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第二次工業革命知識點高中

第二次工業革命知識點高中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大學聯考的重點內容,關於這部分知識的把握,同學們要構建起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才能對整個歷史事件以及產生的前後影響有充分的瞭解。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第二次工業革命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第二次工業革命知識點1

一、經濟領域

1.資奉主義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在l9世紀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電磁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在生產力提高的同時加速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最終形成了以科技爲依託、壟斷形式組織生產的經濟模式。

2.經濟結構的變化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後,最早出現壟斷組織的是鋼鐵和電力工業。

之後汽車、飛機制造等工業部門也相繼出現壟斷組織: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工業結構實現了從輕工業到重工業的飛躍,最終形成了以重工業爲主導的工業佈局,資本主義生產進人成熟階段。

3.能源結構的變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隧着發電機的創制成功,電力逐漸成爲補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類社會進人“電氣時代”以煤氣氣和汽油爲燃料的內燃機以及之後創制成功的柴油機,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在此基礎上“電力”和“石油”成爲人類社會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政治領域

隨着壟斷組織在國家經濟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較爲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

伴隨着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資產階級調整統治政策,實行政治民主化和社會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階級已經取得了普選權、組織政黨等權利,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上,工人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工人運動失去了暴力鬥爭的環境,多以經濟鬥爭和合法、和平鬥爭爲主。

思想領域

19世紀中期出現的三大思潮——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到I9世紀末也有所發展甚至出現了新的變化。

1.自由主義到干預主義

隨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階段進人壟斷階段,資產階級從要求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到越來越多的干預國家的經躋政治生活.與國家政權相結合.藉助國家政權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思想已從自由主義轉向干預主義。

2.馬克思主義到列寧主義

19世紀末,隨着工人隊伍的壯大,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工人運動再度高漲。在俄國+以列寧爲首的多數派,堅持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綱,最終形成了以列寧爲代表的布爾什維主義。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誕生。

3.民族主義

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擴張和民族壓迫,亞非拉美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在鬥爭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註意本國的實際情況.民族主義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國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印度的提拉克主義等。

第二次工業革命知識點2

國際關係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相對緩慢,尤其是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美德等國抓住機遇發展迅速,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越英法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對日益變化的經濟格局,列強要求按照變化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美的絕大多數地區已淪爲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同時標誌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帝國主義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同時,列強問爭奪殖民地和霸權的鬥爭日益尖銳,在勾結和鬥爭中形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各國更加瘋狂的擴軍備戰,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2.對中國的影響

l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掀起反帝反封鬥爭的新高潮,先後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在打擊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同時,加速並最終推翻了腐敗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3.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異同點:

1、相同點:

(1)兩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國政府的重視,都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2)都引起社會關係的鉅變。第一次科技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第二次科技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

(3)都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東方從屬於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

(4)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

2、不同點: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起者主要是勞動者,他們憑藉經驗或技能取得許多成果,這些發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發起者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明無一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於英國,約半個世紀後纔在各國真正展開;第二次科技革命則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輕工業爲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業爲突破口。

第二次工業革命知識點3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下,科學研究獲得了重大的進展,在新技術和新發明的不斷運用到工業領域,人類由蒸汽時代步入電氣時代,其中以電器應用最爲顯著。

1866年德國西門子研發出了直流發電機,該發電機最早用於軍事目的,直到70年代可用於實際的發電機才問世。

七十到八十年代,以汽油和煤氣作爲燃料的內燃機相繼問世,而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以石油產業的生產,同時汽車,輪船和飛機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相比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就比第一次多了三個特點。

第一,在工業革命相比之下,科學在推動生產力下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工業的發明大多數都是來源工匠的實際經驗,所謂的科學和技術並沒有完美的結合。

第二,第二次工業革命範圍和規模,以及發展都迅速和廣泛,我們都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當時的重要新機器和生產方式都在英國,反而其他國家進展相對過慢。

第三,在沒有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就享受到了第二次革命的便利,既能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又能用第二次革命的新技術,一舉多得,也讓自身國家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

此次工業革命誕生了壟斷組織,先進的工業取代了落後的企業後,大量的財富握在了少數資本家的手裏,直到19世紀晚期,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這個組織,他們爲了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開始干預國家的經濟,政治。

資本家以壟斷利益的,開始準備瓜分世界,同時再也加緊對外擴張的侵略。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推動發展的同時,也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於主要是在西方開始的,就形成了西先東後的局面。

促成世界殖民的同時,資本主義體系也被最終確立。