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多篇

關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多篇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一

家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和學校教育的基礎、補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影響人的一生,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清醒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對於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社會結構而言,家庭作爲社會的最基本單元,營造良好的家風、弘揚家庭美德是構建和諧社會最爲重要的基礎,更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從人的發展序列而言,家庭是個體生命成長的最初始的場所。

親子教育5大核心:

1、家庭教育遠遠大於學校教育。

2、童年教育遠遠大於成年教育。

3、親子關係遠遠大於親子教育。

4、夫妻關係遠遠大於親子關係。

5、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家庭教育與學校最大的區別:

1、家庭教育是個別化的教育,針對孩子個別的關注、指導和教育,必須由家長來完成,學校無法替代;而學校則是面向大多數學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個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統一進度、統一的課程,很難真正關注每一個兒童的差異。

2、家庭教育是終身性、示範性的教育。從生活時空來看,多數時間孩子是在家與父母一塊兒度過。學校對於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環境對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比學校要大得多、長得多。

3、從教育內容上看,與學校主要是傳授知識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務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爲養成教育。

4、從法律責權利上看,孩子與家長具有天然血緣關係,這是學校、老師無法替代的,故每一個家庭監護人都應有教育孩子的的責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劑良方: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孩子接受的第一次教育來自於父母,源自於家庭,良好的家庭薰陶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使孩子保持一個快樂、向上的心態,而快樂是成功之道。爲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成功,成爲社會棟樑之材,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這是基礎和前提。家庭環境,主要分爲外在環境和內在環境兩個方面,外在重點指物質層面的富足,內在則是指家庭氛圍的影響,在整個家庭教育中,後者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抓好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重視並強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成才的必要保障。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抓好家庭教育,我們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要因人施教。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爲實現這一目標,一些父母忽視客觀事實,經常一廂情願地“幫助”和“促進”孩子成長,採取了一些拔苗助長、措施過當的教育方式,導致事與願違,嚴重的還造成了一些悲劇。其實,每個人一出生,就意味着開始脫離母體,成爲獨立的人,但其後天發展與父母的教育密切相關。“教子如種樹”,教育孩子,父母應在“根”上下功夫,充分考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重視孩子心理與行爲發展的順序漸進或個性需要,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方法,因材施教。要區別對待,根據每個孩子的自身特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制定教育計劃,科學合理設定培養目標,既要符合實際,也要貼近生活,同時滿足孩子的個性化需要,要讓孩子沿着自己喜愛的、正確的發展道路健康快樂成長。

二、要注重方法。

家庭教育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學問,不同家庭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成長的路徑也會千差萬別,最終成長軌跡就會各不相同。在長時間的相處中,父母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教育培養孩子,決定着孩子將來會成爲什麼樣的人,會是什麼樣的命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未來的競爭與其說是孩子的競爭,不如說是家長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方法的競爭。好的教育方法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反之,不僅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猶如一臺複印機,反映了父母的思想、言行、作風、爲人處事等方方面面。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的良好行爲和不良行爲都是父母教育和影響的結果。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表情、神態以及行爲方式、情感態度、生活習慣等都直接成爲孩子的模仿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孩子,一定要注重方法,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方法科學、方式得當,唯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培養效果。

三、要互相尊重。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可怕的,哪怕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衆所周知,當今的家庭教育不再是單向,而是雙向互動的;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平等、相互尊重的;不是顯性,而是隱性的。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教育者,更是一個終生學習者。孩子也並不僅僅滿足父母物質上的給與,更需要的是和父母的真誠交流。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與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要將心比心,想孩子所想,懂孩子所需,能夠就孩子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入溝通,在溝通中增進了解,解決分歧。做好家庭教育,父母要善於做傾聽者,能夠理解孩子的觀點立場和情感訴求,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做決定。唯此,家庭關係纔會和諧融洽,家庭教育才會取得預期效果。

四、要強化德育。

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人們常講,智力教育沒跟上,孩子就會成爲次品;體育培養沒搞好,孩子就容易成爲廢品;品德教育抓不好,孩子就會變成危險品。而德育的根在哪裏?在家庭。父母平時在家的一言一行無不是德育的行爲,每個孩子的行爲舉止,無不可以從父母身上找到影子。當下,一些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好管,不聽話,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知行脫節”,殊不知,正是因爲父母自身的一些行爲觀念不到位,誤導了孩子,使其養成不良習慣,尤其是在品德教育方面,作爲父母更應格外注意。與其總是用語言灌輸,不如拿行動引領,如應在孝敬老人、樂於助人、文明禮讓等方面作出表率,用實際行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要教會孩子“節制慾望”,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老大爺倒地扶不扶等關係道德素養問題上立場堅定,敢於伸手。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二

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那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以下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小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江同志說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人的進步和影響是終身難忘的。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尤爲重大,往往可以影響他們的一生。”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作爲一名孩子的家長,我深切的感受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一言一行,家庭環境的各種因素,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 道出了世上天生就沒有壞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但他們既生活在家庭這個小環境裏,同時又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大環境裏,他們那天真無邪而單純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比如:

一是家庭教育對國小生學習的影響。

二是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養成的影響。

那麼,如何搞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呢?在這個問題上,我有這樣一些見解。

第一,提高家長自身教育修養和促進家庭和諧氛圍的培養。

第二,以孩子爲主角,重視孩子的全面培養,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達到家庭教育的理想目的。

1.保證孩子有健康的身體

家庭教育中,首先就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生命的重要和身體的健康是最基礎的意義。我跟許多家長聊天時就說到,我們誰都不能保證孩子長大後,究竟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是成爲一個平凡普通的人,或是成爲一個優秀的人?我們不能做肯定的判斷。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更是強健的身體,你的未來纔有保障。所以,引導孩子愛惜身體,從小就加強鍛鍊,吃飯注意營養全面,不挑食;愛清潔衛生,不生病等。同時,家長以身作則,在家人的帶動下,孩子自然就養成這樣的習慣了。

2.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

我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可有可無的行爲,我不要求必須有,或者不必有;但不能有的行爲習慣,絕對不能有。所以,孩子四歲開始,我就讓他試着做生活上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可以獨立穿的衣服,褲子,就自己試着穿,即使穿錯了,家長可以幫他改過來。自己擰毛巾洗臉,自己刷牙,當然有時孩子掌握尺度不夠,比如牙膏過多了,我就教他下一次少一點,不浪費就行。暑假裏,我就有意讓他學習收碗筷洗碗筷,儘管洗不乾淨,還有摔碎碗的情況,以及弄溼衣服和地板等,都不用擔心,畢竟是夏天,處理一下很方便的。至於摔碎碗碟的情況,孩子奶奶會更擔心,我就單獨對老人講,沒關係的,即使摔碎了,只是幾元錢的問題,讓他有個好習慣,自己多動手做事,這就不是錢的問題了。

3.健全孩子的人格和個性品質

家庭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教孩子如何做人,讓孩子在德,智,體,勞各個方面得以啓迪培養,使他們快樂成長。我更主張教育引導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比如有愛心,有善心,有信心,有耐心,有熱情,有精神等。儘管孩子還比較小,別人認爲現在注意這些問題還較早,但生活中,我觀察孩子,他已經在這些問題上顯示出了苗頭了。孩子很小時,吃什麼都是我們家長去買。有一次,我在一家店鋪裏辦事,孩子想吃旁邊的什麼東西,我又走不開,就給了他幾元錢,讓他自己去,那商店就在我辦事的隔壁,但孩子從來沒單獨去買過東西,於是,他叫我去買,我沒去,他一直也不去,後來就使性哭了起來,最後還是那家老闆主動來給他買了。於是,這以後,他要什麼東西,我認爲可以買的,估計了價錢,有意把錢給他,然後讓他自己去,他就敢去了,信心和膽量就有一點了,不再恐懼和依賴了。

4.培養孩子廣泛的學習和生活興趣

孩子在小的時候,好像對什麼都感興趣,畢竟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是全新的,不必拘於某一方面要他喜歡和發展。他喜歡畫畫,就讓他去畫吧。他不喜歡畫了,又喜歡玩皮球了,那讓他去玩皮球吧。這也不喜歡了,他喜歡玩泥巴捏東西了,你就讓他去捏吧。讓他什麼都去試試,而後才能發現他究竟喜歡幹什麼,擅長什麼,都喜歡更好,興趣廣泛。只有擁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纔會發現世界是多麼美,生活纔會更豐富多彩,孩子也會更完整或更完美。

5.讓孩子在困境中磨礪成長,在坦途中信心充足

人生之路不會一帆風順,當孩子面臨困難時,讓他自己去面對解決,家長可以適度指導,絕不能一手遮天,要孩子學會不退縮,自己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比如犯了錯,該承擔相應的懲罰,自己必須去承擔,教育孩子失敗不可怕,只要失敗後能找到原因,再去成功。

第三,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對於種種家教,不只是家長的口頭言論而以,更應該事事做好表率。身教重於言教的影響,潛移默化的薰陶,對孩子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家長不能只憑一張嘴想教育說服孩子,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爲孩子樹立言行規範,從小事做起,發現不良苗頭及時解決,才能真正體現家教的價值和重要性。

總之,作爲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地吸取一些成功學生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不斷探索、研究,尋求一條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的契合點,力求使兩種教育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培養孩子做一個正直守信、意志頑強、開拓創新的人。

家庭教育重要性案例 篇三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傳教士辛格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叢林中發現兩個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約8歲,小的1歲半左右。據推測,她們是在半歲左右時被母狼帶到洞裏去的。辛格給她們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當她們被領進孤兒院時,一切生活習慣都同野獸一樣,不會用雙腳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們害怕日光,在太陽下,眼睛只開一條窄縫,而且,不斷地眨眼。她們習慣在黑夜裏看東西。她們經常白天睡覺,一到晚上則活潑起來。每夜10點、1點和3點左右發出非人非獸的尖銳怪聲。她們完全不懂語言,也不發出人類的音節。她們兩人經常動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願與他人接近。她們不會用手拿東西,吃起東西來真的是狼吞虎嚥,喝水也和狼一樣用舌頭舔。吃東西時,如果有人或有動物走近,便嗚嗚作聲去嚇唬人。在太陽下曬得熱時,即張着嘴,伸出舌頭來,和狗一樣的喘氣。她們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並隨地便溺。

她們被領進孤兒院後,辛格夫婦異常愛護她們,耐心撫養和教育她們。總的說來,小的阿瑪拉的發展比大的卡瑪拉的發展快些。進了孤兒院兩個月後,當她渴時,她開始會說“bhoo(水,孟加拉語)”,並且較早對別的孩子的活動表現興趣。遺憾的是,阿瑪拉進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瑪拉用了25個月纔開始說第一個詞“ma”,4年後一共只學會了6個字,7年後增加到45個字,並曾說出用3個字組成的句子。進院後16個多月卡瑪拉纔會用膝蓋走路,2年8個月纔會用兩腳站起來,5年多才會用兩腳走路,但快跑時又會用四肢爬行。卡瑪拉一直活到17歲。但她直到死還沒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

啓示

印度兩個狼孩從發現到死亡的故事說明——萬物都有自己的季節特性,錯過這個季節就很補救與改善了。

孩子更是這樣,一個孩子是絕對沒有兩個1歲年齡的。3-12歲就是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節,這個時期的好習慣養成了就很難改變,如同我們從孩子幾個月就教孩子喊“爸爸”、“媽媽”,孩子一旦學會了叫“爸爸”“媽媽”,並長到二三歲,再想讓孩子叫別人“爸爸”、“媽媽”,孩子是不會同意的,因爲孩子已經養成習慣了。如果讓孩子在早期把德、智、體等方面的良好習慣養成了,以後的成長就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這個時候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以後對孩子所費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難,有時還會無效。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 篇四

兒童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銳的感受能力。他們對身邊發生的親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強,而這種敏感性正是培養理性辨別能力的良好基礎,做爲家長應利用這一拓點幫助孩子在這種感受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對社會生活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會信息,優化孩子幼小的心靈。

家庭教育重要性案例 篇五

有一個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裏幹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從早到晚,院子裏鋸子聲和錘子聲響成一片,地上堆滿了刨花,堆滿了鋸末。一天晚上,這個木匠站在一個很高的臺子上,和徒弟兩個人拉大鋸,鋸一棵大樹。拉來拉去,拉來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機械手錶錶帶甩斷了,手錶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裏了。

當時手錶可是貴重物品。這個木匠趕緊下來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麼也找不到。當時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過來打着燈籠幫他一塊兒找,大家夥兒一塊兒找來找去,怎麼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塊表。木匠一看,也沒辦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鎖上門,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這個木匠就收拾收拾,準備睡覺了。

過了一會兒,他的小兒子跑了過來:“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錶了!”木匠很奇怪:“我們這麼多大人,打着燈籠都找不到一塊小小的手錶,你怎麼能找到的呢?”

小孩說:“你們都走了,我一個人就在院子玩。沒人幹活了,這院子裏靜下來了。我忽然聽到嘀嗒、嘀嗒、嘀嗒的聲音,我順着聲音找過去,一扒拉就找到手錶了。”

啓示

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趕鴨子上架的攀比、不動腦筋的盲從……

這些現象在一些家長中越來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會風氣。但是,孩子的成長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靜,就像找手錶的那個孩子,會動“腦筋”,只有“靜”下來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六

教育,是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成長的必備經歷。每個人從出生起就要經歷家庭教育,在母親和父親的影響下學習和成長。而家庭教育又與整個社會的教育觀息息相關。

在漫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同學因爲考的分數的不同而獲得不同的待遇。在第一次考試中,甲同學獲得滿分,因而獲得母親表揚,乙同學因爲沒有及格,而被甩了巴掌。第二次考試中,甲同學考了98分,而被父母批評被甩了巴掌。乙同學考了61分,進步了,及格了,因而獲得了家長的表揚。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家庭的教育理念。

這種教育理念有其可取之處,也有其弊端。首先,就甲同學來說,100分與98分相差兩分,分數差距很小,並不能由此推斷出甲同學退步了,甲同學仍舊處於優秀同學的行列。但在其父母眼中,甲同學退步了,因而給予了他巴掌和批評。這種高標準,嚴要求的教育方式很可能造成甲同學的受挫,一蹶不振。或者心理扭曲,爲得一百分不擇手段。這是這種教育觀的不合理之處。其次,就乙同學而言,他的成績進步了,雖然只進步了六分,但足以跨越檔次,讓他從不及格變成及格。父母對其採取的鼓勵表揚的方式,鼓舞了乙同學的信心,對其以後的學習有着長久的影響,乙同學很可能經過自己的努力不斷進步。這是這種教育方式的可取之處,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漫畫中的這種家庭教育觀有其弊端,也有可取之處。究其原因,與我國的教育的教育現狀有着很大的聯繫,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對於其中的弊端我們要結合教育法規,教育現狀不斷改進,爭取使其更加完善。對於其中的可取之處,我們要繼承發揚。教育問題關乎祖國接班人的優劣,是關乎我國未來發展的大事,應該予以重視。

家庭教育小知識 篇七

一、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談。交談的質量,跟交談的藝術有密切關係。

交談,是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娓娓談心。交談的時機應該是恰當的,交談的話題應該是有益的、孩子是感興趣的。交談之前,家長應該誘導孩子無拘無束地把心裏話傾吐出來,然後,再把自己高於孩子的見解作爲一份禮物回贈給孩子。通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誨和啓迪。單純的家長講、孩子聽,沒有反饋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至於家長借交談對孩子進行挖苦訓斥,抓住一件小事嘮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厭,則更是不可取的了。

交談的藝術,主要體現在交談時機的捕捉和交談方式的運用上。一般地說,家長和孩子雙方在情緒不佳時,特別是在氣頭上,不要交談;在事情的原委還沒有搞清楚時,不要交談;有局外人特別是有客人在場時,請不要做批評性的交談;在飯桌上,在孩子睡覺前,也不宜做批評性的交談。家庭教育的特點是“遇物則誨”,所以教育的時機要靈活掌握,一切從教育的需要,特別是教育的效果出發,以孩子能接受爲準則。交談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漫談式、調查式、激勵式、嚴肅批評教育式等都可採用。其中的漫談式,即不拘時間、地點、內容,海闊天空、輕鬆愉快地交談,常常是孩子歡迎交談方式。

成功的交談,似春風化雨,孩子是會受到教益的。

二、跟孩子一同活動的藝術

家庭氣氛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動,就是創造家庭良好氣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在生活中,家長跟孩子共同活動的機會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遊玩。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蟬鳴,秋季的落葉,寒冬的白雪,對孩子都會有無窮的吸引力。家長掐着時令帶孩子郊遊,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色會帶給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喚回家長對童年趣事的回憶。共同的心境和語言,使長幼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內容都可以在此時此刻進行。

跟孩子一起去參觀遊覽。假期若能帶孩子到外地旅遊,孩子是最開心的。那些名勝古蹟和各種展覽都值得去看一看。遊覽時,若家長能做精闢的講解,孩子是最爲佩服;如顯知識不足,則會迫使家長去翻書查資料,這更能贏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購物。孩子小的時候喜歡跟家長逛商店,順便要點民愛之物,家長可乘機介紹商品知識,灌輸勤儉持家的道理。孩子長大一點了,可以爲家、爲自己購物,家長陪着當參謀,邊買邊談,邊看邊談,邊走邊談,兩代人之間相互沒有戒備,是教育的好機會。

跟孩子一起娛樂。晚飯後,節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長,吹拉彈唱,談天說地,讓家庭充滿歡樂的氣氛,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

家長和孩子共同活動的內容很多,共同活動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溝,融洽感情,寓教於樂活動之中,讓家庭教育在歡樂、親切、無拘無束的活動中進行。

三、表揚、獎勵的藝術

對孩子進行表揚、獎勵也是很有學問的。

表揚、獎勵孩子,可以鼓勵孩子重複良好習慣形成;在表揚和獎勵中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培養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是非感,有助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選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給予表揚、獎勵;孩子有了良好的行爲表現,雖只是苗頭,也可給予表揚、獎勵;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表現了勇敢的品質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揚、獎勵;孩子獲得了光榮稱號,父母要給予表揚、獎勵。

表揚、獎勵孩子的方式很多,應以精神獎勵爲主。比如:誇獎、讚許、點頭、微笑、親暱等,都能達到激勵孩子上進的目的。物質獎勵也要有,對年紀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質獎勵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贈送書籍、衣物、玩具、學習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錢,更不能讓孩子小小的年紀,純淨的心靈過早地染上銅臭氣。

家長要把握住表揚、獎勵的時機。孩子興奮起來,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脈搏,該表揚、獎勵的時候要及時,使他們良好的表現得以強化,得以鞏固。如果是馬後炮,就會削弱激勵作用。

再有,表揚也好,獎勵也好,都要實事求是,因爲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評價,要讓孩子在表揚和獎勵中去認識自己。過高,容易讓孩子盲目滿足;過低,又不容易達到到激勵的目的。另外,表揚、獎勵,家長的態度要真誠,最好不要事先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守信;絕不能在獎勵的程度上與孩子討價還價。

近幾年,有些“學者”把“賞識教育”稱爲“萬能的教育”,並且說:“賞識孩子時,可以無中生有。”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想用一種教育方法取代所有的教育手段是不科學的。

四、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說錯了話,辦錯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會發生的,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實在也是家教的藝術之一。

家長和孩子在家庭中應當是民主和平等的關係,家長做了錯事或錯怪了孩子,是應該主動道歉的。這不會影響家長的威信,更不會有損父母的尊嚴;相反,會給孩子樹立有錯就改的榜樣,會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質與修養,從而更加信任父母,親近父母;父母的威嚴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更高,還會使家庭中形成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氣氛。

當然,家長道歉、認錯,特別是向孩子道歉、認錯,態度必須是誠懇的,不敷衍,不找客觀原因,真誠地去求得諒解。

五、寬容的藝術

寬容是指孩子做錯了事之後,家長以寬大的胸懷接納了孩子的過失,他們沒有過激語言的斥責,也沒有窮追不捨的追究,這都會使孩子的內心受到深深的自責,並在悔恨、內疚中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冷靜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列寧8歲時,隨母親去姑媽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破了一隻花瓶,當時無人看見,查問原因時他害怕也沒承認。細心的姑媽猜着準是淘氣的列寧打的,不過媽媽一直保持沉默,等待着兒子民中萌發羞愧感。三個月後,媽媽親暱地撫摸着兒子的頭,欲有所言,不料列寧失聲大哭,講出了打花瓶的事。媽媽安慰兒子,並寬容了他。媽媽知道兒子在這場內心的道德鬥爭中,美的、誠實的品質取得了勝利。

印度聖雄甘地,少年時染上了吸菸的壞習慣,進而發展到偷錢買菸的地步。他深感痛苦和悔恨,便把自己墮落的過程詳細地寫在一個筆記本上,並鼓足勇氣把它交給了父親,渴望得到父親的教誨和懲罰。父親沒有責備他,只是久久地凝視着甘地,兩行熱淚滾滾落下。父親的寬容使甘地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從那以後,甘地痛改前非,走上了正路。

可見,寬容的確是效果很好的教育手段。應用時,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實施寬容教育的前提,必須是孩子對自己的錯誤已經有了認識,並深感內疚、悔恨時方可運用寬容手段。

家長準備原諒孩子的過失時,應該從表情上、語氣上使孩子感到家長對孩子所犯的錯誤很痛心,並相信自己能夠悔改。如列寧母親對列寧的撫摸,甘地父親的熱淚,都是對他們極好的教育。家長不可取無所謂的態度,使孩子如釋重負,沒有壓力,缺乏改正的決心。

寬容,是爲了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而這種習慣和品德只有在實踐的鍛鍊中才能產生和鞏固。家長不要因爲孩子某件事沒有幹好,就再不讓孩子動手參與了,允許孩子去幹好的事情,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寬容。

寬容,絕不等於放任、撒手不管。寬容是積極的教育,縱容是家長失職的表現。

拓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八

家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和學校教育的基礎、補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影響人的一生,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清醒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對於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家庭是人才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最基本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論是出生前(胎兒階段),還是出生後(嬰幼兒時期、學生階段到長大成人),都要接受來自家庭成員、成長環境等潛移默化的薰陶和影響,在這一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情感、養成習慣,這就是家庭教育。通常來講,家庭教育可分爲三個階段:

一是胎教。胎教可以說是人一生中受到的最早、最初的家庭教育。日本胎教、學前教育專家七田真說:“每個胎兒都是天才,胎教影響人的一生,孩子的教育應從胎兒期開始。”資料記載,我國古代時期就出現過胎教,現代社會,胎教更是成了孕產期婦女的必修課。調查顯示,有90%以上的產科醫生提倡胎教,80%以上的孕婦接受這一早教方式並身體力行。現代科學認爲,胎兒的素質是可以隨胎教的進行而發生變化的。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從事臨牀的產科醫生,通過使用B超、胎兒鏡、腦電圖等儀器,對胎兒醫學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證實:懷孕24周後的胎兒具有一定的聽覺功能,大部分出生後的嬰兒,對在母體子宮內曾經聽慣的音樂有記憶表現。實驗證明:經過胎教的嬰兒比一般嬰兒學話、走路均早,並且反應靈敏,記憶力強。

二是嬰幼兒教育。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去接觸一個大環境,並且通過反覆不斷的模仿練習,來構建自己的世界。作爲獨立的生命個體,嬰幼兒接觸的對象主要是父母,在這一時期,父母成爲他們模仿的主要目標,父母的待人處事態度、道德觀念、行爲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時刻影響着孩子。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動作技能以及日常行爲習慣,由於嬰幼兒判斷能力還未真正形成,他們在模仿他人時,不會考慮某種行爲是否正確、適當,因此,父母在對嬰幼兒教育時,更應小心謹慎,重視細節把握,爲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三是學生教育。這個階段應該說是人的行爲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研究表明,人接受新知識和技巧的能力在學生時期到達巔峯,這個時候積累知識和能力,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儘管孩子步入校園,開始從學校獲得知識,但家庭教育不可或缺。我國古代就有“養不教,父之過”的說法,不允許父母推卸教育責任,可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比,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但社會上也有一些人認爲,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並不重要,孩子能否成才主要在學校和老師。這種觀點在中國教育領域裏也佔有一席之地,致使有很多家長認爲教育孩子,學校老師佔主要責任,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老師教給孩子的是基礎文化知識,而孩子的人際關係、思維模式和生存能力都要靠家庭教育去養成。事實告訴我們,因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孩子雖然學習好,但在其他方面卻有着讓人遺憾的缺陷。考上了名牌大學,生活卻不能自理,導致輟學、跳樓的悲劇。有着淵博的知識卻找不到好工作,只因沒有好的職業操守,只會紙上談兵等等,這一系列問題不斷提醒我們,家庭教育在當今的教育體系中地位特殊,十分重要,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人生中接受的最初、最基本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起點和基石,如果沒有家庭教育,人就很難再繼續進行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更不可能成爲優秀的人才。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發揮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是人成長、成才的奠基工程。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劑良方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孩子接受的第一次教育來自於父母,源自於家庭,良好的家庭薰陶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使孩子保持一個快樂、向上的心態,而快樂是成功之道。爲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成功,成爲社會棟樑之材,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這是基礎和前提。家庭環境,主要分爲外在環境和內在環境兩個方面,外在重點指物質層面的富足,內在則是指家庭氛圍的影響,在整個家庭教育中,後者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一項統計表明,在全世界50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中,有13名誕生在5個家庭中。通過對這幾個家庭跟蹤研究發現,這些人具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都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時也發現有些獲獎者雖然家庭清貧,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有的甚至是孤兒,但他們從家庭中養成了良好的品行習慣,學到了不屈不撓的精神,培養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在精神層面,他們足夠富有。可見,良好的家庭環境傳導給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我們客觀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就不能忽視家庭環境的影響。另外,家庭教育環境對社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反之,孩子就容易步入歧途,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離異家庭超過百萬,這些家庭中,有近三成的孩子由於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心理與行爲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環境,從而出現品行障礙,產生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行爲。筆者在對吉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的調研中發現,吸毒犯罪人員的一個明顯特徵是低齡化,戒毒人員中40歲以下佔84.6%,20歲以下佔6%,這些人員絕大多數缺少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著名心理專家郝濱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事實證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關係個人的成長進步,關係社會的和諧穩定,應引起足夠重視。

三、抓好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重視並強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成才的必要保障。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高度概括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抓好家庭教育,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是要因人施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爲實現這一目標,一些父母忽視客觀事實,經常一廂情願地“幫助”和“促進”孩子成長,採取了一些拔苗助長、措施過當的教育方式,導致事與願違,嚴重的還造成了一些悲劇。其實,每個人一出生,就意味着開始脫離母體,成爲獨立的人,但其後天發展與父母的教育密切相關。“教子如種樹”,教育孩子,父母應在“根”上下功夫,充分考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重視孩子心理與行爲發展的順序漸進或個性需要,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方法,因材施教。要區別對待,根據每個孩子的自身特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制定教育計劃,科學合理設定培養目標,既要符合實際,也要貼近生活,同時滿足孩子的個性化需要,要讓孩子沿着自己喜愛的、正確的發展道路健康快樂成長。

二是要注重方法。家庭教育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學問,不同家庭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成長的路徑也會千差萬別,最終成長軌跡就會各不相同。在長時間的相處中,父母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教育培養孩子,決定着孩子將來會成爲什麼樣的人,會是什麼樣的命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未來的競爭與其說是孩子的競爭,不如說是家長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方法的競爭。好的教育方法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反之,不僅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猶如一臺複印機,反映了父母的思想、言行、作風、爲人處事等方方面面。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的良好行爲和不良行爲都是父母教育和影響的結果。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表情、神態以及行爲方式、情感態度、生活習慣等都直接成爲孩子的模仿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孩子,一定要注重方法,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方法科學、方式得當,唯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培養效果。

三是要互相尊重。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可怕的,哪怕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衆所周知,當今的家庭教育不再是單向,而是雙向互動的;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平等、相互尊重的;不是顯性,而是隱性的。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教育者,更是一個終生學習者。孩子也並不僅僅滿足父母物質上的給與,更需要的是和父母的真誠交流。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與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要將心比心,想孩子所想,懂孩子所需,能夠就孩子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入溝通,在溝通中增進了解,解決分歧。做好家庭教育,父母要善於做傾聽者,能夠理解孩子的觀點立場和情感訴求,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做決定。唯此,家庭關係纔會和諧融洽,家庭教育才會取得預期效果。

四是要強化德育。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人們常講,智力教育沒跟上,孩子就會成爲次品;體育培養沒搞好,孩子就容易成爲廢品;品德教育抓不好,孩子就會變成危險品。而德育的根在哪裏?在家庭。父母平時在家的一言一行無不是德育的行爲,每個孩子的行爲舉止,無不可以從父母身上找到影子。當下,一些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好管,不聽話,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知行脫節”,殊不知,正是因爲父母自身的一些行爲觀念不到位,誤導了孩子,使其養成不良習慣,尤其是在品德教育方面,作爲父母更應格外注意。與其總是用語言灌輸,不如拿行動引領,如應在孝敬老人、樂於助人、文明禮讓等方面作出表率,用實際行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要教會孩子“節制慾望”,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老大爺倒地扶不扶等關係道德素養問題上立場堅定,敢於伸手。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就好像是一塊大理石,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和偶然出現的因素等6位“雕塑家”的共同努力。家庭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教育的作用尤爲重要。社會在不斷髮展進步,人才從培養到競爭正逐步走向國際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作爲承擔培養社會人才責任和義務的每一位家長,都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不斷轉變觀念,改變教育行爲,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斷將其功效發揮到極至,爲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家庭教育重要性案例 篇九

小辰是個聰明的孩子,頭腦靈活,思維活躍而且模樣長的也非常討人喜歡。雖然剛進學校上一年級,但他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特別強,學習成績始終是在班裏名列前茅,甚至在年級中也數一數二。照道理這麼聰明又活潑的孩子老師應該是非常喜歡,同學也很願意跟他做朋友的,事實卻恰恰相反。在校的老師無不見他直搖頭,同學只要見到他就立馬躲得遠遠的,就想老鼠見到貓似得害怕。原來,小辰有個壞毛病,喜歡欺負其他同學,經常是看到班中的同學被他打,因此同學們都非常害怕他。另外,小辰有多動的毛病,無論是上課還是其他活動,他始終沒有辦法讓自己安靜下來,造成老師經常爲了他而停下來沒辦法正常上課。教學進度沒法完成,他的特殊行爲也影響到班裏其他同學的聽課、學習情況,就這點也讓老師非常頭大。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的表現的確讓我們很擔憂,這麼小的孩子就如此行爲,等他長大了,會成爲一個怎樣的人?後果不堪設想。那麼,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讓孩子變成了這樣的呢?

一。個案基本情況:

小辰,男,民族:漢族,出生年月:20xx.10.2

二。個案背景

父親是長途客運司機,長期在外工作,家中只剩母親和他兩人。母親負責照顧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對他學習進行輔導和督促。母親只有國中文化水平,沒有工作在,家庭經濟收入一般。由於父親很少在家,因此小辰跟父親的溝通和交流很少,他根本不瞭解父親其實是怎樣一個人。小辰的父親文化程度也較低,平時只要小辰犯錯誤或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會用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頓來解決問題。父母親常常因爲教育孩子的問題而產生矛盾,可以說小辰生活在一個不夠安定、和睦的家庭環境中。

三。個案分析

事實上,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多半是源自對父親行爲的模仿。家庭環境中父母的行爲方式是幼兒模仿的主要對象,父母有愛動手的習慣,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現出這樣的行爲特點。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將一些不好的東西傳遞給了可愛的孩子。希望孩子好,就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方面的提示。

仔細分析案例還可以發現,當孩子表現出錯誤傾向時,家長沒有去尋找孩子出現問題的緣因,而是將孩子痛打一頓以解決問題,這樣的辦法並不有效。原因在於父親沒有讓孩子“心服口服”。以暴力解決問題時,由暴力產生的不滿情緒就會儲積下來,它像洪水猛獸,必須找到發泄的途徑,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正確的疏導,就會造成孩子心靈的扭曲,最終產生過激行爲。正如我們在物理中學過的經典力學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會產生多大的反作用力。“你打我,我打貓”是孩子潛意識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態。該怎麼辦呢?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據傳說,禹的父親鯀花了9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治服。因爲他是水來土掩,造堤築壩,採取的是“堵”的辦法。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而大禹總結經驗,採用了疏導的方法,開渠排水,疏**道,使滔天洪水“決九川,距四海”,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結果治服了洪水。當孩子表現出錯誤傾向時,重要的是尋找問題產生的根源,並能像大禹治水那樣,從源頭上給予“疏導”和正確的引導,使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的指導,改正自己的錯誤。

四。個案指導

(一)。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爲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爲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爲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爲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爲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五。個案指導成果

小孩這樣的性格不是一兩天養成的,讓她在短期內完全改變,那是不可能的。目前,她的情緒穩定多了,臉上的那仇視的表情已經不見了,笑容也漸漸地增多了,和一部分同學的關係也還不錯,我想,這是學校家庭合力的結果

六。結論與反思

通過個案,我意識到家庭內不正確的教育手段必然促使孩子對愛的情感的“饜足”,對愛的情感的麻木不仁,亦抑制了其對周圍人產生愛,容易滋長狂妄自大、唯我獨尊的心理,加劇對孩子心靈的傷害。小辰家庭教育的惡性循環,加重了孩子仇視學校、老師、同學的心理。家庭因孩子的問題失去了往日的歡樂,從溺愛到打罵,對一個心智還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強的孩子來說,心理的不適應是顯而易見的,導致孩子問題的產生也就不足爲奇了,於是只能通過不恰當的方法宣泄內心的不滿。兒童青少年學習不良、反社會行爲、違法犯罪行爲與家庭教育氣氛、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環境等密切相關,任何一個學生的心理偏差以至於最終的行爲偏差都可能從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人際關係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間接的根源。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重視和解決,不僅會對學生的學業產生負面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制約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因此,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把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作爲一種責任,以此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整合,共同雕塑具有完美人格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