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新版幼兒園教育筆記材料

新版幼兒園教育筆記材料

當師德師風這一嚴肅話題再次在廣大教師隊伍中掀起學習高潮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這一切。我別無所求,我願以我的青春乃至生命來育出一生精彩。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幼兒園教育筆記,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教育筆記1

天宇也是我們班的一個新成員,他第一天來園的表現讓我們記憶猶新,他在地上一邊打滾一邊哭,還把自己的鞋子襪子統統脫掉,表示抗議:我要回家。讓他冷靜了一會兒,他也不吵鬧了,自己端了一張椅子坐那,也不理睬其他孩子。現在入園已經幾個月了,天宇多數來園表現就是眼睛上掛着淚珠,爸爸走後,他也開心起來了,自己搭起了積木,可過不了多久就會聽到他的哭聲,一問,是他拿了其他小朋友的積木,反而他哭起來了。戶外活動時,他的哭聲又傳來了,一問,是他不讓其他孩子坐在墊子上,他要一個人玩。排隊散步了,天宇就像獨行者不願跟着隊伍,一個人蹲在地上只顧自己玩,其他小朋友拉他過來排隊,他又拿出了自己的“武器”——哭。

每個班級都有一兩個特殊的孩子,很多時候老師的太多目光都會關注在他們的身上,但是這一次,我想讓他成爲我們班一般孩子的其中一員。開學至今天宇各方面的表現慢慢的都露出來,原來,他上課不愛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不愛和小朋友交流,不願意參與我們的集體活動;在遊戲時喜歡跑到東跑到西,總愛去打擾別人的遊戲;吃飯的時候很安靜,但是總是猜不出你在想些什麼,總是發愣不吃飯;你睡覺的時候不願意安安靜靜,但是很快就能睡着,這一點和其他小朋友比起來真是很不錯的!他也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呢。

雖然他的特殊情況比較多,那麼就要老師一點一點地引導他。我記得本週有一節科學課,本以爲他會很往常一樣“漠不關心”,當我的目光朝向他的時候,他是多麼的神氣!他盯着我手裏的操作材料,看得如此津津有味!在操作的時候,我本以爲他會很認真的操作,誰知他拿着操作材料瞎玩,當時我確實驚到了。不過沒關係,至少這一次我知道,天宇對科學活動感興趣了,只是還沒能定位好遊戲活動和教學活動的差別。

針對天宇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我覺得在這樣的課上要儘可能多的給他提供說、做、想的機會。在感興趣的活動中讓他慢慢覺得其他活動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步一步慢慢來。我不能把他一直當作特殊人羣對待,這樣對他是不公平的。他只是比其他孩子更有“想法”。不願意聽着老師的想法做事,更多的想隨着自己的想法做事。缺少一定的行爲規範,心裏約束。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味的對他講道理根本行不通。我想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爲,這樣做的最合適的方法我覺得就是在他面前放大他的錯誤行爲,那麼這就需要讓他的情況在其他小朋友身上體現,並且對他產生嚴重的干擾,之後他會漸漸明白吧!

幼兒園教育筆記2

首先是激發幼兒的感恩意識。

孩子小,缺乏愛心,錯不在孩子,主要是成人,沒有讓幼兒學會感激他人、關心他人。因此,應讓幼兒瞭解什麼是愛心,教育者要通過故事、兒歌、歌曲等形式豐富幼兒的認識;通過角色扮演、移情訓練,來體會愛、表達愛。不僅愛自己,重要的是愛他人。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重要的是讓幼兒不但懂得道理,而且會做。如:小夥伴跌倒了,扶起來,並給以安慰;幫同伴扣扣子等。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如:在植物角種植蒜苗、白菜、花生、向日葵等;在室內飼養各種小動物,如:小蝌蚪、小魚、小烏龜等。讓孩子來餵養、認領、照顧它們,孩子在自己的親身體會中體驗到關愛小動物的快樂。事實證明,讓孩子餵養小動物對孩子愛心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年中,有許多節日,可利用各個節日對幼兒進行教育。如三八節、母親節對幼兒進行愛媽媽教育,教師可通過具體事例,使幼兒進一步瞭解並體驗媽媽對他們的關懷和愛護,激發幼兒對媽媽的情感;重陽節時,教育幼兒更加懂得尊敬老人、關心老人,並且體會到:關心幫助別人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使幼兒從小養成尊老敬老的良好品德。

家園配合,教育一致。

對孩子來說,班主任、教師有時要經常換,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輩子不會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農民種地,需要學習、培訓,莊稼才能長好,纔有好收成;作爲家長,更應該需要學習,才能教育好孩子。

一)學會接受愛。

根據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最好的、最香的、最可口的,通通都得給他。遺憾的是,大家都沒有想到,這樣做,就等於是把一種全然錯誤的概念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讓他以爲他能夠爲所欲爲地呼風喚雨;長輩呢,就該事事讓步,時時讓路。新加坡作家尤今講過

自己做過的一件事,很值得大家學習。有一次,家裏買了一隻雞,兩隻雞腿閃着碎鑽似的油光。稚齡的孩子,手中拿着叉子,仰着頭,問道:“媽媽,誰吃雞腿?”我(尤今)一面把雞腿扯下來,一面應道:“上一回,是你和弟弟吃;這一回,輪到我與你爸爸吃。”說畢,便快樂地把肥嫩的雞腿分別放到自己和枕邊人的盤子裏……

(二)要爲孩子做出“愛心”榜樣。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沃土,孩子的性格、品行、智能、習慣首先在家庭中養成。父母首先要做榜樣,經常想到別人。因爲孩子學會有愛心,是平常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結果。有一個故事我印象很深,大意是說,有一對夫妻,贍養着一位老人,是孩子的爺爺,爺爺年紀大了,父母嫌髒,從不和老人一起吃飯,並準備了一個破木碗給老人用。後來老人去世了,父母把碗扔掉,孩子見了,馬上拾起來,父母不理解,問孩子這是幹什麼?孩子說留起來,準備父母年老了用。父母頓時瞠目結舌。箇中的滋味只有自己體會。

(三)在一日生活中,教會孩子如何表達愛。

在家中,家長可以引導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爸媽下班回家,給爸媽拿拖鞋;和爸媽擁抱;給爸媽倒水、捶背或講故事、唱歌等。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關心父母,既培養了孩子的愛心,又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外出活動時,如在公交車上,看到老人時家長可對孩子說:“你看,奶奶年齡這麼大,站着多辛苦,多累,給奶奶讓個座吧”。當孩子表現出關心、呵護、幫助他人等愛心行爲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肯定或表揚,進行心理上的強化。

幼兒園教育筆記3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爲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爲人所知。學習環境更是影響深遠的教育資源,但雜亂無章的環境分佈不僅不能促進幼兒的各方面能力發展,還可能讓幼兒形成混亂的空間概念,因此幼兒園的學習環境分區,即區角教學便越發重要。在一間大教室裏完成所有學習、遊戲?思維日益活躍的幼兒完全有能力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區角活動提供給幼兒自主選擇的機會。

一、如何分區?

學習環境分區可以根據所學東西的特點來進行,例如根據區內物品是乾燥還是潮溼來劃分,根據幼兒在區內的動與靜劃分等。如要充分調動幼兒對各種事物的積極性,學習環境可以這樣分區:

1、集會區

在幼兒園教室裏,需要有一塊空地專門提供給全體幼兒和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幼兒能夠圍坐在一起互相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也可以進行教學活動傳授新知識,並鼓勵幼兒積極發言。

集會區可能需要的材料:

小黑板、圖片板、電視機、大地毯或小墊子、小椅子

2、閱讀區

在閱讀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讀喜歡的閱讀材料,可以是繪本、兒歌書、科普圖書、流行卡通、兒童文學讀物、啓蒙讀物,也可以是字典、雜誌、報紙等。幼兒能夠獨自翻閱書籍,也可和其他幼兒合看一本書。

閱讀區可能需要的材料:

地毯或小椅子、坐墊、書架、木偶玩具、故事展示板、文字牆

3、聽說區

幼兒有機會再聽說區鍛鍊聽說能力,同時學到如何才能聚精會神地聽,從而培養語音辨識能力,能夠聽懂別人說話。教師可以在聽說區播放故事cd、音樂cd。也可以把幼兒的詩歌朗誦、故事演講、歌唱錄下來,糾正幼兒的發音。在幼兒逐漸熟悉聽說區的應用時,可以建立一個聽說材料書架,幼兒根據興趣自行播放各種cd,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聽說區可能需要的材料:

耳機、桌椅、故事cd、音樂cd、放置書籍和cd的櫃子、裝書籍和cd的文件夾、塑料袋、電腦,並在播放按鈕上貼綠標籤,停止按鈕上貼紅標籤,以此類推。

4、數學

幼兒可以在數字區看到各種各樣的數學教具、遊戲材料,並能自由運用教具材料數數、唱數字兒歌、數容器內液體的度量衡。幼兒也可以隨意放置數字區的各種容器,爲它們貼上標籤。

數字區可能需要的材料:

分類用工具,例如鈕釦、豆子等。 幼兒作品展示板、裝教具的籃子或盤子、幾何模型、泡沫塑料的數字方塊、數字棋、拼圖、分類用工具,例如塑料水果托盤、冰塊盒等。

5、科學區

幼兒能夠在科學區探索發現身邊的東西,也能運用不同的工具做實驗,從而對所處的環境保持着探究的熱情。教師可以幫助幼兒認識工具,鼓勵他們運用、探索。科技產品,如電腦等。學習操作電腦軟件、上網瀏覽,也可以運用電腦的功能來學習,進行各種活動。教師還能用數碼相機拍下幼兒的學習進度,以便保存。

6、科學區可能需要的材料

漏斗、磁鐵、放大鏡、天平、魚缸、植物、噴霧瓶、量杯、防護眼鏡、水池電腦、電腦桌 適合幼兒的軟件 彩紙和白紙 數碼相機磁帶電腦麥克風

7、美工區

美工區是個相對自由的區域,幼兒可以通過畫畫、做手工等創造性的手法來表達他們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從而更傾向於用創造性的思維來思考、解決問題。

幼兒園教育筆記4

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每當跟孩子一起欣賞三毛的故事就會藉此跟孩子一起回想當時的環境。

他們不會體會到那個時代的生活,就連我也沒有體會過。

正是因爲現在他們的生活衣食無憂。纔會導致他們真正的不懂憶苦這兩個字眼。

從衣着類說起。班裏孩子的小鞋子真的是琳琅滿目,各種各樣的都有。

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有繫鞋帶的,還有不繫鞋帶的。

那不繫鞋帶的對於孩子來講穿鞋就簡單多了。而需要繫鞋帶的孩子,就會有一個顧慮就是鞋帶老是開。

這不子洋小朋友今天就穿了一雙這樣的鞋子。今天中午孩子起牀後又因爲繫上鞋帶,正等着實習老師幫忙繫鞋帶呢,老師還沒走過來,這時,果果小朋友走過來主動表示幫他繫鞋帶,子洋見狀馬上伸出一隻腳,看都不看果果一眼,嘴裏還不停的跟一旁的小朋友說笑打鬧,一隻系完了,接着又伸出另一隻腳,最後,還沒等果果起身。繫好鞋帶子洋卻早已跑出去了。

就是這樣的一個小案例,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禮貌存在着問題。

果果小朋友是一個樂啊於助人的小朋友,而子洋卻連一句謝謝 都沒有。反而會讓他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就不會意識到是別讓在幫助他。

沒有人會欠自己什麼,只是他們把美的東西傳遞了下去。

幫助了就需要一些迴應,朋友,同學,同事之間都不會存在理所應當這個詞。

所以當別熱人幫助自己的時候要學會感謝,是罪起碼的禮貌。

幼兒園教育筆記5

畫畫是孩子的天性,而兒童的世界是純真的,天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覺和豐富的想象力來繪畫,而教孩子畫畫很難,要不要範畫、要不要示範,範畫用多少、示範到哪一步,教得不恰當,孩子們則畫得千篇一律,沒有了想象力,或者不敢大膽畫,畏畏縮縮,根本失去了快樂畫畫的樂趣。

還記得中班時,班上一大半的孩子都不敢下筆畫畫,經常提筆發呆,一次活動下來,一張紙上還是白白的,水彩筆也幹了。即使畫了畫的孩子,有很多的作品畫面的佈局不太合理,顏色搭配不協調。班上真正享受畫畫的孩子,掰着手指頭我也數得出來,大部分的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並不快樂,我經常聽到孩子對我說他不會畫。因此,我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在區域遊戲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孩子畫畫水平。在組織孩子們畫《好朋友的臉》時,我使用了在大圓上添畫的形式,降低孩子的繪畫難度,孩子們只要添畫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再畫上好朋友的髮型就能完成作品。開始時,孩子們討論了好朋友的長相、髮型等特點,在七嘴八舌的自由討論中,孩子們眉開眼笑,滔滔不絕。奧博說:“我的好朋友是恬恬,她的臉圓圓的、皮膚白白的,有兩個小辮子。”,小穎說:“我的好朋友是茅茅,他的皮膚黑黑的,眼睛大大的,頭髮硬硬的,他笑起來甜甜的。”,當我說我要畫我的好朋友,請他們觀察是班上的誰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目不轉睛地看着我畫,最後揭示是諾諾,孩子們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畫畫並不是爲了畫而畫,給孩子們營造美的氛圍後,他們快樂極了,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繪畫活動中了。

到了大班,根據繪本《變色鳥》我開展了一次自由線描畫遊戲。我使用了情境導入的教學策略,我扮演白鳥媽媽,講述了鳥媽媽吃不同的果子後,羽毛變色的故事。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開始玩“吃果子變色”的遊戲,我的範畫示範就變成這樣,鳥媽媽吃了紅果子,白白的羽毛上就出現了紅色的花紋,吃了黃果子就出現黃色的花紋。通過變色遊戲,孩子們用水彩筆在鳥寶寶白白的羽毛上畫下了許多形狀、顏色各異的花紋裝飾。孩子們的作品五彩紛呈,孩子們畫好了就來問我:“媽媽,你看我的羽毛美嗎?”“美!”,在嘰嘰喳喳的問答後,孩子們心滿意足地交來一隻又一隻的變色鳥,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孩子們繪畫的效果變得好多了,他們也慢慢地愛上了畫畫這件事情,每次畫完畫交給我時,都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一次又一次的美術遊戲中,我們就像麥田裏的守望者,激發着孩子們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讓孩子們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與此同時,我也深切地體會到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

孩子的作品更多的應該帶有他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要注入靈性,而不是模仿機械的作畫。在繪畫遊戲《彩色樹林》中,我採用讓孩子運用各種形狀和線條來設計樹林的開放式教學方式,鼓勵孩子大膽想象作畫,作畫前就有很多孩子討論着自己等會設計的樹林,有的要設計蘋果樹林,有的設計愛心樹林,還有的想設計三角形樹林。孩子們暢所欲言,勇敢地說出自己設計的樹林。當畫畫不再千篇一律、不再是孩子的所擔心的煩惱後,孩子的心態在面對美術創作是平和的、愉悅的,這樣或許能給孩子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