可是在他小時候教導他做人必須誠實、勤勞和謙虛。我從不打罵他,但我也不記得他有那件事讓我失望。”

評價:望子成龍是普天之下母親地共同心願,任何一條“龍”都是在父母地教育及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有幾個母親做到了川梅這一點?又有多少母親在兒子“成龍”之後不母以子貴,仍甘於平凡?中國母親們深思。

12、美麗的歧視

大學聯考落榜,對於一個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輕人,無疑是一個打擊。8年前,我的同學大偉就正處於這種境地。而我剛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學。

當我進入大學三年級時,有一日大偉忽然在學校裏尋到了我,原先,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學的一員了。

“祝賀你——”我說。

“是該祝賀。你明白嗎?兩年前我一向認爲自我完了,沒什麼出息了,可父母對我抱有很大的期望,我被迫去復讀——你明白‘被迫’是一種什麼滋味嗎?在復讀班,我的成績是倒數第五……”

“可你此刻……”我迷惑了。

“你之後聽我說。有一次那個教英語的張教師讓我在課堂上背單詞。那會兒我正讀一本武俠小說。張教師很生氣,說:‘大偉,你真是沒出息,你不僅僅糟蹋爹孃的錢還耗費自我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學,全世界就沒有文盲了。’我當時彷彿要炸開了,我噌地跳離座位,跨到講臺上指着教師說:‘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學。’說着我把那本武俠小說撕得粉碎。你明白,第一次大學聯考我分數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年大學聯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張教師,告訴他我不是孬種……”

3年後,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訴我:教英語的張教師得了骨癌。

我去看他,他興致很高,其間,我忍不住提起了大偉的事……

張教師突然老淚縱橫。過了一會兒,他讓老伴取來了一幀舊照片,照片上,一位書生正在巴黎的艾菲兒鐵塔下微笑。

張教師說:“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個班裏最聰明也最不用功的學生。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講:‘像你這樣的學生,如果考上大學,我頭朝地向下轉三圈……’”

“之後呢?”我問。

“之後同大偉一樣,”張教師言語哽咽着說,“對有的學生,一般的鼓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要用鋒利的刀子去做他們心靈的手術——你相信嗎?很多時候,別人的歧視能使我們激發出心底最堅強的力量。”

兩個月後,張教師離開了人世。

又過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偉,讀博士的他正攜了女友悠閒地購物。我給大偉講了張教師地那席話……

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大偉突然淚流滿面。

在那以後的時光裏,我一向回味着大偉所遭遇的滿含愛意卻又十分殘酷的歧視。我感到,那“歧視”蘊含着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對大偉和那位艾菲兒鐵塔下留影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人生征途中,張教師的歧視肯定是最美麗最寶貴的。

13、人生最好的教育(一)

一個青年來到城市打工,不久因爲工作勤奮,老闆將一個小公司交給他打點。他將這個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條,業績直線上升。有一個外商聽說之後,想同他洽談一個合作項目。當談判結束後,他邀這位也是黑眼睛黃皮膚的外商共進晚餐。晚餐很簡單,幾個盤子都吃得乾乾淨淨,只剩下兩隻小籠包子。他對服務小姐說,請把這兩隻包子裝進食品袋裏,我帶走。外商當即站起來表示明天就同他籤合同。第二天,老闆設宴款待外商。席間,外商輕聲問他,你受過什麼教育?他說我家很窮,父母不識字,他們對我的教育是從一粒米、一根線開始的。父親去世後,母親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學。她說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個兒地事就中……在一旁的老闆眼裏滲出亮亮的液體,端起酒杯激動地說:我提議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過人生最好的教育!

一個人受過苦,便明白珍惜;一個在貧寒中長大的人,不會不明白勤儉的重要;一個自小就明白努力做事的人,不會不對自我和他人負責……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貧窮中什麼也學不到,並進而失去人的自尊。

14、人生最好的教育(二)

一個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極普通的中專學校讀書,成績也很一般。她得知媽媽患了不治之症之後,想減輕一點家裏的負擔,期望利用暑假這兩個月的時間掙一點錢。她到一家公司去應聘,韓國經理看了她的履歷,沒有表情地拒絕了。女孩收回自我的材料,用手掌撐了一下椅子站起來,覺得手被紮了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頭沁出了一顆紅紅的小血珠,原先椅子上有一隻釘子露出了頭。她見桌子上有一條石鎮紙,於是拿來用它將釘子敲平,然後轉身離去。可是幾分鐘後,韓國經理卻派人將她追了回來,她被聘用了。

一個在愛中長大的人,他最好的回報也是愛。當愛促使一個人去做他很難做到的事情時,這足以證明愛的力量!

而在一件很細小的、與自我無關的事情上也能體現出對別人體貼和關心的人,他所受到的愛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

15、人生最好的教育(三)

有一個崗位需要招人,先之後了四位應聘者。在招聘條件一欄中,有一項條件是必須具備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前三位應聘者都稱自我有類似的工作經驗,但應對應聘者的考問,很快顯示出自我對這一行的無知。最之後了一位男學生,他坦率地對招聘者說,自我不具備這方面地工作經驗,但對這項工作很感興趣,並且有信心經過短暫的實踐後,能夠勝任它。招聘者毫不猶豫地錄用了他。此後他和那個招聘者以往有過一段對話,那個招聘者說,有很多求職地人在介紹自我的情景時並不誠實,而他爲什麼能夠誠實相告呢?他說小時候有一次他揀了錢,奶奶問他時,他撒了謊。奶奶朝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然後告誡他:“窮不可怕,只要你誠實,你就有救!”他說他永遠記得奶奶說的這句話。試想一個不敢正視自我的不足,只能依*騙來的衆人信任的人,他能行得遠嗎?

一個誠實的人,其實是最需要勇氣。他必須敢於應對事實和真理,在別人含含糊糊、唯唯諾諾的時候,勇敢地指出真相。

誠實比一切智謀都好,並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評:把孩子送去學校,只是去學習一些知識,做人最基本的東西不必須是在課堂上學到的,父母千萬不要忘記還要教給孩子一些書本以外的東西,並且教的時候要以身作則。16、莫須有與想當然

記得在國小的時候,每星期有作文課。國文教師除了在作文捲上有批語外,還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當堂唱名發還。如名次排在後面,顯得十分難堪,所以大家對作文都很努力。我本來就喜歡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發還時,常是名字在前幾名之中。

一次作文題目是“北風”還是“春風”,我已記不清了,做完了自我很得意。當時覺得下星期發還時,我必須是在前幾名之中。沒有想到,不僅僅前幾名沒我,甚至中間也沒有,而是排在最終一個。我根本不明白是怎樣回事了。

下了課,去問國文教師,教師說:“這不像你這個國小生作的,必須是抄自什麼雜誌上的。”我驚訝得不得了,我說:“確實是我作的。”教師說:“你不可能作這麼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說你不是抄的,拿出證明來!”我反抗也無從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場。

小孩時的多少事情,此刻幾乎都忘了,惟獨這次所受的委屈,總是記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無獨有偶,我在大學三年級時,又出現一次類似的事。那是考交流電路的課,又一道最低還是最高功率的問題,教師所講過的是用微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試時,嫌那個方法麻煩,竟異想天開,用幾何作畫,利用切線的關係,找出了答案來。那一次考試,我又是很得意,卻沒有相到這一題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說我不會微分。而這個幾何方法呢,必須是從別處抄來的。於是我在國小所受的委屈又再版一次。

時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國當了教授,遇到又一次類似的事件,可是我扮演的不是學生,而是教師的主角。

有一個美國學生提出一篇學期論文,當做期末考試。我翻來覆去地看他這篇論文,發現不僅僅風格清新,並且創意滿紙,令人不能相信是一個大學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懷疑他是從什麼地方抄來的。問題就這麼極端:如果是抄來的,僅有給不及格;如果不是抄來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圖書館查了兩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無類似的東西,卻不得要領。於是請教一同事,問他怎樣辦。

我這位同事對我提出的問題,倒顯得有些驚異。他說:“如果你不能查出你學生是抄來的,你就不能說他是抄來的。你的學生並沒有義務去證明他不是抄來的,這是羅馬法的精神;禮貌與野蠻的分際,就在這麼細微的差別上。我覺得這是常識,你卻覺得這是個問題,好奇怪!”

聽了這一番教訓後,我倒沒有什麼慚愧的感覺,而是想起中國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須有與想當然的故事。

17、關注兒童心理

新學期開學了,一位家長攙着一位小孩來到幼兒園報名,小孩躲在家長身後指着幼兒園展出的往屆幼兒繪畫作品說:“這麼醜的畫是誰畫的?”……來到活動場地,看見一輛壞了的玩具汽車,說:“是哪個壞孩子把小汽車摔壞了?”如果你是家長,或教師會對孩子說些什麼?是教育孩子辨別美醜、好壞?是教育他愛護公物、損壞公物要賠償?還是批評、呵斥?……你有沒有從孩子說話的心理上分析?(孩子膽怯、怕自我以後畫不好或摔壞玩具,又渴求自我的作品能展出、能多玩玩具)如果沒有這樣想,至少說你對兒童心理了解不夠,對兒童關注不夠。你的教育是無效的,你的批評更是可怕的。(高明的幼兒園教師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我們幼兒園,不管小朋友畫得怎樣樣,只要敢貼出來就是好的,如果你想貼,儘管畫吧。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我們幼兒園的玩具就是給小朋友玩的,玩壞了是不要賠的。)

18、生命的價值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象我這樣的沒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院長總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着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頭蹲在市場的角落,意外地發現有不少人好奇地對他的石頭感興趣,並且價錢愈出愈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在黃金市場上,有人出比昨日高10倍的價錢來買這塊石頭。

最終,院長叫孩子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漲了10倍,更由於男孩怎樣都不賣,竟被傳揚爲“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的捧着石頭回到孤兒院,把這一切告訴給院長,並問爲什麼會這樣。

院長沒有笑,望着孩子慢饅說道:

“生命的價值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在不一樣的環境下就會有不一樣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價值,竟被傳爲稀世珍寶。你不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我看重自我,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生命的價值首先取決於自我的態度。

19、你有多少時間思考

有一位十分有名的學者,身邊有一批學生,其中有一位十分勤奮,每一天早晨5點起牀進實驗室,中午在實驗室吃自帶的飯後又之後幹,到晚上10點纔回宿舍休息。衆學生羨慕他的精力,教師們都誇他的勤奮,然而,這位學者卻有點擔心。有一天,學者問這位弟子:“你每一天幾點進實驗室?”“早晨5點。”“中午休息多長時間?”“不到1小時。”“晚上幾點回宿舍?”“10點左右。”“哪你有多少時間思考?”學生無言以對。這就告訴我們:光做不思考、光學不思考,永遠也不會有所提高,有所創新!

20、木偶小孩

有一則童話,講的是在木偶劇團裏,一個木偶逃跑了,導演又氣惱又着急,發動人們四處尋找,結果錯把一個小孩當作木偶抓了回來。因爲這個小孩異常聽話,馬路上路口處的信號燈壞了,紅燈總是亮着,而綠燈一向也不亮,這個小孩站在路口處等綠燈,半天就是不走。導演試了一下,發現這個孩子確實比真正的木偶還聽話,之後,他加入劇團,成了一個十分受觀衆歡迎的木偶明星。

童話中的木偶當然是經過誇張的藝術創作之後的一個典型形象,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受歡迎的木偶明星一般的孩子?我們的教育常常爲其製造生產出的聽話、順從、遵守紀律和規則的產品而滿足自豪,卻不知我們已有多少缺乏個性和獨立性、失去靈性和活力的孩子。多少年來,我們的教育一向推崇的是聽話順從的乖孩子,強調的是教育的整齊劃一。爲此我們使用同樣的教學資料,同樣的教育方法,同樣的評價標準,要求、衡量着智力、愛好、興趣和經歷、基礎迥異的學生。

21、女兒的作業

有一次經我檢查過的語文卷子錯了很多,不僅僅是家人,我也開始對我的語文程度懷疑起來。有兩條錯誤是這樣的:題目要求根據句子意思寫成語。有一條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兒填“齊心協力”,教師判錯;還有一條“刻畫描摹得十分逼真”女兒填“栩栩如生”,教師也判錯。我仔細看一了,不知錯在哪裏。女兒說第一條應是“同心協力”,第二條就是“惟妙惟肖”。這真讓人吃驚,我不明白“齊”與“同”在這兒有什麼區別。按新華字典“齊”字第三個義項就是同時、同樣、一齊的意思,並舉例“同心”一詞。該用“同心協力”時用“齊心協力”誰能說這是錯了。女兒說:不行答案是“同心協力”,其他當然就錯。真可怕,語文什麼時候變得比數學還要精確了。中國語言之豐富,詞彙之多,所謂同義詞、近義詞,相應的不止一條,怎樣就會僅有一個答案呢?再說第二條,我覺得按照題目的意思,“栩栩如生”甚至不比“惟妙惟肖”更爲準確,“妙”和“肖”與“如生”比,哪一個與“逼真”這個詞接近呢?關鍵還不在此,把對的說成錯的,就不僅僅是誤人了,實在是害人!還不止害一個人,而是害了一代人!甚至還要害到幾代!實際也是這樣,我反覆怎樣說兩條都沒有錯,女兒也不信,她視教師爲絕對權威,教師的標準答案爲聖旨。

女兒把她原本活躍、靈動的心收了起來。從她心裏把那兩個詞趕出去了,她將理解別人給她的不行,來謹慎地使用詞彙,她以後可能會像收音機一樣的說話。那天,她按教師的要求把那“錯的”又抄寫了十遍。我那一刻心裏僅有一個詞——殘酷!

22、“愛之鏈”的故事

一個國小生講道:

我們的“愛之鏈”活動是在班主任周教師的倡導下開始的。在活動發起會上,她表情莊重並且充滿感情地說:“世界是美麗的,生活是完美的。然而,所有的美麗都是用愛營造出來的。假如生活沒有愛的存在,假如我們沒有足夠的愛心,那麼生活將不再完美,世界也不復美麗!請大家多獻出一些愛心,讓我們用愛把生活裝點得更美麗吧!”於是,我們每個人在周教師那裏領到一些卡片,每張卡片上寫着:“我們幫忙您;也請您在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去幫忙他們。”我們不斷地把卡片傳遞出去,我們班裏也涌現出許多幫忙殘疾人、輔助孤苦老人的事蹟,我們覺得生活無比充實,心裏總有一種異常的滿足。

一次我去書店,下樓時不慎摔了一跤,腳崴得腫痛難忍。一位叔叔迅速跑過來,把我送進醫院。他爲我掛號、拿藥,並用電話通知了我的父母。當我父母趕到醫院向他表示感激時,他卻微笑着從衣袋裏拿出一張與我們送的一模一樣的卡片!我含着熱淚接過那張卡片。周教師明白後說:“我們付出愛與我們得到愛的時候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爲了更多人的幸福把這條‘愛之鏈’連接得更長些吧!

——周教師循循善誘的教導,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裏播下愛的種子,她愛我們,又教會我們去愛別人。

23、想像力是怎樣喪失的

一個老人搞了個別開生面的測試: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請測試者回答這是什麼。

在國小一年級,小朋友們異常活躍地回答:“句號”、“月亮”、“燒餅”、“乒乓球”、“教師生氣的眼睛”、“我家門上的貓眼”……

問到國中同學時,一位尖子生舉手回答:“是零”,一位學習後進的學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卻遭到教師的批評;

當問到大學生時,他們鬨堂大笑,拒絕回答這個僅有傻瓜纔會回答的問題;

當問到機關幹部時,他們面面相覷,用求救的眼光瞟着在場的領導。領導沉默良久,說:“沒經過研究,我怎樣能隨便回答你的問題呢?”

某日看電視裏的《東方兒童》節目。主持人問天真的孩子:“花兒爲什麼有很多種顏色?”孩子的回答個個透着可愛的童稚。有的說要是花兒僅有一種顏色太陽就不喜歡了;有的說要是花兒僅有一種顏色蜜蜂就不想吃了

……最終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錯誤的。當節目主持人一本正經地說出正確答案——因爲花兒中有胡蘿蔔素云云……整個節目頓時失去童趣,直到最終主持人也沒有對孩子們的想象力給予褒獎,這使我很爲說出“要是花兒僅有一種顏色太陽就不喜歡了”的孩子擔心,擔心他那無比寶貴的想象力,會被我們這些自以爲是的大人用一個“胡蘿蔔素”就輕而易舉地塗抹掉。從某種角度說,正是“正確答案”蠶食着我們的想象力。我們只是急於將現成的答案告訴我們的孩子。其實象“胡蘿蔔素”之類的常識性東西,他們遲早有一天會明白的。實在沒有必要以犧牲孩子的想象力來作爲了解常識的代價。我們有職責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想象力。

國小語文教師考學生:“雪融化了是什麼?”一個學生回答:“雪化了是雲。”另一個學生說:“雪化了是彩虹。”還有學生說“雪化了是春天。”

教師說:“錯。答案是泥水。”

有這麼一道考題:秋天到了,樹葉

。學生寫“樹葉紅了”、“樹葉綠了”、“樹葉飛舞”等都爲錯,因爲書上是“樹葉黃了”

用“活潑”造句,只能造“小朋友活潑”,“小魚在河裏活潑地游來游去”、“小河裏的水很活潑”都是不對的。

——對教育而言,讀書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獲取知識,而是訓練思維,點燃學生頭腦中創新思維的火把。

24、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爲棟樑之材

一位聾女的父親,把孩子培養成爲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他本人也成了聾兒學校校長,並創立了“賞識教育去”。他這樣說——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在《幼兒才能開發》一書中說: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要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假如我們拋棄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種充滿生命力,充滿人情味的方法,那麼,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爲棟樑之材。”

爲了喚起女兒生命中的無限潛能,我讓她找到自我是天才的感覺。由於早期識字,女兒異常喜歡讀書,如醉如癡,愛不釋手。每當女兒因看書而耽誤了吃飯睡覺時,我並未將書沒收,而是無限激動地對女兒說:“天才兒童行爲第一條就是看書津津有味,忘記了吃飯睡覺,你就貼合第一條,你說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女兒眼睛一亮,這種進取的心理暗示使女兒的自信心越來越強。

女兒8歲時,爲強化女兒天才的感覺,我鄭重地問女兒:“你想不想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會背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的孩子?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別說殘疾孩子,就是健全孩子也沒有人會背!你敢不敢背?”女兒乾脆地回答:“好!”

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千辛萬苦也未必能背得出來。而我是用“賞識教育法”,不斷鼓勵,不怕失敗,讓女兒感到歡樂、陶醉、狂歡,把她的潛意識充分調動起來。我把一千位數編成一個荒誕離奇的故事,她一天背一百位,剛開始背一次需要二十分鐘,到之後五分鐘就夠了。

背出小數點後一千位,創造了世界之最。生命的潛能令人歎爲觀止。我激動地對女兒說:“太了不起了!別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爸爸真是太高興了!”

用這樣的方法,使女兒在國小跳了兩級;被評爲全國十佳少年;成爲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奇蹟出現後,我用這套方法培養了一批早慧聾童。之後又把這套方法讓健全兒童分享,改變了成千上萬孩子的命運。

25、讓學生敢說“我不懂”

我去聽一位教師的課,課講完了,教師問學生:“聽懂了嗎?”“聽懂了!”同學們齊聲回答。“還有誰不懂請舉手。”全班靜悄悄的,一位學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很快就縮回去了。細心的教師還是發現了,他溫和地說:“你哪裏不懂,沒關係,講出來。“孩子怯怯地站起來敘述着,教師一邊鼓勵孩子大聲點兒,一邊走過去俯下身聽,很耐心地又講了一遍,最終對這位學生說:“請坐,以後要注意聽講。”

下課後,我把教師和這位學生請進了辦公室。學生小聲說:“校長,我以後上課必須要用心聽講。”我對他說:“孩子,今日請你來是要表揚你,你敢說真話,不懂就問,這是很了不起的,今後要理直氣壯地問,不懂就把手高高地舉起,你說對嗎?”這位學生驚奇地看着我,又看了看教師。教師點了點頭,孩子高興地飛奔而出。這位教師若有所悟地說:“我還以爲自我很耐心呢!此刻明白了,學生好不容易敢舉手說不懂的勇氣,卻被我‘今後上課要用心聽講’永遠地嚇回去了,他以後必須會加入全班‘昕懂了’的行列。”

——我們要求教師首先教會學生說“我不會”、“我不懂”、“我有不一樣想法”;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我們鼓勵學生要敢於發表不一樣意見,敢於表現自我。

26、逼學生提問

長期被動學習的學生往往提不出問題,或者有問題也不願提出來。這就需要教師“逼”。我說:“這篇課文是我學還是你們學?”學生們答道:“我們學。”我又說:“一般不懂才需要學,不懂才需要問,既然你們沒有問題,我就沒必要講了。”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

課文學習的提高並不是教師“講”,而是自“問”。

經過這樣一“逼”,學生們都能提出一些問題。我教《故鄉》時,學生們共提了八十二個問題。我還引導學生善於提出高質量的問題,養成“四問”的習慣。這“四問”是:一是寫了什麼?二是怎樣寫的?三是爲什麼這樣寫?四是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

學生一旦自我提出問題,便已處於學習的主動地位了,但怎樣解答問題,他們往往寄期望於教師。我不急於立即給予解答,而是鼓勵他們繼續思考、研究、切磋,讓學生在體驗思考樂趣的同時,享受思想的成果。

例如,我講《孔乙己》一課:

師:(介紹完課文背景)好,此刻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一遍課文,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生A:小說開頭爲什麼要寫魯鎮的櫃檯“和別處不一樣”,是“當街的一個曲尺型的大櫃檯”?

師:這位同學第一個提問了,很好。誰能解答這個問題?

生B:我想爲了說明魯鎮獨特的習俗,交待孔乙己生活的環境,這也屬於環境描述吧。

師:我認爲能夠這樣理解。

生C:教師,第一段爲什麼要說“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此刻每碗要漲到十文”?

師:好,誰來幫他解答?

生E:這是爲了說明物價上漲,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

生F:不對,我想應當是間接說明孔乙己生活的年代,因爲讀者從小說後面的落款日期“1919年”就能夠大體推斷出那是上世紀末發生的事。

師:好,出現不一樣看法了。同學們想想哪個意見更有道理?

師:最終孔乙己就在旁人的說笑聲中,慢慢地走去了。冷漠的社會,造就了孔乙己的杯具性格,也導致了他的杯具命運。請同學們用一句話概括自已的讀後感。

生:一個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

生:我想用魯迅的話來概括“一般社會對窮人的涼薄”。

生:“一個無望的人和一個無望的社會”。

27、錯誤也有價值

一個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把“還有之後人”誤讀成”了“還有後人來”。大家聽了都鬨笑起來,教室裏的嚴肅氣氛頓時化爲烏有。怎樣辦呢?但見這位教師神態自若,她從容不迫地問:“同學們,你們在笑什麼?這位同學唸的意思並沒有錯呀!”經她這麼一說,教師裏靜了下來。她之後說:“還有之後人的意思是還有接班人;還有後人來的意思還有人接班。”這時,教室裏鴉雀無聲。教師又親切地說:“當然,意思不變,並不等於說這位同學讀對了。他所以唸錯,是由於沒有看清楚的緣故。如果仔細看,認真讀,就不會出這種不應當的錯誤了。我們請他在爲大家朗讀一遍,好嗎?”學生們聽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時,那位站着的學生情緒更加激昂的讀了起來。

篇2:教育故事

一:教育從尊重開始

一位從德國回來的女士談及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對於我們教育孩子頗有啓示。一個星期天,她領5歲的兒子到公園玩。兒子用一隻“紙飛機”換回了德國小朋友的一輛電動“小汽車”,這件事使母親大吃一驚。因爲那隻紙飛機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這輛小汽車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開始她以爲兒子說謊,當找到小汽車的主人和德國小孩的媽媽時,這位德國母說:“小汽車是屬於孩子的,該由孩子做主。”她還說:“你兒子喜歡,小汽車就歸他了。過會兒,我會領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讓他明白這輛汽車值多少錢,能買多少個紙飛機,這樣他就不會第二次做這樣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干預、不阻止,也不單純批評孩子的做法,而是採取有效措施,及時對孩子進行循循善誘的教育。我們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對孩子的這種尊重。尊重孩子的選權,並不能保證孩子的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確的,但他們畢竟還小呀!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摔幾個跟頭,走一段彎路,但孩子的選擇本事卻在一次次嘗試中得以提高。讓我們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學,把愛變得更深沉一些、藝術一些。

八:讓教育多份選擇和智慧

着名特級教師袁浩在處理4個放學後貪玩抓蝦的“小調皮”時,用瞭如下方法:袁教師事先對他們捉蝦的地點做了瞭解,發現了那個“清淺的小溪”是沒有危險的。於是當4個“小調皮”耷拉着腦袋,站在辦公室裏等着挨批時,袁教師只是笑着對他們說:“你們喜歡蝦子,這好啊!大科學家達爾文、法布爾從小不都是昆蟲迷嗎?你們誰能告訴我,蝦子喜歡歇在什麼地方?你是怎樣抓着的?抓蝦用什麼辦法最好?蝦子到底是什麼模樣、什麼顏色的,頭上有什麼?腳有多少隻?尾巴呢……”

小調皮們傻了眼,只顧着抓,誰會注意到底是什麼模樣?看到孩子們傻了眼,袁教師又拍拍他們的肩膀說:“我本想讓你們明天向全班同學介紹介紹的,可是你們……這樣吧,你們再去抓一次,抓的時候,認真看看,好好想想,回來再講給我聽聽,好不好?”孩子們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學回家忙着捉蝦,這事若落在我們手裏可能會把他們的家長傳來!左一個“不遵守紀律”,右一個“不注意安全”,通常會把孩子說得眼淚汪汪!因爲我們所關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學不回家捉蝦”這個事情的性質,至於孩子們捉蝦的危險大不大,壞事能不能變成好事,我們很少會去關心和注意的。在這一點上,袁教師做了有心人。他經過孩子們對蝦的特殊“情結”,引導他們進行觀察、思考、探索、教孩子們如何玩得更有意義。教育就是這樣,有時只要我們的多些瞭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選擇和智慧。

二:頭魚

這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魚兒,很瘦小孤單。

主人餵食時它總也搶不到,最多隻能吃些別的魚剩下的殘渣碎末。平時它常孤零零地在魚外遊蕩,似乎誰都能夠欺負它。萬幸的是,最終有一天主人發現它是如此可憐,打那以後餵食時都先在它身邊撒些餌料。不想這一些微不足道的舉動,竟改變了小魚的命運,還創造了一個奇蹟。因爲聰明的魚兒們漸漸地發現:只要在小魚的周邊就必須能得到食物。於是一星期以後一個頗爲壯觀的場面出現了:一條不起眼的小魚,領着一個偌大的魚羣在水中游來游去。這條小魚兒竟然成了“頭魚”。從此它再也不會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邊、角落,而是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地做着“領頭魚”,儼然開始統帥起整個魚羣。

主人不是教育學家,他完全能夠用這樣的方法,把任何一條魚都培養成“頭魚”“統帥”。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對學生多一些關注,哪怕他是一個“差生”,也很有可能讓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創造出更大奇蹟,在孩子本身,更在於你我的關注。

三: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國着名數字高斯在上中學時,有一次在數學課上打瞌睡,下課鈴聲響起時,他醒了過來,擡頭髮現黑板上有一道數學題,以爲是當天的家庭作業,便匆匆地抄到練習本上。回家後,他埋頭演算,就是算不出來,但他不氣餒,不妥協,鍥而不捨,最終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帶到課堂,教師見了大吃一驚,瞠目結舌,原先那是一道一向被認爲“無解”的數學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又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會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明白此題“無解”,他還會去如此“勞神”嗎?“答案”恐怕仍爲“千古之謎”。一件事,如果在一個人的意識中被認爲“不可能”,在行動上自然不會去做,“結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自然會產生什麼樣的教育行爲,也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育結果。

中國小生正處在發育期和成長期,他們的行爲習慣、道德品質、思維意識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潛力可挖掘的,關鍵是我們能否去發現、去挖潛、去設計、去雕琢。我們要牢牢記住,千萬不可犯“盲人摸象”這一令世人恥笑的錯誤。

四:創造力來自於興趣和好奇心

一百多年以前一名調皮的國小生叫約翰·詹姆期·麥克勞德,出於好奇殺了一隻狗,想看看狗的內臟,這隻狗是校長家的寵物。校長明白此事後開始很惱火,簡直無法無天,連我家的狗都敢偷殺,還有什麼不敢做的?萬一被狗咬了又怎樣辦?繼而一想,國小生殺狗看內臟,想法新奇,做法勇敢,人才難得。於是批評加鼓勵並罰他畫了兩幅畫: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人體血液循環圖。之後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發憤鑽研生物解剖,成爲着名的解剖學家。他和醫學家班廷一齊發明瞭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所以獲得了1923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什麼都感興趣,這是他們創新的萌動,這時作爲大人要保護他們這種品質。如果當年校長不注意保護麥克勞德的“好奇心”,一怒之下打了他,也許會摧殘了這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五:你不能施捨給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裏,有一種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蟲時期是在一個洞口極其狹小的繭中度過的。當他的生命要發生質的飛躍時,這天定的狹小通道對它來講無疑成了鬼門關。它嬌嫩的身軀必須拼盡全力才能夠破繭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蟲在往外衝殺的時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飛翔”這個詞的悲壯祭品。有人懷了悲憫惻隱之心,企圖將那幼蟲的生命通道修得寬闊一些。他們拿來剪刀,把繭子的洞口剪大。這樣一來,繭中的幼蟲不必費多大的力氣,輕易就從那個牢籠裏鑽了出來。

可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見到天日的餓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們無論如何也飛不起來,只能拖着喪失了飛翔功能的累贅的雙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先,那“鬼門關”般的狹小繭洞恰是幫忙帝王蛾幼蟲兩翼成長的關鍵所在,穿越的時刻,經過用力擠壓,血液才能順利送到蛾翼的組織中去;惟有兩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飛翔。人爲地將繭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機會,生出來的帝王蛾便永遠與飛翔無緣。

此刻的青少年就需要這種磨練,他們懼怕那黑黑的隧道,總是渴望有一雙援助的手將他們一路護送;此刻的家長也多是“懷了愛憐之心”的父母,總是怕孩子吃苦受累,於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異常寬暢,讓孩子“自由歡樂”地成長;此刻的教師也大有“懷了惻隱之心”的,他們怕學生做不出“標準答案”,怕學生的答案與自我的要求相差太遠,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讀給學生!這樣下去,將來的社會上,會有多少能夠展翅飛翔的“帝王蛾”呢?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今日的青少年吃點苦不算什麼,“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父母和教師必須要爲孩子的未來着想,給他們鍛鍊的機會,給他們鍛鍊的空間,這樣他們纔會在未來的社會上憑藉自我的本事佔據一席之地,這樣他們才能用堅強的臂膀托起未來中國絢麗的朝陽。

六:機智的臺階

一位老禪師在禪院裏散步,忽見牆角下有壘起的石頭,他一看就明白這是徒弟違反寺規,趁着禪師沒在家的時候跳出寺院玩樂去了。正在這時,老禪師聽到牆外有腳步聲,明白是徒弟回來了,於是他躬下身體,趴在石頭上讓翻牆的徒弟踩着他的背下了牆頭。徒弟低頭一看,才發現自我踩着的是師父的脊背,頓時覺得無地自容,後悔不迭,但出乎徒弟意料的是,師父並沒有厲聲責備他,而是拍着他的肩膀平靜地說:“時間不早了,快回去吧!”(教育無痕--此時無聲勝有聲)

在化解矛盾時,老禪師寬容大度的教育機智令人叫絕。同時,我們也對老禪師巧妙設臺階以喚醒徒弟的做法而深感欽佩。

作爲教師的我們不也應當給犯錯誤的學生一個臺階嗎?人總是愛面子的,況且人無完人,成人都要犯錯誤,何況學生?馬克思以往說過:“青少年犯錯誤就連上帝都能夠原諒。”教師的冷漠無情就像一把刀,他會傷害學生的尊嚴並讓學生那稚嫩的生命疼痛甚至流血。所以,應對犯錯誤的學生,我們不要用粗暴與野蠻的態度去批評、懲處,而應當像老禪師一樣,用愛心與智慧給學生一個走出錯誤與尷尬的臺階,用我們滿腔熱情去感化他們,喚起他們的內心的共鳴,燃起他們走向新的期望。

給學生一個機智的臺階,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化解矛盾,讓學生走出尷尬,也可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精神境界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七:神祕的禮物

這是發生在小男孩國中三年時的故事。小男孩的班級剛換了一位新班主任,這對有點玩世不恭的他並不感到新鮮。第一次開班會,教師沒有說太多,只是反覆強調一點:凡是月考成績好的,或者提高幅度大的,都會得到一分他送的神祕禮物。起初,小男孩以爲這又是一位愛發神經的班主任在搞什麼花樣,所以不是很在意。第一次月考結束,教師果然拿出5份包裹嚴密的禮物,贈給了5名錶現優秀者。大家都很想明白是什麼,就慫恿獲獎者打開,可是,被教師阻止了。他要求獲獎者必須到家後再打開,且只能一個人看。

第二天,滿以爲禮物之謎會立即揭開,可是,不管管怎樣問,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他們都不說。並且,與以往不一樣,看上去他們各個精神抖擻,神采飛揚。兩次、三次,每次月考過後都重複着相同的故事。“神祕的禮物”就這樣成爲這個班每個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的渴望。但大家都清楚,要想得到它,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提高。爲了得到這份“神祕的禮物”,幾乎是名列班級最終的小男孩也在默默地努力着。

天道酬勤。最終,在會考前一個月的模擬考試上,小男孩力壓羣芳,位居班級第一。拿到了教師那份“神祕的禮物”,他欣喜若狂。回到家,他迫不急待地打開層層包裹,看到一個精緻的小瓶,裏面有一張小紙條,拿出來一看,上頭寫着:我明白你很優秀,所以相信會努力改變自我,並能嚴守“禮物”的祕密,對嗎?看完禮物,小男孩會心地笑了。

九:潛能

傳說蘇格蘭北部的古城堡和驀地經常鬧鬼。有一個人因爲公務繁忙半夜時分纔回家,而他又必須經過驀地。驀地裏有偶爾傳來令人毛骨悚然的號叫,蝙蝠幽靈一樣無聲地飛來飛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細心掉進一個新挖的墓坑裏。這個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馬大的他幾經努力還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裏,等天亮再說吧。

這時,又有一個人經過那裏,也不細心掉了下去,這個人使出吃奶的力氣也爬不出去。先掉下來的人實在看可是去,開口說:“別費力氣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聽到說話聲以爲是遇到了鬼,嚇得魂不附體,手腳並用,沒想到三兩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後慘叫着逃得無影無蹤。

每個人的潛能都是深不可測的,我們沒有理由給任何人妄下斷語--“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誰明白一個人的潛能在什麼時候爆發出來?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裏,“平庸”的人很少爆發自我潛能因而顯得平庸,“聰明”的人則會讓自我的潛能像山泉一樣長流常新地表現出來,因而不一樣凡響。其實,我們全部能夠做出不一樣凡響的事,因爲我們的潛能就像埋藏起來的石油,一向沒有得到開發。作爲一名教師就是要作這種“潛能”的挖掘者、激發者,使每一名學生身體裏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每一個教師都能做到這一點,那就是整個教育的成功。

十:習慣的力量

有兄弟倆,一個出奇的樂觀,另一個則十分的悲觀。他們的父母想讓他們的性格都改變一些,於是就把那個樂觀的孩子鎖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屋子裏,把悲觀的孩子鎖進放滿漂亮玩具的屋子裏。過了一個小時,當他們打開悲觀孩子的屋門時,發現他坐在一個角落裏,正在悲痛地哭泣,原先他怕不細心弄壞了玩具,受父母責罵。

當他們打開滿是馬糞的房間時,發現那樂觀的孩子正在興奮地用一把小鏟子挖着馬糞,並不斷地把散亂到門口的馬糞鏟乾淨。看到進來的父母,那樂觀的孩子像發現奇蹟似的嚷到:“爸爸,看!這兒有這麼多馬糞,附近肯定會有一匹漂亮的小馬,我要給它清理出一塊乾淨的地方來!”這個樂觀的孩子就是之後的美國總統里根,他從報童到好萊塢明星,再到州長直至走上總統的寶座,樂觀一向伴隨着他。

着名心理學家維納第的研究證明,人們對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穩定的情感和態度,大多由他們從小習慣化的情感歸因模式所決定。習慣是人們心理內部的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認爲“一切天性與諾言都不如習慣更有力量”。學生的各種習慣是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多次重複而產生的,許多有益的好習慣,往往比壞習慣更難構成。我們的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習慣,因爲構成良好習慣,將使人受益終生。

十一:上帝施捨的天堂

以往看過一幅兒童畫:一個魚缸,裏面遊動着六條漂亮的大尾巴金魚;在魚缸的四周,圍着六隻眼睛發亮的小貓,心想:六比六,還省得爭搶打架。可是看看那幅兒童畫下頭歪歪扭扭的題字,居然是:太美了,捨不得吃!不禁爲自我精神的庸俗而慚愧。

一日課間休息時,一個平日比較調皮但很聰明的小男孩,跑到我跟前仰着頭好奇地問:“教師,太陽會生小孩嗎?人會生小孩,小貓、小狗會生小孩,那麼太陽會不會生小孩呢?”我一時語塞,本想胡亂地搪塞過去,轉念一想,不由計上心來,於是對他說:“教師明天回答你好嗎?”第二天的文體課上,我給他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課,專門介紹太陽。下課後,我問那個小朋友:“你心中的疑團解開了嗎?”他會心地朝我點了點頭。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個坐在媽媽自行車後座上的孩子突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廣告牌高聲喊道:“誰、找、你!”那個孩子得不到媽媽迴應,拽了一下媽媽衣服,繼續不依不饒地指着廣告牌說:“媽媽,你看呀,誰、找、你!”那位媽媽似乎明白了什麼,猛地回頭捂住孩子的嘴。原先孩子所謂的“誰找你”是“雅戈爾”的誤讀。其實那位媽媽真的大可不必,孩子並不是在存心丟你的臉,雖說他沒有讀對一個字,但他那大聲讀出三個半邊字的熱情與勇氣不是很可貴嗎?

在這物質的世界裏,我們的精神有時會覺得恍惚無依。我們眼看着自我的純真與熱忱、敏感與同情一點點被剝蝕、被風化。在“早熟”成爲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日,讓我們悉心守護那彌足珍貴的童真與童趣,並讓自我明白,這童真與童趣,是上帝送給人類最終的禮物,是上帝經過孩子施捨給我們的美麗天堂。

十二:批評,原先能夠如此幽默

這是一節自習課,學生們都在座位上專心地閱讀、寫字,我站在講桌前批改他們的練習冊,當改到小康的作業時,我不禁皺起了眉頭:字又寬又大,格子塞得滿滿的。於是,便隨口說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該減肥了。”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我絲毫沒想到的是,下課後,幾個平素快嘴的孩子將我圍住了:“教師,你今日批評小康真幽默,我們喜歡你這樣說話。”體育委員帥帥說道:“教師,我們犯錯誤時,你要能像今日批判小康那樣,我們肯定喜歡你了。真的,我們喜歡這樣的批評。”

幽默,創設了和諧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讓本來難堪的批評變得友好起來,更爲重要的是,幽默傳達了監督對學生的尊長和信任,正如老舍先生所說:“幽默者的心是熱的。”幽默的教師不僅僅不認爲學生的過錯行爲是出自惡劣的動機,有時還假設動機是善良的,這種“文過飾非”的假設,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更能激發起學生改過向善的強烈願望。

十三:生命中最初的痛

那一年他剛剛滿7歲,讀國小二年級。一天午時,教師組織學生在學校地裏採摘還未成熟的青青豆莢,他個子最矮也最賣力。孩子天生好饞,何況又是飢餓年代,勞動過程中,全班同學幾乎都私下偷偷往嘴裏塞了幾枚青豆,惟有他,咽回去一次又一次溢出的涎水,任憑飢腸轆轆,任憑胃壁痙攣,始終不曾讓自我吞下一枚豆子。

放學時,教師逐一盤詰這些不諳世事的孩子,每個孩子都膽怯怯地默認了,惟有他挺胸、擡頭、乾脆爽朗答道:“沒有,一顆都沒有。”教師死死地盯着他,再次厲聲責問,他的聲音明顯低沉了下去。“一點不老實,小小年紀就撒謊。”他被牽着耳朵推搡,其他同學回家了,惟有他被留下了,流着淚……

誠實的語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來傾聽,更需要量有善良的心來領會。

十四:教育是美麗的,更是歡樂的

唐代慧宗禪師酷愛蘭花。一次,因要外出弘法講經,行前吩咐弟子定要看護好寺中的數十盆蘭花。弟子們崇敬禪師,殷勤有加。一天狂風大作,暴雨如注,由於一時疏忽,弟子當晚將蘭花遺忘在戶外。第三天清晨,望着一片狼藉中憔悴不堪的蘭花,大家懊惱不已。幾天後慧宗回寺,衆弟子惴惴不安,準備受罰,禪師得知原委後,卻一如平常地泰然自若,平靜安詳地對弟子說:“當初,我不是爲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慧宗禪師的歡樂胸懷令人歎服!

再看看當前交談中的許多教師,常常因學生頑皮而大發雷霆,經常因學生作業潦草而怒氣衝衝,時常因學生聽講不專注而大聲怒呵……甚至有的教師感言,怒氣伴隨着自我教學的每一天。而教育名家陶行知看到頑皮打鬧的學生不僅僅沒大發雷霆,反而獎勵“四塊糖”,譜寫了中國教育史上的精彩一頁;巴爾扎克的教師卻將巴爾扎克潦草的作業珍藏了30年,在巴爾扎克成名自滿時又教育了自我的學生,使巴爾扎克成爲聞名世界的大作家;全國着名特級教師華應龍常同聽講不認真的學生親切握手,激勵學生一步一步邁向真知的殿堂。

教育是美麗的,更是歡樂的。

十五:你的眼神它能察覺到

春秋時期,一位有名的智者走過一片稻田。他看到一個農夫趕着兩頭牛奮力地耕田,就隨意地問道:你的哪頭牛幹活更好一些?老農沒有答話,等到了田邊他給兩頭牛拴好、喂上料,纔來到智者身邊,背對着牛小聲對智者說:就那頭正搖尾巴的傢伙,幹起活來特賣力。智者大爲不解:我方纔問你,你怎樣不說呢?此刻又爲什麼這麼小聲對我講?難道怕誰聽到嗎?老農一臉正色道:不錯,就怕旁邊的那頭牛聽到我誇別人而冷落它,你的眼神它能察覺到,而後這傢伙就會鬧情緒、不好好幹活了,其實牲口和人一樣,都願意被別人誇、被大夥稱讚。

我們在爲人師、爲人父母時,是否也能像老農那樣,研究到孩子們的感受呢?試想一句:“同學們,這次考試平時咱班最差的李某某都考了70多分,看來咱班的確是有了提高”,真能激勵他們嗎?“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此刻又在挫傷誰呢?願我們用真心去讚賞,激揚起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氣,而不是在無意中製造一份不必要的傷痛與苦楚。

十六:兩種思維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親帶着兒子從城裏去鄉下旅行,想讓他見識一下窮人是怎樣生活的。在農場一戶最窮的人家裏,他們度過了一天一夜。旅行結束後,父親問兒子:“旅行怎樣?”“好極了!”“這回你應當明白窮人是什麼樣了吧?”兒子回答:“是的,我明白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窮人的區別嗎?”兒子想了想說:“我們家裏僅有一條狗,可是他們家裏卻有4條狗;咱家僅有一個水池通向花壇中央,可他們竟有一條望不到邊的小河;夜裏我們的花園裏只能看見幾盞燈,可他們的花園上頭卻有千萬顆星星;還有,我們院子裏只能停幾輛小汽車,可他們院子裏卻能容得下幾百頭奶牛。”兒子說完,父親啞口無言。之後兒子又說:“等我長大了,必須過上和他們一樣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一樣的,正像孩子心中的歡樂和成人心中的歡樂不一樣一樣。

今日要想真正走進新課程,教師必須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把握學生思維方式。明白學生的理解與想象和教師是不一樣的,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研究學生已有經驗、認知本事、心理特徵,認識學生思維,學生才能帶着教科書走進教師,這樣課堂教學中兩種思維的碰撞才能會如“水”如“潮”,心靈對話纔會撞擊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簡便活力、潤澤生命的課堂裏歡樂、健康、和諧地成長。

會考時,帶着紙條上的那句話,小男孩順利地考上了縣內重點高中。再之後,他成爲一名着名的律師。

對於任何一件事情,“讓他做”和“他要做”,其最終的結果會截然不一樣。教育者更多的時候應當把精力放在二者的轉化上。僅有這樣,教育的效能才能最大化。

篇3:教育故事

後面還有多篇教育故事!

1:

一個會心的微笑,勝過冷的批評、嚴肅的面孔;一個會心的微笑,消除了學生的顧慮,增進了師生的感情,一個會心的微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用心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更用心主動地學習。微笑就是學生生活中的陽光,只要我們給學生一個會心的微笑,微笑就會成爲他們生命騰飛的翅膀。

作爲一個天天與富有個性的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在一齊的教師,個性是音樂教師每一天應對的是幾百個學生,幾百個學生裏就會有幾百個小故事,那裏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教學中,遇到的一個很搞笑的孩子的故事。他叫小盛是個很有個性的孩子,也是個很讓教師頭疼的問題學生,我剛接四年級的音樂課,就有教師給我提個醒說某某班的某某學生,只要他不太過分你就別管他隨他去,可見他多麼讓教師們頭痛。他上課時從不寫寫畫畫也不唱歌,就喜歡吃東西有時還會搞惡作劇,搞得課堂紀律一團糟。有一次上課他吃泡泡堂,我視而不見不想去管他,誰明白他把泡泡糖粘到前面女同學的髮梢上,弄得那個女同學大哭,這時我氣壞了拿着講臺上的一根尺子,朝他衝過去我說:“把手伸出來”,我高舉起尺子準備用力地打下去,這時他說了一句話:“打就打反正你打也沒有我媽媽打得痛”,這話讓我的尺子停在半空中,再也打不下去了,也讓我的怒火像漏氣的氣球那樣泄了一半。因而我轉爲和聲和氣地問他媽媽每一天都打你嗎?他沒有回答旁邊的同學說:“他每一天都不寫練習,所以每一天都被媽媽打。”我聽了這話心理很不是滋味,我在心理盤算着該如何幫忙這個孩子呢?下課了我靈機一動,叫他幫我把錄音機搬到別班去,他愣了一下可是很快就欣然

的過來拿錄音機了,我看得出他很高興我給他這個任務,他有點受寵若驚的樣貌呢,問我:“教師拿到哪個班啊?”我微笑着說:“你跟着教師來”,在路上我跟他聊了幾句,可他顯得很拘謹不太愛說話。以後我每上到他們班的課,我都會用課餘時間跟他接觸,慢慢的他對我已沒有那麼陌生了,也喜歡跟我講話了,我從他嘴裏明白,他的媽媽在市場裏買菜,爸爸去外面打工了,很少有時間陪他,我因勢利導的,開導他跟他講媽媽買菜是很辛苦的,媽媽打他也是出於對他的愛護,媽媽打你媽媽心理也是很難受的,只要他好好學習媽媽就不會再打他了等道理,經過一段時間的開導他開始有了一點提高了,上我的課也老實了許多了,我還經常找機會讓他表現,然後在班上表揚他、鼓勵他、幫忙他找回自信。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後進生的心靈創傷只能用心靈的溫暖來醫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來洗滌,多給後進生一點愛護和關心,把教育愛融入他們的心田,他們就會感到教師真正的關心他、幫忙他,就會理解教師的教誨和勸告,產生追求提高的動機和行動。

有一次上課他用腳去踢前面同學的後背,那個同學氣憤地說:“教師小盛用腳踢我”。我並沒有責怪他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他不好意思的把腳收回來,我明白對他來說一個微笑勝過嚴厲的責怪,對於犯錯誤的學生,寬容不是對學生落後的消極遷就更不是放縱學生的錯誤,而就應像愛因斯坦認爲的那樣:“善於寬容也是教育修養的感情問題。寬容之中蘊含着瞭解、信任、等待,證明了教育者對自我教育對象積累了足夠的信心,也滲透了一種對於事業、對於孩子的誠摯的熱愛。”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發現小盛乖多了,雖然上課還時不時的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可是他已經有了一點的提高了,以前他從來不開口唱歌的,此刻他也會偶而開口唱歌了,令我感到很欣慰。我發現他的音質很美、很明亮再一次上課時,到表演唱這一環節時,我指名讓他起來演唱,同學們聽我點到他的名字時都轟堂大笑,七嘴八舌的說:“教師他不懂唱的”;有的說:“教師他最笨了什麼都不懂,數學考了0分,語文才得3分”。應對同學們的嘲笑他低着頭什麼話都不說,我讓同學們安靜,然後嚴處地批評了他們,我說:“小盛雖然這次考試不太好,可是不等於他不會唱歌啊,教師覺得他的歌聲很美”,然後再對小盛說:“小盛你的歌聲真的很美,教師很喜歡聽你唱歌,來一個

證明給同學們看。”小盛這才勇敢的站了起來,他甜美、明亮的歌聲征服了所有的同學,他的歌聲剛落教室裏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也許這是小盛上學以來得到的第一次讚賞吧!他顯得很高興下課了他跑過來對我說:“教師以後你在叫我唱歌啊”。我說:“好的,只要你願意唱教師會給你唱的”。以後上課他真的變了許多了,他本來就是一個很伶俐的孩子,理解潛力也很好。當時正好學校要搞元旦文藝比賽,爲了鼓勵他我給了他參賽的機會,同他的班主任商量讓他代表班裏參賽,開始班主任也有顧慮怕他完不成這次比賽,我大膽的給他打包票我認爲他能行。結果小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取得了三等獎。微笑是教師魅力的武器,對好學生要微笑,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要微笑。你的微笑對學生來說,是理解,是信任,是鼓勵,他們由此感受到你的友善,有助於他們親近你,從而喜歡你所教的科目。

微笑能夠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就像雨後的美麗彩虹,帶給人們完美的期望;就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帶給人們無限的溫暖。愛是教育的前提,教師對學生的愛,擁有強大的教育力量。現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前說過:“人人都有感情,而並非都有偉大而高尚的行爲,這是由於情感推動力的薄弱。要轉弱爲強,轉薄爲厚,就有待於陶養。”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總是趨向於模仿愛他與他所愛的教師。因爲教師給予學生真誠的笑容和喜愛,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

2:

作爲國小語文教師,有時候學生們向我們提出一個難題,而我們一時答不出來,可能會讓我們自我覺得很尷尬,但最讓我們難堪的還是自我內心的虛僞所造成的。

記得一次,我在給我們班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一課的時候,離下課還有兩分鐘時,一位女同學站起來問我:“季教師,你明白怎樣利用大樹的年輪來辨別南北麼?”我一下子被她的問題給問住了,一時之間陷入於尷尬之中,因爲我們這兒根本沒有樹墩,平時我也沒有過多的去關注這類事,可是處於教師的虛榮心,又迫使我小聲對她說:“此刻我很忙,以後再說吧。”這時下課鈴響了,她用一種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匆匆離開教室。過了幾天,我早就把這件事忘了,可是這位女同學卻沒有忘記,她再一次來到我的面前問起了這個問題,我這時候才焦急地去翻書查找,並告訴她:“觀察一棵樹樁,年輪寬面是南方。”那位女同學吃驚了,睜着大大的,渴求知識的眼神望着我,好象還有一肚子的疑問。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之後說:“因爲森林中空地的北部邊緣青草較茂密。樹樁斷面的年輪,一般南面間隔大,北面間隔小。”聽了我的解釋她十分滿意,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臨走時,她微笑的對我說:“多謝你,季教師。”

透過這件事,讓我意識到無論是在課堂內外,學生提出一個讓教師難以回答的問題是再正常可是的事,我們就應持續冷靜,平穩的心態,及時去解決問題,不能遏制學生。

3:

我的教學小故事

我自從事教育工作十多年來,一向兢兢業業,立足本職,紮實工作,得到同事們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這溶合了自身辛勤汗水,教學鎖事肯定不知有多少,其中未免有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現就其中一件略表如下:

曾記得有一件事:有一對父母離異對學生影響。這位學生在本班本是一個爭強好勝,上課用心發言,說話幽默的一種人,可是最近不知怎的,卻發現他與以前判若兩人。我經過幾天細心觀察和交流,發現此生總是流露出一種無奈情緒,經過多次互動交流,從他的言語中感覺到其父母已離異。我經過多次安慰、激勵,堅強他哭了。我感到狀況的嚴重性,用心主動與其父母溝通,懇求其父母儘量減少孩子的傷痛,期望他們盡最大努力給予孩子的關心和愛護。爲了儘快讓其從低潮中走出,我不時帶他進入學生交流圈;經與其父母商量,有時帶入家中或他平時最喜歡在一齊的同學家中,最大潛力讓其感受家的溫暖。慢慢地,此孩子的臉上恢復了往日的笑容,鬥志也激發了!一天下課後,此生走到我身邊,輕輕地對我說:教師,多謝你,我真想喊你一句:媽媽!我就是這樣的一位人民教師!這是我教書生涯中一點小插曲、小故事!

4:

教學小故事

講述教師自我的教育教學故事——我想每個教師肯定有很多。雖沒有那麼多的感天泣地的故事情節,但也有印象深刻和好處深長的故事情景。

應對一年級學生。他們是這麼的“年幼無知”,一切行爲規範,課堂常規,學習習慣都要慢慢地教、一步一步地學,那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呀。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樹立威信,有良好的課堂紀律,我開始板着臉孔上課,上課時只要有一個孩子說話或搞小動作,都會受到我的嚴厲批評。經過一段時間,我是能控制課堂紀律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可是他們也很少課後粘着我“說三道四”,我多少有些失落感,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聽話又不敬畏我呢?我開始思考。

和一些調皮孩子的家長聊過後得知孩子對批評已經習以爲常,越是罵他越沒有改善的跡象,我是瞭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的,他們愛聽表揚,喜歡被關注,“溫嚴並用”這個詞這時浮現出來,對了,我何不用表揚鼓勵的話來代替訓斥呢。

第二天課堂上我對影響課堂紀律的孩子說:“……,我相信你能做到,能做的更好。”剛開使效果甚微,但在以後的課堂上我總是堅持鼓勵他們,並且設立了獎勵機制,只要舉手回答問題、遵守紀律、作業按時完成、作業工整者、知錯就改者被表揚三次的獎一朵小紅花。久而久之孩子們能夠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下,只要我一說鼓勵、表揚的話就能迅速專注。此刻小朋友們都明白嚴厲的批評,並不是不愛他們,而是期望他們更好,對我的態度也既敬又親。

雖然這些經歷是老調重談,可是我們教師往往是氣過了頭而忘記方法,一味用冰冷的面孔熄滅了學生心中的熱情,使課堂氣氛冰如死水。要明白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他們的思維。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表揚和激勵,一句鼓勵的話會成爲孩子們奮發向上的動力。

班上有這樣一個小女孩,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成績還能夠,並且小嘴巴能說會道,好像一隻小“百靈”。但她父母沒時間管她,年邁的爺爺、奶奶寵着她,她自我由於年齡還太小,雖有幾分聰明,但自制潛力不強,且愛哭鼻子。有一次,她因一道數學題不會做出來而急得大哭。從此,我就留心地觀察她。還有一次,她和宋漩在玩投沙包,一連輸了四次,竟跑進教室裏趴在桌子上大哭一場,哭完了又拉着宋漩再投沙包,直到贏了才罷手。我經過再三觀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發現她愛哭正是她自尊心強的一種表現。於是把她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引導發揮到朗讀、講故事上來,同時給予她具體指導。這樣,經過一段時間,這個小女孩書讀得悅耳動聽,講起故事來有板有眼,在班上的“講故事”比賽中,被小朋友們評爲“故事女王”。

我體會到:教師要做到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注意發現學生身上閃光的品質,心中隱祕的活動,臉上流露的神情,生活出現的異常行爲,這一切即使剛剛露出端倪,不會引起常人的注意,也應成爲教師捕捉的對象。或是因勢利導,或是防微柱漸,並用自我創造性的勞動來影響教育的進程,規範學生的行爲.

5:

教育教學小故事

我相信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微笑,他會給你一個明媚的春天。他時刻提醒我,要愛學生,因爲僅有在愛的雨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纔是健康的。

一年前,我擔任了六年級的語文教師,陳星是這個羣體中最突出的一位,第一次接觸,他就給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聰明,腦子活,反應快。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發現,他雖然上課發言用心,思維敏捷,但他的行爲習慣卻常令我擔憂:爭強好勝,對自我過分自信,常惹事生非。當與夥伴發生口角時,他總是據理力爭,從不肯吃虧,寬容在他的眼中是懦弱的表現;有時,他違反了行規,我找他談話,他總是滿臉不服氣,所謂“歪理十八條”,他是條條有理,總覺得他有點“不聽話”。所以,當陳星出此刻我眼前的時候,我總是靜靜地觀察他的一言一行,看到他那天真無邪充滿稚氣的臉,我想起了於漪教師的一句話“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我暗暗下決心,用自我的愛,去感染他,使他健康地成長。

最終有一天午時,教室裏只剩下我和王亞東。

我親切地詢問:“爲什麼總不理解教師對你的批評,總愛跟我對着幹呢?”

“你爲什麼總是指責我呢?”陳星還是以他一貫的強硬作風回答我。

聽了他的話,我回憶起以前對他的態度,一下子感到,我平時對他的指責太多,或許已傷了他的自尊心。教育家愛默遜曾說過:“教育成功的祕密在於尊重學生。”的確,我以往對他的教育方法也欠妥。我沉默了一下,對他說:“教師以前對你的態度有時是不好,只看到你的不足,常當着大家的面批評你,教師向你道歉。”聽了我的話,他臉漲得通紅,有點激動地說:“至少我不是個壞孩子。”

“那好,我們就來個君子協定,我們互相尊重,你有事我不在同學面前說,咱們私下解決,可你也要做到在同學面前不頂撞我。”

陳星一聲不吭,但我依然能夠從他的眼中看到“不信任”三個字。真是個個性極強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師生關係是親密的。教師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還是情韻氣度,都應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僅有做到態度和藹,語言親切,神態熱情,才能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而學其理。我瞭解到他十分愛看書。我就讓他當了我們班的圖書管理員。他十分熱愛自我的工作,把圖書整理得井井有條,並且能很好、及時地處理一些同學們借書、還書時發生的衝突;他上課發言熱烈,有必須口頭表達潛力,於是每堂課我都不忘讓他發言,並給予鼓勵,當他得到了他十分渴望得到的小紅旗時,我看到他滿臉笑容,十分自豪的樣貌,我也感到欣慰了。平時,我愛幫他整整衣服,理理書包,問寒問暖,談談家常,交流想法。一個月過去了,我發現他做事更認真了。想跟我說說話,看到他的點滴提高,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一天中午,孩子們忙着在草場上追逐打鬧,辦公室裏靜靜的。“有人打起來了!”班幹部們着急的話語打破了這一陣平靜。我急忙跑出去,兩個孩子雖然眼中還有淚,可怒氣明顯已退了很多,都安靜地坐在位置上。最讓我吃驚的是,陳星氣喘吁吁地坐在他倆中間,看到這一幕真的讓自我很失望,難道又是他在挑唆他倆,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倆已經沒事了,教師,一點小事。”這話居然是從陳星口中說出來的,我呆住了。“教師,你可別表揚我,這是我該做的。”我清晰地看到他眼中的眼神已經改變。原先,他看到兩名同學在爲一點小事吵架,他好不猶豫地上去進行一番勸說,並幫他倆想了個好辦法……不知怎的,我注視了他很久很久,一種嶄新的情感在我們之間滋長。

聖誕節的那天早上,當我來到教室門口,發現陳星正等在門口,他高興地向我問好,然後,悄悄地遞給我一長聖誕卡,壓低了嗓門說:“這是我親手做的,送給您,教師。”我看了看他的神態,那目光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我端詳着這張凝聚着愛心的賀卡,心中盪漾起一股暖流。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當我滿懷愛心去對待學生時,我已在愛中獲得了愛,那愛甜甜的,沁人心脾,回味無窮。

6:

我的教育教學小故事

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寬容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苦有樂,有感受

也有困惑,感受比較深的就是:真正關注孩子的成長,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發揚長處,克服短處,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纔是我真正的追求。

一向以來,我認爲教書首要有一條就是管住學生。要想管住學生,就得先給學生一個下馬威,不然的話,學生不怕你,以後你的工作就開展不下去了。那是我剛剛接四年級六班時,我決心在班級同學面前樹立自我一下的威信。一次,我正在興致勃勃地講課,大家說得頭頭是道,我也暗自高興。我請一位同學回答我的問題時,我發現他的同桌正低着頭,瞧他的神態,思想早飛到九霄雲外。頓時,我的內心深處涌起一絲不滿,決定藉此機會“殺雞教猴”。於是,我放慢講話速度,慢慢走到他的身邊。全班同學都明顯感覺到我的變化,教室裏的氣氛一下子凝固起來了。這個同學也感覺到了這種變化,看到我就站在自我的身邊,臉一下子漲得通紅。我立即請他重複一下我的問題,他聽到我叫他,他連忙擡起頭環顧四周,然後扭扭身子,慢吞吞地站了起來,低頭看了看書,又擡頭看了看我,課堂上出現了短暫的沉默。很明顯,他思想開小差了,不知我們講到哪題了?我暗自思索:是讓他坐下去了事呢?還是繼續?我耐住性子說:“請你把題目讀一遍。”我原以爲教學即將順利進行,可誰知他臉漲的通紅,牙齒咬住嘴脣低下了頭沉默不語,周圍也響起了竊竊私語聲。我暗自提醒自我:耐心!“那你剛纔在幹什麼?”我拼命壓住心底的怒火,“你能把題目讀一遍

嗎?”我明白,我的聲音變得嚴厲了。“快說呀……”旁邊的同學也覺察到了不對勁,開始悄悄提醒他。可他擡了一下頭,看了看我,又低下了頭。最終,我以“坐下吧,下課自我好好想想!”結束了這段“對峙”。

我反思到這天的一幕,就應說是在情理之中,可我爲什麼非要逼着他說話呢?是爲人師者的臉面嗎?還是我的殺手鐗用錯了對象……看來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不僅僅僅需要學校、教師的不離不棄的智慧教育,還需要我們有一顆寬容的心。

7:

在人們眼中,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默默燃燒的蠟燭,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這些讚美之辭,對平凡普通的我而言,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壓力。初爲人師的我,頂着這樣的壓力走上講臺,心中不時冒出一個大大的疑問:我能教給我的學生什麼,我該教給我的學生什麼?於是,我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把自我最好的一面展現給我的第一批學生們。可是,當我在講臺上唾沫橫飛地展示自我的才華時,我發現,下頭的學生多數是眼神渙散的。他們的心,並沒能與我產生共鳴。是我出現了問題,還是他們?新的疑問又出現了。是他和她,我那些可愛的學生們,解決了我心中的疑團,讓我走出工作的迷霧,認清前行的方向。

一、他,是我工作第一年的一個學生。他的語文成績並不出色,可是他的字寫得漂亮,我常常在課堂上表揚他。有一次,他在週記中向我表達感激之意,說因爲我的表揚使他對學習充滿了信心,並且開始對語文學習有了興趣。讀完週記,我訝然。沒想到我不經意的一番表揚,竟然有這麼大的作用。某一天晚上,我去他們班下晚自習,他趴在桌子上睡覺。第一節下課後,我把他從教室裏叫了出來,詢問他睡覺的原因。一開始,他什麼話也不願意說,一臉倔強地站着。“教師叫你出來,是關心你,不是要指責你。一向以來,你給教師的印象很好,今日晚上會趴在桌子上睡覺,肯定是有原因的。教師明白你有心事,如果不方便說,你能夠寫在週記裏和我交流下看法。有事情應當說出來,尋找解決的方法,而不是任它爛在肚子裏。”說完這番話,我就讓他回教室去了。隔天的語文課上,他把週記交到了我手上。在週記裏,他向我敞開了心扉,訴說了晚自習睡覺的原因。原先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是他母親把他和哥哥一手帶大的。他在週記裏寫道:‘“教師,自從懂事以來,爲了不讓我媽操心,我一向努力做個乖孩子。可是昨日,我卻讓我媽悲痛了。因爲她要我去看望生重病的爸爸,我不願意去。教師,我想您應當明白,我不是故意讓媽媽悲痛,我只是沒

辦法去看他——那個我一出生就把我拋棄的所謂的父親······”看完週記,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靜。我慶幸,慶幸自我昨日沒有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批評他,要是那樣做了,該在他年輕脆弱的心靈裏埋下怎樣危險的種子?同時,我也意識到,這是他人生中關鍵的一個時刻,如何引導他,才能幫忙他順利跨過這個坎呢?在他的那篇週記下,我回了這樣幾行字:“俗話說父母不嫌兒女丑,兒女不嫌父母窮。我們不能選擇父母,但我們能夠選擇對待父母的態度。你的父親也許不是天底下最好的父親,但我相信你會願意做個讓你媽媽感到幸福和驕傲的兒子。去看看他吧,這是你們第一次見面,也可能是最終一次見面了。”當他看望父親回來的那一天,給我打了一個電話。電話中他一度哽咽,停了很久纔對我說出這樣一句話:“多謝你,教師,因爲你,我彌補了許多以來存在心中的一個遺憾。”這是我和我的學生的第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以“週記”爲媒介,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在這種交流中,我領悟到一名語文教師的成就感,並不是站在三尺講臺上的唾沫橫飛,不是自我才華的展示,而是真誠地關心學生,是幫忙學生走出人生的困惑。感激他,讓我悟到爲人師表的第一個樸素真理。

二、她,是我工作第三年的一個學生,我的語文科代表。個子小小的她,長着一雙慧黠的眼睛。她極具寫作才華,寫起文章來行雲流水,可是性格孤傲,不夠合羣。在我的語文課上,她的作文經常被我拿來當範文,但每次我念她的文章時,總會響起不知從哪個角落裏傳來的噓聲。次數多了,她也受不了了。有一次她跑來和我說:“教師,以後不要再念我的文章了,他們都不喜歡我。”話剛說完,眼淚也跟着流下來了。我從沒見過她哭,也沒料到性格要強的她會哭。安撫了一番後,我對她說:“不要難過,他們也許不太喜歡你的性格,但同學們私底下都很喜歡你的文章的。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他們不喜歡你呢?”“我也不明白,我只明白他們背後都說我太高傲,總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樣貌。教師,您應當瞭解,我不是故意這樣的,我只是不明白和他們說些什麼。”“呵呵,不用擔心。教師有辦法。”隔天的語文課上,剛好上的是馬丁路德金的《我的夢想》,在最終的活動環節裏,我讓她上臺即興演講。在這次演講中,她第一次敞開心扉,向同學們展示她內心真實的感受:“同學們,我今日要和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個孤獨女孩的心聲······她不善言辭,不太懂得和別人交流,是寫作,讓她感受到世界的完美與人生的歡樂······她從來不

曾拒絕別人溫暖的眼神,只是她還不懂得如何伸出自我的友誼之手······”演講還沒結束,同學們便對她報以熱烈的掌聲。自此以後,她漸漸地融入班團體,不僅僅得到同學們的喜愛,更成爲我的一個得力幫手。這是我和我的學生的第二個故事。

在這個故事裏,我領悟到一名教師的價值,不在於灌輸給學生多少的知識,而是你能教給他們怎樣的爲人處世的道理,是如何引導他們融入生活,尋找到自我人生的價值所在。感激她,是她讓我明白了爲了師表的又一樸素真理。我和我的學生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我的教育生涯也還在繼續。作爲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我的工作成績也許不是最出色,可是,在這個即將邁入第七個年頭的秋天裏,我明白,我已經找到了那一把開啓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

【小編簡評】

教育故事 (優選5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教育故事範文。

【網友評價】

很有發展的空間。

標籤:優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