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端午節的忌諱有哪些【新版多篇】

端午節的忌諱有哪些【新版多篇】

端午節不能做什麼 篇一

端午節禁忌一:不可以行房事

說道端午節的禁忌,那麼,一定不可以忽視的就是行房事的,這個主要的是因爲,古人是將農曆五月稱之爲毒月,而端午節則是屬於九毒日之首,毒氣攻身,邪氣旺盛,如果說在九毒日期間行房事,則是容易造成泄氣入侵,從而出現生病的情況。從科學的角度上來看,則是因爲在毒月期間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如果說在這個時候行房事,則就是比較的容易對人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的。

端午節禁忌二:不能吃孃家糉

在端午節不少的地區也是有不可以吃孃家糉的說法,因爲在舊時是屬於比較的重男輕女的,也都是會覺得嫁出去的女兒是屬於潑出去的水,也就不屬於自己的家人的。因此不少的老人說端午節回孃家,吃了糉子,一個不剩。意思也就是說,吃了孃家糉則就是會給自己的孃家帶來不好的影響的。雖然說這種是屬於封建迷信的說法,但是建議也是需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的。

端午節禁忌三:不能下河游泳

在有的地區端午節也是有不可以下河游泳的說法,因爲不少的老人會覺得,端午節當天不少的水鬼也都是會在找替身的。再加上孩子下河游泳發生溺水身亡的事情也是比較的多的。所以從安全健康的角度上來看,則就是不建議讓孩子下河游泳的,如果說想要游泳則是建議帶孩子去正規的游泳池進行遊泳的。

端午節禁忌四:不能舉辦喜慶事情

在端午節也是不建議舉辦喜慶的事情的,因爲,端午節當天也是屬於楊公十三忌,楊公忌日不論做什麼事情也都是不合適的。再加上端午節主要的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故此日也象清明節一樣,人爲製造出很強的陰氣,而這些陰氣,與陽氣一樣,也會傷害心理與身體比較弱質的人。所以說在端午節是諸事不宜的,更不適合上任、搬家、動工、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也不適合參加娛樂活動等,而歸寧父母,≮≯與家人團聚纔是正確的選擇。

端午節有哪些知識 篇二

1、端午節是叫法最多的節日

端午節又叫糉子節可能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但端午節的叫法遠不止糉子節這麼簡單。據瞭解,端午節是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節日,叫法主要包括:端陽節、糉子節、五月節、女兒節、詩人節、天中節、夏節、重午節等等。

2、第一個糉子是用什麼包的?

根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糯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捻葉包糯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爲廣東鹼水糉。

3、端午節爲什麼要吃五黃?

五黃就是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黃酒。至於爲什麼要吃?據記載,江南人將農曆五月,稱爲五黃月,因有五種帶“黃”音的食物同時上市而得名。在端午節的中午,最適宜吃五黃餐,就是把五種黃顏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爲中醫理論認爲,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氣的力量,抑制黴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4、爲什麼吃完糉子禁忌喝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含砷的有毒礦石,雄黃加入酒後,會加速砷的吸收,很容易中毒,如把雄黃酒加熱飲用更危險。故吃完糉子千萬別喝雄黃酒。

5、湖北秭歸有三個端午節

在中國很多地方只過一個端午節,而秭歸卻有三個,農曆五月初五爲頭端午,五月十五爲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爲末端午。

6、屈原竟然不姓屈?

屈原其實是姓羋(mi),名平。司馬遷曾在屈原列傳中曰過: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意思就是屈原和楚國的王族同姓,楚國國君姓羋,屈是屈原的氏,當時姓與氏分開。

7、最大的國際龍舟賽不在中國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龍舟節不僅是本地歷史最悠久的龍舟競賽活動,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國際龍舟比賽。

端午節的忌諱有哪些 篇三

1、忌游泳

在端午節的當天是不可以游泳的,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游泳,因爲人們認爲,在端午節那天“溺死鬼”最兇,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糉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糉的習俗。

2、兒童戴的香包忌丟失

在北方一帶,小孩子有佩戴香包的習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會有大災。端午節過了以後,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裏,這樣才能免除火災

3、忌惡日

由於五月爲“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這天又有“躲午”的習俗,即週歲以內的嬰兒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脫災禍。

4、避五毒

民間認爲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出沒之時,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無毒“醒,不安寧。”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 病。每到端午節,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爲毒物被刺死,就不會再傷到人了。

端午習俗中的養生奧祕 篇四

吃糉子:清熱除煩

中醫認爲,糯米是糧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糉子的糉葉更有講究,北方大都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

總的來說,糉子有清熱除煩、通利小便、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

Tips:過量進食棕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艾葉、菖蒲:驅毒除瘟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

艾葉(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葉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臨牀上常用來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的藥效最佳。現代研究表明,懸掛艾葉及燃燒艾葉的確有殺菌消毒、預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葉、菖蒲還有驅蚊的作用,慢慢燃燒艾葉驅蚊效果更好。

雄黃酒:殺蟲解毒

端午前後,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都已步入梅雨季節,天氣條件有利於蚊蠅、害蟲的活動和繁殖。而雄黃是一味解毒、殺蟲的中藥,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塗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後可分解爲毒性很強的砒霜,因此不建議內服。

塗灑雄黃酒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在端午節,將雄黃摻在酒裏製成雄黃酒,灑在居室的牆角和牀下,具有較強的滅蚊和殺蟲作用。

Tips:由於雄黃能從皮膚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積塗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溼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民間認爲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

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爲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餘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溼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掛香囊——散風驅寒

我國很多地方有端午節掛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爲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端午節吃糉子寓意 篇五

1、人丁興旺,因爲“糉子”的諧音是“中子”,“糉子”也是“衆子”的諧音,所以寓意人丁興旺。同時,還寓意光宗耀祖,因“糉”和“宗”音比較相近;因此,端午節吃糉子寓意光宗耀祖。

2、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不忍看到國家滅亡,在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楚國百姓,爲了不讓屈原被魚蝦吃掉,爭相划着船去打撈屍體,並把自家做好的米飯撒入江中;從此以後,每年端午節,便有龍舟競渡、吃糉子的習俗。

3、高中功名,因爲“糉”和“中” 音比較近,有“高中功名”的意思,寓意學士考中功名。在古代科舉在秋天,則在端午節時,想考取功名中第的人都會吃糉子,寓意高中。

因此,每個節日都有着獨特的習俗和寓意,如在端午節期間,我們要賽龍舟、吃糉子、採草藥、打午時水、洗草藥、防風箏、纏五彩繩、佩香囊等習俗,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端午節祈福平安、自然崇拜等,寓意和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