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共4篇)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由本站會員“15909466622”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共4篇)

第1篇: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

猜你正在找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摘要】家庭教育對於學生的德育影響是非常大的,家庭作爲最小的教育單位對於學生的德育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重視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和思想道德的建設都有很大的幫助,本文我們主要從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這兩個方向出發,對家庭教育進行一系列相關的探討。

【關鍵詞】家庭教育 中學生德育 影響

家庭教育是學生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對學生的啓蒙思想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社會充斥着不良的因素,學生通過家庭教育獲得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建設對於學生未來的道德發展非常重要,下面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的和諧關係在一定程度上關係着學生在校的精神面貌和學習質量,處在中學階段的學生採取合理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其行爲進行相關的引導和教育是非常有意義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家庭教育環境和觀念分別對學生德育產生的重要影響。

1.家庭教育環境對學生德育的影響。

首先從家庭教育環境來看,家庭教育環境又分爲兩種大方向,一種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一種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對於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可以很好的培養中學生的健康思想和美好到的品德,家庭教育環境反映着現實的社會關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變社會的風貌,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尤其是對中學生未發展完善的心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中,家長能夠清晰的認識到孩子在學習和道德上的缺失,對學生採取正確合理的引導方式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對於孩子道德的培養具有很大的幫助,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他們的德育素質,在這種良好家庭環境的薰陶下,孩子能夠感受到家庭成員對其的愛,在學校中,學生能夠以一個更好的精神面貌和態度來面對學習面對未知的困難。但是在不良的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對於學生道德素養和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礙作用,尤其是中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學生很容易因此培養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跟不良社會青年結交,最終走上不可逆轉的道路,他們對於父母的愛是未知的,因爲從小他們就遠離父母,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愛,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怎麼會培養出一個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怎麼能教導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去關愛別人幫助別人,最終的結果只會導致學生道德素養的低下,身心上的不健康。

2.家庭教育觀念對學生德育的影響。

合理的家庭教育觀念對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下,家長往往只是單純的認爲中學生只需要學習成績好就行了,不需要關注其他方面的提升,甚至孩子在學校中的其他不正確的行爲也不管不問,甚至有的家長告訴孩子只要在中學的課程中學習成績好就可以,諸如孩子早戀等行爲也不進行監督,這樣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孩子走上錯誤的道路,對於中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產生了阻礙的效果。雖然這樣的教育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孩子有一個好的成績,但是孩子在心理上和德育上存在的問題是無法察覺到的,導致目前出現的一系列宿舍殘害事件的發生大多都是這種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所培養出來的孩子,在這個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中學階段,一定要採取合理的家庭教育環境來培養學生。

二、如何採取正確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學生德育素質

上面我們已經對目前家庭教育環境和觀念下對學生德育素質方面的影響進行了簡單的概述,可以看出對於中學生而言,正確合理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環境對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主要來看一下如何採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來提升中學生的德育素質。

1.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中學階段是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下,正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學生德育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應當樹立正確有效的家庭教育觀念,家長應當儘可能營造一個和諧、歡快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家庭環境下能有一個快樂安逸的成長環境,家長適當的通過孩子的寒暑假可以與孩子多進行學業、生活上的溝通,及時發現孩子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困惑或生活中的一些難題,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爲孩子提供一些幫助,幫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其次還可以適當的帶着孩子多參加一些關於德育教育的講座等,幫助孩子理解德育素質的重要性,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德育素質的提升。

2.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隨着當前社會的不斷髮展,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已經不能滿足於目前中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對於只看成績的傳統家庭教育觀念,家長應當首先做出轉變,在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同時,多關注學生在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學階段,孩子已經能夠對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斷,家長若與孩子產生不同的見解不能下意識的否定孩子的思考方法,應當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其次幫助孩子思考他們的想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以正確的觀念引導孩子選擇合理有效的想法。最後,家長的教學觀念不能存在傳統的棍棒教育,隨着目前社會的發展,棍棒教育已經不適合當前教育體制,家長應當適時的與孩子進行合理的溝通,通過正確有效的溝通來確保孩子走正確方向和道路。

三、總結

綜合上文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環境對中學生德育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家長應當採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孩子在中學階段的德育素質提升上能跟上社會的步伐,從而保證孩子在中學階段能從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全慧.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德育的影響研究[J].速讀(中旬),2015,(11):233.

第2篇: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

給大家帶來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範文,供大家參考!

摘要:中學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屬於心理逐漸發育成熟的特殊時期。這階段的孩子家庭教育會對其今後的發展乃至一生產生着深遠的影響。然而在我國當今的教育大環境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父母及老師都將焦點放在放在了孩子的成績及升學率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巨大的學業壓力所覆蓋,絕大多數的老師及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中學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問題

中學時期是孩子心理髮展的特殊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變化錯綜複雜,趨近於成熟,但仍缺少經驗,青春期的一些表現隨之而來,因此這階段的孩子極其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或埋下心理疾病的隱患。隨着大學生自殺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升高,青少年心理問題以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學生心裏問題的存在以及他們心理髮展情況已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而家庭是孩子來都世界所接觸的最爲基礎的教育環境,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家庭的教育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親密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極大的作用。

1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1.1父母強烈期盼影響學生的心裏健康:父母過分的重視孩子的學習,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心理焦慮、情緒不穩定心裏不平衡、對他人表現出敵對情緒、抑鬱、學習壓力大、適應不良。由於父母過分的對學生學習狀況以及成績的重視,一旦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輕則進行說教。重則打罵,從而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極其容易導致孩子出現焦慮厭學的情況。由於對孩子的學習過分的關注,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優秀的孩子進行對比,並在孩子面前對那些成績好相對優秀的孩子大加讚揚,這回對孩子造成極大的挫敗感,很有可能因爲這樣的情形導致學生自暴自棄。

1.2父母過度的懲罰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父母過分的嚴厲、懲罰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極其不良的影響。主要由於父親懲罰孩子的過程中不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在接受懲罰之後迫於父親的威嚴,不敢將自己的憤怒及不滿表達出來,將這種怨懟情緒壓抑在內心深處,這樣負面的情緒長時間積累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心理問題。而母親的懲罰往往會伴有言語上的說教,孩子同樣不敢宣泄不滿及憤怒因此同樣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據統計大部分經常被父母懲罰的孩子成績都不理想,有的甚至厭學、抗拒考試;還有一些孩子易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常與人發生爭吵、缺乏自信、更有甚者會對生活以及未來失去希望等一些抑鬱症的表現。

1.3父母過度的干涉保護孩子影響心理健康發展:由於現在的國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在家裏都被是若珍寶。父母以及家庭中其他長輩出於疼愛的心理過分的對孩子進行保護及干涉,以至於限制了孩子獨立、自主、勇敢精神的發展。一部分孩子出現懦弱、焦慮、面對失敗與挫折毫無承受能力。家長的過分干涉保護有時也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體驗,他會認爲父母這樣的行爲是在故意與自己作對,並且將他人的好意也視爲敵意。於是會產生逆反心理常常做出違背父母意願的事情,表現以及思想偏執,人際關係緊張等等不良後果。

2家庭教育正確的做法

2.1父母加強自身素養提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都將影響到孩子。要想教育出優秀的孩子,首先要讓自己變得優秀。心胸狹隘的父母,很難教育處胸懷寬廣的孩子。如果父母的心胸狹隘,沒有容人之量,對孩子也是指指點點吹毛求疵,久而久之在長期的責備聲中孩子就會產生強烈自我懷疑。有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散漫、不喜歡讀書等等。其實父母在抱怨孩子之前首先應想下自己,是否這些毛病都源於自身!因此父母的文化素養是對孩子社會化影響最爲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理想、情操、道德水準、家庭關係、生活方式等等都取決於父母文化素養。因此家長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與人爲善、誠實守信、建立高度的責任心、對工作對他人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從而在生活中感染孩子,更好的實行家庭教育,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2.2創設和諧氛圍建立良好溝通的親子關係:家庭中良好親自關係的建立有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有利於父母將他們的健康理念、社會目標傳達給孩子,有助於中學會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使其樹立良好的公德心及正確的價值走向,促進其良好習慣的培養。人的一生會面對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親子關係是人生社會關係的起點,中學生在與父母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獲得成功愉悅的體驗,將會對其面對其他社會關係建立信心以及積極的影響。良好親子關係建立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確對待工作生活帶來的壓力,給孩子展現出積極樂觀、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從而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也是良好親自關係建立的重要保障。作爲家長應該儘量抽出時間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動態、以及看問題的態度、觀點,真正的走進其內心世界瞭解孩子,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引導。是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關心、包容、理解、信任、體會家庭的溫暖,把父母當作朋友。這樣自然會喜歡與父母分享心事,父母給予的建議纔會很容易的接納。

2.3合理要求適當管理:熱愛尊重孩子但不代表放縱,對於國中階段的孩子來講不過分干預約束,但也要適當的要求。由於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父母的愛及呵護很容易過度。多數的父母都想盡最大努力爲孩子鋪平道路,生怕孩子吃一點點苦。但他們忘了在成長的道路上誰打磨練、痛苦荊棘是他們必須要經歷及承受的。在這樣的思想作用下父母對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無不親力親爲,這樣過多的干涉影響了孩子獨立生活及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父母應多給孩子一些空間,還給他們自由的權利。圈養在籠子裏的鳥兒永遠學不會飛翔,長在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要想培養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首先將他置於社會大環境中去接受磨練,培養其面對困難,應對問題的能力,再一次次的挫折與失敗中成長培養起堅強的意志力及耐力,從而爲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3結語

要想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只依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家庭教育也極其關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起點。因此在中學時期孩子身心成長的這一特殊時期家長正重視家庭教育,及時瞭解子女的心理髮展特點,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提升自身素質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探知子女的真正需求,建立平等的親子關係從而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雪梅.國中生心理問題與家庭環境因素影響的研究[J].教育技術報,2012.

[2].國中生親子關係性格特徵及相關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4

第3篇: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摘要】

中學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的個體身心發展和個性特徵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在這個階段,學生的個體心理也容易出現問題。家庭因素對中學生的心理髮展影響重大,作爲父母,應當準確的瞭解子女在中學階段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根據中學生的心理髮展特徵,對中學生進行民主科學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預防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 對策

一、引言

隨着青春期的到來,中學生在生理上逐漸的成熟,中學生的心理狀態也相應的發生變化,表現出成人感與幼稚感並存、閉鎖性與開放性並存的發展特點。中學生在這一特殊時期,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壓力,還存在人際交往與青春期等心理問題的矛盾,在家庭中,父母作爲子女的第一監護人,也與子女生活在一起,對子女的影響也最大。

二、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關係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首先,夫妻關係,父母與學生長時間居住在一起,對中學生的影響也最大,夫妻關係在整個家庭環境中對子女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十分重要的影響。家長之間產生衝突,很容易導致子女的心理機能產生變化。學生在這個成長的關鍵時期,心理十分的細膩,容易造成創傷。尤其是家庭離異的子女,子女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容易給子女造成潛在的精神壓力,不利於中學生成長。其次,親子關係,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階段,內心矛盾多,對父母較爲敏感,但是內心深處仍然十分依賴父母,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矛盾都需要父母的配合才能很好的解決。在這個階段,雙方在這個時期需要進行良好的溝通,否則就會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父母在這個關鍵時期,需要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問題,多多給予子女關愛,促進子女健康成長。

2.家長期望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首先,教育期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家庭教育功能的主要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在家長的期望中,孩子的成績好壞意味着將來要進入名牌大學,就是優秀的孩子。但是由於家長的期望,很少有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追尋夢想,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脫離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容易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其次,人際關係期望,在中學階段,同學之間的關係在人際關係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家長對子女的朋友干涉較高,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破壞了子女的人際關係。在中學階段,學生往往會對異性產生好奇心,這個時候父母擔心子女的早戀問題影響成績。家長不能過於干涉子女的交往,需要通過正確的引導子女建立合理的人際關係,培養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

3.教育內容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長往往看重子女的知識學習能力,忽視子女的心理健康。缺乏對子女心理素質的培養,這樣會嚴重影響子女健全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處於青春期的階段的中學生的心理最容易出現問題。但是家長最注重的就是關注子女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情況,缺乏對子女的青春期教育,忽視對子女獨立能力的培養,使得中學生缺少獨立性。

三、提升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策略研究

1.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優化家庭氛圍。

根據研究顯示,中學生的家庭關係比較親密的,測試的心理健康狀況都比較高。而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中學生,往往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不是十分的親密。因此,在每一個家庭中,家庭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家長之間要彼此和睦愛護,爲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營造美好健康的成長氛圍。另外,家長與子女之間的關係的好壞也影響着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建立和諧穩定的親子關係,需要不斷的溝通,父母要主動和子女進行溝通,尊重子女的想法,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幫助子女提升他們自身的認知能力,要引起孩子的共鳴,家長和子女之間要保持良好的溝通能力,優化家庭氛圍。

2.提高家長自行素質,轉變教育觀念。

家長自身的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隨着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一些社區活動,提升家長的對學生的教育能力,需要家長掌握子女的心理,需要廣泛的'閱讀關於教育的書籍,對不同時期的心理髮展特徵和問題進行鍼對性的教育。中學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需要家長定期的開導,不要給子女施加壓力,關注子女的心理特徵。

3.加強子女青春期教育與生命教育。

中學時期學生的心理最重要,因此,在這個時期需要和學生有血緣關係和高度信任關係的父母是是最佳教師。家長在這個時期需要有意識的和子女談論一些生理方面的常識,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指導。教育子女進行正常的交往,順其自然的解開對異性的好奇心理。在這個時期,學生往往對學習和人際交往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樣產生的壓力無法排解容易使得學生產生挫敗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需要加強強調生命的重要性,通過溝通排解子女的壓力,讓子女學會尊重和熱愛生命。綜上所述,父母應當重視家庭的各種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及時的瞭解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需要採取合理的措施,對子女進行健康科學的家庭教育,預防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國芳,李麗芳.家庭因素與青少年犯罪的關係研究綜述[J].棗莊學院學報.2009(01).

[2]吳惠娟,沈鑑清,駱宏.家庭環境對初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差異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5(08).

第4篇: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

你可以搜索更多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論文範文

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欽師附小

章雪梅

以“自我”爲中心,對他人他事漠不關心或蠻不講理,從不考慮他人。又有的則生性激動,對所見所聞極易做出過激行爲;有的學生孤僻離羣,沉默寡言,自我封閉......這些大都與家庭教育有關。

摘要: 最爲一名有很深的工作經驗的班主任而言,學校不算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所學校,而家庭纔是名副其實的第一所學校,這所學校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孩子身心能否健康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將來走什麼路,做什麼人,能否成爲社會有用之才,都與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有人說,孩子是一塊神奇的土地,種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爲的收穫;播種上行爲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穫;播種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播種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前途和爲人的收穫。怎樣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師所關心的問題。

我們的周圍有許多這樣的學生:他們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進取心,意志薄弱,沒有自制力,膽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沒有信心,心理欠缺,懷疑同學看不起他;有的專門找別人的缺點,譏笑別人,從不思考自己的短處;有的凡事都關。下面我根據自己多年從教的經驗,來談談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世人公認的永恆真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並稱爲教育的三大支柱。一位教育權威人士說得好:素質教育三分天下,家庭教育是頭件大事。它“起於母胎,終於墳墓” 。既是各種教育的起點,又是各種教育的歸宿。誰忽視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替代家庭教育 ,從而達到培育優秀兒女的目的,那是天真的幻想。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活的基本場所,人在那裏接受了最初的和最長時期的教育與影響。家庭教育給予人初始的感染和上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其它類型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而它具有奠基性,感染性,針對性,長期性,靈活性和社會性等特點,特別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可以對學校教育效果較弱的方面,如對子女的品德行爲習慣、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等等進行彌補。如果說現代人必須在教育中生存的話,那麼家庭教育便是現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它對人一生的成長具有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重大作用。

二、父母良好的素質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保證

馬卡連柯曾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模仿性強,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家長的言語、思想品德、生活習慣、工作作風對子女影響很大。俗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家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言行,子女就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影響,相反,家長的言行不正,孩子就會受到不良影響。因此,家長應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有意識地工作學習,在各方面給孩子做出表率。因爲身教優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雖然有許多父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缺少對子女生理和心理特性的瞭解,以及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巧,不知道如何扮演教育子女的角色,阻礙了家教作用的發揮。現在許多國家正在採用各種形式提高父母的素質。例如,德國設有“雙親學校”,對父母進行系統的家庭教育;在美國則利用演講、座談、研討等多種形式對父母進行輔導,並通過建立“父母行爲量表”來進行家庭教育研究;在臺灣,對父母的教育已列入成人教育行列,注重利用各種條件和形式來培養父母教育子女的態度、能力與方式,並且已經開始重視在學校教育中系統規劃家庭教育課程,安排青年學子修習“職前”的家庭教育科目。我們除了應繼續發揮我國已有的獨特、有效經驗的作用外,還應該正確對待這些新時期關於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和理論,從而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質。

三、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過分顯權威,缺少對孩子的尊重

身爲家長,肩負教育子女的重任,具有一定的權威是很有必要的。家長的權威是家庭教育的保障和前提,家長越有權威,對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有可接受性,教育結果越有深刻性和持久性。試想一下,家長在孩子面前唯唯諾諾,還有什麼教育可言?但是,家長的權威是有限度的,絕不能表現爲不切實際的高高在上和剛愎自用。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過分的顯示權威,唯我獨尊,要求孩子唯命是從,若有違背,輕者責罵,重者體罰。它表現爲:粗暴對待孩子的錯誤,對孩子隨意吆喝,干涉孩子的興趣愛好及個人活動,左右孩子的發展(如升學、就業等)。這些做法不僅導致教育失效,還極大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打擊了孩子進取的積極性。

(二)“鬆”、“嚴”失度,缺乏連貫性和穩定性 家庭教育與學校工作同樣具有連貫性和穩定性,以確保教育目標的實現。多數家長都是從嚴治教,但往往“嚴”過了頭,限制了孩子的自主發展,其結果得不償失。也有家長因對孩子的溺愛或自身懶散的原因,對孩子管教不嚴,鬆鬆垮垮,任由孩子自我膨脹甚至胡作非爲,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也有的家長平日裏對孩子的言行熟視無睹,一旦心血來潮又嚴加管教,隨意性極強,弄得孩子無所適從。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察言觀色,練就了一套當面一個樣背後一個樣的“本領”。等到“僞裝”被揭穿時,不良行爲已養成,教育的難度又增加了。

(三)“言傳”多於“身教”,缺乏教育的示範作用。 教育不僅僅是通過“言傳”來完成,還通過“身教”在受教育者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是教育的示範功能。據瞭解,多數家長手中的“尺子”只對人不對己,是用來約束和衡量子女的,在自己身上沒有作用。因爲在社會上跌爬滾打,不少家長已養成了這樣那樣的陋習。因爲知道自己的不足與錯誤,家長在教育子女時,就會明確的規定不許如何如何!子女們開始時自然是照樣執行,但不久就發現父母卻在犯着類似的錯誤(比如:粗暴的對待他人、說髒話謊話、賭博、酗酒、打架鬥毆等),他們心中原本已架起的衡量是非的天平便會發生傾斜!並且,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其子女會“斗膽地去實踐”一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極易模仿的對象,是孩子評判是非的活標本。父母言行不一致的作法不僅有損自身形象,往往還會事與願違的推動孩子向錯誤的邊緣邁進。

(四)溺愛與盲目樂觀,導致發展動力的縮水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設計奮鬥目標並不斷地實現,不但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教育目的,也培養了孩子的意志,增強了孩子的信心。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激勵機制。激勵的目的得以實現,是因爲它調動了孩子內心深處的發展動力。這種源於孩子內心的動力,是幫助孩子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遺憾的是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這種力量的開發與利用。對孩子的溺愛,以及對孩子現狀的盲目樂觀,導致了發展動力的嚴重“縮水”。一些家長對子女寵愛過渡,對孩子無限度的嬌慣,無限度的滿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養成自私任性、霸道暴躁的性格。這些孩子平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理能力很差。父母怕孩子這不行,那不行,凡事都替孩子動手完成。久而久之,養成一種怪習性、怪性格。孩子一旦離開父母則無所適從,在集體中生活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顯現出其與衆不同的弱點。與此異曲同工的是,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當前狀況盲目樂觀,看到孩子某些方面的成績就沾沾自喜,撿了芝麻當西瓜,認爲自己的孩子了不起,常爲此誇耀孩子。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是讓孩子在虛榮心日漸增強的同時,還失去了攀登另一高峯的勇氣和力量,並且缺乏面對失敗的承受力。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即使沒有遭遇到失敗,也會如方仲永一般,最終只落個“泯然衆人焉”的下場。

四、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

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收到的效果將會不同。據一份調查表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而導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是導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外因。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孩子走上邪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家庭當中,父母親應着重從正面對子女進行教育,如:激勵教育。可選用古往今來的衆多英雄人物作爲孩子學習的楷模,從小在孩子心目中樹立學習的榜樣,從具體的人物入手,用講故事或選用身邊發生的事,深入淺出地向孩子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如尊老愛幼、遵紀守法、愛護公物、保護環境、見義勇爲等,讓孩子基本懂得什麼事可爲,什麼事不可爲,懂得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應當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否則,將會遭到周圍及社會的厭惡和譴責。做父母的還應該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習慣,如語言習慣、勞動習慣、生活衛生習慣等,這些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家長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在家庭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如:說話要有禮貌、講究個人衛生、主動做家務等。以正面教育爲主,但也可以有選擇地利用案例對孩子進行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應講清危害,達到避免孩子模仿的目的。家庭生活並不是封閉的,社會上各種信息會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家庭中,對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反面信息,公共場所一些違反公共道德的行爲等,家長應對孩子講清這些行爲給社會、給他人、最終給自己帶來的危害,讓孩子區分是非,懂得利弊,達到教育的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總之,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對孩子未來成長成才至關重要。可以說抓好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將會使個人、家庭、社會受益無窮。

綜上所述,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對國小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國小時期是良好品德行爲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父母應該站在知識經濟時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承擔起家庭教育的重任,爲造就品德高尚、博學多才、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進取精神的一代新人而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